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天椒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指天椒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指天椒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指天椒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附方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指天椒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指天椒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指天椒 1 拼音

zhǐ tiān jiāo

2 《辞典》:指天椒

21 出处

《岭南采药录》

22 拼音名

Zhǐ Tiān Jiāo

23 指天椒的别名

长柄椒(《苏南种子植物》)。

24 来源

为茄科植物指天椒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25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单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7厘米,全缘,叶端尖,基部渐狭;有柄。花1~3朵,腋生;萼钟状,先端5齿;花冠5裂,绿白色,镊合状排列;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药纵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细长,柱头略呈头状。浆果圆锥形或矩圆状圆柱形,长25~5厘米,与柄相等或稍短,通常直立,萼宿存。种子多数,扁圆形。花期6~7月。果期7~10月。

26 生境分布

我国南部各地多有栽培。

27 性味

味辛,性温。

28 功能主治

敷手疮,洗脚气,治狗咬伤。

29 附方

治癫狗、胎狗咬伤:指天椒子、假荖、紫苏、青苔、片糖。捣烂敷。(性味以下出《岭南采药录》)

2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指天椒的方剂 炼砂丹

,如豌豆大。功能主治:心狂。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人参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十八引《指南方》

天花散

有六首。《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七方之天花散:别名:天华散(《寿世保元》卷五)、玉泉散(《古今医鉴》卷

籝金丹

n处方:鹅管石3钱,硼砂(煅)3钱,雄精2钱,炒天虫2钱,人指甲(煅)5钱,冰片7分。制法:上为极

参蝎膏

,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定心神。主小儿胎惊。用法用量:每服1丸,金银汤送下。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姜糖饮

日内不吮乳,面色灰暗或微青,四肢发凉,哭声无力,指纹青暗,舌质淡,苔白润。用法用量:水煎或开水冲服

更多用到中药指天椒的方剂

用到中药指天椒的中成药 天麻壮骨丸

意事项:天麻壮骨丸含有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定期复查肾功能。天麻壮骨丸的用法用量:

葛根岑连丸

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紊乱疗效欠佳。2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泄泻腹部凉痛者忌服。4高血压、心

强肝液

中毒性肝炎等。强肝液的用法用量:一次25g,一天2次。口服液:一次10ml,一天2次。每服6天停

玉泉丸

n标准编号:WS3B380298处方:葛根天花粉地黄麦冬五味子甘草制法:以上六味,葛根、天花

霞天曲

作用: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丸散膏丹集成》:方名:霞天曲组

更多用到中药指天椒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指天椒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阴阳论

阴阳之理,变化无穷,不可尽述。夫言阴阳者,或指天地,或指气血,或指乾坤,此对待之体,其实阳统乎阴,天

《医贯》:[卷之一·玄元肤论]阴阳论

化无穷。不可尽述。姑举其要者言之。夫言阴阳者。或指天地。或指气血。或指乾坤。此对待之体。其实阳统乎阴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七上虫鱼部]鳞虫

渴烦热毒痢○皮主烧灰油调敷小儿骨疽脓血不止疗手指天蛇毒疮(本草纲目)名公蛎蛇苗生在水中地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外科]痈疽总论

疣甲疽代指天蛇头鹅掌风红丝疮疣属肝胆小肠经,多患于手背及指间,或如黄豆大,或如聚粟,或如熟椹,拔之

《医说》:[卷一三皇历代名医]董奉

辣椒于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墨西哥栽培甚盛,于16世纪末(明代后期)从美洲传入中国,而且最先传入的地区为广东。

中国关于辣椒的记载最早出自万历年间的著名戏曲作家高濂的《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从这条记载中可以得出,辣椒最早传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看的,而且当时的名称还不叫“辣椒”,叫“番椒”。

现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河南、贵州、河北等地栽培面积最大,其次是山西、陕西、天津、安徽、山东、内蒙古、四川、湖南等地。

辣椒的代表品种

1、灯笼椒:灯笼椒是常见的辣椒品种,别称菜椒、柿子椒、甜椒等,由辣椒演化而来,经长期栽培驯化和人工选择使果实出现了体积增大、果肉变厚、辣味消失、子房腔数增多等变化,我国于100多年前引入,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2、朝天椒:朝天椒是常见的辣椒品种,别称小辣椒、望天椒、指天椒等,由辣椒演化而来,因果实向上朝天生长而得名,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河南、贵州、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栽培面积最大。

3、簇生椒:簇生椒是常见的辣椒品种,别称三樱椒、五彩椒、子弹头等,因果实呈簇生状而得名,主要有三樱椒和子弹头两个品种,其中三樱椒系列有豫选三樱椒、大角三樱椒等,子弹头系列有高棵簇生子弹头、矮棵簇生子弹头等。

-辣椒

辣椒的历史记载有哪些

辣椒的原产地位于南美洲,当地人用辣椒油来做几乎每一种食品的调料,是当地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大约在15-16世纪初被西班牙人传到欧洲,很快就传遍世界。

如今,辣椒 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豆类、番茄的第3大蔬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辣椒传人中国,大概是在明朝末年,最先传人两广、江浙、湖南、贵州等地,后来扩及到整个中国。

