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古籍图书的命名标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古籍图书的命名标准,第1张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氏家训》《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等

《中国美术报》第148期 美术新闻 编者按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时左右,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灾持续了十余个小时,让这座有800余年历史的人类文明遗产遭受重创,虽然主体结构得以保留,但是那座标志性的尖塔却在大火中倒塌,巴黎圣母院屋顶的三分之二也被损毁,这些沉重的代价无一不让我们思考文物保护的现状。5月4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实体火炬传递在山西永乐宫木结构古建筑三清殿前举行点火仪式,虽然活动顺利举行,但仍再次引发热议。基于此,本期《中国美术报》采访国内文博界学者,古建筑保护专家,博物馆、美术馆机构负责人等,探讨古建筑及馆藏文物的保护措施、现状和隐忧,以期为当下的文物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 ”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关于这一切,关于古老的高卢历史,关于整个哥特式艺术,现在还有什么存留给我们呢?”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问道。 历史文物,国家可以由它见兴衰,时间可以凭它见长短。它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技术和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遗存,是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但是,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却又一次为我们拉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说,文物保护要万无一失,因为一失万无。今天的中国,大批珍贵的历史遗迹在国家的各级博物馆中得到妥善保存,面对这些无可复制的人类瑰宝,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然而,如何利用当下新技术更好地保护文物,如何提升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却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难题。 5月4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实体火炬传递活动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元代木结构古建筑三清殿前举行点火仪式,引发质疑。 存在诸多防火隐患的古建筑 对古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一个建筑景观,而是保护人类历史发展最形象的史证,保护人类文明最珍贵的遗存。我国的古建筑,多以纯木、砖木、土木结构为主,除了大量易燃的木质材料之外,许多古建筑的表层油漆涂料同样易燃,火灾对古建筑的威胁,是从古建筑建成那天就开始的。据相关通报,仅2018 年9月以来,各省区市消防、文化和文物部门对713 万家博物馆、文物建筑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共发现火灾隐患101 万余处。 4月17日,国务院安委办挂牌督办33家博物馆和文物建筑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国家文物局也通报了今年以来发生的6起文物火灾事故,从6起文物火灾事故和近期安全抽查情况看,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不落实,是火灾事故频发的症结;电气故障、生产生活用火、违规燃香烧纸和施工用火,是火灾主要诱因;消防基础薄弱、设施设备维护不到位、乱堆乱放易燃可燃物品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弱等,是突出隐患和问题。如四川江油市云岩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由旅游公司经营并租给私人使用,管理体制混乱、安全职责不清、消防措施不落实,最终酿成该寺东岳殿火灾事故。 云南独克宗古城一角 巴黎圣母院大火当日,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王旭东便紧急召集全院召开「 ”故宫博物院消防安全紧急工作会议”,「 ”故宫消防”一度上了网络热搜榜。据了解,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建成600余年来,经历了火灾40余次。水火无情,不管皇家圣地抑或佛门寺院,随时都面临着火灾的威胁。 巴黎圣母院的这场大火也让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感到揪心。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上的江苏省美术馆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国家级的美术馆,这座带着浓郁民国风的老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 ”老馆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藏品,对这栋建筑的保护和对作品的保护是同样重要的。”