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
在古代,因为坚持而成功的名人有哪些呢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篇1:天道酬勤的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朝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无论军事上还是文学上都很有成就。并带出了无湘不成军的神话。但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躲在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到读书人睡觉之后偷点东西。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大怒,从梁上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而曾国藩便是凭着勤奋和坚忍的毅力成为一代宗师。
故事感悟: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会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篇2:墨子兼爱反对战争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他提倡以人为本。他创立了当时一个非常著名的学派——墨家学派。
墨子的一生中,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扬自己的学说;二就是反对战争。
当时楚国国君楚惠王,一心想让楚国恢复霸主地位,所以不断扩大军队,并准备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最有本领的工匠——公输般,也就是鲁班。公输般替楚王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攻城的工具,那是一种非常高的梯子,高得看起来好像可以碰到天上的云一样,所以叫做云梯。
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出去,各诸侯国都很担心,宋国更是觉得就要大祸临头了。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反对得最厉害的就是墨子了。他反对这种为了争夺城池而使老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所以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跑到楚国阻止这场战争。为了赶时间,他连脚底走得起了疱也不管,撕下一块衣服,把脚一包就继续前进。
一到都城,墨子就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制造云梯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可公输般却说自己已经答应楚惠王,不能反悔。墨子就让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
见了楚惠王,墨子很认真地劝说道:“楚国面积总共有五千里那么大,而且物产丰富;而宋国不过五百里左右,土地不肥沃,物产也不丰富。这就好像是大王您有了华贵的车马后,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扔掉了自己绣上花的丝绸袍子,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一样,是很不值得做的事情!”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很有道理,
但他还是不肯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对用云梯攻城充满信心。
墨子于是对公输般说:“你能攻我就能守,你不一定能赢的,不信,我们就试试吧。”
于是墨子解下腰带,在地下围成一圈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模拟一下攻城,好比一比两人的本领。公输般用云梯,墨子就用火箭烧掉云梯;公输般用撞车撞城门,墨子就用滚木石砸撞车;公输般用地道,墨子就用烟熏……公输般用了九种攻法,把他能想到的方法都用完了,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很不服气:“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我不说。”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楚惠王莫名其妙,他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我很清楚,他想把我杀掉,这样,就没有人帮助宋国守城了。其实我在来楚国之前,早就派了三百个徒弟去宋国帮助他们守城了,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不一定能打赢宋国的。”
楚惠王知道要战胜宋国没了希望,只好对墨子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就这样,墨子阻止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在墨子和他弟子的努力下,墨家在战国成了一个重要学派,和儒家一起被称为显学,墨子的弟子遍天下,也得到不少君主的信任和看重。
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篇3:李冰治水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同时他对天文地理也颇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他被派往蜀地,也就是四川当郡守。
古代的四川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天府之国”,每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有“泽国”、“赤盆”的称号。
李冰到了四川之后,便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和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与地势。他们发现:岷江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的岷山,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特别湍急。可当江水到了都江堰附近时,一下进入平坦的平原,浩大的水势失去了束缚,往往就会冲垮堤岸,泛滥成灾。同时,上游水流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个地方,将河床抬高,这又进一步加重水灾的隐患。
通过观察他们还发现,在都江堰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这座山阻碍了江水向东流,特别是到了每年夏秋的洪水季节,就会经常发生四川东边大旱而西边发大水的情况。
为了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李冰制定出了治理岷江的详细方案。他首先将玉垒山凿开了一个宽二十米的大口子,后人称其为“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就像两堆大石头,因此也叫 “离堆”。他还在江中心修建了分水堰,把江水分成了两支,使其中的一支流进宝瓶口里。在修建分水堰的过程中,李冰遇到了不少难题。
李冰先采用了向江中心扔石头的办法来修筑这道堰,但江水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石头刚刚扔进去就被冲走了,根本没有办法留在原地,更不用说修堰了。但他没有放弃,开动脑筋,继续想办法。