起初,辣椒只是被作为观赏作物和中药材,作为菜肴及调料进人中国菜谱的时 间并不太长,但是,在进人中国菜谱后,在品种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先后改良和培植出 许多新品种,像地辣子、辣角、胡椒、辣枚、蕃椒、斑椒、狗椒、海椒、茄椒、辣、龄椒、 秦椒等名称。 最先将辣椒加人中国菜谱的时间是清朝初年,地点是贵州及其周边地区。

在贵州等地,食盐非常缺乏,当地人用辣椒代替盐。在这个过程中,当地人发现了辣椒隐藏的重大价值。

很快,贵州、湖南、四川、江西等几省辣椒开始普遍种植了。在道光年间,贵州北部已经是 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此时的湖南一些地区吃辣椒并不普遍,但咸丰、同治之后,湖南 食用辣椒已较普遍了。

据《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无椒芥不 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都要放辣椒了。至于四川地区,吃辣椒的记载要稍晚一些,最早是在嘉庆年间。

道光以后,四川食用辣椒开始普遍起来。另外,云南、江西等地,在道光以后,也开始大量食用辣椒。

至于在中国最先吃辣椒的这些省份,哪个省份的人最能吃辣呢?俗话说,湖南人不怕 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到底是哪个省份的人最能吃辣?在较 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有令人信服的结论。但不管哪个省份的人最能吃辣,对辣椒产业的发 展都是好消息,是辣椒产业持续发展的市场保障。

辣椒的起源

辣椒原来生长在中南美洲热带地区。

欧洲殖民主义到达美洲以后,辣椒1493年率先传入欧洲,大约1583年-1598年传入日本。传入我国的年代未见具体的记载,但是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曰:“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

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地理分布 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云南,陕西、河南(淅川县)、河北省鸡泽县和内蒙古托克托县。 本种原来的分布区在墨西哥到哥仑比亚;现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

扩展资料:

美索亚美利加:考古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亚美利加人(玛雅人)就开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就在此生长了,所以辣椒可以说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最初发现于美索亚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

亚洲:明代时期辣椒传入中国。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后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境内最晚传入却用量最大且最广泛的香辛料。明《草花谱》记载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

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从江浙、两广传进来,但是没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却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泛滥起来。

到了清代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已经“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说明川人吃辣椒的历史也就约四百多年。

南美洲:在哥伦布去美洲途中发现辣椒的味道之前很久,辣椒就一直在美洲了。实际上,由于哥伦布把辣椒与印度发现的胡椒混淆了起来,后来哥伦布把辣椒带回了西班牙,说它是一种香料,虽然它是茄属类植物,但哥伦布的错误并没有妨碍辣椒几乎立刻就传遍了全世界。

而很有名的风铃椒最早就是发现于南美洲的。 非洲:非洲人对有姜味和辣味的“天堂谷物”很喜爱,这使他们非常容易把开胃的辣椒吸纳到自己的食谱中。

仅仅几年的功夫,借由葡萄牙人的引荐,辣椒便一直传播到了非洲大陆东边的莫桑比克。当时,葡萄牙人撒下了购买非洲奴隶的大网,而他们在哪里买奴隶,他们就把辣椒带到哪里,这样辣椒也就迅速在非洲大陆传播开来。

北美洲:虽然在墨西哥种植辣椒已有数个世纪,但是直到奴隶贸易全面盛行后辣椒才在北美出现。辣椒在非洲人食品中的盛行促成了它向新大陆的传播。

非洲人非常喜欢吃辣椒,以至于奴隶贩子在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中不得不携带大量辣椒。而且,为了让非洲奴隶在北美生活时保持他们的饮食习惯,种植园主也不得不种植辣椒。

结果,17世纪以后,辣椒在北美安顿了下来。 欧洲:最初欧洲人不大接受辣椒。

辣椒从西班牙进入安特卫普,然后在1526年来到意大利,1548年又来到英国。许多理论都认为,是 商人把辣椒从印度经由波斯湾带到阿勒颇(叙利亚西北部)或亚历山大城(埃及),然后再往北进入东欧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土耳其人把辣椒从亚洲带入东欧的:经由波斯湾和小亚细亚和黑海进入土耳其在1526年所征服的匈牙利。接着,辣椒从匈牙利又进入德国。

第三种可能性是葡萄牙人从它的殖民地之一霍尔木兹把辣椒出口到东欧,与来自印度的黑胡椒竞争。

参考资料:

辣椒(茄科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植物)_。

辣椒的历史

历史 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名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几乎是没有辣椒的空白地带了。

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了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

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 “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

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则“四时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贵州地区盛行的苞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有点像今天四川富顺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区在嘉庆年间食辣还不多,但道光以后,食用辣椒便较普遍了。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里都要放辣椒了。

相较之下,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

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可能是在嘉庆末期,当时种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区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区。 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来,以至“山野遍种之”。