徐惠泉说,「 ”老建筑因为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在线路的排布、建筑安全方面可能会存在隐患,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前段时间,江苏省美术馆对老馆的线路排线重新进行了全面检修,并定期与片区消防部门进行针对性消防演练,让隐患消失在初萌。 此时此刻,还有许多古建筑正在面临破坏、损毁的问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原副馆长、古建筑高级工程师刘建业为此感到忧虑,他认为,如今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最大的问题是古建筑周围的建筑过于密集,没有防火隔离空间,大火一起,四邻殃及。第二,由于思想观念和经济问题,古建筑恢复、保护过程中防火措施太过简陋。我看过很多古建筑基本没有防火措施,只是院里放几只大桶、安几个水龙头是不行的。古建筑要增加现代化防火措施,比如感温、感烟预报,木建筑的结构上要做防火剂的喷涂,这样600度以下的火就不会着起来。第三,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有些古建筑尽管有了很好的防火措施,但由于操作人员水平不高,也是着火的根源。” 云南独克宗古城火灾现场 20世纪80年代,刘建业曾作为主设计师参与了北京慕田峪和八达岭长城的修复工作,在工程实施前,他向老师罗哲文先生请教应该注意些什么。「 ”罗老师第一点就强调要加强避雷针系统的安装,因此这些年,古长城没有一次雷电引起的事故。当前在古建筑的防护设计上,必须把提供最安全的保护设施作为重要的原则,而不能把一座建筑恢复好了,却又面临着火灾的威胁。”他说。 据刘建业介绍,近10年来,我国古建筑的火灾达到了392起,其中302%由电器设备引发。「 ”这说明,在古建筑内安装各种电器必须要严格限制,高规格监督。杜绝火灾不是个别管理机构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因此,普及防火知识,提高全民的保护理念,也是当务之急。”他特别强调,古建筑一旦着火是很难抢救的,除因用大量木结构建成外,古建内大都陈列着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文献。古建筑发生火灾后,若用水喷淋,火灭了,文物却毁了,一定要采取最恰当的方式,不能以灭火为基本目的,而应以保护文物为基本目的。 硬件和人防都不能放松 针对可移动文物,目前新建的文博单位大都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安保标准,在藏品收藏空间的建立、管理上都形成有效的制度。以山东美术馆为例,山东美术馆的藏品库区设在地下一层,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共有典藏画库7个,另有修复室、摄影室和中转空间。据山东美术馆收藏部主任郭振宇介绍,库房按照藏品类型进行功能分区,且各个库房配备相应规格的网架式密集储藏柜、拉板式重型固定储藏柜等,具有良好的防尘、防鼠、防潮、防火、防盗及保密等功能。另外,山东美术馆还装设了完善的空气采样分析预警系统,若空气中出现烟雾、高温等异样情况,设备会预警通报,烟雾浓度过高时,便会自动喷淋惰性气体进行灭火,这种灭火方式会吸收现场大量的热,降低火灾现场温度,同时稀释被保护空间的氧气浓度达到窒息灭火的效果,这种惰性气体不会污染火场环境,灭火后很快消散、不留痕迹。 天津博物馆副馆长钱玲表示,对于可移动文物的安保除了要预防如水、火、盗等外部突发事件对文物造成的损害外,还要防护文物自身在保存环境中受到的损害,如温度、湿度不合适的条件下会对文物造成缓慢、但持续性的伤害,这要从保护文物本体方面进行。对此,国家文物局实行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要使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文物在储存、展示的过程中拥有合适的环境,相对能延长文物的寿命,延缓它的老化。「 ”天津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在库房和展厅内都建立了全覆盖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对文物的保存环境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照度、气体等,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从而尽可能地延长文物的寿命。”钱玲说。 对博物馆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文物是不可逆的。日常的维护和前沿的防范意识以及应急处置预案是每一个文保单位所必需的。就防火来说,不同的文物材质所采取的灭火要求是不一样的。国内的大型博物馆在建立之初就已经考虑到库房里面文物的分布和防火设施的安防,一旦出现火情,会根据文物材质自动喷淋相应的灭火材料,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对文物的二次伤害。中国国家博物馆用170台380伏的空调机组,通过对空调机组进行变频改造,实现不同区域机组根据各自情况,满足不同文物对不同温湿度、洁净度、空气新鲜程度的要求。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消防供房内共有五种灭火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灭火需求,且还建立了一个750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满足所有系统2小时持续不间断供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消防系统 赵娜/摄 尽管现在的文保单位大多建立了严谨、科学、有序的体系,但文保工作仍然是繁琐且精细的。