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当归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鉴》卷十二:加减当归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加减当归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广嗣纪要》卷十一:加减当归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加减当归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育婴秘诀》卷四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加减当归散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4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当归散 1 拼音
jiā jiǎn dāng guī sǎn
2 《古今医鉴》卷十二:加减当归散21 处方
川芎、当归、陈皮、吴茱萸、木香、香附、乌药、甘草、前胡、葱白、砂仁、紫苏。
22 制法上锉1剂。
23 功能主治妊娠中恶,忽然心腹刺痛,闷绝欲死。
24 加减当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25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3 《广嗣纪要》卷十一:加减当归散31 处方
当归3两,香附(炒黑)3两,川芎3两,青皮2两,吴茱萸(泡7次)半两。
32 制法上为末。
33 功能主治妊妇素有冷气,心痛如刀刺,及腹痛者。
34 加减当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35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一
4 《育婴秘诀》卷四 41 组成
当归(酒洗)、吴茱萸(炒)、官桂(去皮)、川芎、干姜(炮)、木香、小茴香(炒)各等分,甘草(炙)。
42 主治受寒湿之气,小腹绞痛,外肾红肿,并内钓腹痛、啼哭多。
43 加减当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5分至1钱,盐汤调下。
44 制备方法上为末。
45 附注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古籍中的加减当归散 《产鉴》:[上卷]妊娠中恶妊娠中恶忽然心腹刺痛,闷绝欲死,可服加减当归散。加减当归散当归川芎陈皮吴茱萸木香香附乌药甘草前胡葱
《推拿抉微》:[第四集·治疗法]疝气地得之者,此冷气入腹,谓之寒疝。宜温中散寒,加减当归散,茱萸内消丸。有肿而不痛,由中湿所致。卵虽肿
《古今医鉴》:[卷之十二]妊娠泻。妊娠中恶,忽然心腹刺痛,闷绝欲死,可服。加减当归散川芎当归陈皮吴茱萸木香香附乌药甘草前胡葱白砂
《推拿抉微》:[第四集·治疗法]夜啼起手又啼。外症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止,加减当归散。心热烦啼者,面红舌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
《幼幼集成》:[卷四]夜啼证治目录 1 拼音 2 《会约》卷三:加减羌活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伤寒大白》卷一:加减羌活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洁古家珍》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44 加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羌活汤 1 拼音
jiā jiǎn qiāng huó tāng
2 《会约》卷三:加减羌活汤21 处方
羌活1钱,防风1钱2分,苍术1钱,川芎1钱,白芷1钱,甘草1钱,陈皮8分,北细辛23分,生姜1钱,葱白5寸。
22 功能主治伤风寒,头痛、身痛、憎寒、壮热、脉浮紧、无汗,及四时不正之气。
2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水煎,热服。取微汗。
如自汗者,去苍术,加白术,或加黄耆;胸满,加枳壳、桔梗;呕逆,加半夏;喘促,加杏仁。
24 摘录《会约》卷三
3 《伤寒大白》卷一:加减羌活汤31 处方
羌活、独活、防风、荆芥、柴胡、干葛、广皮、甘草。
32 功能主治南方冬月,太阳经恶寒发热,头痛、脉浮,无汗者。
3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里有热或火令,加黄芩、石膏、知母;胸前饱闷,加枳壳、厚朴、桔梗;胁肋刺痛,加青皮、山栀、木通、苏梗;呕吐,加半夏;食滞,加山楂、麦芽、莱菔子;头痛,加川芎。
34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4 《洁古家珍》 41 组成
羌活1两,川芎1两,防风1两,附子(炒)1两,熟地黄1两,白芷1两半,石膏2两半,细辛2钱,当归5钱,甘草5钱(炒),苍术(去粗皮)1两半。
42 主治产后血虚气弱头痛。或痰厥头痛。
4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每次1两,水煎服,不拘时候。
44 加减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前方中加芍药3两,桂1两半,生姜煎;如痰癖头痛,加半夏3两,茯苓1两半,生姜煎;如热头痛,复加白芷3两,石膏3两,知母1两半;如寒厥头痛,加天麻3两,附子1两半,生姜煎。
