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乃何人所造,章草的由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6收藏

章草乃何人所造,章草的由来?,第1张

章草并非某一人所造,而是一个时代通行的书写字体。

所谓“草”,是对字的快写。而快写的依据,必然是当时社会使用的标准文字。汉代有了隶书,并且能够实现快写的工具——毛笔制造技术也已成熟,人们在日常的文字交流中,对隶书开始了快写,写出来的字体不同于工整的隶书,但仍然以隶书为基础。这种快写的字体约定俗成后,被称为“草书”。

魏晋南北朝以后,社会的标准文字发展为楷书。而楷书也有快写,快写的楷书也叫“草书”,但由于它们所依据的“正书”不同,草书的形式也完全不同。为了便于区别,人们就将对楷书的草书称为“今草”,取现代草书的意思,而将对隶书的草书称为“章草”。

为什么不叫“古草”而叫“章草”呢?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说是汉代用于奏章;另一说是据史游写的《急就章》;还有说法是因汉章帝喜好这种书体;更多的人相信,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意思。总之,是后人为了表示与今草相区别。

由于章草与今草所依据的“正书”不同,两种草书的特点也完全不同。

章草保留隶书的笔法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如图:

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特点是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如图:

值得注意的是,草书作为一门艺术,也具有自己的继承性,今草与章草的区别并不是截然的。特别是早期的今草,仍然能见到章草的特点。

四请马周

历史上有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汉室的故事,留下流传千秋的纳贤佳话。其实,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四请马周的故事。太宗不仅在草创基业、马上定天下时注重求贤,而且在登基称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辅国政。他三请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显示出他思贤若渴的明君本色。

贞观三年,天下大旱,严重的灾情已危及国计民生。唐太宗忧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并极为虔诚的谴责自己。太宗求天不应,便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他宣布,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并提出几条具体的意见。这可难坏了武将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正好家中一位名叫马周的落魄朋友,漫游到长安,借住在他的府中。得知了常何的为难之事,马周不假思索,伏在案上,洋洋洒洒的向朝廷提了二十多条建议,文辞非常优美。

次日早朝,常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奏疏呈现给太宗。太宗一看,这些建议有根有据,切中时弊,确属可行,但武夫常何决非有这神来之笔,便问他是何人所写。常何告诉太宗为马周所写。太宗又问马周是何样之人,常何便向太宗介绍说:“马周是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人,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尤其精通先秦诸子的典籍。由于自负才学出众,清高而孤傲,郁郁不得志。他在博州一所学校教书,常受地方官的训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离家远游。他穷困潦倒,经常受人欺凌,历尽艰辛来到长安,住在臣家,乃当今一大奇士也。”

致酒行——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史籍记载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监察御史,奉使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段。周上疏曰:

臣每读前史,见贤者忠孝事,未尝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臣不幸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顾来事可为者,惟忠义而已。是以徒步二千里,归于陛下。陛下不以臣愚,擢臣不次。窃自惟念无以论报,辄竭区区,惟陛下所择。

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右,墙宇门阙,方紫极为卑小。东宫,皇太子居之,而在内;大安,至尊居之,反在外。太上皇虽志清俭,爱惜人力,陛下不敢违,而蕃夷朝见,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雉堞门观,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矣。

臣伏读明诏,以二月幸九成宫。窃惟太上皇春秋高,陛下宜朝夕视膳。今所幸宫去京三百里而远,非能旦发暮至也。万有一太上皇思感,欲即见陛下,何以逮之?今兹本为避暑行也,太上皇留热处,而陛下走凉处,温清之道,臣所未安。然诏书既下,业不中止,愿示还期,以开众惑。

臣伏见诏宗室功臣悉就籓国,遂贻子孙,世守其政。窃惟陛下之意,诚爱之重之,欲其裔绪承守,与国无疆也。臣谓必如诏书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贵之,何必使世官也?且尧、舜之父,有朱、均之子。若令有不肖子袭封嗣职,兆庶被殃,国家蒙患。正欲绝之,则子文之治犹在也;正欲存之,则栾黡之恶已暴也。必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人,宁割恩于已亡之臣,则向所谓爱之重之者,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以户邑,必有材行,随器而授。虽干翮非强,亦可以免累。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世者,良得其术也。愿陛下深思其事,使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也。

臣闻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故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亦言“吾不与祭,如不祭”,是圣人之重祭祀也。自陛下践祚,宗庙之享,未尝亲事。窃惟圣情,以乘舆一出,所费无蓺,故忍孝思,以便百姓。而一代史官,不书皇帝入庙,将何以贻厥孙谋、示来叶邪?臣知大孝诚不在俎豆之间,然圣人训人,必以己先之,示不忘本也。

