须弥代表的是喜马拉雅山的音译缩写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4收藏

须弥代表的是喜马拉雅山的音译缩写是什么?,第1张

须弥代表的是喜马拉雅山的音译缩写是Sumeru。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个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其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正是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

须弥发展

须弥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

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与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交界处的大山脉。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

有关喜马拉雅山名称的语源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喜马拉雅山由梵语“雪”,加上“家、家乡”组合而成的,即“雪之家,雪的家乡”之意。

另一种说法是由当地的神名而来,即“雪山之神”之意。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喜马拉雅山由南印度的德拉维亚语“山”加上梵语“雪”而成,即雪山之意。

66037938260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面,与我国西藏接壤,南面与印度邻接。这片土地并不贫瘠,除北部边境外,其他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光照充足,生产水稻、苹果、茶等农作物可谓富庶之地。早在13世纪锡金就已经建国,历史上锡金曾经是清朝的藩属国。

在中国古籍中,称锡金为哲孟雄。尼泊尔人移居于此称之为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称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

l7世纪建立锡金王国问,成为世袭君主国。

1890年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人曾在 这里进行长期的殖民统治。

上个世纪70年代锡金面积7千1百平方公里人口31万多人。75%为尼泊尔族,其余为锡金族和雷布查族等,信奉喇嘛教和印度教。

1947年,英国撤走后,印度马上与锡金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意在填补此地的政治真空。他们一方面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一方面授意其扶持的

锡金国大党发起“不合作运动”,要求国王进行“改革”。同年5月9日,国大党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锡金王族强烈反对,群众运动也日渐兴起。

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锡金从此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

1968年8月,锡金首都甘托克爆发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锡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由于印度军警的介入,游行活动转变为暴乱,蔓延至锡金全境。在这次暴乱中,印度军警共击伤击毙锡金民众63200余人,逮捕主张国家独立的“激进分子”3327名,其中处死336名。

印度政府挟第三次印巴战争胜利余威于1973年4月对锡实行军事占领,5月8日印锡签订《锡金协定》,规定锡内政、外交、国防、经济均由印度政府负责。

1974年6月20日凌晨5时32分,锡金国家大会党向锡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议会不迟于当日中午12时进行表决。这项修正案的主体内容,一是承认锡金国民议会议长和行政机构首脑由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担任;二是解散王室卫队,制订关于锡金主权问题的全民公投时间表。如果此项提案获得通过,就意味着印度对锡金的占领,从法理上得到确认,并将为印度一贯主张的“印锡合并”扫清障碍。这样的结果,是锡金左翼政党“民族党”及其支持者所不能接受的。

  “民族党”的前身,是创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它的成员来自原锡金社会的各个阶层,以提斯塔河上游的城市贫民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土着贵族及原王室成员,甚至还有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部分不丹复国主义者。

联盟名称中的“雷布查”,是锡金纳穆加尔王朝建立前,当地土着居民的称谓。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时代,锡金人民经常以“雷布查人”自称,借以表达对独立的向往。1918年,英国当局承认锡金独立后,“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分裂为拥护那穆加尔国王的右派,和主张“共和制”的作派。此后

,两派彼此争论,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右派与那穆加尔王室合作,组建“皇家统一党”;左派则吸收了部分青年激进分子,成立“民族党”。“

民族党”自建党之日起,对内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对外致力于废除以《中英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为主的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尤其反对英属印度当局对锡金内政的干涉。

  在20世纪的前三十年,“民族党”的主张与亚洲殖民地国家要求国家独立的潮流相吻合,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1929年3月,“民族党”接受“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的邀请,参加于中国广州举行的“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大会”。中国国民党作为此次大会的实际筹办者,向与会各方详细讲述了中国自推翻帝制以来的政治、军事形势,表达了中国致力于废除西方国家在华租界和领事裁判权的决心,同时阐明中国人民支持亚洲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谋求国家独立的正义行动。会后,由中国国民党直接掌控的“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宣布,向与会各方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其中向以“民族党”为主体的锡金独立运动组织提供约合7万英镑的现金援助和制式枪械300余支。这笔援助,成为锡金独立运动开展以来,获得的最大规模外援。与会期间,“民族党”***拜访了国民政府负责亚洲事务的官员,现场观摩了中华革命军在冯水演武场的实弹演练,并专程花费一个月时间,走访了国民政府于1927年收回的汉口英租界。“民族党”尤其对国民政府于上年发起的“改订新约”运动特别重视,鉴于英属印度当局在锡金保留了完整的治外法权和经济专属权,“民族党”急切可望在国内也发起同样的运动。