4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加减羌活汤 《伤寒大白》:[卷二]似疟。若发于辰巳午三时,或一日一发者,太阳症也,加减羌活汤主之。寒多,倍加羌活、防风;热多,加黄芩、山
《伤寒大白》:[卷三]面赤色脉浮数,发汗乃解。若太阳见症,无汗脉浮紧者,加减羌活汤。有汗脉浮缓,加减防风汤。阳明见症,无汗发热
《伤寒大白》:[卷一]恶寒营,宜发汗,西北冬月,用麻黄汤,南方三时,用加减羌活汤、十味芎苏散。有汗恶风发热,脉浮缓,为表邪伤
《症因脉治》:[卷一中风总论]内伤痰壅数,痰涎壅结,气急喘鸣,当外解表邪;无汗者,加减羌活汤、导痰消滞汤;有汗者,加减防风合涤痰汤。若外
《伤寒六书》:[伤寒证脉药截江网卷之五]伤寒无阴证辩山药和豆腐一起吃并不会起反应,所以是可以在一起吃的,山药搭配豆腐,不仅味道不错,而且还很有营养,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降血糖,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等,还可以缓解咳嗽,肺炎,肾虚,口臭等症状。
1、同食影响
山药和豆腐和制作成味道非常不错的菜,而且营养丰富,可以为人体带来很多的好处,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健脾养胃、补肾益精、润肺止咳、消炎排毒、降血糖等功效,还可以治疗咳嗽、支气管炎、肺炎、肾炎、肾虚、遗精、口臭、口渴烦躁、糖尿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不适病症。
2、豆腐须知
食用豆腐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内容。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这种物质在人体中代谢会产生大量的含氮代谢废物,这些物质会增加生长的负担,因此肾虚、肾脏疾病患者不宜多吃。食用豆腐还会加速动脉硬化,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动脉硬化的患者不宜食用豆腐,以免对病情不利。食用豆腐还会增强对碘元素的消耗,进而会导致身体碘元素的缺乏。
3、山药须知
吃山药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山药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是糖尿病患者却不能吃太多的山药,因为山药降糖功效是有限的,但是大量的淀粉却会导致血糖升高,如果吃的太多,也会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因此便秘患者也不宜吃山药,淀粉会导致肠道干燥,对病情不利。
经方是经典方的简称,也是历代相传经验方的简称。经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应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医的临床规范。古往今来,名医无不研究经典,擅用经方者无不成为临床高手,但经方的应用绝非易事。方证简略不详,现代应用范围不明,影响了经方的普及与推广。20多年来,本人专注于经方现代应用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本小册子就是本人常用的经方使用常规。 本手册收集的处方以汉代医学典籍《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典方为主,少数后世的经验方因配伍严谨,疗效确切,且沿用日久,本人也经常使用,故一并收录其中。
1半夏厚朴汤加减法:
(1)痰多、呕甚、惊恐、焦虑、失眠严重:重用半夏
(2)眩晕、心悸 水舌、水肿、小便不利 胃内振水音: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3)胸闷、腹胀,舌苔厚腻:重用厚朴
(4)胸闷、腹胀、手脚冰凉、便秘 脉弦长有力:合四逆散
(5)眩晕、心悸、失眠:合温胆汤
(6)焦虑失眠:合酸枣仁汤
(7)腹痛 腹泻:合黄芩汤
(8)心烦 焦虑 失眠 腹中胀满:合栀子厚朴汤
2半夏泻心汤加减法:
(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加制大黄
(2)腹胀气多,叩之如鼓:加厚朴(增加胃肠动力)
(3)舌不红、面黄、消瘦:加肉桂
(4)咽痛充血、胸闷、身躁热:加连翘、栀子。
3白虎汤加减法:
(1)消瘦、口渴、舟状腹: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
(2)关节疼痛 气上冲: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
(3)关节疼痛 口中粘、苔厚腻:加苍术(苍术白虎汤)
(4)高热不退、发斑、吐血、衄血、谵语躁扰:加水牛角、玄参(化斑汤)
(5)甲亢:合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白虎汤)。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
(1)其人如狂、少腹疼痛、大便秘结:合桃核承气汤
(2)脑梗死:合桂枝茯苓丸
(3)心烦失眠、舌体紫暗、面色暗红:合桂枝茯苓丸
(4)失眠 头痛 恍惚 舌淡红:合酸枣仁汤
(5)高血压 烦躁 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
(6)焦虑不安 胸闷 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5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法:
(1)腹中疼痛 面黄 眩晕:合当归芍药散
(2)口渴(水少) 浮肿(水多):合五苓散
(3)腹胀腹痛:合四逆散。
6大柴胡汤加减法:
(1)心中烦 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
