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典籍
《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是上古的一部奇书。书中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山川、河流、物产、医药等方面的知识。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 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 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 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 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 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海内经》介绍了海内各国的 风俗习惯和上古的一些珍贵动物,以及古代的一些传 说,语言生动,情节离奇,阅后回味无穷。《大荒经》介绍了大荒外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奇风异俗等等,令人爱不释手。此外,《山海经》还介绍了上古的天外来客、异 邦奇兽等…… 搜神记》 :中国最早的古代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336)编撰。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初史学家。曾以著作郎领国史,著《晋纪》,已佚。《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搜神记》原本已散失。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
《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有托名
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
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印度:
《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据说是印度传说中的大圣人毗
(pí)耶娑创作的,反映了古代印度各阶层的生活,被誉为印度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长达20多万行,是荷马史诗的8倍,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在印度一年一
度的庙会上,艺人们都要分段朗诵它,听众常常会被感动得流下眼泪。
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
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无论是中国神话、希腊神话、印度神话、希伯来神话、北欧神话,甚至是地处偏僻,人数不多的民族或部落,都有自己的天界和它
的统治者,都有自己的冥界及其主宰,也都有各式各样,各司其职的神。然而在各民族神话中,希腊神话最为丰富和谱系化了。中国神话虽然多彩多姿,林林总总,
形象生动,极富想像力,但散见于经史子集,笔记、类书中,零碎芜杂,从未荟萃成书,更没有谱系化。希腊神话及其英雄传说,起于口传,之后见之于文字,到荷
马的两大史诗中,神的世界已经脉络清晰,英雄传说更为完整。荷马之后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公元前8~7世纪),在自己的长诗<<神
谱>>中记述了许多神话,并力图把这些神话谱系化。在此之后,古希腊的诗人,特别是戏剧家,如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456)、索福克
勒斯(约公元前496~406)、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5~406)以及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385)把希腊神话和传说作为创作的题材,使神
和英雄的故事更为生动,形象更为丰满。希腊神话和传说到这时逐渐成为一个基本是完整的、谱系化了的神的王国和英雄的世界。
我们要说神话,那就先要分清神话,传说,仙话和寓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传说,是一个民族中的英雄们的故事,这个英雄往往是一个民族的祖先或者皇帝,是以本民族历史为背景的故事,而这个英雄有可能是虚构的,是不存在的。这个英雄在先民的眼中,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人,而不是可以主宰自然力量的神祗,只不过先民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之后,使传说中的英雄拥有远远超于常人的力量。故事看起来比较像神话罢了。这些故事口耳相传,并随着人口的流动而四处迁移,所以有可能两个相隔只有数百里有着同样人物的传说的地方,却因为地方的不同而在内容上又有许多的偏差,这是传说。不过在中国,神话和传说之间的区别被人为的模糊化了,比如说三皇五帝的故事你很难分清它到底是神话还是传说,这个问题在后面会提到,并做解释。仙话也是出现在已知的历史事件中的,是一些道士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主要是讲述仙人的生活、成仙的经历等等。一些人将仙话和历史联系起来使这些故事听起来好像真的确有其事,以使仙话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那些尚未信教的民众,仙话利用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来进行传教的活动,当然这里指的“教”一般指的是道教,而仙话就随着中国道教的发展而一同成长的。