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六一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类聚》卷一○一引《澹寮》 21 方名 22 香附六一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香附六一汤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香附六一汤 1 拼音
xiāng fù liù yī tāng
2 《医方类聚》卷一○一引《澹寮》 21 方名香附六一汤
22 香附六一汤的别名香附甘草散、香附六一散
23 组成香附子6两,甘草1两。
24 主治胸烦痞满。
25 香附六一汤的用法用量
任意点服。
2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27 附注香附甘草散(《医统》卷五十引丹溪方)、香附六一散(《医抄类编》卷十三引丹溪方)。
古籍中的香附六一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六胃脘痛]药方(丹溪)白螺丸治痰积。白螺蛳壳()滑石苍术栀子仁香附子(童便浸)南星(制)枳壳(炒**)青皮木香半夏
《外科理例》:[卷四]胁疽一百十二脓。即此症也。及按其肿处即起。是脓成。遂浓煎黄六一汤。令先饮二钟。然后针之。脓出数碗。虚症并至。遂
《张氏医通》:[卷十四]衄血门下)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归脾汤(保元汤下)黄六一汤(保元汤下)生脉散(方祖)消风散(咳嗽门)调胃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流注论第二十五)水二钟,煨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黄六一汤黄六一汤甘草加上人参三味奇流注脓多并作渴更兼烦
《医学正传》:[卷之四]胃脘痛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茵陈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4 《普济方》卷三六九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5 《伤寒全生集》卷二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55 加减 6 《医统》卷十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7 《幼科发挥·附汤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8 《幼科直言》卷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9 《医学探骊集》卷五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95 各家论述 10 《普济方》卷四十七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1 《圣济总录》卷六十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3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外台》卷四引《近效方》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56 制备方法 16 《外台》卷四引《必效方》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66 用药禁忌 17 《千金翼》卷十八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8 崔氏引史脱方(见《外台》卷四)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普济方》卷一四二引《澹寮方》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20 《普济方》卷一三○引《鲍氏方》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汤 1 拼音
yīn chén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茵陈汤21 处方
茵陈(去梗半两) 大黄(二钱半) 大栀子(五个)
22 功能主治治阳明里热极甚,烦渴热[],留饮不散,以治湿热相搏,而身发黄疸,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欲水浆,身必发黄,宜茵蔯汤调五苓散利大小便。
23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以利为度。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 31 方名
茵陈汤
32 组成茵陈4分,大黄4分,黄芩4分,黄连2分,消石(无,以芒消代之)2分,甘草(炙)2分。
33 主治少小发痫,经日不解,诸治不愈,口焦,面赤黑,胸中有热。
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2合,纳消石烊尽,为3服。
4 《普济方》卷三六九 41 方名茵陈汤
42 组成山茵陈1两,山栀子1两,川大黄半两,芒消半两,寒水石半两,木通半两。
43 主治小儿发黄,身如橘色。
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钱,水8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
5 《伤寒全生集》卷二 51 方名茵陈汤
52 组成茵陈、山栀、滑石、甘草、枳实、黄连。
53 主治黄,传经热症。
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水、灯心煎服。
55 加减渴,加天花粉、石膏;大便燥实,加大黄。
6 《医统》卷十八 61 方名茵陈汤
62 组成茵陈2钱,栀子仁2钱,赤茯苓1钱半,葶苈1钱半,枳实5分,甘草5分。
63 主治疸证发热,大小便涩。
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7 《幼科发挥·附汤方》 71 方名茵陈汤
72 组成茵陈、栀子、黄柏。
73 主治黄疸。
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煎汤服。
8 《幼科直言》卷四 81 方名茵陈汤
82 组成茵陈、柴胡、薄荷、当归、猪苓、陈皮、车前子、白茯苓、甘草梢。
83 主治黄疸初起者。