李冰想:一块石头重量不够,会被水冲走,能不能把石头的重量增加一些呢如果要增加重量,只有两个办法,就是增加石头的体积或增加石头的数量。增加石头的体积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又花钱又花力气,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石头的数量了。
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怎么样才能将这些石头固定在一起呢后来李冰看到竹工在编竹器,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竹笼填石法。
竹子是当地很常见的东西,将竹子编成筐后,用来装石头,既结实又耐用。而且这个办法既简便又高效,不仅可以就地取材,施工也方便,费用也低。
于是李冰找来竹工,让他们编成了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并将里面装满鹅卵石后盖好。然后他将这些竹笼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终于战胜了湍急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
大堤就如同鱼头,并且前端有一个开口,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用来灌溉的河渠的主干,而渠首就是宝瓶口。鱼嘴的分水量有一定的比例,大致是外江占百分之四十,内江占百分之六十,内江流经宝瓶口后被分成许多大小渠,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分水堰两侧还砌起了用鹅卵石做成的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叫“金堤”。
分水堰建成以后,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害了,从此四川得名“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的伟大贡献。所以李冰千百年来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被尊称为“川主”,四川各地还修有“川主祠”,用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
清朝的乾嘉学派前身是一个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进行考据的学术流派,其主要成就是对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文献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总结。
乾嘉学派的命名,是因为该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所以命名其为乾嘉学派,其前身就是一个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进行考据的学术流派,因为这个学派有着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的特点,所以也被称为“朴学”和“考据学”,该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该学派具体的形成原因和主要成就如下:
一、乾嘉学派的形成原因:
清朝初年,满清王朝平定了天下,建立起了全国的统治,作为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初入关时遭到广大汉人或明或暗的抵抗,在这一大背景下,清朝统治者于是被迫长期保持思想言论的高压态势,大兴文字狱,研究前朝或当朝时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于是读书人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上,于是使得该学派逐渐完善,因为该学派所表达的观点与当朝统治者无冲突,也得到了成长的环境。
二、乾嘉学派的主要成就:
清代的乾嘉学派,因为读书人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上,所以使得两千多年以来的文献典籍,得到了大规模的整理总结 ,让两千多年以来的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释义,为后人阅读和利用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三、乾嘉学派的治学内容 :
乾嘉学派的以儒家经典作为治学中心,乾嘉学派研究考证的问题,基本全是书本上的问题,缺乏现实的实际内容,有脱离实际的倾向,这也说明乾嘉学派的治学内容是为当朝的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文化。
对于乾嘉学派所获得的成就,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呢?
成就
我国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古墓内发现了一幅精致的彗星图,图上除彗星之外,还绘有云、气、月掩星和恒星。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古图做了考释研究后,称之为《天文气象杂占》,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不仅画出了三尾彗、四尾彗,还似乎窥视到今天用大望远镜也很难见到的彗核,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是何等的精细入微。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数学典籍
《周髀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成书时间大约在两汉之间 (纪元之后)也有史家认为它的出现更早,是孕于周而成于西汉,甚至更有人说它出现在纪元前1000年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公元纪元前后,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从先秦到西汉中期的数学成就该书作者已无从查考,只知道西汉著名数学家张苍、耿寿昌等人曾经对它进行过增订删补全书分做九章,一共搜集了246个数学问题,按解题的方法和应用的范围分为九大类,每一大类作为一章
《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
一、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
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二、鉴真东渡
鉴真出生于扬州,十四岁时出家做了和尚,二十岁起就到洛阳、长安游学,跟随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师学习。在名师的熏陶下,勤奋好学的鉴真很快学成,成为江淮地区有名的高僧。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他还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写了三部大藏经,声名远扬。
鉴真认为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他询问哪位弟子愿意前往。弟子们低头不语,半天也没人吭声。鉴真刚要再次询问,有个弟子站起来说:“大唐与日本之间隔着茫茫大海,路途又远,实在是太危险了。”
鉴真却说:“传扬佛法,何必在惜生命!你们不去,我去!”
