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壮字的诗句
1 关于壮字的诗句
关于壮字的诗句 1有壮字的七字诗
1 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罗邺
出处罗邺《春山山馆旅怀》:
山馆吟馀山月斜,东风摇曳拂窗华。岂知驱马无闲日,长在他人后到家。
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灯前结束又前去,晓出石林啼乱鸦。
2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出处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带有壮字的四字词语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波澜壮阔 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胆粗气壮 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
贵壮贱老 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豪情壮志 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豪言壮语 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老当益壮 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年轻力壮 壮:健壮。年纪轻,体力强。
气壮山河 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人强马壮 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身强力壮 形容身体强壮有力。
师直为壮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壮士解腕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壮志未酬 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壮志凌云 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膘肥体壮 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波路壮阔 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南朝末·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亦作“波澜壮阔”。清·郎廷槐《师友诗传续录》:“七言诗须波澜壮阔,顿挫激昂,大开开阖耳。”清·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专凭西汉博士说以释经义者间出,
胆壮气粗 见“胆粗气壮”。
胆壮心雄 见“胆大心雄”。
顶门壮户 谓支撑门户,光耀门第。
贵壮贱弱 见“贵壮贱老”。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马壮人强 犹言人强马壮。
年壮气锐 指年纪轻,气势旺盛。亦作“年少气盛”、“年盛气强”。
气壮胆粗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气壮河山 同“气壮山河”。
气壮理直 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气壮如牛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衰当益壮 犹老当益壮。
雄伟壮观 气势伟大美丽
雄心壮志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壮发冲冠 形容气概雄伟豪迈。
壮气凌云 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壮气吞牛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壮士断腕 见“壮士解腕”。
壮心不已 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茁壮成长 健康地成长
3有壮字的七字诗
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
——罗邺出处罗邺《春山山馆旅怀》:山馆吟馀山月斜,东风摇曳拂窗华。岂知驱马无闲日,长在他人后到家。
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灯前结束又前去,晓出石林啼乱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出处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带有"壮"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 壮心不已
拼音:zhuàng xīn bù yǐ
解释: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2 壮士解腕
拼音:zhuàng shì jiě wàn
解释: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3 波澜壮阔
拼音:bō lán zhuàng kuò
解释: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4 气壮胆粗
拼音:qì zhuàng dǎn cū
解释: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5 豪情壮志
拼音:háo qíng zhuàng zhì
解释: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6 理直气壮
拼音:lǐ zhí qì zhuàng
解释: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7 人强马壮
拼音:rén qiáng mǎ zhuàng
解释: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8 兵强马壮
拼音: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解释: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9 壮志未酬
拼音:zhuàng zhì wèi chóu
解释: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10 气壮山河
拼音:qì zhuàng shān hé
解释: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第一次接触昆仑奴这个词,在影视作品《大明宫词》中,周迅扮演的太平公主逛街看到了一款与大唐人形象迥异的面具,这激起了少女的好奇心,公主变成了问题少女,一连问了好多个问题,卖面具的也颇有眼力劲,耐心的回答公主的话,告诉她这是昆仑奴。
当时我就两种感觉,一是深深地被周公子颜值所吸引,其次就是很纳闷,这种黑面人与昆仑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要叫昆仑奴?
相信有许多朋友和我有同款疑问。随着知识的增长,方才知道,此昆仑非彼昆仑。这里的昆仑可不是我们的昆仑山,根据古籍记载,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林邑是一个小国,在隋朝时,被隋炀帝灭亡过,他的位置就在现在越南的中部,根据我的地理常识,所谓的昆仑应该指的就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一带。
这里所说的昆仑奴应该就是当地的原住民,这些土著朋友皮肤黝黑,不过从理论上说这些土著应该算不得黑人,还是属于黄种人的范畴,只是被晒黑了而已。
不过印象当中这些东南亚原住民除了肤色较黑以外,应该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可是就是这么平平无奇的东南亚土著为什么能够俘获大唐贵胄的欢心呢?
