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原文和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楚王好细腰原文和翻译,第1张

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细腰既写出了楚灵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满朝臣子的谄媚之态。典故一 原文 “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众多古籍中。

楚王好细腰,出自《墨子·兼爱中》的内容:“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对于位高权重的人物来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须谨慎行事,否则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启示

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细腰既写出了楚灵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满朝臣子的谄媚之态。

原文

“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众多古籍中。其中,《战国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较详细,像一个原始的故事。《战国策》楚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篇记录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威王听了莫敖子华对过去五位楚国名臣光辉事迹的介绍,羡慕不已,慨叹道,“当今人材断层,那里能找得到这样的杰出人物呢”。

于是莫敖子华讲了如下的故事:“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译文

从前,先帝楚灵王喜欢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顿饭,所以,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非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于车轼。谁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们都忍住了不吃,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

我又听说,君王好射箭的,那他的臣子都佩戴扳指和臂衣。大王一直没有特别的爱好,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喜欢贤人,引导大家都争当贤人,楚国不难再岀现像五位前贤一样的能臣。

 诸侯王表第二

 说明本卷表列西汉二百年间刘姓诸侯王的置废兴衰。它与《史记·诸侯王表》大为不同。《史记》表以时间为经,以王国为纬,按年代记汉兴至太初百年间刘氏政权所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盛衰递变的情况。本卷只摘取《史记》表有关同姓诸侯王的内容,而增加了天汉至汉末有关刘姓诸侯王的情况;尤为异者,它以诸侯王为经,以诸侯王的世系为纬。立了号谥、属、始封、子、孙、曾孙、玄孙、六世、七世等栏,以记刘姓诸侯王的世系及其存亡继绝,这与《史记》表是大异其趣的。本篇表序,总结汉代分封诸侯的历史经验,以为汉初分封同姓诸侯以代替异姓诸侯,颇有必要;只是矫枉过正,藩国自大,于是削藩,以收弱枝强干之效;但削藩过了头,以至“本末俱微”,被王莽钻了空子,篡权亡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是为了“明监(鉴)戒”。班氏以为削藩过甚导致西汉覆亡,恐怕总结不大正确。西汉衰亡是由经济、政治以及阶级关系上的种种矛盾所造成,并不像班氏说的那么简单。

昔周监(鉴)于二代(1),三圣制法(2),立爵五等(3),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4)。《诗》载其制曰:“介人惟藩,大师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5)。”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故盛则周,邵相其治(6)。致刑错(措)(7);衰则五伯(霸)扶其弱(8),与共守。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乎厄岖河洛之间(9),分为二周(10),有逃责(债)之台⑾,被窃⒅言⑿。然天下谓之共主⒀,强大弗之敢倾⒁。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既于王赧⒂,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尚犹枝叶相持,得基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⒃。

 (1)二代:谓夏、殷。(2)三圣“谓文王、武王、周公。(3)爵五等:公、侯、伯、子、男。其实周无严格的五等爵之制。(4)五侯: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伯。何焯曰:《左传》但言“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非兼有其地,盖班氏误也。案:所谓“征”,即以方伯之命,得征所统侯伯的军赋,非兼有侯伯之地。(5)《诗》云等句:引诗见《诗经·大雅·极》。介人:甲士,指军队。藩:篱笆。大师:大众,指人民。垣:墙也。大邦:大国诸侯。屏:屏障。大宗:王室同宗。翰:借为干,栋梁之意。怀德:有德。宗子:谓太子。毋俾:勿使。毋独斯畏:不要独怕太子。斯,指太子。(6)周、邵:周公、邵公。邵,同“召”。(7)刑措:不用刑法。(8)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9)厄:狭窄。岖:倾侧不平。(10)二周:东周、西周。⑾逃债台:周赧王负债,无能偿还,被债主迫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⑿(fū):铡刀,刑戮之具。窃:意谓有⒍不能用,寓失去统治能力。⒀共主:公共之主。⒁弗之敢倾:诸侯虽然强大而不敢倾覆周室。⒂既:当作“暨”。暨,及也。(杨树达说)⒃三十余年:此指周初亡至秦统一六国这段时间(前256—前221年)。

