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在我国古籍中的古称分别都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6收藏

请问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在我国古籍中的古称分别都是什么?,第1张

  越南——安南

  菲律宾——吕宋

  马来西亚——柔佛 / 马六甲

  文莱——泥国

  朝鲜 / 韩国:Korea

  中国古称:乐浪 / 高句丽 / 百济 / 新罗 / 高丽

  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 Korea(高丽)。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在汉朝,如今的韩国地区,分布着三个原始部落,为“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辰(弁韩)。1897年2月,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不过这个“大韩帝国”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废除了,又改回“朝鲜”。

  日本:Japan

  中国古称:扶桑 / 倭奴 / 东夷 / 海东 / 东洋 / 东瀛

  来源: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到隋唐时,始称“日本”。《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 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Japan 是英语“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对它的称呼。

  越南:Viet Nam

  中国古称:瓯越 / 占婆 / 林邑 / 环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来源: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在红河三角洲建立瓯雒国,由瓯越和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中国史书上的占婆(又称林邑、环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国。汉朝设置交趾郡。唐朝设安南都护府。五代时从中国独立出来。1054年李朝改国名为大越。以后几个王朝称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国号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为越南。1804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越南族就是中国的京族。

  老挝:Lao

  中国古称:堂明 / 南掌 / 寮国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访东吴。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腊帮助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以佬族为主体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明代永乐二年,澜沧国获得中国的承认,封为“老挝宣慰司”,史称南掌。国内第一大民族老挝族(又称“老龙族”,中国称其为“寮人”)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以族为国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泰国:Thailand

  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缅甸:Myanmar

  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马来西亚:Malaysia

  中国古称:柔佛 / 马六甲

  来源:Malay 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半岛。生活在这个半岛上的人,又称为 Malay 人。后来把整个东南亚的所有群岛,统称 Malay 群岛。柔佛为 Malay 半岛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 Malay 半岛的大部分。1963年,Malay,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捞越和沙巴地区,共同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国古称:淡马锡 / 星洲

  来源:公元8世纪,这个海盗猖獗的海岛曾叫Temasek(淡马锡)。Temasek,爪哇语“海市”之意,由于季节的影响,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渐成为一个船舶停泊的商埠。

  传说,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为了寻找理想地点建立新城市来到淡马锡。在洁白的沙滩上,王子突然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向他致意后急弛而去。这怪兽红身、黑头、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欢,便问随从:“那是什么动物?”随从信口答到:“狮子。”王子十分高兴,认为这里是吉祥之地,便决定在此建都,并取名“狮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狮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宾:Philippines

  中国古称:吕宋

  来源:菲律宾群岛的主岛就是吕宋岛。1543年,西班牙占领了这里,便以西班牙国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中国古称:爪哇 / 三佛齐

  来源:爪哇和三佛齐都是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古国。Indonesia,希腊语中“大海上的群岛”,意为“千岛之国”。

  印度:India

  中国古称:婆罗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来源: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起一个国家,于是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婆罗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这条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后来“信度”这个地名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又包括恒河流域,渐渐的席卷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称:竹域

  中国古称:主域 / 布噜克巴

  来源:不丹的梵文意思为“西藏终端”。自称为“竹域”,意为“神龙之国”

  斯里兰卡:Sri Lanka

  中国古称:锡兰

  来源:Sri 是该国的自称,即“神圣”之意,Lanka 是“光辉灿烂”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国古称:安息

  来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从东迁往波斯,占据了伊朗高原或其东南部地区,并在这儿创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将这片地区称为 Aryana ,意为“雅利安人的地区”。Iran为其转音。Persia(波斯帝国)是伊朗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个帝国。(其实 Persia 并不单只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称为 Persia 。)

  俄罗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辅罗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苏联

  中国古称:罗刹

  来源:9世纪下半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诺曼人在东斯拉夫人地区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斯拉夫人把来他们称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这个词起源于古诺曼语 ruotsi,意指“划独木舟的人”,后来为斯拉夫人所采用。元朝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蒙古人在拼读俄文 Rocia 时,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个元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时期,Oroccia 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苏联曾是俄罗斯最强大的历史时期。

  西班牙:Spain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这里野兔出没,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语 Shaphan)。渐渐的,转换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尔图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本来翻译成波秋歌更为恰当

