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读后感怎么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音乐读后感怎么写,第1张

《音乐教育》一个综合性音乐刊物,所涉及内容包括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史料、音乐技术、音乐评论、学术交流、答疑解惑等多方面的内容。

《音乐教育》中刊登大部分国外音乐教育理论都是在原著发表后不久就被中国音乐学家译介的,这些文章开阔了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视野,对我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刊载的学术研究文章和对某一“主题”所展开的讨论性文章,则对我的音乐理论与音乐研究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写法见下面:

需要将书名和作者,还有写作的年代,和其中的一些内容概要写出来。写读后感的时候,选择自己最深感受的内容表述出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的句子叫做观点句,也是可以在文章中灵活运用的,可以出现在开头的部位,也可以出现在末尾的部位,或者是文章中心。

写读后感的时候更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想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脱离实际。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的语言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大,意境深刻而悠远,很多诗词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这里的“名”和“佳”恐怕不仅仅指那几个或者几行精炼的字和词,而是这简短的几个或几行字词所表达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些内涵往往不是显示在这些字和词的表面形式,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隐含在篇章,甚至是更大的社会背景之中的,例如:阮籍的一首律诗《咏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何相见,忧思独伤心。

  这首诗从字面意义上看描写了作者深夜弹琴的情景和孤独不安的忧思。如果我们不知道作者生活在魏晋南北朝相交的时代,不知道当时黑暗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作者自身所处的地位境况,我们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怀,不知道作者为何夜不能寐?不知道其实诗中的“孤鸿”、“翔鸟”都是另有所指,更不知道诗的背后还另有所隐,即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愤懑以及对浑浊的社会政治的揭露和批判。由于当时黑暗高压的政治环境,此诗多用比兴,写得比较隐晦曲折。

  诗在言志,诗歌的内容往往表现出意义的双重性或者多重性,这也是所有诗歌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诗歌一贯的手法,在对诗歌的内涵进行阐释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用到隐含理论,隐含理论是诗歌意义阐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方法。篇章分析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诗歌作为文学篇章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无论是从体裁、内容、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存在很大的丰富性,但关于它的隐含意义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国内一些学者借鉴了俄国诗学篇章中隐含意义的分析理论,对俄汉诗歌进行了隐含对比分析,在数量和深度上都很有限。本文借鉴了以往学者的理论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古代诗歌中的隐含现象进行了分析。

  (一)隐含的概念

  1967年,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在哈佛大学做了三次讲座,在他的第二讲Logic and Conversation (逻辑和会话) 中首先提出了隐含现象和会话合作原则,在世界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格赖斯开创了大规模隐含研究的先河。隐含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隐含包括听话人从语句里能够推导出来的任何间接性信息内容,不论这种间接性信息内容是不是说话人意思,是否符合说话人的意向,也不管这种间接性意思是否已经实义化;狭义的隐含只包括说话人通过语句传达的、听话人理解出来的间接性的、隐晦的说话人意思,听话人解读出来的狭义隐性内容必须符合说话人的意向,必须是已经实义化了的,而不能是潜在的,是否是说话人的意向是区分广义隐含和狭义隐含的主要标准。

  和会话活动的形式不同,文学作品的文本大都是书面形式的,它脱离了对话式语言的现场性,作者和读者之间不能像说话人和听话人那样可以相互打断、解释或者补足,读者在解读文本内容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自己的世界知识、语言知识和逻辑能力,所以,在对文本的产生背景缺少全面掌握的情况下,作者所解读出来的间接性信息往往带有很多的个人痕迹,这些间接性信息可能并不是作者意欲表达的意思。在做初高中试卷的诗歌解析题目时,如果学生对一首诗的内容及其作者情况全然无所知,那么你肯定不会得到千篇一律的答案。例如对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的解读: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考取进士,一旦考中便前程似锦。此诗便是朱庆馀在考进士之前寄于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行卷,他将自己此时期盼又有点不安的心情描写成刚出嫁的妇人,委婉含蓄,希望能得到推荐。如果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甚了解的话,很有可能就把它当成一首描写出嫁新娘心态的闺情诗,当然还可能存在其他更多的解读,这在逻辑和情理上都未尝不可。难道说除了标准答案之外其他的解读都是错误的吗?这里就存在一个广义隐含和狭义隐含的判断标准问题,采用的标准不同,对这些答案的态度就不同,这一点在判卷标准中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很多学者在研究文学文本的时候主张作者死了,认为应该完全以读者、解释者为中心来欣赏、理解文本,这时采用的就是广义隐含的概念。