 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1),蚕食山东,一切取胜(2)。因矜其所习,自任私知(智),姗(讪)笑三代(3),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挺(4),刘、项随而毙之(5)。故曰,周过其历(6),秦不及期(7),国势然也。

 (1)狙诈:诈伪。(2)一切:权宜。(3)讪:诽谤。(4)陈、吴:陈胜、吴广。挺:疑作“梃”。梃,大棒。应劭曰:“白梃,大杖也。”(5)刘、项; 刘邦 项羽 。(6)周过其历:应劭曰:“武王克商;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今乃三十六世,八百六十七岁,此谓过其历者也。”(7)不及期:谓不及百年。百年曰“期”。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1)。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2)。自雁门以东(3),尽辽阳(4),为燕、代。常山以南(5),太行左转(6),度(渡)河、济,(7)渐于海(8),为齐、赵。谷、泗以往(9),奄有龟、蒙(10),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⑾,为荆吴⑿。北界淮濒⒀,略庐、衡⒁,为淮南。波(陂)汉之阳⒂,亘九疑⒃,为长沙。诸侯比境⒄,周匝三垂(陲)⒅,外接胡越⒆。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⒇,自江陵以西至巴蜀(21),北自云中至陇西(22),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23),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24),可谓挢[(矫枉)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25),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26),亡(无)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27),亦赖之于诸侯也。

 (1)二等爵:汉初分封,大者王,小者侯。(2)九国:指燕、代、齐、赵、梁、楚、荆、吴、淮南。长沙王吴芮为异姓,不计在内。(3)雁门:郡名。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县东南)。(4)辽阳:辽水之阳。(5)常山:郡名。治元氏(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6)太行:山名。左:指东。(7)河、济:二水名。黄河、济水。(8)渐:浸入。海:指渤海。(9)谷、泗:二水名。(10)奄:覆也。龟、蒙:二山名。⑾薄:迫近。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⑿荆、吴:高帝六年为荆国,十年更名吴,实为一国。⒀淮:淮河。濒(bīn):水边。⒁庐、衡:二山名。⒂陂:陂泽。汉:水名。阳:水北曰阳。⒃亘:绵亘。九嶷:山名。⒄比(bǐ,旧读bì):紧靠。⒅周匝(zā):周围。三陲:这里指汉之北、东、南三边。⒆胡、越:指匈奴、南越。⒇三河:指河东、河南、河内三郡。东郡、颍川、南阳:皆郡名。(21)江陵:县名。今湖北江陵。巴、蜀:二郡名。(22)云中、陇西:皆郡名。(23)京师:指长安(在今西安市西北)。内史:秦始置。掌治京畿地区,相当于后世的京兆尹。十五郡:此以秦地计之,于三十六郡中得十五郡,即:内史、河东、河南、河内(即三川)、东郡、颍川、南阳、蜀郡、巴郡、汉中、陇西、北地、上郡、云中、上党。(24)藩国之制: 贾谊 《新书》曰:“天子之与诸侯,臣同,御同,宫墙门卫同。”本书《百官表》曰:“王国都官如汉朝。” 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序》对汉朝王国之制有所考证。(25)日不暇给:事务繁多而时间不足。(26)晏如:安然。(27)太宗:汉文帝。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1),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2),景帝用 晁错 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策)(3),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4),赵分为六(5),梁分为五(6),淮南分为三(7)。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无)南北边矣(8)。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 (9)。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10)设附益之法⑾,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⑿。