  这次大会,对锡金“民族党”而言,是收获非凡的。首先,它获得了急需的政治、经济、军事援助;第二,在初步了解了中国国民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后,“民族党”找到了可供参考的执政模版;第三,中国反帝制反列强的经历,深深吸引了“民族党”***,为其提供了鲜活的斗争经验;第四,以“民族党”为主体的锡金独立运动组织从此以中国为“信仰的母国”,将中国视为抗击殖民主义侵略的“伟大后援”,在心理上烙下深深的亲华烙印。

  时间转到二战后,刚刚从英国人手中获得统治权的印度行政当局,急切地向锡金伸出魔爪。从1947年两国签署《维持现状协定》,允许印度向锡金派驻专员起,印度几乎每年要求于锡金订立新条约,逐步索取锡金的政治、经济、军事主权。1950年,在由印度支持的“国家大会党”提请下,印锡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从法理上将锡金正式置于印度的保护国地位。1968年,锡金甘托克及周边地区民众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废除《印锡合约》,维护国家主权。由于印度军警的介入,游行活动转变为暴乱,蔓延至锡金全境。在这次暴乱中,印度军警共击伤击毙锡金民众63200余人,逮捕主张国家独立的“激进分子”3327名,其中处死336名。经此一役,锡金境内的激进独立团体几近覆灭。流血的现实,也让国内主张武装暴动的组织开始转变行动方针,采取“合法斗争”。“民族党”在这一大背景下,经选举进入锡金议会,与代表印度行政当局意志“国家大会党”分庭抗礼,利用议会平台,反对印度干涉,倡导国家独立。

  1973年,挟第三次印巴战争胜利余威的印度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并宣布解散议会,地方军管。“民族党”迅速召集8万余名支持者,在首都甘托克举行大规模绝食抗议,并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名义,致函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谴责印军的侵略行动,主张恢复锡金的“法制和秩序”。在中、美、英、法等国的一致抗议下,特别是苏联为惩戒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一些列“不听话”举动,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军事占领“在道义上存在欠缺”,令印度陷入空前的国际孤立,不得不恢复锡金议会,允许各党派活动。但同时,坚持军事占领,宣布这是“维护印度的国家利益”,决不妥协。

此后一年,“民族党”及其支持者与印度行政当局、“国家大会党”就结束军事占领,开展了不间断的对话与谈判,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974年4月起,印度行政当局在取得苏联“外交默认”的情况下,突然加紧对锡金的兼并程序。在两个月内,组织庞大的法学顾问团,炮制了所谓

《1974年宪章》,并授意锡金“国家大会党”提请锡金议会通过。这份宪章,在法理上剥夺了锡金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低限度的自主权,事实上就是“印锡合并”的宣言。“民族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该宪章的草案,并确认“国家大会党”将于同年6月20日提请议会讨论。鉴于“国家大会党”在议会中享有简单多数席位,“民族党”认为,如果宪章在议会中被提请讨论,很有可能被表决通过,而“民族党”无力阻止。因此,阻止该宪章被提交议会,就成为当务之急。

  从1974年5月下旬开始,“民族党”领导层实行紧急动员,一方面,在锡金国内各主要城市,召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和社会中下层贫民,举行“反对殖民主义宪法”的示威运动,并紧急联络锡金各主要政治党派,谋求以政治联盟的手段抵制议会表决;另一方面,频繁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接触,并致函联合国秘书长与安理会,揭露印度企图兼并锡金的阴谋,请求国际干涉。

