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下古代的国画是不是大多是绢本,纸本好像很少?还有绢本和纸本画画各有什么特点,怎么区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4收藏

请教下古代的国画是不是大多是绢本,纸本好像很少?还有绢本和纸本画画各有什么特点,怎么区别?,第1张

古代的国画确实是大多是绢本,纸本很少。

1、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在画面中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区别于绢本,纸本是在国画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以纸为底,所绘制的就称之为纸本。

2、绢地细密,质量较高的绢,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因此有些作品经历了千年之久,仍然洁白如新。

3、纸经过加工,光滑细润,写字能得心应手,效果较好,纸质地好,适应写字和绘画的需要,能够表现作品的神采。

扩展资料

中国画载体的类别

1、绢本

将字画绘制在绢、绫或者丝织物上,称为绢本。古画卷本虽多,但易被虫蛀,亦被折损,反而纸本更易保存。绢本看起来较名贵,但底色不及纸本洁白。由于绢本绘画前准备功夫较多,故不及纸通行。

2、纸本  

中国字画用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容易受水的是生宣,生宣加了矾水就不易受水,是熟宣。 

3、壁画 

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宫廷等绘制大幅壁画,不少的壁画遗留至今,成为国宝。  

4、折扇  

古人扇画多较细小,以便携带。但现代人多用巨型扇画做室内装饰物,所以较古人更为实用。  

5、圆扇  

圆扇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但也有绢本、纸本之分。古代宫廷用的大扇或者掌扇,大至高于人齐,现在很少见。  

6、陶瓷    

花瓶、杯、碟、镜屏等器皿,亦有字画制作,所用颜料及制法不同,但字画原理及欣赏不变。  

7、器皿 

除瓷器外,如日历、灯罩、鼻烟壶甚至现代领带及衣物等,亦有以字画作装饰,而且十分流行,别具一格。西方盛行的圣诞卡等,用中国字画作图案者甚为普遍。

参考资料:-国画

中国画用纸主要是宣纸,皮纸和绢等。宣纸又分为生宣纸、熟宣纸、半生半熟纸三种。好的宣纸具有棉、白、细、匀的特点,而且还要具有“发墨定笔”的特点(发墨指墨色在纸上生润有色,定笔指笔痕清晰)。

生宣纸又按纸的厚薄分为单宣、夹宣、三层夹宣等几种。一般情况是薄纸渗化速度比厚纸快。半生半熟宣纸则是指渗化能力介于生宣纸与熟宣纸之间。

扩展资料

绘画国画技巧:

1、勾:是工笔、写意画法的主要手法之一。“勾”在工笔画中用的多一些。“勾”与“染”结合能表现出一些特定的内容,如人物的手、脸等;而山水画中石头的画法,多是同“皴”结合使用。

2、擦:笔触不清楚的叫擦。 “擦”是“皴”的继续,是皴的一个补充,目的是让画面效果更加浑厚。

3、点:是以面造型的表现手法,写意画使用较普遍。工笔的点和染是分不开的,因此叫点染。写意画中的点叫点戳或点戳。

4、染:用来加强画面效果。工笔画及写意画均会使用,工笔画较多。工笔画中的染可分为勾染、烘染两种。

抿口红的纸是为了涂抹方便,调好涂于纸的两面的胭脂。

古时的口红叫做口脂。古时又称“唇脂”,在管状口红出现之前,口脂其实和胭脂是通用的,装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点涂。

以前的口红大都是鲜艳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时还流行过檀色点唇,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裸色调,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影视剧中,古代女子出嫁化妆抹口红的那张纸,其实就是普通的红纸。这种方法在古籍上并无记载。关于传统的唇部化妆品,存在一种错误的说法。这个说法流传颇广,甚至在影视剧中得到反映,但是查阅古籍却找不到丝毫类似的记录。

中国的美容记载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楚辞》说:“粉白黛黑,唇施芳泽。” 说明古时候的妇女已用黛修饰眉毛,用芬芳光亮的颜料来美化嘴唇了。在中国古代,点唇用的也称为胭脂。

胭脂亦作“臙脂”,亦泛指鲜艳的红色。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胭脂又为作家、小说、**、音乐专辑、电视剧集、越剧剧目之名。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

扩展资料:

口脂: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筩。”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唐 刘禹锡 《代谢历日面脂口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诏及 贞元 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 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

(2)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黄昏,口脂闻暗香。” 茅盾 《参孙的复仇》:“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 参孙 的感官。”

口脂主要是用来防止嘴唇干裂冻裂,起初是用牛髓或牛脂制作,呈油脂状;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经记载过当时的制作工艺,即先制香酒,以丁香、藿香两种香料,拣上好的新收无杂质的洁净棉花中,然后投入事先已烧至微烫的酒中,以热酒吸收棉中的香料之味。

吸收的时间为夏日1天1夜,春、秋两季为两天两夜,冬季为3天3夜。浸透到期后,取出棉花和香料,将牛油或牛髓放人此香酒,旺火大烧,滚沸一次加一次牛油脂,数滚之后,撤火微煎,此时慢慢掺人以朱砂研取的红色颜料,并以青油调人,搅拌均匀,灭火后,待其自然冷却,凝成的红脂细腻鲜艳,香气蕴藉,即为妇女喜爱的饰唇用品了。

女性用的口脂还有一种“胭脂”,原料是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除红蓝花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等。