  意大利:Italy

  中国古称:大秦

  来源:古希腊人殖民到亚平宁半岛的普利亚地区附近后,把这里的维图利部落称为 Italoi。后来罗马人沿用了这个名称,拉丁语 ltalia,并用它作为意大利半岛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称呼。

位于北纬8°30′至23°22′,东经102°10′至109°30′。越南北面与中国接壤,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部和南部濒临广阔的南海。越南国土狭长,呈“S”形状,南北长1650公里,东西最宽600公里,最窄处仅50公里。

越老边界长1650公里,越柬边界长930公里。海岸线长3260公里。面积329556平方公里。越南处于东南亚的腹地,被称为东南亚的心脏,扼太平洋、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扩展资料:

一个越南官方资料估计每年沉积物的数量大约有10亿立方米,将近13倍于红河堆积物的数量。三角洲上大约有1万平方公里被开辟为水稻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稻耕作区之一。

湄公河三角洲的最南端,称为金瓯半岛,覆盖着密集的灌木丛和红树林沼泽。湄公河全长4220公里,是世界12条大河之一。它发源于西藏高原,流经中国的云南省后,构成老挝与缅甸边界,以及老挝和泰国边界,分为两条支流

-越南地理

-越南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当时丰富的天文学记载资料

汉朝古墓里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彗星图

西汉的《周髀算经》,算天地结构、太阳视轨道大小、周天里数、北极璇玑的方法

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详细的地理学资料 介绍国内地理资源,地理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的书籍

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天文历法 回归年的精密计算为世界第一

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游记》,除了很详细的地理知识外,还包含各地的风土人情

清朝魏源的《海国图志》,近代史中国认识世界的著作 全方位介绍各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状况。

