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子手串的风水寓意
无患子手串在风水中有着丰富的寓意。首先,无患子被认为具有驱邪避邪的作用,可以辟除不利的能量,保护佩戴者的安全和健康。其次,无患子象征着长寿和福祉,有助于增加寿命和吸引幸福。此外,它也被视为能够提升个人的正能量和灵性,帮助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无患子的作用有:
1、能够改善皮肤质量,让肌肤变得有弹性和光泽。
2、能够帮助皮肤去除堆积在皮肤外层的老化角质,能够加速皮肤更新,减少痘痘、斑点的、皱纹的出现。
3、能够抑菌、抗皮肤老化,能够减少皮肤受紫外线的损害。
扩展资料
无患子的化妆品用途
泡沫丰富,手感细腻,去污力强,能改善皮肤质量,使其细腻光泽、富有弹性。
同时还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凝血等作用。无患子中的果酸帮助皮肤去除堆积在外层的老化角质,加速皮肤更新,帮助改善肌肤青春痘、黑斑、皱纹、皮肤干燥、粗糙等肌肤问题。用于洗头亦可预防头皮屑去屑止痒功效,它的ph值在5~7之间,呈自然酸性,纯天然的界面活性剂,不伤人体,不污染水源之特性。
参考资料:
无患子皂乳成份:纯无患子果实浓缩提取液标准:Q/YZS 0001-2011 I用途:餐具厨具洗涤保质期:24个月用法:沐浴时将少量无患子皂乳倒在浴具上,搓出泡沫后擦洗身体。将少量皂乳倒在手上,搓出泡沫后用于洗手和洗脸。将少量无患子皂乳倒入水中稀释后用于洗餐具、厨具、衣物等一切洗涤用途。注意:皂乳不慎滴入眼内有剌痛感,请尽快用水冲洗。不要用皂乳清洗伤口。不要吃入口内。长期放置会有少量沉淀,不同批次产品有少许颜色、气味差异。
无患子是世界各地人们从古至今广泛使用的洗涤植物。在合成洗涤剂和肥皂发明之前。它一直是人们最主要的洗涤用品。《本草纲目》、《中药大词典》等许多古籍、现
代科学书籍都详细记载了无患子神奇的洗涤、医药保健用途。无患子是安全、健康、环保、高效的洗涤用品。
楠馨牌浓缩无患子皂乳是植物无患子果实的纯浓缩提取液,是一种天然植物型皮肤清洁,衣物、器具洗洁,杀菌杀虫洗涤液。纯天然产物,没有添加任何人工合成洗涤剂,香精、色素。
用于厨具餐具洗涤、衣物洗涤、宠物、汽车清洗等一切洗涤用途。洗洁性能好,有效清除污垢,泡沫丰富,抗菌杀虫,美容,增白、去斑、去痘、防治皮肤病。100%全降解,使用后不会产生有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的残留物。
无患子所含有“无患子皂素”具有清洁的作用,具有扩张人体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和溶血作用。所以无患子绝对不能和其它的化学洗涤剂混合。众所周知,合成洗涤剂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如果无患子与合成洗涤剂混用,将加速人体对合成洗涤剂的吸收,小剂量的合成洗涤剂也将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另外无患子对皮肤和眼睛有一定的剌激作用。简单的提取后直接使用会对皮肤有一定的损害。“楠馨“无患子皂乳是纯的无患子提取液,经过特别精细的生产,大幅度地减少了无患子的剌激性,使用中对皮肤和眼睛没有明显的剌激作用。
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历史上南方“桂圆”北“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
简介 学名 Dimocarpus longgana Lour 英名 longan
别名 桂圆、益智、羊眼(云南方言) 科属 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Dimocarpus) 品种 石硖、大乌圆、福眼、储良、广眼、纽扣 明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据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55%,还原糖385--1016%,全酸0096--0109%,维生素C 4312--1637毫克/100克果肉,VK1965毫克/100克果肉。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龙眼对生产环境比较挑剔,世界上能种植龙眼的地方有限,一般在亚热带、偏温和气候无严重霜冻地区为合适。在龙眼的品种中,以肉大核小的“石硖”为最佳,也最好卖,比其他品种价格相对高一点。 因此,龙眼历来被人们称为岭南佳果,因其既可鲜吃又可作药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编辑本段特性
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多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互生;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果球形,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7~8月。喜温忌冻,年均温20~22℃较适宜,对低温敏感;通常年均温<175~18℃,最冷月均温<10℃,绝对低温<-5℃,龙眼难作经济栽培。较耐
旱,最适年降水总量为1000~1600mm;对土壤适应性强。 野生龙眼是海南西南部低山丘陵台地半常绿季雨林常见的树种。分布区年平均温24--26℃,年降水量900--1700毫米。喜干热生境,在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冬春(11--4月)要求18--25℃的气温和适当的干旱,夏秋间(5--11月)生长期需要26--29℃的高温和充沛的雨量。为喜光树种,幼苗不耐过度荫蔽,壮龄树更需充分阳光。天然更新良好,属深根性树种,能在干旱、贫瘠土壤上扎根生长。萌芽力强,被采伐或被火烧的树桩,能迅速萌芽更新。自然生长较慢,83年生树的高仅202米,胸径27厘米。3--4月开花,7--8月果熟。 分布状况 龙眼原产于我国南部及西南部,现我国龙眼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区) ,此外, 海南、四川、云南和贵州省也有小规模栽培。世界上栽培龙眼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斯里兰卡、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美国的夏威夷州和佛罗里达州等。