首先,物以稀为贵!
在当时的运输条件之下,能够从东南亚碾转千里来到大国长安的昆仑奴数量极为稀少,在市场上可能形成了有价无市的情况,能拥有一个昆仑奴随身,那可就是圈子里的风云人物,走在马路上,那回头率可是堪比冰冰!
久而久之,拥有昆仑奴成为了一个家族身份的象征。
这些昆仑奴数量稀有,而且他们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性情温顺,价格高昂,一旦拥有,就能彰显这些贵族们的与众不同。
尤其是当你拥有了那些肌肉非常发达,看上去非常强壮的昆仑奴护卫,或者那些特别有艺术天赋,能歌善舞的昆仑奴,那绝对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足可以体现你的家族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能够极大满足这些贵族纨绔们的虚荣心。
所以唐朝的贵族子弟们圈养昆仑奴蔚然成风,成为了当时社交圈里的一种时尚,这就让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昆仑奴能够成为大唐朝贵族们的宠儿。
其次,这是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根据唐朝的法律规定,唐朝不允许地主豪强将平民百姓强收为奴。
但是,对于从海外购买的奴隶,却没有只言片语。根据法无禁止便为允许的原则,应该这样理解唐朝巨商大贾或者豪强贵胄家庭购买来自海外的非大唐本土人士的奴隶,是允许的。
所以这就为了那些贵族购买时髦的昆仑奴,在法制上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不过尽管昆仑奴的价格非常高昂,深受大唐贵族圈的喜爱,但是归根结底,他们只是唐朝贵族们彰显门第,炫耀财富的一种工具而已,仅仅是有钱人家的一种特殊的奴隶而已。
1、《女娲补天》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熔五彩石以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在中国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功绩,而将其神话。
2、《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3、《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4、《夸父追日》
《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
扩展资料:
中国神话反映了早期华夏儿女淳朴的思想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中国神话
牧童
作者:[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横野:辽阔的原野。 六七和三四都是泛指,约数。
弄:相合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
卧月明:睡在月光下。
译文:
在绿草如茵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徐徐的晚风中,隐隐约约传来几声悠扬的笛曲。
到了黄昏,牧童回到家里吃饱了晚饭,连蓑衣都没脱,就悠然自得地躺下来,观赏那高空的明月。
赏析一: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赏析二: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作者介绍1: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
山学道,不知所终。
作者介绍2:
吕岩(一作岩)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世传“八仙”之一。号纯阳子。一说名洞宾,
一说字洞宾。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
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
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
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此外尚有颇
多传说,纷纭不一。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
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年百余岁,而
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与陈抟、李琪(一作“李奇”)等传奇人物
交往。好以诗言内丹旨要,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有弟子北宋施肩吾(华阳
子)传其道。
吕洞宾以内丹为修仙径路,兼摄禅宗,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
爵,鄙顽空而悟真空。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①指出:“修炼丹者,先正其
炉。”身为丹炉,神气精液为药物,目、耳、口、鼻为炉之八门,“常固守之”,勿伤
内真,“然后于天地之炉、造化之鼎,调和药物,匹配阴阳,制炼神气”。认为“顺天
道者,常存其身之元阳真一太和纯粹之气,则坐致长生”,并说“其要在乎变炼五行而
已”。主张一日当一年,昼法春夏,夜法秋冬,“升降阴阳,运行四序”,②昼夜终始
修炼。又认为,“性命根源,归乎一气。其来也,有一夫一妇焉;其去也,有三男三女
焉。金男采黄芽于九宫之台,玉女收白雪于十二楼。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
以别九州。于是三田和会而火龙出于昏衢,千日功成则游于蓬岛矣。其要盖十有八焉:
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提出修炼当从消除六欲七情着手,泻心之积
气而集其神。行肘后之法,即透过尾闾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要存想龙虎河车,使上起,