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山东美术馆的库房门可以抵御1800度的大火3个小时,能防24小时的大水,却因为一些小虫让馆藏部的管理人员头痛不已。郭振宇介绍说:「 ”文物、藏品发生虫害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收藏时有时会出现画家带来的作品里有一些小虫,这对美术馆馆藏是极大的危害。一旦有小虫或者菌类在美术馆里安家,就很难驱除了,必须对这件作品进行隔离封闭清理。所以,在藏品进入仓库之前,我们会做极为缜密的检查工作,在检查区把虫害杜绝掉。”浙江美术馆则在消毒清洁间里有专门用来给文物艺术品消毒灭菌的设备,通过真空抽氧充氮气的方法除菌杀虫保护作品,活物在这种绝氧环境下,存活不了几分钟,一般年代比较久远担心有病虫害的藏品,都要在这台设备里密闭一周至半个月才能入库。 在馆藏文物、作品防护方面,国内许多文博机构都缺乏专业、有序的管理机制。建立起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比较稳定的馆藏文物保护队伍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入馆观众也应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据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介绍,浙江美术馆在加强对「 ”人”的管理方面,尝试建立起了完善的监管机制,如实施安全管理责任制,来馆外方工作人员签订《安全协议》,对来馆观众实行实名制参观,大型展览实施「 ”一展览一方案”的原则确定项目安全责任人等。同时,浙江美术馆也特别注重利用新科技加强文物的防护。「 ”浙江美术馆每年将财政补助的经费全部用于安全工作,先后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安全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如安防监控系统数字化改造、人脸门禁系统升级改造、安防整体提升改造、消防气体灭火系统安装等工程。其中,2017年的安防整体提升改造工程使浙江美术馆达到了一级防护标准。”应金飞说。 新技术、新思维带来的新变化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后,很快便启动了重建工作,这完全依托于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的数字化扫描、建筑全景、3D和细节。虽然正如刘建业所认为的那样,以现代的科技水平,恢复它或许不难,只是恢复以后的尖塔就不是文物了,即使天衣无缝,也只是一座惟妙惟肖的新建筑。但随着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介入,全球博物馆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确实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 ”随着时间的流逝,文物自身也会有变化,即使没有外部意外,完整地留存文物在每个时间段的信息也是非常有好处的。”钱玲说。2016年,天津博物馆所有文物的影像和等物理信息都已采集完成,目前正在开展对立体文物进行三维、全息的信息保存。新技术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效果,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更新换代,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之前采集的信息随着使用媒介的变化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从之前的胶片信息到数字信息再到三维信息,对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这是一项永无止境、需要不断重复更新的工作。 「 ”这次巴黎圣母院大火,法方抢救团队采取的措施很值得学习。这让我们想到,对文物的抢救,也应当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中,我们往往更多地想到了保管,而如何抢救,却没有给予相关的思考与研究。其实,任何人都不敢保证灾难的完全避免,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才能在灾难一旦来临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原院长徐仲偶认为,对于文物,我们要考虑的有两点:一是日常的保护,另一个是突发灾难之后的抢救。保护是根据文物的不同材质和特性,来确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方式;而抢救则要预先设计,针对不同情况设计不同方案。两者都要在科学理性严谨的规划基础上进行。文物保护不只是文博单位的事情,文物是全社会全人类的财富,对它们的保护和爱惜,也应当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 链接:国内外文化遗产火灾事故 国内 2003年1月19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化为灰烬。 2004年6月20日,始建于元代的北京护国寺西配殿(地藏殿)被焚毁。 2010年11月13日,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失火,过火面积达800平方米左右。 