据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览》,光绪以后成都各色菜肴达1328种之多,而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经成为四川人饮食的重要特色。 与傅崇矩同一时代的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也有类似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云南在什么时候开始食辣?其邻近贵州的镇雄在乾隆时起食辣,但直至光绪时期的著述《云南通志》中仍无辣椒的踪影,其时辣椒已经涌入了云南——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写到,他的父亲在雅安发现每年经四川雅安运入云南的辣椒“价值数十万,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于川人也”。 扩展资料 1、地理分布 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云南,陕西、河南(淅川县)、河北省鸡泽县和内蒙古托克托县 本种原来的分布区在墨西哥到哥仑比亚;现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 2、生长习性 辣椒生育初为发芽期,催芽播种后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现第一片真叶,到花蕾显露为幼苗期。

第一花穗到门椒坐主为开花期。坐果后到拔秧为结果期。

辣椒适宜的温度在15-34度之间。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5-30度,发芽需要5-7天,低于15度或高于35度时种子不发芽。

苗期要求温度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温,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时会造成落花落果。

辣椒对条件水份要求严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

参考资料:

-辣椒。

辣椒的历史和旅程

国内历史 辣椒被四川人称为海椒,说明它是从海外传进来的。

考据学告诉我们,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都没有辣椒的影子。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名曰“番椒”,最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就像其他生物入侵一样的过程。

明《草花谱》记载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

有趣的是,辣椒最先从江浙、两广传进来,但是没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却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泛滥起来。这也是四川人在饮食上吸取天下之长,不断推陈出新的典型事例。

到了清代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已经“种以为蔬 ”,“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说明川人吃海椒的历史也就约四百来年。

吃花椒可是咱们中国人的老传统了,更是四川人的老传统。距今1600多年晋朝的《华阳国志·蜀志》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

花椒原产地是中国,是中国特有的香料,西餐至今还不用它。早在《诗经》中便多处提到“椒”这种东西,《诗经·周颂》中曰:“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历史上又称川椒、汉椒、巴椒、秦椒、蜀椒等,您看,有多少种称呼都和四川有关!我大胆推测,明朝末年从外国引进的那种新植物被命名为辣椒、海椒,可能也是参考了川椒之名。胡椒的命名可能也是如此。

美国:辣椒酒 美国人吃辣椒之风始于18世纪初期,由于受墨西哥移民的影响,食辣蔚然成风。美国西南部的人们爱喝一种叫茄拉攀诺的酒,这种酒是用当地产的辣椒酿制而成,喝酒时人们还爱用当地产的如豌豆大小的辣椒佐酒,堪称辣上加辣,喝后浑身出汗。

墨西哥:辣椒粟米棒 墨西哥人以嗜辣椒而闻名于世。他们将辣椒、粟米、昆虫作为三大国食。

在全国各地街头,有许多卖粟米的小摊,出售的粟米棒上不仅要抹上一层辣椒酱,还要撒上一层红红的辣椒粉,可见辣的程度。 匈牙利:“玫瑰辣椒” 匈牙利的“玫瑰辣椒”以香馥浓郁、颜色鲜艳而著称,为各国美食家所珍视。

加了红辣椒的鱼汤和马铃薯烧牛肉是匈牙利的特色食品。匈牙利各地大餐馆出售的“海鲜饭”,就是用不粘米煮熟后再洗净,拌上辣椒粉与咖喱粉调和的汁,使米粒呈金**,上面铺满鸡肉、虾子和呈三角形的青椒和红椒,香气袭人,即使害怕食辣的人也会垂涎欲滴。

印度:“红色牛扒” 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扒”,把辣味看得比其他调味更重要。他们认为食辣椒的那种火热的辣劲十分过瘾。

拥有50万人口的印度贡布雨市,素有“辣味之都”之称。一进入该市,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辣味,在那里辣椒烹制各种菜肴,让你目不暇接。

那里人均日食辣椒100—200克,不足为奇,他们有一种观念:热+热=凉快。 泰国:人均日食椒300克 泰国人吃辣椒在世界上是出名的,人均日食辣椒300克,是印度人的两倍以上。

他们喜欢在各种菜肴中撒上一把红辣椒末,就连喝的汤也是 辣的。据说著名的冬阴功汤不是人人能受得了的。

我国辣椒栽培发展历史有哪些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在温带地区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 地区则为多年生灌木。

约在明代末年(约1640年)传人我国,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在我国传播速度很快,现已成为我国 栽培面积第二、经济效益第一的蔬菜作物,年种植面积近2000 万亩(1亩〜667平方米,全书下同)。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辣椒生产使用的种子基本上是 农户自留的地方品种,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基地,进 人70年代,生产上开始使用科研单位提纯复壮的优良品种。70 年代末期,辣椒生产上开始推广我国第一个杂交辣椒品种早丰1 号,使得辣椒产量增长30%〜50%,是我国辣椒生产史上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辣椒生产进人杂交品种使用的快车 道。

由于杂交品种的推广应用,我国辣椒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首先是品种的产量、商品性、熟性、抗病、抗逆性等经济 性状和植物学性状都朝着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方向改进和 发展。

然后是品种类型不断丰富,从过去单一的甜椒和辣椒两种 类型已发展到不同辣味程度、不同熟性、不同果形、不同颜色、 不同用途等多种类型。 第三是辣椒生产的栽培模式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由过去单一的露地栽培发展到现在的日光温室栽培、大棚 提早或延后栽培、覆膜栽培、髙山栽培、延秋栽培、南菜北运栽 培等多种栽培模式。