而寓言它已经属于文人的文学创作了,也就是说它肯定是有作者的,而原始神话一般是没有作者的,最初是一种口头上流传的故事。另外寓言的主要目的是教育世人,作者通过离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一个近于神话的故事,或者直接借助神话故事进行自己的讽刺教育目的。比如庄子的那些散文看起来就好像都是神话的样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其实那已经伤筋动骨了,已经不是原来的神话了。不过庄子在他的文章中大量引用神话,所以他对神话还是很有感情的,他本来还有一个《杂篇》里面记载的都是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可惜后人认为艺术价值不高,最后也就失传了。
我们最后说神话,神话因该如何定义,因为每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不尽相同,所以对神话的定义往往在语词和所侧重点上就可能有那么一点不样,马克思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导论》中说:“神话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这主要是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我一直认为马克思这个人比较好斗,中国***就完全继承了他这一点。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毛主席当年已经不把斗争当作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人生乐趣了,他斗完地主斗日寇,斗完日寇斗老蒋,斗完老蒋斗美帝,斗完美帝斗苏修,斗完苏修斗右派,到最后已经到了斗无可斗的地步了,于是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悍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最终当然是以主席的完胜而告终,我想他去的时候一定是抱着独孤求败的感觉含恨而终的。不说毛主席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章中提到“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这里说的主要是解释,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而《中国古代文学》中所提到的观点则是对以上两种观点的结合,“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中国在神话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茅盾他对神话的理解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但是古代人民相互转述却信以为真。”
我们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第一,神话是存在于上古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错误的认识,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个错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错误。第二,神话是对自然力量的解释,而不是对某个人进行的艺术夸张,这是也是神话和传说最根本的区别。神话中的神是可以控制自然力量的存在。我们来看这个“神”字就可以知道了,“神”原来没有那个示字旁,就是“申”。“申”是闪电的形状,加一个“示”表祭祀,我在《说文解字》中查了一下,“示”字上面那个二,其实是个“上”字,指的是天,天下面的三竖是日月星。日月星雷就是神,对雷电的祭祀就是神。我们知道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宙斯”就是雷电之神。还有印度神话中的音达拉,北欧神话中菽耳都是雷神,并在他们民族的神话体系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这可能和原始人对于雷电的恐惧有关,我们知道太阳在原始人的生活中那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的,太阳带来了光明,驱散了黑夜,而在黑夜中总是危机四伏的,而雷电伴随着乌云而来,乌云把太阳都遮住了,这使原始人认为雷电的威力要大于太阳。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设想,最初的“神”应该是对冥冥之中控制闪电的那种力量的崇拜。而后来转变为对控制自然力诸如水,火,风,雨,土地,季节,昼夜的那些未知的力量的统称。第三,原始人希望可以战胜甚至控制这样的力量,即使是用一种幻想的手段。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原始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这里的“幸福”仅仅是没有水旱灾害,粮食丰收,对外族的战争取得胜利,也许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原始人当时所幻想的,而这些在他们看来都是神话中才会出现的事情,人类已经基本上做到了,所以人类真的是很伟大,因为他不仅是在创造历史,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神话。
