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是什么代?书法艺术的特点是什么?代表作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张旭是什么代?书法艺术的特点是什么?代表作有哪些?,第1张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

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张旭(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

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说:"张旭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人物。他创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限,若更自由,文字将不可辨读,书法也就成了抽象点泼的绘画了。"

张旭死后,大家都很怀念他。如杜甫入蜀后,见张旭的遗墨,万分伤感,写了一首《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中曰: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李颀在《赠张旭》一诗中说: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见大家对张旭的敬爱之深。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着一条"醉尉街"。旧时,城内还曾建有"草圣祠",祠内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表达了邑人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张旭洗笔砚的池塘也曾长期保留,称为"洗砚池"。苏州将兴建唐代张旭草圣祠。位于唐寅墓西侧,全部采用古建筑材料兴建,将草圣祠建成类似浙江绍兴兰亭的建筑,陈列展示张旭书法艺术成就,并成为国内外文人雅士笔会场所。苏州百姓以书法家张旭引为自豪。草圣张旭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光荣。

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张旭书《古诗四帖》张旭以独特的狂草书体,在名贵的"五色笺"上,纵情挥写了南北朝时期两位文豪谢灵运与庾信的古诗共4首(见图,局部)。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收藏这幅作品的是辽宁省博物馆。

张旭的《草书心经》[2] 最早见于《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经》碑目下写明张旭,此前碑林中有张旭心经 明成化年间知府孙仁从百塔寺移来的《草书心经》,《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对这两种草书"心经"都录,其"心经、肚痛帖、千文断碑"条下注"均张旭草书,无年月",并称"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晚见于民国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后便下落不明了。

郎官石柱记

全名《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序》,唐人陈九言撰,张旭正书。《郎官石柱记》是传世最为可靠的张旭真迹,张旭郎官石柱记孤本拓本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现藏日本。历来评价甚高。此石宋时已有刻本。字体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出楷书的精妙。《宣和书谱》中评说:"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此序楷势精劲凝重,法度森严,雍容闲雅兼而有之,是张旭存世的重要楷书作品。

代表诗词

诗: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山行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清溪泛舟

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

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晚过水北

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

见远亭

高亭□可望,朝暮对溪山。

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

杂咏

既作湖阴客,如何更远游

章江昨夜雨,送我过扬州。

三桥

北临白云涧,南望清风阁。

出树见行人,隔溪有鱼跃。

春游值雨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

春草

春草青青万里馀,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词:

杨柳枝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此句描写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

原文: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意思: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出自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

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扩展资料:

张旭轶事典故

一、乘醉草书

据《国史补》记载,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传给了崔邈、颜真卿。

张旭说:“开始时,我听说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韵。”

每次饮酒,张旭在喝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酒醒后,张旭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

后人评论书法名家,对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或许有不同的意见,对于张旭则都没有异议。

二、判状得教

据《幽闲鼓吹》记载,某年,张旭开始担任苏州常熟尉。上任后十多天,有一个老人递上状纸告状,张旭在状纸上批示判去。过了几天,这位老人又来了。

张旭气愤地责备老人说:“你竟敢用闲事来屡次骚扰公堂?”老人说:“我实际上不是到你这里理论事情来的,我是看到你批示状纸的字笔迹奇妙,可以像珍宝一样放在箧笥中收藏起来。”

张旭听后感到惊异,问老人为什么这样喜爱书法。老人回答说:“先父学过书法,还有作品留在这世上。”张旭让他取来一看,相信了老人的父亲确实是擅长书法的人,并从中悟到笔法的妙处,堪称一时之冠。

张旭云(1948-2011)贵州人,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 学者 、社会活动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刘海粟大师入室弟子,得意门生 。曾任刘海粟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港澳台画报名誉社长 华人报社总顾问 ,长期从事书画创作 师古不泥 创造有本 运用传统及吸取外来的优秀技法 墨彩淋漓 挥洒自如 气势磅礴 尤以山水画见长 ,代表作有《江上奇峰》《黄山烟云》《策杖进山图》《中华魂》其中山水画获国际金奖 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和***所收藏。 给现代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书画家。

艺术生涯 

 1992年打造广州名流天地,请恩师刘海粟题字 名流天地挥洒自如弘扬文化扬眉吐气 刘田夫省长焦林义副省长罗天人大主任均有题词

  1993年世界书学大会书圣杯国际书画大赛 山水画作品获国际金奖

  1994年组织参与贵州醇酒首次在广州举办新闻发布会

  1995年任职澳门名家出版社名誉社长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刘海粟张旭云师徒画展在曼谷开幕