编辑本段作用
龙眼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滋养强化剂。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亦可加工成桂园干肉等。此外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龙眼树木质坚硬,纹理细致优美,是制作高级家具的原料,又可以雕刻成各种精巧工艺品。龙眼花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龙眼蜜是蜂蜜中的上等蜜。
编辑本段繁殖
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采摘。种子寿命短,剥去果壳后除去假种皮,用清水洗净后即行播种。待苗高8--10厘米时,分床栽植或移入营养袋内,用半年或1年生苗于春雨或秋雨天造林。林地选海拔500米以下低山丘陵台地。栽培品种须采用嫁接繁殖法。
编辑本段保护
在龙眼育种上,野生龙眼是很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木材结构细致,坚重,极耐腐、不受虫蛀,为工业强材,适作车、船、桥梁、水工、家具等用材。果实可食。 建议将未遭破坏和分布较多的半常绿季雨林划为野生龙眼自然保护区,同时在附近国营林场建立种子园,为栽培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编辑本段盛誉
龙眼为中国南方水果,多产于两广地区。与荔枝、香蕉、菠萝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其树
高一二丈,叶长而略小,开白花,成实于初秋。其实累累而坠,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则剔透晶莹偏浆白,隐约可见肉里红黑色果核,极似眼珠,故以“龙眼”名之。 泉州是全国龙眼主要产区之一,自古盛产龙眼。泉州人通称桂圆鲜果为龙眼,龙眼焙干后为桂圆。商户常把两者统称为“桂圆”。 如今最佳的龙眼,兴化桂元:莆田市位于东海之滨、台湾海峡西岸,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极宜种植龙眼等亚热带珍贵果树,其中龙眼、枇 杷、荔枝、蜜柚是莆田市传统的四大名果,历来驰名海内外,尤以龙眼为佳,素有“兴化桂元甲天下”之美誉。 莆田龙眼因其栽培地域独特,孕育了众多品种和优良品质。全市现有品种80多个,为全国最多。由于莆田地处我国龙眼栽培适宜区的北缘,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糖分为主)的积累,所以兴化桂元风味较其他产地香甜,并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 莆田龙眼以果大、可良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 含糖高)为特点,“水南1号”、“友谊 106”这两个品种, 已达国家一级龙眼标准,为国内领先;“松风本”、“立冬本”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睐。主栽品种 “乌龙岭”、“油潭本”、“水南1号”、“松风本”、“ 立冬本”等品种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单果重13-19克,可良率65-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5%,维生素C含量丰富, 每百克果肉中含有4312-1677毫克,这些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产区。
编辑本段历史
龙眼的成熟期在农历八月,由于古时称八月为“桂”,加上龙眼果实呈圆形,所以又称龙眼为桂圆。
龙眼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有关龙眼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汉乃遣单于使,令谒者将送……橙桔、龙眼、荔枝。”此后,在许多古籍中也都有记载,如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古时龙眼被列为重要贡品。北朝西魏魏文帝元宝炬(535—551年)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 宋代,龙眼已在泉州普遍种植。 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苏颂《图经本草》(1061年)载:“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 蜀道出荔枝之处皆有之。”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赞颂龙眼:“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以龙呼,实如益智本非药, 味比荔枝真是奴。”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记述:“龙眼树似荔支,而叶微小, 皮黄褐色。荔支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曰为荔枝奴。泉州府诸县皆有,郡中(今鲤城区、丰泽区)尤盛。 ” 明·泉州人何乔远《闽书》记述泉州一带“园有荔枝,龙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泉州龙眼用嫁接技术繁殖方法的历史已很久远。明·徐勃《荔枝谱》(1597年)和邓道协《荔枝谱》(1628年)都有关于龙眼用嫁接繁殖的记载。清初·周亮工《闽小记》(1666—1668年)和郭柏苍《闽产录异》都记载用嵌接法换种,沿用至今。旧法用挂钵填土。 直到18世纪后,龙眼才由我国传到印度和南亚一带。 漳州龙眼品种很多,风味不一。著名品种有普明庵本、红孩儿本等50多种。