如果中国的史书要以《史记》为尊,那么中国的神话就是以《山海经》为宗。它记载了大量上古神话,并以此为线索将上古时候原始人很多奇怪的想法保存了下来,其中对山川、日月、风俗、民情的理解基本上可以归入到神话中去,其成书时间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是现今保存神话最多的先秦古籍。所以《山海经》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是写什么的?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班固作的《汉书•艺文志》把它划在《数术略》中,《数术略》收录的都是天文,历法,五行,占卜之类,《山海经》被列为“形法类”书籍之首。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被看作是经典地理书。《四库全书》把它编入子部的小说类,就是诸子百家中的小说家之列。鲁迅认为《山海经》是一本巫祝之书,巫是两个人在挥舞着长袖跳舞的人意思,后来引申做以舞蹈来降神的人,一般指的是女巫。祝是男巫在祈祷,后就指代男巫。巫祝在西方可能就是神庙中的祭祀,这些人掌握着知识和很大的权力,受普通人的供奉,因为他们是最接近神灵的人,另外晋代的郭璞说巫“皆神医也”。在医药启蒙的上古,巫与医就是一样的,比如《山海经》中就说的巫彭、巫阳都是上古神话时代之时有名的巫祝,他们掌握着传说中的不死药。可能在原始人看来可以操纵生死的巫祝绝对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里的怪物应该理解为奇怪的事物,司马迁是个连汉武帝都敢得罪的人,他有什么不敢的,刚才说司马迁的《五帝本纪》很可能是他取材于神话传说。他一下子把上古五位大神从神位上拉了下拉,要知道古人那是敬鬼神而远之的,不管信不信,反正要敬,要不汉文帝当年也不会把贾谊叫去了,不问苍生问鬼神啊。司马迁这么做那肯定是大不敬。到底会不会触怒神,我们当然说不会了,不过他公元前104年开始写史记,五年后公元前99年,他受宫刑,合五帝之数,大汉朝以孝治天下,除了刘邦之外,所有的皇帝庙号之前都加一个孝字,比如汉文帝叫孝文皇帝,汉武帝叫孝武皇帝。司马迁被宫刑之后那肯定就丧失了生育能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时的不孝可能和现在的汉奸也差不了多少吧。我想他也仅能捡些可以写的写,其他的他也不敢说,其实他也在害怕,支持他的是历史学家的责任感,这样的人一般很顽固,或者说是顽强,值得人钦佩。我这里想说的是《山海经》应该是一本记录上古时代神话的书。它以山川地理为纲,记录讲述保存了上古神话神韵的书。
盘古神话起源于南方少数民族,在苗族和桐族当中,盘古都是他们的创世神,后吴国人徐整写了两本书《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在书中他将岭南的盘古神话记录整理加工,创作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就像一个鸡蛋,盘古在这个鸡蛋中被孕育出来。一万八千年后,天地分开了。清的阳气上升成了天。混浊的阴气下沉变做了地。盘古在天地之间,一天有九次变化,天空每天高一丈,大地每天厚一丈,盘古每天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年,天变得很高,地变得很厚,盘古变得很长,数的及至是九,所以天地之间相隔了九万里。”这是最早的盘古神话了,后人添加了一个情节,盘古手那斧头和凿子看见天地哪里有相连的地方就去把它劈开。徐整在《五运历年纪》中还写了个开天神话续集:“盘古将天地分开以后,力气用尽,即将死去,于是他把他口中吐出的气息变成了风云,把自己的声音变成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手脚变为山脉支撑天地,血液化做河流,筋脉变成了山川道路肌肉成了田地,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皮肤上的毫毛变成了草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岩石,精气和骨骼变成了珍珠美玉,汗水变成了润泽万物的雨露,就连寄生在身上的各种小虫,受了暖风的吹拂,也变成了生活在大地的人。”盘古神话出现的较晚,直到北宋时,太宗皇帝赵光义下令编纂《太平御览》把徐整的盘古神话收录其中,才开始流行开来,却最终以它朴质的风格,宏伟的气魄,登上了中国神话出场顺序第一的宝座,从此以后人们谈起中国神话总要从盘古开天地说起。
人类诞生的神话,版本很多,前面提到的盘古身上的虫子变成了人,可能大家觉得人是虫子变的听起来不舒服,既然大家都不喜欢,那自然就没有流传开来。《淮南子》中收录了一则造人神话,说天地有阴阳二神,在天地间生活,他们身上的浊气变做了飞禽走兽,精气变做了人,这个故事过于简陋也上不得台面。《述异记》中则说盘古夫妻是人类的始祖,这个神话没有故事情节,过程也直接省略了,听起来也不怎么像神话。《淮南子》还记载了这样一个造人神话,众神共同造人,大家各造一个器官拼起来就是人了,这个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潘多拉的故事有点相像,不过相比较来看,中国的这个造人神话就太过粗糙了,所以也被pass掉了。 女娲之名见于《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人类是女娲造出来的,那女娲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呢?虽然岭南神话占了这中国神话的头把交椅,但接下来就没他们什么事了,楚地神话和北方神话开始进入更加残酷的角逐。我们可以看出女娲造人的神话在屈原的那个时代已经在楚地广泛的流传了。当然,女娲造人的神话也可能是从北方传过来的,但是,我们注意女娲在神话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女娲是人首蛇身,而在上古之世北方民族的图腾崇拜是什么呢,是熊,黄帝既是有熊氏的后裔,而后来的大禹在治水时变做了熊。而长江流域因为潮湿温暖,多产长蛇,蛇也成了长江流域部落的图腾崇拜,所以女娲应该是长江流域出现的神话人物,在《风俗通议》中记载了女娲造人故事,女娲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生活在这寂静的世界上,没有人类的世界少了一份喧嚣,也少了一份活力,于是女娲用黄土造人,但是这项工作实在是太消耗体力了,女娲忙不过来,于是就用绳子在泥水中沾一沾甩出去就变成了人。所以富贵的人是黄泥造的人,贫贱平凡的人就是泥水甩出来的人,。但是和造人神话同属女娲神迹的补天神话则可能不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不然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屈原在《天问》中不可能不问一问的。而他只是问女娲是从何而来,可见补天神话是后来才产生的。