臣闻致化之道,在求贤审官。孔子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举之为重也。臣伏见王长通、白明达本乐工舆皁杂类;韦般提、斛斯正无他材,独解调马。虽术逾等夷,可厚赐金帛以富其家。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若朝命不可追改,尚宜不使在列,与士大夫为伍。

帝善其言,除侍御中。又言:

臣历观夏、商、周、汉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自魏、晋逮周、隋,多者五六十年,少者三二十年而亡。良由创业之君不务仁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故传嗣之主,其政少衰,一夫大呼,天下土崩矣。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隆禹、汤、文、武之道,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世之基,岂特持当年而已。然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而大要节俭于身,恩加于人,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一,而徭役相望,兄去弟还,往来远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陛下虽诏减省,而有司不得废作,徒行文书,役之如故。四五年来,百姓颇嗟怨,以为陛下不存养之。尧之茅茨土阶,禹之恶衣菲食,臣知不可复行于今。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而罢露台,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景帝亦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功,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摇。向使高祖之后即值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时代差近,事迹可见。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皆过靡丽。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治,其弊犹乱。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后,圣虑之所当忧也。

臣窃寻自古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脩政教,当脩之于可脩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无益也。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不知其身之失。故纣笑桀之亡,而幽、厉笑纣之亡,隋炀帝又笑齐、魏之失国也。今之视炀帝,犹炀帝之视齐、魏也。

往贞观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易斗米,而天下帖然者,百姓知陛下忧怜之,故人人自安无谤讟也。五六年来,频岁丰稔,一匹绢易粟十余斛,而百姓咸怨,以为陛下不忧怜之。何则?今营为者,多不急之务故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畜多少,在百姓苦乐也。且以近事验之,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积布帛东都而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向使洛口、东都无粟帛,王世充、李密未能必聚大众。但贮积者,固有国之常,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岂人劳而强敛之以资寇邪?

夫俭以息人,贞观初,陛下己躬为之,今行之不难也。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而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古语云:“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以陛下之明,诚欲厉精为政,不烦远采上古,但及贞观初,则天下幸甚。

昔贾谊谓汉文帝云“可痛哭及长叹息者”,言:当韩信王楚、彭越王梁、英布王淮南之时,使文帝即天子位,必不能安。又言:“赖诸王年少,傅相制之,长大之后,必生祸乱。”后世皆以谊言为是。臣窃观今诸将功臣,陛下所与定天下,无威略振主如韩、彭者;而诸王年并幼少,纵其长大,陛下之日,必无他心,然则万代之后,不可不虑。汉、晋以来,乱天下者,何尝不在诸王。皆由树置失宜,不豫为节制,以至灭亡。人主岂不知其然,溺于私爱尔。故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今天下百姓尚少,而诸王已多,其宠遇过厚者,臣愚虑之,非特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陈思王,文帝即位,防守禁闭同狱囚焉。何则?先帝加恩太多,故嗣主疑而畏之也。此武帝宠陈思王,适所以苦之也。且帝子身食大国,何患不富,而岁别优赐,曾无限极。里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今大圣创业,岂唯处置见子弟而已,当制长久之法,使万代奉行。

臣闻天下者以人为本。必也使百姓安乐,在刺史、县令尔。县令既众,不可皆贤,但州得良刺史可矣。天下刺史得人,陛下端拱岩廊之上,夫复何为?古者郡守、县令皆选贤德,欲有所用,必先试以临人,或由二千石高第入为宰相。今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又刺史多武夫勋人,或京官不称职始出补外;折冲果毅身力强者入为中郎将,其次乃补边州。而以德行才术擢者,十不能一。所以百姓未安,殆在于此。

疏奏,帝称善。擢拜给事中,转中书舍人。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年,迁中书令,犹兼庶子。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书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初,帝遇周厚,周颇自负。为御史时,遣人以图购宅,众以其兴书生,素无赀,皆窃笑。它日,白有佳宅,直二百万,周遽以闻,诏有司给直,并赐奴婢什物,由是人乃悟。周每行郡县,食必进鸡,小吏讼之。帝曰:“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榜吏斥之。及领选,犹废浚仪令。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冬冬鼓”;品官旧服止黄紫,于是三品服紫,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绿,八品九品青;城门入由左,出由右;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地租;宿卫大小番直;截驿马尾;城门、卫舍、守捉士,月散配诸县,各取一,以防其过;皆周建白。自周亡,帝思之甚,将假方士术求见其仪形。高宗即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中,配享高宗庙庭。