但应防止肾之虚阳入顶而引起上壅生热,故须震、坎、艮三男和巽、离、兑三女“俯仰
开辟,节次升存,过关勿急”。继行飞金晶,“一撞三关”,直入上宫。炼之既久,如
虑太过,则吐玉液炼其形。另尚有金液还丹炼形等法。③其诗词,如“一粒粟中藏世界,
二升铛内煮山川”、“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等,奇谲诡异,尤脍炙人口。
北宋以后,历代有人假托吕洞宾之名(或称“回道士”、“回客”、“回山人”等),
行种种异事,故神化事迹迭出。民间信仰吕洞宾者甚盛。宋代道教学者曾慥编《集仙传》,
称唐五代成道之士中“独纯阳子吕公显力广大”。托名吕洞宾的“自传”即称其遇钟离、
苦竹真人,得金丹、驱鬼之道。“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
“常游两浙、汴京、谯郡。尝著白襕角带,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间使者,筋头大。世言
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
剑也。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何以故?为人若反是,
虽握手接武,终不成道”。①元代道士苗善时更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七卷,汇
集一百零八化故事。因而吕洞宾也为帝王所崇奉,宋宣和元年(1119)敕封“妙通真人”,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
正警化孚佑帝君”。
相传吕洞宾传有钟离权所授《灵宝毕法》十二科,为钟吕金丹道教典。自著《九真
玉书》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即《道枢》卷二十六之一篇)、《肘后三成篇》
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道枢》卷二十五之一篇。《直斋录》又著录《纯阳
真人金丹诀》一卷,谓即此篇,略有不同)。其丹道思想尚散见于《道枢》之《五戒》
《众妙》《指玄》等篇中;诗词有南宋夏元鼎编《金丹诗诀》,与杨亿所说“世所传者
百余篇”吻合,其中一些诗句为杨亿所引,依托之作较少;单行本《沁园春丹词》有数
家注本。《正统道藏》所收《纯阳真人浑成集》为元道士何志渊所编,真伪杂糅。《吕
祖志·艺文志》又增添《敲爻歌》、杂曲十首等,更不可信。
《吕公窑头坯歌》虽见录于《直斋书录解题》,然其中竟有“富郑公”(富弼),
“张尚书”(张商英)、“赵枢密”(赵鼎)等名,显系南宋人伪作。《道藏辑要》收
录署名吕著的作品,多为后人依托或扶乩降笔。《吕祖全书》绝大部分也是伪作。
注:
①②③ 《道藏》第4册422页,第20册738页,72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
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 《能改斋漫录》
网上有许多关于村居的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下。
喜在这里指的是讨人喜欢的意思。
我也是小五的老师,我才讲到《白杨》,呵呵
形容“身体素质好”的字有:“健”、“壮”、“强”。
1、健
拼音:jiàn
笔划:10
五笔:WVFP
部首:亻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撇、竖、横折、横、横、横、横、竖、横折折撇、捺
释义:① 强壮,身体好:~康。~全。康~。稳~。~美。~身。~旺。~在。~壮。~朗。保~。② 善于,精力旺盛:~步如飞。~谈。
2、壮
拼音:zhuàng
笔划:6
五笔:UFG
部首:士
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壮
笔顺:点、提、竖、横、竖、横
释义:①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②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③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族。~锦。~歌。
3、强
拼音:qiáng
笔划:12
五笔:XKJY
部首:弓
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强
笔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点
释义:①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健。~人。~力。~大。~劲。刚~。富~。列~。~弩之末。年富力~。②程度高:~手。~烈。~酸。能力~。③胜过,优越,好:~干。争~好(hào)胜。
扩展资料:
形容“身体素质好”的词语有:
1、身强力壮
拼音:[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全凭着手疾眼快,必须要身强力壮。”(全都凭借着要眼疾手快,必须要身体强壮有力。)
释义:形容身体强壮有力。
例句:十年前身强力壮的老王,现在已经是手扶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2、孔武有力
拼音:[kǒng wǔ yǒu lì]
出处:《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羊皮袍的袖口装饰豹皮,他的为人既威武又有毅力。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国家的司直能够主持正义。)
释义:孔:甚,很。形容人很有力气。
例句:孔武有力的大个子,走上来握住我的手,暗暗用着蛮力,使劲地绞紧我的手掌。
年轻力壮
精强力壮
身强力壮
1年轻力壮 (成语读音:nián qīng lì zhuàng)
成语解释: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
2身强力壮 (成语读音: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成语解释:身体强健;精力旺盛。