(2)面红赤、舌紫暗 少腹压痛 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3)焦虑 腹满胀气:合栀子厚朴汤
(4)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
(5)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合黄连解毒汤
(6)急性感染:合黄连解毒汤(中药抗菌素)
(7)哮喘见痰稠难咯:合排脓(痰)散
(8)胸痛、痰黄、便秘:合小陷胸汤。
7大承气汤加减法:
(1)痞满燥实之轻症者:去芒硝,厚朴 枳实减量(小承气汤)
(2)热病神昏:合黄连解毒汤
(3)热毒发斑出血:合白虎汤
(4)胎死腹中:合桂枝茯苓丸。
8大黄附子汤加减法:
(1)体格壮实 精神萎靡、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肌肉酸痛、反应迟钝(麻黄证) :合葛根汤;
(2)汗出而肿、手足麻木(黄芪证):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面红赤、舌紫暗 腰背疼痛 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胆囊炎 胆石症引起的胆绞痛急性发作伴发热:合大柴胡汤。
9大黄蛰虫丸
10大青龙汤加减法:
(1)咽喉充血疼痛:加连翘
(2)腹胀 便秘:加大黄。
11当归芍药散加减法:
(1)舌体紫暗 少腹充实疼痛 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2)口渴(水少) 浮肿 小便不利(水多):合五苓散
(3)腹中痛、四肢冷、脉搏弦:合四逆散
(4)颈项疼痛、容易疲倦、月经后错未至:合葛根汤
(5)水肿 附子证:合真武汤
(6)自身免疫性疾病、久久难愈伴抑郁:合小柴胡汤(柴归汤)
(7)伴严重恶寒感、极度疲倦感,脉沉: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8)伴多汗:合桂枝加附子汤
(9)伴关节疼痛:合桂枝加附子汤。
12当归四逆汤加减法:
(1)头痛 恶心 呕吐 水舌:合吴茱萸汤
(2)女性皮肤枯黄、唇干而瘪、形体枯瘦、脱发、贫血 性欲低下 闭经、不孕:合温经 汤。
13苓桂枣甘汤加减法:
(1)呕吐清水、腹中有水声:加白术(合苓桂术甘汤)
(2)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加五味子(合苓桂味甘汤)。
14苓桂术甘汤加减法:
(1)消瘦明显:加大枣
(2)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加五味子。
15苓桂味甘汤加减法:
(1)羸瘦之人 严重的咳逆上气、心悸、头昏、多汗、脉虚数: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生脉饮 山萸肉。
16防风通圣散
17防己黄芪汤加减法:
(1)喘憋:加麻黄
(2)腹痛:加白芍
(3)下肢疼痛、浮肿明显:加怀牛膝
(4)血脂高:加泽泻
(5)头晕 头痛 腰腿无力:加葛根
(6)胸痛、心绞痛:加川芎 丹参
(7)易感冒、鼻塞、打喷嚏:合玉屏风
(8)下肢肿甚 精神萎靡(附子证):合真武汤。
18附子泻心汤加减法:
(1)舌体胖大、大便稀溏:合甘草干姜汤
(2)便秘:加重大黄量
(3)躁动不安、出冷汗(失血性休克前期表现):加肉桂。
19桂枝汤加减法:
(1)胸闷 腹胀 痰多 咳喘:加厚朴、炒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腹痛 便秘:加大黄(桂枝加大黄汤,一方面用桂枝汤,对体;一方面用大黄,对 症;用于外有太阳中风证、里有阳明腑实证的表虚里实状态者)
(3)自汗 盗汗 黄汗 浮肿 小便不利:加黄芪
(4)汗多 心悸 头昏 食欲不振 舟状腹:加人参
(5)项背拘急 自下利: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6)胸腹部搏动感(如房颤)、上冲感、惊恐感、不安感、失眠、眠浅、自汗、盗汗:加龙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0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法:
(1)心悸、汗多:加龙骨 牡蛎
(2)更年期:加仙灵脾、巴戟天
(3)关节冷痛严重(细辛证):合当归四逆汤(着重加入细辛、当归)
(4)心肌梗死:针对剧烈胸痛,加葛根 川芎;针对心源性休克、汗出欲脱,加人参( 内含参附汤)。
2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
(1)羸弱之人 气喘、汗多:合生脉饮 山萸肉
22桂枝茯苓丸加减法:
(1)腹痛、便秘:加制大黄
(2)腰腿痛:加怀牛膝
(3)皮肤病:加薏苡仁(消磨皮损、光滑皮肤)
(4)腹中疼痛:加当归 川芎
(5)心下按之满痛,进食后腹胀 嗳气 返流:合大柴胡汤
(6)抑郁 失眠:合柴龙牡
(7)腹中疼痛、月经不调 面黄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8)腹中痛 四肢冷 脉搏弦:合四逆散
(9)糖尿病、高血压: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10)周围血管病:合四味健步汤
(11)肾绞痛:合大黄附子细辛汤。
23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
24葛根汤加减法:
(1)闭经或月经后错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2)腰部冷重 干姜舌:甘姜苓术汤
(3)腰腿疼痛:合桂枝茯苓丸
(4)左少腹充实有力,按之疼痛 下肢皮肤干燥 舌暗:合桂枝茯苓丸
(5)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加辛夷花、川芎