  在“民族党”一连串救亡行动中,以谋求中国干涉最为积极。2005年印度外交协会解密的资料显示,从1974年5月29日起,至当年6月20日止,

短短23天时间内,“民族党”共向中国驻南亚各国和驻联合国外交机构、商务团体、民间团体发送请求“政治调停”和“武装干预”的电函149封,平均日均接近7封,这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在这149封求助电函中,最后一封的发出时间是1974年6月20日11时42分,也就是说,临近

锡金议会表决通过《印锡合并》宪法修正案的最后20分钟,“民族党”仍将国际干涉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希望在最后时刻获得中国当局援助,挽救国家命运。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众所周知的大运动时期,在早些时候进行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就无力援助巴基斯坦,而坐视东巴被印军肢解。此时,也同样无力援助锡金。除此之外,中国早在1967年就宣布锡金“民族党”为“机会主义政党”和“民族主义政党”,将之摒弃在“国际革命政党与组织”的名单之外。对于该党的函请,便愈加轻视。综合各种原因,中国只发表了数次措辞强硬的谴责声明,并未提供实质性的政治军事援助。

  在国际干涉希望破灭,国内抗议活动遭到印度军方的严厉镇压的情况下,1974年6月20日凌晨5时32分,“国家大会党”向锡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议会不迟于当日中午12时进行表决。“民族党”在内忧外患的境遇中,不得不采取所谓“最后决策”:向锡金民众和国际媒体公布由“民族党”法律专家和爱国知识分子共同拟定的“加入中国决议案”,及其附案“行政合并暂行方案”,宣布正式“加入中国行政体系”,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在公布该议案的记者会上,“民族党”发言人进一步说明:加入中国,是国家被“印度殖民主义”逼迫到最后关头的抉择,是“免于锡金人民沦为南亚大陆二等公民”的最后一搏。稍后,“民族党”公布了临时设计的“锡金行政区”区旗、区徽,并宣布中文与不丹语、尼泊尔语、雷布查语等并行,成为锡金的第十二种官方语言,同时成为继英语之后,第二种文书用语。1974年6月20日11时52分,“民族党”在自己的党部大楼顶层,悬挂起五星红旗,同时致函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宣布锡金一切外交事务,自当日起,交付中国负责。

  中国的“锡金行政区”,在这一刻“成立”了。

  此后,“民族党”宣布抵制议会关于“印锡合并”修正案的审议,进而宣布不承认锡金议会的合法性。同时宣布成立“雷布查人民解放军”,号召锡金人民武装起来,让“印度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成立仅半个小时的“雷布查人民解放军”接管了甘托克警察局的武器存储仓,开始在首都街头构筑临时工事,准备抵抗印军即将发起的“武装入侵”。

  同日12时20分,仅有“国家大会党”一党参加的锡金议会“审议并通过”了“印锡合并”宪法修正案。12时35分,印度行政当局宣布,“完全尊重锡金人民的意愿”,希望锡金民众“抵制少数不法政党的威逼胁迫”,等候印军“消除动乱与流血”的军事行动。13时15分,驻锡金印军接到印当局的指令,“坚决清剿恐怖组织”,“维护锡金安全与稳定”。13时25分,印军在锡金全国13个地区,同时发起武装清剿行动,与“民族党”领导的“雷布查人民解放军”以及各支持国家独立的民间武装组织发生正面交火。在主要战区首都甘托克,交火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于14时50分基本结束。15时整,驻锡金印军宣布,完成对“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及其武装的清剿行动,首都及周边地区“处于平静中”。

  在交火中,“民族党”领导层被俘33人,被击毙12人,其余15人逃亡。据2008年7月尼泊尔解密的外交资料显示,印军在锡金各主要城市、乡镇,击伤击毙“抵抗组织”成员5000余人,俘获并监禁33579人,缴获战略物资17吨。同时,有1135个锡金乡村被印军化为“隔离带”,其居民被强行迁移。

