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散文诗,怎样才能写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4收藏

如何写散文诗,怎样才能写好,第1张

什么是散文呢?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

  如何写散文?

  A、感受生活 觉察幸福

  ——散文写作应有丰富感受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有个十岁的小胖墩对着满桌的美味佳肴,突然大叫:“我想去死,所有的菜都吃过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妈妈听了感到震惊,就去向心理医生咨询,大夫开了一贴药“粗茶淡饭”,并说:“这是一种心理障碍——觉察不到幸福。现在得这种病的还不少”。读了这只故事,我们不禁感慨,母亲的心是伟大的,但她的伟大已被一些过度的关心与爱护湮没了。为人子、为人女都已习惯了这种关心与爱护,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麻木。小胖墩生在福中不知福,丝毫不知道母亲的爱,更无幸福可言。同学门是否有小胖墩现象呢?要写好散文,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今中学生的生活似乎比较枯燥,三点一线,家庭(宿舍)——教师——食堂。再加上应试教育的重压,很容易陷入机械、麻木状态。同学们也许会说,有什么可感受的?但你如能仔细观察,悉心感悟,在广阔的学习、生活海洋中不乏美丽的感觉浪花,重要的是,如何敏感地去捕捉它。“师生之间”就是学校生活中的永恒的话题。课内外师生间林林总总的事何其多,日久天长师生间结成的友谊何其深厚,但为什么就不能“动于衷而形于言”呢?因为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从未细细品味过。同学们一定记得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中的几个细节吧,作者的感受是多么细腻。他就真切地写出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到蔡老师爱他们,所以蔡老师鞭子高高举起带最后却轻轻落在石板上。其实,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在特定的场景,都会给学生以个体独特的感受,只是平时你不去注意罢了。

  “父母之情”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写作母题。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为写亲情的经典之作,就是因为作者把蕴积在心中已久的对父爱的感受,通过父子间平凡的交往表现得真实细致,令人感动不已。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同学们,当你外出旅行和求学离家之际,依依惜别的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忙这忙那,惟恐不周,也许你会感到不耐烦或多此一举。我们千万不要象小胖墩一样麻木,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因为深深地爱着你。也许要等到在外生活不便时,才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想想那些没有父母的孩子,你是多么幸福。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份礼物、一道摆设,无不包含自己独特的含义,用心去感受,“心动”才有“行动”。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感受丰富起来呢?

  (1)要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注意观察,用心去感受。观察能丰富自己的感受。生活是平淡的,甚至是枯燥的,但你如能仔细观察,悉心感受就会发觉,五彩缤纷的世界就是在这平淡中诞生的。坚持写日记能捕捉每天生活中的浪花,使心灵敏感,情感细腻。

  (2)唤醒同情心。因为同情心是心灵震颤的重锤,同情是一种天性,是人们所有感情的出发点。它不仅是针对弱者,实质上,它是对美好事物的关心和怜悯。雪莱曾帮助一位盲人。一位盲人乞讨时说:“自幼失明,生活悲惨”结果所获无几。雪莱给他改了一下。“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施舍者如云。因为雪莱进行了换位思考,设想自己如两眼看不见的话该有多痛苦,这就是一种感受,雪莱就是用自己的感受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同学们,当你为希望工程捐款时,是否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仔细品味人生,你心湖的涟漪就会荡漾起来。生命的长河可以没有风啸浪吼,但不能没有细小的涟漪,让它们永远跳荡在你的生命之河中吧,感受生活,觉察幸福,这是构思散文的前提。

  B、谁持彩练当空舞

  ——散文写作的内在线索

  夏天雨后,乌云飞散,太阳重新露脸,天空常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中的水滴里,发生反射和折射造成的。在下雨时或者雨后,空中充满着无数个小小的能偏折日光的水滴,当阳光经过水滴时,不仅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同时被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如果角度适宜,就成了“长桥卧波”的虹。空气里的水滴大小,决定了虹的色彩鲜艳程度。空气中的水滴越大,虹越鲜艳;水滴越小,倘若像雾滴那样大时,红色越淡就形成了白虹。

  散文写作与虹的形成何其相似。当情感的阳光或高昂激越、或挚语缠绵、或热烈明快、或沉郁婉转,在生活的水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如果切入角度适宜,那么就一定能写成一篇像彩虹一般美丽的散文。当然,生活中的水滴是指那些能折射思想情感的人、事、物、景,否则,就只能是苍白无力像白虹一样的文章。一篇优秀的散文都是以情动人的,这情感的阳光——抒情,可以说是散文的内在线索。如果没有了这情感的阳光,那么,生活中的水滴再多、再大,也只能是水滴。

