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鉴赏古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4收藏

古人怎样鉴赏古画,第1张

1、纸绢鉴定

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绢和纸的鉴定是鉴定书画又一途径。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礁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

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

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

2、印章鉴定

印章的时代特征与气息也是鉴定书画的佐证。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从其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方面出来。宋代印章铜、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质料的。自元代王冕开始采用石料刻印以后,采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渐多起来。

明代初期,各种石料的印章已相当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变化,篆文每个字的停笔处,都比原笔画略粗一点,但显得较淡,并略呈**,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明代中后期印章以石质居多,其它如水晶、玛瑙、铜、玉等均有。

清初,书画家印章甩用的篆文变化并不大,但印章形状、字体字形都有多样化的趋势。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种流派,大都以《说文解字》为主体。

3、题跋鉴定

题跋可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真古画而配以定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定人的真跋,都是常见之事。画上如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如书画上或题跋上,尤其是书画的题款等等出现了这种情况,都被认为是作伪者所露出的马脚。避讳。

在封建帝王时代,行文要避讳,就是当写到与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写一笔,这就叫避讳,通称为缺笔。在书画上面,看到缺笔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讳,就可以断定书画的创作时期,不能早于避讳的那代皇帝的时期,否则就是作伪的漏洞。

扩展资料:

在中华民族的艺术领域中,尤其是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各种艺术,都有一种互相关联的现象,尽管它们的外形和用途不同,表现方法和所用工具也不尽相同,但那些不同门类艺术的艺术气息和趣味,也就是所表达的民族性格的特点,在神髓上却有相通之处。

譬如建筑与服装,都以宽博严肃为基调;桌椅陈设,都以方整对称为基调;乃至文学语言上竟自出现世界各族语言都不曾有的四六排偶大篇作品等等,这是汉民族文化中特别讲求的对称美。因而,对称的要求贯穿于大部分这种文化艺术。体到书法和绘画,更具有某些独特的内在的关联。

描绘人物只用单线条,并不借助阴影,面颊上加上几道线,性格就特别突出,这就叫做“传神”。“传神”一词,在绘画领域中也并不专指人像写真,它也常被用在画其他物像上,如“为山水传神”、“为花鸟传神”等。

用这个词主要是指摆脱物像的一切细节,而要抓住它们的整体要点。所以许多“写意”的人物,并没有被观者误为猫狗;一抹远山,也没有被观者误为纸上的湿痕。尤可注意的,画树干、花头、山峦、衣褶,宁许它不尽相似,但不许它的笔触瘫软。

-古画鉴定

  唐人宫乐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 487 厘米 横 695 厘米

  本图描写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则负责吹乐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琵琶、古筝与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还有一人轻敲牙板,为她们打着节拍。从每个人脸上陶醉的表情来推想,席间的乐声理应十分优美,因为连蜷卧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惊扰到!

  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原本的签题标为「元人宫乐图」。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发式,有的发髻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把发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另外,绷竹席的长方案、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还有琵琶横持,并以手持拨子的方式来弹奏等,亦在在与晚唐的时尚相侔。所以,现在画名已改定成「唐人宫乐图」。

  宋/范宽/溪山行旅

  轴/绢本/浅设色画

  纵 2063 厘米 横 1033 厘米

  范宽(活动于十世纪),陕西华原(今耀县)人,经常来往京师与洛阳一带。个性宽厚,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后来觉悟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隐居华山,留心观察山林间,烟云变灭,风雨晴晦,各种变化难状之景,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此图是传世唯一的名迹。

  巍峨的高山顶立,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两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树林中有楼观微露,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宋/郭熙/早春图

  轴/绢本/浅设色画

  纵 1583 厘米 横 1081 厘米

  郭熙(活动于西元十一世纪),河南温县人,神宗时为宫廷画师,早先曾经为京师几个重要的宫殿与寺庙绘制大型的屏风画或壁画,深受皇帝赏识,后来升迁为翰林图画院最高职位的「待诏」,制作了许多大型山水画。他擅长巨障长松,烟云变灭之景,山石用「卷云皴」,树木作「蟹爪」状,创为一派。