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幼孩兼服抱龙丸并六一散。
9 《医学探骊集》卷五 91 方名茵陈汤
92 组成茵陈8钱,栀子4钱,大青叶4钱,炙山甲2钱,延胡索3钱,煅石膏4钱,黄芩3钱,橘红3钱,甘草2钱。
93 主治中消。食脯饱餐,转瞬又复思食,多食而又羸瘦者。
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宜于初得23个月内,先取上脘、中脘、下脘,太乙针之。留5点钟时乃出针,因勉拟茵陈汤服23剂。水煎,温服。
95 各家论述此方以茵陈为君,专能清散内热;以栀子、石膏、黄芩、大青为臣,俱寒凉之品,资助茵陈清散之力;以橘红、甘草为佐,提升胃腑之正气;以山甲、延胡为使,使之引药达病所,搜其结热之根。胃热既减,自无中消之患矣。
10 《普济方》卷四十七 101 方名茵陈汤
102 组成茵陈1分,人参2两,甘草2两,苁蓉2两,黄耆2两,茯苓2两,秦艽2两,厚朴2两,乌喙2两,防风6两,山茱萸3两,松实3两。
103 主治风头眩眼暗。
1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2升半,分5服,强者1日夜尽,羸劣分5服,2日尽。
11 《圣济总录》卷六十 111 方名茵陈汤
112 组成茵陈蒿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葛根(锉)半两,栀子仁半分,栝楼根3分,秦艽(去苗土)1两,升麻1两。
113 主治酒疸,心中懊痛,小便黄赤。
11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11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2 《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121 方名茵陈汤
122 组成茵陈半两,山栀半两,柴胡半两,黄柏(蜜炙)半两,黄芩半两,升麻半两,龙胆草半两,大黄(炒)1两。
123 主治伤寒发黄,目悉黄,小便赤。
12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空心服。以利为度。
13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131 方名茵陈汤
132 组成茵陈8分,升麻8分,黄芩8分,柴胡8分,知母8分,羚羊角屑8分,大黄1钱2分,石膏1钱2分,栀子1钱,芍药6分,瓜蒂7个,蓝叶(切)1升,甘草2分(炙)。
133 主治小儿发黄。
1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1升半,12岁为8服,45岁为4服,量儿大小与之。
135 制备方法上切。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141 方名茵陈汤
142 组成茵陈蒿1两,白藓皮1两。
143 主治病人身黄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涎。
1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
14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15 《外台》卷四引《近效方》 151 方名茵陈汤
152 组成茵陈4两,黄芩2两,栀子3两,升麻3两,大黄3两,龙胆草2两,枳实2两(炙),柴胡4两。
153 主治发黄,身面眼悉黄如金色,小便浓如煮黄柏汁者。谷疸,食则头眩,心忪,怫郁不安,久久发黄。
1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分温3服。不愈更作,以愈为度,不过34剂愈,隔35日1剂。
155 加减若身绝羸,加生地黄1升,栀子加至7两,去大黄。如气力不羸,依前著大黄。
156 制备方法上切。
16 《外台》卷四引《必效方》 161 方名茵陈汤
162 组成茵陈4两,大黄3两,黄芩3两,栀子3两。
163 主治一切黄。小便**及身黄者。
1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3升,分3服,空腹服之。
165 制备方法上切。
166 用药禁忌忌羊肉、酒、面、热物。
17 《千金翼》卷十八 171 方名茵陈汤
172 组成茵陈2两,半夏(洗)2两,生姜4两(切),大黄2两半,芍药1两半,白术1两半,栀子(擘)3两,前胡3两,枳实(炙)1两,厚朴(炙)1两,黄芩1两,甘草(炙)1两。
173 主治时行黄疸,结热,面目四肢通黄,干呕,大便不通,小便赤黄似柏汁,腹痛心烦。
1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4斗,煮取9升7合,分10服。
18 崔氏引史脱方(见《外台》卷四) 181 方名茵陈汤
182 组成茵陈3两,黄连2两,黄芩3两,栀子14枚,大黄1两(炙),甘草1两(炙),人参1两。
183 主治黄疸,身体面目尽黄。
1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185 制备方法上切。
19 《普济方》卷一四二引《澹寮方》 191 方名茵陈汤
192 组成山茵陈3钱,山栀子3钱,秦艽4钱,升麻4钱。
193 主治伤寒发汗有留热,身面皆黄,多热,食不减,小便赤。
1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3钱为1服,水煎去滓,食后服。5日减三分之一,10日减三分之二,20日病悉去。
20 《普济方》卷一三○引《鲍氏方》 201 方名茵陈汤
202 组成茵陈1两,淡竹叶、大黄3钱半,栀子5大个,通草2钱。
203 主治伤寒78日内,热结,身黄如橙,小便不利,腹胀,并酒伤,瘀热在内,发热,头有汗,身无汗。
2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以水2盏,煎茵陈,次下后药,至1盏,调3味。
205 制备方法上为散。
古籍中的茵陈汤 《杂病广要》:[内因类]黄瘅集》)酒疸,因饮酒过伤而黄,俗名为酒黄,宜干葛煎汤或栀子仁煎汤调五苓散,或生料五苓散加干葛一钱。有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黄续法茯苓、猪苓、滑石、当归、官桂主之。(韩氏名茵陈苓汤。)发黄烦躁,喘呕不渴,茵陈汤加陈皮、白术、生姜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方云。先煮茵陈。则大黄从小便出。此秘法也。千金茵陈汤。伤寒七八日。内实瘀热结。身黄如橘。小便不利。
《证治准绳·伤寒》:[卷四太阴病]黄汤六则茵陈吴茱萸汤方见如下发黄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茵陈汤加茯苓猪苓滑石当归官桂主之(韩氏名茵陈茯苓汤)
《伤寒论纲目》:[卷十三·太阴经症]发黄白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两篇文章了解一下吧!