(6)头面部疖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暴聋、头痛:加川芎、大黄
(7)膝关节沉重 疼痛:加白术 附子
(8)体格壮实男子的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落枕:加黄连、黄芩(合葛根芩连汤) 。
25葛根芩连汤加减法:
(1)烦躁、头痛、便秘或大便粘臭 或高血压;出血倾向,牙周脓肿,牙痛:加制大黄
(2)糖尿病导致腰腿无力或性功能障碍:加怀牛膝
(3)心下痞、恶心呕吐:合半夏泻心汤。
26甘姜苓术汤加减法:
(1)颈项腰背酸痛:合葛根汤
(2)浮肿 多汗:合防己黄芪汤
(3)恶寒无汗 关节疼痛:合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汤 甘姜苓术汤)
(4)心下痞硬、食欲不振:加人参
(5)心功能不全:加桂枝
(6)腰背关节严重疼痛 畏寒肢冷、大便清稀、四肢厥冷、脉沉无力:加附子。
27甘草泻心汤加减法:
(1)舌苔厚、便秘、高血压、衄血:加制大黄
(2)糖尿病头昏、口渴:加葛根
(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大便干结、腹疼痛、脚挛急:加白芍。
28黄连解毒汤加减法:
(1)腹胀 呕吐 返流,心下按之满痛:合大柴胡汤
(2)出血、便秘:合三黄泻心汤
(3)皮肤发红发干、脱屑:合桂枝茯苓丸、四物汤。
29黄连阿胶汤加减法:
(1)出血:加生地
(2)腹痛拒按:加制大黄
(3)少腹疼痛:加丹皮。
30黄芩汤加减法:
(1)腹痛 拒按:加制大黄
(2)腹泻(热利)、烦热:加黄连
(3)出血多:加阿胶
(4)呕吐:加半夏 生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3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法:
(1)下肢疼痛、麻木:合四味健步汤
(2)易感冒、易咳喘、易喷嚏、易出汗:合玉屏风
(3)面色红赤 小腹压痛 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口渴(水少) 汗多、腹泻、水肿(水多):合五苓散
(5)眩晕 小便少:合泽泻汤
(6)高脂血症:加泽泻汤
(7)精神萎靡、极度疲倦: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8)下肢水肿、膝关节疼痛:合防己黄芪汤
(9)高血压:加葛根 川芎
(10)脑梗死:加葛根 川芎
(11)头昏 头痛:加葛根 川芎
(12)胸闷 胸痛(心绞痛)、舌暗:加丹参 川芎。
32桔梗汤加减法:
(1)失音:合半夏厚朴汤
(2)咽痛,但局部无红肿:加桂枝
(3)扁桃体肿大:加柴胡、连翘 石膏
(4)其人消瘦、咽喉干燥、粘膜菲薄:加玄参 麦冬。
33荆芥连翘汤
34理中汤加减法:
(1)心悸动、腹中痛:加桂枝(桂枝人参汤)
(2)口疮:加黄连(连理汤)
(3)整体状况更差,脉沉微弱,精神萎靡:加附子(附子理中汤)。
35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法:
(1)精神病:合温胆汤
(2)月经不调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3)腰部沉重 干姜舌:合甘姜苓术汤
(4)其人消瘦(加大枣、甘草)、食欲不旺(加桂枝、生姜):加大枣、甘草、桂枝、 生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5)浮肿、贫血貌:加黄芪
(6)大便稀溏:加白术 茯苓。
36麻黄汤加减法:
(1)肌肉酸痛、舌苔白腻、浮肿:加苍术
(2)银屑病:合桂枝茯苓丸 薏苡仁、大黄、石膏。
37麻杏石甘汤加减法:
(1)肺部感染:加黄芩 连翘 栀子
(2)舌苔厚、大便秘:加大黄
(3)腹胀:加厚朴 枳实
(4)咽痛:加桔梗
(5)咽中粘痰:加半夏(或合半夏厚朴汤)。
38麦门冬汤加减法:
(1)咽中粘痰:合半夏厚朴汤
(2)咽喉干痛:合桔梗汤
(3)汗多、口渴、舌面干燥、脉洪大有力:加生石膏
(4)皮肤干枯、干涩、干痒:加生地、阿胶
(5)出血:加生地、阿胶
(6)(气上冲)心悸动、气短少 舌淡、舌体柔软:加桂枝
(7)悸动:加龙牡。
39排脓(痰)散
40四逆散加减法:
(1)咽喉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2)肾积水:合猪苓汤
(3)尿路感染:合猪苓汤
(4)顽固性头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 舌体紫暗: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5)大便秘结:重用芍药。
41四逆汤加减法:
(1)大吐、大泻、大汗、大失血:加人参
(2)头面上半身出血 心下痞:合三黄泻心汤(三黄四逆汤)。
42薯蓣丸
43芍药甘草汤加减法:
(1)便血:加黄芩
(2)腹中冷痛:加肉桂、干姜(柴胡桂枝干姜汤药对)
(3)四肢冷 胸胁苦满 腹胀:合四逆散
(4)肾绞痛发作:合四逆散加当归、川芎、怀牛膝
(5)急性腰肌扭伤、剧痛(外证未去):合桂枝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44酸枣仁汤加减法:
(1)眩晕、多梦、惊悸:合温胆汤
(2)腹胀、咽中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
(3)胸闷、心悸、疲劳、抑郁:合柴龙牡
(4)烦热严重:加黄芩、连翘、栀子。
45肾气丸加减法:
(1)口中渴 小便少:合五苓散
(2)少气、自汗、糖尿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腰痛、下肢水肿:加怀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丸)。
注意:形体壮实、面色暗红有油光、脉搏滑数有力的黄连人忌用!