  为了方便对隐含进行分类,本文将采用狭义隐含的概念,即只包括读者解析出来的和作者意向相符合的那部分内容。

  (二)隐含产生的机制

  诗歌中之所以会产生大量的隐含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1、根据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会话行为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言语双方的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的,他将此界定为对合作原则的绝对遵守,对其四个准则中的任何一个的破坏都会导致隐含。如果说会话合作原则是会话行为应该遵守的规范,那么,对篇章而言,语篇的衔接和语义的连贯就是应该遵守的规范。如果篇章违反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规范就会产生语篇隐含,而这种隐含在诗歌中是最常见的。例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一句和第二句由于格式的对称尚且能找到语篇上的衔接,但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从表面上确实找不到形式和语义上的连贯。此时,因为这种“犯规”,诗句之间便产生了很多隐含的内容。

  2、相对于其他体裁的篇章,诗歌是一种在格式、韵律、手法、字数上都有严格限制的体裁,追求精炼短小,既要求“句中无余字,篇外无剩语”;又要求“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要求炼句、炼字、炼意,使得诗歌不能像其它的文本或者自然对话一样更显明或充分地展开叙述,所以有很多缺失的内容情节需要读者自己去推导。尤其是四言绝句、五言绝句等在字数、韵律上要求及其严格的诗歌,作者用短短的几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量的内容情节都隐含在字词或语句之间。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在内容上出现了很大的跳跃,诗中没有写主人在听到狗吠之后接下来的举动,比如如何去门口看视,如何和客人寒暄、请客人进门等具体的情节,但根据事件的自然发展顺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仍能从中推测出当时的情景,这也是为什么诗歌能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原因。

  3、利奇的礼貌原则可以说是对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的补救原则,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有时候是出于礼貌或者不好意思,比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由于道德、风俗习惯的约束或者社会环境的压力,作者也会采取委婉曲折的表述方式。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还有一些讽刺诗。

  4、修辞手法的运用。为了语言的精炼、含蓄,内容的丰富,生动,诗歌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夸张、暗喻、借代、衬托、比、兴、引用典故,象征、陌生化、虚实结合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隐含的内容。例如:李白的《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中采用夸张的手法,极言白发之长,按照正常的逻辑和事物的固有规律,白发不可能长到三千丈,其实,作者在这里借白发之长隐含忧愁之重。后面的秋霜代指白发,言白发之白,隐忧愁之重。

  (三)隐含分析所涉及的因素

  语境是篇章分析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与传统的语境概念不同,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言语交际活动,提出了认知语境这个概念,认知语境是听话人用来处理新信息的知识,是一个人明了的全部事实的一个子集。相对于传统语境,它是心理的,是个变量。听话人在处理每个新信息时都会使用不同的认知语境,传统语境先于语句而存在,而认知语境在处理新信息时才存在。关联理论将含义的推导过程界定为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推导的过程中,更注重了听话人或读者的认知能力在隐含分析中的作用。

  认知语境又分为语言内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就诗歌而言,语言内知识包括语法知识、语用知识、词汇知识、上下文。语法体系是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比如诗中设问句式、反问句式、倒装句式的运用;语用知识如各种修辞格的运用;词汇知识如对词汇的选择(“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选择)、词语的超常搭配、词性的改变等词汇的语义语用关系等;上下文包括题目和前后语句。

  语言外知识包括即时场景、逻辑知识、百科知识、背景知识。在诗歌中,即时场景主要指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写作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逻辑是人的思维规律,语句预设问题、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荷恩等级关系都是逻辑问题;百科知识包括道德的、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其他知识;背景知识包括生活常识、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以及作者个人的生平遭遇等。

  (四)隐含类型分析

  曹威凤在她的《论俄汉抒情诗中的隐含意义》一文中将隐含分为自然隐含、篇章隐含、诗篇的潜台词三种类型。自然隐含又分为语义兼含、语法兼含;篇章隐含又分为篇首隐含、篇中隐含和篇尾隐含。其实,可以看作是根据存在隐含的语言单位的大小对隐含所做的分类。

