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笔下的那些侠客们,谁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饱满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古龙笔下的那些侠客们,谁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饱满,第1张

萧十一郎——古来浪子多少恨,付与江湖醉客听

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我不知道许多年之后,会不会“红尘十丈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岁月渐渐模糊了那亮如星子的眼睛,那悲怆沧桑的歌声,那曾经拔动我们心弦的浪子情怀。但是,在尘封的记忆深处深处,将注定有一个缺口:那是伤过、痛过、痴狂过。

永远的萧十一郎!

他是一匹来自洪荒旷野的苍狼,孤寂江湖载酒行。同样是侠盗,楚留香非但名声好得多,人缘也很不错。反观萧十一郎,不知背了多少黑锅,而且,永不为人所了解。书中有一句话或许可以解释他的心态:他总觉得背后像是有一根鞭子在追赶着他,让他永远不能歇下来。人在江湖,或者原本就是如此。一停下来,就意味着失败,屈辱的失败。因此,你只有继续往前走。

萧十一郎是古龙笔下性格最健全的男主角之一:知道自己要什么,又不轻言放弃。

当萧十一郎遇上沈璧君,便如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奈何罗敷有夫,萧十一郎纵有千种风情,也无法轻易诉说。同是凄婉的爱情,萧十一郎的处理显然要比李寻欢成熟得多:他的追求,便是她可以幸福。萧十一郎没有勉强过什么,但也坚定地让沈璧君知道:如果她要,那么他就在那里等她。古龙描写爱情向来没有友情那样细腻,《萧十一郎》里却有段很精彩的情节:当二人都落下悬崖,过着简朴、原始的日子,却不啻神仙生活。唯有远离了人世,他们才真心属于彼此。

沈璧君或许是萧十一郎要想的女人,但绝不是知已。事实上,相爱的人不会真切地了解对方,因为他们会刻意忽略他们原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沈璧君会再三地误会萧十一郎,不是她不相信他的为人,只不过爱情会令一切变得脆弱。就连信心,也不堪一击。萧十一郎唯一的知已是风四娘。恐怕古龙并不相信男女之间可以存在单纯的友谊,这就注定了风四娘的悲剧:爱他,但永远得不到回应。

风四娘是那种特别的女人:把心种在哪里,便再也不会离去。这么多年了,她看着萧十一郎成长,一步步长成她更爱的样子,但不能够明白地去爱。对于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你就在他面前,他却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知道你爱他。风四娘无条件地相信支持他,默默地为他付出一切,只等他苦了累了或是伤了痛了再回头看看她的安抚。几乎所有的男读者都喜欢风四娘,但若现实中真遇上了这么个女人——善解人意、大方爽朗、坚定又不作无谓地纠缠,说不准你还是会选择辜负她的深情。

玩偶山庄是个很创意的想法,天才和疯子果真只有一线之差,逍遥侯当之无愧。小公子的恶毒不下于林仙儿,但她的恶毒居然缘自她的深情,这样的感情实在是令人感慨:最难消受美人恩。

持《萧十一郎》为古龙第一小说的朋友们有力的论据是:这部作品很具有颠覆性,侠非侠盗非盗,发人深省。假使此书真是古龙第一小说的话,那这个依据反倒最苍白无力:任何一个上得了台面的武侠小说作家都多多少少会涉及这方面,深不深刻则看各人功力如何——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庸的《笑傲江湖》。《笑傲江湖》的深刻还在于其政治寓言的文本问题,《萧十一郎》单纯的是一个人性的问题:虚伪、自私、贪婪,并且永远认为别人也和自己一般是这么样的人。

天心难测,世情如霜。人在这世人,任何一种感情都千疮百孔。但依然有梦,依然要追,心上的伤抵不过眼里的渴望。

我为这一切而生,也将别无他求。痛苦和回忆困扰着我,也守卫着我——呵,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如果你身在江湖却潇洒自如,只缘于你不曾在乎……

侠客,一个潇洒的名词,它有着怎样的意义?