2011年5月9日,南京鸡鸣寺药师塔发生火灾,塔内佛像、佛龛、什物遭损毁。 2011年5月2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桥梁建筑形式的「 ”活化石”、见证了武夷山历史沧桑的武夷山余庆桥被烧毁。 2013年3月11日,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突发火灾,烧毁民房107间,过火面积224346平方米。 2013年11月28日,有「 ”亚洲第一廊桥”之称的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被烧毁。 2014年1月11日,有着「 ”月光之城”美誉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的火灾,烧毁了古城的大部分建筑,使拥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了一片废墟。 2014年1月25日,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侗寨发生大火,这座有300年历史、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村寨被烧毁。 2014年3月31日,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山西古刹圆智寺发生火灾,千佛殿屋顶被烧毁,殿内壁画遭到损坏。 2014年12月12日,已经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贵州省剑河县久吉苗寨发生大火,致使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苗寨古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2015年1月3日,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南诏镇拱辰楼被大火彻底毁坏。 2015年3月27日,甘肃兴隆山古建筑群祖师殿发生火灾事故,过火面积约133平方米。 2017年5月31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蓬溪县高峰山道观发生火灾,共烧毁建筑7289平方米。 2017年10月30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法轮寺东配殿发生火灾并被烧毁。 2017年12月10日,因2008年毁于地震正在重建的四川绵竹市九龙镇灵官楼,因大殿火灾引燃木塔遭焚毁。 2018年12月27日,福建「 ”最别致的土楼”顺源楼被整栋烧毁。 2019年1月6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江油市云岩寺东岳殿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20平方米,大殿主体建筑被烧毁。 国外 2004年9月2日,世界文化遗产、德国魏玛图书馆发生重大火灾,5万余册珍贵藏书遭焚毁,其中125万册是孤品,另外62万册严重受损,这座由文艺复兴建筑大师尼克耳·格罗曼设计的古建筑也严重受损。 2008年2月10日,被称作韩国「 ”第一国宝”的崇礼门被纵火焚毁。2013年修复完成并重新开放,2018年3月9日再次被纵火,幸发现及时未酿成大祸。 2008年,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的典范之作、建于1891年的捷克布拉格工业宫发生大火。 2012年2月28日,建于1848年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别洛谢利斯基-别洛泽尔斯基宫(历史蜡像馆)发生火灾。 2012年3月10日,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斯洛伐克著名历史古迹克拉斯纳·霍尔卡城堡遭受火灾。 2014年3月4日,始建于1757年的世界四大著名美院之一——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发生重大火灾。 2015年1月30日,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发生特大火灾,过火面积2000多平方米,火灾波及研究所图书馆,150万册图书受损。 2016年4月26日,印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发生火灾,博物馆被烧毁。 2018年9月2日,巴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巴西国家博物馆被焚毁,2000多万件藏品只残存10%,巴西200多年的历史由此被付之一炬。 2019年3月26日,世界上最大的原创手稿收藏地之一、美国圣路易斯卡佩尔斯手稿图书馆发生火灾。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受损严重。 (本链接统计为2000年以来部分数据)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古籍的保护,促进对古籍的研究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古籍的普查登记、保存修复和使用保护等行为,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古籍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第四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本区域内的古籍保护工作。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的古籍保护工作。