  赵雪华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俄罗斯诗歌的语篇隐含分析》中将隐含分为辞法隐含、背景隐含和文化隐含三种,可以说是根据隐含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对隐含进行的分类。

  本文则根据诗句所传达的隐性信息内容的性质将隐含分为指称隐含、客观内容隐含、主观内容隐含和交际内容隐含。我们可以通过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来了解这几个概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作此诗寄给他,以表同情。

  先看指称隐含。指称隐含是指间接性指称。诗中的“五溪”、“君”和“夜郎西”就是间接指称,“五溪”指去龙标途径的雄溪、樠溪、酋溪、无溪、辰溪。“君”指王昌龄;“夜郎西”指王昌龄被贬之地。

  客观内容隐含指读者从诗句里推导出的一些间接性的、隐晦的表述的对象和表述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作者写出这些诗句必然具有的意思,有时候甚至是作者意欲传达的内容。“闻道龙标过五溪”,表明此去龙标要途径雄溪、樠溪、酋溪、无溪、辰溪五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明你我虽相隔两地,但却共享一轮明月,我寄于明月的“愁心”将一直追随于你。

  主观内容隐含指读者从诗句里推导出的一些作者传达的间接的、隐晦的评价——情感意义(包括肯定/否定、积极/消极、欣喜/忧愁等)。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所描述的景象就隐含了一些伤感的情怀。“杨花落尽”表明已经是晚春,刻画了一片残败的景象;“子规啼”更是有一种悲凉的味道,“子规啼血”其实是一个典故,子规即杜鹃鸟,子规鸟有思念故土以致泣血的意思,从这句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被贬的消息充满了同情和忧愁。

  有时诗句欲传达的交际目的与诗句形式上、表面上显示的交际目的不一致,通过语句间接、隐晦地传达交际目的的现象就称为交际意向隐含。诗歌的第一句表面上描写了春深的景象,实际上作者想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渲染来表现自己对友人被贬事件的同情和感伤之情;第二句叙述了去龙标所经历的路途,作者通过极言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含蓄地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之情;最后两句作者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将明月比作人,将不可能之事变作可能之事,委婉地表达了诗人之心追随友人直到天涯的深情。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规约化的程度将指称隐含、客观内容隐含、主观内容隐含和交际意向隐含分为规约性的和非规约性的。规约性隐含与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直接的字面的意义相近,或者说是在人们认识中相对固定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分析规约性隐含的时候往往付出较少的努力。非规约性隐含和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一定语境的制约下,读者通过间接、隐晦、曲折、委婉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作者的意欲表达的意思与语句的词汇、语法结构所传达的常规性信息内容相距较远,读者就必须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能理解语句所承载的隐性信息内容。当然这种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也是相对的,随着某个义项或用法在人们认识中的逐渐固定化,非规约性的信息也会转化成规约性的信息。

  (五)其他看法

  中国古代诗人很讲究炼字。我们身边也流传了不少关于诗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故事。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先用的是“到”字,吟完之后,王安石觉得“到”字太平直,不够形象,缺乏诗意,后先后又改为“过、入、满”,一直到“绿”字,几经变换,最后才确定,不仅表现出春风吹到江南,更能表现出春风吹,大地变绿,万物生长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机。我们可以援引荷恩等级理论把<到、过、入、满、绿>看成一个选择等级,从“到”到“绿”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深度的意境。与荷恩等级不同的是,这里的等级是对表现力强弱或者说蕴含力强弱的词语的排列。表现力不同,它的隐含信息内容也不同。同样的例子还有贾岛的《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其中“僧敲月下门”中的“敲”也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作者最初想用“推”字,再三斟酌,最后才改为“敲”字,<推,敲>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等级隐含,不同的选择,给了我们不同的隐含意境。

  本文从隐含的概念、产生、影响因素、分类等角度对诗歌中的隐含现象进行了分析,整体来说比较粗略,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需要进一步的分类、研究,比如诗歌中特殊句式、特殊手法的隐含意义、不同题材以及不同体式的诗歌的隐含研究等,其实诗歌领域的隐含是一个蕴含了无限趣味的研究,很值得深入探索,希望本文浅显的分析能对阐释诗歌的意义起到一定的借鉴意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大众。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因此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

