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脾湿和脾虚是一回事吗?
二者有差别。脾虚可能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生;但是也可能导致其他的病理变化,取决于体制、其他因素的影响,转归不同。另一方面,脾湿可能是脾气虚弱所致,也可能是素食肥甘厚味而致,前者虚实夹杂,后者是实证,湿邪困脾日久也可能导致脾气虚弱。总之要明辨虚实顺逆,知犯何逆,随证知之。
脾胃的作用
在我们身体中,脾就像物流公司,负责运化。中医讲“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具体的说是,负责运送消化吸收来的营养物到全身,并参与水液代谢。
而胃就像个大粮仓,被称为“太仓”,可容纳各种食物、负责初步加工、碾碎食物、腐熟水谷。
脾胃的关系
从医这么多年,我总结到‘脾胃学说’基于升降理论,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胃主纳;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后天之本——脾
提到脾脏,大家可能问,它位于身体的哪个部位?然而,中医所说的五脏,与现代医学说的同一个名称的器官,却不完全是一回事。
从现代医学来说,脾与胃都在腹腔,脾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胃的左边。
“现代医学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医学体系,更注重实体,看得见摸得着”;中医是以哲学为理论基础,其思维方式等都很有自身特色,对五脏的概括比现代医学器官的概念范围大。
平时遇到没胃口、消化不良等症状,人们常会说是脾胃不好。因此,人们认为脾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这样说不完全对。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与免疫有一些关系,是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心。
脾为后天之本,主要有四个功能:
运化
运化水谷和水液,将吃、喝进去的水谷精华输送到全身各处。食物由胃受纳腐熟,被分解为精华和糟粕,此时必须依赖脾的帮助,才能彻底对水谷进行消化。脾要发挥“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经肺之宣发向上、向外布散。
人体所摄入的水液需经过脾的吸收和转化,分布全身起到滋养的作用;同时,脾又能把多余水液,及时传输到肺和肾,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目前,脾最常见的问题是脾湿,我传授给大家一盒看舌苔辨别是否有湿的方法:如果舌苔很厚或有很多齿痕,一般都代表湿气大。
另外,肚子胀、拉肚子、大便不爽不尽也是湿的常见表现。其实,每个人体内都有湿,但中医讲的是身体有湿,是指体内的湿太多了,超过了正常的水平。
史锁芳(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脾虚的话就要补脾,脾气不运的话就要运脾,唯有如此才能提供充足气血以养身。有针对性的调理,是建立在脾不适的基础上。脾不适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明确的知道,是不是要有对脾进行针对性的呵护了。 脾不好,口腔溃疡,还会生痰生湿 中医认为,脾主唇, 。嘴唇发白是脾虚的表现,脾气虚,可通过补脾气的方法来改善。嘴唇发黑的话,说明脾运化功能不好,脾内有湿,可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来改善。嘴唇发乾为脾阴虚,可吃一些滋脾阴的食物来改善 脾不好,还容易患上口腔溃疡。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口腔黏膜色泽、味觉、活动功能都和脾有关。平时多忧思恼怒,嗜好菸、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的人,都会导致脾胃湿热,上冲到口腔,就会引发口腔溃疡。另外,有的人脾气不足,脾的运化能力下降,营养物质无法上升,口腔失去滋养,也会导致溃疡。 所以,易患口腔溃疡的人,养生要从健脾、清化湿热入手。 脾能对身体利用之后的水分进行运化,并最终排出体外。若是脾运行功能出现了问题,会使水湿滞留,生痰生湿。 一旦有了痰湿,除了饮食要清淡,少吃膏粱厚味、过咸之品,以防进一步滋生痰湿、引发水钠潴留(编按:水钠潴留是指,肾脏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水、钠减少排出量,导致全身性水肿)外,还可食用一些诸如茯苓、冬瓜皮、赤小豆、薏苡仁、玉米须、白扁豆、鲤鱼等药食两用之品。 中医认为,以上食物性味平淡,而淡者可通利水道,令小便通畅、尿量增多,水湿由此而出。史锁芳(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脾虚的话就要补脾,脾气不运的话就要运脾,唯有如此才能提供充足气血以养身。有针对性的调理,是建立在脾不适的基础上。脾不适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明确的知道,是不是要有对脾进行针对性的呵护了。 脾不好,口腔溃疡,还会生痰生湿 中医认为,脾主唇, 。嘴唇发白是脾虚的表现,脾气虚,可通过补脾气的方法来改善。