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全国人口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5收藏

宋朝全国人口多少?,第1张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全国有6418500户、约达3210万人,若加上未列入主客户统计范围的户数则该年有687万户、近3710万人。

宋金之际因战乱人口大量锐减,靖康之乱前的宣和六年(1124年)南方约有1360万户,到绍兴五年(1135年)南宋境内约有1086万户、5650万人,自平定民乱和绍兴和议后南方人口逐步恢复。

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南宋约有1240万户、6450万人;南宋中后期因“人稠地狭”人口增长缓慢,至嘉定十六年(1223年)达到户口峰值,官方统计有12670801户、28320085口,学者考虑到隐户问题认为该年应有1550万户、8060万人。

扩展资料:

不过宋代统一后并没有导致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上升,经过百年的发展到元丰元年(1078年)南方在全国所占人口比重上升至626%,而北方则下降至374%,到北宋后期的崇宁元年(1102年),南北各占比重已是641%及359%。

在人口分布上,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全国人口总数中南方占569%、北方占431%,这是唐末五代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和平发展的结果。

宋朝人口超过二十万的有六个城市,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四十六个。宋朝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到22%,几百年后的清朝号称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康乾最鼎盛时期这个比例不足9%。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宋朝打破了唐朝城市的政治区域与平民区域的划分严格的格局,将平民的工商业的经营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宋朝是市民阶层最强大、最富裕、最幸福的时期。由于市民阶级的发展壮大,宋朝的世俗文化各发面都突飞猛进长足的发展

--宋朝

一、亿万生灵:明末人口总量估算

改朝换代,哪有不死人的道理?但清朝定鼎,杀的人确实也太多了。

明清换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毁灭事件之一,只有蒙古帝国崛起的过程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根据杜车别(孙海宁)在《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减少之谜》中所作的估计,直接或间接死于清军屠刀之下的中国人,超过了两亿。这就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的总和。

一直以来,很多历史学家、人口学家认为,明朝末年中国的人口当在六七千万左右,最多也就一点几亿。但明朝初年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七千万——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为了制定收税标准,对全国户口和土地进行过普查登记,根据这个普查资料可以推算出明朝人口大约在7000万左右。这个数字是很靠谱的,因为当时国家已经统一了二十来年,各级行政机构运行成熟。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政府机构的清廉高效保持的相当不错。

此后两百多年,明朝内部始终保持总体的和平稳定,人口应该会持续增长。具体的增长率,明朝之前,北宋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到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的129年间,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九点二,人口达到了一亿一千万。明朝之后,中华民国时期,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八点二。明朝的社会稳定程度超过了北宋和民国,增长率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即使按照千分之八的增长率计算,明朝经过两百多年的和平时期,人口总量也可以从七千万增长到五亿,即便增长到两三亿以后增速放缓,打个折,超过四亿总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多人,当时的生产力能否养得起呢?答案是不仅养得起,还能丰衣足食甚至奢侈享乐。就土地的供养力来说,明朝后期张居正主持变法,对天下田亩进行测量统计,明朝全国耕地面积是12亿2542万亩。耕地测量的数字是拿来给国家交税用的,只会少量不会多量。明末农耕技术高度发达,江南地区亩产可以达到四五百斤,北方地区也可以达到两三百斤,偏低的估计是全国平均亩产260斤(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偏高的估计是平均可以达到400斤(杜车别《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即使按照260斤算,一亩半土地的产量养活一个人绝无问题。

明朝中后期,大量的耕地并没有被用来种植粮食,而是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比如棉花、桑树等等,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耕地之所以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那也是在粮食够吃的基础上才能有土地剩余。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和手工业的高度繁荣,也说明当时不存在土地供养人口能力不足的情况。

12亿亩的耕地,只需要一半的土地也就是六亿亩用来种粮食(实际比例更高),就可以养活4亿人没有问题。剩下的用来种植蔬菜油料、动物饲料或者棉花桑树等为手工业服务的经济作物,供四五亿人吃穿用度,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还可以创造极大的农业剩余,供上层阶级奢侈享乐。

为什么明末的实际人口数量会大大高于官方的统计数据呢?