此外,《二十四史》中有十几卷介绍天文地理的著作。

岘港(英语:Da Nang;越南语: Đà Nẵng ),越南中部滨海城市,第四大城市,面积1,2854km 2 ,2017年人口1,446,876。

岘港湾为深水港,海运业规模较大,在汗江口东岸,北临岘港湾。位于越南中部,北连顺化、南接芽庄。背靠五行山,东北有山茶半岛作屏障,海湾呈马蹄形,港阔水深,形势险要,为天然良港。现为海军基地,可停靠万吨级军舰。西南69多公里的美山有古代占婆塔群遗址。东南35公里则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会安古镇。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岘港 外文名称 :Da Nang 别名 :沱㶞 面积 :1,2854km2 人口 :1,446,876(2017)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历史,出入境信息,地理气候,特产与节日,海鲜街,石雕工艺,锦泪芝麻饼干,观世音庆典,传统舟赛活动,旅游景点,占族博物馆,大理石山,海云峰,山茶半岛,殿海古城,胡志明与第五战区博物馆,会安古城,迦南岛, 历史 1858年8月,法国军队在拿破仑三世的命令下占领岘港,成为殖民地,并改名为“沱灢”(Tourane)。1889年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府以此为总督直辖地。 法国军队于1858年入侵岘港 1996年12月,广南-岘港省分拆成广南省和岘港直辖市,翌年1月1日 开始运作。这里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占婆博物馆、高台教寺庙。 岘港正式成为中央直辖市于1997年1月1日,为越南第二大港口城市(越南第一大港口城市为越南胡志明市),岘港市是一座年轻热闹与繁华的城市。岘港市大陆面积约有1,2854平方公里。市区分为海州郡、清溪郡、莲沼郡、山茶郡、五行山郡,五个郡(区)和王近郊县,人口1,446,876(2017年)。 岘港是越南中部的中心城市。有港阔水深与国际机场,位于越南3个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即顺化故都;会安古邑与美山圣地)交叉中心。被称为越南第三大门口。岘港市天气清朗,四季日照,社会治安无话可投诉。该城市是海滨沙滩长连30公里,四季如春的越南最佳海滨场地之一、东南亚最佳避暑区旅游城市之一的避暑区。 地处越南中部蜂腰地带,濒临南海,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为帝国主义入侵越南的口岸。1858年,被法国和西班牙远征军攻占,此后沦为法国租界。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为日军占领。1947年,再次被法军侵占。1965年3月,美侵越战争升级,其海军陆战队在岘港湾登入,随之将岘港扩建成大型海、空军基地。1975年,越南南、北方统一后,成为越南海军第3沿海区驻地。1979年后,苏联海军取得在岘港的驻泊权,作为它的军事基地。岘港湾呈马蹄形,口朝东北。南北长近15公里,东西宽约11公里,水深多在10米以上。 湾口南有山茶半岛,北有汉岛为屏障,沿岸有五行山、福祥山作掩护,形势险要,避风条件良好。军港区在湾的东部,由三个港组成,最大的山茶港拥有大型码头6座,可泊万吨级舰船。湾的西侧和河口两岸是商港区。市区周围有3个机场,其中岘港机场系空军基地。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北通河内,南达胡志明市,另有公路通往西原和寮国。气候温和。湾内潮差小,潮流微弱。港市工业较发达,附近有金、铜和煤矿。 17、18世纪期间已非常繁华,现更发展为越南三大城市之一,人口约70万多人,以渔业及积极发展的旅游业为主。岘港东面接连南海——软沙碧海、蓝天白云、宁静闲逸,是理想的度假新胜地。17、18世纪多为越南本土游客,今踏足的外国游客以欧洲人和日本人居多。在东南亚地区只有曼谷和香港有直航机往返,鲜有日本以外的亚洲游客。 出入境信息 越南对持有中国护照公民是支持免签(落地签)的,只需要提供照片即可。越南签证:500元/本,有效期:30天,停留期:30天,签证所需材料:护照,两张白底彩色照片。 岘港国际机场的新航站楼前一架越南航空公司的喷气式飞机 但是中国边检对白本护照前往越南并不放行。 地理气候 岘港(Da Nang)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比较陌生,顶多知道它是个港口,原来在欧日人眼中,是名气可媲美印尼里岛的度假胜地,其水天一色的长滩亦不逊于马尔地夫,有无敌蓝天碧海之外,还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的古城,以及那片都市人久违了的宁静! 岘港地理位置 越南地形有如海马,岘港位于中部,是前往北部河内和南部胡志明市必经之地。原本是小鱼村的岘港予人一种浓浓的度假风情,悠然自在。 位于自北纬15°55'至16°14'。自东经107°18'至108°20'。离河内首都以南约764公里。离胡志明市以北约964公里。 岘港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56摄氏度,平均湿度80%,年平均日照量为2156小时,年平均雨量为2,0445毫米。 特产与节日 海鲜街 岘港海鲜一条街位于山茶区沿海公路,沿海一侧为海鲜餐厅,另一侧为海鲜大排档。 岘港Hàn市场内 岘港海鲜均为野生,价格低廉,品种丰富,来岘港不可不去。 石雕工艺 是越南著名手工艺,当地人所造的石雕均采自大理石山(Marble Mountain),大理石山又称五行山,由当地人称为金、木、水、火、土的5个小山所组成,当中以水山最大最出名。所以去岘港,不得不去水山见识下各式各样的大理石。 山水石雕村,从十八世纪起业,位于五行山脚下。此村富有岘港市传统特征的石雕艺术,盛产玉石,佛像,神像。颜色有水墨色,碧绿色,白色等。 锦泪芝麻饼干 锦泪芝麻饼乾,芝麻饼干是岘港广南一带的地道食物。芝麻饼干以米粉,糯米粉,白糖,鲜姜与芝麻为主料。多用于节假祀祭祖宗。其中锦泪芝麻饼干是一流的。锦泪村位于岘港市中心以南六公里,属于海珠郡圭中坊。 观世音庆典 观世音庆典在常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于五行山地区的观世音寺隆重举行。观世音庆典包括祀祭活动与文化活动。其祀祭活动具有佛教特征,文化活动富有传统文化特征。 传统舟赛活动 为庆祝岘港市解放节在汗江举行。 岘港龙桥 旅游景点 占族博物馆 坐落于城市中心,翰江岸边,在法国远东研究院支援下,建成于一九一五年。 