嘴唇发黑的话,说明脾运化功能不好,脾内有湿,可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来改善。嘴唇发乾为脾阴虚,可吃一些滋脾阴的食物来改善 脾不好,还容易患上口腔溃疡。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口腔黏膜色泽、味觉、活动功能都和脾有关。平时多忧思恼怒,嗜好菸、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的人,都会导致脾胃湿热,上冲到口腔,就会引发口腔溃疡。另外,有的人脾气不足,脾的运化能力下降,营养物质无法上升,口腔失去滋养,也会导致溃疡。 所以,易患口腔溃疡的人,养生要从健脾、清化湿热入手。 脾能对身体利用之后的水分进行运化,并最终排出体外。若是脾运行功能出现了问题,会使水湿滞留,生痰生湿。 一旦有了痰湿,除了饮食要清淡,少吃膏粱厚味、过咸之品,以防进一步滋生痰湿、引发水钠潴留(编按:水钠潴留是指,肾脏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水、钠减少排出量,导致全身性水肿)外,还可食用一些诸如茯苓、冬瓜皮、赤小豆、薏苡仁、玉米须、白扁豆、鲤鱼等药食两用之品。 中医认为,以上食物性味平淡,而淡者可通利水道,令小便通畅、尿量增多,水湿由此而出。 头总是晕晕沉沉的 中医认为,脾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即「脾主升清」。所谓的脾主升清,简单理解,就是 脾气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往上进行输送,一直输送到头部,对头目进行滋养。 若是脾气不足,往上供应的营养物质则比较匮乏,头部就会发出警报。也就是说,当头脑昏沉时,需注意头部的气血不足,可通过经常 百会穴、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来助脾气上升。 消化不良,赶紧喝点陈皮蜂蜜水 消化不良的原因与脾有关,脾气虚、有痰湿都会导致消化不良。中医认为,陈皮能除脾湿,还能使不顺畅的脾气得以顺利循行。 对于陈皮的功效,《本草纲目》有这样的记载:「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陈皮的主要功效就是理气燥湿。将脾气理顺、祛湿,消化功能自然就会得以改善。陈皮对于脾胃气滞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及痰湿所致的咳喘等,有较好的疗效。 蜂蜜能够补养脾气,对此中医古籍《名医别录》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陈皮和蜂蜜并用, 一方面能补气,一方面能够给脾提供一个舒畅的居住环境,从而改善脾气虚、脾气不畅、身体有痰湿导致的消化问题。 萝卜蜂蜜饮可消腹胀 腹胀即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此外还会有呕吐、腹泻、嗳气(气从胃部上逆)等症状。腹胀的发生与脾失健运(指脾运化功能失常)、积食、体内有痰湿等,均有一定关系。若是腹胀的话,可用萝卜蜂蜜饮来调理。 萝卜有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等诸多功效,可改善腹胀。蜂蜜能够补养脾气, 长夏时节需注意防湿健脾 中医所说的长夏,是指夏末秋初交替转换之际,此时气候炎热多雨,空气湿度较大。在长夏时节,很多人会出现腹部胀满、食欲缺乏、口淡无味、大便稀溏甚至腹泻,这与脾土受湿有关系,需要防湿健脾。 中医认为,脾惧怕湿邪,也很容易被湿邪所伤。长夏时节,外界的湿热邪气比较重,若是饮食上再不加以注意,饮食过量、过食辛辣之物等,疏于对脾胃的养护,就有可能导致脾受湿邪所扰。 脾感受湿邪,导致脾胃之气不运,就会影响到脾的消化吸收功能,由此出现消化问题。长夏时节, 为了防止湿邪困脾,可适当食用具有健脾除湿热功效的食物 ,诸如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等。 拍打脾经与刮脾经 脾虚的人要重点养脾,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这段时间内,最简单的养脾方法就是,敲打一下脾经。 我们可以手握空拳,也可以用手掌的侧面,对脾经循行的位置进行有节奏的敲打。除了敲打脾经外,也可以重点按揉一下脾经上的血海穴(膝附近), 不仅有助于生血,还能活血化瘀。 小孩子积食一者是吃得太多了,以至脾胃的消化能力不能承受,食物得不到完全消化就会导致积食;或是小孩子过早食用成人的食物,损伤了脾胃的消化能力。小儿积食要注意喂养方式,另外可用刮痧的方法来调理。 在脾经、胃经、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刮痧 手拿刮痧板,从上向下轻轻刮拭脾经的循行部位。 每次刮拭五分钟即可,隔天进行一次。本法适合于脾胃虚弱、小儿疳积(编按:指儿童时期,因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使脾胃受损,导致全身虚弱、面黄消瘦、发枯等慢性疾病)者。 本文摘自《中医调理圣经:黑补肾,青调肝,白润肺,黄健脾,红养心, 全方位调理食物速查表,正确食疗、轻松调五脏》/史锁芳(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大是文化
中医里脾湿和脾虚是一回事吗?
本文2023-10-28 03:18: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