那时鉴真已经五十五岁,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毅然决心东渡传法。弟子们感动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一同到日本传法。
鉴真决定东渡后,立即着手准备船只、干粮等。第二年春天,鉴真率领弟子发船东渡。但是,在以后的五年中,由于当时唐朝政府海禁较严,再加上海上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遭遇风浪,他一连四次渡海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盗”,第二、三次遇到飓风触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元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起航了,这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他们从扬州崇福寺出发,船才驶到舟山群岛便遇上了风暴,停泊了约两个月才继续出发。谁知第二天又遇上了飓风的袭击,船只在波峰浪谷间颠簸,迷失了方向。
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十四天,粮食吃完了,淡水也用光了,鉴真和弟子们饥渴难耐,劳累不堪,可他们没有动摇传法的决心。经历了无数险阻、万千困难,船只终于靠岸了,一上岸才知道已经漂流到了海南岛的振州(今海南崖县)。
多年旅途的劳顿,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健康。日本僧人荣睿不幸患上重病,不治身亡。鉴真悲痛万分,加上旅途的辛劳,使他眼病突发,双目失明。后来,他的得意弟子祥彦又病死于船上。
然而,无论是风浪,还是病魔,都无法阻止鉴真东渡的步伐。公元753年,鉴真已经六十六岁高龄,他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开始了第六次东渡。由于这一次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因而比前五次顺利。次年一月,鉴真到达日本九州岛,历时十多年的东渡终于获得了成功。
三、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书生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挣钱糊口,不得不给人打工,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匡衡非常喜欢读书,可到了晚上家里买不起蜡烛,没有光就无法读书。
他发现邻居家每晚都灯火通明,就跑去找邻居借烛火,他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家的依存之地呢?”邻居听了直摇头,并奚落他:“既然那么穷,还读什么书?”匡衡听出了这话里的讽刺,非常气愤,从此更加发愤图强。
他为了借光读书,就偷偷在墙壁上挖了一个洞,好让邻居家的烛光透过来,凭着这微弱的光亮,他读完了家里所有的藏书。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学者。
四、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五、苏秦引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年轻的时候,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直到取得成功。这就使苏秦“锥刺股”的故事
-卧薪尝胆
-鉴真东渡
-凿壁借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引锥刺股
1、文王用姜子牙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
’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2、秦孝公用商鞅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齐桓公用管仲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
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4、秦穆公用百里奚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为相国,百里奚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
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5、楚庄王用孙叔敖
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使出过国力大增。
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
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
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
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孙叔敖
——百里奚
——秦孝公
1、刘备
刘备在选人上不求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在某些方面能独挡一面。诸葛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孔明出山,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搞种族地域歧视。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
刘备还能取人之长,优势互补。关、张、赵、黄、马及诸葛孔明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刘备注重平衡,岗位设置互不重叠,权责明晰,使他的团队形成了核心的竞争力。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2、曹操
唯才所宜是荀_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比方说崔琰和毛_,他们的特点是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
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3、尼克松
1968年12月2日,尼克松当选为第37届美国总统,随后,他任命基辛格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基辛格万万没有想到,多年来不断追求却屡遭白眼,最后寄托于洛克菲勒的一切雄图厚望,却在洛克菲勒的劲敌尼克松的身上实现了。
他决心出山受任,以其雄韬伟略来辅佐这位开明的总统。他首先提醒总统,20世纪70年代与50年代不同之处,就在于世界已由“两极”向“多极”演化。他建议美国重新调整自己的敌、我、友关系。
在对“北大西洋公约”各国伙伴问题上,要改变以前那种由美国“单独承担一切责任”和“统一指挥”的方式,就必须建立一种具有政治创造力的全新秩序,实行划分打击目标的“明智联盟”政策。这样,在对苏关系上,基辛格认为,尽管苏联是美国的一贯对手。
但是时代不同了,通过谈判是可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规定冲突的“绝对极限”的。基辛格的上述建议,对尼克松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至于在后来的对华关系和苏美和谈上使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4、唐太宗李世民
任用贤才,他选用官员不分出身、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亲疏贵贱,无论是中原、关陇、山东、江南的汉族,还是周边高鼻深目的胡人,都能得到重用。他重在选贤任能,喜看天下英雄尽入其彀中。
同时,他用人又不求全责备,所以臣下能够心情舒畅,特别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前者善谋,后者能断,二人配合默契,同心报国,世称“贤相”,被并称为“房谋杜断”。一个精诚团结又深得皇帝信赖的宰相班子对于实现贞观之治,显然是功不可没的。
5、子发
楚国将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
子发麾下不乏智谋之士,不缺彪勇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这时,子发突然想到了“神偷”这个人,众多智勇双全之将都搞不明白子发葫芦里到底买的什么药。夜幕降临,“神偷”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
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拿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
当天晚上,“神偷”又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子发再次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谮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此时,齐军上下听说了此事,甚为惶恐,主帅惊骇地对战将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打道回府。
古代名人坚持成功的例子
本文2023-10-27 14:00: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