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故事 在史书《三国志》上只用5个字做了记录 而在《三国演义》上却写了数千字 为什么有这种差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三顾茅庐的故事 在史书《三国志》上只用5个字做了记录 而在《三国演义》上却写了数千字 为什么有这种差别,第1张

因为《三国志》是史书,必然忠于历史不可出入。其编撰者陈寿是晋的史官,他以魏晋为正统。而且在晋时诸葛亮并没有像后世所说的那么神乎其神。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小说会有个人情感夹杂,为达到一定的文学效果,作者可以适当改动,其目的在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因此要大篇幅的渲染。罗贯中自比诸葛亮, 所以他一直神话诸葛亮, 有很多事都与史诗不符合 。

在元末国家动乱,匹夫都以救国安邦为己任,对诸葛亮的成功那当然是极为推崇的,重要的是诸葛亮享受了很高的政治待遇,这是以罗贯中等一大批书生一生所求而不可及的,所以他把诸葛亮大书特书。

《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历史,但历史在小说中只不过是一个框架,一个时空断限。至于里面的人物被重新塑造,事件已被重新安排。

它不再像历史典籍那样去真实地记录历史,而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喜好去虚构历史,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爱僧、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对历史精神的阐释全都融合到一起。

《三国演义》中的史实经过、典章制度、生活习俗、人物功过、人物性格、官制、礼仪、时间、地域等或是不准确,或是弄错,或是有意虚构,或是过分渲染,因而似真非真。

演义毕竟是演义,如果完全按照历史书来写小说,那么也就没有历史小说这个事物了。

有人说,《水浒》是七分杜撰三分真,而三国却是七分真来三分假,但是我们如果真的对照着历史来看小说,这七分真实却要大打折扣。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连环计》、《空城计》、《七擒孟获》、《刮骨疗伤》、《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等。具体如下:

1、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2、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3、空城计

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三国演义的故事

桃园三结义是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三顾茅庐的故事 在史书《三国志》上只用5个字做了记录 而在《三国演义》上却写了数千字 为什么有这种差别

因为《三国志》是史书,必然忠于历史不可出入。其编撰者陈寿是晋的史官,他以魏晋为正统。而且在晋时诸葛亮并没有像后世所说的那么神乎其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