1974年6月20日11时52分,“民族党”在自己的党部大楼顶层,悬挂起五星红旗,同时致函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宣布锡金一切外交事务,自当日起,交付中国负责。此后锡金民族党决心武力抵抗,但遭到印军的血腥镇压。在了短短3个小时,就湮灭在印军的炮火之中。

煌煌荆楚吟·南岳之旅·衡山·远祖踪迹

地质学的考察表明,寒武纪以前衡山所在地区是一个指状海湾。后经多年地台活化和火成岩活动,至老第三纪末叶(约三百万年前)在雷霆万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下,衡山便突兀而起。然而,在古老的民间传说中,衡山却是由盘古的左臂化成的。

盘古左臂化衡山

盘古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清马 《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关于盘古五体如何化为五岳,民间有更为具体生动的传说。相传当年黄帝曾问起衡山的来历,祝融答道:盘古死时头东脚西地躺在中原大地上。头部高高隆起,成了巍峨高耸的东岳泰山;脚趾直伸指天,成了奇敛挺拔的西岳华山;腹部向上鼓起,成了势如卧龙的中岳嵩山,右臂卷曲,成了连绵横亘的北岳恒山;左臂斜张,成了重峦叠嶂的南岳衡山。

神农殉职降真峰

传说中的神农即炎帝。他不仅是农业之始祖,而且为医药之祖。《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云:“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

相传神农带着大臣赤骥和女儿女娃来到衡山之前,已含辛茹苦外出两年。在此期间尝过几百种药物,包括蝎子、蜈蚣、蛇和许多毒草。数次中毒均找到了解救之药。这年春天到衡山,吃了一种线虫(一说百足虫),中毒太深,加之年老体迈,又长时间跋涉劳累,便一命呜呼。正在赤骥、女娃恸哭之际,天上忽飘来一朵祥云。原来是元始真君为女娃哭声所感动而特来救助。他向神农身上喷了一口水后,对女娃说:神农肉体可保住九十九天不腐,这期间若得到东海龙宫庭院的还魂草,即可起死回生。女娃历经千辛万苦,奔波四十八天赶到东海边,喉咙喊出血来方见到龙王。但龙王不仅不给还魂草,还命人将女娃淹死。女娃死后变成白嘴红爪、头有花纹的精卫鸟,飞到西山,决心用树枝填平东海,把龙王 。东海难平,精卫即始终不止。九十九天过去了,神农尸体腐烂,葬于衡山东南的酃县。赤骥把几年考察的成果整理成《神农本草》,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医药志。神农遇难、元始真君降临的这个山峰,以后便被唤作“降真峰”。人们说,至今还可以看到山顶上有祥云在飘绕呢。

湖南酃县炎帝陵

对于这个传说中神农中毒身亡的真实性,后人曾有怀疑。如明周游《开辟衍绎》第十八回王子承“释疑”云:“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此实事也。……但传炎帝尝诸药,中毒者能解,至尝百足虫入腹,一足成一虫,遂致千变万化,炎帝不能解其毒而致死,万无是理,此讹传耳。”其实,传说即是传而说之,不必拘泥。

在酃县城西南有炎帝陵,传说炎帝“崩葬”于此。

祝融荣任南岳神

关于祝融,古籍中有许多记载。有说他为炎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有说他为黄帝之裔(《海内经》、《大荒西经》);有说他为传说中“以火施化”的“赤帝”(罗泌:《路史》);有说他为黄帝六相之一,因“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管子·五行篇》);亦有说他名重黎,“为帝喾高辛氏火正(即火官),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有说共工与祝融战,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从以上诸说看,传说中的祝融并非一人,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火”,与南方有关。南岳地区有关传说也不例外。