46生脉饮方加减法:
(1)心悸严重:合桂枝甘草汤
(2)气喘多汗:加龙骨、牡蛎、山萸肉。
47桃核承气汤加减法:
(1)抑郁:合柴龙牡
(2)焦虑:合柴龙牡。
48温胆汤加减法:
(1)咽中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2)焦虑 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3)精神恍惚、百般无奈,舌不红,脉不滑(焦虑):合酸枣仁汤
(4)心烦、失眠、胸闷、快速心率:加黄连
(5)嗜睡、脉缓、乏力:加麻黄
(6)头痛、眩晕、抽动:加天麻
(7)肌肉痉挛、抽搐:加全虫、蜈蚣。
49温经汤加减法:
(1)出血:加生地
(2)大便干结,皮肤如鳞甲:加桃仁
(3)闭经、基础体温低:加鹿角胶、附片。
50五苓散加减法:
(1)低热、食欲不振、胸闷、淋巴结肿大 恶心:合小柴胡汤
(2)腹胀、嗳气、咽中异物感、舌苔厚腻:合半夏厚朴汤
(3)腹中疼痛、月经不调:合当归芍药散
(4)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腹大松软如棉: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5)精神萎靡、脉沉(附子证) 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合真武汤
(6)多汗、乏力、易感冒:合玉屏风
(7)暑天多汗、烦渴:加生石膏、寒水石;小便涩痛:加滑石、甘草(桂苓甘露饮)
(8)头痛、颈项肩背不适:加葛根
(9)血压高:加葛根
(10)嗜酒:加葛根
(11)腰腿疼痛:加怀牛膝
(12)黄疸或胆红素偏高、出黄汗:加茵陈
(13)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51五积散
52吴茱萸汤加减法:
(1)眩晕 吐水: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头痛、头晕、胃胀、胃中振水音 水舌:苓桂术甘汤。
53小柴胡汤加减法:
(1)发热迁延不愈,肩背关节疼痛(外证未去):合桂枝汤
(2)咳吐黄稠粘痰、心下压痛、大便干结:合小陷胸汤
(3)胸闷、咽喉或食道有异物感、精神不安定、纳呆、恶心呕吐、舌苔白腻:合半夏厚 朴汤
(4)咳嗽或哮喘:合半夏厚朴汤
(5)口渴 浮肿、尿少:合五苓散
(6)肿瘤放化疗后、肾炎、急性胃肠炎、伤暑:合五苓散
(7)月经不调、腹中疼痛、大便秘结 面色发黄、形体偏胖、容易水肿、大便稀溏:合 当归芍药散
(8)慢性肝炎、肝硬化、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多肌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当归芍药散 (柴归汤)
(9)烦热 关节疼痛:合栀子柏皮汤
(10)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多:加连翘
(11)咳喘迁延不愈,咯稀白痰:加干姜、五味子
(12)咽痛:加桔梗
(13)胶原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致关节疼痛不能屈伸或有出血倾向:加生地、白芍
(14)心中烦 心下痞 肠热利:加黄连
(15)身痒、皮肤过敏(外证未去):加荆芥、防风。
54小建中汤加减法:
(1)面黄、肉松、浮肿:加黄芪
(2)消瘦、憔悴、痛经:加当归
(3)小儿肠痉挛:加当归
(4)产后调理:加当归
(5)出血多:加生地、阿胶
(6)腹痛剧烈:加川芎。
55小青龙汤加减法:
(1)口干、烦躁:加石膏
(2)身体瘦弱、心悸、喘促:去麻黄,加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填补少阴)
(3)哮喘慢性期,见面黄、肉松、浮肿:加黄芪
(4)长期服用激素,其人面色灰暗:加熟地、山萸肉、鹿角胶、制附子、龙骨、牡蛎( 填充少阴)。
56小陷胸汤加减法:
(1)胸腹胀痛、胃脘胀痛:加枳实
(2)呕吐:加生姜、竹茹
(3)痰稠胶固:加桔梗
(4)胸胁痛甚:合四逆散
(5)往来寒热、迁延发热、口苦:合小柴胡汤
(6)咳喘:合麻杏石甘汤或三拗汤
(7)心绞痛:加瓜蒌皮、薤白、川芎。
57三黄泻心汤加减法:
(1)上腹不适,按之疼痛:合大柴胡汤
(2)烦躁、神昏、舌红、舌苔黄腻:合黄连解毒汤
(3)呕吐 心下痞 下利:合半夏泻心汤
(4)体格壮实、颈项强痛 高血压:合葛根芩连汤
(5)头晕脑胀(脑充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鸣耳痛、暴发火眼、小 便黄赤、大便干燥:黄连上清丸(1荆芥、防风、白芷、菊花、薄荷、桔梗、川芎、旋复 花、蔓荆子;2黄连、黄芩、大黄、黄柏、栀子、连翘、生石膏、甘草)。
注意:体质虚弱、精神萎靡、消瘦、贫血、脉弱的人忌用!
58茵陈蒿汤加减法:
(1)黄疸、身热、肤痒:合栀子柏皮汤
(2)胆道感染、腹胀、腹痛、便秘:合大柴胡汤
(3)反复发热、胸胁苦满、神情默默、心烦、喜呕:合小柴胡汤。
59玉屏风散加减法:
(1)儿童、老人体质虚弱,易汗出、易恶风,稍感风寒便鼻塞、流涕:合桂枝汤
(2)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外证未去):合桂枝汤
年老浮肿:加黄芪
------------黄芪桂枝五物汤
(3)身重体胖、容易汗出、下肢水肿:合防己黄芪汤