  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最着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在线,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遂觉有千里之遥。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宋/黄居/山鹧棘雀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 97 厘米 横 536 厘米

  黄居(西元933~993年以后),为四川成都人。字伯鸾,五代花鸟名家黄筌之子,继承其父双钩填彩的风格。黄筌父子之画且成为宋初图画院比较画艺优劣的标准。

  此幅中景物有动有静,配合得宜。像山鹧跳到石上,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就十分生动。另麻雀或飞、或鸣、或俯视下方,是动的一面;而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下方的大石上,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几乎横贯整个画幅。背景则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荆棘、蕨竹,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而具有图案意味的布局,有着装饰的效果,显示作者有意呈现唐代花鸟画古拙而华美的遗意。

  宋/崔白/双喜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 1937 厘米 横 1034 厘米

  崔白(活动于十一世纪后半),濠梁人(今安徽凤阳东)。擅长道释、人物、山水、花木、鸟兽,尤精于花鸟。

  本幅描绘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山喜鹊属鸦科鸟类,性机灵,喜群聚,有卫护领域的习性。画面上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据枝俯向鸣叫,并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无需像遇到鹰隼那样紧张,故伫足回首张望,似欲回应经此路过不行吗?三者动态与其唿应之关系,恰构成似有「S」型之韵律动感。还有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添增了活泼生动的神韵。这种自然生态中的景象,不是从笼槛中能观察到的,画家必需具备精湛的绘画描写能力,而且时常到郊野观察,在偶然中见此生动有趣的一幕,遂以精练的技法忆写稍纵即逝的景象,再参考平时曾画过的相关画稿,或继续观察描绘,始能慢慢完成工谨详实的作品。画成于嘉佑辛丑(1061)年

  宋/李唐/万壑松风

  轴/绢本/设色画

  纵 1887 厘米 横 1398 厘米

  李唐(约1049~1130后,另一说约1070~1150后),河阳三城人,字古,北宋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靖康之难后,中原纷乱,建炎年间(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重建画院又重入画院,授成忠郎,为画院待诏,赐金带。

  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阳李唐笔」,高龄的李唐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画中冈峦、峭壁似刚被斧头凿过的痕迹,是典型的斧噼皴法,这一片石质的山,显现出特别坚硬的感觉。山腰处朵朵白云,好像是冉冉欲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分的压迫感。山巅的丛树,近树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

  元/吴镇/双松图

  轴/绢本/水墨画

  纵 180 厘米 横 1114 厘米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尝自署梅沙弥。吴镇工诗文,善草书。擅画水墨山水和墨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大家」。

  吴镇早年常临摹北宋名家的山水画,五十岁以后,画风逐渐成熟。幅左款题:「泰定五年(1328)春二月清明节,为雷所尊师。吴镇。」知此画为吴镇四十九岁的作品,是他传世的画迹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画作。

  画中双树擎天而立,树后有一条蜿蜒的溪流渐渐地向后推延,几户房舍座落在岸边,空间深邃。虽然这件画轴的画题是「双松图」,可是从画上两棵树的枝干看来,吴镇画的应该是桧树才对。画中桧树的枝纠结,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画树的风貌。树皮以长披麻皴来表现,笔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矾头,也是董巨山水画的重要特色。全作的笔力雄劲,墨气沈厚,有一种平淡天真的韵致。

  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 1975 厘米 横 1087 厘米

  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跟随宋室,迁居钱塘。详细生卒年已经不可考,大致的活动时间为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中期。他早年曾当过民间画工,宣和年间被征入徽宗画院。擅长画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婴题材最为人所赞赏。

  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的玩具。背景部分,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周围则簇拥着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这样的布局,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

  由于画中姊弟俩所玩的枣子,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加上全画的描写,极端细腻、写实,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根据这项线索,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