 (1)睽孤:乖离而独处。(2)贾生:贾谊。贾生之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3)主父:主父偃。主父之策:推恩分封诸侯王之子弟。(4)齐分为七:谓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5)赵分为六:谓赵、中山、广川、河间、常山、清河。(6)梁分为五:谓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7)淮南分为三:谓淮南、衡山、庐江。(8)亡(无)南北边:此意谓汉于长沙之南,燕、代之北,皆置郡。(9)减黜其官:景帝平七国之乱后,对诸侯王国,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等官,损大夫、谒者诸官长丞员等。(10)左官:汉代以右为尊,故称仕于诸侯者为左官。左官之律:规定仕于诸侯者,低于朝廷官员。⑾附益:谓阿媚诸侯。附益之法:规定凡阿媚诸侯者,以重法治之。⑿与:干预。

 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1),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无)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绝(2),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3),本末俱弱,亡(无)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

 权(4),假伊周之称,颛(专)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5)。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6)。汉诸侯王厥角稽首(7),奉上玺h(绂)(8),惟恐在后,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鉴)戒焉。

 (1) 继体苗裔:始封的诸侯之后裔。(2)国统三绝:成帝、哀帝、平帝皆早崩,又无继嗣。(3)殚:尽。(4)母后:指元后王政君。(5)阶序:台阶的级次。 (6)班行:宣传;散布。(7)厥:顿也。角:额角。稽首:跪拜时头至于地。(8)玺:帝王的玉玺。绂(fū):系印的丝带。

 (1)四年:当作“三年”。三年:当作“四年”。参考本传。(2)代王喜:喜以子濞封吴,追封吴顷王,见《平纪》及《王子侯表》。

《王斗讽齐王好士》选自《战国策 齐策》

原文: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

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毂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译文:

策士王斗来到宫门外想见齐宣王。齐宣王派使者请他进来。王斗对使者说:“我见到君王快步向前施礼是对君王的礼貌。君王也快步向前迎接我是因为尊重有才能的人,在君王看来觉得怎么样?”使者回去报告给齐宣王。宣王说:“先生等一等,寡人听从你的看法。”宣王于是快步出来在宫门口迎接王斗。

宣王跟王斗一起进来,说:“寡人继承了王位,守护国家,听闻先生的直言正谏不以此为忌讳。”王斗应对道:“您听说的情况不对。我出生在乱世,侍奉着昏乱的君主。怎么敢直言正谏呢。”宣王脸上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不高兴。

隔了一会儿,王斗说:“过去先主桓公所喜好的东西有五样,使齐桓公称霸,三次统率诸侯的军队出征,六次与诸侯会盟。周惠王想废除太子郑而改立小儿子带,桓公与各国诸侯和太子在首止会合,从而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天子授与桓公以侯伯的职位,确立了霸主地位。现在您有其中的四样。”宣王说:“寡人性格愚蠢、知识浅陋,守护齐国总害怕会失去它。怎么能有其中的四样呢?”王斗说:“不是这样的,先主桓公喜欢马,您也喜欢马;先主喜欢狗,您也喜欢狗;先主喜欢喝酒,您也喜欢喝酒;先主喜欢女色,您也喜欢女色。先主喜欢有才能的人,只是您不喜欢有才能的人。”宣王说:“当今世上没有有才能的人,让寡人喜欢什么?”王斗说:“世上没有千里马,您的四匹马拉的车已经准备好了;世上没有兔子、黑色的猎狗,您的猎狗已经准备好了;世上没有美女,您的王宫里已经住满了。您只不过是不喜欢有才能的人,怎么会忧虑没有能才能的人呢?”宣王说:“寡人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说您爱短的绉纱呢。”宣王问:“为什么这么说?”王斗说:“您派人做帽子,不派那些善于奉迎谄媚、受君主宠爱的人,而派使专门制作衣帽的工人。为什么呢?是因为工匠的本领啊。现在您治理齐国,除了善于奉迎谄媚、受君主宠爱的人便没有人可以委任了,所以臣说您不如说爱短绉纱啊。”