(4)肝肾功能不全、精神萎靡(附子证) 腹水:合真武汤
(5)咳喘兼咳声重浊、面黄浮肿:加麻黄。
60炙甘草汤加减法:
(1)心悸、动则气促:加龙骨、牡蛎
(2)食欲减退:加砂仁、山药
(3)消瘦:加天冬(长肌肉)
(4)恶心呕吐:加半夏。
61枳实芍药散
62猪苓汤加减法:
(1)尿路感染伴发热:合小柴胡汤
(2)尿路结石 肾绞痛:猪苓汤 四逆散
(3)尿黄赤、足癣、湿疹、盆腔炎、阴道炎:加黄柏、连翘、栀子。
63真武汤加减法:
(1)口渴 浮肿、尿少:合五苓散
(2)自汗、糖尿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腰痛、下肢水肿:合济生肾气丸
(4)甲减、畏寒、嗜睡、困倦:合甘草麻黄汤。
64栀子柏皮汤加减法:
(1)皮肤瘙痒流水:合麻杏苡甘汤加生石膏、连翘
(2)肝病发黄或胆道感染发黄:合大柴胡汤 茵陈蒿汤
(3)黄带淋漓:合猪苓汤
(4)尿频、尿急、尿痛:合猪苓汤。
65栀子厚朴汤加减法:
(1)食道炎、胃炎、慢支、支气管哮喘见胸闷、气喘、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合大柴 朴汤
(2)以焦虑、失眠、心境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 症、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合半夏厚朴汤 或温胆汤 或黄连解毒汤
(3)以黄疸为特征的疾病,如胆囊炎、胆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妊娠 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黄疸:合茵陈蒿汤。
66竹叶石膏汤加减法:
(1)肿瘤后消瘦、贫血:合炙甘草汤
(2)出血:加生地、阿胶。
67八味解郁汤加减法:
(1)舌体淡润、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润:加干姜
(2)心烦意乱,胸中窒闷不适(焦虑):加栀子
(3)舌淡、暗、润,气上冲:加肉桂。
68八味除烦汤加减法:
(1)尿频、尿急、尿痛、尿黄:合六一散
(2)咽喉疼痛:加桔梗、甘草。
69八味活血汤加减法:
(1)痤疮、面赤、脱发、腰酸、痛经 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怀牛膝
(2)咽中异物感、胸闷、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70八味通阳汤加减法:
(1)口水多、腹泻严重:加干姜
(2)下肢水肿:加怀牛膝、汉防己
(3)湿疹:加薏苡仁。
71四味健步汤加减法:
(1)其人消瘦、小腿抽筋、大便干结:合芍药甘草汤
(2)其人肥胖、腹大松软、肉松、肢麻、多汗、浮肿: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下肢皮肤干燥如蛇皮(桃仁证):合桂枝茯苓丸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桂枝茯苓丸。
72止痉散加减法:
(1)癫痫、脑胶质细胞瘤:合柴龙牡
(2)面肌痉挛:合柴龙牡 温胆汤
(3)小儿多动症、脑瘫:合温胆汤。
73更年方加减法:
(1)头晕、浮肿:合真武汤
(2)月经不调、大便干结(血不利) 面目下肢水肿(水不利):合当归芍药散
(3)面黄、浮肿、恶寒、无汗、嗜睡、困倦:合麻黄附子甘草汤。
导读: 炎热的天气, 辣的阳光,很容易让人中暑烦躁,那么怎么样可以缓解这样的情况呢??中暑?接下来我给大家推荐一些防方法以及中暑的治疗方法。
防
专家建议,,家庭药箱中应增加仁丹、(丸)、十滴水、金银花露等解暑中成药。专家,老年人和儿童更应预防中暑,要做到多喝水,避免暴晒,勤用温水洗脸。平时多喝绿豆汤、菊花茶等饮品
仁丹:由丁香、陈皮、薄荷脑、冰片、檀香、豆蔻、藿香、肉桂、朱砂等制成。具有清暑开窍,和中止呕的功效。在夏天,天气太热容易导致伤暑、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可口服或含化仁丹,成人每次10粒至20粒。儿童一般含服5粒左右就好,不宜多服。因为仁丹含有朱砂,故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
: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消化不良等。所以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肠鸣泄泻者可以服用。需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金银花露:是以金银花为主制成的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剂,气味清香,甘凉润口,是饮剂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金银花性寒味甘,有生津、止渴、清热、散风、解表等功效。
另外,金银花可抑制金**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菌,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儿童也可以放心食用。