  1997年刘海粟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1998年在澳门举办个人书画展

  1999年8月27日大众日报刊登著名书画家张旭云书画展在济南举行

  2000年承办老龄委尊老敬老爱心连锁店

  2001年在广东顺德举办个人书画展

  2002年被聘任广州老百姓红星艺术团名誉团长带团韩国演出

  2003年在东莞长安举办个人书画展

  2005年在新加坡举办个人书画展

  2006年广东省慈善总会送书献爱心建设新农村善捐义拍捐赠作品80余幅

  2008年中国扶贫书画展在广州启动

  2009年华人报社顾问

艺术风格  张旭云自幼酷爱书画。师从刘海粟,经过多年磨砺,书法、绘画、有了相当造诣,以山水画见长。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画大展并屡屡获奖。他的山水画,师古不泥 创造有本 运用传统及吸取外来的优秀技法,结体朗净,义韵高古,笔力雄隽,法度别具;他的山水画,笔意酣畅,汪洋恣睢,虽挥洒纸上,却富贵淋漓,流光溢彩,满堂红颜;使得这些作品,更具有慈祥与奉献的意义

编辑本段书法艺术  张旭云用笔讲究粗细、疾缓、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古人总结出了十八描的线条运用法。用墨讲究勾、皴、点、染互用,干、湿、浓、淡、黑合理调配。中国字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浓处精彩而不滞,淡处灵秀而不晦,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又有最浓和次浓,淡又有稍淡和更淡,有灵活用笔的特色。

在创作时既要有跌宕的风致,又要有翩翩的运笔技巧,然后才能得心应手,合情调于纸上。张旭云用笔基调,无疑是扎实而又灵动的。说其扎实,无论是点画波磔,无论是提按顿挫,全都起讫分明,交待得清清楚楚,毫无含糊拖沓的地方,可见书写之时精神是很贯注的;说其灵动,落笔重时不浊不滞,落笔轻处血脉流贯,游丝掩映,又颇得得心应手之妙。至于用锋的偏正藏露,也是随机应变,交替互出,不主故常的。而在用笔上最有特色的,则更是表现在丰腴而不剩肉、清劲而不露骨上。

艺术魅力  张旭云的书画作品之所以被海内外各博物馆、收藏家、书法爱好者竞相收藏,作为一位海内外知名书画家,张旭云对学习书画和自己创新都持有谨慎的态度。

  ,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故而学习书画就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而去独立地学习,要把书画放到博大情深的中国文化中去学习,去研究。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书画生于斯,长于斯,今岁已至古来稀。悠悠岁月,历经风雨却岿然不动,其艺术魅力与人格力量流传民间,长盛不衰。

编辑本段绘画艺术

画家张旭云(13张)  张旭云对于书画的浓厚兴趣,一直在研究与创作,慢慢创作出一系列的山水名作,其代表作《江上奇峰》《黄山烟云》《策杖进山图》《中华魂》其中山水画获国际金奖 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和***所收藏。

张旭云、张松涛两位艺术家现场挥毫创作  张松涛、张旭云两位艺术家现场挥毫创作,张松涛大师早年跟随刘海粟学画,曾随老师七上黄山写生,深得大师喜爱。弟子两人沿袭老师爱国济贫思想,此次书画展不仅将自己的书画作品捐出,更是亲力动员书画界朋友齐参与

  

社会贡献  

得款将捐建千所贫困山区学校阅览室

  羊城晚报记者赵燕华报道:由广东省慈善总会主办、广东公正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06刘海粟门派艺术珍藏善捐义拍”在2006-12-17日下午在广东大厦举办,所得善款将用于向省内贫困学校学生赠书赠报。

  2006年7月开始,广东省慈善总会开展了“送书献爱心,建设新农村”的系列慈善活动,部分企业家和著名画家张旭云共同走访了位于清远市的部分贫困学校,当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那空空如也的阅览室和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张旭云萌发了捐赠意向,经过与刘卓如、陈国清、徐永万、袁拿恩、曹耀明、章光恺、王雅军等其他“刘派”弟子的沟通,决定将各自珍藏的书画作品捐献出来用于慈善拍卖解决学生读书看报难的问题。

  团中央中国少年报社得知这一信息,立即决定捐献十万份单期《中国少年报》支持此项活动。

  主办方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方炎松表示,广东省慈善总会决定在全省贫困山区1000所学校建造阅览室,“每3万元就可建一个图书室,人们既可在获得艺术珍品的同时,又奉献一份爱心,帮助了弱势群体,而且还可凭捐赠收据,可减免所得税,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拍卖由画坛巨匠刘海粟的弟子———著名画家张旭云、徐永万、袁拿恩、曹耀明、章光恺、王雅军等捐出42幅多年珍藏的书画作品,其中有10米、8米长卷,尤其是海粟先生于93岁高龄时亲笔写下的“寿”幅,更是一字难求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扶贫慈善书画展的活动

  2009中国扶贫慈善书画展”启动仪式1月18日下午在广州举行。现场展出了书画家捐赠的近百幅作品。张松涛、张旭云等艺术家还现场挥毫创作。“书画扶贫”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文化扶贫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全面推进老少边穷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据介绍,“中国扶贫慈善书画展”启动后将采取“书画家创作作品、企业家资金支持”的运作方式使“书画扶贫”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并将书画作品拍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扶贫事业。[5]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