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撒拉族简介,第1张

1、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乌古斯语组,也有人认为属于撒鲁尔方言,无文字,通用汉文。

2、撒拉族因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撒拉族总人口数为130607人。

3、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主要信仰,所以,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

依莎,苏平。

1、依莎:撒拉族,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18年出演网剧《绝世千金》,在剧中饰演喜鹊一角。

2、苏平:1942年7月出生于青海省化隆县,中国民间音乐家协会会员,幼年时受“花儿”故乡的熏陶,开始演唱,十七岁进入甘肃省歌舞团正式从艺。

青海有许多少数民族,免不了也是个多种民俗文化宗教交汇的地方,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宗教在共处共存呢?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藏传佛教

俗称喇嘛教,是由传入吐蕃(音:波)的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我国藏族地区固有的本教,经过互相排斥和互相融合的产物。因为修行方式、传承系统各不相同,藏传佛教出现了很多教派。传入青海的教派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宁玛派又称红教,是个比较古老的教派,主要分布在果洛、玉树、黄南和东部农业区的边沿地区。青海许多寺院,既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又是国家历史文物的宝库,如塔尔寺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闻名世界;隆务寺的“热贡”艺术,号称一奇;佑宁寺等不少寺院,在其经院教育的制度下,也培养出了不少高僧。杰出的藏族学者喜饶嘉措书立说,对于藏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汉传佛教

青海是我国佛教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汉族群众泛神崇拜较深,纯佛教的社团、寺守极少,释道混杂,多神论色彩很浓。本世纪20、30年代部分外地汉族僧侣来青海传教,改建佛教社团,广招徒弟,曾形成一定的影响。青海历史上曾先后传入的汉传佛教派有:天台宗、禅宗、净土宗、法相宗、密宗、法幢宗、贤首宗等。

道 教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由于多种原因,道教在青海一直没有形成大的势及影响。约在明清时期,陆续有少数道士来青海传道,活动于西宁、大通、湟源、乐都等地。在这些地区历史上曾建立过一些道观。在青海传播的道教有两大教派,即正一派和全真派。1938年青海道教会成立。新中国建立后,青海道教仍然进行着正常的宗教活动,后一度停止。1979年,恢复活动,开放道观2座,活动点1处。有关部门将西北北山土楼神祠划归道教界,改名土楼观。

基督教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西宁支会成立,这是基督教在青海传播的开始。光绪十七年(1891年),英国籍基督教牧师胡立理夫妇到达青海西宁,在西宁、湟源、湟中、化隆、循化、乐都、大通、门源、同仁、贵德等地建立教堂进行传教。当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教会派别甚多,传入青海的有内地会、神召会和安息日会。基督教传入青海后,在东部农业区建立了众多的教堂。本世纪40年代末期,有外国籍传教士18人(男8,女10),其中内地会15人,神召会3人;美籍5人,英籍9人,加拿大籍3人,瑞士1人。教徒4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外国传教士先后被遣返回国。1951年,青海基督都“三会”合并,成立西宁市基督教会,后一度停止活动。1981年,恢复活动。现全省被批准开放教堂4座,有牧师3人,传教士2人,长老5人,执事17人,教徒5000人左右;未经批准的活动点有28处。

天主教

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主教罗马教皇在中国划分5大传教区,甘肃列为第二教区,是为天主教在青海传播的开始。清宣统二年(1910年),比利时籍神甫康国泰受甘肃教区派遣到西宁、乐都、互助、湟中、湟源、贵德等地传教。天主教在青海有许多“修会”,主要有圣言会、圣母永助会、圣母圣心会、圣母圣衣会、童子圣体军会、公教进行会、圣神会等。1913年青海设天主堂后归甘肃甘北教区管辖。1937年,青海教区独立,成立青海监牧教区,直接由罗马教皇管辖。到1949年末,青海教区有8座天主堂(含西宁总堂),下辖25座分堂,1所分教医院、2所诊疗所、1所学校,教徒3976人。其神甫多为德国籍人,亦有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德国籍和中国人,当地人则为帮助神甫处理日常事务的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外国神职人员被遣返回国,中国神甫2人,修士4人、修女11人、真女3人,共20人被留用,后尽数散去。1982年恢复开放了西宁天主堂、互助大泉圣母堂、湟中黑嘴儿天主堂、大通城关天主堂,有教众3000余人。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青海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公元757年,唐代政府为平定安史之乱,曾借大食(阿拉伯)兵数千支援,后部分人留居中国。宋朝时期,其后裔中的一些人来到青海,但由于人数不多,未能形成伊斯兰教的大发展局面。到了元代初期,跟随伊斯兰教徒生平最大的宿愿是去麦加朝觐。按规定凡身健康,经济条件许可,在旅途平安的条件下,不论男女穆斯林,一生中要去麦加拜天房一次。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每年组织的出国朝觐活动,青海都有人参加。近几年来,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的帮助下,青海还连续组织了两次穆斯林自费朝觐活动。 