  教育、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部门和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古籍保护工作。

  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参与古籍保护工作。第五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应当将古籍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应当为古籍保护工作管理机构和国有古籍收藏单位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古籍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古籍保护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挪用。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全市古籍保护工作进行评定、论证和专业指导。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古籍保护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市古籍普查登记成果的汇总、古籍联合目录整理等工作,并向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提供古籍版本鉴定、保管、修复和使用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第八条 对古籍与古籍收藏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列入各级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予以重点保护。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和所藏古籍被列入各级珍贵古籍名录的单位,予以重点扶持。第九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有下列情形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一)长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成果显著的;

  (二)将非国有古籍捐赠给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古籍收藏单位的;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古籍从事公益性服务,成果显著的;

  (四)在古籍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贡献的;

  (五)在古籍面临严重危险时,为抢救古籍作出重要贡献的;

  (六)在古籍保护领域作出其他重要贡献的。第二章 普查与登记第十条 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

  古籍收藏单位应当向所属辖市(区)人民政府或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登记所藏古籍。鼓励收藏古籍的个人向所属辖市(区)人民政府或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登记所藏古籍。第十一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本区域内的古籍建立古籍保护档案。古籍保护档案应当包括各古籍收藏单位所保管古籍的书目、版本信息、保存状况,及古籍保护设施情况等。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市珍贵古籍名录。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名录申报工作,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古籍进行评审,形成推荐书目,经公示后报送市人民政府公布。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古籍,凡列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珍贵古籍名录的,应当收入市珍贵古籍名录。第三章 保存与修复第十三条 古籍收藏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配备防火、防盗、防自然损坏等设施,进行书库的建设与维护;

  (二)建立古籍库房管理、古籍阅览等各项古籍管理制度;

  (三)建立完备的古籍保护工作档案,包括古籍目录、接收档案和修复档案等;

  国有古籍收藏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古籍保护人员。第十四条 国有古籍收藏单位,不得对所藏古籍实施赠予、出售、出租、担保等行为。第十五条 国有古籍收藏单位因科学研究、举办展览等原因需要将所藏古籍出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出借的古籍列入各级珍贵古籍名录的,还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出借国有所藏古籍时,出借双方应当签订借用协议,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确保古籍不受损害。

中国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四次全国性的文物普查,包括两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及一次古籍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67万处,普查国有可移动文物10815万件/套。目前,我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28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30个;全国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总数为4709万件/套。

文物进出境展览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近年来,全国文物系统平均每年举办文物出入境展览约100个,配合国家外交大局举办赴法国“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赴美国“秦汉文明”文物展、赴欧洲“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等,作为“外交使者”“国家名片”,成为丰富文化外交、推动文明互鉴的“重头戏”。

国家高度重视普查工作,中央财政拨款4503万元专门用于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建设。2014年度,全国共落实普查经费412亿元,其中省级经费146亿元,地市级经费11亿元,区县级经费156亿元。目前全国共有25829名普查员,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新疆等地还招募培训志愿者,充实普查队伍。为提高普查工作者业务水平,国家文物局和全国各省(区、市)均根据普查进度开展阶段性培训,基本覆盖省、地市和区县级。为解决基层地区专业人才力量薄弱的实际困难,各省(区、市)普查办以省级文物专家为主,组建文物认定工作队,赴各地市、区县和各国有单位开展文物认定工作,全国共有省级普查专家1500余人。国家文物局建设普查专家库,承担文物信息数据网上抽样审核工作,对各地开展专业指导,对新发现重要文物进行现场复核,以保证普查数据的完整、准确。以普查员为主体、普查专家为资源、普查志愿者为补充、专兼结合的普查人才队伍全面建立并发挥作用。

为保证普查信息的准确、规范、完整,各省(区、市)均已组建普查专家队伍,赴各文物系统外国有单位开展认定并指导藏品登录工作。甘肃、宁夏、陕西、广西、海南、天津、山西、山东、福建、江苏、安徽、上海、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等18省(区、市)已完成认定工作,新疆、浙江、吉林等省(区、市)已进入收尾阶段。文物认定工作充分表明文物普查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国有文物监管、保护,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大批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得到发现和认定,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在开展文物认定工作的基础上,部分省(区、市)同步开展鉴定定级工作。河南省普查办按照各省辖市初步鉴定和省级复核鉴定两个阶段开展鉴定定级工作。陕西省对馆藏古生物化石进行鉴定并开展修复、保护工作。湖北省荆门市在鉴定定级过程中针对古籍虫蛀霉变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收藏单位重视。文物鉴定定级工作在保护文物资源,特别是督促文物系统外各单位改善保管条件等发挥出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按照普查中实现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建立文物登录体系和与管理机制,建设社会服务体系的三大目标,建设了统一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自2014年6月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建成启用以来,藏品登录数量快速增长,呈加速上涨趋势,平均每天新登录文物6万件以上。2014年12月31日24时,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已注册各类收藏单位7989家,登录藏品总数达868万件(250万件/套),其中珍贵藏品总数达69万件(41万件/套),上传照片640万张,数据存储量达16万G。登录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省(区、市)为:陕西省、四川省、江苏省、浙江省、甘肃省、广东省、河南省、北京市、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登录数量居全国前十位的单位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天津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

