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有名的道教圣地在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全国最有名的道教圣地在那?,第1张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崇拜神仙,并多认为在景色秀丽,林木幽深的地方为神仙聚居之所。修真慕仙的他们所以把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一、 十大洞天

十大洞天,是道教中认为上天派群仙治理之所,它们分别为:

王屋山洞,一称小有清虚之天,即山西垣曲河,河南济源两县的王屋山。

委羽小洞,一称大有空明之天,即浙江黄岩县的委羽山。

西城山洞,一称太玄总真之天;疑是青海的西倾山;

西玄山洞,一称三元极真之天;即西岳华山。

青城山洞,一称宝仙九室之天,即四州青城山。

赤城山洞,一称上清玉平之天,即浙江天台县赤城山。

罗浮山洞,一称朱明辉真之天,即广东罗浮山。

句曲山洞,一称金坛华阳之天,即江苏茅山。

林屋山洞,一称元神幽之天。即江苏吴县西洞山。

括苍山洞,一称成德隐玄之天。即浙江仙居、临海两县间的括苍山。

二、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道教中认为上天派上仙治理之所,它们分别为:

霍桐山洞,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东岳泰山洞,名曰蓬玄洞天,在衮州干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南岳衡山洞,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西岳华山洞,名曰惣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北岳常山洞,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中岳嵩山洞,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邓云山治之。

峨眉山洞,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庐山洞,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四明山洞,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会稽山洞,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太白山洞,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西山洞,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小沩山洞,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潜山洞,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鬼谷山洞,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武夷山洞,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笥山洞,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华盖山洞,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仙人平公修治之。

盖竹山洞,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都峤山洞,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白石山洞,名曰秀乐长真天,在云和州含山县,白真人治之。

岣漏山洞,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客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疑山洞,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洞阳山洞,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幕阜山洞,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治之。

大酉山洞,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金庭山洞,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麻姑山洞,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仙都山洞,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青田山洞,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付真人治之。

钟山洞,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良常山洞,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客县,属李治之。

紫盖山洞,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目山洞,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桃源山洞,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金华山洞,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三、 七十二福地

七十二福地,是道教中认为上天派真人治理的山、洞、坛、溪,它们分别为:

地肺山——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

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仙�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

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属地仙刘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属刘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菜岛上,多真仙居之,属地仙许迈治之。

青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真人刘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笋山南,是萧子云侍郎隐处,至今阴雨,犹闻丝竹之音,往往樵人遇之属地仙赤鲁斑主之。

丹霞山——在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到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属蔡真人治之。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属地仙侯生所治。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

灵墟——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

沃洲——在越州剡县南,属真人方明所治之。

天姥岭——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

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

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

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属阴真人治之。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

马岭山——在柳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属真人力牧主之。

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隐处。

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

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青乌公治之。

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

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

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

陶山——在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

皇井——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

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

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

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

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

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

平都山——在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

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

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

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

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

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其所治之处。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

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柏元治之。

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

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

司马梅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处。

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是毛真人治之。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是赵仙人治处。

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居此处。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是琼华夫人治之。

泸水——在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

甘山——在黔南,是宁真人治处。

工晃山——在汉州,是赤须先生治。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

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

庐山——在福州连江县,属谢真人治之。

东海山——在海州东二十五里,属王真人治之。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四处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

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

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

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道教发源地在山东省。

原因:

老子是山东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道教发源于齐国;山东省威海市圣经山历来被道家视为大化仙境。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

战国中期的齐国兴盛起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

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与内容,被道教涵盖;《易经》是道士的基本经典,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先秦道士邹衍的五行学说,也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汉黄老道教的《太平经》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

道家名山

名山大川吸取天地灵气,是修炼的绝佳场所。

东岳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西岳华山

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南岳衡山

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北岳恒山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

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市区62公里。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中岳嵩山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东临古都郑州,属伏牛山系 [2]  。介于东经112°56′07″~113°11′32″,北纬34°23′31″~34°35′53″。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功夫之源。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江苏茅山

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北约长10公里,东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里。

茅山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上景点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风景区于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批准为省甲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这里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据地,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景观、革命历史观融为一体,胜似仙境。

茅山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九霄万福宫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

扩展资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参考资料:

-道教

无量寿福!道教有三十六洞天 七十二福地 现在比较出名的和重要的有 北京白云观 江苏茅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湖北武当山 陕西终南山 山东泰山 浙江赤城山桐柏宫 甘肃崆峒山 等等~

十大洞天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 福生无上天尊!

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山东青岛崂山。

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东接闻名古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高峡平湖 丹江口水库。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

扩展资料: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距今约08~129亿年的燕山运动晚期,相继有熔岩喷发和花岗岩的广泛侵入,缓慢冷却上升,逐步构成现存的地质轮廓,东部有花岗岩侵入形成崂山山脉,西部由火山岩形成波状平原,中部为丘陵过渡带及墨水、张村、桃源等河下游形成的小冲积平原。

参考资料:

--武当山

参考资料:

--龙虎山

参考资料:

--崂山

山东崂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

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道教道观

崂山之道教鼎盛于元、明两代,至清代仍久盛不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称。这些宫观洞庵散落在崂山的峰谷崖壑间,香火鼎盛,从者云集,使崂山成为盛极一时的道教名山。

青岛解放初期,崂山尚存14宫、9观、17庵、16庙、3洞共59处道观,共有道士200余人。其中规模较大者有太清宫、上清宫、玉清宫、聚仙宫、华楼宫、神清宫、通真宫、大崂观、太和观、明道观、凝真观、百福庵、卧云庵、蔚竹庵、修真庵、明霞洞、白云洞、太平宫和关帝庙等。

至1959年,崂山道观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有7处,一般完好的有8处,部分破漏的有8处,破漏不堪的有7处,部分倒塌的2处,完全倒塌的3处,拆除的3处。共有道士86人,道姑3人。

全国最有名的道教圣地在那?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崇拜神仙,并多认为在景色秀丽,林木幽深的地方为神仙聚居之所。修真慕仙的他们所以把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