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初探属于哪种研究类型
家庭教育思想初探属于文献研究类型。
家庭教育思想初探是通过对大量的古籍、专著、论文的参考和对《颜氏家训》中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从文献资料的角度出发,对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进行探讨。研究类型主要依赖于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探索和总结相关的理论观点和观察结果。
1关于“家庭和睦”的古诗句有哪些
1、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唐·杜甫
译文: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2、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4、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5、归家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译文: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
2形容家庭和睦的古诗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的歌声。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乡愁;
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思。
3描写家庭美满幸福的古诗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自: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出自:唐·杜甫《江村》。
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4、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出自:元·王冕《归家》。
译文: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
5、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出自:唐·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译文: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4表达一家人和睦的诗句有什么1、万事顺,合家欢,愿君如意喜满门 。
2、朱门北启新春色;紫气东来大吉祥。
3、衣丰食足戌年乐;国泰民安亥岁欢 。
4、富也罢,穷也罢,幸福不靠金钱架。豪华恬淡各千秋,富者辉煌,穷也清雅 。
5、丰年富足人欢笑;盛世平安犬不惊。
6、犬守家门门有喜;毫敷毛笔笔生花。
7、家和人兴百福至,儿孙绕膝花满堂。
拼音hé mù
一、基本解释:相处融洽友好。
1、近义词:融洽、和谐
2、反义词:紧张
二、引证解释
1、谓和好相处,不争吵。
2、《左传·成公十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3、《后汉书·杜诗传》:"陛下起兵十有三年,将帅和睦,士卒凫薻。"
4、唐 陈子昂《座右铭》:"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5、老舍 《神拳》第一幕:"只盼那你们……全家和睦。
6、《绿色蝈蝈》法布尔:" 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
7、宋 秦醇 《谭意歌传》:"意治闺门,深有礼法,处亲族皆有恩意,内外和睦,家道已成。"
8、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未可知也。
2、指与别人相处得好。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南郭秀才》:"孝顺公婆,和睦妯娌。
5我要有关家庭和睦的诗句或名言母亲不是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美国女小说家 菲席尔DC)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俄国文学家 托尔斯泰L)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美国总统林肯)
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关心和爱。关心的态度不仅能帮你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为你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美国作家 诺埃尔O)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美国剧作家、演员佩恩 J H)
勇敢的人随遇而安,所到之处都是故乡。(英国剧作家 菲利普M)
明智者四海为家--地球是他的壁炉,蓝天是他的客厅。(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RW)
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英国哲学家 培根F)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德国剧作家、诗人歌德 JW)
家是姑娘的监狱,女人的教养院。(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G)
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美国诗人 罗伯特F)
逆子无情甚于蛇蝎。(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W)
正在闹离婚的(包括那些处于吵闹不停的痛楚中的)夫妻们很容易陷在对方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这种诋毁是尽可能公开的,尽量频繁地进行。(美国作家 梅尔H)
我不知道我爷爷是什么样的人,我更关心的是,他的孙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总统 林肯A)
你若希望你的孩子总是脚踏实地, 就要让他们负些责任。(英国散文家 班扬,J)