最受赞誉的首推“东璧”龙眼,1993年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东璧”龙眼原产自泉州市区开元寺内东塔旁的原东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元寺僧人种植的,历300多年至抗日战争期间才枯死。泉州承天寺内有一株已200多年的古龙眼树,是现存的“东璧”龙眼中树龄最长的。而今“东璧”龙眼,在泉州及本省其他龙眼产区均有广泛繁殖。传说早年仙游有个僧人从泉州开元寺取去“东璧”龙眼苗,在仙游境内栽植,现已繁衍2万株成年树,取名“泉州本”,但其品质逊于原产的“东璧”龙眼。“东璧”龙眼品质优良。其果皮有淡**的虎斑纹,泉人称为“花壳”,是外观有别于其它龙眼品种的最显著区别。“东璧”龙眼又称“糖瓜蜜”,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具有“放在纸上不沾湿,掸落地下不沾沙”的特点,堪称果中珍品。 另有“福眼”,原称“虎眼”。《泉州府志》有“大者名虎眼”的记载。泉语“虎”、“福”的音近,以“福眼”代替“虎眼”,取其吉祥美好之意。福眼是泉州的主栽品种,有8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曾荣获国际巴黎旅游美食金质奖和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奖。 近年全省各龙眼产区均有大量种植,是我省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据说台湾种植的大型龙眼,当地同胞也称“福眼”。
编辑本段由来
据说,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计其数。周围的百姓只好逃离家园,在石洞里躲起来。 当地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名叫桂圆。他看到恶龙兴风作浪,决心为民除害,与恶龙搏斗一番。到了八月,大潮来了,他就准备好酒、猪羊肉,把它们合在一起。恶龙上岸以后,一看到猪羊肉馋得口水直往下淌,几口就把猪羊肉吃光了。因为猪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过的,所以没等恶龙走多远,就躺在地上不动了。这时桂圆举起钢刀,朝龙的左眼刺去,龙眼被刺了出来,恶龙痛得来回翻滚,正要逃跑时,桂圆揪住龙角,骑在龙身上,当恶龙极力想摆脱桂圆时,桂圆用钢刀刺向恶龙的右眼,恶龙的双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经过一阵搏斗,恶龙流血过多死去。桂圆由于在搏斗中负伤过重,也死了。 于是,在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种果品,人们称之为“龙眼”,也叫“桂圆”。 另有一说,古代人把桂圆的圆溜溜的球状果实比喻成各种各样的眼睛,大个儿的桂圆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把它们统一叫做龙眼或桂圆。
编辑本段龙眼干制作方法
①选料:选用充分成熟、果粒完整的果实。 ②剪粒:把果粒从果穗上剪下,留梗长度为15毫米,剔除破果。 ③浸水:将果实放入竹箩,连竹箩放到清水中浸5—10分钟,并洗净灰尘。 ④过摇:将浸湿的果倒入特制摇笼,每笼约装35公斤,在摇笼内撒入250克干净的细沙,将摇笼挂在特制的木架上或齐腰高的树枝上,由两人两相对握紧笼端手柄,急速摇荡6—8分钟,使果实在笼中不断翻滚摩擦,待果壳转棕色干燥时即可。沙摇能使果壳薄变光滑,便于烘干,但不能把果壳磨得太薄,否则在焙干时,果壳易凹陷。 ⑤初焙:将果实均匀地铺在焙灶上,一般灶前沿铺放厚度为17厘米,后沿为11厘米。每次可焙龙眼300—500公斤,燃料可用木炭或干树枝,铺放后8小时翻动一次。分上、中、下三层起焙,即将上、中、下层龙眼分别装入竹箩中,然后先把原来在上层的龙眼倒入焙席粑平,再倒入中层的,最后倒入下层的。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动,方法同第一次。再经3—5小时烘焙后可起焙,散热后装箩存放。 ⑥再焙:经初焙处理的龙眼干经2—3天后,果核与果肉水分逐渐向外扩散,果肉表面含水量比刚出焙时增多,需再次烘焙。再烘焙时须用文火,时间约为12小时,中间翻动数次,当用手指压果无果汁流出、剖开后果核呈栗褐色时即可出焙,出焙后需散热24小时。 ⑦剪蒂:用剪刀剪去龙眼干的果梗。 ⑧分级:将焙干的龙眼果粒过筛,按大小分级。 ⑨包装:常用密封性较好的胶合纸箱包装,内衬塑料薄膜。装时边装边摇动,使装填充实。每箱约装30公斤,最后将塑料袋口密封,钉紧并密封箱盖。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龙眼即桂圆(桂元、元肉)。和荔枝性属湿热不同,龙眼能够入药,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龙眼叶
龙眼叶 拼 音 LONGYANYE 来 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叶或嫩芽。 功 效 泻火解毒 主 治 治感冒,疟疾,疔肿,痔疮。 性味归经 甘淡、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香甜,性温。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 用法用量 内服:6-9克,煎汤。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全年可采。 拉丁名 Euphoria longan(Lour) Steud 考 证 出自《滇南本草图说》。 中药化学成分 叶含谷甾醇、豆甾醇、豆甾醇葡萄糖甙,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16-卅-烷醇、槲皮素、槲皮甙。
龙眼肉
龙眼干
