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香薷饮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黄连香薷饮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卷一:黄连香薷饮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会约》卷十二:黄连香薷饮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幼科金针》卷上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5 《嵩崖尊生》卷十一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香薷饮 1 拼音

huáng lián xiāng rú yǐn

2 《丹溪心法》卷一:黄连香薷饮

21 处方

香薷500克 川朴(制)250克 黄连120克

22 制法

上药哎咀。

23 功能主治

清暑化湿。治冒暑,腹痛水泻,恶心。

2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每用6~9克,水煎服。

挟痰,加半夏、南星;气虚,加人参,黄耆。

25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一

3 《会约》卷十二:黄连香薷饮

31 处方

黄连2钱,香薷1钱半,厚朴(姜炒)1钱半,扁豆(炒)3钱(研),茯苓1钱半,甘草1钱。

32 功能主治

阳暑中热,口干舌燥,小便赤短,身热目赤,脉洪体壮,一切实证。

33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如大便泻而小便短,加苍术、泽泻、萆薢(此味要重),或加木瓜;腹痛,加白芍。

34 摘录

《会约》卷十二

4 《幼科金针》卷上 41 方名

黄连香薷饮

42 组成

香薷、藿香、厚朴、扁豆、黄连、白术、茯苓、猪苓、木通、甘草。

43 主治

小儿中暑,吐少出多,泻则洞泄,心烦作渴,唇干,小便赤涩者。

4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河水煎服。

5 《嵩崖尊生》卷十一 51 方名

黄连香薷饮

52 组成

香薷4钱,厚朴2钱,黄连2钱,甘草1钱,羌活2钱。

53 主治

暑风。中暑搐搦,不省人事,脉浮而虚。

54 黄连香薷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冷服。

55 附注

本方治上症,须“先以苏合丸灌之,候渐醒,再以本方水煎,冷服,作痫症治则不可救”。

古籍中的黄连香薷饮 《脉症治方》:[卷之二暑门]伤暑(附暑风)

香薷饮。清暑益气汤。五苓散白虎汤等药。挟痰。加半夏、虚。加参之类。暑风。有挟火挟痰者。二陈汤。加黄连

《医述》:[卷十四·幼科集要]杂病

,里证也;发热,表证也;口渴心烦,表里俱病。黄连香薷饮为对证之药,一服可平,再服可愈。庸俗不明此理

《丹溪心法》:[卷一]中暑三

(附暑风、注夏)暑证,用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南星;虚,加人参、黄。暑病内伤者,用清暑益气汤,

《丛桂草堂医案》:卷一

。二剂利减。能进粥汤。嗣以前方去黄柏、蚕砂。减轻川连。利止。惟心悸腰酸头晕。精神疲惫。不能起坐。两脉

《丹溪治法心要》:[卷一]暑(第五)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熟地黄散处方熟干地黄30克黄耆30克(锉)麦门冬30克(去心)黄芩15克人参30克(去芦头)石膏30克(或助克)芎藭15克当归15克白茯苓30克甘草15克(生用)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治痈发后,脓溃不止,肌体虚热,口干食少。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圣惠》卷六十八方名熟地黄散组成熟干地黄3分,续断3分,杜仲3分(去粗皮,炙令黄,锉),当归1两(锉,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秦艽1两(去苗),故败弩筋1两(烧灰)。主治金疮,弓弩所中,伤筋断骨,屈伸不得。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散。附注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熟干地黄散”。《圣惠》卷六十一方名熟地黄散组成熟干地黄1两,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石膏1两,芎半两,当归半两,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生用)。主治痈发后脓溃不止,肌体虚热,口干食少。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散。《圣惠》卷四十四方名熟地黄散组成熟干地黄1两,牛膝3分(去苗),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白术半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主治腰胯及胁肋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散。《圣惠》卷十三方名熟地黄散别名百合半夏汤、熟地黄汤组成熟干地黄2两,百合1两,人参(去芦头)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1两,白茯苓1两,黄连(去须)1两,知母1两。主治伤寒百合病。久不愈,不思饮食,日渐羸瘦。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散。附注百合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熟地黄汤(《普济方》卷一四二)。方中熟干地黄、白茯苓,《圣济总录》作生干地黄,赤茯苓

