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武汉,( )通衙,地处中国版图"天元"之位,天元指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5收藏

江城武汉,( )通衙,地处中国版图

天元 1、天元(tengen),属于围棋术语的一种。 正规的围棋棋盘形状为正方形,上书横竖各十九道平行线,构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其中有九个交叉点用大黑点标识,以方便定位,这九个黑点称之为“星”(或“星位”)。棋盘正中央的星位被称为“天元”(坐标点:K10)。 所谓“天元”象征着由众星烘托的“北极星”,又可象征群星竞耀中最光彩夺目的第一明星。在我国古籍中,“天元”一词早被引用于《史记 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在这里,“天元”被理解为上天的意旨;《后汉书 陈忠传》说:“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尊”。这里,“天元”被理解为帝王的基业;《魏书 管辂传》说:“夫入神者,当步天元,推阴阳,探玄虚,入幽微”。这里“天元”被理解为:凡超神入化的人物,要了解万物的本源和开始。 由于“天元”一词具有如此广大高深的寓意,后来的帝王也就乐得将它将作名位称号,例如北朝周宣帝便自称为“天元皇帝”。日本圆融天皇也将年号定为“天元”,以示权威显赫无比。演变至后来,“天元”也用来指某一领域的“王者”,在日本,“天元战”也是著名的七大棋战之一,我国也有同样的围棋比赛“中国天元战”。 2、职业棋战的一种,获胜者可得到“天元”头衔,参见天元战。

武汉名称的来历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从此定名为“武汉”。武汉即为武昌、汉口、汉阳的统称,武昌、汉口、汉阳又被称为武汉三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

截至2017年末,武汉市下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等13个行政区 。武汉市人民政府驻江岸区沿江大道188号。

扩展资料

武汉地区的历史沿革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

吴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此后经宋以迄明、清,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兴师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

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桢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由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咸丰十一年(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这些租界独立于中国政府管辖之外,在界内分别设置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庭)等迥异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管理机构。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民国三年(1914年),同属江汉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设立市政筹备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厅),夏口县与汉阳县城区并为汉口市。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扩展资料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中央军委武汉联勤保障基地驻所。全市下辖13个市辖区,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万人。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构成了武汉滨江滨湖的水域生态环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1950年改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中南军政委员会驻汉口。1952年由中南行政委员会领导,并为其驻地。1954年改湖北省辖市,为省人民政府驻地。

参考资料:

:武汉

武汉古称是江城、江夏。

江城指江河在本地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的城市,那么,武汉就是这样一个城市了。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武汉市区,将武汉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三镇都是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

武汉的历史

追溯武汉建制的历史,武汉早在2300多年前被称为"江夏",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属于楚国的一个管辖地。据考古地名资料显示,武汉这个地方最早开始建制的具体时间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建制名称为江夏郡沙羡县地。

明代中期,汉水改道,汉口兴起,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正式形成。明清时期的武汉是全国著名的工商业大都会,这里商贾辐辏、五方杂处,形成“杂有川广吴越风”的多元文化形态。由于商业的繁盛,商民在城市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武汉城市文化因此而显现出强烈的商业文化特色。汉味饮食、汉调楚腔、汉上风俗等等构成一幅幅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画。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周边多有山脉,交通十分发达,更是被称作九省通衢,一旦武汉发生什么事情,全国各地都可以用最快速度的赶到武汉。

再加上武汉拥有着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可以说武汉也是个作为都城的好选择。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代的君王们都没有在武汉建都呢?原因有这么3个。

第一,在清朝之前,武汉的综合实力不强。

武汉这个名字是1927年才形成的,是当时的国民党将汉阳、武昌、汉口三个地合并而来。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并没有武汉这一称呼,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历史上武汉的这片土地被长江和汉水一分为三,分别属于三个行政区管辖,这自然不适合作为都城。

另外相比于武汉周边的荆州、襄阳,武汉三镇建成较晚,一直到西汉时期才建立起城池,而且还只是县级建制,在地位上还无法和荆州、襄阳相比。一直到元朝,武汉三镇中的武昌才成为省级行政区的治所,但那时候武汉三镇是沼泽密布,杂草丛生,压根不适合农业、商业的发展,也就是到清朝末年武汉三镇才拥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

在这种综合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武汉自然无法被作为都城。

第二,古代的人口迁徙,武汉并不是首选。

一直以来,北方都是中华文明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中心。也就是因为孙吴、东晋和南宋的不断开发,北方大批人口南迁,这才极大程度的促进了中国南方的发展。

但北方人的南迁,大多数是迁往长江下游,很少往长江中游,尤其是武汉周边迁徙。毕竟长江下游是江南,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江南地区就是北方人口迁徙的重点,而这也让江南地区的经济、人口、社会得到巨大发展,进而影响到武汉的发展,还让武汉失去登上历史舞台中央的机会。

第三,武汉的地形不适合当做都城。

武汉交通发达没错,但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交通太过发达,再加上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十分重要,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旦爆发战争就很容易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所以在武汉建都,并不安全。

而且古代人选择国都,讲究究四周要有山川之固,内部要有江河之利。但武汉周边水系密布,境内拥有近百个湖泊,偌大的一块土地被河流湖泊分割成条条块块,不利于武汉内部的沟通联系,跟不利于在此建都。

第四,历史上的武汉,没有一支可以影响全国局势的政治力量,自然无法被作为都城。

就比如隋朝、唐朝,因为他们是得到关中地区的关陇贵族支持,于是便在长安、洛阳定都。

明朝因为朱元璋是依靠淮西子弟打下来的天下,于是朱元璋便将都城建立在距离淮西较近的南京。

清朝因为发源于东北,因此定都于距离较近的北京。

在这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古代的君王们一直没有在武汉定都,也是在情理之中。

江城武汉,( )通衙,地处中国版图"天元"之位,天元指什么

天元 1、天元(tengen),属于围棋术语的一种。 正规的围棋棋盘形状为正方形,上书横竖各十九道平行线,构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其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