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一些另类冷兵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4收藏

中国古代的一些另类冷兵器,第1张

中国古代的一些另类冷兵器

铜铍

铍(皮),金属元素,符号Be,灰白色,质硬而轻,用於原子能工业中,铍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火箭等;铍(批),做长针、长矛讲,属於矛的一种变形兵器,也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

铜铍,首为尖锋,平脊两刃,通常长30CM左右,形制极象短剑;後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一般在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它和矛的区别,除头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中,而铍是铍茎插入木柄中,外用绳等捆绑。秦俑坑中的铜铍,其首和短剑相同,长约30厘米,後装长约35米的木柄,柄末端装有铜樽,还有保护刃部的鞘。西汉时改为铁制,西汉中期以後逐渐消失。

铍是古代长兵器之一,秦俑坑中出土的这件铜铍铸造工艺极为精致,铍身柄同模合铸,铍格分铸,格含於铍身,并有刻铭。

此种兵器似乎当时的中下级军官颇爱使用。

吴钩

铜制,长约65CM左右,宽22-25CM。其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边有刃,是一种推、钩两用的兵器。因出现在“吴国”,故称之为“吴钩”。以前笔者一直以为吴钩是一种宝剑的别称,现在看来应该两种意思兼有。此种兵器笔者推测似乎在攻城时作用比较大,可以很方便地钩伤城头守军。

钩镶

是一种汉代常见的、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上下有钩,上钩约长25CM,下钩约长15CM,中为後有把手的小型铁盾;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钩为圆柱形的长铁铤,均稍向後弯;上钩顶端为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後的把手;盾用以推挡,钩用以钩束。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战斗时一般用左手的钩镶将敌方长兵器钩住(对戟头横出的小枝特别有效),同时右手环首刀挥向敌面门。有的武侠小说中将它描述为护手钩类的兵器,则纯属无稽之谈了。

俗称小斧子,属於体形比较窄小的钺;其体窄长,钺刃略成弧形,後有方形的内,比钺体略窄,在钺体与钺内之间有微凸的阑(横挡),因其刃较长而常用於做斩首的刑具,有时做仪仗用,但它在格斗中的效果不如戈、矛(实战中的钺通常称做斧)。戚还用作乐舞时的道具,《礼记·文王世子》中说:“大乐正舞干戚”,又《祭统》:“朱干玉戚以舞”(干指盾)。

钺戟

河南考古出土了汉代一些顶上带刺的铁钺,形制和西方斧矛一体的“戟”非常相似,但古文献中从无记载,故专家暂定名为“钺戟”。现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铍与钺结合的铁兵器,属於戟类;它刺长25CM、钺宽10CM、钺长15CM左右,可劈可刺,而以劈砍为主要功能。

属於戈类兵器,主要流行於先秦时期的西南地区,仅具有啄击功能,晋代未见记载,但唐代又成为骑兵的制式兵器之一。先秦时期为青铜质地,用銎孔装柄,啄体较戈援窄,长约25CM。

音“蝉”,形似小型矛,铁柄,属於矛类兵器,《埤苍》云“鋋,小矛铁矜(音“秦”)”。其形制较一般矛头稍微细长,,其身扁平,两侧有刃,下有铁柄,柄下再接积竹矜,流行於西汉,刃长25~30CM,柄长120~180CM,笔者窃以为其战斗作用应如标枪。

属於戈类兵器,具有钩割功能,镰身微曲,平顶、双刃,长约40CM、宽约3CM,下有椭圆形的銎孔用来装柄。战国及唐时称为“长镰”,主要用於守城战,钩击攀登城头的敌人,似乎与吴钩的作用相反。

癸+戈

音“葵”,(这个字打不出来)属於戈的一种变形兵器,商周时期主要流行於四川等西部地区,青铜制,也称为戳,援部较宽,呈等腰三角形。

中国史上冷兵器——槊

槊,中国古代著名的冷兵器之一,骑兵手持武器,长杆,头部有金属刃,稍长且锋利。

槊杆由优质且硬度非常大的木料制成。槊杆一般长六尺有余。槊锋刃长达50-60CM,比普通的枪、矛的长度稍长,一条好的槊造价很高。

勇士手持能劈、盖、截、拦、撩、冲、带、挑,能冲锋,横扫,对阵。

槊这种兵器最早出现于汉朝,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就应用得比较多了,成为骑兵的主要兵器,用来对付重装骑兵、披甲战马。

槊刃非常锋利,普通的盔甲,如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用槊一击而破,甚至有的重甲,也能刺破。