一说云,在天地才开辟不久的时代,天地间相隔不远,且有路可通。高阳氏继黄帝以后掌管天地事务。他把天上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大儿子重掌管,把地上的事情交给了二儿子黎掌管。重和黎皆德才双全。重把天上的火种送给黎,让弟弟教人熟食照明,黎则教人用火烤猪羊祭天。为此,高阳氏很满意,就封重为祝神,黎为融神,前者取伟大之意,后者取光明之意。因重、黎合作亲密,后人便将二人视同一人,凡名“重黎”,神号“祝融”。后共工氏造反,重、黎在平叛中立下赫赫战功。不久高阳氏殁,继位的高辛氏因惧怕重、黎威望而找借口杀之。为安抚人心,他将重、黎的封号同时封给了他们的弟弟吴回,但收回了管天上事务的权利,只让管人间火种。吴回忠厚憨直,受封后就老老实实地在南岳做起他的火神爷来了。

另一说云,黎为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因发明石头取火的方法而被黄帝封为火正官,并获“祝融”的封号。后蚩尤入侵中原,祝融献计用火攻而使黄帝大获全胜。班师回朝途经云梦泽时,黄帝又问及许多有关南方事务,祝融对答如流。队伍驻扎衡山,在众人踏着黄帝自编“咸池之乐”的拍子,和黄帝的妃子嫘祖一起起舞欢庆胜利之时,黄帝封祝融镇守南方。从此祝融就留住衡山,以火施化,为民造福,被百姓尊为“赤帝”。不久,共工因争帝位而怒触不周山。一时间,“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在此危急之时,祝融以身柱天。故后人有诗云:“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祝融在南岳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为纪念他,将他生前居住的衡山主峰叫做祝融峰,将埋葬他的山峰称为赤帝峰,并在祝融峰顶修建了祝融殿。

青山犹忆尧舜禹

历史进入原始公社后期,华夏出了三位著名的贤君尧、舜、禹。

相传尧帝勤于政事,曾南巡到衡山狩猎、祭祀。舜继位后,南巡更勤。因见南岳风景秀丽,曾将丹邱国进献的玛瑙瓮移置南岳紫盖峰顶,并设宝露坛。据说此瓮可容八斗,以应验八方。舜每次南巡即在宝露坛上向八方部落首领赏赐露泉,以使普天下都得到他的恩泽。后来此瓮随舜又迁至零陵。汉时东方朔曾作《宝瓮铭》以志其事。以后便不知去向。今衡山紫盖峰上犹有宝露坛遗址。安上峰一带亦有舜庙、舜洞、舜柏、舜井、舜溪、舜樟等古迹。

禹和衡山关系更密切。相传舜时神州洪水泛滥,舜命鲧治水。鲧劳而无功被处以极刑。舜得知鲧之子禹有才干,便授命其接替父职。禹接到任务后,起初仍用父亲的堵塞方法,结果仍无成效。一次,他偶然从先贤经典《皇帝中经》中得知,“在南岳衡山峰顶上,有金简玉书,内有治水之策”。于是,他不辞辛劳来到南岳,登上一座山峰,杀了一匹白马祭告天地,祈求赐书。这座山头便因此得名“白马峰”、“杀马冲”。他的虔诚感动了天地。一位自称“玄夷苍水使者”的异人于他梦中授以求书之法。他遵嘱于庚子日前三天爬上南天门,在皇帝岩下一石洞中斋戒三天。然后登上皇帝岩上面的山峰。果见峰顶有块巨石,石上长有一株红光艳艳的珊瑚状大赤芝。掀开巨石,一本金简为页、青玉为字的宝书赫然在目!禹细读金简玉书,得疏导洪水之法,于是“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因其功成,舜禅位于他。人们念其功绩,将其求得宝书之山名曰“金简峰”,将峰顶那块长有芙灵芝的镇书之石唤作“大禹岩”、“光明台”、“圣灯岩”,将鞭蓉峰大禹扎营安寨处称为“禹王城”,并在岣嵝峰上建禹王庙,竖禹王碑,碑上用蝌蚪文铭记大禹治水业绩。因碑上蝌蚪文难以辨认,后世为此打了不少笔墨官司。

另外,据说禹在求书期间,还在祝融峰前种了一棵梨树,在山下建了遥祭舜帝的冷清宫。

矗的意思是高耸

1现代释义

直立,高耸:矗立。矗矗(高耸的样子)。(会意。从三直。本义:直立)同本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释宫斯阐,上矗星斗。——舒元舆《唐鄂州永兴县重岩寺碑铭》高耸。如:矗矗(巍峨高耸的样子)