中药材:谷芽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原载《本草纲目》,原名粟糵。
别名:粟芽、红谷芽。
来源: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粟的颖果,经水湿生芽后的干燥加工品。栽培。
原形态: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产地:主要产于华北地区。
性状鉴别:本品呈小球形,直径约1毫米。表面有两层稃壳,淡**或橙色,光滑,多已开裂,并生长出1~毫米须根,稃壳内含种仁一粒(小米)。质坚,粉性。气无,味微甜。以颗粒匀净,淡**或橙色,生过根芽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淀粉分解酶、蛋白质、脂肪。
炮制:炒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焦谷芽:将谷芽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健脾胃,消食积。
主治:食积胀满不化,食欲不振等症。
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g;或研末。
谷芽的副作用
养生禁忌:胃下垂者忌用。无积滞者忌用。
配伍宜忌:与炙草、砂仁、白术配伍,健脾醒胃、增进食欲;与山楂、陈皮配伍,治饮食停滞、胸闷胀痛。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谷芽的功效
1、和中消食
谷芽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具宽 =消谷之功,故可用于食积不化等证。《本草纲目》:“快童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2、健脾开胃
谷芽味甘性温,能温煦脾阳,调理中气。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各种病证。《本草经疏》:“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
3、热毒下痢
是指腹痛,里急后重,便下粘液夹杂赤白脓血为特征。《病因脉治·痢疾论》:“痢疾之症,便下脓血,或赤或白或黄,或三色杂下,里急后重,欲便不得便,既便又复登而厕,逼迫恼人。”多发于夏秋季,暑热熏蒸,感受时气疫毒,入胃肠与血气相搏,则化为脓血而下痢。谷芽为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并具下气宽中之功,用后脾强气下,邪热自除。《本草经疏》:“脾胃和,中自温,气自下,热自除也。”《中草药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
4、津伤烦渴
因大病、久病之后,或阴虚火旺,虚火煎灼,或脾虚不能转输津液,均致津少而口渴。症见日中干燥,喜饮水浆,饮不止渴等。谷芽味甘,可生津除烦,健脾调中,行气而除热。《中草药手册》:“治烦渴,消瘦。”
5、谷芽煮水
常喝谷芽麦芽水谷芽麦芽水作为日常饮料是个不错的办法。以谷芽、麦芽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谷芽、麦芽(中药店可以购买)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药,有生发胃气,消食导滞的功效,且谷、麦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气味清淡宜人。
谷芽的作用
1、谷芽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2、谷芽治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3、谷芽消食,健脾,开胃,和中,生津液,益元气。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用以代茶。(《中国医学大辞典》谷芽露)
4、谷芽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中药材手册》
5、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削也。《本经逢原》
6、米面薯芋食滞证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该品消食和中,作用和缓,助消化而不伤胃气。常与麦芽相须为用,以提高疗效。
7、蘖米即稻蘖也。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胃和则中自瘟,气自下,热自除也。《本草经疏》
8、若治脾虚食少,亦常与砂仁、白术、炙甘草等同用,如谷神丸(《澹寮方》)。
9、谷芽健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本草纲目》
10、谷芽除烦消食。《食物本草会纂》
谷芽的食用方法
1、谷芽麦芽煲鸭肫
原料:鸭肫一个,谷芽、麦芽各50克,
做法:先将鸭肫洗净,保留鸭肫衣。将鸭肫、麦芽、谷芽,一同放入瓦煲内,加4碗水,小火煲得一碗的量,放温后可服用。
药膳功效:本品调理消化、养胃护胃,适用于饮食积滞、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患者食用。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缓慢的老人和小孩食用。
2、谷芽粥
原料:谷芽(炒)15克,粳米50克。
做法:炒好的谷芽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粳米粥,粥成即可食用。
药膳功效:本品健脾开胃、消食和中,适用于小儿食积滞化、胀满、食积泄泻、厌食症、消瘦。
3、谷芽麦芽山楂瘦肉汤
主料:瘦肉、谷芽、麦芽、山楂 谷芽麦芽山楂瘦肉汤
辅料:姜、盐
制作方法:
(1)瘦肉洗净切块,汆水捞起;
(2)谷芽、麦芽和山楂冲水洗净;
(3)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菜谱功效:
开胃消滞,助消化去湿热,男女老少皆宜,尤其适合儿童饮用。
怎么辨别谷芽的好坏
谷芽果实呈稍扁的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6-9mm,宽约3mm。外种坚硬,表面**,具短细毛,有脉5条。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片2枚,长约2mm,淡**,膜质,由一侧的浆片内伸出淡**弯曲的初生根。内释薄膜状,光滑,黄白色,内藏果实,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甜。否则不符合食用。
谷芽的配伍应用
1、配鸡内金
鸡内金生发胃气,健脾消食;二药合用,启脾之力倍增,以生发胃气,舒肝调气,开胃口,增食欲。