槊”和“枪”从来就不是同一种武器,虽然在外形上相,都是以硬木作杆,头部加上金属利器。

骑兵的槊比枪长得多,骑兵作战 ,要想有很大的冲击力, 武器就要长, 槊就适应了骑兵作战的特点,并且槊刃长,可以达到五十到六十厘米,比枪刃长。

中国古代兵器多达成千上百种,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具有刺、砍、切、划、砸、击和抓等功能,在功夫高手的手中它们都是致命的武器。

刀和剑——是两种最可怕的功夫兵器,剑有薄而直的刃,在中国被称为百刃之君。比剑更重的刀,有个更伟大的封号——刀被称为百兵之帅。因为它是杀伤力最强的。剑像飞凤般轻灵,它的主要攻击招式是刺。刀像猛虎般凶狠,它的攻击招式是劈、砍和斩。剑有薄刃和锋利的双锋,因为剑是双锋的,使用起来更需要练习和技巧。刀较大较重,而且只有单锋因此俗话说“刀刚猛,以力取胜” 、“剑轻柔,以技取胜”。

在中国,剑不只是武器!在古代,带剑的并不只有士兵,学者、哲学家甚至诗人都会佩剑,插在腰带的剑是荣誉的象征。它代表佩剑者是一位剑术高手。

大规模的战争,箭是必不可少的。可一旦短兵相接了,还是要看握式长兵器的。握柄很长的是长棍型兵器,是步兵防御战车和骑兵的最佳武器。长棍型兵器可以打落马和战车上的士兵。中国的矛很像欧洲数千年后的长枪,但青铜制的戈才是中国特有的兵器。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后,戈就成了标准的兵器。

在东周时代,军队的标准兵器。功能就像现在的步枪。最早的长兵器就是戈,它是一项古中国特有的长棍型兵器。戈是在木棍或竹杆上绑上直角的刃,戈的上端平刃,约有20公分长,下方的直刃约有15公分。在古代战争中,戈和矛是标准的军事装备,钩形的戈能拉下骑兵。主要的攻击招式是勾和刺,攻击目标是敌人的头或心脏。

鞭——在中国被称为软兵器,但它们一点也不软。中国铁鞭的材料不是皮革,而是金属环。铁鞭末端有个能碎骨破头的实心鞭头。铁鞭之类的软兵器,在战场上常被当成次要兵器。它是剑或矛等主要武器不见时的替代品,软兵器能弯曲,因此很容易隐藏。

功夫高手能利用软兵器展现出让人惊叹的技巧和协调性,以铁链相连的九节鞭能弯曲自如,末端尖锐的金属鞭头具有强大的撞击力。但软兵器最难学难精,九节鞭更加很难练,它能以曲线攻击,挥舞起来能让敌人眼花撩乱。铁鞭是民间杀手最爱用的兵器之一。尖锐的鞭头能出其不意地打碎敌人的头骨,甚至能从背后攻击,但它也有个缺点——习武者练习铁鞭受伤的机率,远高于练习其它兵器受伤的机率。中国武术界有句话说,“宁练刀剑,不练勾鞭”。这是因为练鞭很容易伤到自己。

功夫兵器有各种大小和形状,其中包括剑或矛等风行全球的兵器,也有长柄刀、峨嵋刺、鸳鸯銊和判官笔等,是中国特有的兵器。但不管它们的外形多么古怪,名称多么浪漫,它们都是杀人利器。

冷兵器欣赏:历代英雄使用的精美冷兵器

努尔哈赤御用宝剑:剑刃为精钢所制,柄首为铜质海棠形,开光内錾刻天官、鹿、鹤图案,柄身包以牛角。剑镡为铜制,中间开光内刻玉兔、祥云图案,两端为龙首、鱼身纹饰。剑鞘分节外包铜皮和鲨鱼皮面,另镶有铜质镀金螭虎纹和菱形花卉纹饰。该剑做工精良,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极浓的汉民族文化气息。

福寿。年代:清晚期。规格:刃40厘米,柄12厘米,净重8两。

勅魔,年代;清中晚,规格:刃72厘米,柄18厘米,净重一斤二两。罕见完整的清中期官制外装具优雅宁重,挺拔坚韧的剑身保存完好。此剑采用了完美的折打工艺,剑刃部位夹钢线明显,锻纹密不可数,呈流水状直泻剑尖。

剑根錾刻“勅魔”字符,剑身镶嵌黄铜七星。 黄铜镏金装具十分罕见,浮雕夔龙及江崖海水纹饰,金工细腻。 最醒目的,就是近护手处凿刻出的“勅魔”二字,懂道教的朋友告诉我这是趋魔避邪的画符,但此剑绝非普通的道士做法之剑。

宝剑不语,但出鞘的一瞬,我听到隐隐的杀伐之声。鸦片战争后,反击侵略军的中国人曾经把那些外虏称为“妖魔”,并在自己的冷兵器上刻下“勅魔”二字!

