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非遗手工艺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什么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非遗手工艺品,第1张

中国少数民族特有的非遗手工艺品是指那些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承并代代相传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技艺、纹饰和材料,展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它们多样而丰富,涵盖了织布、刺绣、木雕、银饰、陶瓷等各个领域。这些手工艺品承载着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国学典籍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国学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例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了

杨家将传说、尧的传说、牛郎织女传说、西湖传说、刘伯温传说、黄初平(黄大仙)传说

观音传说、徐福东渡传说、陶朱公传说等众多民间文学还有中医养生、传统中医药文化

等,这些非遗项目都不是以典籍形式留存下来的。

所以,国学典籍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1、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3、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

4、《格萨尔》是一部篇幅极其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这是我国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纪以来漫长的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来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史诗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态史诗。有着“格萨尔故乡”美誉的那曲,现有103位说唱艺人,人数为西藏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03月,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文学走进西藏课堂。

5、“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戏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贵州侗族大歌

-格萨尔 (藏族史诗)

-朝鲜族农乐舞

非遗

可不是 “非常遗憾”

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句话,你是不是更糊涂了

​那就听创雅文化娓娓道来吧!

​遗产: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

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如谚语、对联、绕口令等;

表演艺术,如民间杂技、戏剧曲艺等;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如中医针灸;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龙山黑陶制作技艺、面塑技艺等。

其实,非遗并不神秘,它是随口哼唱的民歌,它是喜闻乐见的民俗,它在寻常百姓的剪纸刺绣中,它也在文人墨客的笔墨纸砚中···

读到这里,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非遗”,再往下看啦!

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共有四级非遗保护体系: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地政府都有相应的非遗保护中心。传承人也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市级非遗传承人、县级非遗传承人。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Ⅰ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长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等。广东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项目有五羊传说、包公传说、珠玑巷人南迁传说、何仙姑与挂绿传说等。

非遗

Ⅱ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样式,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祭祀仪式音乐等。它主要是通过口头创作方式产生和传播,地域性、流变性、通俗性、程式性等是民间音乐的主要标志。广东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有咸水歌、客家山歌、惠东渔歌、南塘吹打乐等。

非遗

Ⅲ 传统舞蹈

传统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广东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有等龙舞、凤舞、狮舞、麒麟舞、鲤鱼舞、闹花灯、屯兵舞、禾楼舞等。

非遗

Ⅳ 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指的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人民创造的传统戏曲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武术等元素,讲究唱念做打,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技术性。流传广东的传统戏剧有汉剧、粤剧、木偶戏、采茶戏、雷戏、正字戏等。

非遗

Ⅴ 曲艺

曲艺是中国民族民间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本质特征是口头语言进行的说唱表演。它具有民间性、通俗性、一人多角、化出化入、说唱为主、简便易演等特点。广东有代表性的曲艺项目有粤语讲古、粤曲、乐昌渔鼓、竹板歌、木鱼歌等。

非遗

Ⅵ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它包括传统武术、传统竞技、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魔术、马戏、乔装戏、滑稽等,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广东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蔡李佛拳、太虚拳、洪拳、咏春拳、赛龙舟等。

非遗

Ⅶ 传统美术

传统美术是广大民众创造的各种视觉造型艺术,大体上可分为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工艺、民间建筑四大类,包括广泛流传于各民族、各地域的剪纸、年画、泥人、泥塑、刺绣、编织、风筝、玩具、民居建筑装饰等。广东的代表性项目有佛山木版年画、潮州木雕、胪溪壁画、粤绣、核雕、彩扎、砖雕、玉雕等。

非遗

Ⅷ 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指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技术与工艺。包括工具和机械制作;农畜产品加工;烧造;织染缝纫;金属工艺;编织扎制;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制盐、制笔、制墨、颜料制备、火药制备、烟花爆竹制作等其他各类工艺。广东的代表性项目有传统香制作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石湾陶塑技艺、端砚制作技艺、月饼传统制作技艺等。

非遗

Ⅸ 传统医药

传统医药主要指中医中药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药学,它属于传统民间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科学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广东传统医药的代表性项目有西关正骨、针灸、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等。

非遗

Ⅹ 民俗

民俗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它蕴藏于民众生活之中,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民俗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知识、民间信仰等。广东的代表性项目有佛山祖庙庙会、瑶族盘王节、悦城龙母诞、潮州功夫茶艺、寮步香市、小榄菊花会等。

非遗

“非遗”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今天的文化财富。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至今,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但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包含着传承。传承也就是说它把民间文学、民间文化、民间技艺等所有的民间传统文化看成一个过去的文化集合,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有融合也有创新发展,最终形成文化的积累。积累是传承的结果,而积累的核心是传承者的创新。

在很多时候,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这些传承者利用自己记忆、聪明才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统和技艺进行继承发扬,传承人可能是家族传承中的继承者,也可能是社会传承中的继承者。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见证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者。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样,传承人投入心血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怀念昨天、记忆历史,而更是为了今天和明天。为振兴民族文化事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护起来,并发扬传承给下一代。

保护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在于,巩固民族文化之根、弘扬民族精神之魂,这既是对我们民族复兴大业做出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在“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中,少数民族古籍珍品讲述了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动人故事,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

旧抄文本《东巴舞谱》用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文记录了34种东巴舞蹈的仪式和跳法。东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文字,由象形符号、表音符号和附加符号构成,以象形符号为主。从左向右书写。多年来,民族古籍工作者挖掘整理了大批东巴文古籍,使民族文化精髓得以传承。

八思巴文是元朝时通行的蒙古文,八思巴文是1269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的拼音文字,它用于拼写蒙古语、汉语、藏语等文字,通行了大约有100多年的时间。八思巴文有41个基本字母,它自上而下书写,行款自左往右。

我国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研究等工作的实施,八思巴文、东巴文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古籍原件被选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项目。

都是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让文化传承下去。

非遗文化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名词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并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世世代代相传承的传统文化。包括口头传统习语、风俗表演、民俗活动、节庆礼仪、与人文地理和自然常规有关的传统知识和实践、各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等等这些都是以传统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空间。

正是因为有这些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使得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什么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非遗手工艺品

中国少数民族特有的非遗手工艺品是指那些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承并代代相传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技艺、纹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