3精强力壮 (成语读音:jīng qiáng lì zhuàng)
成语解释:精力充沛
精益求精类似的成语结构是abca的四字词语
忍无可忍、 年复一年、 床上安床、 屋下架屋、
衣锦褧衣、 将门有将、 精益求精、 闻所未闻、
难上加难、 亲上做亲、 贼喊捉贼、 玄之又玄、
美益求美、 痛定思痛、 国已不国、 微乎其微、
仁者见仁 豆萁燃豆、 难乎其难、 日甚一日、
清者自清、 数不胜数、 梦中说梦、 见所未见、
节中长节、 日复一日、 忙上加忙、 为所欲为、
天外有天、 头上安头、
成语: 话中有话
拼音: huà zhōng yǒu huà
解释: 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成语: 微乎其微
拼音: wēi hū qí wēi
解释: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出处: 《尔雅·释训》:“式微式微者,微微微者也。”
成语: 日甚一日
拼音: rì shèn yī rì
解释: 甚:加深,胜似。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日渐严重。
出处: 宋·王安石《乞解机务札子》:“徒以今年以来,病疾浸加,不任劳剧,比尝粗陈恳款,未蒙陛下矜从,故复黾勉至今,而所苦日甚一日。”
和精益求精意思一样照样子写成语,近义词
成语: 精益求精
拼音: jīng yì qiú jīng
解释: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成语: 锦上添花
拼音: jǐn shàng tiān huā
解释: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成语: 如虎添翼
拼音: rú hǔ tiān yì
解释: 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成语: 尽心竭力
拼音: jìn xīn jié lì
解释: 尽:全部用出;竭:用尽。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和精益求精结构一样以静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精疲力倦 精锐之师 精金良玉 精神抖擞 精神满腹
精贯白日 精兵勇将 精兵强将 精力过人 精进不休
精力充沛 精神涣散 精打细算 精兵简政 精神百倍
精诚团结 精益求精 精神焕发 精进勇猛 精意覃思
精奇古怪 精耕细作 精金美玉 精神恍忽 精细入微
精悍短小 精明能干 精诚所至 精强力壮 精白之心
精妙绝伦 精禽填海 精彩逼人 精诚贯日 精美绝伦
精明强干 精神恍惚 精忠报国 精疲力尽 精金百炼
精心励志 精疲力竭 精义入神 精采秀发 精卫填海
精兵猛将 精雕细刻 精妙入神
成语: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拼音: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uī
解释: 谓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出处: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成语: 精雕细刻
拼音: jīng diāo xì kè
解释: 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成语: 精兵简政
拼音: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解释: 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出处: 《南史·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成语: 精美绝伦
拼音: jīng měi jué lún
解释: 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
出处: 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编辑本段]古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编辑本段]意思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很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了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
[编辑本段]成语
词目: 夸父逐日
拼音: kuā fǔ zhú rì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出处:《山海经·海外北经》
近义词: 夸父追日
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示例:南朝·宋·僧愍《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真谓~,必渴死者也。”
[编辑本段]课文:夸父逐日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④。未至⑤,道渴而死⑥。弃其⑦杖,化为邓林⑧。
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很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夸父将他的手杖丢弃了,化作了一片桃林。
注释;
逐:角逐;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于:引出对象,不译;
河 渭: 黄河和渭水;
不足:不够;
大泽: 大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山北。
至: 到;
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而:表因果;
道渴而死: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其: 代词(代夸父) ;
邓林: 桃林。
