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途中的小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途中的小故事,第1张

北魏在之前定都平成(今山西大同东北),孝文帝继位后就下了一个决心——迁都,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今天的洛阳。但是,北魏的鲜卑族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在他们眼里,洛阳是南方,不习惯在那里生活,迁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孝文帝想了一个办法,他全国动员,说要攻打南齐。有一次上朝,他就把这个南伐攻灭南齐的主张提了出来,果然引起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这里挺好啊,咱们要打到南方干嘛?南方都是成片的河流,没有成片的草原,我们是游牧民族,为什么要把马迁到那里?”

反对最激烈的是拓跋成,孝文帝见此情景,拍桌子发起火来,实际上他 不是真的发火。他说:“我是一国之主,我想发兵攻打南齐,你们反对什么?”回到宫中以后,他单独召见拓跋成,跟她说:“老实告诉你,我刚才冲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因为你是群臣之首。

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一个用武的地方,这里适合打仗,但是不适合做一个发展壮大的王朝的都城,更不适合在这里推广改革。现在要想移风易俗,要想改革,必须要迁都。

这次我说出兵伐齐,实际上是以这为借口,率领或者逼迫文武官员和那些贵族们,还有军队,跟我一起迁都中原。”拓跋成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听孝文帝的话,就什么都明白了。

公元493年,孝文帝亲自带领30万步骑兵南下,大家都以为他要去伐齐,没想到是迁都。那个时候,正好是秋雨绵绵,足足下了一个多月,道路泥泞不堪。

虽然行军很困难,有受到贵族的阻拦,但是孝文帝毫无退意,他说:“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那岂不是要让后辈人耻笑吗?好,既然大家反对再往南去攻打南齐,要不我们就把国都迁到这里,你们看怎么样?”虽然大家面面相觑,最终也不得不统一迁都了。

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的政治和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大融合,这种融合没有通过杀戮,没有掠夺人口,而是以主动融入的方式完成了。

扩展资料:

迁都后续

1、全面汉化

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

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在王肃、李冲、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的支持下,迁洛之后,孝文帝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2、皇族反叛

然而,事隔不到半年,一场反对改革、反对汉化的武装叛乱便从朝廷内部发生了。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元恂素不好学,体又肥大,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每每追乐旧都,常思北归。

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

孝文帝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事发后,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

3、南伐萧齐

洛阳位居河南,距离南齐较近,需要北魏时常南下以保证南部的安全。太和二十一年(497)六月,孝文帝一行渡渭水入黄河,东还洛阳。返京后的第三天,即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再次大举南伐。太和二十三年(499)孝文帝南伐时病死。

——孝文帝迁都洛阳

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左思的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洛阳纸贵的典故:

 左思出身寒微,不好交游。他的面貌丑陋,讲话口吃,可写的文章却很好,词藻壮丽。

 他写了一篇《齐都赋》,花了一年的功夫。

 他想继续创作都膨〉,面三都,是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他写了一篇《齐都赋》,花了一年的功夫。

 他想继续创作《三都赋》,所谓三都,是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在他酝酿创作的那一年,他妹妹左芬被选进宫中。左思趁这个机会,移家京师洛阳。

 左思并没有去过蜀都成都,便去请教著作郎张载,采访成都及其周围的岷山,邛崃山的景色和风情。通过采访、回忆,开始构思。他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每想到一句精采的句子,立刻便写下来。

 在创作过程中,左思感到自己学问不多,所见不博,请求担任秘书郎的职务。秘书郎掌管图书经籍。他任职后,废寝忘食地阅读、摘抄,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他前前后后花了十年功夫,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左思家里的门户、庭院,甚至连厕所等地方,到处都放着纸、笔,以便一想到好句子,就可以写下来。

 由于文章精采,不少学者为《三都赋》作序、注疏。司空张华看后赞叹说:“左思的《三都赋》可和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媲美,读后余味深长,过一个时候再读,仍然觉得新鲜。”

 著名文学家陆机本来看不起左思,读了《二都赋》后,不由得拍案叫绝。经这些名家们的推崇,很多豪门贵族都竞相传写左思的《三都赋》。

 这样一来,使得洛阳的纸价也贵起来了。后来,人们就用“洛阳纸贵”来称誉风行一时、受到普遍欢迎的好文章。

 洛阳纸贵的启示:

 以文字为记录载体的传播学的一次革命,以及这场革命所必须具备的社会成因,包括社会整体掌握和运用文字的能力、使用文字的各种工具的成熟程度、畅通的传播渠道的形成。

自古洛阳被称为“诗城”,历史上与洛阳有关或提及洛阳风物的诗词篇秩浩瀚,除了长安(数量要少一些)以外,世界上再没有类似的城市了。这份独特的精神、历史遗产,足以使洛阳独步天下!