  宋/刘松年/画罗汉

  轴/绢本/设色画

  纵 117 厘米 横 558 厘米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清波门,故人称之为暗门刘。淳熙间(1174~1189)为画院学生,至绍熙年间(1190~1194)成为画院待诏。师张敦礼,工画人物、山水,而神气精妙,过于其师。宁宗时(1195~1224)进「耕织图」称旨,赐金带,时称绝品。

  本院藏画中,有三幅刘松年画罗汉,每幅都款署「开禧丁卯(1207)刘松年画」,此轴即为其中之一。幅中罗汉浓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着右袒式袈裟,倚树沈思。身侧随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树上长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观,画面生动。此罗汉脸上满布皱纹,双眉蹙起,神情专注,栩栩如生。全作用笔变化多端,衣纹流畅罗汉头后的圆光,及三树枝柯掩映,层次分明。全画敷色妍丽,繁缛精美,皆臻绝纱。

  宋/马远/雪滩双鹭

  轴/绢本浅/设色画 

  纵 59 厘米 横 3376 厘米

  马远(活动于西元1190~1224年),字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光宗、宁宗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不论构图、笔法或意境均有新意,创立「水墨苍劲」一派风格。与夏圭齐名,人称马夏。

  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致,令人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们,在黑白之间,充分表现出清冷的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另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曲折扩展,势如蛟龙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马远」风貌。

  宋/马麟/秉烛夜游

  册/绢本/设色画

  纵 248 厘米 横 252 厘米

  <纨扇画册>第二幅

  马麟(约西元13世纪),祖籍山西河中(今永济县),后迁居浙江钱塘。宫廷画家马远之子, 曾任职南宋宁、理宗(1194~1264)两朝画院,位至只候。作画题材广泛,工山水、花鸟,也擅长人物。其作品多进呈君王供赏玩或颁赐用,画上常见有南宋宁宗、杨皇后(1162~1232)及理宗的题诗。

  此图取材自苏东坡海棠诗:「东风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绘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庑,茫茫夜色中庭院烛光高照,映照园中海棠盛开。

  一士人据太师椅当门而坐,品味幽静月夜良辰美景。马麟对自然观察敏锐,写生功夫颇深,抒情小景工致细腻,表现宫廷园苑亭廊建筑和园林布局,作品有院体画工整细致的特点,极富有情致。

  宋人人物册/绢本/设色画

  纵 29 厘米 横 278 厘米 

  历代画幅集册第一幅

  本幅画士人坐于榻上,驻目凝思,执笔似欲书写。身旁陈设琴、棋、书、画四事,以及饮食之物,童子在旁斟酒。榻后有座屏风,其上悬挂着士人之写真画轴。画中主人公集文人之雅玩趣事于身边,表现出闲适雅逸之生活。关于画中之人物,可能是追想王羲之,事实上是反映宋文人的生活。南宋流行之“烧香、点茶、褂画、插花”等情趣,在北宋末已酝酿发展中,本幅可见其端倪。一般「画中画」的屏风,多填饰以山水,本幅则以花鸟为饰,相当难得。不但反映出北宋末汀渚水鸟的风格,也反映出徽宗朝花鸟画特别兴盛的时代性。

  本幅画曾经宋徽宗、高宗、清高宗等帝王收藏。清高宗对画中人物甚感兴趣,曾命姚文瀚也画张相似构图之作,画中人物则代之以穿着士服的乾隆皇帝,流露出皇帝也向往雅逸文人生活的心意。

《出水芙蓉图》是南宋吴炳所绘的绢本设色画,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

该画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表现手法属于没骨画法,浅粉色的花瓣、嫩红花蕊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这正是花苞初放的最美最佳时刻。

画家为了表现出荷叶与花瓣的不同质感,采用了不同的渲染方法,其中花瓣是用晕染法,使得整个花朵显得饱满而细腻,而荷叶则是用渍染法,自然地描绘出叶子的肌理和厚实的质感。