如果说到侠客,你会想到什么,武侠小说中白衣飘飘的楚留香,还是决战于华山之巅的令狐冲。侠客文化在古代是一种欣赏的英雄主义,从东方到西方,侠客都被人们所崇尚。蜘蛛侠的勇敢,佐罗的神秘,侠客的诞生就是人们对于正义的崇拜。

从荆轲刺秦王开始,燕赵侠士的形象就开始深入人心,那会奇幻法术的聂隐娘,还有金庸古龙小说中快意之士。

一、侠客文化的起源

在史记中有一个关于描写侠客的章节,那就是《侠客列传》,《刺客列传》。

这些列传都是为当时的侠客立传之作,我们所熟悉的,荆轲刺秦王,这就是刺客的先河。

“侠”为何物,在我们的理解中,就是惩恶扬善,飞檐走壁有着极高武功的人。而且在很小的时候,由于电视剧的影响,深深的以侠客为骄傲,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当然这只是存在于少年的想象之中,但是老百姓也会经常把侠客当作崇拜的对象,比如早期的侠客小说,《七侠五义》、《白眉大侠》等等,这些小说的书名,都已经以侠客为主了。

我国的侠客起源于春秋时期,那也是一个乱世,这样的社会环境,正好为侠客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春秋时的侠客多半以游侠的状态存在,并不固定于一个地方,其实在西方的小说里,我们也能常常看到侠客们四出漂泊,行侠仗义。

侠客崇尚“士为知己者死”,他们对于个人主义的英雄情结,还是比较重视的。

侠客的鼎盛时期在春秋战国,这也是侠客的萌芽时期,到了西汉之后,由于统治者的极力打击,侠客的发展开始走入颓势。

直到迎来大唐盛世,侠客又出现在大众面前,就连大诗人李白都仗剑走天涯,并且在浪迹天涯时,还带着三尺青锋剑。

唐朝繁荣的经济,也使得唐人之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分子也向往走上沙场建功立业。在此时,出现了像杨炯一样,“宁做百夫长,不做一书生”的文人。

唐朝的豪放,注定是侠客的天下,他们骑马纵横,对酒高歌,在青春与热血中,飞扬自己的能量。

博学多才的虞世南,乃游侠出身;郭元振曾是名震一方的江洋大盗。在唐代,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科举也还没有成为全民狂欢,这些侠客们,只要有过人的能力,一样可以出入朝堂,与文人士大夫们纵横捭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在《少年行》中这样夸赞那些丰神俊朗的少年,他们在世间行走,以侠义的精神诠释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时代。

春秋时代的侠客,或者是个人精神的展现,而唐代的侠客却是有着更自由的状态。

到了宋代,侠客好像又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盗”,从《水浒传》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那种聚集梁山的豪情,与侠客的自由非常接近。

不管时代怎么变幻,侠客那种快意恩仇的精神,依然是一个梦想,也许那就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但是却挡不住那么多人,去梦见他。

二、金庸笔下的侠客

说起少年时期的武侠梦,金庸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金庸笔下的大侠,估计大家都能随手数来,郭靖、杨过、令狐冲等等。

那么金庸笔下的大侠都有什么特点呢?

一种是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侠之大义者,比如郭靖,在金兵破城时,死守襄阳城;比如乔峰,以死平息两国交战,这些侠客都是以国家大义为主,真正的诠释了侠客的家国情怀。

一种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比如习得绝世神功的张三丰。

每一个侠客所追求的东西不同,所能表现的意义也就不同。

李白就曾经在《侠客行》中表达了他对于侠客的理解,“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这就是侠客的境界,在弱小需要帮助的时候,侠客第一时间站出来,方对得起侠客二字。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为了寻找杀父仇人,为了等待绝情谷的小龙女,一路行侠仗义,终于成就他的侠义之名。

侠客是什么,侠客是面对强敌悍不畏死,帮助弱小;侠客是国家危难时的挺身而出。也许当今社会再也不会有侠客这样的称呼了,不过,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正义之士,在弱小遇到困难之时,那些心中有侠义的人,还是会站在面前,逆风而行。