  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诗词流行音乐在抒情言志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对莫大作用。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只不过音乐文学(歌词)还没有古典诗词一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并不是说它永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只是这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时间的积淀。

  二、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

  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一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很多现在的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与借鉴,在歌词的写作手法上,现代的流行歌曲也是从唐诗宋词身上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向讲究韵律感与意境美,这都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诗宋词里更常用到的比兴手法,在现代歌词的写作中,例子那更是不胜枚举。

  三、 流行歌曲相对于古典诗词的优势

  尽管现代歌词的创作沿袭着古典诗词的创作的路子起步并发展起来的,然而,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毕竟还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毕竟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和内容特征,并接受不同时代标准的审视与评判。

  我们说文学是为了体现生活而存在的,那么任何的一种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个时期的生活现实,体现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征。正如我们都说唐诗与宋词,而并没有泛称为唐宋诗词,就是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而流行歌曲则显然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同于唐也不迵异于宋,所以它与前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更多显而易见的区别,这也正是如今很少将他们主动放在一起比较的原因。

  而流行歌曲更为通俗,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受众,其次留心歌曲的传播方式是古典诗词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流行音乐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时代在变,今人对音乐的感受程度和古人自然有很多的不同。比方说,姜白石是了不起的词人兼音乐家;他的词句,傲视古今,但是他写的音乐,若就现代的音乐观点而论,除了「古意」之外,未免失之单调。古意虽好,但是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音乐品味。今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是很难造就像「小红低唱我吹箫」那样的环境和情调的。若是要靠他留下的古谱乐曲去推广宋词,恐怕很难被现代人接受。古谱有它们的历史和文献价值,但是却不能为推广传统诗词发挥多大实用。同样的道理,魏氏乐谱和碎金词谱等等古籍译出的乐谱,可以教导现代人学习古意,提示深含传统韵味的旋律,然而在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诗教」工作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从欣赏古典诗词上来说,无情的现实,难以配合当时的情调,的确是现代人的悲哀。然而,我们如想挽救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还须面对现实。这个历史责任,就落在现代有民族文艺思想的音乐家们的身上

  前人留下许多的诗词,多的是美不胜收的歌词资料。这些宝藏里的每首歌词,今人可以全首引用,或者截句接收,也可以利用前人的意境构句或词汇溶入自己的思想,应该可以谱出许多优美的歌曲。很可惜现代的中国音乐家们,能够去发掘这宝藏的人实在少得可怜。当然,作曲家若要利用这些优美的歌词,自己必须先能了解诗词的内涵,才不会写出不合词意的怪谱,白白糟蹋了前人宝贵的智慧结晶。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音乐家们,应该多读诗词。音乐院校的作曲系,应该把中国诗词列为必修科,无论学生们以后要作可唱的歌曲,或是写演奏的乐曲,有了诗词的内涵,对表现乐曲中的民族风格和弘扬中国文化,都有很大的益处。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中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而歌曲是诗词传播的触媒,诗词可以藉音乐的帮助,广为流传。唐宋前人的例子,很值得今人效法。乘着音乐的翅膀,载着优美的中国歌词,飞扬五洲四海,让普天下都唱中国歌曲,传诵千秋,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我衷心地希望现代的音乐家们,今后多多创作能歌唱中国诗词的曲子,不要再轻易错过中华诗词这个无尽的宝藏。先人留下的这些古典诗词是我们现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应该用好这些资源。幼年时期依靠音乐帮助所掌握和学到的东西让人难以遗忘、终生受益。衷心希望华人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愿中华古典诗词唱响神州!

1 牧童短笛作文50字

优质解答

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一首闻名中外的名曲—《牧童短笛》,让我们不但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而且来到了音乐的世界里漫游。

这首钢琴曲让人陶醉其中,我仿佛穿越到了这首优美的钢琴曲所描述的乡村牧童的小世界。

清晨,阳光明媚,绿草因为被凌晨五时下过的雨滋润过仿佛长高了点。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戴上草帽,手握着自己心爱的短笛,准备到草地上去放牛。走在山村的小路上,小牧童吹起了笛子。悠悠扬杨的笛声荡漾在空中,吸引了树上的小鸟,小鸟叽叽喳喳为牧童伴奏;又吸引了美丽的小精灵——蝴蝶,蝴蝶翩翩起舞为牧童伴舞;小溪里的鱼儿也迫不及待的为笛声喝彩,成群结队的吐着泡泡,仿佛为牧童鼓掌。从这优美的旋律里我感受到他的心情是悠扬的,欢快的,还夹带着对小伙伴们淡淡的想念。