2、配陈皮
陈皮健脾消食,二药合用有健脾胃,消食积的功效,可用于食欲不振,胸脘痞满等症。
3、配白术
白术健脾益气,合用则健脾和胃兼能消食,有消补兼用之意,可用于脾虚食滞,消化不良。
4、配枳壳
二药都能消食化滞,而谷芽开胃,枳壳散结,相配消食开胃的功效较好,可用于气滞食郁的脘腹痞滞之症。
5、配槟榔
槟榔炒用破气消积,相配能消积滞,除腹胀,可用于食积,小儿疳积或痞满腹胀等。
6、配木香
木香行气止痛,二药合用能和中快脾,行气消积,止痛。可用于食积腹痛。
谷芽的方剂制剂
1、温中平胃散(《医醇媵义》) :炮姜、木香、砂仁、陈皮、苍术、厚朴、枳壳、青皮、炒谷芽、炒神曲、陈香橼。本方用治胃胀,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等症。
止消汤(《辨证录》) :石膏、人参、茯神、玄参、生地黄、知母、麦芽、谷芽、神曲。本方用治消渴,大渴欲饮,一饮数十碗,始觉胃中少快,否则胸中嘈杂,如虫上钻,易于饥饿,得食渴减,不食渴甚,属中消者。
2、健脾止泻汤(《麻疹集成》) :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本方用治脾胃虚弱泄泻。
3、谷芽露(《中国医学大辞典) :谷芽(蒸露、代茶饮)。本方用于病后脾土不健者。
4、谷神丸《澹寮方》 :谷芽、砂仁、白术、甘草。本方用治脾胃不健,食少纳呆,腹胀,泄泻等。
谷芽的治病验方
1、脾虚无食欲
谷芽124克,研为末,加入适量姜汁、盐,和制成饼,焙干;取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31克。研为末,用白汤冲末,吃饼喝药汁即可。脾胃虚弱腹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等份,水煎,喝汤。
2、治病后脾胃功能差
谷芽蒸露,用以代茶。治小儿外感风带,有呕吐,发热者:谷芽15克,藿香6克,蝉蜕、防风各45克,云苓9克,苏梗15 克,薄荷(后下)3克,川连21克。水煎服。
谷芽的妙方应用
1、谷芽汤
谷芽2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次温服,有消食健胃之功效,主治食欲减退、食纳不消之症。
2、谷芽山楂饮
谷芽、山楂各15克,将两味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即成。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等症。
3、谷芽粥
谷芽、麦芽各20克,白糖15克,将三味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4、谷芽蒸鲫鱼
谷芽粉10克,鲫鱼250克,料酒6毫升,食盐、味精各2克,葱丝、姜丝各6克,蒸至鱼肉熟透即可。佐餐食用。
5、谷芽烧萝卜
谷芽粉15克,萝卜200克,猪肉100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6克,烧制。佐餐食用。
6、二芽茶
谷芽、麦芽各15克,先将两味炒香,研磨成粉,再把混合后的粉末放入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用。
7、健脾酒
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炒枳实20克,白术3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上述药物研磨为粗末,用纱布包好,然后把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7日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毫升)。
处方举例:外感风滞方:谷芽15g,藿香6g,蝉蜕45g,防风05g,云苓7g,苏梗15g,薄荷3g(后下),川连21g水煎服。
注:
1、天津市习用橙色红谷芽。北京市习用黄谷芽,另将红谷及红谷芽作涩肠止泻药,也用于解表透疹。
2、此种谷芽华北、东北等地习销,南方地区不用。
谷芽的相关论述
1、《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2、《本经逢原》: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削也。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的功效
白术是补气中药,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主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倦怠无力,慢性腹泻,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者宜食;自汗易汗,老小虚汗,以及小儿流涎者宜食。胃胀腹胀,气滞饱闷者忌食。
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 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功效分类:补益药
性味:苦、甘,温。
归经:脾经;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白术的作用
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1、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美容方子从调和气血、调理五脏的功能入手,从而美白祛斑。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白术有双向调节肠道蠕动功能,所以既能对脾虚引起的腹泻有用,又能缓解脾虚引起的便秘。
2、用白术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美白,清热燥湿、杀螨、除痘,治疗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致”。
3、白术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一斤,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一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纲目拾遗》)