由于品种的更新、栽培模式的丰富,辣椒生 产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蔬菜的供应,逐渐发展成为农村、农业生产 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作物。

辣椒的历史问题

辣椒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辛辣的调料十分多,重要的有花椒、姜、茱萸、扶留藤、桂、胡椒、芥辣、辣椒等,在明代末年辣椒传入中国前,花椒、姜、茱萸使用最多,是中国明鉴三大辛辣调料。

花椒在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中地位重要,历史上又称川辣、汉椒、巴椒、秦椒、蜀椒等,在中国种植和使用都曾十分普遍。早在《诗经》中便多处提到花椒。

特别值得说的是中国古代普遍有煮茶加姜、椒、桂的传统。历史上常用的“五味”,其中花椒在其中居第二位。

而所谓“三香”为花椒、姜、茱萸,其中花椒又为首。过去使用的“五香”,也是由大小茴香、丁香、桂皮、花椒组成。

有研究表明,清代以前,花椒在中国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缓和流域中下游都有大量种植,在中国的东中西部都有大量的种植分布。这种花椒出产的分布,与汉代至明代全国的饮食品种中较多用川椒可以互为证明。

这种在民间菜系中普遍使用川椒的风气,现在显然是不存在的,因为除四川人外,现代的中国人几乎都是谈“麻”色变了。 当然,历史上四川地区是花椒最重要的产地,食用也最为普遍。

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平均有四分之一的食品中都要加花椒,与今天中国菜谱中花椒入谱比例相比,这个比例十分大了。从北魏开始到明代,使用花椒的比例是在逐渐增大,最高唐代达五分之二,明代也达三份之一。

但从清代开始,花椒在食谱总的比例大大降低,降至五分之一。这可能与番椒(辣椒)的传入、侵夺辛辣调料有关。

同时,清代胡椒的大量使用,可能也侵夺了花椒在饮食中的份额。于是,清代以前在全国流行十分广的花椒麻味被逐渐挤到四川一角,使川菜形成麻辣兼备的格局,中原地区唯有山东等地还有一定食麻的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茱萸也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辛香角色,但清代以后随着辣椒的传入,茱萸逐渐退出辛香料的历史舞台。只有姜这种东西辛香了两千多年,经久不衰。

这样,近代以来,传统的花椒、姜、茱萸三香,演变成了辣椒、姜、胡椒为主的格局。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它本是印地安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

大约在15世纪末期被西班牙人传到欧洲。英语chili(辣椒)采自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的语言。

他们用辣椒油来做图特拉或几乎每一种食品的调料。 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不太长。

进入中国后,辣椒才有了蕃椒、地胡椒、斑椒、狗椒、黔椒、辣枚、海椒、辣子、茄椒、辣角、辣、秦椒等名称。 谁最先吃辣椒 现在最新研究表明,辣椒可能最先传入江浙、两广、贵州、湖南等地,后又流布于西南等地区。

清初,最先开始使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

从乾隆年间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使用辣子。 嘉庆(1796-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

道光年间(1821-1850年)贵州北部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1862-1874年)贵州人是“四时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贵州地区盛行的包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有点像今天四川富顺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区在嘉庆年间食辣并不十分普遍,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间,湖南食用辣椒已较普遍了。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都要放辣椒了。

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最早是在嘉庆年间。

道光、咸丰、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开始普遍起来。 云南邻近贵州的镇雄在乾隆时期食辣椒,但在乾嘉时期云南食用辣椒并不十分普遍。

到光绪年间开始大量食用辣椒。 江西在嘉庆年间已经种植食用辣椒,光绪时期,江西地区食辣椒已经普遍。

谁最不怕辣 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谁最能吃辣呢? 最新的计量研究表明,现在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个辛辣口味层次地区:即长江上中游辛辣重区,包括四川、湖南、湖北、贵州、陕西南部等地,辛辣指数151-25左右;北方微辣区,东及朝鲜半岛,包括北京、山东等地,西经山西、陕北关中及以北、甘肃大部、青海到新疆,是另外一个相对辛辣区,辛辣指数在26-15之间。

东南沿海淡味区,在山东以南的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为忌辛辣的淡味区,辛辣指数在17-8之间,其趋势是越往南辛辣指数越低。吃得最辛辣的是四川人(指数为129),然后是湖南人(指数为52),湖北人(指数为16),贵州缺乏统计资料,但估计与四川、湖南不相上下。

关于辣椒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或故事吗

辣椒的原产国是墨西哥,最早驯化辣椒的,就是墨西哥的印第安人。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之后于明代传入中国。四川人把辣椒叫做“海椒”,正如明朝人称之“番椒”一样,道出了辣椒是来自外国。在辣椒传入中国前,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是花椒、姜和茱萸(是的,茱萸是辣的)。

由于叶绿果红,非常美观,所以辣椒在传入我国之初是被当作观赏植物的。到了乾隆年间,贵州地区才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嘉庆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也已开始 “种(辣椒)以为蔬”了。再往后,辣椒便成为这些地区主要的做菜作料之一,也难怪今天食辣成为这几个省饮食的重要特色。

关于辣椒的历史,金庸还闹过个小笑话:

《天龙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显然金庸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中国。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天龙八部》小说写的是宋哲宗时代的事,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当地人从来就没见过辣椒,当然更没吃到过辣椒。