突然一阵阵笑声飘入牧童的耳中,原来是一群小孩在玩游戏,牧童放佛想起了自己的朋友。这时一群跟他年龄相仿的男孩们跑到他面前问,这首曲子是吹的吗?牧童说“是”男孩们说,你吹得太好听了,你愿意和我们一起玩吗?”,牧童开心的回答说:“我愿意”。

2 生活的源头作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是一种需要,我在需要中成长。时光从指尖流逝,源头活水雀跃而来,需要也逐渐成为我的爱好。

钢琴是我的最爱,她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光亮照人的钢琴陪伴我已经整整六年,我的十指在琴键上飞舞,我的思绪在音符上跳跃;琴声中有我的欢乐,有我的遐想。

在这里,我和乐圣贝多芬交谈,一曲《致爱丽丝》让我领略了青春少女的纯真靓丽;我和老音乐家贺绿汀为友,一曲《牧童短笛》把我带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笛声悠悠的田园境地。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为我伴舞;舒曼的《梦幻曲》将我催眠于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世界……有人说:“哪里有人类足迹,那里就有音乐。”

音乐是伴随人们一生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钢琴声象天上落下的水滴,净化人的心灵。

一曲终了,是雨过天晴、凉润的空气。琴声是那么地感性,又是那么地抽象,妙不可言,只想沉溺,只愿沉溺……钢琴越来越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琴。

每天我都要在紧张的学习之中抽出时间和它交谈;每当遇到不高兴的事情,肖邦的夜曲萦绕在我的耳畔时,就犹如得到亲切安抚,心中的愁云一扫而光;每当在做作业中理不出头绪时,弹弹巴赫的创意曲,从那复调多变的旋律中启迪了思维,从迷惘的禁地,大胆地走向新的彼岸;每当遇到挫折时,贝多芬的奏鸣曲就会鼓舞着我的斗志,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3 简述贺绿汀《牧童短笛》的创作经过

贺绿汀(1903-1999) ,原名贺楷,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

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

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在贺绿汀的音乐生涯中,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当时的进步**创作歌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方面之一。

从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的**事业进入了有声**时期,当时的**音乐基本上是以歌曲形式出现的,如聂耳、冼星海、任光、吕骥等作曲家都曾为进步**创作过优秀的歌曲。他的创作领域十分宽泛,在器乐曲、合唱曲、独唱曲、**音乐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他的音乐作品结构比较严谨,音乐的发展也富于逻辑性,为近代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团体的建设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 牧童短笛写读后感一百字左右

有个小男孩叫伊万,短笛吹得很好。

后来他来到一户人家做雇工,讲好放得好给双份工钱,羊丢了分文不给。牧童答应了,而且一只羊都没丢。

男主人和女主人因为不愿付工钱而想办法让牧童走,但是牧童很机智,不仅捉弄了男女主人,还拿到了工钱回家了。这是一个俄罗斯民间传说,简单又有趣。

男主人和女主人都是吝啬的人,到最后成为村里人的笑话。小男孩伊万聪明快乐,面对别人的欺负还是很乐观,最后惩罚了坏人,拿着工钱回家了。

这个故事不光是让我们一边看一边笑,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坏事的人到最后总会受到惩罚,聪明乐观的人总会有个好生活。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不管和任何人交流都是可以完美相处的。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心得体会(一)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以演唱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除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音乐心得体会(二)

 20xx年x月18日至21日,“xx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我校举行,此活动历时四天。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29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音乐素质都不同凡响,以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和活泼有趣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拓展音乐、创造音乐,使我们在这四天的听课学习中,收获不少,感想颇多。更让我感受到了音乐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课改后的音乐课已不是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而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审美”课了,每一节课要讲的有亮点,有新意,都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可以说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这里我们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

 一真正实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如今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形成了一种形式与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的表演,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相信,从这样课堂走出来的孩子,会一天天地更加热爱音乐,更加懂得音乐,更加愿意创造音乐。