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美国文学之父 华盛顿 I)
婚姻好比鸟笼,外面的鸟想进进不去;里面的鸟儿想出出不来。(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蒙田MD)
我父亲总是说,一个孩子需要四样东西--充分的爱、富于营养的食物、有规律的睡眠、大量的肥皂和水--这些完了呢,他最需要的是一些明智的放任。(美国政府官员 普里斯特IB)
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美国哲学家、诗人 桑塔亚那G)
科学的博爱精神把分散在世界各地、各种热心科学的人联结成一个大家庭。(美国总统 罗斯。F)
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英国作家劳伦斯DH)
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英国哲学家 罗素B)
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英国法学家 科克E)
越早把你的儿子当成男人,他就越早成为男人。(英国小说家 洛克WJ)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英国小说家 萨克雷WM)
要使婚姻长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识。(英国诗人 拜伦,GG)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美国牧师、演说家 比沏HW)
6关于家庭和睦的诗词古往今来,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恐怕要数婆媳和继母养女间的关系最难相处了。往往就因这两种关系处得不好,弄得一个家庭人心不安、四分五裂。现介绍两副耐人寻味的妙联。
清代有个女诗人,她曾作过一副处理婆媳关系的对联:女常可爱,媳常可憎;劝天下婆母应拿三分爱女之心以爱媳。
妻每为顺,亲每为逆;愿世上人子能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副对联既规劝偏爱女儿而虐待媳妇的婆婆,应像疼爱女儿一样去爱儿媳;同时也劝告了那些只顺从妻子而不敬重父母的儿子,并希望世上做儿子的也要像顺从自己妻子那样去孝敬父母。对联寓意深刻,被誉为融洽婆媳关系的劝世箴言。
另有清同治年间,两江总督沈葆祯的妻子,自幼知书达理,可惜年轻早逝。临终前,为丈夫和女儿留下对联: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若他年重结丝罗,莫对生妻谈死妇。
汝从严父戒哉!小妮子终为有母;倘异日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该联上阙嘱咐丈夫今后应如何对待生妻和亡妇,下阙是教育女儿怎样处理继母和亲娘的关系。在今天,这副对联也不失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7描写家庭和谐的古诗词有哪些描写家庭和谐的古诗词有:
一、《田家》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话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二、《江村》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白话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三、《归家》元·王冕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
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白话译文:我的母亲一直以来身体健康硬朗,今年突然写信告诉我们说眼睛昏花了,原来是怜惜想念我这个在外的游子和想见在外求学的孙子了。
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
四、《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白话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五、《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盘点民国大师的早期家庭教育
民国时期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许多大师,这与其家庭的早期教育有密切的关系。那一时期,中国的一些家庭富有文化气息,这些家庭,不仅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上,也都有相当的水准。而且,在培养子女方面,首先就有一个很高的标准。有一些家庭,似乎从一开始,想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师级的人才。
历史学家周一良讲:他八岁入家庭私塾读书,总共十年。之所以在家读书,是因为他的父亲对新式学校不信任。而在家里,父亲为周一良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周一良回忆说:“我启蒙所读不是《三字经》,《千字文》以及《龙文鞭影》之类一般私塾的开蒙课本,而首先是《孝经》,接着是《论语》、《孟子》、《诗经》。现在回想起来,这不是一般家馆老师安排的教学计划,而是按照父亲的见解制定的。”“我跟张老师读了两部大经《礼记》和《左传》,以及姚鼐编选的《古文辞类纂》等,绝大部分所读皆能成诵”,“为以后我学习中国古典文献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国学大师张舜徽,自七岁发蒙,其父以王筠的《文字蒙求》为课本,稍长即读《说文解字》。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解字释例》都是他这一时期的常备书。十六岁后,他开始研究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并于十七岁时撰写了《尔雅义疏跋》,这是他一生上千万字的浩博著作中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不难看出,少年时期就学习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解字释例》,这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可以说,这样的家庭,本来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现在,这简直是难以想像的。哪个家庭有条件指导自己的孩子读这些文字学的著作昵?