本馆为世界最终的占族石雕艺术的博物馆,博物馆外貌古色古香。馆内展览了约三百多自第七世纪至第十六世纪历代的沙石或瓦器的原作石雕与建筑物。他们展览于十间不同的展览室。占族历史上曾在越南中部建立强大王国,后来逐渐衰败,占族人迁到了越南南部的两个省,只有5万多人,是越南少数民族之一。 占族雕塑博物馆收集了全国各地的占族文物,被称为岘港的一块瑰玉。馆舍经过两次扩建,吸引大批游客。 大理石山 大理石山(Marble Mountain)位于岘港市以东南向约十公里。这里有五座山峰,沿海边拨地而起,称为金峰,木峰,水峰,火峰,土峰。故又称为五行山。五行山中以水峰为最大最美的,山水友情的山洞,雄壮深严的寺庙。五行山一带盛产玉石。沿山脚一带有许多玉石纪念品店。常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菩萨观音庆典在金峰隆重举行。 大理石山 海云峰 平均海拔496米,弯弯曲曲长连二十公里。是顺化省与岘港市之间的天然境界。海云峰风景雄伟,充满诗意。峰岭普望大海,四季云拥重山故称为“海云峰”。山上有大门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山茶半岛 位于岘港市东北区,平均海拔693米。此区保存了辽阔的原生森林与稀宝的各类禽兽。大自然风景雄伟,充满诗意。该半岛是法西联军开火侵略越南事件的历史证人。山茶半岛坐落于岘港港口的正中央,造成了一个自然的屏封,为岘港阻档台风距越南岘港市中心13公里,长15公里,最宽处5公里,最窄处1公里,最高峰696米,有原始林4,370公顷,珍稀动物有爪哇猴、长尾猴、红脸鸡等等。半岛上岗峦起伏,林木繁茂,并有鸟兽出没,已被划为森林保护区。 殿海古城 位于李自重街1A号。该城建于1813年,1828年完毕,其目的为了镇守岘港城而建。为了纪念岘港市不屈坚强的历史过程,阮知芳将军巨象建于此地。 胡志明与第五战区博物馆 胡志明与第五战区博物馆位于城市中心。本馆展览许多关于越南中部人民进行抗法,抗美的战争与 清廉生平和伟大事业的资料。博物馆院内还建设了 在河内首都所住的高脚屋的原型。 胡志明的肖像(1946年) 胡志明(Hồ Chí Minh)(1890-1969),原名阮必成,参加革命后又曾改名为阮爱国,出生于越南中部义安省南坛县黄稠村外祖父家,在金莲村父亲家长大。父亲阮生辉考中副榜,靠教书为生,担任过官职,后迁到南部当大夫,是个爱国的汉学家。胡志明自幼就有赶走法国殖民者,解放同胞之志。十五岁在顺化国立学校读书时,已经参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动,为一些爱国志士做联络工作。但他不赞成那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依赖外国乞求独立的主张。1911年初,他辍学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学校当教员,不久到了西贡。他期望能到西方国家观察学习,以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 会安古城 会安古城(Hội An)位于越南中部岘港市郊秋盆河北岸,会安江入海口的附近,距岘港市区约30公里,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方大港,属广南省。在占婆王国时期,会安曾是一座港口,发展到16世纪,这里演变成一个东南亚最重要的贸易交流中心。18世纪,由于越南国王们长期而激烈的权力之争,约束了发展,会安几乎废弃了,到了最后,这座天然的港口终于淤塞。 会安古城 19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会安港进行了大观模的整修,使之焕发昔日的光彩。由于古代贸易交流的缘故,中国、日本、南洋,甚至欧洲的商船经常出人会安港,在会安经商的中国人及日本人很多,因此,当局允许在这里分别建立华人和日本居住的单独街道。虽然也有地方当局管理,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心以在这里按照各自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 整座会安城分为五个区,按照中国不同地区种族划分,有福建帮、广东帮、潮州帮、海南帮和客家帮。建起了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和作为五帮会馆的中华会馆。会馆建筑雄伟壮丽,金碧辉惶。会馆里分别供奉著妈祖、关公、伏彼将军等,终年香菸缭绕。在会安,到处是中式、日本式的建筑,而且保存完整,既没有遭到战火的破坏,也没有因修建高楼大厦而拆过。 现今完好保存下来的会安许多古建筑、古街道,体现了中国、日本、越南文化与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街道的布局、建筑的式样,既展现了中华建筑的古朴和优雅,又融入了当地人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活情趣。游客在这里既能欣赏到古老的文化传统,又能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气息。 这些建筑中最著名的是一座日本风格的带顶石桥。石桥始建于猴年(1593年),完工于狗年(1595年),所以桥西边尽头有两尊精美的狗的雕像,东边尽头则有两尊猴子雕像。 会安的建筑群突出体现了民族文化相互给合,同时也作为亚洲传统国际商港遗址被保护起来。会安是15世纪到19世纪东南亚保存完好的传统贸易港,其建筑和街道样式,受到土洋结合风格的影响,这种风格也体现在整个遗址的建筑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会安的宁静慢慢消失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让老居民们觉得眼花缭乱,但这恰恰体现了会安的魅力。 会安街道上布满了出售土特产的小店,越南的丝绸、木雕、面具和其他工艺品被游人带到了世界各地,而河边摩肩接踵的酒吧里更是坐满了肤色各异的外国人,老城里80%的居民从旅游业中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当然,传统的捕渔业仍然保留了下来,与过去不同的是,渔民们不仅捕鱼,也招揽游客观看他们捕鱼,或者乘坐他们的小船到河里游览一番。 经济开放的越南,传统的生存方式也在悄悄改变,与世界的大潮接上了轨。 迦南岛 从会安古镇码头搭乘摆渡船出发则可以游览秋盆河明珠之迦南岛(Dao Cam Kim),迦南岛主要以水椰林及原生态自然风光而闻名。