龙眼肉 拼 音 LONGYANROU 英文名 Dried Longan Prlp 来 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功 效 益心脾,补气血,安神。 主 治 治虚劳羸弱,失眠症,健忘,惊悸,怔忡。 性味归经 甘,温。①《本经》:“味甘,平。”②《别录》:“无毒。”③《唐本草》:“味甘酸。”④ 《本草汇言》:“味甘,气温。” 入心、脾经。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少阴经。”②《药品化义》:“入肝、心、脾三经。”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熬膏、浸酒或入丸剂。 用药忌宜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①《本草汇言》:“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②《药品化义》:“甘甜助火,亦能作痛,若心肺火盛,中满呕吐及气膈郁结者,皆宜忌用。” 药物配伍 配酸枣仁,补益心脾;配石菖蒲,养心醒神;配柏仁子,补心宁神;配生姜,健胃益胃,养血益胃;配鸭胆子,驱邪扶正;配莲肉、芡实,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别 名 益智(《本经》)、蜜脾(《纲目》)、龙眼干(《泉州本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果实呈球状,形似龙眼状。又名:龙目(《蜀都赋》)、比目(《吴普本草》)、荔枝奴(《南方草木状》)、绣木团、川弹子(《清异录》)、亚荔枝(《开宝本草》)、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纲目》)、海珠丛(《群芳谱》)、桂圆(《药品化义》) 处方名 龙眼肉、元肉、桂圆肉、桂元肉、龙眼等 商品名 龙眼肉、桂圆肉。以肉厚片大、色棕黄、甘味浓、干燥洁净者为佳。 药用部位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龙眼根)、树皮(龙眼树皮)、叶或嫩芽(龙眼叶)、花(龙眼花)、果皮(龙眼壳)、种子(龙眼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药材主产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台湾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 拉丁名 药材Arillus Longan原植物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炮制方法 烘干或晒干,剥去果皮,取其假种皮。或将果实入开水中煮10分钟,捞出摊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昼夜,然后剥取假种皮,晒干。 考 证 出自《开宝本草》;①《开宝本草》:“《本经》云一名益智者,盖甘味归脾而能益智,非今益智子尔。”②《纲目》:“龙眼正圆,《别录》、苏恭比之槟榔,殊不类也。其木性畏寒,白露后方可采摘,晒焙令干成朵,干者名龙眼锦。按范成大《桂海志》有山龙眼,出广中,色青,肉如龙眼,夏月实熟可啖,此亦龙眼之野生者欤?” 生药材鉴定 生药为由顶端纵向裂开的不规则块片,长约15厘米,宽15~35厘米,厚不及 1毫米。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质柔韧而微有粘性,常粘结呈块状。气香,味浓甜而特殊。以片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本品以肉厚、质柔润、色棕褐、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 果肉(干)含水分085%,可溶性部分7977%、不溶性物质1939%,灰分336%。可溶性物质中,有葡萄糖2491%、蔗糖022%、酸类(以酒石酸计〕126%、含氮物(其中含腺嘌呤和胆碱)6309%等。其他尚含有蛋白质56%和脂肪05%等。 假种皮含葡萄糖 2691%,酒石酸126%及少量蔗糖;另含维生素B1、B2、P、C。
龙眼壳
龙眼壳 拼 音 LONGYANKE 来 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果皮。 功 效 散风邪风 主 治 治心虚头晕、耳聋、眼花。 性味归经 《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 《本草再新》:“入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2~3钱。外用:煅存性研末干撒或调敷。 拉丁名 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考 证 出自《滇南本草图说》;《纲目拾遗》:“龙眼壳本黧**,闽人恐其易蛀,辄用姜黄末拌之令黄,且易悦目也。入药用壳,须洗去外色黄者。”
龙眼花
拼 音 LONGYANHUA 来 源 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花。 功 效 温肾利尿 主 治 治淋症。 性味归经 《泉州本草》:“味涩。” 入肝、脾、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30克,煎汤。 拉丁名 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考 证 出自《泉州本草》。
龙眼子
拼 音 LONGYANHE 来 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种子。 功 效 止血,定痛,理气,化湿。 主 治 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 性味归经 《泉州本草》:“味涩。” 入肝、脾、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 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干撒。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别 名 桂圆核仁(《纲目拾遗》) 拉丁名 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考 证 出自《滇南本草图说》;《纲目拾遗》:“张觐斋云,桂圆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备,遇面上或磕伤及金刃伤,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愈后无痕;若伤鬓发际,愈后更能生发,不比他药,愈后不长发也。” 中药化学成分 核合肥皂草素及脂肪。
编辑本段染料作用