2015年度,平台登录数据量持续增长,1月21日,统一平台登录的藏品总数突破1000万件;截至7月18日,平台已登录文物数据2551万件(750万件/套),已登录单位为10493家,上传照片1980万张,数据存储量达51万G。江宁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苏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300余家单位已完成文物信息登录工作。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津市文物公司等重要文物收藏单位登录进展较快,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天津、内蒙古、山西、安徽、广西、云南等14个省(区、市)已逐步开展省级数据审核工作,其中山西已完成对去年录入的14万件文物数据的审核工作。

  2011年伊始,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公布紫禁城总藏品达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届时这本“花名册”将亮相故宫官网,方便世界各地的观众随时查询赏析。

以往北京故宫博物院对外公布拥有文物总数150万件,在册文物总数94万件。此次文物清理工作,众多专家突破传统的文物观念,真正从故宫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故宫藏品。将60万件古籍类藏品纳入文物系统管理,包括20万件善本、23万件武英殿刻书处的书版、17万件乾隆后到1911年的普通古籍,以及22703件帝后书画作品等。此外,清代“样式雷”制作的“烫样”等11余万件普通文物和约13万件铜钱等,亦都升级为文物。对宫廷生活遗存的清理也采取了新的视角,过去一般认为宫廷生活遗存只是皇帝后妃的日常生活用品,不能算作文物,导致曾对70多万件所谓的非文物采取了物资式处理,现在重新审视这些藏品,其直接地展示了皇帝后妃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理念,与古建筑、历代文物有着同等价值。比如过去只重视皇帝后妃的成衣,对相当数量的衣鞋纸样和衣盒重视不足。其实,它们是清宫服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反映清代官员觐见皇帝制度的近万件红绿头签,反映皇宫警卫制度的上千件腰牌等。

1807558件可以说是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在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字,将故宫文物藏品准确到了个位数,且每件都能做到纸质总账、电子总账、分类账、文物卡片、实物完全核对上。这标志着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

在这次清理当中,故宫还调整了文物库房布局,改善部分库房的保管条件,研制出4套雨花阁瓷塔木塔“弹性滑移减隔震系统”。

清理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完结。此后,故宫将编制《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总目》和《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通过电子本和纸质本两种形式向社会公开,过去一直保密的藏品编号也将对外公开。

我们相信,故宫在2011年伊始公布历时七年的藏品清理数据只是一个开始,是全国文物清理普查工作势在必行的开始,是博物馆藏品管理数据化、透明化的开始。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言:“文物普查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有利于准确判断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为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带动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的确定、标志说明、文物档案、保护机构等基础工作建设,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培养锻炼专业人员,提高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升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发现文物,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而文物普查工作正是发现文物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同时,随着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前不被重视的、甚至不能规划入文化遗产范畴内的可移动或不可移动品类可能逐渐被认识到其蕴涵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普查将根据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趋势,将新的文化遗产品类纳入普查范围中,予以重新的身份认定、登记,扩大文物保护工作范畴,真正给予文化遗产最全面的、最有效的保护。

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发生于1956年,国务院在《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中就提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对历史和革命文物遗迹进行普查调查工作”。1961年3月国务院颁发《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再次强调:“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进行经常的文物调查工作”。1981年,我国展开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并先后公布了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0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000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当前仍在进行中,从2007年4月始,至今年12月结束,普查范围扩大化,包括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且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此次文物普查更是广泛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物调查项目成果,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量化指标、保存与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等进行调查、登录。

可以说,文物普查直接关系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根本。不仅使国家的公共文化遗产得以严格化、系统化、透明化管理,将文化遗产保护切实地纳入全民监督视野中,更是让全民切实地加入文物保护工作中,提升民众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意识,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古籍图书的命名标准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