越南地理上犹如一条横卧在中南半岛的小龙,全国分为三个地区,越南人称之为“三圻”。不过越南这种地理划分在两百年前的阮朝才形成,形成了越南三种各有不同的文化。

越南历史上南进奠定了日后的“三圻”版图

越南自五代十国土豪丁部领趁乱自立建立大瞿越国,宋太祖承认交趾为外藩之初时国土只有交州一部,以红河三角洲为中心。丁朝之后越南历朝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一步步开拓疆土。尤其是越人利用武力南侵占城,一步步将国界线推进到现在越南中部地区,到明朝永乐年间越南重新成为中原王朝版图氏,“大越”国已经恢复了昔日隋朝最南的疆域古日南郡之地。

越南在黎利反明成功后二次自立建立“大越”黎朝,越人重新南侵占城,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黎圣宗时期,大越彻底消灭了心腹大患占城国。将大越国界推进到了更南的地方,与昔日中南半岛强国真腊为邻。黎朝中期衰败,莫朝成立,当时黎朝旧臣不服,越南进入南北朝时期。当时黎莫形成了越南历史第一个分裂区,使得越南进入二元化区块时代。历经数十年,黎朝中兴,将莫朝打成在边陲高平偏安一地的地方政权。

这边第一次莫黎南北朝刚结束,中兴的黎朝内部又发生内讧。掌权的郑阮两姓互相争斗,弱势的阮家阮潢避居南部顺化广南等地,与掌权的郑家形成一个黎朝之下事实上的两个国主政权,使得进入越南第二次南北纷争时期,这次南北纷争从17世纪初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使得越南南北民众产出不同的文化和地理认知。中兴黎朝时两次南北长期的并立和时空区隔,深刻形塑当时越人政治地理思维,产生了内路(塘中)和外路(塘外)两大区块,这使得越南政区区块格局最终形成。

18世纪末期位于阮主统治下的西山邑发生农民起义,其中阮氏三兄弟壮大建立西山政权,西山政权先后灭阮主和郑主,占领越南南北两大政权,一举统一越南,结束了长期的分区治理。西山朝的阮惠为了便利政权统治,将越南一分为三统治。最初阮惠为了安定后黎故地,在昔日黎朝最中心的红河流域建立北城,西山朝北城的军事性色彩十分浓厚,因此在安定黎朝故地和防范清国方面较有成效。阮惠为了稳定南部嘉定击败试图重新复兴的阮主政权,特安排自己的兄弟阮吕出镇嘉定。而阮惠自己则坐镇京师富春京,掌握全局。西山朝的这种三分法,是今日越南“三圻”雏形。

建于阮朝的顺化皇城午门

阮朝时形成“三圻”地区

西山朝由于内讧和早期没有稳固政权,导致在19世纪初年被昔日广南阮主后裔阮福映反攻。最终西山朝众叛亲离,阮福映恢复昔日河山,并在1800年一举灭了西山朝,占有越南三地全境。