 二独具匠心的个性课堂

 本次参赛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几节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很多时候自己也融入了音乐课堂中,以至忘记了记笔记,课堂气氛也感染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这都归功于教师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如:小学五年级人音版欣赏课《走近京剧》来自临沂四小。整堂课设计巧妙有趣,教师的教态显得很亲切,基本功扎实,对课堂很有掌控能力,教学设计新颖,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欣赏的同时用京剧的声音师生问好,她打破了传统欣赏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京剧的魅力及美,后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体会京剧人物不同的性格脸谱,和谐、生动。

 给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来自xx的一位老师的一年级欣赏《铁匠波尔卡》,这位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在生动、有趣、忙碌的气氛中进行,学生能充分体会音乐中铁匠忙碌、喜悦、快乐的心情。还有来自蒙阴的一位老师讲的《真善美的小世界》,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语言组织能力强,学会歌曲后,通过爵士乐让学生体会:相同的旋律,不同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不同的感觉。

 三教师专业素质是关键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一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科学与人文的文化底蕴丰厚,那么,她的音乐课堂过程会更流畅,学习效果会更好,学生会更配合,评委和观摩老师也会更信服。实践证明:舞姿婀娜、歌声优美、键盘熟练,把这些融入到课堂中,才会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学生的喜爱。

 我们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始终要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用我们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唱歌的魅力,体会到音乐的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平时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基本功进一步提高,并加强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突出音乐课的特点,相信有了我们各位同行的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的音乐课一定会上得更加有声有色,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音乐心得体会(三)

 作为实习教师,在两个月的工作实践中,我积累了不少深刻的体会,尽管是一位实习教师教师,但是的氛围已经深深感染了我,使我在xx的工作岁月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收获。

 刚出校门的我,就像孩子们的大姐姐,凭借着心底对孩子的热爱,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自己地弟弟妹妹一样,真切地爱他们。我相信孩子在幼年时需要更多的爱,在离开家人的时候,老师就是她唯一的信赖对象。尤其这次接了低年级,初期有的孩子不适应环境,出现了各种情况,在我的带教老师赵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我怀着一颗真实而柔软的心,包容每个孩子,渐渐地,孩子们和我熟悉起来,也乐意来上课了。现在,孩子们和我的感情很好,他们已经用他们的行动来与我的感情呼应,从爸爸妈妈口中,也得知孩子们都深深爱上了音乐课,爱上了老师,正如一句话:“也许你只给孩子一分,但孩子会汇报你十分,百分,甚至更多。”我很高兴自己走好了第一步。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试教工作开始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优秀音乐教师的课——写教案——试教——修改——试教,这样反复练习,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即使这样,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在教授一个小附点节奏,学生怎么也唱不好。我就把每一个音符的时值都分解组合,可是到最后,学生还是唱不好。后来只好向指导老师请教此处该如何表达。 原来,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知识点是不需要解得太透。让学生模仿就可以了。比如说可以模仿夏天的知了声。

 通过这次的经验,我深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学生的思维,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涉及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以何种方式将此知识点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于是,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我就不在象以前一样只要自己弄清楚了就了事,而是更加侧重于如何将知识趣味性地向学生表达清楚。我的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听完课后普遍都说我讲得较有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当实习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从他们原班主任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确实让我受益不少。比如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等等。虽然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我也没有完全照搬,第一是我觉得我的身份毕竟与他们原班主任不同。第二是我觉得我与学生年纪相仿,不象原班主任一样与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代沟,这是我的优势所在,应当加以利用。所以,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我渐渐形成了一套既有自己风格,又吸收了原有宝贵经验的行事方法,而且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我和实习班上一位同学谈心的时候,她告诉我她读二年级时成绩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前几名,数学成绩犹为突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侯学数学简直就是一种乐趣”,但是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仅整体成绩直线下降,就连自己的强项数学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当我问及其中的原因时,她告诉我,由于一次考试的失误,她就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高年级的要比低年级要难,使她的成绩更加后退了,以至于现在对读书失去了信心,想一心从事自己的爱好去学舞蹈算了。而这些她都没有和原班主任说过,原因是班主任“太凶了”。我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反对她的观点,而是从客观条件、学习条件以及以后的前途等方面和她分析了她的这种想法,使她明白了学习和爱好之间谁轻谁重,并引导她自觉得把心思放到了学习上来。

 虽然说我的教育道路才刚起了个头,但是我对自己未来的路充满了憧憬,也充满了信心,是的良好地师生氛围感染了我,我为自己身为一名教师而骄傲!