胭脂可以涂唇也可以妆面,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胭脂”;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胭脂”。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或者像《红楼梦》中记载的用过滤澄清后的红蓝花汁加花露蒸叠成膏状,用盒子盛放。用时用嘴唇抿住胭脂花片,颜色自然会附于唇上,或者将膏状的胭脂直接涂抹在唇上。

口红是所有唇部彩妆的总称。口红包括唇膏、唇棒、唇彩、唇釉等,能让唇部红润有光泽,达到滋润、保护嘴唇,增加面部美感及修正嘴唇轮廓有衬托作用的一种产品,是女性必备的美容化妆品之一,可显出女性之性感、妩媚。

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红在苏美人的城市乌尔被发现。五千年前,古埃及人会使用黑色、橘色、紫红色的口红。

古罗马时代,一种名为Fucus的口红是以紫红色含水银的植物染液和红酒沉淀物所制成。

中国唐朝,贵族妇女和教坊歌妓喜欢以檀色注唇,后世沿用。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口红被视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口红是一种禁忌。

大约在1660-1789年,欧洲的法国和英国男士间流行涂口红。十八世纪美国、清教徒移民并不流行涂口红,爱美的女人会趁人不注意时以丝带摩擦嘴唇,以增加红润,这样的情形直到十九世纪,十九世纪流行苍白,口红和化妆品被视为禁忌,而转为以药品型式贩售。

法国时期,娇兰将管状口红引进美国,贩售对象主要为少数贵族,第一支金属管口红是由美国康乃狄克州华特贝里的毛里斯李维和史柯维尔制造公司。

1915年代,制造属于大众化产品。1912年代,纽约市妇女参政权论者的示威活动中,著名的女性主义者都抹上口红,把口红示为妇女解放的象征。

1920年代,美国由于**的流行,也带动了口红的流行,其后各类口红颜色的流行都会受到影视明星的影响,而带动风潮。

1940年代,美国女性受到战争的影响,会以化妆来保持好脸色,当时最大的口红厂商之一Tangee,曾推出一个名为“战争”、女人和口红”的广告。

1950年,战争结束,女星们带动将唇形显得饱满、魅惑的流行。1960年代,由于流行白色与银色等浅色的口红妆,鱼鳞被用来制造出闪动的效果。

1970年,迪斯可流行时,紫色是一种流行的口红颜色,而庞克族喜爱的口红颜色为黑色。

1980年代,的乔治男孩乐团。1990年代的口红开始出现咖啡色的口红,在某些摇滚乐团中也出现了使用黑、蓝色的唇色。

1990年代末期,维他命、药草、香料等材料被大量添加于口红之中。

参考链接:

口脂-

口红 (美容修饰类化妆品)-

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

东汉时,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从此,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扩展资料

纸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

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

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参考资料:

-纸

元代。

国画历史悠久,宋朝以前绘图在绢帛上,材料昂贵,因此国画题材多以王宫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直至宋元朝后,纸材改良,推广与士大夫文人画兴起等,让国画题材技法多元,在画作上题诗,为书画同源之始。

明朝之后,绘画推广到大众,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风俗画因此产生。清末,西风东渐,绘画材料多元,加入了西画元素,朝多方面发展。

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原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现代国画的发展也开始吸收西方绘画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体解剖的准确等,也有画家将国画的意境用于油画创作上。

扩展资料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春秋战国最为著名的有《御龙图》帛画。它是在丝织品上绘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

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

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明代绘画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明初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和生产力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保证,至明嘉靖、万历年间,经济文化趋于繁荣昌盛,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封建社会的高峰。传统的科学技术成果逐步得以总结,并蕴含着走向近代的因素;思想文化领域灿烂繁盛,并产生新的变化。

——中国画

中国画:

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画科有: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鱼虫等。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白描、设色、水墨。设色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浅绛等几种。主要是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为表观手法。由于书画同源,因此绘画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绘画材料用具,为我国特有的“文房四宝”。

水墨画家:

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所绘。讲究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缤纷的色彩可用 多层次的水墨色度来代替。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地位。

油画:

绘画的一种。是用亚麻仁油、核桃油等调制颜色所绘的画,一般多画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其特点是颜色有较强的遮盖力,能充分表观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是西洋绘画的主要画种。始于古希腊,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辈出,到十五世纪初,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改革油画技术,进一步掺调颜料,运笔自如,层层敷设,提高了色彩亮度,西方广为采用并继续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完善,成为世界性的绘画表观形式。

版画:

造型艺术之一。是以刀和笔为工具,在不同的材料肤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可有限复制。就版画性质和所用材料而言,可分为凸版,如木版画、麻胶版画;凹版,如铜版画;平版,如石版画;孔版及玻璃版等。

水粉画:

绘画的一种,用水调和粉质颜料所作之画。可画在布、木板及各种画纸上,颜色有一定覆盖力,一般不透明,运用恰当能有厚重、明朗、轻快的感觉。

漫画:

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观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是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艺术。

小品:

中国画术语。语出佛经,佛家称样本为“大品”,简本为“小品”。中国画小品盛行于宋代,规格不定,有方有圆,画面虽小也不轻心率意。“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是以小见大的作品。

四君子画:

中国画术语。是指以梅、兰、竹、菊四种花卉为题材作品的总称。这类题材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强、坚韧、乐观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

文人画:

也称“士大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愤懑之情,讲求文字修养、笔墨情趣,强调神韵与画中意境。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请教下古代的国画是不是大多是绢本,纸本好像很少?还有绢本和纸本画画各有什么特点,怎么区别?

古代的国画确实是大多是绢本,纸本很少。1、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在画面中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区别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