《出水芙蓉图》虽然只描绘了一朵花、一片叶,但它仿佛使观者嗅到了整个荷塘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是南宋花鸟画家构思新奇、笔墨精妙的集中体现。

扩展资料

《出水芙蓉图》该图曾在宋内府收藏,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很难想象这大面积的红花绿叶会画得艳而不俗,鲜而不火。勾茎与空茎给它帮了大忙;此外,在折枝空间被予以特殊注意的画院,也很难想象会有铺排密不通风的构图——它简直没有构图,但似乎又有很明显的构思安排,这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妙处。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出水芙蓉图》作品笔法精微,设色工丽,极好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

-《出水芙蓉图》

装潢志-明-周嘉胄

论画-东晋-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东晋-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

画山水叙-刘宋-宗炳

叙画-刘宋-王微

画品-南齐-谢赫

山水松石格-梁-萧绎

续画品-陈-姚最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后画录-唐-释彦悰

续画品录-唐-李嗣真

山水论-唐-王维

辋川画诀-唐-王维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笔法记-五代-荆浩

画山水赋-五代-荆浩

画山水诀-宋-李成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林泉高致-宋-郭熙郭思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华光梅谱-宋-释仲仁

画史-宋-米芾

德隅斋画品-宋-李鹰

宣和画谱-宋-

山水纯全集-宋-韩拙

画继十卷-宋-邓椿

竹谱详录-元-李衍

写山水诀-元-黄公望

古今画鉴-元-汤垕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

松斋梅谱-元-吴太素

临池管见-清- 周星莲

古画品录-南齐-谢赫

续画品-陈-吴兴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元

画山水赋/笔法记-唐-荆浩

翰墨志/思陵翰墨志-宋-赵构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画史-宋-米芾德隅斋画品-宋-李廌

宣和画谱-宋-佚名

广川画跋-宋-董逌

画继-宋-邓椿

书苑菁华-宋-陈思

画鉴-元-汤厚

衍极-元-郑枃

图绘宝鉴-元-夏文彦

图绘宝鉴续编-明-韩昂

书画跋跋/续-明-孙鑛

画史会要-明-朱谋垔

郁氏书画题跋记/续题跋记-明-郁逢庆

清河书画舫-明-张丑

法书名画见闻表-明-张丑

真迹日录/二集/三集-明-张丑

南阳名画表-明-张丑

清河书画表-明-张丑

珊瑚网-明-汪砢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清-孙岳颁

绘事备考-清-王毓贤

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卞永誉

南宋院画录-清-厉鹗

小山画谱-清-邹一桂

传神秘要-清-蒋骥

写像秘诀-元-王绎

用蓝色(准确说是靛青)跟当时的染色工艺水平有关。与内容表达之类的关系不大,所谓的”色彩象征“推断更是牵强。(想想瓷器的纹饰?)植物染料也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布料和纸张染色一般使用的也是植物染料,最常见的是用蓼蓝做成藏青或靛青染色。因为书籍装帧用的胶水(即化学合成类胶)是现代才出现的。线装是明朝中叶出现于明朝中叶,其实更早时候的包背装、蝴蝶装、册页装(旋风装经折装都算是它的过度)才是主流。之所以你看到的都是线状,除了更易保存之外,跟明清时期书籍印刷数量大幅增长也有关。另外常见的还有:赤——茜草 红花 苏枋;黄——槐花 姜黄 栀子 黄檗;黑——五倍子、苏木等等,青赤黄白黑共同构成的中国原色称为「五色」,是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根基。「终朝采蓝,不盈一詹。——《诗经·小雅·采蓝》」和「蓝,染青草也。——《说文》」中所说的「蓝」,就是指的蓼蓝。线装出现的并不是很早,用所谓的“胶”(按照粘贴药剂理解吧)其实更早一点,当然不是现代那种 。现代的胶和过于酸化的纸张,导致现代书籍的寿命和古籍寿命完全没法比。在线装出现以前,用到粘贴剂的大概有这么几种,卷轴装:3-10世纪的主要装帧形式。基于纸本说,纸本从现存的藏经看,有的是将印好行格的纸一张张接起来,就是粘;旋风装:按照黄永年先生《版本学》里的理解,和经折装非常接近的样子。经折装:把连接成长条的经卷按一定宽度折叠起来,又称梵册。粘接需要用浆糊。