《原色台湾药用植物图鉴2》在龙眼叶的成分中记有“槲皮素”,我们据以判断这植物很可能可以染色,所以就动手尝试,结果不出所料,顺利地发现其黄褐色系的呈色。 龙眼叶与龙眼果皆密生于枝末,当龙眼采摘下来,小枝上还带有不少绿叶,绿叶清除之后,堆满果园树下。近几年,当我们着手研究植物染色之后,自然会想起龙眼枝叶是否具有染色效用的问题。经试染之后,发现染色效果不错,值得推广。 染料使用部位:枝叶、干材
编辑本段生活常识
1。挑选龙眼要注意剥开时果肉应透明无薄膜,无汁液溢出,留意蒂部不应沾水,否则易变坏。 2。理论上桂圆有安胎的功效,但妇女怀孕后,大都阴血偏虚,阴虚则生内热。中医主张胎前宜凉,而桂圆性热,因此,为了避免流产,孕妇应慎食。 3。鉴别疯人果,其又叫龙荔,有毒,没有龙眼的鳞斑状外壳,果肉粘手,不易剥离,带有苦涩的甜味。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无患子科乔木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果肉)。龙眼又称龙目、亚荔枝、桂圆。有虎眼、石硖龙眼等三十多个品种。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分布。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剥去果皮,鲜用,或将果实干燥后,剥取假种皮备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脾益胃,补心长智,养血安神。 [参考]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C,磷、钙、铁、酒石酸、腺嘌呤、胆碱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气血不足,体虚乏力;心脾血虚,失眠健忘,惊悸不安。 [用法]生食,煎汤,熬膏,或浸酒服。 [注意]痰火郁结,咳嗽痰粘者不宜。 [附方] 1,代参膏:龙眼肉30g,放碗内,加白糖少许,一同蒸至稠膏状。分2次用沸水冲服。 源于《随息居饮食谱》,谓能“大补气血,力胜参芪”,用于“衰羸老弱”,“产妇临盘,服之尤妙”。 2,心脾双补汤:龙眼肉15g,莲子30g,大枣10个。加水适量,煎烫服。 本方主要以龙眼肉、莲子补脾养心以安神;大枣亦有类似功效。用于心脾两虚,食欲不振,心悸怔忡,自汗。
编辑本段龙眼的质量鉴别
(1)龙眼以颗粒大,肉质厚,形圆匀称,肉白而柔软并呈透明或半透明状,且味道甜美者为佳。 (2)三个手指捏果粒,若果壳坚硬,则表明果实较生未熟;若感觉柔软而有弹性,则是成熟的特征;若软而无弹性,是成熟过度,即将变质。 (3)手剥龙眼,肉核易分离、肉质软润不粘手者质量较好;若肉核不易分离、肉质干硬或核带红色,则质量差 (4)若龙眼壳面或蒂端有白点,说明肉质已经开始发霉;外壳泛起少数白霉花,则肉质微霉;白霉花多的,肉质霉重,不可食用。 (5)将龙眼倒在桌上,好桂圆糖度高,壳、肉、核三者相连,在平面上不易滚动;质差者则易滚动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岭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驰名中外,有"果王"之称。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园锥花序,花小,无花瓣,绿白或淡**,有芳香。果园形,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属无患子科植物。
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据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维生素丙1320~7172豪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为增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据《本草纲目》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建身)、治瘰疬、瘤赘……"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寿命长的特点,经营荔枝有耗工少、成本底、收入大的好处。其产值在果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鲜荔枝和荔枝干远销国内外。荔枝除鲜食、干制外,果肉还可罐制、渍制、酿酒和制成其他加工品,是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淀粉,也可酿酒,每百斤可制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树皮、树根含有大量单宁,是制药的原料,种子亦可入药。荔枝树干细蜜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桥梁和制造家具的优良木材。枝叶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宝,可以综合利用,是一种发展前途广阔、实用价值很高的果树。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个品种,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十几个。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红、白腊、灵山香荔、南局红等。
吃荔枝 要适量
据知名的保健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的苏祥主任介绍,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果肉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以及大量的维生素C,实为水果之上品。但在荔枝飘香季节,如果连续多日大量地食用鲜荔枝,不少人往往会产生头晕、心慌、脸色苍白、易饥饿、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抽搐、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昏迷等类似低血糖的病理表现,这就是荔枝急性中毒,也叫荔枝病。那么如何对付荔枝病呢?遇上荔枝病,病人应立即平卧,然后喝一杯浓糖水即可恢复,但重患者应及时送医院医治。
什么人不宜吃荔枝?