  辣椒(pepper)是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能结辣味浆果的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学名Capsicumfrutescens L(syn C annuum L),别名番椒、秦椒(《群芳谱》),辣茄(《花镜》),辣虎(《药性考》),腊茄(《药检》),海椒、辣角(《遵义府志》),鸡嘴椒(《广州植物志》)。染色体2n=2x=24。以嫩果或者成熟果为食。

  根据辣椒属植物的不同性状,大致可分为四个种:

  1、长柄辣椒 有栽培和野生两种类型,分布于南美,花冠**或褐色,果柄细长,有较强的抗旱性和抗寒性,系晚熟品种。

  2、木本辣椒 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叶皱缩,花乳白色或绿白色,果红色或**,辣味强。

  3、毛辣椒 为多湿热带地区的多年生植物,分布于中美及南美,花紫红色,果实圆形或卵圆形,成熟时**,极晚熟。

  4、一年生辣椒 有多种类型,叶绿色,花白色,果实红色或**,果形有灯笼形、长羊角形、短羊角形、圆锥形,樱桃形等。

  根据辣椒栽培种果实的特征,可分为五个变种:

  1、长椒类 多为中早熟,植株、叶片中等,分枝性强,果多下垂,长角形,向先端尖锐,常稍弯曲,辣味强。按果形之长短,又可分为三个品种群:一是长羊角椒。果实细长,座果数较多,味辣。二是短羊角椒。果实短角形,肉较厚,味辣。三是线辣椒。果实线形,较长大,辣味很强。可以干制、腌渍或者做辣椒酱。

  2、甜柿椒类 植株中等、粗壮,叶片肥厚,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果实肥大,果肉肥厚。按果实之形状又可分为三个品种群:一是大柿子椒。中晚熟,个别品种较早熟,果实扁圆形,味甜,稍有辣味。二是大甜椒。中晚熟,抗病丰产,果实圆筒形或钝圆锥形,味甜,辣味极少。三是小圆椒。果形较小,果皮深绿而有光泽,微辣。

  3、樱桃椒类 植株中等或较矮小,分枝性强;叶片较小,圆形或椭圆形,先端较尖;果实朝上或斜生,呈樱桃形,果色有红、黄、紫,极辣。可以制干椒或者观赏。

  4、圆锥椒类 植株与樱桃椒相似;果实为圆锥形或圆筒形,多向上生长,也有下垂的,果肉较厚,辣味中等。

  5、簇生椒类 枝条密生,叶狭长,分枝性强;晚熟,耐热,抗病毒;果实簇生而向上直立,细长红色,果色深红,果肉薄,辣味甚强,油分含量高。多做干椒栽培。耐热、晚熟、抗病性强。

  根据其辛辣味的浓淡显著不同把辣椒分为四类:

  1、特辣椒 指辣味特强或极辣的小果型椒。如云南的涮辣椒不能直接入口,否则唇舌会疼痛不止,嚼一嚼牙龈就会出血。只要将其在汤锅里涮几下,整锅汤即变辣,然后将其挂起以后再用,可连用多次,所以称其为涮辣子,也有人美其名曰:“辣王”。无独有偶,东欧的匈牙利也有一种辣椒,咬一口半天都合不拢嘴,与我国的涮辣子,堪称姐妹花。

  2、辛辣椒 樱桃椒、七星椒、长羊角椒、短羊角椒、线辣椒等,辛辣味浓烈,属此类。

  3、辣味椒 有辛辣味,但不甚浓烈,即辣味中等,如牛角大椒、黑壳椒及圆锥椒类属之。

  4、甜辣椒 辣味极淡或微甜而无辣味的大果型椒,如大柿子椒、四方头甜椒、大甜椒、荷包甜椒、灯笼椒、茄门甜椒、小圆椒等,均属此类。

  按照辣椒用途之不同,又可分为四类:

  1、菜用椒 或叫鲜食椒,如肉厚、质脆、味甜、微辣的上海茄门椒,北京甜椒,东北大甜椒、柿子椒等,均可做鲜菜凉拌或炒食。上海的羊角椒、长沙的矮树椒、广西的牛角椒等,肉质较厚,不甚辣,也可鲜炒或凉拌食之。此外,菜用椒不仅可以凉拌、热炒,而且可以用做泡菜以及虎皮辣椒、灌馅辣椒、腌辣椒、酱辣椒、醋渍辣椒、火腿辣椒、芝麻辣椒、虾油辣椒等,风味独特,口感极好,食之益人。

  2、调味椒 有些辣椒,辣味浓烈,若做为菜用椒直接食用,难以下咽;而做为调味品,则颇为适宜。如将其制成辣椒酱、辣椒油、辣椒糊、辣椒汁等,则更能增加菜肴的风味。

  3、干制椒 陕西的线椒、四川的二金条、湖南的朝天椒等,均以干制为主,既能加工成辣椒干,更能制成辣椒面,还能制成辣椒砖,既能用做调味品,还能出口创汇。

  4、观赏椒 五彩椒、樱桃椒、看辣椒等,盆栽观赏,颇为美观。朝天椒等,也有用于盆栽观赏的。

  此外,辣椒果实皮色似乎是非绿即红,其实并非如此,而是颇多变幻。青熟果皮呈深浅不同的绿色,少数品种为白色、**或绛紫。如江西黎川有一种白辣椒,其果皮就是乳白色的。果实到老熟期,果皮又逐步转变为橙黄、红色或紫红。何以如此?因内含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呈**,内含花青素、茄红素的呈红色。色素含量比例之不同而形成深浅不同的色泽。我们平常所说的“五彩椒”,其实也就是同株上的果实转色期不同,因而形成五颜六色的“羞花”之美啊!