2古籍释义

午集中《目字部》《广韵》丑六切。《集韵》《韵会》敕六切。𠀤忡入声。《玉篇》:齐也。草木盛也。《左思·吴都赋》:橚矗森萃。又《广韵》:直也。《元包经》:语其义则矗然而不诬。注:直而不妄也。又《集韵》:长直貌。谢灵运《山居赋》:直陌矗其东西。杜牧《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又《增韵》:耸上貌。《正韵》:高起也。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又《广韵》《集韵》初六切。《正韵》昌六切。𠀤音珿。又《集欲》:丑众切,忡去声。义𠀤同。

3形成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凸出的叫做背斜,凹下的叫向斜一般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有时背斜土质酥松,容易被侵蚀变为山谷或者盆地,而向斜变成了山峰。

4十大高峰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世界上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国外又称K2峰。世界上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干城章嘉峰位于尼泊尔和印度的边界。

洛子峰:海拔高度(米)8516;所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所属国家或地区中国--尼泊尔马卡鲁峰:海拔高度(米)8463;所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所属国家或地区中国--尼泊尔卓奥友峰:海拔高度(米)8201;所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所属国家或地区中国--尼泊尔

道拉吉里峰:海拔高度(米)8172;所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所属国家或地区尼泊尔马纳斯卢峰:海拔高度(米)8156;所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所属国家或地区尼泊尔南伽峰:海拔高度(米)8125;所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所属国家或地区克什米尔安那布尔纳峰:海拔高度(米) 8091;所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所属国家或地区尼泊尔

古籍中的昆仑山就是现在的昆仑山脉吗?昆仑山只有一处还是有几处?昆仑山究竟在何地?昆仑这个区域实在是太神秘了,以至它的确切位置成了一个千古之谜。为此,歧说纷出,聚讼不断。

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昆仑山是黄河的源头,盛产玉石。因此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联系黄河源头来确定昆仑山的位置,并以出产玉石作为旁证。

最早确定昆仑山位置的是汉武帝。张骞“凿空”西域,了解到一些西北地理知识,回来报告黄河源头就在于阗(即今新疆和田附近),但他以为昆仑山还应在更西边的地方。以后汉武帝不断派使者到西域各国。《史记。大宛列传》说:“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于是,武帝断然拍板定案:昆仑即于阗的南山。此说一出和者甚众。我们今天地图上的“昆仑山脉”便由此得名。

但是,历代地理学者们对这个说法并不以为然,只是因为有了这一说,必要时姑且沿用而已。与武帝同时代的司马迁就认为于阗南山够不上高峻美丽的条件,不是昆仑山。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中对于阗南山也仍叫南山,绝口不提汉武帝说的“昆仑”两字。后来有的学者则认为于阗并不是黄河的源头,从昆仑和黄河的联系上排斥了武帝的昆仑说。

《山海经》曾提到“海内昆仑之虚”。为《山海经》作注的东晋郭璞就此指出:“言海内者,明海外复有昆仑。”清朝的郝懿行在注《山海经》时继承了郭的说法,提出有大昆仑和小昆仑之分。由于古籍记载的问题,又由于对黄河源头看法的不一致,很自然地,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就有了几处昆仑山。

清人陶保廉在《辛卯侍行记》一书中总计前人诸说,指出昆仑山共有七处:“一在海外,一在西宁,一在肃州,一、在新疆,一在青海西南,一在卫藏之北,一在北印度。”近几十年来,学者们渐渐趋向昆仑一元说。但是说法仍然不一。

岑仲勉针对陶保廉的统计,通过考订,得出结论:“海外、新疆、卫藏及北印之四昆仑,皆即古昆仑。非名称如一,地点亦未有异。西宁、肃州两昆仑者、古昆仑之东支,……唯青海之昆仑、则因真河源发现而层化。由是言之,昆仑之广义,实一元也。”岑认为古代昆仑是泛指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以及青海地区的一些山脉。