齐宣王向王斗道歉,承认了过错。他说:“寡人对国家有罪过。”于是推举五名有才能的人就任官职,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古者庖牺氏之王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翻译:古时包牺氏的治理天下,上则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现象,下则观察大地高下卑显种种的法则,又观察鸟兽羽毛的文采,和山川水土的地利,近的就取象于人的一身,远的就取象于宇宙万物,于是创作出八卦,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参赞天地的化育,以比类万物的情状。编绳结网,做为捕捉鱼、鸟的工具,以猎兽捕鱼,是取象于离卦的。

选自:《说文解字序》。

《说文解字序》赏析

关于这一说的记载十分丰富,但是没有具体的考古史料来支持。许慎之所以这样提出是根据历史进化观点而言的,他意识到从黄帝初造书契到周宣王大篆、左氏古文,中间必定有一个过程,就是三王五帝的过程。但由于没有丰富的史料支持,他只能笼统地说改易殊体。

因此他的某些假设可能和事实相符合,但是不能避免因缺乏史料而造成的失误。许慎在序中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对于无法确定的东西他并没有赘述。这里许慎主要是吸收、整理了前人对于文字起源的很多看法,也包含一些自己的见解,但又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毕竟当时的考古资料很单薄。

—《说文解字序》

1 《元史·杨景行传》文言文翻译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

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历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

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受疾病、大灾之害。当地有十个豪民,号称“十虎”,干扰政事,危害百姓,杨景行将他们全部拘捕,绳之以法。

于是创办学舍,礼敬儒生并以他们为师,劝导百姓开拓肥沃的田地以缮养士人,管弦诵之声于是盛行起来。调任为永新州判官,奉郡府之命,核实百姓田地,铲除了多年的积弊,奸邪欺瞒之事都无地自容,贫穷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赖。

改任为江西行省照磨,转任抚州路宜黄县尹,处理解决了长久得不到解决的冤狱数十件。升任为抚州路总管府推官,揭发惩治许多奸邪之事,郡中因而没有冤狱。

金溪县刁民陶甲,财大而凶恶奸险,曾多次诬陷本县长官,使他们被罢官离职,从此官吏们都畏惧他,不敢将其治罪,陶甲因而在一郡横行不法。杨景行到任后,依法严惩陶甲,将其流徙五百里之外。

金溪县豪猾僧侣云住,挖掘民家墓家窃取财物,事情被发觉,官员受其贿赂,放宽不治。杨景行严格审理,云住也想以贿赂打动杨景行,杨景行却不为所动,云住又贿赂主持政务的官员,以强横的言辞相威胁,杨景行仍置之不理,终于将其绳之以法。

从此豪强之民收敛劣迹,善良百姓得以安宁。转任为湖州路归安县尹,奉行省的命令,整顿荒田田租,百姓中没有一人对官府欺瞒。

杨景行所经州县,都有良好政绩,离去的时候,百姓立碑刻石颂扬他。

2 王冕传文言文及解释

作品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1),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2),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3),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4),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5)。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6),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7)。久之,思母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庶道讪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8),冕骂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9),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

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武(10),冕倚楼长嘨,使者闻之惭。

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

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北游燕都(11),馆秘书卿泰不花家(12)。泰不花荐以馆职(13),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14),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15),唯两 、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

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

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

芋一区,薤、韭各百本(16)。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

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

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17)。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18),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19),读者毛发为耸。

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

善画梅,不减杨补之(20)。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21)。

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起(22),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23),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史官曰(24):予受学城南时,见孟寀言越有狂生,当天大雪,赤足上潜岳峰,四顾大呼曰:“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及入城,戴大帽如簁(25),穿曳地袍,翩翩行,两袂轩翥(26),哗笑溢市中。