4、白术治脾虚胀满:白术二两,橘皮四两。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5、白术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一两,白术二两。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6、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十两,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7、白术治脾虚泄泻:白术一两,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8、白术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9、白术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简便单方》)
10、白术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11、白术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12、白术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13、白术治忽头眩运,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
14、白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上三味,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15、白术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16、白术治盗汗:白术四两,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17、白术治老小虚汗:白术五钱,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一钱。(《全幼心鉴》)
18、白术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19、白术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一钱,甘草(炒)五分,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花茸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花松茸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花茸的功效2、这是什么处方,有什么功效能冶疗什么病3、梅花鹿产品功效梅花鹿产品功效能及用法4、请问鹿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用吗5、鹿茸作用和功效与禁忌是什么?6、“花茸”是中药吗?药房以及多位中医都不知道?花茸的功效是梅花幼角,即鹿茸,叫黄毛茸也叫花茸。
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
这是什么处方,有什么功效能冶疗什么病这个方子的作用是:补气助阳,益精填髓,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破血逐瘀,温脾止泻,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俗称
壮阳药
~~~哈哈
梅花鹿产品功效梅花鹿产品功效能及用法梅花鹿与人参、不老草称东北三宝中国从古至今就有把梅花鹿做为滋补强身的药物记载。
梅花鹿的药用价值也最高,鹿全身是宝,那么梅花鹿产品功效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梅花鹿产品功效的资料,仅供参考。
梅花鹿产品功效
1鹿茸鹿茸片
功用:补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为良好的全身强壮剂,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有改善睡眠和食饮,降低肌肉疲劳,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血液循环及伤口愈合等作用。
主治:治虚芳赢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
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性味归经:甘咸,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酸,微温,无毒。
'③《本草蒙筌》:'味甘咸,气温,无毒。
'入肝。
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
用法:酒泡制或水煎饮,与禽类肉炖煮同食亦可。
每人每次15~3克。
用药忌宜:阴虚阳亢者忌服《本草经疏》:'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
凡吐血下血,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麻勃为之使。
'配山药:补肾助阳,生精益血强筋。
配甘松: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
别名:斑龙珠(《澹寮方》)。
①梅花鹿又名:花鹿。
②马鹿(《纲目》)CervuselaphusL,又名:赤鹿、八叉鹿。
药材①花鹿茸又名:黄毛茸、花茸。
②马鹿茸又名:青毛茸。
处方名:鹿茸、鹿茸片、茸片、鹿茸粉
商品名:花鹿茸:又名花茸、毛茸、黄毛茸、黄毛鹿茸、梅花鹿茸。
为动物梅花鹿雄鹿的幼角。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及河北等地。
2鹿茸血鹿血
功用:补虚、活血、壮阳,治虚损、腰痛及心悸失眠、崩漏带下。
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机能的作用。
对治疗神经衰弱及各种虚损、风湿性关节炎、痉挛症疗效甚佳,对预防感冒有特效。
主治:虚损腰痛、贫血、心悸、失眠、阳痿遗精、家庭副业衰弱、肺瘘吐血、崩中带下、解瘘毒药素。
用法:用酒泡制,佐餐或早晚服用,每次15~20毫升。
5--10克,内服或入丸酒服,外用磨汁或研末调敷。
3鹿骨(鹿筋骨鹿骨胶)
功用:壮筋骨、治痨损、转筋、腰膝松软、疼痛效果明显,还可治小儿下痢症。
主治:筋骨矮软,虚劳,疯湿痹痛!
用法:用酒泡制,佐餐或早晚服用,每次15~20毫升。
(每日二次、每次5克,开水或黄酒送服。
)
4鹿鞭
功用:补肾、壮阳、益精,催乳,对阴虚者有明显作用!
主治:对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聋、耳鸣及阳痿、宫冷不孕等有明显作用。
用法:可配制中药泡酒服用,亦可制作高档菜肴食用等。
每日5~10克。
5鹿胎盘:
有补益血气,温肾填精之功效,可虚损瘦弱,月经不调,产后缺乳,常食胎盘可提高肢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力!