子载,咸亨中为司列少常伯,与裴行俭分掌选事,言吏部者称裴、马焉。终雍州长史。 赞曰:周之遇太宗,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非王佐才,畴以及兹?其自视与筑岩、钓渭亦何以异!迹夫帝锐于立事,而周所建皆切一时,以明佐圣,故君宰间不胶漆而固,恨相得晚,宜矣。然周才不逮傅说、吕望,使后世未有述焉,惜乎!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翻译:

马周是博州茌平人。贞观五年时,到了京师长安,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寄宿。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让文武百官上书说他的得失,马周帮助常何罗列出二十余件事情,让他上奏,结果都很符合圣意。唐太宗对此事感到很奇怪,就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属下的食客马周所提出的。”唐太宗即刻召见马周,没到达的期间,曾四次派遣属下去催促。到了觐见后,唐太宗与马周谈得很高兴。授予他监察御史一职,并连官中书舍人。马周为人机智善辩,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没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太宗曾说过:“对于马周,若有一时不见,就要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是了。”贞观十八年,马周迁官中书令,兼职太子左庶子,马周已经兼职两官,处理事情平静合理,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赞赏。后又因为本分升官吏部尚书。太宗经常对身边的侍者说:“马周处事迅速,天性谨慎。至于评价他人,直言不讳,比之我所派遣之人,还是他比较合乎我的意思。既然已经表现出他的忠诚,亲附于我,也实在只有他,能够与我共同使社稷安康!” 马周西行长安,至新丰,宿于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周,遂命酒悠然独酌。主人翁深异之。及为常何陈便宜二十余事,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发虑,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语甚悦,授监察御史。奏罢传呼,置鼓,每击以惊众,时人便之。迁中书令。周病消渴,弥年不瘳。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名医内使,相望不绝。每令常食以御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临问。(出《谈宾录》)

译文

马周西行去长安,中途走到新丰,住在一家旅店里。店主人只顾招待照顾一些有钱的商人,而顾不上照顾马周。马周便要了酒菜,悠然自得地独自喝酒,店主人感到他是个很奇怪的人。后来他协助常何处理了二十多件积压已久,很难处理的公务。太宗皇帝觉得常何很能干,常何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我们家的食客马周协助处理的。”太宗皇帝当天就急着召见马周,马周没有及时赶到,太宗皇帝接连派了四个人前去催促。见面以后,太宗皇帝对马周的谈话非常满意,任命他为监察御史。太宗皇帝命令摆上鼓乐庆贺。每一下鼓乐的敲击声,都震惊了众人,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马周任中书令以后,得了糖尿病,一年多也没有治好,一次皇帝到翠微宫,命令选一块好地方给马周建一座住宅,并且派名医和使臣不断去探望马周。皇帝还派人将皇宫里的饭菜送去给马周吃。太宗皇帝还曾经亲自为马周调药,皇太子也经常亲临问安。

出自宋代法演禅师的故事。

佛鉴和尚。初受舒州太平请。礼辞五祖。祖曰。大凡住院。为己戒者有四。第一势不可使尽。第二

福不可受尽。第三规矩不可行尽。第四好语不可说尽。何故。好语说尽人必易之。规矩行尽人必繁

之。福若受尽缘必孤。势若使尽祸必至。

意思就是,

佛鉴禅师答应舒州太平寺的邀请去做住持,临行前五祖法演对他训示说:当一个住持,有四件事要

特别注意,第一,权力不可用尽;第二,福气不可享尽;第三,规矩不可管尽;第四,好话不可说

尽。为什么呢?当一个人有权有势的时候,不可用尽威严的势力,去胁迫他人做事,不可以为了达

到目的不择手段,不可以贪婪到底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势,不然必定会自食恶果、惹祸上身。

扩展资料:

法演禅师是北宋中后期临济宗--杨歧禅派的著名禅师,今四川绵阳人,少年出家,35岁时落发受

具,住成都习《百法》、《唯识》学,后游方各地,历时十数载。最后经浮山法远禅师指点,得法

于白云守端禅师,言下契悟,最后成为杨歧派法嗣。北宋徽宗崇宁三年示寂,春秋八十岁。座下最

著名的弟子有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等三人,时称"三佛"。

泰山无字碑,这块石碑不少人认为它是秦始皇所立的,是为了焚书坑儒而立的此碑。明代王在晋与清代乾隆帝都曾通过诗句表达了他们认为“无字碑”是秦始皇所立的观点。

在山东泰山玉皇顶玉皇庙门前有一块石碑。石碑高约6米,宽约12米,厚约09米。碑顶上覆盖有一黄白色的石块,碑面上没有任何文字。就是这样一块形制古朴的石碑,千百年来却一直受到人们的争议。围绕这块石碑,人们争论的焦点就是究竟何人立下了这块石碑的问题。(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上邹峰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词。”从以上文字记载可以得知,秦始皇确实在山东泰山曾立下过一块石碑。所以明清两代就有不少人附会这块石碑为秦始皇所立。