予甚疑其人,访识者问之,即冕也。冕真怪民哉!马不覂驾(27),不足以见其奇才,冕亦类是夫![1] 作品注释 (1)诸暨:今浙江诸暨市。

(2)陇:同“垄“,田垄。(3)蹊:踩踏。

(4)策:书册。长明灯:佛前昼夜长明的灯。

(5)恬:安然。(6)安阳韩性:字明善,绍兴(今属浙江)人,其先居安阳(今属河南)。

元代学者。曾被举为教官,不赴。

卒后谥庄节先生。著有《礼记说》等书。

(7)越城:指今绍兴市。(8)李孝光:字季和,浙江乐清人。

至正年间(1341—1370)任秘书监著作郎。府史:府衙小吏。

(9)案:指文书档案。(10)武:半步叫武。

(11)燕都:即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市。(12)泰不华:字兼善,世居白野山。

1341年(至正元年)为绍兴路总管。召入史馆,参与编修辽、宋、金三朝史书,书成以后,授秘书卿。

升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方国珍起兵,被杀。

秘书卿为秘书监长官。(13)馆职:这里指在史馆供职。

(14)南辕:车辕向南,即南归。(15)武林:杭州的别称。

滦阳:今河北迁安西北。(16)薤(xiè):百合科植物,鳞茎可作蔬菜。

(17)伊、吕:伊尹、吕尚。伊尹为商汤贤相;吕尚,扶助武王来殷建立周朝。

(18)操觚:执简,这里谓拿起纸来。觚。

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19)鹏骞海怒:喻极有气势。

鹏骞,大鹏高飞。(20)杨补之:指宋代画家杨无咎,字补之,善画梅。

(21)缯(zēng):丝织物。(22)汝颍兵起:指元末红巾军起义。

(23)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

(24)史官:作者自谓。(25)簁(shī):筛。

(26)袂(mèi):衣袖。轩翥(zhù):飞举的样子。

(27)覂(fěng)驾:翻覆车驾。犹言不受驾驭。

[1] 作品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痴迷这样,你为什么不放任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得似什么都不知道,一点也不怕。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

3 文言文译文、解释

原文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

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

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郞,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

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

当时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

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4 能官能民文言文翻译

《吴琳能官能民》明郑瑄

吴公琳入吏部,以致仕家居。上尝遣使察之。使者潜致公旁舍,见一农人坐小几,拔秧布田,貌甚端。使者问曰:“此有吴尚书家何在?”公敛手对曰:“琳是也。”使白状,上重之,复召为复官。

--《昨非庵日纂》

译文:吴琳先生进入吏部后,被罢官闲居在家。皇上曾派人来看他。使者悄悄地来到吴公家附近,看到一个农民坐在小几上,拔苗种田,样子很端庄。使者就问道:“这附近有位吴尚书,他家在哪里啊?”吴公敛手作礼答道:“我就是吴琳啊。”使者回报了这事,皇上很敬重他,又召他做官,官复原职。

注:明朝时,吏部尚书吴琳退休后回到黄冈老家,朱元璋曾派特务偷偷侦察他的活动。

5 王戎识李文言文解释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

5子:果实。

6折枝:压弯了树枝。

7确实如此

8信:果真,的确

8然:这样

9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

10唯:只有

11然:这样

译文:

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6 有关范云八岁的文言文翻译

范云一开始任郢州西曹书佐,转任法曹行参军。

不久沈攸之叛变起兵围攻郢城,范抗当时任郢府的长流,入城担任防务,把家属都留在城外。范云被叛军捉住,沈攸之召见他与他谈话,声色非常严厉,范云神情气色不变,沉着回答。

沈攸之听了笑着说:“你真是个可人意的小孩,暂且回家去吧。”第二天早上,攸之又召他来命他给城里送信。

城内守军有人主张把范云杀掉,范云说:“我有老迈的母亲、年幼的弟弟,他们的性命全掌握在沈氏手里,我若违抗命令,必定会危及他们,我今天为他们而被杀,心甘情愿,死而无悔。”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交好,于是就免他一死。

楚王好细腰原文和翻译

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细腰既写出了楚灵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满朝臣子的谄媚之态。典故一 原文 “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