鹿胎膏
功用: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治虚劳损瘵,精血不足及妇女月经不调,血虚、血寒、崩漏带下,久不受孕等。
“妇科良药”久婚不孕,妇女虚寒明涨,白带多不,月经不调等疗效显著。
用法:每天两次,每次3~5克,用酒或温开水冲服,服用一周或遵医嘱。
6鹿筋
功用:壮筋骨,治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转筋。
用法:酒浸或入菜肴食用。
7鹿肉
功用:补肾益精,补益气血,补虚损,疗五脏虚损所致的诸症,调理血脉,临床上还用于糖尿病、虚劳头痛、急性肾炎等的治疗,虚劳赢皮,产后无乳!
用法:配中药煎服。
8鹿尾
功用:滋补强壮剂。
增强身体机能,暖腰膝、补肾血、益肾精,治腰背疼痛,不能曲伸及肾虚、遗精、头昏耳鸣等。
(1)胃寒病:
处方:鹿尾一条,白古月10枚,大枣10枚,生姜9克,
主治:胃寒痛病!
调剂:鹿尾及生姜入锅煎汁,再把白古月放入大不受注意内_干研末!
服法:一天早晚两次将鹿尾服下,药汁及药末分两次服下!
(2)风湿症
处方:鹿尾三-五条,鸡血藤150克,老鹤草180克,苍耳籽180克,当归150克,赤芍100克,白芍100克,苍术150克,羌活150克!
主治:风湿症,周身四肢酸痛。
调剂:上药研末制水丸!
服法:一天两克次,每服6克!
9鹿角鹿角帽
功用:行血、消肿、益肾,治虚劳内伤、瘀血消肿、腰脊疼痛、疮疡肿毒及各种腺体炎症。
消炎止痛、活血化痛、腰背疼痛等症效果明显。
用法:煎汤内服,每日3~5克,或外用研末调敷。
10鹿心
功用:具有调节心肌功能,养气实血,安神,治疗心悸气短、失眠健忘、气血两亏,增强血液循环,医治心忙心跳、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等症。
用法:研末配中药或烧熟直接服用。
11鹿肾
功用:补肾气、安五脏,治疗肾炎、肾虚、耳鸣等效果明显。
用法:研末入丸用药,每次一副。
12鹿肝
功用:具有益血补脾驻颜的功效,对维生素A缺乏症有明显疗效,对治疗女贫血,小儿衰弱及维生素A缺乏症有明显疗效,甲肝、乙肝及各类肝病、眼病的治疗也有其特效。
用法:煮熟食用或研末配中药,每日二次每次10-12克。
13鹿脂
功用:温中散寒通肌理、治痛肿、四肢不随、面疮等。
用法:外用频频涂敷。
14鹿肚
功用:补肝、滋血明目、肝脏虚弱、血虚萎黄、夜肓、目赤等。
15鹿皮
功效:补气、收涩
主治:肾虚滑精、白带血崩、外用治痿疮。
用法与用量:9--12克,煎服,外用烧灰调涂。
16鹿油
作用:痛乳死肿,面皮干疮皮,柔皮肤,通腰理。
用法:内服外涂。
17鹿头
功用:补益精气、补骨髓、益脑、补虚劳、神经衰弱、偏上正头痛。
18鹿角霜
来源:本品鹿角去胶质的角块。
功能主治:温肾助阳,收敛止血。
用于脾肾阳虚。
食少吐泻,白带,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痈疽痰核。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
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角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有吸湿性。
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
19鹿血酒:
改善免疫调节功能,有利于病原体感染者尽早康复和体虚者预防疾病,增强人体体质。
改善睡眠和食欲、并对神经、内分泌、心脏、肾脏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及物质代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促进功能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体弱畏冷的症状。
能提高体内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加强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
养颜生精、防止皱纹增多、改善皮肤质感,保持青春活力。
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可明显加速创伤的愈合。
能明显增加性腺组织的重量,增加人体的性激素分泌。
对肾精不足、不孕不育、阳痿不举、遗精早泄等性功能低下有良好作用。
对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作用。
可显著增加血红细胞蛋白含量,而呈现补血作用。
20鹿鞭尾酒:
要以滋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的作用,用药讲究,滋阴壮阳,益肾填精,通经活络,强筋壮骨,特别是对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体虚乏力、头晕耳鸣,盗汗遗精及腰酸腿痛、风湿疼痛有显著效果。
21鹿酒:现代医学实验表明,鹿产品奇特的营养成分能增加红血球、血色素及网状红血球生成,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再生过程,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及性功能。