  辣椒的栽培历史和文化

  我国栽培的辣椒和甜椒都是来自起源于中南美洲的一种野生辣椒。经1983年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R确认,这种辣椒是在墨西哥被驯化的。考古学家发现,早在7000年前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已有栽培和利用。公元15世纪末,即1493年(相当于我国明孝宗弘治六年)随着哥伦布赴美洲探险归来而被引入欧洲。最初辣椒作为胡椒的代用品,由于当时从亚洲进口的黑胡椒价格昂贵,所以辣椒很快在欧洲扎根、结果。不久即引入印度。大约在公元16世纪晚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我国辣椒是在明朝前半期引入的。最初被称为番椒。早期的文字资料可见于明代诗人兼戏剧家高濂的著作。如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问世的《遵生八笺》在其《燕闲清赏笺》的“四时花纪”节中称:“番椒:丛生、白花;子(指果实)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可见最初辣椒仅供观赏,以后才供食用。《群芳谱》(1621年)也有“番椒、秦椒”的记载。

  辣在古代写作束,束有聚集意,古人把辛和束两字组合起来,用“会意”的手法造出了“辣”,借以表达其“辛甚日辣”的内涵。辣椒的困实因富含辣椒素具有强烈的辛辣味道,因此和花椒、胡椒并称为“三辣”。那么这“三辣”为什么都以“椒”命名呢?原来在古代时我国只有地产的麻辣型调味料花椒。花椒本是芸香科、花椒属的木本植物,以果实供调味食用。它那红至紫红色的果实在植物学中被称为“骨突果”,这种小型果实的果皮二裂,内含圆形种子;种子的外观很像是大豆的豆粒;而大豆在古代称“菽”所以古人就以花椒的果实色泽“花”,以及种子似大豆而为木本的“椒”两字命名称其为花椒。后来我国从南亚和东南亚又引入胡椒。胡椒则是胡椒科,胡椒属的藤本植物,它以球形的浆果果实供调味食用。因其形状和麻辣味道都和花椒有些相似。所以引入我国后被命名为“胡椒”其“胡”字,是引入地域的标识。及至明代再引入茄科的辣椒以后,因其果实的辣味突出,再结合引入地域的标识。番,而命名为番椒,又称为辣椒。

  最初,我国以番椒为正式名称,除高濂的著作以外,在《农政全书》《通雅》和《食物本草》等明代典籍以及《广群芳谱》《花镜》和《授时通考》等清代要著中都以番椒称之。辣椒的称谓始见于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在第二十三出。冥判的《后庭家滚》曲牌中列举了38种驰名花卉的雅号,其中已有“辣椒花……把阴热窄”的唱词。到清代吴其睿才把辣椒作为正式名称而纳入《植物名实图考》。至今仍被沿用。以辣命名的其它异称在清代已有辣茄和辣虎。其中称茄、称角都是特指其果实形态的表述;而虎,有威猛意,辣虎之称谓则更显现了味道辛辣的力度。现在南北各地又增加了诸如辣子、辣子角、红辣椒、尖辣椒、椒角等地方名称。

  辣椒引进的途径可能有三:一是经“丝绸之路”,先在陕西、甘肃等地种植,故有“秦椒”之称;二是经南亚海道,先在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步推广;三是郑和下“西洋”时,从南洋直接引入我国,南洋各地至今还保留 不少有关郑和的踪迹。郑和随行人员马欢撰写的《瀛涯胜览》中就明确而具体地记载了有关辣椒的状况,可以做为佐证。但是目前,我国栽培品种,虽然大部分是从南美洲引进的;但在我国南方和热带地区,却也有野生型辣椒。如云南西双版纳、思茅、澜沧以及瑞丽、元江等地区种植的一年生涮辣椒;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尚有一种半野生型的小米椒(一种多年生的辣椒树)。这种涮辣椒和小米椒,是土生土长的,应该不属于“舶来品”。经过长期的驯化栽培,也逐步成为栽培种。

  辣椒的营养与食用

  辣椒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营养极为丰富。每100克含水分855克,蛋白质19克,脂肪 03克,碳水化合物116克,钙20毫克,磷40毫克,铁12毫克、钾300毫克、钠12毫克,胡萝卜素143毫克,维生素C185毫克、维生素B1004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又据化验分析,辣椒还含有多种辣椒碱和芸香甙、五种香荚兰胺以及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等化学成分。因而辣椒做为蔬菜或调味品食用,不仅能提供多种营养物质,满足人体之需要,而且能增强毛细血管功能,刺激口腔粘膜,促进唾液分泌和淀粉酶的活性,故而有明显的促进食欲、增强消化的功能。此外,辣椒嫩叶也富含钙质和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并有一种特殊的辛香,能补肝明目,已经成为时尚蔬菜,在香港比辣椒贵。