叶嘉莹的父亲叶廷元幼承家学,熟读古籍,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母亲李玉洁自幼受良好家庭教育。叶嘉莹3、4岁时父母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6岁随家庭教师读《论语》。在家里还常听伯父与父亲吟诵和谈讲诗歌,引发对诗歌的浓厚兴趣。9岁考入笃志小学,一年以后,以同等学历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1941年,年仅十七岁的叶嘉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
医学大家吴阶平,其父亲在他年幼时就请先生教他古书,请纱厂的工程师们教英文、算术。吴阶平迈过小学考入天津汇文中学。吴阶平回忆说:“父亲很早便教我认方块字,6岁左右开始坐在父亲的办公桌旁读《史记·项羽本纪》,看《三国演义》。”6岁时能够读《史记·项羽本纪》,这在今天,难以想象。
历史学家吕思勉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8岁时,母亲开始给他讲解《纲鉴正史约编》。他的父亲给他讲授顾炎武的《日知录》、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14岁时,族兄吕景栅教吕思勉点读《通鉴辑览》;到17岁,吕思勉已经读完了《通鉴》、《续通鉴》、《明纪》。
美学大师朱光潜早年也是在家庭读书,读过而且大半背诵过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看过《史记》和《通鉴辑览》。他还回忆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因为家塾里有人常读,他“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由此可见家庭中的读书氛围。
当时的许多家庭,都是富有文化气息的。这些未来的大师首先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对文学、历史、哲学的爱好,这是他们事业成功的起点。最早的教育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也大体决定了人一生事业的高度。今天,这样的文化家庭早已“雨打风吹去”,今日的父母,所盼望的,主要是孩子能够上个好的大学,平日为孩子所能做的,主要是督促孩子大量做题,以及到各种各样的英语、奥数班为孩子报名。
民国大师的子女
原创作者|郑春
仰望民国大师,在景仰大师风范的同时,自然关注大师的后代。令人叹服的是,民族精英的基因代代相传,大师后代同样光芒四射。
杰出人才
大师们近乎痴迷地研究学问,终在各自领域成为大师。言传身教自然也影响到子女们成才。
严复共生有九个儿女,男有严璩、严瓛、严琥、严璿、严玷女有严瑸、严璆、严珑、严项。你有密集恐惧症?好,拣重要的说。
三子严琥,福建协和大学教授。严琥的长女严倬云,也就是严复的孙女,嫁给了台湾工商业领袖辜振甫。对,他就是为一个中国奔走的台湾海基会首任董事长。你不懂政治?好,说个文艺的。
严琥的次女严停云,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台湾著名作家,笔名华严。不熟悉?好说你熟悉的。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是各领域翘楚: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家三院士,应该空前。梁启超、梁思成以及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三人堪称民国大师。在总数不足百人的民国大师阵容里,一门三大师,这是唯一的家族。
钱玄同的儿子钱三强,生于书香门第,4岁开始启蒙,24岁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师从居里夫人。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与夫人何泽慧被称之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蒋百里的女儿蒋英,女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副主任,曾在1943年匈牙利各国女高音比赛获得第一殊荣,蒋英的丈夫就是从小青梅竹马的钱学森。
纯正三观
大师的子女们大多接受了道德立世的家教,在应对人世间风雨方面的态度积极、正面,即使生活虐我千万遍、我仍待生活如初恋。
蔡元培的长女蔡威廉宁贫困而早逝。蔡威廉曾跟随父亲多次在欧洲居住,先后就读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和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回国曾在国立艺术学院担任教授。蔡威廉是国内第一个女性油画家。抗战爆发后,蔡威廉和丈夫林文铮逃亡昆明。1939年5月,蔡威廉因贫困不能去医院生产,结果难产大失血。蔡威廉的女儿林征明女士(即难产女儿)与梁德新、肖伟光联名发表的文章《著名美术理论家和美术评论家——林文铮先生》中对蔡威廉的死有详细记载:“产后数小时,她在床前的白壁上用铅笔作出新生女儿的肖像,并写上‘国难!家难!’此为其绝笔。两天以后,这位中国著名的女画家因难产流血过多而英年早逝。”
闻一多长子闻立鹤舍命护父。1946年7月15日,闻立鹤刚满18岁。闻一多参加李公朴先生被害记者招待会后,闻立鹤接父亲回家途中,父子二人遭到了 特务的围攻,闻立鹤迅速扑在已经倒在地上的父亲身上保护父亲,连中5弹,右腿被打伤,肺部被打穿,子弹离心脏仅半寸。虽经多方抢救,身体还是留下了残疾(见搜狗闻立鹤词条)。
郁达夫儿子郁飞乱世求生。据网易传媒频道《郁达夫长子郁飞的动荡人生》一文,1940年,移居新加坡的郁达夫和王映霞的婚姻破裂。王映霞抛夫弃子从新加坡回到重庆。1942初,出于战争的需要,新加坡宣布禁止任何成年男子离开。郁达夫为了儿子安全,托友人带14岁的郁飞回国。当他们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时,发现已经买不到前往中国的机票。郁飞从报上看到蒋介石夫妇正在新德里访问的消息,居然想到写信向宋美龄求助,并真的得以乘坐军机飞回重庆。郁达夫在送别儿子时将老友兼同乡、行政院秘书长陈仪的名片给了他,郁飞凭这张名片找到陈仪,并在陈仪的呵护下长大成人、顺利从浙江大学毕业。