而“无字碑”既不属于碑,也不属于碣,而是石阙。石阙的意思是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用来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阙代表着君权,秦始皇在位期间曾经不断地兴造阙。秦始皇建阿房宫,以南山的峰巅为标记修建宫阙。

因此他将代表着秦文化理念的“阙”,立于泰山之巅这种可能性倒是还能说得过去,但是遗憾的是也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所以泰山无字碑,这块无字石碑不少人认为它是秦始皇所立的。

广寒宫是嫦娥奔月前就有的宫殿,它的主人是月神太阴星君。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天上的每一颗星星上都有为之坐镇的神仙,越是古老的星辰,上面的神仙也越古老强大,月亮也叫太阴星,它是是星系中最古老庞大的星辰之一,所以坐镇太阴星的也是上古大神之一的太阴星君,也就是古代民间祭祀的“太阴娘娘”。

上古里能力强,能和太阴星匹配的就只有月神常羲她是上古妖帝的妻子,同时也是太阴星孕育的先天神明,自诞生之日起就执掌太阴大道,比如来成还要早。后来她嫁给了妖帝帝俊,为他生下了十个孩子,即便后来妖界没落,但是实力还是摆在那里的,她的地位也是让如来都礼让三分。

在传统的概念里,大家都以为嫦娥是广寒宫之主,但是嫦娥只是广寒宫里的一个小小的宫娥。在西游记里,有一集是玉兔精下凡顶替了天竺公主的身份,在孙悟空跟她打斗的时候,太阴星君出现了,对孙悟空说“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广寒宫捣玄霜药之玉兔也……望大圣看老身饶他吧”。这个时候,嫦娥只是跟随在太阴星君身边的女仙之一,所以太阴星君才是主人。

广寒宫既然是月神常羲的地方,那么广寒宫自然也是她自己用仙法盖得,或者是她的跟随者在她出世前准备好的。太阴娘娘作为月神,在民间的名气也非常高,常年接受供奉,还有专门的月神节来庆祝。由此可见,嫦娥只是月神坐下的小仙子,也是月神的庇护,让她在天庭很受欢迎。

天龙八部中,段誉是运气最好的人,他原本对武功丝毫没有兴趣,之所以离家出走,便是因为他父亲段正淳强迫他练武。结果此番出走,竟然在机缘巧合之下学到了凌波微步,这套武功对段誉的帮助很大,很多都是凭凌波微步死里逃生。凌波微步是逍遥派祖师传下来的,在段誉之前,懂得凌波微步的只有无崖子与李秋水。

无崖子的师父一共收了三个弟子,分别授予不同的武功,大徒弟是天山童姥,学的是天山折梅手以及天山六阳掌,还有她的根本功法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二徒弟是无崖子,学的是北冥神功,三徒弟便是李秋水,学的是小无相功以及凌波微步。

李秋水跟无崖子是夫妻,夫妻两人的武功互通有无,无崖子会的李秋水都会,同样李秋水擅长的武功无崖子也懂。无崖子后来将一身七十多年的功力都传给虚竹,天山童姥从他的内力中察觉到了小无相功的影子,这才知道无崖子背着自己跟李秋水成了亲。

段誉自无量山中一共得到了北冥神功以及凌波微步两门绝学,只不过因为北冥神功中的图像全都是李秋水,段誉不敢多看,所以并没有学全,只学了一部分。凌波微步学的很认真,因为段誉想要靠这门功夫逃命。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段誉能够背着王语嫣成功逃命,以及成功从慕容复手中逃出来,还有成功抵消了虚竹从天降落是巨力,全都是靠了这门凌波微步。

凌波微步可以有效闪躲对手的攻击,不过这并不是这门功夫的精髓。凌波微步其实是一门极高深的内功,通过步法练习可以锻炼内功。只不过段誉的武学天赋一般,并没有专注于内功,只靠凌波微步逃命,可说是暴殄天物。

章草乃何人所造,章草的由来?

章草并非某一人所造,而是一个时代通行的书写字体。所谓“草”,是对字的快写。而快写的依据,必然是当时社会使用的标准文字。汉代有了隶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