现在有部分的古装剧会以江湖侠气作为题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其实,中国人一直以来就有着对武侠的敬仰和向往,想象着充满情义和不惧恩怨情仇的豪爽江湖。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侠客的存在也是让人们心生好奇。我国历史上是真实存在侠客的,而且他们很多都是人们所熟悉的人物。

一、侠客的定义

人们对于侠客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没有准确的看法和观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侠客一般都是行侠仗义的,能够帮助弱小,一身充满浩然正气。在古代还没有重文轻武的时候,不少人都会学习一些基本的武功,以备防身之用。后来有的人依靠武功作为养家糊口的生计,慢慢地就在江湖上做一些善举,以获得基本的收入。直到官府的黑暗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走上了劫富济贫,匡扶正义的道路。

二、侠客的典型例子

对于侠客有做出定义的人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里面对于侠客的解释是不服从官府的指令,心怀正义。在这本书里面也记载了一些关于侠客的例子,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的侠客。其中有一个很著名的侠客就是荆轲。荆轲不满秦始皇的暴政和对百姓的欺压蹂躏,于是代表他们起来反抗,刺杀秦始皇。虽然荆轲最后失败了,但是他正义的形象却一直被人们所记住。

除此之外,还有要离、聂政、专诸、曹沫、祖获等著名的侠客,他们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独特的痕迹。所谓江湖,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心怀正义的人,可以勇敢站出来反抗黑暗,而侠客的存在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浩然之气。

说起现在,唯一让我们觉得电视剧改编自小说最出名的作品,还是要归功于金庸先生的这些武侠小说。而这些武侠小说它们很多都是取自于在宋代明代和元代这几个朝代的时候的一些历史背景。而也是因为这样现在许多,小说他们写作模式依旧还是采用曾经的写作模式,其中充满了侠客风情。而且我们还要知道,在古代这些文人们的作品都内部充满着侠客之情,可是为何古代文人们具有侠客之情,其中的缘由有以下几点。

一、古代的人特别讲究义气,讲究信用。

首先我我们要知道在武侠小说中,最让我们觉得人脉关系中最要紧的一点就是为人要讲义气,讲忠义。而在古代文人们这方面肯定就是十分的,讲究自己的为人处事和自己的一起。如果说自己的义气,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在江湖上行走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别人也不会买他的账。所以说在古代文人中们,他们是特别讲究朋友关系的。

二、古代文人们他们大多是远走他乡。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作为古代文人,他们长期是要奔走于他乡,因为古代政策做官是不能再记得忌惮的,做官的必须要远走他乡。也正是因为这样,让许多人们对于江湖上的朋友和来自家乡附近的人们,他们是特别的乐于帮助别人。因为少了亲戚,那么只能是自己的朋友帮助自己。所以说结交朋友是他们能够在江湖行走的重要原因。

三、每一个古代文人们他们都有相同的经历。

还有最后亿点,就是在古代人种,他们要想出人头地,为人之父的话那么必须当官,而这些文人们他们自幼奋力读书,考上状元以后,就开始奔走于社会,对待社会的一些事情,他们自己深有感触,也正是因为这样文人们才有话题相互聊天。

李白侠客行写的是赵地侠客的故事。

原文

侠客行;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谁能学扬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阁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侠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里的一种特殊文化,寄托着古代平民百姓的一种特殊的情怀--对于公平公正的追求,对现实黑暗的不满以及对于惩恶扬善的向往等。

"侠"者,《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傅也,从人,夹声",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引释为"任气力也",并进一步解释:"侠,俜也,按侠之言夹也。夹者,持也。经传多假侠为夹,凡夹皆用侠。"由此知,古时"侠""夹"通用,"夹"原意指大物以两手持,有辅助之意,仗义助人即是"侠"的精神内涵,为了这一目标,侠客可以舍生忘死,甚至付出生命。