徐志摩儿子徐积楷支持母亲再嫁。据搜狐网2012年6月12日《徐志摩发妻张幼仪欲再嫁问儿子意见,他的回答感人》一文:1953年,徐志摩前妻张幼仪拟再嫁,特写信给美国已经大学毕业做了工程师的儿子徐积楷征求意见。徐积楷回信令人动容:“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赡。诸孙长成,全出母训……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不污大节
大师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大师们又大多急公好义,故而自己或子女投身革命事业当中。有奋斗,就会有牺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师子女们追求真理、坚守信念的情怀感天动地。
严复的长子严璩,通晓英语法语,民国十三年任财政部长。抗战期间拒绝出任日伪财政部长,后贫病交加病逝于上海。咋样?算不算中华好男儿?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慷慨赴死,女儿悲伤去世。1927年6月26日,时任 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被捕。1927年7月4日晚上,陈延年站着被刽子手用乱刀砍死。牺牲时年仅29岁。1928年2月16日,时任 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的陈乔年被捕。关押期间,敌人对他多次使用酷刑,但他誓死不屈。1928年6月6日,陈乔年被敌人枪杀。牺牲时年仅26岁。陈独秀长女陈玉莹,在陈延年英勇就义后,带着三弟陈松年瞒着母亲来到上海料理后事。隔年陈乔年被害,又是他们姐弟俩到上海收尸。失去亲人的痛苦使陈玉莹悲恨交加一病不起,也在1928年去世,年仅28岁。两年失去三个子女,真不知道陈独秀怎么挺过来的。
还有,算了,以后再说。
这些大师的子女们,在面对国家、民族、信仰、生死等问题需要抉择时,所表现出来人性的光芒如此耀眼,更加衬托了大师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大师何以为大师?大师的子女们用永垂青史的事迹作出了完美解答。
摘要 :原生家庭作为个人生活最初最重要的场所,往往对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及人生选择产生极大影响。原生家庭研究近年来频频被提起,研究频次呈现上升趋势。本篇综述涉及原生家庭之痛、原生家庭对于下一代的心理健康影响、原生家庭在当代文艺作品的体现、走出原生家庭之痛四个部分。
关键词 :原生家庭;家庭教育;综述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最初个体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近年来学界对于原生家庭的关注度不断升高,电视剧《都挺好》播出后,原生家庭之伤再一次走进大众视野。一个人的性格塑造,个性自我的形成,价值选择的标准与面对重大选择时做出考虑的思维模式,都与原生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原生家庭是个体接触社会的最初场所,让个体从生物意义上的“人”向社会意义上的人转变。原生家庭给个体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对个人婚恋观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
一、 原生家庭之痛
原生家庭应该是个体的安全感来源之一,是个体的避风港。但是现代家庭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原生家庭给个体带来的不再是和谐、温暖,同时也充斥着暴力、创伤。
李宜英学者对于原生家庭之伤的定义是:“任何父母对于子女并非出于滋养或爱护的言行举止,或者父母让子女为自己的天性而感到羞耻的做法,我们都可以称为‘原生家庭之伤’。”这个定义并不准确。
首先,原生家庭之伤包括的应该是整个家庭中个体受到的各种创伤,不仅仅局限于“非出于滋养或爱护”,造成的创伤也不止是“感到羞耻”这一级别。其次,当父母出于爱护却选择了难以被子女接受的处理方式,最终对个体产生的创伤,应当也算入内。最后,原生家庭之伤的产生并非仅仅是方法论问题,父母的价值观对子女产生的不好影响,或者父母的价值观与子女所认同的价值观产生碰撞,个体因此产生的自我怀疑,同样也是原生家庭之痛。
李焕学者认为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在于(一)父母教养方式;(二)亲子关系;(三)婚姻关系;(四)父母受教育程度。在这一定定义下,如果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对个体造成创伤,都可以归类为原生家庭之痛。
二、 原生家庭对于下一代的心理健康影响
国内学者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大量研究。
学者马军认为,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东西是很难抹去的烙印。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充斥方方面面,原生家庭如果给予孩子美好的东西,孩子是很容易向往美好的;如果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是邪恶,那孩子就濒临邪恶的边缘。