明朝征税实行土地税和人头税(含劳役)并行的制度。土地数量曾经多次重新丈量,以作为征税的新依据。但征税的户口,两百多年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重新调查登记,都是各个地方根据人口的死亡出生等每年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到了中后期已经完全沦为形式:一年一年原样照抄,或者随意做一点增减的调整,以免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登记在册的纳税和服劳役的户口数,洪武二十年是一千零六十五万户;到了两百年之后的万历六年,竟然还是一千零六十二万户,还少了三万户。

纳税人口和实际人口之间的比例,万历年间出使中国的西班牙人拉达在《记大明的中国事情》中举了两个实际的例子:“有个叫夏苏的人对我们说,他户内有七十人,但他只纳七个人的税;另一个人对我们说,他户内约六十人,他只交四个人的税。”在这个记录中,第一个例子的纳税人口与实际人口的比例是1比10;第二个例子是1比15。若是1比15,则7000万的纳税人口,就要对应超过十亿的真实人口;若是1比10,则对应七亿的真实人口。就取一比十,再打个八折,也已经超过五亿了;若打个六折,也就是一个纳税人口后面还隐藏着五个未纳税人口,人口总数也可以超过四亿。这样的估算很粗略,样本也太少。但确实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支持了我们根据人口增长率算出来的结论,也就是明末人口在四亿到五亿之间是合理的。

除了总量的计算以外,对4亿人口的空间分布,杜车别在《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中也有详细的测算和史料分析。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南京和苏州,人口大约三四百万;杭州、北京、广州则在两百万左右。这种估算有第一手史料作为依据,比如,史书记载,杭州最主要的粮食供应仓库,每两个月就要消耗60万石粮食,这个数量足够养活200万人;1650年清军在广州屠城,事后和尚收集尸体就收了七十万具。

一般地区级别的商业中心城市或政治中心城市,如扬州、济南、福州、开封、武昌、临清、南昌、西安等,人口则在百万左右。此外,府城、州城的人口数当在十万至五十万之间,县城人口在两万到十万之间——崇祯元年,湖北荆州公安县一场大火就烧掉了五千多间房子,受灾人口在25万以上。而公安县只是一个偏僻的普通县城,不是区域商业或交通中心。

公元1558年,陕西华阴县地震,死亡人数统计出来,有名有姓的竟然超过了83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人口死亡最多的一次地震记录。陕西在明朝属于偏远地区,人口和华北、四川、华中、江南等地比起来是比较稀少的。一场大地震,震中只在县城而不在省城西安,就死亡约百万人,当时中国人口密度之高可以想见。我们可以作一个对比,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烈度最高的地震,也就死了24万人。

此外,当时还有很多乡村集镇,这些集镇在沿海地区因为手工业发达的缘故,也可以聚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江西景德镇就聚集了数万制作瓷器的工人。[1]明朝有一千四百多个县,若县城平均人口五万,就有七千万城镇人口。再算上大中城市和商业手工业集镇,则明末中国城镇人口超过一点五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再看农业人口,根据明朝典籍《沈氏农书》和《补农书》中数据,嘉兴、湖州地区一位常年雇工可耕种稻田八亩,同时再负责管理桑田四亩,一个人可耕作的土地是12亩。何良俊在《四有斋从说》中提到,松江地区,西边平坦的土地上,一对夫妇利用水车等工具,可以种植25亩地,若勤劳肯吃苦可以耕作30亩地;但东边是丘陵地形,耕作施肥引水都非常麻烦,一对夫妇就只能种植5亩地了。全国各地平原耕地和山地上的耕地的比例不太好说,若简单算术平均一下,(30+5)/2=175亩。但一般来说平整的耕地往往用于种粮食,坡耕地则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即使考虑平地种粮、山地种桑的特点,人均可以多种点地,全国平均下来一对夫妻耕作二十亩地应该是上限。再参考“一个常年雇工可以耕种稻田八亩,桑田四亩”,雇工应该是男性,耕种能力更强,女性耕种数量较少,主要起辅助作用。则男女平均大致每人平均可耕种约10亩地——男性12亩,女性8亩,不会更高了。明朝12亿多亩的耕地,就需要一亿两千万的劳动力(含女性)。

古代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大致是50%,另外一半就是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12亿劳动力,大约就对应两亿四千万的总人口。但明朝的城镇人口中“流民”居多,也就是没有城镇户口,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流民”必然以青壮年为主,老弱更多的会留在农村,则农村人口中老弱的比例会更高一些,这跟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工进城,老人妇女儿童往往留在农村是一样的。这样,农村人口两亿五千万肯定是有的。把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相加,也有四亿人。

总体而言,我们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明末人口数量都应该在4亿人到5亿之间。基本逻辑是:明朝初年有七千万人,经过两百年的和平,就算按照北宋和民国的增长速度打个折,也可以轻松超过四个亿;再看土地产量,养活四亿人口很轻松;再看城市人口数量,各种一手资料的抽样调查表明,它可以支持四亿人口的推论,四亿人分布在什么地方可以说清楚。至于官方统计的人口为什么会大大低于四个亿,也有合理的解释。以4亿为基数来计算明清换代的人口损失,只会少算不会多算。