春秋战国是一个侠客辈出的时代,有吴国专诸、要离,魏国聂政,燕赵人荆轲等四大侠客,汉朝司马迁甚至在《史记》中专门设立了《游侠列传》,但此时的侠多为男性,女侠可以说是寥寥可数,到了唐宋时期文学作品中女侠的数量多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将简单分析一下唐宋文学作品里女侠形象兴起的缘由以及二者的对比。

早期女侠形象的出现

01早期女侠故事

现存资料里文学作品里,第一个出现女侠这种形象的是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在这本书里有一个越女试剑的故事,因为出现的时代较早,所以其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形象塑造也稍显干瘪,但却是后世女侠作品的萌芽。

"越女试剑"以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为背景,越女在深山老林中长成,身怀异术,作者通过越女与白猿比剑、帮助越王训练军队来展示越女的高超剑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干宝的《搜神记》里的"李寄斩蛇"讲述一个名为李寄的女子,斩杀为祸乡里的大蛇、为民除害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谋、为民除害的女侠形象;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女侠形象与前期相比有了更加鲜明的气质性格以及更加曲折的故事情节,此外还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气息,此时故事里宗教的法术融入在女侠的武艺之中,这对后世女侠形象在武艺上的塑造提供了一些借鉴之处。

李寄斩蛇图

02唐代女侠故事

唐代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尚武之风浓重,兴起了尚侠之风,文人墨客对于侠客之行为钦佩不已,"侠"成为文人歌咏的重要对象,因此唐代出现了许多关于侠客的作品。在中晚唐时期,关于女侠的文学作品也逐渐增多,涌现了大量的女侠形象,如聂隐娘、谢小娥、樊夫人、荆十三娘等。她们有着明辨是非、有仇必报、敢爱敢恨等等特点,女侠文学也成为唐代豪侠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聂隐娘是魏博大将聂锋之女,幼时被一尼姑掳走,过了五年被送回已经成为一名心狠手辣技艺高超的,一次她奉命刺杀刘昌裔却为对方气度折服,后来转而投靠了刘,此后又化解、两次行刺,成为一名传奇女侠。

谢小娥是豫章商人的女儿,后来嫁给历阳侠客段居贞为妻。父与夫常常一起做生意。谢小娥十四岁时,父与夫同时被强盗杀害,谢小娥也受了重伤,落水被救。她立誓报仇,晚上梦见父亲托梦告诉自己仇人的姓名为申兰、申春,她就乔装打扮为男子,四处寻访。后来她手刃申兰、申春,并将同党的姓名报官,一一擒获归案。浔阳太守表小娥为父、夫报仇的节义,免其死罪,附近豪族闻小娥之名,都来求聘。但小娥却誓不再嫁,削发为尼,法号仍为小娥。

唐大历年间某夜,一位额上书太乙神名姑娘悄然来到魏州城,只身闯入壁垒森严的节度使府中,盗走节度使床头的一个金盒,从而制止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这件事流传开后,便演绎成"红线女魏城盗宝盒"的故事

为什么女侠形象在中晚唐集中出现呢?

文学形象的集中出现自有其缘由,那么为什么女侠形象在中晚唐集中出现?

1侠文学的发展:

前文提到,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社会整体氛围崇武,对侠文化侠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社会基础,侠文化的发展自会引起女侠文学的发展。

2女性地位的提升:

唐代女性地位的提升其实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早期武则天称帝的影响,从社会观念上来说女性可以当家的观念得到了极大发展,女性地位也在潜移默化的上升;二则与中唐的安史之乱有关,安史之乱后社会混乱,各个节度使之间暗流涌动,需要大量招兵买马,于是各地对于男丁的需求大量增加,男丁外出当兵,流血牺牲,女性在内掌家,这种结构使女性的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女强人"也渐渐变多,所以某些方面女侠的出现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唐代文学中"女侠"这一形象的增加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3政府腐败,人们的精神需求:

侠形象的增加其实更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当政府的维护治安功能弱化了以后,社会的黑暗会更加增多,而政府的低效又无法管控,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环境人们会盼望一个游离在这种环境之外的人,可以为人们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目的,而古代传统的侠客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物。

4杂技的流传民间:

杜甫曾写过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面有一句"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这里可以反映了中晚唐女侠增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梨园弟子的离散,使杂技流落民间,这样很多本来只为宫廷服务的女子与相应的"剑术"就流传到了民间,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上文杜甫提到的"公孙大娘",她的舞剑术十分优美,杜甫为她写过很多赞美的诗歌。此类现实人物的出现自然为女侠形象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的雏形。

公孙大娘舞剑图

5宋代女侠--贞烈世俗,深明大义

到了宋代,女侠形象的数量和性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经过晚唐和五代的分裂后,文学中女侠形象的数量不断减少,并且在很多方面的描写上有着明显的抄袭痕迹。如《绿窗新话》中的《薛嵩重红线拔阮》一文,其文章的结构与情节几乎与袁郊的《红线》一模一样,而《青琐高议》中的《李诞女》一文则与上文所提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李寄斩蛇"的故事十分相似;在文章内容上来说,篇幅也相对比较短小。

当然,宋代的女侠形象也有其时代的独特之处,宋朝时代整体上崇文抑武,以儒治国。因此宋朝的女侠形象,在武技方面的描写大大减少,而更多地描写她们的聪慧宽容与深明大义,往往她们的身上有着刚烈的气质,同时出现了许多"化为鬼魂复仇的故事",她们更加符合儒家对女子的定位,符合儒家的价值观。

宋朝作品中女侠数量较少,较为典型的有李师师、李云娘、张训妻等。

影视剧《水浒传》中李师师的形象,在《李师师别传》中,李师师于国家危难之时慷慨捐赠,在国家将亡之时骂贼而死。

宋代女侠形象变化的表现

宋代社会环境与唐代的社会环境相比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了很多差异,随之而来的就是女侠形象的异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自我意识逐渐削弱

唐代的女侠具有相当强的自我意识,她们行侠仗义有着强大的自主性,一旦决定他人就无法改变,她们做事张扬,不需要依附于男人而活。宋代的女侠形象自我意识却相对较弱,性格内敛,她们多以家庭为中心,活跃在家庭这个小圈子里,是丈夫的辅助。

02婚姻束缚的加强

宋代的女侠形象受当时主流的"女德"思想影响较深,居于弱势地位,这与唐代女侠自由决定婚姻的开始与结束完全不同。事事必以丈夫为先,而且一定要有名分,说明其受到的婚姻束缚空前之强

3宋代女侠形象变化的原因

文学形象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女侠的数量减少以及上述形象的变化都可以看作宋朝社会现实的表现。宋朝崇文抑武,必然导致社会主流价值观偏向于文人,那么与武力有关的侠客就会相应减少;宋朝崇尚吏治且国内社会相对安定,更会导致侠客势力的削弱;以儒治国,男权兴盛,在文学上也会表现出女侠依附于丈夫的情景,女侠都要遵守"三从四德""贞洁刚烈",社会整体女性的状况可见一斑。

结语

历朝历代的女侠形象的变化可谓是起起伏伏,女侠形象的变化其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上女性地位的变化,唐代如前文所说,女性地位有所上升,于是有了"公孙大娘""黄四娘"此类现实人物,文学中的女侠形象也呈现出爱憎分明,随心所欲的表现。

而宋代以儒治国,儒家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对女性他们大体上持一种歧视的态度,并且宋代又诞生了程朱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束缚了女性,要守女德,甚至从此开始女性就逐渐背负起"三寸金莲"的噩梦,在这种环境下,也就很难出现唐代那种快意潇洒的女侠形象了。宋代开始对女性的束缚到如今甚至都有残留,仍需要我们去解放这些思想压迫。

古龙笔下的那些侠客们,谁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饱满

萧十一郎——古来浪子多少恨,付与江湖醉客听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我不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