阮福映之后称帝建立阮朝,阮福映在建立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并没有废除西山朝三分政区做法,反而继承下来,并让嘉定城扩权,最终阮福映嘉隆五年(1806)时将阮朝国土明确分为京畿直隶、北城和嘉定城三大军民合一的地区。

京畿直隶以京师承天府为中心,其下有广德、广治、广平、广南四营,富春南边之广义、平定、富安、平和、平顺五营,和富春北边之乂安、清华内、清华外三镇。以顺化为中心,其外部为广德、广平、广治、广南直隶四营,直隶营的外部则为清华内、乂安、平顺等近畿八镇,由中央派员经制,这里的京师是阮朝全国的政治中心。

北城以旧都升龙为中心(后升龙改称为河内),管辖山南上、山南下、山西、京北、海阳、安广、太原、兴化、宣光、谅山、高平十一镇之地。形成了内五镇和外六镇,“山南上下、海阳、京北、山西皆汉民,谓之内五镇”,为“升隆城直隶”;“太原、谅山、宣光、兴化、高平、安广,侬土杂居,谓之外六镇”,为“升隆城外屏”。

嘉定城以嘉定府为中心,管辖藩镇、镇边、镇定、永镇四营、嘉定、河仙二镇,以及龙川、坚江二道。

在行政制度上,阮朝摈弃了西山的藩王出镇制,而代之以重臣委任制适宜于当时的形势,形成一帝王居中掌权的“一京两城”格局,巩固了初创之初阮朝的政权。

京师天下根本,故是集驿路程录,以直隶广德营为首,自此而南,则次广南、次广义以至嘉定,自此而北,则次广治、次广平以至升隆,乃所以尊王畿,亦居中制外之意也。

嘉隆后期为了加强皇权控制,控制南北两中心的权利,嘉隆帝将清华内、清华外和乂安三镇从北城分割出来,划入京畿直隶,最后形成今日“三圻”大致版图分布。明命十二年(1831)和十三年(1832),先后废除北城和嘉定城,模仿明清制度建立行省制度,阮朝全境设立三十个行省(其中一个京师承天府、三十个省)。

在北城和嘉定城撤销不久的明命十五年(1834),明命帝下令以“

广南、广义为南直,广治广平为北直,平定至平顺为左畿,河静至清葩为右畿

”,实际上是将原有的边缘大区移植到了中部首都区域。相比与嘉隆时期的京畿直隶,明命时期的直畿建制,使得皇帝直接控制的范围增大了近两倍,直畿地区实际上成了京师的辐射带,形成阮朝地理上最大的一个区块中圻,这一措施最终使阮朝明命中期分大南国土分为直畿、南圻、北圻三地。

阮朝的大南一统全图

19世纪中叶,东亚诸封建国家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阮朝也不例外。当时法国经过二十年的蚕食,在1885年彻底殖民了阮朝三圻全境。法属时期则分越南为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三部分,亦是“三圻”。

当时法国人对越南实行殖民方式分而治之,法国在南圻(即交趾支那)直接通知,完全废除了阮朝官署,建立交趾支那总督为首的殖民政府,首府设在西贡(阮朝的嘉定府);在北圻(即东京)保留阮朝官署,但法国人在首府河内设立法方统使,早先由于北圻地方反法较多,法国人许可阮朝任命北圻经略使和法国人一同剿灭反法义军,后随着法国殖民稳固北圻所有权利归统使所有;而在中圻(即安南)保留顺化朝廷,官吏可由朝廷任免,但法国派有钦使,未经钦使同意官员任免无效,而且阮朝皇帝的废立也必须有法国人的同意才生效。 三圻一词也是法属阮朝时期越南人提出。

1908年《南国地舆志》:沿湄公河之平原,居我国之南,是为南圻;沿洱河之大平原,居我国之北,与东京海湾相对,是为北圻;两圻之中心点,有一带地稍狭,延长而屈曲,西山林而东濒海,是为中圻。人尝譬我国地势,如一竹槓抬两箕焉,中圻在中间,则竹槓子也;北圻在北、南圻在南,则两箕也。形势可为奇矣。

三圻的区分也是在阮朝形成越南人认知的地理认知,这一点在阮朝订立的三线国旗显现无疑。法属时期阮朝制定的黄地三线国旗含义被解释为,**代表黄皮肤(代表越南的国土),红色代表鲜血(代表越南人民),三条红色横线代表北圻、中圻、南圻三个地区。