荔枝属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中国是荔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便有栽培荔枝的记载。如今海南岛还有野生的荔枝林,是中国原产的明证。自古以来,荔枝被列为珍贵名果,素有着“果中之王”的美称。唐代(618一907),荔枝曾作皇室贡品。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是唐玄宗皇帝为了使杨贵妃吃上鲜荔,每年不惜飞马传送,从数千里外把荔枝送至长安,致使人马多毙。既说明了荔枝的名贵,又揭露了封建帝王的奢侈生活。
中国的荔枝主要分布在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这些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土壤多属冲积土和沙黄土,最宜荔枝生长。尤其是广东地区,栽培面积占全国的70%。目前,世界上荔枝有300多个品种,中国广东省就占170多种。荔枝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乔木,生长缓慢,树冠较大。一般四月上旬开花结果,到六月成熟上市。一棵小树从生长到开花结果大约需10年,盛果期约30年。荔枝树龄可达千年。福建莆田县宋氏祠堂里有一棵“宋家香”荔枝树,树龄已有1300多年,每年仍开花结果,呈现出一派生机。一棵大荔树每年可结果千斤以上,多的可达3000斤。荔枝皮壳带有鳞突形,直径约3一4厘米。皮红肉白,肉质似凝脂,呈半透明。吃荔枝贵在新鲜,果肉饱满多汁,入口即化,香甜爽口。人们为保“鲜”,在采摘荔枝时有意带上些枝叶,不带枝叶的荔枝称作“离枝”,色香味则稍逊。荔枝除鲜吃外,还可晾晒成干荔枝,或制成罐头运往国内外销售。由于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蛋白质等,对贫血、心悸、失眠、哮喘、疝气痛等病均有一定疗效。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别是俗称“糯米糍”的品种,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以想象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情流露的满足样子。
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目前我国荔枝品种有100多个,广州就有60多个,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
荔枝以果形致、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具佳而著称,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挂绿、妃子笑等,而以淮枝、黑叶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
荔枝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著称。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荔枝营养丰富,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在每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荔枝不仅是鲜食佳果,还可烘制成荔枝干、罐头,浓缩成为果汁、酿酒、煮荔枝胶等。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属常绿乔木。又名离枝。本属有2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纬20°~28°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中国。汉武帝元鼎年间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1509)是最早的荔枝专著。10世纪以前传入印度,17世纪又陆续由越南传到马来亚半岛和缅甸,此后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竞相引种。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南非、泰国、马达加斯加、菲律宾、越南、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中国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云南、贵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态和品种 树高可达20米。根系强大。压条繁殖苗无主根,成年后逐渐形成深而广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发达,进入结果期后逐渐分生侧根。须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树冠开阔,冠幅可达30~40米。树皮棕灰色,枝干多弯曲下垂。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色浓绿,长圆或圆披针形,长6~12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核果状果实圆形、卵圆形或心脏形,直径25~45厘米,成熟后深红色。外果皮革质,有瘤状突起(龟裂片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可食部分是假种皮,乳白色或黄蜡色,半透明。种子多为椭圆形,褐赤色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有100多个,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种类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种“香荔”等品种最为名贵。
◇生物学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长日照。 23~26℃为生长最适温度,日平均气温达17℃以上新叶开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4℃时发生冻害,花期气温低于8℃时花药不开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关键季节,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温。生长结果期一般需水分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pH45~6)砂壤土为宜。壮年结果树枝条每年抽梢3~4次,形成浓荫的叶层,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顶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异熟。雌花授粉受精后约70~90天果实成熟。
◇栽培 传统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压条或高接。20世纪70年代后多用 1~2年生干径粗约08厘米以上的实生苗进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较简易且可节省接穗。采穗前先将母枝环剥,有利于积聚养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时尽可能带土,减少伤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为宜。株行距一般为 5~6米。在主栽品种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树,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后需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混合肥料。冬季进行一次园区犁耙,有利于根系更新和抑制冬梢萌发。修剪时期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以通风透光为度。采果时须对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交界处的芽眼妥加保护,以促进春梢萌发。主要病虫害有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纹细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贵热带果品,除鲜食外,可制荔枝干和果汁,并可罐藏和用于酿酒。果壳可提取单宁;根可入药。荔枝开花多、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现象严重。果实不耐贮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佛头果 。以其独特香味,被列为热带名果之一。原产热带美洲,约17世纪传入中国,现在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产量较多。用种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开花3次,开花至采收需时60~ 70天,以6月上旬结果最多,5月下旬所结的果最优。番荔枝适合温暖和干燥气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于0℃即冻死。对土壤选择不苛,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快,3~4年能结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有时攀援状。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外轮形成花萼,萼片离生或在下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内面2轮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镊合状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着多数雄蕊,中央着生多数心皮;雄蕊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丝,花丝上方有一对外向的花药,花药上方是药隔,药隔在不同属中各异,倒生胚珠通常多数,在心皮腹缝上排成 2列。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共120属约2100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24 属120种,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大部产于华南及云南南部。生于气温较高而潮湿的林中。
该科的暗罗属、野独活属等,材质坚韧,南美产的矛木,以坚韧而富于弹性的木材著名,用于弓柄、弹子杆等特殊用途。
该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制高级香精油,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为热带地区著名水果。树皮纤维可造纸,根和果实可药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较原始的性状 ,被达尔文称为 “活化石”。在白垩纪与第三纪已有化石发现。该科与木兰科亲缘最近。该科包括2个亚科,5个族:番荔枝亚科,心皮螺旋状排列,离生。分4族:①紫玉盘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独活族;④四瓣木族。单兜亚科,心皮环状排列,合生,侧膜胎座。1族:单兜族。
《荔枝谱》
中国古代有关荔枝的专著。北宋书法家蔡襄(1012~1067)撰。成书于1059年。书中论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种。全书按专题分为以下 7卷。①阐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广东、南粤、巴蜀有之。真正良种产于福建的4个郡,其中福州最多,兴化军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绍兴化军的风俗,凡园池胜地,只种荔枝,其中陈紫品种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叙述福州种荔枝最多,甚至一家有万株的。商人将荔枝加工品外运,陆路至京师、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罗、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爱好。④认为食荔枝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人一天吃千颗,也不生病。⑤介绍种植技术。例如荔枝新苗畏寒,冬季要覆盖;长成后,春天开花,色白,每隔一年开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绍加工方法。有红盐法、白晒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晒法的制品色黄白而味美,用于进贡和销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个荔枝品种的成熟期、果实大小、颜色、香味浓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质排列顺序,领先的12个优良品种是陈紫、江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蓝家红、周家红、沙家红(前 9种以种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绿核和园丁香。其余20种未按品质排顺序,它们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黄、朱柿、蒲桃、蚶壳、龙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双髻、真珠、十八娘、将军、粉红、中元红、火山和绿荷包。书中对每一品种的特征都有简要的说明。
■荔枝的吃法
因为荔枝与高粱酒泡出来的酒色呈金黄,加入冰块是一种很棒的喝法,冰凉的甜香味便成为许多女性朋友的最爱,所以它有另一个浪漫的别称——冷金香,也就是专门给女人喝的另类伏特加。
此外,据古传秘方,以荔枝壳煮水成荔枝茶,对吃荔枝容易上火气、流鼻血的人,能达到降火的功效;没想到被丢弃荔枝壳,也有这样的用处吧!