音乐心得体会(四)

 即将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为了让整个实习工作更加顺利地、目标明确地进行,我已经有计划地完成一些准备工作,现将这些工作总结如下。

 大三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院安排了我们到xx中学,xx附中,xx小学,xxx教育法培训班等见习,让我们提前了解老师这个教育平台的工作。

 xx中学的学生音乐素质比较高,接受能力也强,所以老师所教的内容会适当加深一点。而且每节课都很精彩。华师附中的听课,又让我了解一些初中这一环节的情况。

 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衔接的关系,但毕竟是不同的两阶段,年龄不同,还有思想的转变。相对高中生来说,这些初中生要活跃一些,课堂气氛也活跃,没有高中生那么沉闷。对偶像的崇拜也热衷,明显一些,高中生就内敛多了。知识接受程度而言:初中生简单一些,普通学生(非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只要点到为止,讲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就够了,讲得太深,太复杂,学生不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或学生在课堂上干些与音乐无关的,那音乐课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高中生相对来说,有了初中音乐知识作为基础,更注重创作,老师只是引导作用,但初中生就要老师的带领,而且老师的领导也比较重要。五羊小学也是另一阶段的学生,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天真活泼,什么都敢尝试,求知欲很强,主要就是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xxx教学法就是比以上三个阶段更早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历也会分几个小阶段,整个来说就根据孩子情况拟定教法,让孩子在轻松的情况下学习,不会是一种很硬的教与学的方式,即是玩中学。无论是那个阶段的学生,都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之余,主要是感受音乐。

 每次见习下来每个同学都要写见习心得,提醒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的感想,从而有什么启发,为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准备。

 还有教师师范技能方面的努力。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在上个学期末,我们学院以每个班级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微格试讲,从研读教材到编写教案,最后是课堂试讲,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老师个别指导。整个微格试讲训练穿插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微格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试讲训练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试讲视频作为评分作业。上个学期实习选校结束后,我们随即投入到实习队的准备工作中去,与实习学校取得联系,确定实习教材,明确整个实习流程,拟定实习前准备工作的计划。

 暑假期间我到母校进行了见习工作。带了音乐主修生,声乐,视唱,乐理等专业课。让学生巩固知识的方式方法。此外,还向老师们请教了教学问题,要求我扣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见习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为接下来的具体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心得体会(五)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一眨眼功夫,一年见习期满了。在这初为人师的一年里,我庆幸自己能走上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实现了由学生向教师过度的角色转变,真正适应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融入了xxx这个小学教师集体的大家庭中,从中感悟到了师风师德的重要,体会到了做教师的滋味,懂得了教师的责任,同时也促使我无论是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还是专业水平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当小学音乐教师原本非自己的初衷,一年下来与生朝夕相处,小学生天真无暇,渴望求知,使我增加了坚守小学教师岗位的信心,便暗暗给自己加油,决心以师德、师爱、师智、师能来要求自己,以爱播撒,用爱耕耘,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现将一年以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师者德为先

 “无德不成师,德高才为范”,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生命,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知识,精湛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德。我知道作为一名新教师,师德的修养,不能靠一朝一夕而就,也不能挂在嘴上,夸夸其谈,要善于学习,用心修炼,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心里是这样想的,也试图这样去做。一年下来我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学习和培训外,还着重拜读了三本书籍。一是苍南县教育局编的《做人民满意教师》,二是美国作家哈蒙德遍的《优秀教师是怎样炼成的》,三是美国普恩的《给新教师的忠告》。对重点章节我做了笔记,写了读后感,其中名言名句时时催我上进,常常把我从挫折中扶起,使我坚定了小学教师岗位的信心,决心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二、为师者能为重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师专业化程度,所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薄弱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兴衰。作为新教师我以名师为目标,立足教学常规,做足做优,不断充实自己的基础,尽全能向名师目标进发。