一。洛阳形胜适宜建都

“三河建洛都”,是黄河、洛河和伊河孕育了洛阳。洛阳是古代汉族主要聚居地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最充分的地域,洛河当时澄彻见底:“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伊水亦然:“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见石”。有诗人称赞洛阳:“九洛韶光媚,三川物候新”,形容洛阳的地势险要:“三河分设险,两崤资巨防”。

洛阳处于九州之中:“天中洛阳道”;交通四通八达:“御路浮桥万里平”,便于“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万国朝天中”。古时洛阳的伊洛黄河均有舟船之便:“洛水泛泛中行舟”;“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舟通南越贡”。

洛阳的气候也是古时诗人乐于称道的。唐朝时期的洛阳可以清晰地看见嵩山:“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月明直见嵩山雪”;“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白居易说:“地称高情多水竹,山宜闲望少风尘”;“老爱东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尘”。

所以古时洛阳是公认的帝王之都:“洛城本天邑,洛水即天池”;“千年王气浮清洛”;“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洛阳天子县";

二。鼎盛时期的洛阳

东汉和盛唐,洛阳都曾经有过辉煌时期。由于唐诗的兴盛,洛阳的辉煌在其中得到了更多的反映。

1。宫阙嵯峨,市曹兴隆:

洛阳宫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

汉家伊洛九重城。

洛阳宫观与天齐。

凤楼龙阙倚清光。

帝宅层甍垂凤翼。

洛城今古足繁华。

洛阳城里多池馆。

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

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

洛水照千门,千门碧空里。

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洛阳十二门,官寺郁相望。青槐罗四面,渌水贯中央。

洛阳大道傍,甲第何深邃。

唐代郑世翼如此描绘站在邙山上远眺洛阳城的情景:(“登北邙还望京洛”)

步登北邙坂,踟蹰聊写望。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壮。

三河分设险,两崤资巨防。飞观紫烟中,层台碧云上。

青槐夹驰道,迢迢修且旷。左右多第宅,参差居将相。

清晨谒帝返,车马相追访。胥徒各异流,文物纷殊状。

嚣尘暗天起,箫管从飞扬。伊余孤且直,生平独沦丧。

山幽有桂丛,何为坐惆怅。

唐代韦应物眼中的洛阳:( 登高望洛城作)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

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

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唐 白居易 题洛中第宅

水木谁家宅,门高占地宽。悬鱼挂青甃,行马护朱栏。

春榭笼烟暖,秋庭锁月寒。松胶粘琥珀,筠粉扑琅玕。

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终身不曾到,唯展宅图看。

唐 白居易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州。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

唐 白居易 登乐游园望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宋 欧阳修 少年游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从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宋 晁端礼 鹧鸪天

洛水西来泛绿波。北瞻丹阙正嵯峨。先皇秘聿无人解,圣子神孙果众多。民物阜,岁时和。帝居不用壮山河。卜年卜世过周室,亿万斯年入咏歌。

2。车马骈阗,八方来仪: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课最力已陈,赏延恩复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

戒程有攸往,诏饯无淹泊。昭晰动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兹念,克终期所托。行矣当自强,春耕庶秋获。

唐 顾况 送使君

天中洛阳道,海上使君归。拂雾趋金殿,焚香入琐闱。

山亭倾别酒,野服间朝衣。他日思朱鹭,知从小苑飞。

唐 储光羲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3。帝王巡游,官员宴饮:

唐 武则天 早春夜宴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

青宫朱邸翊皇闱,玉叶琼蕤发紫微。姬姜本来舅甥国,卜筮俱道凤凰飞。

星昴殷冬献吉日,夭桃秾李遥相匹。鸾车凤传王子来,龙楼月殿天孙出。

平台火树连上阳,紫炬红轮十二行。丹炉飞铁驰炎焰,炎霞烁电吐明光。

绿輧绀幰纷如雾,节鼓清笳前启路。城隅靡靡稍东还,桥上鳞鳞转南渡。

五方观者聚中京,四合尘烟涨洛城。商女香车珠结网,天人宝马玉繁缨。

百壶渌酒千斤肉,大道连延障锦轴。先祝圣人寿万年,复祷宜家承百禄。

珊瑚刻盘青玉尊,因之假道入梁园。梁园山竹凝云汉,仰望高楼在天半。

翠幕兰堂苏合薰,珠帘挂户水波纹。别起芙蓉织成帐,金缕鸳鸯两相向。

罽茵饰地承雕履,花烛分阶移锦帐。织女西垂隐烛台,双童连缕合欢杯。

蔼蔼绮庭嫔从列,娥娥红粉扇中开。黄金两印双花绶,富贵婚姻古无有。

清歌棠棣美王姬,流化邦人正夫妇。

唐 张祜 杂曲歌辞

车驾东来值太平,大酺三日洛阳城。小儿一伎竿头绝,天下传呼万岁声。

紫陌酺归日欲斜,红尘开路薛王家。双鬟前说楼前鼓,两伎争轮好结花。

唐 苏颋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唐 王维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唐 张九龄 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