中国高清古画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高清古画,非常的齐全,都是中国各大图书馆藏的超高清古画,单张古画达到了3G多的大小,都是适合超高清古画保存的TIF格式

这个合集中收藏的所有超高清古事大小超过了7T,古代名画基本都有收藏,

哪里有这些7T容量的超高清古画合集我就不多说了,注意图中古画的红色印章、、、、、你应该懂得了吧

超高清古画目录:

天博009-赐莲图轴141x62tif

天博010-云峰树色图tif

天博011-唐柳公权书兰亭诗绿绢本265x3653tif

天博012-春山积翠图轴tif

天博014-周臣 香山九老图tif

天博015-雪山寒溪图轴tif

天博020-石涛 牡丹兰花图轴+纸本墨笔tif

天博022-吴镇 多福图轴+纸本墨笔tif

天博024-赐莲图轴+绢本设色tif

天博025-王谦 冰魂冷蕊图tif

天博027-岩阿琪树图轴tif

天博028-通天帖+绢本+262x2604TIF

天博029-锁谏图轴+绢本设色tif

天博030-岁寒三友图轴tif

天博031-苏汉臣 婴戏图页rgbtif

天博032-苏汉臣 婴戏图页tif

天博033-李唐 濠濮图卷32x107tif

天博033-李唐 濠濮图卷tif

天博034-渐江 松溪石壁图轴tif

天博036-任伯年 双鹿图轴tif

天博037-李流芳 疏树孤亭轴tif

天博038-董其昌 疏林远岫图轴tif

天博039--明 丁云鹏 释迦牟尼图轴纸本(出单)1407×58tif

天博039-明 丁云鹏 释迦牟尼图轴纸本1407×58tif

天博044-金农 佛像轴200tif

天博045-青山红杏图页+绢本tif

天博046-千岩万壑图轴+绢本设色tif

天博048-泼墨溪山图tif

天博050-蕉林酌酒图轴tif

宋 钱选 花鸟图卷(全卷二版)纸本38x3167天博tif

弘仁tif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轴绢本设色175x667天博tif

明 王谦 冰魂冷蕊图(绢本)186x111tif

明 王铎 王屋图并诗卷(全卷)纸本299X6398天津博物馆tif

明 王铎 王屋图并诗卷(全卷)纸本货单299X6398天津博物馆tif

明 王铎 自书石湖等五首卷行书纸本27X253天博tif

明 祝允明 行草书归田赋纸本265X288天博tif

│  明 仇英-文姬归汉图扇面-Xtif

│  明 刘原起-虎丘图轴-Xtif

│  明 周之冕-桃花鸳鸯图扇面-Xtif

│  明 周之冕-群英吐秀图卷-1-Xtif

│  明 周之冕-群英吐秀图卷-2-Xtif

│  明 周天球-兰花图轴-Xtif

│  明 周天球-草书五言律诗轴-Xtif

│  明 周天球-行草书七言律诗扇面-Xtif

│  明 周臣-携琴看山图扇面-Xtif

│  明 唐寅-行书扇面-Xtif

│  明 孙克弘-兰竹图卷-Xtif

│  明 孙克弘-墨竹图轴-Xtif

│  明 孙枝-溪桥林屋图扇面-Xtif

│  明 孙枝-秋江闲钓图轴-Xtif

│  明 孙枝-虎丘山图扇面-Xtif

│  明 张元举-松亭看瀑图轴-Xtif

│  明 张复-溪山过雨图卷-Xtif

│  明 张宏-山塘短棹图轴-Xtif

│  明 张宏-金山胜概图轴-Xtif

│  明 文从简-临唐子畏女儿娇图轴-Xtif

│  明 文伯仁-登山远眺图扇面-Xtif

│  明 文嘉-春岸归骑图扇面-Xtif

│  明 文嘉-竹明风恬图扇面-Xtif

│  明 文嘉-行草书冬日漫七律诗扇面-Xtif

│  明 文彭-草书秋雨五律诗扇面-Xtif

│  明 文征明-文石乔木图扇面-Xtif

│  明 文征明-行书轴-Xtif