  情感的阳光指的是真挚自然而丰富的感情。散文作家林非说:“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情感的文学样式······”真情是散文的灵魂。赵丽宏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根情感之弦,它会不时被生活中的动人景象拨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真实生动地记录下心头之弦的颤动,就会是成功的散文。巴金的《随想录》,就是作者心底汩汩流淌出来的真情实感所焕发出的充满无限生机的散文精品。再看学生选文中的佳作,无论是写景的《金色的草原》,还是写人、记事的《祝福》、《一张珍贵的照片》,更不用说《寄情红枫》、《往事的鲜花》等,都被深深的情感浸透着。毋须多举例就足以说明,凡是散文,必有一根内在的情感线索。当然,必须做到内在线索和外在线索的统一。外在线索是行文线索(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移,情节发展等),它受内在线索的制约,总是紧紧地 扣住内在线索。如习作《父亲和母亲》,小作者是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外在线索,扣住自己对父母的敬佩爱戴之情这一内在线索构思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记叙散文。

  同学们,用你的真情渗透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人事物景,选择适宜的角度,运用恰当的语言将真情外显,那么,你就能“手持彩练当空舞了”。

  C、条条道路通罗马

  ——散作写作应形式灵活

  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那些驰骋绿茵场上的足球猛将吧,它们一个个身怀绝技、身手不凡,其目标是为了把小小足球踢入球网。他们中间有高高跃起用头冲顶足球入网的1·90米的阿根廷队巴蒂斯图塔;有远距离射门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内的意大利队维埃利;有近距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射门的巴西队金左脚卡洛斯;有四米开外大力抽射使球应声入网的罗马尼亚队哈吉;还有轻轻一拨让球滚入网底的英格兰队欧文。球星们或头顶、或脚踢、或远射、或近攻、或力取、或巧夺,灵活自如、异曲同工,均能命中,真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散文创作也如踢足球,形式自由灵活。正如 著名作家柯灵所说:“散文是一切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最没有拘束的。它可以是匕首和投枪,可以是轻妙的世态风俗画,也可以是给人愉快和休息的小夜曲。它可以欢呼、歌颂、呐喊、抨击,可以漫谈、絮语、浅唱、低吟,也可以嬉笑怒骂、妙语解颐。它可以是激越的风景,也可以像大江在月光下静穆地流动。在散文的园地内,最宜于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

  但不管采用何种结构方式,何种表达形式,其目的是明确的,即文章要有“思想的光亮”,“多一些感情色彩”,应该像一面窗户,“透过它,人们可以望得更远、更高,看见更多的东西,引起深思和遐想”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一篇文章可以以其中任何一两种为主,也可以把这几种方法融于一炉综合使用,用得好也能出彩。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综合使用的典范。

  散文的结构、体裁、题材也是灵活多样的。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我们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冰心的《小橘灯》,都是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展开叙写的连贯式结构;再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秦牧的《社稷坛抒情》、刘白雨的《灯火》运用的是将一根红线串起生活珍珠的组合式结构,但都能很好地表现主旨。新时期人称是“散文艺术的春天”,散文突破了“物——情——理”的创作模式。近几年来,散文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而出现的一种意识流动式结构。即由客观的事物或情景引起主观意识的“自由联想”和“抒情独白体”。如郭枫的《在雨中,我看到蒲公英······、》、何为的《东京夜话》、赵丽宏的《诗魂》等等。曹明华开创的“青春独白体”尤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就题材而言,它是自我人生体验的真实流露,如选文《红棕色的美丽》、《青春来临》等。小作者探索自我的多极化,其中有生命的乐趣、性情的流露,更有人生的顿悟、哲理的演绎。这种随笔式的体例正如特级教师黄玉峰所言:“随笔的特点和写法就在一个‘随’字上。乘兴放笔,兴尽而止。不去管有没有主题,不去管结构是否完整,不去管语言是否精当,任自己内心的感受自由自在地挥洒······”,我们是否可以说“创作有法,写无定法。”朋友,把满怀的激情聚于生活的细节,把人生的心酸和苦难以真诚的语气叙述出来。吸取前人创作的精华,创出自己独特的写作思路,像球星们一样展露自己的才华和精神,那么就一定能写出感动自己且打动读者的文章,坚信,条条道路通罗马。