补天神话是开天神话的延续和补充,女娲为何补天,事情总有原因吧,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共工撞倒不周山,天塌西北,地陷东南,天地混乱,女娲出来补天。另一说法是女娲补的天是盘古开天时遗留下来的隐患。我觉得第二种解释更说的过去,女娲既然已经把天补好了,那为什么不把天地的位置再摆正回来,而依然让它西高东低,这有点讲不通吧。所以女娲补天神话时代从神话时间的前后顺序来说应该早于共工时代的。《淮南子》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在很久以前,大地的四个支柱倒塌了,九州大地分崩离析,天空仿佛不能把大地遮盖住,土地也不能让所有的生命在上面立足,天上的火使大地燃烧个不停,没有火的地方洪水却没有要退去的迹象。野兽和天上的猛禽将人类当作食物,天地间到处都是灾难。于是女娲用五种颜色的石头炼制出了五色石,用它来缝补住苍天的缺口,用芦草的灰来防治洪水,杀死了为祸天下的黑龙,斩断了一只螯的四肢用它们支撑天地。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拉,天地恢复了正常的秩序,人民过着幸福又快乐的生活。这个故事是在《淮南子》里收录的,《淮南子》女娲补完天之后,乘坐着云车,到了天上向天帝禀报自己所做的事情,后续就没有了,最后怎么样,没有说,不过想来是很好的吧。而《山海经》中唯一提到女娲的一次是说女娲死了,怎么死的没有说,只说女娲的肠子化做了后来的十位大神,都有谁,也没交代,不过这个肠子化神到和盘古化做天地万物挺像的。我们可以猜想女娲可能是中部长江流域的创世神,不过神话故事已经遗失了,只是名号留了下来,为什么会遗失呢,我们可以再猜想一下,像女娲这样有大功于人民的女性神灵一般产生于母系氏族中,女娲神话的产生的时代太久远了,久远到后人已经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有可能就是当人类进入父系氏族之后,为了抑制女性在部落中的权利,所以降低了原始女性创世神的功绩,女娲造人补天可能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但是后来的创世神话可能没有原先的女娲创始精彩,所以也遗失了,最后只好跑道岭南蛮荒之地去采集创世神话。
这样的神话故事并不是只在某一本书中有,建议你参考《山海经》,《搜神记》,以及一本清末人所写的《上古神话演义》,还有很多相关的书籍,综合着来看,互相补充,想知道齐全是有一定困难的。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讲述古埃及神祗的书籍,它们都是由专家撰写的权威作品:
《古埃及神话》(The Complete Gods and Goddesses of Ancient Egypt)--Richard H Wilkinson。这本书是关于古埃及神话和宗教的权威著作,涵盖了许多神祗的历史、传说和象征意义。
《古埃及神话:图解版》(Myths and Legends)--Joyce Tyldesley。这本书以图解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古埃及神话和宗教,同时也介绍了许多古埃及艺术品和文化遗产。
《古埃及神话与传说》(Egyptian Mythology: A Guide to the Gods, Goddesses, and Traditions of Ancient Egypt)-- Geraldine Pinch。这本书涵盖了古埃及神话和传说中的各种主题,包括神话起源、宇宙诞生、神祗的形象、神话与文化的联系等。
亡灵书之类,推荐:
《古埃及亡灵书》(The 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Raymond O Faulkner。这是一本译介古埃及亡灵书的英文版,其中包含了亡灵书的一些核心章节和注释。
《古埃及亡灵书:现代诠释》(The 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 Modern Interpretations)--Carol Andrews。这本书将古埃及亡灵书与现代科学和宗教哲学结合起来,探讨了其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古埃及亡灵书:最新研究》(The Book of the Dead: New Light on Ancient Egyptian Funerary Texts)-- EA Wallis Budge。这本书包含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对古埃及亡灵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释。
提起玄幻小说估计大家都不陌生,这种近些年兴起的新的文学形式早已深入人心,为广大读者喜爱。
玄幻小说的特点是架空历史虚构故事和人物,讲述一些“爽文”,令人读来亢奋有趣。
其实,这种文学形式在古代也有,毕竟人类的兴奋点并没有太多改变,只不过古代的文学爽文不叫玄幻小说,而是叫传奇或者叫神怪。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写了不少传奇神怪之书。
这个人就是南朝的陶弘景,他的主要著作有《古今刀剑录》和《真灵位业图》。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代的南朝人,他本是儒生,以儒家理论成成为贵族的幕僚参谋,掌管机要文书。
后来因为仕途不顺愤而辞官,他转而学习道家理论,研究了不少葛洪著作,颇有感悟,后来经过冥想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得道高人,又是一代名医。