李欢认为,中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形成,都离不开父母科学的培养方式与合理的教育理念。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婚姻关系则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而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是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赵郝锐、童辉杰学者提到,Hoover和Insel分析了强迫症患者的原生家庭特征,发现父母对家庭、婚姻的完美主义与个体自身的易感性是造成强迫症的主要原因。Galvin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母亲的抑郁程度与个体成年期抑郁、躁狂的密切关系。Dinero等人采用他评法对个体的原生家庭进行评定后发现,原生家庭温暖而敏感的互动方式与个体成人期的依恋安全密切相关。Muraru等的研究发现,原生家庭通过影响个体的依恋类型来影响其婚姻调适水平,而且并不是真正的原生家庭特征影响了个体的生活和亲密关系,而是对原生家庭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个体的生活。Whiston等的研究认为,家庭过程性变量比家庭结构性变量和家庭背景性变量对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更大。
杨文娟提到,事实上,除了先天的基因因素之外,孩子性格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家庭治疗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维吉尼亚·萨提亚说,家庭是世界的微缩,研究家庭就可以了解世界,改变家庭即是改变世界。
三、 原生家庭在当代文艺作品中的体现
当代文艺作品不少开始对原生家庭问题产生关注,例如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将视线定位在一个白人和华裔组合的普通家庭,两代人的身上都带着浓重的原生家庭痕迹。
张骞文,潘希芊提到,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白夜行》中,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同样深受原生家庭影响,造成终生悲剧,东野圭吾的小说展现了主人公的家庭关系以及深受家庭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悲剧。童年时期非常强烈、痛苦的经历,会在无意中影响孩子一生是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事情以及影响这个孩子的价值。如果亮司的父亲不曾侵害雪穗,如果雪穗的母亲不曾强迫她卖*,如果亮司和雪穗都生活在健康的原生家庭里,那么可能亮司的弑父,雪穗的杀母都不会发生,那么亮司和雪穗也应该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简单纯真。
刘露露对于《德伯家的苔丝》从原生家庭角度浅析,提到,苔丝在充满压迫与忽略的原生家庭中生成的性格使她在处理情感问题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自身感受而是受制于家庭因素,在没有正确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下,一个淳朴的乡村少女很难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掌控。因此原生家庭对苔丝的影响是她悲剧命运的源头。
《欢乐颂》剧中对于主角之一的樊胜美的原生家庭刻画入木三分,和母亲的相处对樊胜美之后的婚姻观恋爱观影响巨大,樊胜美与母亲的相处模式在网络上曾一度引起热议。
而2019年热播剧《都挺好》塑造的中国典型原生家庭形象,使其成为2019年的热点话题。苏明玉作为一直以来受到原生家庭压力的被压迫个体,同大哥二哥比起来迥然不同的特性,真实地展现了拥有“原生家庭之痛”的孩子的痛苦。“逃离原生家庭”这一主题,使这部剧将原生家庭问题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塑造关乎方方面面,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活得潇潇洒洒的苏明玉,在一场葬礼后再次被扯入漩涡中,迎来的是痛苦与折磨,这一对比可以想见原生家庭对于个体影响的程度深浅。
四、 走出原生家庭之痛
在我们猛烈的批判原生家庭之痛后,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有不少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提出,原生家庭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个人成就关系更大。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之痛,谢孟媛提出要学会养育自己,学会与过去告别,学会以更开放的角度回答问题。伍麟同样提出,要以乐观包容的的心态接纳原生家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剑兰提出命运不止由原生家庭掌舵。
要走出原生家庭之痛,首先要承认原生家庭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原生家庭给个体带来的伤害并非是个体的过错,父母的教育方式问题,或是无意间因为价值观碰撞产生的冲击,父母个人的性格与受教育水平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包括因为父母的婚姻问题产生的亲子关系问题,都并非是个体个人的过错。首先要承认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了伤害,愿意剖析这些影响形成的原因,和给自己以后造成的后果。愿意去面对,是走出原生家庭之痛的第一步。