  怎样写好散文呢?让我来告诉你:

  散文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是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因而作者在处理这些景物时,常常有多种处理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应地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散文理解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归纳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1、优选

  景物各异,其营造的情境自然不同,但选取何种景物应与全文情感基调一致,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

  如,《荷塘月色》中的第2、5、6自然段用很多笔墨写路上、塘边的树,但有名称且多次提及的只有杨树和杨柳,而有的却只字不提,或"不知道名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因为,本文要表露的是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的淡淡哀愁和难得偷来片刻消遥的淡淡喜悦,其氛围是静谧清幽,因此选取属阴柔美类的植物杨和柳,用以表现素淡朦胧的意境是最合适不过了。

  又如《故都的秋》,由于作者追求的是清、静、悲凉的特定情调,所以作者不写暖色调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公园商场,而偏偏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而且以为花的色彩是蓝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其余的景,也都以冷色调为主。由此可见作者的苦心。

  2、组合

  单一景物的组合当以全景取胜。如《故乡的榕树》第4自然段,以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组成了特有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有的文章以单调的自然景烘托人的活动,如《风景谈》中的"石洞雨景"用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使促膝谈心的一对男女的内生活得以展现,也使大自然顿时生色。其实,古诗词中更多此类名句。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六个典型意象勾画出乡村东方破晓时分的意境,把"早行"写的极生动逼真,真可谓诗中有画。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个名词点染出萧瑟苍凉凄怆的氛围,漂泊在他乡异地的游子形单影只、孤单寂寞的形象跃然纸上。以上诗句不用动词,全用名词组合。

  3、设境

  即把所绘之景设置在某一特定氛围,用带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画面境界全出。如《天山景物记》中的"迷人的夏季牧场",落日、红光给群山、草原、蒙古包、牧群、牧女镀上了金碧辉煌的暖色光芒,表现出千里牧场的富丽安祥和牧民的欢乐。这里的落日、红光便是黄昏时的背景底色。《风景谈》中"桃林即景"选定花时已过却没有一个桃子的特定时段,景物本身平淡无奇、土气十足,但茶社中的青年却使风景值得留恋,这样便表现出人类的崇高精神填补自然的贫乏,突出内生活充实的人对风景的点染和主宰,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4、对比映衬

  散文中的景,有时直接描写难以表现出那特有的情韵,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对比映衬的方法来曲尽其妙。如《绿》以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绿壁的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来反衬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还有《风景谈》"沙漠驼铃"选取漫漫黄沙、哄哄火响的热空气、驼马的枯骨等极其单调平板的意象与驼阵、猩红的大旗、悦耳清脆的铃声构成鲜明的对比,使境界全活,令人鼓舞。此外《天山景物记》以日影衬森林枝叶茂密,以水声衬幽静,以鸟鸣衬幽深,以红火光衬幽暗,借以表现天山森林的树高林密,也是异曲同工。

  5、想象与联想

  有些景物较为平常,也无特别引人之处,画面是静态的,可拓展的思维空间较小,但散文家却可以不囿于狭小的时空,巧为安排以化腐朽为神奇,使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了。这里,想象和联想就成了必要的处理手段。《荷塘月色》中以"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将作者和读者一下子由北京清华园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水乡,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之中。正是凭借着想象和联想,作者营造了诗意般的艺术氛围,读者才能得到美妙的艺术享受。

  此外,想象和联想还常常表现为引用神话传说。因为单纯的景色本身多是静态的,现时性的,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因其历史的久远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历史纵深感,内涵也更为丰富。如《天山景物记》由天然湖想及哈萨克少女的眼泪,既点出湖的神奇又使不幸和幸福相对比,表现天山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三峡》中的巫山神女、大鱼驮屈原、《雨中登泰山》的洗头盆、虬在湾也是明证。

  散文以景取胜,以情动人,而找到进入散文宫殿的钥匙是准确理解文意所不可缺少的,掌握散文描写的方法其作用也在于此。

  以上都是粘贴别人的回答或是网上的经验之谈

  但就我 个人而言 很想说的是:

  写散文和随笔一样,都需要自己在不经中发觉的灵感或是唯美的事物,只不过散文重于感情和事物的描绘,而随笔则是一种想之所想,书之所想。还是觉得先在生活中不要很刻意地寻找,而是在不经间感悟,有了很多的平常中的理,汇聚多了便成了情感的上升,自然就会有自己想要和想写的东西,一旦成文,你就会发现那是种美丽。总之不是为了写散文而写,而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自己的感觉而生活。自然就会出现你冥冥中未能料及的感动自己的句子和短小的文章。

  如果真想在短时间有所获得,就读些美的句子和文章,先刻意的背些,等到有了自己的情感和东西时候,就可以加之以转换成自己的东西拉。如果可以,也可以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记下来汇总,也可以平时多记日记,关键不要为了刻意,而是真正想写了 才写出来~~~~

  一句话,感情多了,思绪长了,就会出现好的文字O(∩_∩)O~~~~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

《古文观止》虽然是一部古籍,但是并不是一本独创原创的书,而是一本集合了从东周时期一直到明朝时期的优秀散文222篇的古籍,是两位清朝时期的教书先生所编写,可以说,这就是一部清代的语文散文教科书。不过,书中并非是只有散文,也与很多其他的内容,但是,这样时间跨度这么大的古籍,什么样的人去读才比较合适呢?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作品不足

一、完全不收先秦诸子,说明作者未能摆脱《文选》的束缚,其观念已落后于唐顺之。

二、对叙事文重视不够,选史部之文多取其中议论文字,这可能是因为明清科举考试只考议论文不考记叙文之故。

三、南北朝只选一篇,金元完全阙如,致使通史性选本中间缺了两段。前者可能由于仍然轻视骈体,后者可能是学力不够。

一般真正的书评文章都是要读完一本完整的书,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可以很清晰有脉络有逻辑地概括全书内容方可成文,对于小说体裁的书最是如此,但是有一种书,甚至可以读很少几页,即可成篇,不违背书评的要旨,这类书就是选编书。

《古文观止》即是一部编者本位的书,时至今日笔者可能也读过不到三分之一,很多文章,还是我们从小教材中背诵过的文章,这样的书,大抵是要读一生的,而且,是值得读一生的。

这就要说到《古文观止》成书的背景了。

编纂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是《古文观止》,所收诗文均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包含多种风格,问世之后,已经经过三百多年的时间检验,直到现在以及在重印再版中,影响经久不衰。

其实,从古至今,编者本位的书是不少。名篇佳作更是源远流长,但是编纂于康熙年间的《古文观止》和同属清代的乾隆年间的《唐诗三百首》,影响力和传播力都要超过前朝的很多文学选编本。究其原因,探其本源,也正是这两个诗文选编本的伟大之处。

南朝《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分类诗文选集,后有断代选本和名家名著选本(和我们今天的名著选编类似),选本虽然保存了大量作品,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史料,但是选文文章庞杂,篇幅不一,从普及阅读的角度来看,并不适合普通读者阅读。而《古文观止》是一部选本篇幅始终,雅俗共赏,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经典的读本——别说这些古文佶屈聱牙,在问世的当时,还是文言文的时代。

本书作者吴承权(字楚才)、吴大职(字调侯)是叔侄关系,他们二人均是当时的乡间塾师,类似我们今天还算熟悉的私塾先生,以课业授徒为生,二人都学识丰富,《古文观止》之所以成为我国古典选编典籍中的经典,与二人所做选编工作密不可分。他们选编此书的宗旨明确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者设也。这就体现了职业的敏感,以往多是文人做选编,选编的角度也出于文学性、艺术性考虑过多,但是教师这个职业,选编更多的是出于适合做教材。果不其然,三百多年间,这本书里的多篇反复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郑伯克段于鄢传》《曹刿论战》《捕蛇者说》《五人墓碑记》《陋室铭》等,如今依旧耳熟能详,我相信,很多人初高中,这里的多篇文章都是要背诵的,而这种记忆往往持续终生。

尽管那个时候,多数人对于古文很愁,也曾经质疑过这种背诵的意义,但是时过境迁,十年、二十年之后,才最终能体味古典文学之美,这是今天无数篇爆款公众号都无法给你的文字洗礼,而最终,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世间好物不易得,连文学阅读也是如此。读碎片文字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翻字典,但是如水过沙滩,留不下什么痕迹,而真正的阅读是艰难的,但是带给你的享受和持续的记忆也是不可得的。

《古文观止》中,唐宋八大家文章是重头,可以想见作者叔侄二人的文学品味和文学前瞻性,直到今天,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今,我们写散文写得不但形散神也散,我们的议论文只能轻飘飘地得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看一看唐宋散文,文字之秀美,语言之力量,尽出期间,你甚至无法默默地翻着古文字典读,这些文章必须大声读出来,唇齿之间,几千年的岁月穿越,文字之美,千古悠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谢前人的作文,前人的编撰呢?

