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日的反法西斯(抗日)的战争中,有不少日本士兵反思,后叛变,参加我方,谁有相关资料、反叛日军名单事迹?
这是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一群日本鬼子变成“日本八路”的故事。 1939年1月2日,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在由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召开的庆祝元旦集会上,3名日军俘虏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走上舞台,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走上台,和他们紧紧握手。他们是在中国***和八路军的俘虏政策感召下,产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 1939年11月7日,由杉本一夫在山西省辽县(现为左权县)麻田镇发起建立了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这是中国战场上,日本俘虏转变立场后成立的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此后,反战组织陆续建立,遍及敌后抗日战场。其中,在日共中央代表野坂参三直接领导下成立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实际上起到了整个敌后战场日人反战组织总部的作用。 反战组织在经过了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演变壮大后,到1945年8月,共发展建立了2个地方协议会、4个地区协议会、20个支部,盟员达1000余人。1945年9月至1946年上半年,随着抗战胜利,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成员大部分陆续回国,联盟自行解散。 在国统区,也建立了日人反战组织。这些组织是在日本革命志士的努力,并在中国***人周恩来、郭沫若等的关怀、支持下建立的。1939年12月,在桂林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支部。1940年7月,在重庆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总部。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阻挠,重庆总部与华北敌后战场上建立的反战组织联系很少,互不隶属。
反战同盟的大部分人在1951-1958年间陆续返回日本,作为特殊的人员,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并不欢迎他们,他们长期受到日本警察的跟踪,也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其中前田光繁老人80岁的高龄还在清扫公园,小林宽澄老人等大部分人都过着清贫的日子。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区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
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毙伤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3、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5、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这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古城池总面积225平方千米,至今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的历史风貌。 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时的原状,周长64公里,大致呈方形,南北各开一门,东西各开两门,四角各建有角楼,被形象地比喻为龟城。墙体内筑夯土,外包城砖,环周共有敌楼72个,垛口3000个,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城墙四周还开有护城河。 城内现存县衙、市楼和六大寺庙建筑群(文庙、武庙、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清虚观)等历代古建筑均是原来的实物。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地方风貌独特。除此以外,城外还有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和镇国寺,保存着从五代到清代的数千尊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古城自有筑城活动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时间长,是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微妙维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遥古城在19世纪中后期,是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一段时期,曾经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平遥古城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中,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1986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另外,在近代的历次大型的战争中,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但不是太大;岁月的痕迹造成的损坏在客观上还是存在的: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城墙上还留有在战争时期修筑的炮楼等问题;又如:1976年夏天,平遥地区天降暴雨,洪水也给古城造成了一定的损坏等总之,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老百姓的保护,保存还基本上是完整的
至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何没有炸毁平遥古城,也是历史上的一个谜。
民国27年(1938)2月13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从太谷、祁县出发,再次进攻平遥。时任国民军第十七军(高桂滋部)五O一团骑兵营营长的史殿杰奉命率部抗击。史作战勇敢,指挥灵活,能使双枪,在洪善、大阎村一带,凭借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率全营战士多次冲杀。终因寡不敌众,由沿村堡、金庄、西郭村一线且战且走,退入平遥城内,封门固守。日军从洪善村兵分两路,一路经沿村堡、庞庄、东郭村、尹回村到道虎壁包围县城,一路从游驾村、侯郭村一线逼近城池。
是日中午,日军集中火力开始攻城。史殿杰率领城防部队,与由总队长赵子游领导的刚成立不久的平遥县人民武装自卫队500余人协同作战,用步枪、冲锋枪、手榴弹等,连续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日军伤亡100余人。面对日军强大兵力和猛烈攻势,为保存抗日力量,史殿杰与总队长赵子游等决定撤退主力,城内只留下由史殿杰率领的部分士兵与自卫队员100余人坚守城池。下午4时,日军用重炮轰开东南隅城墙,蜂涌而入。此时,守城士兵多已伤亡,但史殿杰仍手端机枪,只身坚守城墙缺口。在枪弹不继的情况下,最后身中数弹,遂拔枪自尽。日军侵入县城后,残杀城内军民达1000余人。占领平遥古城并将古城作为防御工事。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到政治因素,咱们国家很多古城墙都遭到了破坏,然而平遥古城未得到破坏也是因为当时拆迁费用不足,政府没有资金,所以也就幸免于难,否则今天我们是无法看到平遥古城的历史遗迹的!
在对日的反法西斯(抗日)的战争中,有不少日本士兵反思,后叛变,参加我方,谁有相关资料、反叛日军名单事迹?
本文2023-10-28 01:25: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