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脊线手帐本会散吗
会的。
完全展开那裸露的书脊,使书籍美观大打折扣。最常见补救措施是为书体增加封皮护封。然而,护封独立存在致使与书体割裂,导致阅读时会出现松散和滑动,势必影响阅读体验。
裸脊锁线装订优势是,可以将书任何一页180度完全展开,一本超过250页的书,就长时间的阅读体验来看,摊平放在桌上看显然比捧在手里看更为舒适。
退一步讲,即使需要捧在手里,锁线的灵活度也缓解了手指被书页施加的挤压力。由于是锁线装订这种坚固的特点,长期阅读也不会出现普通书脱胶的困扰。诚然,裸脊锁线装订装订方式,可以使书籍完全展开,让读者完整体验咖啡空间环境细节。
裸脊锁线装订又称科普特装订,由Coptic binding音译而来。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这种装订方式早在公元2-4世纪就已经出现在埃及地区,西方的古籍手抄本(codex)自此而始。
毫无疑问,是有收藏价值的。
姑且不论对清代文学性的研究价值,
单纯书法,如果是清代比较流行的馆阁体,价值就不低了。
司马迁生平与史记的学术性讨论,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
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2、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3、硬黄纸
硬黄纸,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北宋董卣《广川书跋,卷六》“今人不考其实得硬黄纸便谓古人遗墨。
4、水纹纸
古纸名。又名“砑花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现在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水纹纸为我国所发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五代末、北宋初李建中的“同年帖”,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水纹纸。由大小二纸联成,小纸呈现透亮的水波纹图案。北宋画家米芾的“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图案,是更为复杂的水纹纸。
5、竹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参考资料:
书名:太乙月孛雷君秘法
年代:明代
页数:43个筒子页,86面。
刻印方式:手抄本
简介:明代内府刻本就是明代皇家的刻书。作为皇家的刻书,明代内府刻书上承五代、两宋国子监刻书和元代兴文署刻书,下启清代内府(武英殿)刻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府刻书这一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是古籍版本领域极为重要的版本类型之一。由于明代内府刻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由司礼监下属之经厂负责,所以内府所刻之书往往又被称为“司礼监本”或者“经厂本”。
《灵宝毕法》,五代后汉 钟离权著作。全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又名《钟离授吕公灵宝毕法》。《灵宝毕法》与《钟吕传道集》《太极修真指玄图》等为钟吕丹法嫡传西山派丹法主要经典。本书为明代内府刻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温馨提示:
1古籍书坊所发古籍是本人花费大量时间搜集而来,资源来自古籍收藏家、世界各大图书馆及论坛。内容真伪本人亦无从考证,仅供参考、鉴赏,请大家不要轻易尝试书中内容,否则后果自负!
2古籍书坊不会人为删减古籍内容,部分古籍因流传导致破损或缺页,均属正常现象!
3喜欢此文,烦请点赞并帮忙转发,在此感谢!更多珍贵古籍,请关注公号古籍书坊。
1孤本:某书的某一刻本或手稿。拓本在世间只有一份流传的为孤本。
2珍本:珍贵的书本或资料。凡不常见和难得的文献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都称为珍本。
3善本: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价值的书本。一般来说,刊刻年代较早或经过精心校勘而错误较少的版本可以称为善本。
4禁书本:明令禁止流通和收藏之书。如清高宗借修《四库全书》之机,采取“寓禁于征”的政策,强命各省督抚,查抄所谓“违碍”统治之书,均令解京销毁。所以,被禁之书能流传下来的,自然值得珍惜。
5进呈本:民间向朝廷敬献之本。
6底本:指著作的稿本,亦指抄本或刊印时所依据之原本。
7巾箱本:指古时开本极小可以装在巾箱里的书本。巾箱是古人装头巾用的小箧。
8初印本:一书初印,版面清晰,人以为贵。
9通行本:民间流行甚多而刻印平常的本子。
10足本:即全本。
11节本:对原书经删节后而印行的本子。故有“洁本”之称。如洁本《水浒》四十八回本。
12选本:因原本浩繁,选其精粹而成本着。如《唐诗三百首》、《宋词选》。
13配本:因本残缺,用同种本的其他版本配成全本者。以抄写补残者曰抄配本。
14百衲本: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书本。这是个借喻性的版本称谓。衲,原意补缀。百衲,指用零星材料集成的一个完整的东西。百衲本书始出于清初的宋荦,他用两种宋本,三种元本,配置成一部《史记》八十卷,称为百衲本《史记》。傅增湘用几种宋本拼配了一部《资治通鉴》,称为百衲本《资治通鉴》。商务印书馆曾汇集不同版本的史书,拼配影印了一部《二十四史》,称为百衲本《二十四史》。
15丛书本:专指丛书中之零种,称某某丛书本。
16单行本:从丛书、全集中,或一书中能独立成篇的抽出付印的本子。
17三朝本:南宋官刻的各书书版,元时入西湖书院,明又转南京国子监,历经三朝,故称三朝本。
18邋遢本:宋刊九行本《七史》,版经三朝,累次修补印刷,所以版印模糊不清,时称邋遢本。
19赝本:书贾作伪假冒之本。采取挖改、染纸、伪造等手法,以假充真。但赝本并不等于劣本。
20秘本:私人收藏者秘藏于家室,置之高阁,不准许外人见阅的版本。
21禁毁本:前代或当世之因遭禁被毁,侥幸私存下来的版本为禁毁本。在古代,保存这种禁毁本十分危险,一旦被当局发现,必遭杀身之祸,因而其流传极其艰难,弥足珍贵。
22绣像本:书中间有插图的版本为绣像本。这类绣像本书因其生动的表现形式而备受欢迎,但因绘刻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成品较少,因而现存的十分珍稀。
23石印本:精选坚硬宽大而表面平滑的石头经过打磨、雕刻制成石版,再用药墨将文字写在特制药纸上,将药纸上的字迹移置到石版上,然后滚刷油墨印成的书为石印本。
24手抄本:根据底本抄写而成的书本。其中有一种影抄本,是把透明纸覆在底本上面,按其原有字体、行款照样摹写的书本。
25补本:对前代前人的著作内容继续的描写,以延续原著的意思为主旨。
26保留本:因为某种私人目的而专门保留起来的书,一般是私家世代收藏保留,视为至宝。
主要是印刷成本较高。
手抄本还具有特殊性,所选用纸张和笔墨都很讲究,同时也必须请专业的写手、抄手、书法家甚至书法名家,比如明代的馆阁体就是标准的手抄本包括雕版印刷专用字体。
即使是官方组织的,也需要给这些写手提供食宿,纸张笔墨更是优中选优,据相关资料记载《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3亿7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这3亿多字在编纂时应该至少抄过一遍,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定稿后抄写,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抄写的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
本文2023-08-05 03:59: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