荔枝茶口味很像青草茶,虽然有点苦涩,味道比较淡,但加了蜂蜜后会变得非常可口好喝;如产妇在产后坐月子时,很多凉性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若遇有“月内火”,就可以喝一杯荔枝茶,整个人顿时舒畅。现在,谁敢再冤枉荔枝不是好水果了呢!
◆冷金香
˙材料:荔枝1斤、高粱3瓶、玉兰花五、六朵
˙作法:
1,荔枝剥壳去籽,与高粱酒、玉兰花泡在一起封好。
2,密封3个月后再开封。
˙叮咛:
1,泡得越久,喝起来越顺口。
2,拿冷金香里的玉兰花来泡澡,不但可消除疲劳,全身上下也会有玉兰花香味。
3,喝完冷金香,千万别将荔枝果肉丢弃掉,做菜时无论清炖、红烧,放一点冷金香代替料酒,菜的味道立刻不一样,还能飘着淡淡的清香。
◆荔枝茶
·材料:荔枝壳约10个、水300㏄、蜂蜜1茶匙
·作法:
1荔枝壳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水中煮滚。
2水滚后再以小火煮10分钟。
3放冷后搅入蜂蜜即可。
·叮咛:
蜂蜜里的酵素遇热后会被破坏,而变成一般的糖水,所以蜂蜜不能加入热水中
文学上的荔枝
荔枝常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惠州一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叹》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荔枝可补脑健身,通身益智。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不然,荔枝一次不能多吃,多吃可导致上火,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轻者恶心、出汗、口渴、无力,重则头晕、昏迷等。因此荔枝不能多吃,尤其是儿童不宜大量食用。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酢浆草 21 酢浆草的别名 22 来源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酢浆草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中华本草》:酢浆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酢浆草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性状 310 化学成份 311 酢浆草的药理作用 312 性味 313 归经 314 功能主治 315 酢浆草的用法用量 316 注意 317 各家论述 3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酢浆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酢浆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酢浆草 1 拼音
zuò jiāng c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酢浆草21 酢浆草的别名
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
22 来源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全草。四季可采,以夏秋有花果时采药效较好,除去泥沙,晒干。
23 性味酸,凉。
2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
25 酢浆草的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26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酢浆草31 出处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32 拼音名Zuò Jiānɡ Cǎo
33 英文名Creeping Woodsorrel Herb, Herb of Creeping Oxalis
34 酢浆草的别名酸箕、三叶酸草、酸母草、鸠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浆、赤孙施、酸啾啾、田字草、酸浆草、雀儿草、酸母草、酸饺草、小酸苗、酸草、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斑鸠草、酸味草、酸迷迷草、三叶酸浆、酸酸草、酸斑苋、咸酸草、酸酢草、酸得溜、铺地莲、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满天星、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酸芝草、酸批子、东阳火草、水晶花、蒲瓜酸、鹁鸪酸、斑鸠酸、三梅草、老鸦酸。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alis corniculata L[Orepens Thunb]
采收和储藏:生于荒地、田野、道旁。全年均可采收,尤以夏、秋季为宜,洗净,鲜用或鲜用。
36 原形态酢浆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茎细弱,常褐色,匍匐或斜生,多分枝,被柔毛。总叶柄长265cm;托叶明显;小叶3片,倒心形,长410mm,先端凹,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叶背疏生千伏毛,脉上毛较密,边缘具贴伏缘毛;无柄。花单生或数朵组成腋生伞形花序;花梗与叶柄等长;花**,萼片长卵状披针形,长约4mm,先端钝;花瓣倒卵形,长约9mm,先端圆,基部微合生;雄蕊的花丝基部合生成简;花枝5。葫果近圆柱形,长115cm,略具5棱,有喙,熟时弹裂;种子深褐色,近卵形而扁,有纵槽纹。花期58月,果期69月。
37 生境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38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湿地生长。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上或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4月播种,撒播或条播,播后薄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镇压。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经常拔除杂草,追施稀人粪尿或硫酸铵、尿素等。遇雨水过多要及时排除积水;遇旱要适时埔溉。
39 性状性状鉴别 为段片状。茎、枝被疏长毛。叶纸质,皱缩或破碎,棕绿色。花**,萼片、花瓣均5枚。蒴果近圆柱形,有5条棱,被柔毛,种子小,扁卵形,褐色。具酸气。味咸而酸涩。