│  明 文徵明-古木苍烟图轴-Xtif

│  明 文徵明-行书扇面-Xtif

│  明 文震亨-行书轴-Xtif

│  明 文震亨-行楷书扇面-Xtif

│  明 沈周-落花诗意图轴-1-Xtif

│  明 沈周-落花诗意图轴-2-Xtif

│  明 沈周-落花诗意图轴-3-Xtif

│  明 沈周-落花诗意图轴-4-Xtif

│  明 祝允明-草书扇面-Xtif

│  明 祝枝山-草书北郭访友七言律诗轴-Xtif

│  明 袁尚统-古树栖鸟图轴-Xtif

│  明 袁尚统-维扬古渡图轴-Xtif

│  明 谢时臣-山水图轴-Xtif

│明 谢时臣-蛾眉雪轴图-Xtif

│  明 钱谷-山水图扇面-Xtif

│  明 陆士仁-秋夜景物图扇面-Xtif

│  明 陆治-天池晚眺图-1-Xtif

│  明 陆治-天池晚眺图-2-Xtif

│  明 陆治-天池晚眺图-3-Xtif

│  明 陆治-山水图横幅-Xtif

│  明 陈括-平安莲瑞图轴-Xtif

│  明 陈道复-书画轴-Xtif

│  明 陈道复-草书五言律诗扇面-Xtif

│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浙博tif

│  南宋 梁楷 蚕织图卷绢本275x513黑龙江省博物馆tif

│  唐 残篇 纸本楷书27X308tif

│  唐(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绢本30x292徐悲鸿纪念馆tif

│  宋 佚名 蛛网攫猿图页绢本60x101弗利尔美术馆tif

│  宋 赵光辅 番王礼佛图卷绢本(二)286x1035 tif

│  宋 赵光辅 番王礼佛图卷绢本(原)286x1035tif

│  明 文徵明 万壑争流图轴1327X353 南博tif

│  明 谢时臣 仿王蒙山水图585X312南京tif

│  明 黄道周 答诸友诗卷行草绢本256x2705苏州博物馆tif

│  晋 王羲之 频有哀祸 孔侍中 犹悬三帖248×418日本前田育德会tif

│  清 戴熙 石梁雨来亭图卷纸本35X31681克利夫兰tif

│  清 钱维城 狮子林图卷381×1873 加拿大阿尔伯特博物馆tif

│  金 佚名 太古遗民 江山行旅图3842x41783纳尔逊tif

│  提取文件夹名bat

│  目录树bat

│  

├─五代 南唐 周文矩(传) 合乐图

│      五代 南唐 周文矩(传) 合乐图(日单)芝加哥艺术学院tif

│      五代 南唐 周文矩(传)合乐图419x184tif

│      

├─五代 南唐 巨然 湖山春晓图 绢本223×87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      98巨然-湖山春晓图-tif

│      五代 南唐 巨然 湖山春晓图 绢本223×87大都会tif

│      巨然-湖山春晓图-hx-李斌tif

│      巨然-湖山春晓图-hxtif

│      

├─元 赵孟頫 止斋记

│      元 赵孟頫 止斋记  行楷纸本475X356tif

│      赵孟頫·止斋记txt

│  ├─宋代

│  │  │ 15马麟层叠冰绡图轴tif

│  │  │ 19宋 丝纶图tif

│  │  │ 248宋 李嵩 花篮图页tif

│  │  │ 254宋 马远 踏歌图轴tif

│  │  │ 261宋 佚名 蕉石婴戏图页(最清晰版)tif

│  │  │ 266宋 朱绍宗 菊丛飞蝶图tif

│  │  │ 27宋 赵佶 听琴图轴顶级版tif

│  │  │ 309南宋 佚名 小庭戏婴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最清晰版tif