吕思勉综合《禹贡》、《说文解字》、《十六国春秋》等资料,指出汉武帝之前人们以为的黄河源头是在今札陵泊、鄂陵泊处,昆仑山应是酒泉的南山(也就是在个祁连山附近)。至于把于阗当作河源并以此来确定昆仑山,那是汉武帝时君臣们的“自误”。

顾颉刚则以为在《山海经)中昆仑山只有一处。他说:“许多人不了解《山海经》有整体性,受了它分篇的名词的蒙蔽,以为在图和经里,这几个昆仑山不在一处,便说‘海内昆仑’怎样,‘海外昆仑’怎样,这是大误。”并指出昆仑山和黄河源头“可以不发生必然的连带关系”,但他也没确定昆仑山究在何处。

他说昆仑山或在甘肃,或在青海,或在新疆,三处都有点像,但又不完全像。值得注意的是顾颉刚从神话传说的传播这个角度试图解释这一现象。古籍中记载的昆仑山究竟在何地,时至今日未有定论。或许昆仑山和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能指出它的确切位置。因此,昆仑山位置的千古之谜,看来要结合神话学等学科才能有一个较为完满的解答。

珠穆朗玛峰(Jo-mo g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亚洲和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jo-mo glang-ma 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g-ma有两中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she-ring mched lnga)所居住的宫室。 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最近,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同时停用1975年的884843米。 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第四版人民币十元的背面图案就是珠穆朗玛峰。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en:Edmund Hillary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 en:Tenzing Norgay 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准确记录以来) 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 是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 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数据。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 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 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 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 000米以上的有16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 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主峰。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境内。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由结晶岩系构成。海拔884443米,并以37厘米/年的速度增高。为世界第一高峰,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女神第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1855年印度测量局在英国人主持下,擅将该局局长SG额菲尔士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尼泊尔称萨迦-玛塔。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登峰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也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重要科学资料。1989年3月,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宣告成立。保护区面积338万平方千米。区内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其中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如长尾灰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等。峰顶共有600多条冰川,面积1600平方千米,最长的26千米,每当旭日东升,巨大的山峰在红光照耀下,绚丽多彩。此外,还常出现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 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 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 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 ,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 ,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 ,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气候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 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C,平均气温在-40°C至 50°C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 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度至风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 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 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攀登路线

早在19世纪初叶,珠峰就成为世界登山家和科学家所向往的地方。然而直到 1953年,才由英国人埃德蒙希拉里、丹增创下首登成功的纪录。到1998年底, 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临世界巅峰的殊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和开创了11条登山路线,这些路线是:

东南山脊路线:1952年由瑞士登山队发现,可惜功亏一篑,第2年才由英 国队沿此线登顶成功。

东北山脊路线:196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队开创并成功地登顶。

西北脊转北壁路线:1963年由美国队开创并取得了成功。

西南壁路线:1975年由英国博宁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西北脊路线:1979年由前南斯拉夫队发现并由此登上顶极。

北壁直上路线:1980年由曰本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南面柱状山脊路线:1980年波兰队开辟并登上顶峰。

东北山脊转北壁路线:1980年意大利人梅斯纳尔独身一人首创并取得成功。

西南壁转西北脊路线:1982年由前苏联队开创,并沿此线登上顶峰。

东壁转东南山脊路线:1983年由美国旧金山湾区队首创并取得成功。

东壁路线:1988年由美国一新西兰国际探险开创并由此登顶。

同年,中、曰、尼三国联合登山队还创下从南、北两坡双跨并会师顶峰 的壮举。人类攀登珠峰的英雄奇迹正不断涌现

交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山的路线是:从拉萨乘车沿中尼公路经江孜、曰喀则至协格尔, 总计670公里,行程两天,然后再经帕卓区沿简易公路南下,行车110公里后就 到珠峰北麓,海拔5145米的绒布冰川末端---绒布寺。

须弥代表的是喜马拉雅山的音译缩写是什么?

须弥代表的是喜马拉雅山的音译缩写是Sumeru。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个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