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

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

唐 白居易 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

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4。四季节庆,倾城欢娱:

唐 孙逖正月十五日夜 应制

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

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

唐 陈嘉言 上元夜效小庾体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

唐 张祜 李谟笛

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

唐 武元衡 赠佳人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若逞仙姿游洛浦,定知神女谢风流。

唐 薛逢 醉春风

顷年曾作东周掾,同舍寻春屡开宴。斗门亭上柳如丝,洛水桥边月如练。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坐客争吟云碧句,美人醉赠珊瑚钗。

唐 王建 上阳宫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唐 皮日休 洛中寒食

千门万户掩斜晖,绣幰金衔晚未归。击鞠王孙如锦地,斗鸡公子似花衣。

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鸟闲穿上苑飞。唯有路傍无意者,献书未纳问淮肥。

唐 沈佺期 洛阳道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唐 刘禹锡 洛中早春赠乐天

漠漠复霭霭,半晴将半阴。春来自何处,无迹日以深。

韶嫩冰后木,轻盈烟际林。藤生欲有托,柳弱不自任。

花意已含蓄,鸟言尚沉吟。期君当此时,与我恣追寻。

翻愁烂熳后,春暮却伤心。

唐 白居易 洛阳春赠刘李二宾客

水南冠盖地,城东桃李园。雪销洛阳堰,春入永通门。

淑景方霭霭,游人稍喧喧。年丰酒浆贱,日晏歌吹繁。

中有老朝客,华发映朱轩。从容三两人,藉草开一樽。

樽前春可惜,身外事勿论。明日期何处,杏花游赵村。

[洛城东有赵村,杏花千余树。]

唐 司马扎 送孔恂入洛

洛阳古城秋色多,送君此去心如何。青山欲暮惜别酒,碧草未尽伤离歌。

前朝冠带掩金谷,旧游花月经铜驼。行人正苦奈分手,日落远水生微波。

唐 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 白居易 天宫阁秋晴晚望

洛城秋霁后,梵阁暮登时。此日风烟好,今秋节候迟。

霞光红泛滟,树影碧参差。莫虑言归晚,牛家有宿期。

唐 白居易 秋游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着洛阳秋?

唐 白居易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

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嵩峰馀霞锦绮卷,伊水细浪鳞甲生。

洛阳闲客知无数,少出游山多在城。商岭老人自追逐,蓬丘逸士相逢迎。

南出鼎门十八里,庄店逦迤桥道平。不寒不热好时节,鞍马稳快衣衫轻。

并辔踟蹰下西岸,扣舷容与绕中汀。开怀旷达无所系,触目胜绝不可名。

荷衰欲黄荇犹绿,鱼乐自跃鸥不惊。翠藻蔓长孔雀尾,彩船橹急寒雁声。

家酝一壶白玉液,野花数把黄金英。昼游四看西日暮,夜话三及东方明。

暂停杯觞辍吟咏,我有狂言君试听。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

不能救疗生民病,即须先濯尘土缨。况吾头白眼已暗,终日戚促何所成。

不如展眉开口笑,龙门醉卧香山行。

唐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

清洛半秋悬璧月,彩船当夕泛银河。苍龙颔底珠皆没,白帝心边镜乍磨。

海上几时霜雪积,人间此夜管弦多。须知天地为炉意,尽取黄金铸作波。

唐 白居易 登天宫阁

午时乘兴出,薄暮未能还。高上烟中阁,平看雪后山。

委形群动里,任性一生间。洛下多闲客,其中我最闲。

唐 顾况 洛阳陌二首

莺声满御堤,堤柳拂丝齐。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

珂佩逐鸣驺,王孙结伴游。金丸落飞鸟,乘兴醉青楼。

唐 曹邺 四望楼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途中的小故事

北魏在之前定都平成(今山西大同东北),孝文帝继位后就下了一个决心——迁都,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今天的洛阳。但是,北魏的鲜卑族已经习惯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