专题来源: 青海旅游

/qh/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七十二万平方公里辽阔、神秘的高原大地上,世代生息繁衍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二十多个民族。古朴壮丽的大自然塑造了青海各族人民宽厚、勤劳而又豪放的性格,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青海各族人民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现实与梦想,形成并保持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风情和习俗。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对每一个旅游者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青海省世居少数民族主要为藏、回族、土、撒拉、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 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青海素称“歌舞的海洋”。当你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那情趣盎然的汉族社火那舞姿婆裟的土族“安昭”,那高亢激越的撒拉“新曲”,那歌喉润的藏族“拉伊”,那悠扬动情的蒙古族马头琴声,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花儿”(亦称少年),是广泛流传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情歌,也是叫山歌。“花儿”是青海民歌之魂,每年农历四月至六月,河湟谷地春意盎然,百花争艳,大地一片翠绿,各地别开生面的花儿演唱会也相继开始。而每年在羊肥马壮的夏秋时节举行的青海湖赛马会、玉树结古草原歌舞会、果洛大武的朝山会等各种草原盛会上,方圆数百里的人们身着风格质朴、色彩鲜艳的的衣饰汇集一起,尽情歌舞,十分热闹,紧张而热烈的赛马、射箭、赛牦牛,惊心动魄

  另外

  1 青海大部分干燥,为增强抵抗力应加强蔬菜水果摄入,切忌无节制地食用羊肉,一旦上火,将影响体力和健康水平。由于当地蔬菜水果出产不多,建议携带合成维生素,特别是VC。2 青海藏区青梨酒颇为醉人,饮酒以自己平日普通白酒酒量的三分之二为宜。3 藏区的酥油茶之类食品不太适合内地人肠胃,不能多吃。当地有待客的酥油茶空碗必重新添满的习俗,故建议始终保持碗内酥油茶三分之二满,如此既不伤害藏民感情又保护自己,建议携带黄莲素之类止泻药。

  4 青海的许多地方都是各族穆斯林聚居区,在任何清真餐厅就餐注意不要带入非牛羊肉的外食,不要饮酒,尽量不要浪费食品。穆斯林的清真概念决非只是禁食猪肉,而有很多禁忌,在没有搞清之前千万谨慎,以免伤害宗教感情。

  游:

  1 清真寺在礼拜时间一般不欢迎非穆斯林参观,但穆斯林的礼拜确实是值得一看的,应当征得同意后才可参观拍照,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穆斯林带你进入,然后由他安排你在一旁观看。2 藏区的天葬不欢迎观看,如果拍照或摄影更是会惹来大麻烦,因此必须得到家属许可后才能观看,但是尽量不要拍照。

  住:

  1 如住宿藏民帐篷一定注意防潮,在床铺与地面间应当有隔潮层,如无专业防潮垫可以塑料布等代替。2 如在穆斯林家庭住宿,不经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厨房,穆斯林的厨房一般不欢迎非穆斯林参观,也不要进入主人特别是女主人的房间。对于穆斯林家庭的与内地不同的男女地位和分工等不要大惊小怪。宗教器物不要触碰。在穆斯林家庭饮食要随同清真标准。

  购:

  1 塔尔寺附近有许多强卖藏刀的不法之徒常常聚集在寺庙门口以恐吓方式威逼游客购买他们的刀和其他物品,遇到这些人不要表示出对其商品的任何兴趣,不要驻足观看,到街两边的商店里购买需要的物品。这种情况在其他一些旅游点也存在,因此需要特别小心。2 在出发前往其他景点之前建议购买足够的胶卷、电池、食品、药品之类储备,青海的其他城市很少有齐全的此类商品供应,即使有也十分昂贵。3 格尔木与其他非省会城市的上班时间都较短,不要用内地标准预计商店、医院等的营业时间,要留好充分的提前量。

  行:

  1 青海各地的公共交通都存在公私竞争的情况,私营线路往往较快且便宜,而且常常有讨价还价的余地。2 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很少有公共汽车,可以考虑搭车,搭车时有时香烟比钱更解决问题,注意找比较可靠的车如军车,邮车等。3 循化通往孟达天池的道路异常艰险,如果包车千万要找的确有走这条路经验的司机,不然可能十分危险。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中国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地区。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撒拉族所有的习俗得根据伊斯兰教而定。撒拉人自称“撒拉儿”,其他民族称之为“撒拉”。那么,撒拉族有哪些别具风格的饮食习俗呢?一起来撒拉族文化中看看。

 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

 撒拉族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时根据情况适当加餐),主食以面粉为主。家常品种有花卷、馍馍、馒头、烙饼、面片、拉面、擀面、散饭、搅团等。在一年一度的斋月里,一般都只食早、晚两餐,饭菜比平时丰盛一些。

 撒拉族先民于700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徙至青海循化,据史书载,那时其先民过着游牧生活。迁徙以后,虽然其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但畜牧的习惯至今未变。不少撒拉族人家都养着一、二十只羊,一两头牛,牛羊多的还在附近山上圈养。这些牛羊一方面解决了农业所需的肥料,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肉食之需。撒拉族的肉食佳肴,古朴自然,代表了撒拉族人个性和风格。

 牛羊头蹄是撒拉族人普遍爱的一种肉食。宰罢牛羊后,砍去犄角,用烧红的铁铲把牛羊头上各部位的手燎尽,再用碱面水洗净。用刀从牛羊头的嘴角处沿牙骨割到耳后根,劈成两半,放时锅里,烧开后加放小麦同煮。调料只用当地产的花椒和青盐。当煮到肉皮脱落时即可食用。早餐时,主妇把肉捞到案上,一块一块地取下,将每个部位分放到各人的碗里。牛羊蹄肉须每人一份,眼睛通常由老人吃,据说老人眼花,可以直到“吃啥补啥”的效果。吃完肉,每人还要喝一碗带汤的麦仁。

 另外,宰牛羊的当天,撒拉人还将牛羊肠、肚等用碱水洗净,再将牛羊心肝等剁成肉末或肉泥,拌以面粉、葱花等,细心地塞进牛羊大肠里,用细线封口。另外,将豆面和白面拌匀调成面糊,由两人合作,灌入小肠内,封口,和大肠一起放进锅里,同时再放进几块胸叉肉一块儿煮。约10几分钟,大小肠即熟。为防止肠皮煮烂,火候要适中。煮熟后,即请来亲友,由主妇捞出放到盘子里,端到客房的炕桌上,每人准备一把刀,客人自己一节一节地割下吃,各人的小碗里盛有用蒜泥、辣酱和醋调成的佐料汁。

 无论是牛鲜美的羊头肉,还是香甜的牛羊肠肚,热情的主人都要分送给左邻右舍几碗品尝。

 麦仁饭是在丧葬礼仪中全村人集中食用的一种食物。安葬亡人后的第三天,在丧属家里支起专用大锅,左邻右舍的妇女们抬来泉水,装满大锅,本“孔木散”(宗族或家族)的小伙子们则上山打柴,准备烧火用。三、五个妇女们则将小麦洗净,一点一点地放进村里的大石臼里捣烂,并吹去麦皮,倒进大锅,放少量蚕豆或豌豆,开始烧火,经过十几个小时,才能煮烂;尔后将肉丁、葱花等炒出来的“乔花得”倒进大锅,搅匀即成。

 丧主还要宰一只羊,将羊肉煮熟后,切成约三个手指头大小的肉份子。一切准备好之后,下午三点左右,派十几个孩子到村里较高的地方向全村人呼叫来吃麦仁饭。村里人听到呼叫声,便自带碗筷去吃麦仁饭,吃毕,每人分得一块肉份子,带上一碗麦仁饭回家。男人及孩子们吃完后,才由妇女们吃。此后,丧属每周煮一次,家庭条件好的要煮5-7次,一般的也要煮2-3次。煮麦仁饭有原料(小麦、羊等)一般由丧主的亲属提供。

 按照伊斯兰教义,撒拉族严禁饮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备酒。平时更无饮酒的习惯。

 日常饮料除清茶、奶茶和盖碗茶以外,还常饮麦茶和果叶茶。制作麦茶时,将麦粒炒焙半焦捣碎后,加盐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叶茶是用晒干后炒成半焦的果树叶子制成,饮用别具风味。

青海省的世居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

1、藏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

2、回族: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

3、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的则散居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

4、撒拉族:因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

5、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撒拉族简介

1、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乌古斯语组,也有人认为属于撒鲁尔方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