  辣椒作为蔬菜,用它做主菜的不是太多,除了凉拌、热炒外,也只有“虎皮辣椒”、“灌馅甜椒”了,用它做配菜的就比较多了,很多荤菜都要用到辣椒。特别是全国比较嗜辣的四川、湖南、甘肃、青海、东北等地,有的地方几乎是无辣不能吃饭的感觉。我认为辣椒最大的贡献还是作为调味品,辣椒酱、辣椒油、辣椒糊、辣椒面、辣椒汁、辣椒干等等。辣椒又可以做成腌辣椒、酱辣椒、酸辣椒、泡菜辣椒、醋辣椒、虾油辣椒等加工品。

  辣椒小菜谱

  1.生煸青椒 青椒250克,食油、精盐、砂糖适量。将青椒洗净,去柄去子,切成半寸见方的小块;把油烧热,再放青椒,煸炒至青椒外皮稍有些皱皮时(不能炒焦),即加盐、糖,并略加些水,再炒1~2分钟即可起锅。此肴具有开胃生津,增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湿邪内侵而致的身体倦怠等病症。

  2.辣子肉丁 猪肉(去皮)150克,食油500毫升(约耗油50毫升),鲜辣椒50克,黄瓜100克,葱、姜各适量。选肥瘦相当猪肉,切成见方的丁块,辣椒。黄瓜、葱亦切成丁块,肉丁先用黄酱、后用湿淀粉搅拌均匀,用七成开的热油滑炸到七成熟出锅;肉丁过油时要不断搅拨,不使互相粘结,实耗油约30毫升;炒锅内留油2O毫升,旺火烧,放入葱、姜汁、盐、黄瓜、鲜辣椒和高汤(或白水),再放入炸好的肉丁、料酒,搅翻两次,把余下的湿淀粉用水调匀倒入,稍加搅炒即可起锅。此肴荤素搭配,鲜嫩味美,具有补血益气的功效,适用于体弱多病或病后体虚而不欲饮食者食之。

  3.青椒炒豆鼓 青椒500克,豆鼓250克,菜油120毫升。将辣椒去蒂、洗净、切成二、三分长,入锅内煸软,拨在一边,下熟菜油,同时下豆鼓煽炒,至豆鼓香味炒出,便与辣椒混合拌匀,即可起锅,食时分盛小盘。此肴具有散风寒,开胃口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不思饮食者食之,亦可作为开胃醒脾、促进食欲的佐菜。

  4.青椒香干炒毛豆 青椒、毛豆各75克,香干50克,将青椒去子,切丝;香干也切成丝;旺火热锅,将油烧至七成热,放入青椒、毛豆,炒至毛豆熟,下香干丝,加调味料及水,再炒片刻,加上麻油即可出锅。此肴具有补脾开胃健脑长智的功效,是理想的营养食品,常食之对健美、延年益寿有一定作用。

  5.辣子鸡 四川红辣椒100克,子鸡500克。将子鸡去内脏,切成小块;红椒洗净切段;旺火热锅,油炒鸡块,再加适量精盐焖煮;待子鸡八分熟,入红椒翻炒,焖熟即可出锅。此肴具有补益气血、温中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寒滞腹痛,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虚劳羸弱,消渴,小便频数等病症。

  辣椒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辣椒性味辛,热。①《群芳谱》:味甚辣。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辛,温,无毒。③《食物宜忌》:辛苦,大热。温中,散寒,开胃,消食。主治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疥癣。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②《百草镜》:洗冻瘃,浴冷疥,泻大肠经寒澼。 ③《药性考》: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 ④《食物宜忌》: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 ⑤《药检》: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导滞,止澼泻,擦癣。

  现代科学证明,辣椒果实所含辛辣成分为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壬酰香荚兰胺、辛酰香荚兰胺;色素为隐黄素、辣椒红素、微量辣椒玉红素、胡萝卜素;尚含维生素C、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等。种子含龙葵碱、龙葵胺,极可能尚含澳洲茄边碱、澳洲茄胺、澳洲茄碱等生物碱。外用可治冻伤、风湿痛、腰肌疼痛、关节痛等,内服可治消化不良、胃弱、肠胃充气、消寒痛等。

  辣椒的药用机理

  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辣椒酊或辣椒碱,内服可作健胃剂,有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的作用。辣椒对口腔及胃肠有刺激作用,能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我国一些医学、营养专家对湘、川等省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普遍喜食辣椒的省区,胃溃疡的发病率远低于其他省区。这是由于辣椒能刺激人体前列腺素E2的释放,有利于促进胃黏膜的再生,维持胃肠细胞功能,防治胃溃疡。

  2 预防胆结石。 常吃青椒能预防胆结石。青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可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预防胆结石,已患胆结石者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青椒,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3 改善心脏功能。 以辣椒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蒜、山楂的提取物及维生素E,制成“保健品”,食用后能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常食辣椒可降低血脂,减少血栓形成,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4 降血糖。牙买加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辣椒素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5 辣椒有减肥作用。 辣椒含有一种叫“capsaicin”的物质,可以促进荷尔蒙分泌,从而加速新陈代谢以达至燃烧体内脂肪的效果,从而起到减肥作用。在日本市场上,已有多种适合女性食用的辣椒制品。