鹿酒由纯天然鹿产品的高贵品质和纯粮精酿配制,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微生物发酵酶解工程酿造而成,是目前酒业中难得的稀贵之精品,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壮筋骨、补虚赢、养肝明目、消除疲劳等功效;并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及增强肾上腺皮质等功能。
鹿酒中富含鹿脂蛋白、维生素A、D、E、17种氨基酸及硒、锌等成份。
特别是在动物体内发现较高含量的维生素A、D、E、和硒,锌等元素。
其营养成分实属罕见。
鹿酒主要以鹿鞭素、鹿茸素、鹿血素配合而成,具有益精兴阳、生精补血、益气强志之功效,男士饮用效果甚佳,每次取饮45ml-50ml
鹿鞭的功效
1、鹿鞭泡酒鹿鞭泡酒制成鹿鞭酊,是最简单的用法,而且应用方便。
一般以鹿鞭一支,50度白酒1000~2000毫升。
将鹿鞭切成薄片,浸在酒内15天即成。
所获得鹿鞭酒含鹿鞭15%~20%,每天饮用15--20毫升。
阴虚火旺之人慎用。
2、鹿鞭丸山萸肉100克、熟地120克、杜仲100克、巴戟115克、*羊霍125克、阳起石100克、鹿鞭150克。
上述7味药计810克。
制法:鹿鞭切寸段,用滑石粉或阳起石粉文火炒至膨胀酥松,粉末,其他药碎断后粉末,与鹿鞭未过孔径0216毫米(80目)筛,取炼蜜为丸,蜜与药粉比例为1:11--12功效与主治:滋阴壮阳,兴奋男性性机能。
用于治疗男子阳痿、女子虚寒白带、久不受孕。
用法与用量:每次1丸,1日2次。
3、三鞭丸烫鹿鞭10克、烫驴鞭50克、烫狗鞭5克、熟地60克、炒白术60克、枸杞子35克、锁阳30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人参(去芦)35克、肉苁蓉20克、*羊藿20克。
酒菟丝子20克,盐泽泻20克、盐车前子20克、当归20克、盐补骨脂20克、制何首乌20克、牛膝15克、牡丹皮15克、炒莱菔子15克、蜜甘草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木香8克、制附子5克、肉桂5克。
共27味,计重576克。
制法:以上群药共为细末,过孔径0、172毫米(100目)筛,混匀,重过。
取炼蜜为丸,药粉与炼蜜的比例为10:11--12性状:本品为类圆球形,棕黑色,气微香,味甘,微苦,辛。
功效与主治:滋阴壮阳,补肾益精。
用于肾虚体弱、腰。
膝无力、梦遗阳痿。
用法用量:每丸重10克,一次1丸,l日2次。
4、鹿鞭春兴丸配方:鹿鞭150克、肉苁蓉400克、丁香200克、白僵蚕100克、海马30克、煅阳起石500克、木香20克、蛤蚧2对、*羊藿80克、盐茴香50克。
共9味,除蛤蚧外计重930克。
制法:将以上群药共为细未,过孔径0172毫米(100目)筛,混匀,重过,取炼蜜为九,药粉与炼蜜比例为1:10~11。
功效与主治:补肾兴阳。
用于阳痿、滑精、精冷精少、耳鸣、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l次1丸,1日2次,谈盐水送下。
5、至宝三鞭酒主要成分:梅花鹿鞭、海狗鞭、广狗鞭、人参、鹿茸。
大海马、大蛤蚧、上肉桂、上沉香、飞阳起石、五花龙骨。
覆盆子、破骨纸、菟丝子、*羊藿、何首乌、桑螵蛸,巴戟、萸肉、丹皮、炎棉芪、牛夕、川柏、杞果、生地、熟地、川椒、杭芍、当归、冬术、云苓、寸云、泽泻、节蒲。
小茴、甘根、淮山药、杜仲、远志。
功效:生精补血,健脑补肾。
应用:体质虚弱、肾亏、未老先衰、神经衰弱、腰背酸疼、惊悸健忘、自汁虚汗、爱寒失眠、面色苍白、气虚食减等。
还有一种特别的疗效,就是治疗老人夜多小便。
夜间小便麻烦之处,不言而喻。
鹿鞭的作用:
鹿鞭为鹿科动物的外生殖器,即阴茎及睾丸。
有补肾、壮阳、益精等作用。
能活血、催乳,在临床上用于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鸣、阳痿和妇女宫冷不孕等症。
鹿鞭含蛋白质、脂肪、字体甾体激素、维生素C、A及无机钙、磷、铁等,有补肾阳,益精血之功,用于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鸣、阳痿、宫寒不孕、性功能障碍,如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以及腰腿疼痛,对妇女不孕及产后无乳均有显着疗效。
鹿鞭除药用之外,也是肉食的上等原料,可用于泡酒或配鸡、鸭、鹅、鱼煲汤或制作高档菜肴。
请问鹿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用吗鹿茸有用。
鹿茸的保健作用非常强,是良好的健身强壮药。
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鹿茸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
它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从而避免疾病发生和促进创伤愈合、病体康复,从而起到强壮身体、抵抗衰老的作用。
扩展资料:
鹿茸的鉴别
1、花茸片
圆形或近圆形,切面直径1~5cm;外表面密生红**或棕色细茸毛(有时可见燎痕或利痕);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中部黄白色、无骨化、密布细孔;体轻质软富弹性(有时可见小而角质样片即蜡片);气微腥、味微咸。
2、驯鹿茸片
长椭圆形或长圆形,切面长轴直径1~5cm,短轴直径05~2cm;表面茸毛灰白色,稀疏、粗而长;外皮灰棕色,角质化较厚;中部白色或红棕色,可见由外向内的骨化圈明显,约为直径的1/2,中间可见蜂窝状孔纹、稀疏、质硬、无弹性,有时透明;气微味淡。