十滴水:由鲜姜、大黄、辣椒、丁香、八角茴香、樟脑、薄荷脑、乙醇等组成。对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腹疼、胃肠不适等,可起到祛暑散寒作用。如果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故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立即服用十滴水。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另外,忌用。
夏季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伴高湿或烈日暴晒过久的环境下,由于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生的一组急性热。中医认为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伤及气阴,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
发生中暑时,应尽速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中医常分为以下四型辨证论治。
暑入阳明致气阴两伤
症见壮热多汗,口渴引饮,面赤气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洪数,指纹深红,透达气关。
治宜清泻阳明,益气生津。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人参,生地黄等加减,水煎服。若烦躁明显者加麦冬;欲吐者加;大便燥结者加生大黄,玄参1。
中成药可选用益元散,每次6克,每日两次;或避瘟散,每次06克,凉开水送服或吸入鼻孔;或十滴水,每次25~5毫升,每日两次。
暑犯心包致神昏谵语
症见猝然昏倒或昏狂谵语,身热肢厥,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洪大而滑数,指纹紫暗,直达命关。
治宜清心开窍,凉血解毒。取清营汤加减:生地黄,玄参,麦冬(去心),丹参,连翘,金银花,黄连等加减,水煎服,加羚羊角(研细末)冲服。昏狂重者加郁金,石菖蒲;烦渴欲吐者加竹叶;瘀血重者加桃仁,红花。
中成药可选用,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或紫雪丹3~6克,或无极丸,每次10~20粒,每日1~2次。
暑热亢盛致肝风内动
症见昏眩欲倒,四肢挛急,头项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志不清。
治宜镇肝熄风,开窍醒神。取加减:赭石,芍药,玄参,龙骨,牡蛎,,天冬,生麦芽,甘草,怀牛膝,钩籐等加减,水煎服。四肢挛急者加止痉散;烦热者加生石膏,栀子;烦躁不安或抽搐酌加羚羊角(研细末)冲服;有痰者加天竺黄,胆南星;头痛重者加夏枯草。
中成药可选用行军散,每次03~09克,每日1~2次;或通关散少许吹鼻取嚏;或卧龙散,每次03克,每日1~2次。
阴损及阳致气虚欲脱
症见面色不华,头晕心悸,精神萎靡,汗出肢冷,发作时昏倒仆地,气息短促,舌质紫暗,苔白腻,脉象沉微,沉缓,指纹多淡滞。
治宜益气固脱,益阴复阳。取参附汤加减:人参,制附子,山药,白术等加减,水煎服。汗出不止者加黄芪,山萸肉,锻龙牡;血压低者加生脉散;兼血瘀者加丹参,田七。
中成药可选用玉屏风口服液,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或痧药,每次10~20粒,每日1~2次;或周氏回生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姜汤送服。
热少喝咖啡啤酒
高温天气和太阳曝晒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在全年最酷热的气候即将到来之际,美国糖尿病预防和控制联盟副主席,首席临床专家迪尼恩·沃伊塔提醒,糖友们一定要注意避暑。
糖尿病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排汗功能,炎热和潮湿的环境身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因此,糖友防暑格外重要。沃伊塔建议,遵循以下7个简单的要求,糖友在高温天气下仍然可以健康生活。
1.抹点霜。沙滩、游泳池和公园是夏季纳凉好去处。沃伊塔表示,糖友外出时最好抹上霜,避免被阳光直射,晒伤会引发血糖升高。
2.经常测血糖。活动和气温的变化会影响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因此胰岛素的注射量也要依据“最新数据”。
3.保持凉爽。要不时地进入空调房间或气温较低的地方纳凉。应该在空调房间进行,或者选择早晚气温较凉爽的时候。
4.药物也要防晒。药物应该置于温度较低的地方保存,避免阳光直晒。
5.防止脱水。脱水会人的血糖控制能力,导致血糖紊乱。
6.少喝咖啡和酒。高温天气应少喝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如碳酸饮料、啤酒等。这是因为二者都有利尿作用,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脱水。在炎热的夏天,最佳饮料就是矿泉水或凉白开。