在中国曾经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数量长期占据世界20%以上。正是因为如此,大部分中国人也认为中国的人口自古以来就是世界第一。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中国人口第一次位居世界第一:汉朝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还处于国家初步形成的阶段,其文明发展的成熟度还难以和古埃及、两河文明抗衡。该时期,如古埃及就能够修建金字塔、红海—尼罗河运河、卡纳克神庙等宏伟的大型工程,说明古埃及的人口数据是相当可观的。而同时期的中国,农业发展尚处于粗犷的阶段,因而人口自然也是比较少的。但是具体多少人口,并无法考证了。

金字塔绝非地广人稀的国家可以修建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的推广,农业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人口也随之快速增长。到了战国末年,中国总人口大约为2000万。这2000万是战国七雄总人口。不过,这2000万人口在当时还并非世界第一。早在春秋时期,波斯帝国,统一了整个西亚和埃及,疆域面积突破了700万平方公里,其人口达到了5000万。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尼罗河下游都是人口密集之地。

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灭亡后,其疆域基本被马其顿帝国继承。由于经历了长期的战乱,西亚的人口已经大大鉴赏,但是依然有2000万人口左右。另外一个人口大国是印度摩揭陀帝国(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期(前273—前232年),统一了整个次大陆,疆域面积面积达420万平方公里。根据《世界历史人口图集》的数据,当时的印度总人口为3000万。不过印度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及时在国家分裂时期,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长时间的拉锯战争,因此印度的人口总是长时间保持增长。

中国方面,在战国末年突破了2000万,秦朝差不多也维持这个数据。然而在秦末,发生了连连的战争,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等,导致人口大量下滑。在西汉初期,全国总人口大约为1000万。随后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全国人口得到了恢复发展。在武帝上台之后,全国人口达到了3000万。然而汉武帝几十年的战争、苛捐杂税等又导致天下人口减半。汉武帝之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西汉的人口不断创新高。到了西汉末期,户籍人口已经达到了5900万,实际人口已经突破了6000万。这个数据,无疑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两汉之交,又是因为战争导致人口大减,东汉之初人口仅有2000万,后来恢复到了6000万左右。

汉朝兵马俑

二,唐朝:人口总量居然不是世界第一

汉朝之后,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分裂之中,北方战乱不断,人口也大规模减少。在三国时代,全国统计的户籍总人口780万人。这个数据有些不可靠,另外一个数据在在西晋统一后统计的,为1600多万人。西晋并没有带来长久治安,随后就是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等,人口并没有增长。到了南北朝,由于南北方的局势稳定了下来,人口终于开始恢复了。根据当时的官方统计,南北朝时期的总人口大约为3700万人。

孝文帝出行图

在中国人口减少的时候,罗马帝国的人口却不断在增长。到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的总人口(包括奴隶、非公民)达到了5000万,位居世界第一。另外,印度的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大约在公元400年的时候,印度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了4500万,虽然这个数据远没有汉朝巅峰高,但是却比同时期的中国高了不少。另外,波斯萨珊王朝的人口也恢复到了2000万人左右。

全国人口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所有居民的总数。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496亿人,其中男性为766亿人,女性为730亿人。

总的来说,全国人口数据是一个反映中国国情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总体情况,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总的来说,全国人口数据是一个反映中国国情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总体情况,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全国人口的增长率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口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率却不断波动。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人口增长率曾高达3%以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增长率则下降至12%左右。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全国人口增长率也呈现出放缓的趋势。

总的来说,全国人口数据是一个反映中国国情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总体情况,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全国人口的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根据最新数据,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同时,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城市化率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末,全国城镇人口占比为606%,农村人口占比为394%。

唐朝户口也快速增长。在武德年间,全国共有户200万,贞观时已增至300万,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上升到380万户,武则天末年神龙元年(705年),全国共有户615万,有人口3714万。而且到了开元、天宝年间,人口增加速度更快,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增加到891万,口达5291万,这就是唐朝人口统计的最高数字,因为有很多的逃户不在簿籍,因此政府统计的户口数比实际户口数要低一些。根据估计,天宝年间全国实际户数最少有1300万至1400万,如果按一户五口计算,唐朝全国大约有6000万到7000万人。垦田面积根据其估计大约有800万到850万顷左右,稍微多于西汉的最高垦田数字。

针对问题的解答:中国的人口数量是13亿多,而不是12人。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文化,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每一个生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

解决方法和做法步骤:

1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了解十二生肖的故事,以及每一个生肖的特点。

2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以及十二生肖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3学习中国现代的统计数据,了解中国现代的人口数量。

4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了解十二生肖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中国现代的影响。

相关知识: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文化,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每一个生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它们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中国现代的文化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人口数量是13亿多,而不是12人。

宋朝全国人口多少?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全国有6418500户、约达3210万人,若加上未列入主客户统计范围的户数则该年有687万户、近3710万人。宋金之际因战乱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