玄溟,年代:明中期,规格:刃81厘米,柄18厘米,净重一斤五两。明代糙面花纹剑,宽刃薄身,椭脊圆尖,表面已经岁月的侵蚀氧化成暗黑色。更为神奇的是,此剑用现已绝迹的镔铁制成,与传说中神奇莫测的龟纹剑、龙鳞剑、鱼藏剑和蟠钢剑工艺相仿,现代称之为“螺旋焊接花纹钢”或“人工锻焊大马士革钢”。

剑身花纹明显,依不同方向多层扭曲,呈细密的鱼鳞或肌理状,最为精妙的是,这些纯粹以手工锻打折叠而成的花纹,居然突起于剑身表面,可以手扪之。

未明,年代:明朝,规格:刃72厘米,柄24厘米,净重一斤六两。剑身完美,锻纹细腻;三面复合,夹钢明显。刃身为明剑形式,根部带铜夹刃。装具铜制,原装完美,剑首及护手镂空浮雕“猴鹿喜鹊”和“双狮戏球”图案,刀工极细,须毛尽显。

剑鞘覆盖全铜并封边,满镂空万字连绵图案并在镂空处烧珐琅,遍雕十数个海兽图案,刻工细腻,造型各异,形象栩栩如生。所有装具均镏重金,至今留存完整。

白云,年代:隋朝,隋剑和唐大刀,曾经缔造了中国铁兵器最辉煌的一页。这把白云剑平肩直身,窄刃厚脊。近背处开半圆凹槽,贯通刀身,直达尖锋。血槽内错银云文,均匀排列,共约七处,白云得名于此,唯实际是剑形直刀。护手及吞口铁制错银鎏金,云文飘逸。

水晶刀柄,银刻龙形纹饰,纯熟细腻。鎏金护手,刃上错银的白云是典型隋剑的装饰,与古籍的记载,正仓院和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完全吻合。此剑包浆优美,错银镏金保存异常完整,是目前存世品相最好的隋剑形刀。

慈沆,年代:明中期,以明剑的少量实物看,刃体保存非常完好,夹钢完美,硬度超凡,淬火后水晶化质感的刃钢近乎透明,并发出暗蓝的光芒。经千锤百练,反复折叠锻打后表面形成细密的花纹,如流水卷云。

剑脊笔挺,直贯通体,装具为清朝典型的黄铜制“龙泉”形制,经手工清洁后,光悠色润。剑柄是新配的,但使用的是真正的老紫檀,上面雕刻了九条大小表情各异的清龙。

中国古代冷兵器——镰

镰,一种冷兵器,是枪和镰刀相结合的兵器。镰刀原属农具,由农具演化成武术器械是很晚的事情,至清代镰的实用才较为广泛。清代八旗和绿营都装备镰,并作为进战的主要兵器之一。其大体可分为长柄和短柄。长柄镰多为单使,短柄镰多为双用。镰大体可分为镰首、镰柄、镰把三个部分。用法有钩、割、挂、截、崩等。

凤凰镰 短兵器械。由枪头和镰合成。枪头为四棱形,中有脊,两边薄刃,镰横于枪头之下,一侧为镰刀状,头向下倒钩,镰身为四棱形状,中有脊,两边薄刃;另侧为三叉形状,镰身尾端有突出铁刺3个,尾为铁刺状,长约二寸,尾部中空,可插于其内。柄为木制,头略细,尾略粗,约寸半,柄长三尺,前可刺、勾、割;后可勾、刺,具有一器多用的功能特点。可以单使,也可双练。

鸡刀镰 属奇门兵械。俗称'梱花腰子'。为形意拳门器械之一。相传为形意拳创始人姬隆丰所创,长二尺六寸余,金属制成,由镰身和镰柄组成,镰身包括鸡嘴、鸡冠、镰刃、镰脊;镰柄有镰格、镰首。技法有钩、拉、带、挎、挂、啄、缠等,以近战为主。套路有单练和对练。

雁镰 镰属于戈类兵器,具有钩割功能,镰身微曲,平顶、双刃,长约40CM、宽约3CM,下有椭圆形的銎孔用来装柄。战国及唐时称为“长镰”,主要用于守城战,钩击攀登城头的敌人,似乎与吴钩的作用相反。

中国古代的一些另类冷兵器

中国古代的一些另类冷兵器铜铍铍(皮),金属元素,符号Be,灰白色,质硬而轻,用於原子能工业中,铍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火箭等;铍(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