鹿茸片
鹿茸
鹿茸作用和功效与禁忌是什么?作用和功效:鹿茸味甘、咸,性温。
入肝、肾二经,具有壮肾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之功效。
用于精亏血虚,眩晕耳鸣,耳聋,阳痿滑精,腰膝酸软,囟门不合等症。
禁忌: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
中医上诊断为低热、盗汗、手足心发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的阴虚体质者,以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肝肾疾病、各种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均不宜服用鹿茸。
扩展资料
鹿茸的鉴别:
花茸片:圆形或近圆形,切面直径1~5cm;外表面密生红**或棕色细茸毛(有时可见燎痕或利痕);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中部黄白色、无骨化、密布细孔;体轻质软富弹性(有时可见小而角质样片即蜡片);气微腥、味微咸。
驯鹿茸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切面长轴直径1~5cm,短轴直径05~2cm;表面茸毛灰白色,稀疏、粗而长;外皮灰棕色,角质化较厚;中部白色或红棕色,可见由外向内的骨化圈明显,约为直径的1/2,中间可见蜂窝状孔纹、稀疏、质硬、无弹性,有时透明;气微味淡。
人民网-鹿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鹿茸
“花茸”是中药吗?药房以及多位中医都不知道?先讲“鹿茸”这味药吧,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又称“花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
因此“花茸”属动物类中药材无疑。
仅供参考。
关于花茸的功效与作用和花松茸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目录 1 拼音 2 《百一》卷十五引王吉老 21 去铃丸的别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去铃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各家论述 3 《医方类聚》卷九十引《澹寮方》 31 组成 32 主治 33 去铃丸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去铃丸 1 拼音
qù líng wán
2 《百一》卷十五引王吉老 21 去铃丸的别名资政丸
22 组成杜茴香1斤。
23 主治小肠疝气。
24 去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或50丸,空心、食前温酒、米饮任下。
25 制备方法
以老生姜汁浸茴香1夜,约姜汁尽入茴香内,以好青盐2两同炒赤,取出焙燥,研罗为末,无灰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6 各家论述此药专实脾胃,以其有青盐引入下部、遂大治小肠疝气。寻常治疝气药多是疏导,久而未有不为害者,此药用姜汁专一发散,而无疏导之害。
3 《医方类聚》卷九十引《澹寮方》 31 组成川乌尖7个(生用),巴豆7枚(去皮,只去9分油)。
32 主治奔豚疝气,或阴囊肿大。
33 去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丸。同青木香丸30粒,空心冷盐酒或冷盐水送下,23日1服,不可多。
3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糕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麝香为衣。
古籍中的去铃丸 《世医得效方》:[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诸疝,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任下。去铃丸治疝气。杜茴香一斤,以老生姜二斤取自然汁,浸茴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九疝门]小肠气末。再研如粉。用陈米饭烂研如膏子。丸如梧桐子大去铃丸治疝气小肠气。常服安肾实脾。用杜茴香一斤。以老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肾病门]疝气此症方用去铃丸∶生姜一斤,将姜汁入茴香内浸一宿,入青盐二两,和匀,同炒研为米,酒糊为丸,每服三十丸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三贯集·杂证谟疝气]论外备用方肉汤(热一七六寒疝)疝气神方(因二七二二七四)去铃丸(因二七七)夺命丹(热一八二阴寒)当归羊肉汤(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阵因阵]以下杂方香附六一汤简介
本文2023-10-28 01:28: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