7.警惕中暑征兆。大量冒汗、面色苍白、肌肉痉挛、疲劳乏力、头晕目眩、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厥等都是中暑症状。专家建议,糖友更应该警惕轻度中暑或中暑症状,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炎炎夏季如何正确预防中暑
夏日炎炎,如果在阳光下暴晒太久,或长时间在高热的环境中工作,或室内过于闷热,都可能引起中暑。那么怎样避免中暑的发生呢?
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带上充足的水。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耐热不可少
在办公室工作的坐班族可以长期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但这一人群存在着很大的中暑隐患,一旦出现停电或者在室外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中暑。那么这时就应进行耐热,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温;在办公室里要多喝水,补充水分;避免空调或风扇的风对着自己直接吹。
别等口渴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新鲜水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杏、西瓜、甜瓜等,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
充足睡眠很重要
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但睡眠时应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下。
总结: 以上盘点的这些防暑热方法,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为了这个夏季过的更健康,大家不妨照着以上的方法去做吧。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加减麻杏石甘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麻杏石甘汤 1 拼音
jiā jiǎn má xìng shí gān tāng
2 处方净麻黄12克 熟石膏12克 象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光杏仁9克 射干24克 炙僵蚕9克 白莱菔汁30毫升 生甘草18克 连翘壳6克 薄荷叶3克 京玄参45克
3 功能主治治痧麻不透,憎寒发热,咽喉肿痛,或内关白腐,或咳嗽气逆之重症。
4 加减麻杏石甘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5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古籍中的加减麻杏石甘汤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知母(三钱)生粳米(三钱鲜荷叶包)生姜皮(五分)加减白虎汤生石膏(八钱)白知母(四钱)生甘草(八分)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烂弦风眼,加铜青、黄丹各五分,为极细末另入,临时加减和匀,再研一二日,瓷器收贮,密封口,不可泄气。诸
《温热经纬》:[卷五]方论甘草(炙)生姜(各二两)赤小豆生梓白皮(各一升)杏仁(四十个)大枣(十二枚)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
《幼科指南》:幼科证治汇方浓朴、黄芩、柴胡、甘草、人参,加姜、枣煎服。)加减清脾饮(柴胡、黄芩、姜制夏、炙草、浓朴、青皮、槟
《金匮玉函经二注》:[卷十二]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复明地黄汤加减方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复明地黄汤加减方 1 拼音
fù míng dì huáng tāng jiā jiǎn fāng
2 处方枸杞25克,菊花20克,地黄15克,当归12克,赤芍9克,苏木15克,青葙子12克,丝瓜络15克,寸冬10克,珍珠母50克,丹参12克,生芪15克。
3 功能主治滋补,活络,明目。主肝肾阴虚,精血耗损。(视神经萎缩)
4 复明地黄汤加减方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 摘录齐强方
古籍中的复明地黄汤加减方 《顾松园医镜》:[卷六·射集温热]伤寒温病附方
死。下利厥逆不能食,忽反能食,〔是胃阳发露,灯尽复明之兆。〕此名除中死。〔言胃中阳气消除尽也,亦有属
《脉症治方》:[卷之四]医案母间以六味地黄。加甘菊花、各一料。相间服。后目亦复明。身体如旧。一男子年四十余。伤酒感寒、胃脘痛如刀
《儿科要略》:[第三章·儿科特征]第六节·疳证加减当归散简介
本文2023-10-27 13:52: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