  6 抗菌及杀虫作用 辣椒碱对蜡样芽胞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金**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无效。其枝、叶并无抗菌作用,仅对结核杆菌有很轻微的抑制。 10~20%辣椒煎荆有杀灭臭虫的功效。

  7 发赤作用 外用作为涂擦剂对皮肤有发苏作用,使皮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旺盛。能够通过发汗而降低体温,并缓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酊剂可用于冻疮;但也有人认为,辣椒仅强烈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温暖感,对血管则很少影响,高浓度也不发泡,故不能视为发赤剂。

  8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辛辣物质(生姜、胡椒,特别是辣椒)可刺激人舌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上升(特别是舒张压),对脉搏无明显影响。

  辣椒碱或辣椒制剂对麻醉猫、犬静脉注射可引起短暂血压下降、心跳变慢及呼吸困难,此乃刺激肺及冠脉区的化学感受器或伸张感受器所引起。

  对离体豚鼠心房则有直接的兴奋作用,对大鼠后肢血管也有收缩作用。

  9 辣椒能防治癌症,这是由于辣椒中富含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钴。前者有抗癌防痛的功能,后者能活跃体内新陈代谢,促进造血系统活力,钴还参与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并可抑制机体中的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辣椒中的辣素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后,能转变成一种特殊化合物,能够吸收致癌物质。

  10 其他作用 国外曾报道,食用红辣椒作调味品(品种不明)的食物3周后,可使血浆中游离的氢化可的松显著增加,尿中的排泄量也增加;还能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地上部分的水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辣椒小药方

  ① 治痢积水泻:辣茄一个。为丸,清晨热豆腐皮裹,吞下。 (《医宗汇编》)

  ② 治疟疾:辣椒子,每岁一粒,二十粒为限,一日三次,开水送服,连服三至五天。 (吴县《单方验方选编》)

  ③治冻瘃:剥辣茄皮,贴上。 (《纲目拾遗》)

  ④治毒蛇伤:辣茄生嚼十一、二枚,即消肿定痛,伤处起小泡,出黄水而愈。食此味反甘而不辣。 或嚼烂敷伤口,亦消肿定痛。 (《百草镜》)

  5 脱发斑秃:尖小辣椒6克切碎,用烧酒50毫升浸泡10天,过滤去渣,涂擦脱秃部位,每天数词。

  6 治腰腿痛:等量辣椒粉和凡士林,加适量黄酒调成糊状,涂于油纸上贴患处。

  辣椒的禁忌 辣椒内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具有抗癌和致癌的双向调节功能。对于这些不同见解,录之以供参考。但从传统中医学来讲,辣椒大辛大热,能动火助阳,正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说:“人多嗜之,往往致疾。阴虚内热,尤宜禁食。”癌症病人还足少吃或不吃为妥。所谓“阴虚内热”,或称“阴虚火旺”,这不是一种病名,而是中医学的一种病理,可见于各种疾病.诸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甲状腺机能亢进,红斑性狼疮,干燥综合征,高血压病,癌症,目赤肿痛,口疮,更年期综合征等等,都可以表现出“阴虚火旺”或“阴虚内热”的病理变化。凡此种种,辣椒尤宜禁食。

没有。辣椒是明代时传入中国的。

明代时期辣椒传入中国。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后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境内最晚传入却用量最大且最广泛的香辛料。明《草花谱》记载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从江浙、两广传进来,但是没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却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泛滥起来。到了清代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已经“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说明川人吃辣椒的历史也就约四百多年。

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名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几乎是没有辣椒的空白地带了。

1、考古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亚美利加人(玛雅人)就开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就在此生长了,所以辣椒可以说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最初发现于美索亚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

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各种美洲的作物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明朝末年,辣椒经海路从菲律宾一带传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高镰的《遵生八笺》中“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是古代关于中国栽植辣椒的最早记载。

3、辣椒抵达中国后,最先进入的是浙江杭州及周边,然后传到湖南、贵州、河北、辽宁;雍正年间扩展到陕西、山东;乾隆年间,则到了安徽、福建、两广、四川、江西、湖北等地,其他省份和地区则相对更晚。

考古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亚美利加人(玛雅人)就开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就在此生长了,所以辣椒可以说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最初发现于美索亚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各种美洲的作物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明朝末年,辣椒经海路从菲律宾一带传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高镰的《遵生八笺》中“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是古代关于中国栽植辣椒的最早记载。

辣椒抵达中国后,最先进入的是浙江杭州及周边,然后传到湖南、贵州、河北、辽宁;雍正年间扩展到陕西、山东;乾隆年间,则到了安徽、福建、两广、四川、江西、湖北等地,其他省份和地区则相对更晚。

辣椒在现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辣椒的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一半左右,其种植面积占世界辣椒种植面积的35%,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0%,仅次于全国大白菜的种植面积。

辣椒的经济总产值超过700亿元,产值和效益位居蔬菜作物之首。辣椒这一种“舶来品”,仅仅用了400多年便征服了中国的餐桌。

指天椒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指天椒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指天椒的别名 24 来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