│  │  │ 339宋 徽宗佶 戴胜图页tif

│  │  │ 340宋 徽宗佶 花鸟图页tif

│  │  │ 350宋 李唐 牧牛图页tif

│  │  │ 357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页tif

│  │  │ 358宋 林椿 枇杷山鸟图tif

│  │  │ 359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tif

│  │  │ 364宋 马麟 橘绿图tif

│  │  │ 386宋 许道宁 云关雪栈图页tif

│  │  │ 392宋 杨士贤 寒山飞瀑图tif

│  │  │ 395宋 佚名 白头丛竹图页tif

│  │  │ 396宋 佚名 碧桃图页tif

│  │  │ 484宋 佚名 游骑图tif

│  │  │ 5:张萱 捣练图(1级)顶级版tif

│  │  │ 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图tif

│  │  │ 刘贯道 消夏图    绢本(2953 x 7144 cm)tif

│  │  │ 北宋 赵令穰 湖庄清夏图卷 题跋tif

│  │  │ 北宋 赵令穰 湖庄清夏图卷tif

│  │  │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tif

│  │  │ 宋 佚名 归去来辞书画卷30 x 4386 cmtif

│  │  │ 宋 佚名 松月图 绢本 74X130tif

│  │  │ 宋 刘松年 天女献花图tif

│  │  │ 宋 宋徽宗 赵佶 五色鹦鹉图卷533 x 1251 cmtif

│  │  │ 宋 宋徽宗 赵佶 五色鹦鹉图(波士顿)tif

│  │  │ 宋 宋徽宗 赵佶 瑞鹤图1tif

│  │  │ 宋 宋徽宗 赵佶 瑞鹤图2tif

│  │  │ 宋 宋徽宗 赵佶 瑞鹤图3tif

│  │  │ 宋 宋徽宗 赵佶《芙蓉锦鸡图》tif

│  │  │ 宋 秋林放犊图tif

│  │  │ 宋 赵佶 竹禽图tif

│  │  │ 宋 陈容 九龙图卷之一463X67516tif

│  │  │ 赤壁图tif

│  │  │ 赤壁图卷tif

明 蓝瑛-溪山秋色图(全卷)绢本 238X180tif

梅清 千峰雪色图轴+绫本设色+1785×48cm+天津博tif

清 查士标 青山卞居轴915x554天博tif

清 胡湄 鹦鹉戏蝶图 绢本 982X503tif

清 蒋廷锡 蜀葵宣花图绢本76x39天博tif

清 郑板桥155x84tif

王午生,柏松图tif

王震,簪花寻味图tif

王震,花禽图tif

王鹿公tif

郑板桥 竹半幅tif

陈汝言 山水53-oktif

中国画的分类:人物、山水、花鸟。

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的分类依据有内容,形式或颜色,技巧和时代。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中国画、国画、宣画乃同义词。

中国画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划分。

如果作进一步划分的话,中国画的门类就很多。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都曾对中国画作过分类,但都难以切地表达。以下是比较流行的几种分类:

一、宋《宣和画谱》中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兽畜、花鸟、蔬菜。

二、南宋邓椿《画继》中分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竹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

三、明陶宗仪《辍耕录》中分为佛菩萨像、玉帝君王道像、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任务、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驴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如果作进一步划分的话,中国画的门类就很多。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都曾对中国画作过分类,但都难以切地表达。

古人怎样鉴赏古画

1、纸绢鉴定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绢和纸的鉴定是鉴定书画又一途径。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