短暂分为南北两越,最终一统分为三大地区

1945年二战之后,越南人领导的越盟发动了八月革命赶走日本人,阮朝末代皇帝保大主动退位。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重新成为独立的国家。然而在不久前被日本人赶走的法国殖民者并不甘心昔日法属印度支那就此瓦解,在战后凭英国的协助卷土重来,下山摘取越南人的革命果实。

1945年之后,越南逐步进入一方以越盟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积极对抗法国殖民者,致力于越南恢复为独立国家。而另一方则是法国人扶持下的越南买办统治阶级,建立南圻自治国,在1947年后,法国人找到陷入窘迫境地的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成为法国人统治奴役越南人民的傀儡国君。

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傀儡皇帝保大

1954年法国人在奠边府战役被越盟领导的越南人民军打败,最终结束了数十年奴役印度支那三国民众的殖民历史。当时根据日内瓦会议制定的越南停战协议,越南以北纬17度纬线为界分成两个互不统属的政权。最终越南南北分治,17度纬线以北成立数年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光复河内,管辖原来的北圻和中圻北部地区,史称为北越,以河内为首都。17度纬线以南保留法国人扶持保大成立的越南国,之后保大被首相吴琰廷架空,吴琰廷操控下废除君主制的越南国,建立共和制度的越南共和国,以西贡为首都,史称为南越。

南北越的局面维持了二十余年,渴望统一的越南人打败了介入越南的美军,贪腐横行的南越西贡政权灭亡,越南重新统一,成为今天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图源维基百科

现在的越南,地理上依然分为北圻、中圻、南圻三地,在三大地区之下有区分为八大地理区,59个省和5个直辖市。

北圻包括了东北诸省、西北诸省和红河三角洲诸省市。

中圻包括了北中部诸省、南中部诸省市和西原诸省。

南圻包括了东南部诸省和湄公河三角洲诸省市。

人文各异的三圻

三圻是越南历史历经千年南进国土一步步壮大下的地理分区,这也是使得三地出现了风格各异的不同人文景观。大体上浸染数千年华夏文明北圻处处都有中国的影子,语言和饮食上和中国广西都有几分相似;黎阮以来政治中心的中圻留存这更多的越南近世特有的文化,在语言和饮食上都有着“天子脚下”的痕迹;近现代被法国殖民将近百年的南圻,更多能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宗教饮食上都更接近欧美。

北越女子

越南三圻文化上差异颇多,就以服饰为例。越南北、中、南圻三地的国服长衫(俗称奥黛)就各有不同。北圻人的长衫以河内为主,色彩上较为保守,长及脚踝。而中北以顺化长衫为主,讲究细腰但裹身不紧,衣襟开衩也不太高,保留阮朝末期的特征。而南圻以西贡长衫为主,色彩上更鲜亮华丽,剪裁技术深受法式时装的影响。

时至今日,越南三圻历史发展的一样也造就三地经济的的大不同,北圻以北越时期建立的工业体系为主,重工业体系较好,经济发展较好较为快速。南圻有南越时期市场化和美国援助打下基础,在1986年革新开放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是越南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中圻地区在近代长期没有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经济发展很慢,但是中部地区历史古迹留存很多,自然景观很好,是越南旅游业的主要增长点。

昔日的南圻西贡,今日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

总之,越南经过千年的发展,在阮朝奠定了如今越南地理版图,由于历史发展的缘故,越南也最终形成今日的三圻之地的地理格局。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

  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越国”外,亦同样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战国以前,《周礼:职方氏》中最早出现“七闽”名称。闽即古代东南地区越族的名称。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汉书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说:“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周礼,冬官考工记》又出现“吴、粤”名称。《逸周书·王会解》又有“东越”、“欧人”、“于越”、“姑妹”、“且瓯”、“共人”、“海阳”、“苍梧”、“越区”、“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称。宋朝人罗泌的《路史》又具体解释了百越的族称有:“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

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参考黄现璠撰《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壮族通史》

)

请问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在我国古籍中的古称分别都是什么?

  越南——安南  菲律宾——吕宋  马来西亚——柔佛 / 马六甲  文莱——泥国  朝鲜 / 韩国:Korea  中国古称:乐浪 / 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