其次,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不能决定个体的人生。正如个体做出决定的原因并不单一,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行多维度的考量。原生家庭到来的影响虽然巨大,但是自身个性的培育并非完全取决于原生家庭。个体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样会给个体造成影响,而这一影响同原生家庭影响所相悖时,个体可以在这其中做出更符合个人利益的选择。社会影响的影响时长较原生家庭影响时长更长,个体受影响程度随时间会发生改变。而这一时刻,个体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
再次,要学会与过去握手言和。成长总是伴随着一些酸涩与痛苦,不经历这些就无法变得更加强大。过去的事情无法再重来,未来属于是崭新的自己。卸下包袱,轻装前行。原生家庭带来的或许充满痛苦,但生活并非时时如此。
而对于每一代父母来说,无论是否曾经历原生家庭之痛,都要意识到原生家庭给下一代带来的影响。原生家庭在个体培育中是浓墨重彩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差错,带来的影响是伴随一生的烙印。
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但并非是决定性的。贸然将一切都归于家庭影响,或许个体就不再能拥有自我成长的能量。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当然也会犯错,但这不是不能弥补与修正的,爱是最好的养分。而对个体自身来说,诚然经历黑暗与痛苦,但世间漫长,自己也该是一束光。
参考文献:
[1] [endif]李宜英,牛余凤浅析原生家庭之伤[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10):67-70
[2] [endif]正视原生家庭影响避免“都挺好”式悲剧[J]年轻人,2019(5):15-15
[3] [endif]廖金花昨日重现: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及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150-152
[4] [endif]赵郝锐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D],2017
[5] [endif]詹丽玉,练勤,王芳大学生原生家庭环境及其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7,0(4):92-99
[if !supportLists][6] [endif]杨文娟试论原生家庭在塑造儿童性格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7,0(28):174-175
[if !supportLists][7] [endif]赵郝锐,童辉杰原生家庭的代际影响[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26-129
[if !supportLists][8] [endif]高晗璐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J]管理观察,2019,0(25):143-147
[if !supportLists][9] [endif]黄定原生家庭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8,0(22):88-88
[if !supportLists][10] [endif]李焕原生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29):68-70
[if !supportLists][11] [endif]马军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东西是很难抹去的烙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10):75-76
[if !supportLists][12] [endif]韩喜华,阎伟静《无声告白》中的原生家庭影响多角度剖析[J]青年文学家,2017(11):96-97
[if !supportLists][13] [endif]张骞文,潘希迁从《白夜行》看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J]度假旅游,2019,0(2):196-198
[if !supportLists][14] [endif]刘露露从原生家庭角度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J]现代交际,2017,0(24):113-113
[if !supportLists][15] [endif]谢思静浅议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以《都挺好》为例[J]戏剧之家:理论版;戏剧之家,2019,0(20):110-111
[if !supportLists][16] [endif]伍麟接纳'原生家庭'是走向成熟的标志——兼论当代青年应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J]人民论坛:中旬刊;人民论坛,2019,0(20):90-91
[if !supportLists][17] [endif]杨剑兰 别拿原生家庭说事儿[N] 科技日报,2017-05-08(第004版)
[if !supportLists][18] [endif]马香玉迈不过去的原生家庭,终究要面对——评电视剧《都挺好》[J]工友,2019,0(4):50-51
[if !supportLists][19] [endif]谢孟媛原生家庭的创伤,真的那么可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3):79-80
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初探属于哪种研究类型
本文2023-10-27 17:50: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