吴乘权曾经说过,《古文观止》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谰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云尔。这也是观止之由来,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二位作者对自己做的工作和对文学作品的眼光可谓充满了自信,放在今天来看,很多人认为《古文观止》还算不上作者所认为的已达到观止境界的完美选本,但是至少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一本尽善尽美的读本了,虽然作品的时限只截止到明代末期,但是三百年间,它依然是最适合通识教育的古典诗文选本。

古风文章的意象其实和以前学诗词什么的一样,是通过那些常见的事物来烘托气氛以达到塑造意象的目的。 但是理论其实是空谈,写古风文章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积累和底蕴,如果积累和底蕴不够的话,光靠别人教其实也是写不好的啦。所以如果想写古风文章的话,一点要多看诗词古典文学,多背多记,古风这种东西并不排斥死记硬背的,你记得背得多了,那些意象那些带有古风味道的东西自然而然会在你要用的时候钻到你脑子里的,而且慢慢的你就会有自己的创造而不是全部的照搬了,但是,积累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一朝一夕是不可能写好古风文章的,木有捷径可循的说。 意象也是来源于积累的……要不然就算你大概知道是什么情形,你也很难用那种古风的句子写出来~ 因为我自己算是写古风的吧,所以举个小小的例子,比如写景:抬头往那月色酣然的天穹望去,浮云透亮,山岳连绵,极远极远地铺排而去,又都缱绻溟蒙于灰蓝云幕里,一痕一痕被月色染成古剑般张拔锐利又沉寂厚重的色彩。不远处泠泠一片寒潭微光轻掠,正是万籁生山,一星在水,忽而又一阵山风浩荡,林木簌簌,偶有乌啼也被这沙沙轻响抚平了突兀的痕迹,带出些回荡空灵,恍若来自神宇浩渺的九天之上。 比如写人: 青衫黄衣的公子撑着纸伞,骨节嶙嶙。那雨有些飘渺,远看过去,整个人和那乳白的墙、灰黑的屋檐、溟蒙的天模糊在了一处,只余淡淡青色朦胧地晕染开来。 他走进茶楼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茶楼里寂静无声。 在雨中走得久了,整个人都带了些许水汽,氤氲在微卷的发梢间,略弯的眉弓处,清亮的眼眸中,便连那水汽都清凌凌地显出几分傲气来。 写人的时候就要注意他和整个环境的融合 总之就是写古风,积累很重要啊很重要。 古风素材参考: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33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3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4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45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4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4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48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49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50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51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52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缘过了远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 -53天凉了,凉尽了天荒 地老了,人间的沧桑爱哭了,这么难舍 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天亮了,照亮了泪光 泪干了,枕边地彷徨 54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55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56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 -57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58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59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而散文对骈文莱说,就是散文不用对偶,只要散行的文字构成文章。言语优美,形散而意不散

如前所述,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骈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说骈句自古有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

某些清代学者(如阮元)从《尚书》《周易》《诗经》等先秦古籍中搜集一些对偶句子,就认为那即是骈文了。他们是混淆了文体与句式这两个不同的范畴。现当代研究者有时也没有区别清楚。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相当一批以散句为主的文章,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范仲俺《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李纲《议国是》,岳飞《五岳祠盟记》,皆当成骈文。这些作品,不但当代选家视为散文代表作,清代各种骈文选本亦未见收录。于先生也许是看中里面有少量对偶句子。倘若有对偶即为骈文,恐怕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文章皆可算作骈文了。

应该指出,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板滞,与四六分疆。”(《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这些见解相当精辟。张氏又说:“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写性灵之工具也。 ”〔5〕如此概括恐未必尽然。骈文中并不乏阳刚柔之美如骆宾王《讨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阴柔之美如晚明小品。骈文亦可经世致用如陆贽,散文亦宜抒写性灵如公安竟陵派。究竟如何从美学上探究骈文与散文的不同,是一个有待开拓的新课题。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

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

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是一种文学体裁。十九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如何写散文诗,怎样才能写好

什么是散文呢?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