 首先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理由很简单,因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变,教学目标在变,课堂在变,师生关系在变,没有及时转变角色,没有足够理论支撑,一切都难以应付,尤其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因此我力求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一是读书,“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我深受朱永新教授的真知灼见教导,于是我曾经为自己规划了一个读书计划,一年下来我着重读了四本书,分别是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材料—《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评价》中的音乐教学案例与专题研究,新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范例,以及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专著等。初步掌握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说课和教学反思结构框架,明白了其中编写意图和方式方法。二是听课,听指导师的课,每次开公开课前,都得到了龙港五小的陈端阳指导师的指导,并听她的示范课,指导师的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调控能力、教学设计等,我羡慕之极,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还听了优质课参评课,教研活动示范课,教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流畅的教学程序,互动的教学氛围,都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我不断加以取长补短,缩短教学成熟期。最后还听了校内同学科和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吸纳课堂教学的精髓,丰富自己教学风格,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

 其次通过实践来成就自己。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所以教好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如何教好书,作为新教师我首先上好每一节平常课,能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来制定教学目标,预设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基本完成每课的教学任务,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努力上好上岗课,不管是校级还是县级上岗课,我都十分重视,每次都求陈端阳老师指导,陈老师从目标制定、教法选择、教学流程甚至课的导入和课的结束,都一一作了研究和指导,使我受益匪浅,进步颇大。第三积极参加学区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与骨干教师同台献艺,从中锻炼了自己胆量,也取得了较好成绩。第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参加论文撰写,每次开公开课后,都写好说课稿,每次听了示范课后,都写好评课稿,试图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加快专业发展。另外,我还开了博客,利用博客这个手段,把自己的点滴感悟在网上进行交流来提升自己。

 再次通过反思来加快自己成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积累过程,而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质的有效方法。我注重每节课后反思编写外,更注重公开课的教后反思、教学后记,并能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使自己不断的成长。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愿反思教学过程终身。

 三、为师者勤是宝

 勤能补拙,勤奋是为师者的法宝。尤其是新教师更要勤奋学习,自觉修养,脚踏实地,奋发图强,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奋斗目标。一年来,我着重学习了五本专著或有关学习材料,参加县新教师培训五到六次,读书文摘卡达70张;并写了学习心得体会一篇;校内外听课达55节,并作记录;校内外公开课3节,说课稿两篇,评课稿两篇,教后反思两篇,教学总结一篇,论文两篇。担任三、四年级两个年段音乐课时达16节,义务辅导学生表演节目;做到课时教案齐全,无漏备缺备现象,按时到校,从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努力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四、师创绩,绩强师

 一年来,我尝试着参加各种各类比赛活动,先后有两篇论文在县、学区论文评比活动中为二等奖和一等奖。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在校级、学区评选中分别为一等奖和二等奖。初战告捷,使我信心百倍,增加我参赛的勇气和胆量,也使我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我将不懈努力,创造更好的成绩。谢谢!

自序部分,洛秦老师就写到:“音乐和文化这两个不是新鲜的词语,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认识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音乐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转折的动力不是来自音乐领域,而是人类学”。从而开始展开了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基源的论述,也就是第一章的主题内容。

此书由洛秦老师主编,罗艺峰老师导读,所以一面是洛秦老师带有趣味性、故事性地叙述音乐与文化的种种现象;另一面是罗艺峰老师从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作为基点,或从美学角度阐述其学科理念等。但是在排版方面,相比其他书籍要更费手些,两种文本形式风格对比鲜明,放在一起看容易串,分开看还需倒回去重新开始,不过能看到内容如此丰富的一本书,也值了。

第一章: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基源

在洛秦老师的叙述中,大致从社会形态、社会行为、音乐人在社会中的价值、结语这四部分对其展开论述,并为每一结论作出解释,辅以具体例子分析。

在罗艺峰老师的叙述中,则围绕学科理念、美学思想、哲学思想对音乐文化的社会基源作出深入论述,从古至今、由浅入深、理论-思想-回入社会,对社会基源进行了全面刨析。

读完第一章的内容,领略了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基源所赋予的意义与依据。

世界各族人民的音乐都是相等且具有自身独特特点的,在观察音乐本身的同时,还要关注其社会与文化对于音乐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要将音乐与文化联结起来。

音乐读后感怎么写

《音乐教育》一个综合性音乐刊物,所涉及内容包括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史料、音乐技术、音乐评论、学术交流、答疑解惑等多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