310 化学成份全草含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乙醛酸(glyoxalicacid),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甙(vitexin2〃OβDglucopyranoside),以及17种化合物:如2庚烯醛(2heptenal),2戊基呋喃(2pentylfuran),反式植醇(transphytol),并含中性类脂化合物(neutral lipid),糖脂(glycolipide),磷脂(phospholipide)以及脂肪酸(C10C14),a生育酚(atocopherol),β生育酚(βtocopherol)。
311 药理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此植物据云对羊有毒。同属植物毛茛酢浆草Oxalis cernus 能伤害家畜肾脏,使血中非蛋白氮明显升高。
312 性味酸;寒
313 归经大肠;小肠经
314 功能主治1治疗失眠:取酢浆草10斤、松针(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加水8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另取大枣1斤捣碎,加水2000ml煎 1小时,过滤去渣。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每服1520ml,每日3次。观察5000余例,有定的镇静、安眠效果。
2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酢浆草 1两,瘦猪肉1两炖服。每日 1剂,连服 1周。治疗20余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药复方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315 酢浆草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鲜品绞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捣汁涂或煎水漱口。
316 注意①治水泻: 酢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②治痢疾: 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③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二次,分服。 (《江西民间草药》)④治血淋热淋: 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履CHAN巖本草》)⑤治尿结尿淋: 酸浆草二两,甜酒二两。共同煎水服,日服三次。 (《贵阳民间药草》)⑥治二便不通: 酸草一大把, 车前草一握。捣汁人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再服。 (《摘元方》)⑦治小便不通,气满闷: 酸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 《圣济总录》酸浆酒)⑧治赤白带下: 三叶酸草, 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千金方》)⑨治麻疹: 酸味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⑩治鼻衄: 鲜酢浆草杵烂,揉作小丸,塞鼻腔内。(《江西民间草药》)(11)治吐衄: 酢浆草四钱,食盐数粒。水煎服。 (《闽东本草》)(12)治疟疾: 酢浆草三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13)治齿龈腐烂: 鲜酢浆草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处,一日三、五次。 《江西民间草药》)(14)治咽喉肿痛: 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或煎汤漱口。并治口腔炎。(《闽东本草》)(15)治喘咳: 鲜酢浆草一两, 加米少许煮服,连服三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16)治疗疮: 鲜酢浆草,和红糖少许,捣烂为泥,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17)治乳痈: 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抖烂外敷。 (《湖药物志》)(18)治腹部痈肿: 鲜酢浆草二两。放碗内捣出汁,热甜酒冲,去渣服。 (《江西民间草药》)(19)治癣疮作痒: 雀儿草擦之。 (《永类钤方》)(20)治痔: 雀林草一大握,粗切。 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 (《外台秘要方》)(21)治跌打新老损伤: 一、酢浆草根三钱。甜酒煎服。二、酢浆草四份,葱头二份,生姜一,酒酿糟五。同杵烂,炒热,布包尉之,俟温敷伤处。 (《江西民间草药》)(22)治创伤青肿: 鲜酢浆草二两。搓伤处;又用鲜草二两,加红糖五钱。开水炖服。 (《闽东本草》)(23)治汤火伤: 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 (《闽东本草》)
317 各家论述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有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
318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酢浆草的方剂 三棱子
敛子、三菍、杨桃、三棱子、酸五棱。来源及产地:酢浆草科植物阳桃AverrhoacarambolaL
更多用到中药酢浆草的方剂用到中药酢浆草的中成药 骨康胶囊
康胶囊的主要成份:补骨脂、续断、三七、芭蕉根、酢浆草。骨康胶囊的功能主治:中医:消肿止痛,舒筋通络
祛伤消肿酊、海风藤、野木瓜、两面针、天南星、白芷、栀子、酢浆草、樟脑、薄荷脑制法:以上二十味,除冰片、血竭、
更多用到中药酢浆草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酢浆草 《证类本草》:[卷第十一]酢浆草
酢浆草味酸,寒,无毒。主恶疮。捣敷之,杀诸小虫。生道旁。唐本注云∶叶如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痔漏,为末服。)蓄(汁服。)苦杖(焙研,蜜丸服。)酢浆草(煮服。)连翘旱莲(捣酒服。)蒲黄(酒服。)羊
《本草纲目》:[序例第二卷序例]药名同异)鹿藿(野绿豆葛苗)水花(浮萍浮石)酸母(酸模酢浆草)菩提子(薏苡无患子)景天(慎火草萤火虫)山芋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痈、疽精草薄荷三白草线香野狼把草狗舌草姜黄冬葵子芍药酢浆草芎石长生白菖蒲钩吻羊蹄根酸模木莲藤莽草山豆根何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上)本文2023-08-05 04:00: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