陶弘景作《真灵位业图》将道教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是中国古代道教第一个正式的神位排序著作,又称“神谱”。
我们都知道“封神榜”,其实“封神榜”在《真灵位业图》面前不过是后生中的后生。
《真灵位业图》将道教的神仙分为七个等级,从最高级的元始天尊“玉清”界,到第四等级的太上老君“太清”界,直到最低一级的丰都地狱北阴大帝的“鬼神宗”。
每个等级有一个主神,主神身边有众多的辅助,一层一层等级分明。
不仅如此,这部书还将秦始皇、汉高祖、曹操、刘备等帝王将相列入神仙谱中,还有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甚至尧、舜、禹等传说中的古代先贤也成了道教的人物。
这是道教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除了《真灵位业图》陶弘景还有名著《古今刀剑录》,这是一部传奇性质的刀剑兵器专著。
《古今刀剑录》记载了自夏启到梁武帝萧衍时代的许多名刀名剑,这些传奇神兵大多伴随一位英雄主人。
比如秦始皇佩剑名“定秦”,汉高祖佩剑名“赤霄”就是斩蛇剑,曹操佩剑叫“孟德”,宋武帝刘裕佩剑“定武”,又说梁武帝萧衍由陶弘景自己亲自铸造神剑十三口。
又比如关羽佩剑“万人敌”,黄忠佩剑“赤如血”,钟会佩剑“太一”,董卓获得了神兵“项羽刀”等等。
这些传奇故事大概只有在今天的玄幻小说中才能看到,但是距离我们一千六百年前的时候确实已经有了类似的书籍,而且颇受读者喜爱,可见古今读者的爽点是差不多的。
陶弘景的不少著作已经失传,但是从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思想内容。
陶弘景属于道教上清派,这一派出自汉末道教天师道,实际上道教自汉末形成后也分裂为许多派别,上清派不过是其中之一。它的理论比如《真灵位业图》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学派站脚助威,比如太上老君即老子本是道教最高神祗,但是上清派分裂出来后便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祗,将太上老君降到第四个等级,此即是宗教内部派别的斗争。
当然,陶弘景的作品还是有很多史学研究价值,他的作品除了是中国道教研究不可或缺的素材,同时也是古代冶炼铸造技术的重要依据。
以下几本希腊神话比较全面:
斯蒂芬尼德斯的《希腊神话系列丛书》。作者号称“血统最纯正”的希腊神话整理,反映了现代希腊人对古希腊神话的认知,是较为流行的希腊神话读本。
索菲亚的《希腊诸神传》。这是希腊学者的作品转英译本再转汉译,同样值得推荐。
W·H·D·劳斯的《希腊的神与英雄》。这本书图文并茂,除了人物和故事介绍,还提供了很多古代艺术品作为旁证,希腊和罗马神话区分比较清晰。
奥托泽曼的《希腊罗马神话》。这本书有大量的图画,关于各位英雄有单独的描写,看起来不会感觉跨越太大,比较适合阅读。
曲厚芳、于凤湘的《希腊神话》。 这本书总共四卷,是较为全面、系统的描写希腊神话的书。
郑振铎的《Greece Myth And Hero Legend》。这本书也是全面系统的描写了希腊神话。
汉密尔顿的《神话》。这本书的缺点是对英雄们推崇备至,对神祗略带蔑视,带有一点人类的自大。优点是给出了各个神话传说的准确出处,并且把有联系的神话片段整合成了完整的故事。
以上所介绍的书是关于希腊神话中比较全面的一些版本,具体选择哪一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第七》
话说有一次孔子生病,而且病势沉重(子疾病)毕竟此时孔子已是高龄,弟子们都很着急,特别是性情急躁的子路,爱师心切,于是请求为他向鬼神祷告
孔子问道:“有过这样的事吗”意思是说有这样的先例吗或者是你相信这样的事吗
子路回答说:“有《诔》里面说:‘为你向上下神祗祷告’”《诔》,祷文篇名
孔子说:“我自己已经祷告很久了”
敬鬼神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天地祖先的敬意,使自己更加谨慎小心地做事,而不是求鬼神保佑、偏袒自己,否则,神鬼岂不都成了贪官还有何公正可言如果说只要祭拜得多,或谁的祭品上得多,就可以得到更多得福禄保佑的话,那整天求神拜佛就足够了,还用得着工作学习吗
所以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不必问鬼神究竟是否存在,因为无法证明我们祭鬼神,实际上是对自己诚意的考验,对自己人格、人品的检验能够按照天道、地道、人道去思考、做事,就能问心无愧,就是对天地鬼神的最大敬意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日常的言行举止达乎仁义,合於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也
想想我们这些现代人,整日里为着名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有几人能拍着胸口说:“吾之祷也久矣!”
附:孔子病中物语,又一则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张第九》
译文(注释)
孔子病得厉害,可能弟子们觉得老师已经快不行了于是子路就指挥其他的弟子准备治丧“为臣”——和今天的“治丧委员会”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在春秋时代只有诸侯之死才能有“臣”,士大夫而有“臣”则是一种僭礼的行为
所以孔子在病情好转得知此事后,就责备子路道:“我病了很久了,仲由(子路的名字)的行为太虚假!我本不该有治丧的家臣,却一定要使人充当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再则,我与其死在治丧的家臣手里,还不如死在你们这些学生的手里!况且我纵使得不到风光大葬,难道我还能死在大路边上吗”
摘自《百度·作业帮》
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典籍
本文2023-10-27 16:33: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