[编辑本段]典籍记载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编辑本段]传说故事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
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
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
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编辑本段]现实寓意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夸父逐日意图
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诸如此类都是不可避免的,能获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资只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这个决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地是球形的,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根本不会落入地球,更何况向西迁移,不是被高山挡住,就是进入沙漠,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多。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尚且难于很好地生活在绿洲中,至于远古时代的闯入者,生活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夸父族这样的一个内陆部族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以及我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至于西面,尽头是禺谷——太阳落下的地方。
《淮南子》中的天文篇,即为例证: 日出于易谷,浴于咸池,……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再者,现代汉语的最常用词语中仍旧遗留着远古时对太阳运动认识的痕迹。如“太阳东升西落”,“日出”,“日落”等等。这些词语都隐含着古代的观念:太阳从大地上升起,落下。
夸父部族应当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他们肯定已经认识到了阳光决定了季节,决定了农业以及其它的生产活动,那么,在太阳落下的禺谷里,阳光是最充足的,对于因资源不足而面临困境的夸父族人,迁移到那里去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幸的是,他们却走进了沙漠。沙漠之中,到处是**的沙丘,白天一片酷热,又十分缺水,干渴令人难于忍受。从记载上看,他们在沙漠中找到了河流,并把这条河的主干叫河(黄河),源头的分支叫渭(渭河)。这种河是在夏季由远处高上的冰雪融化汇集形成的,是季节河。随着时间推移,由夏入秋,气温下降,冰雪融化减少,就会变浅,干涸。当夸父族人发现河水突然迅速变浅,水面变窄,水量不断减少时,他们明白赖以生存的水源就要消失。是坚持前进,还是退回去?夸父决定:留一部分人在绿洲,其他的人在夸父率领下,向北,去寻找大泽。很有可能,他们看到了海市蜃楼,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是一样的:向北走,还是沙漠。沙漠是严酷的,又是漫无边际的。在跋涉中,体力迅速下降,又没有足够的水。最后,夸父和他所率领的族人都倒在沙漠之中。
这就是夸父逐日传说中的实际情况。人类在远古时代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才能够生存下来,居住一处,就会破坏一处。所以,迁移,拓荒是较为频繁的。而夸父逐日,由于其非凡的胆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被记住的因水源不足而造成的拓荒失败。
夸父逐日,是一个部族的活动而非神之间的争斗。证据很明显:前一篇记载是贬抑性的,“夸父不量力”,这是其他部族对他们的计划和结果的评论。而后一篇豪气干云的记叙则是由夸父族人留传下来的。另外,如果把这两篇记载中提到的河、渭理解为沙漠中的季节河,而不是理解为黄河、渭河,则两篇记载都是写夸父族在沙漠中生活的情景。
夸父的失败,使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征服西北的无比艰难。从此,水,而不是战乱,决定了中华民族只能向南发展。几千年来,南方一直在移民开发,原始森林、荒芜之地不断变为繁华的城镇,而西北部至今还是地广人稀。
夸父遗址能够被发掘出来吗?也许,只有中国的施利曼才能做到。当年,德国的施利曼仅仅凭着他对荷马史诗的热爱,凭着他的财力和毅力,终于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仅仅是神话的东西变成了考古发掘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发现。
[编辑本段]《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经 :第一卷《南山经》 第二卷《西山经》 第三卷《北山经》 第四卷《东山经》 第五卷《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海外南经》第二卷《海外西经》 第三卷《海外北经》第四卷《海外东经》第五卷《海内经》
第六卷《海内西经》第七卷《海内北经》 第八卷《海内东经》
大荒经:第一卷《大荒东经》第二卷《大荒南经》 第三卷《大荒西经》 第四卷《大荒北经》
海内经:第一卷《海内经》
“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深层含义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为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本文2023-08-05 04:02: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