详见百科词条:熟地黄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3:05:22 共92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泻心汤处方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功能主治火证通治。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滓,不拘时温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魏氏家藏方》卷九方名泻心汤组成人参(去芦)、黄连、干姜(炮,洗)、黄芩、甘草(炙)各等分。主治积热喉闭,舌肿口疮。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急救仙方》卷三方名泻心汤组成龙胆草、细辛、山栀子、大黄、甘草、乌豆。主治眼疼,血轮红赤。用法用量水煎服。《嵩崖尊生》卷六方名泻心汤组成当归1钱,白芍1钱,生地1钱,麦冬1钱,犀角1钱,山栀1钱,黄连1钱,甘草5分,薄荷5分。主治两目赤肿痛,舌上生疮,出血,舌硬疼,大眦赤。此心火上炎也。《种痘新书》卷十一方名泻心汤组成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淡竹叶、灯心、天花粉、连翘,玄参、川连、川贝各等分。主治麻疹,咳嗽烦渴。用法用量水煎服。《症因脉治》卷二方名泻心汤组成川黄连、半夏、生姜、甘草。主治火逆上冲,呃逆不止。《症因脉治》卷一方名泻心汤组成黄连、甘草、灯心。主治外感胁痛,少阴司政。《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方名泻心汤组成石膏1两,芍药半两,葛根(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3分,黄连(去须)3分。主治阳毒伤寒,头痛壮热,狂言妄语,似见鬼神。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1盏半,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玉机微义》卷十五方名泻心汤别名泻心散组成大黄4两,黄连2两,山栀2两,漏芦2两,泽兰2两,连翘2两,黄芩2两,苏木2两,犀角1两。功效解热排脓,攻痈肿,生肌长肉。主治疮毒痈肿,发躁烦渴,脉实洪数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5钱,水煎服。附注泻心散(《杏苑》卷七)。《症因脉治》卷三方名泻心汤组成黄连、半夏、

详见百科词条:泻心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3:03:24 共27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黄连煎 31 黄连煎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吴氏集验方》:黄连煎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惠》卷八十九:黄连煎 71 黄连煎的别名 72 处方 73 制法 74 功能主治 75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76 摘录 8 《金鉴》卷四十七:黄连煎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10 《圣济总录》卷一○三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一一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鸡峰》卷十九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2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煎 1 拼音

huáng lián jiān

2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21 处方

黄连半两(去须),蕤仁半两(汤浸,去赤皮,研),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研),黄柏半两(锉),腻粉2钱,青盐半两,龙脑1钱(细研)。

22 制法

上除龙脑外,并为细散,入生绢袋盛,用雪水2大盏,浸药14日,取出袋子,将药汁灌于竹筒子内,密封,坐在汤中,以慢火煮一复时,掘地坑子深3尺,埋1宿取出,入龙脑搅令匀,以瓷瓶盛。

23 功能主治

热毒眼赤生翳。

2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要点时,即旋取点之。

2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3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黄连煎

31 黄连煎的别名

黄连汤

32 处方

黄连半两,大枣1枚(切)。

33 功能主治

除热。主眼赤痛。

3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黄连汤《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

35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4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41 处方

黄连1分(捣罗为末,研),白矾灰1分,腻粉1钱,井盐半两(研),硼砂1钱(研),胡黄连半两(捣罗为末,研),白龙脑1分(细研)。

42 制法

上药以淡浆水1大盏,古字钱20文,纳瓷瓶中,封闭,悬于净舍内,经27日,绵滤去滓,入龙脑在药中。

43 功能主治

肝脏壅热,目中生赤脉,冲贯黑睛,赤痛不止。

4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日35度,以铜箸取少许点之。

4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5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

51 处方

黄连2两(去须),蕤仁2两(去赤皮,研),硼砂1分。

52 制法

先取黄连,以水3大盏,煎取1大盏,绵滤去滓;去滓过,又取蕤仁,以绢裹,别以水1盏揉令浆尽,却和前黄连汁,同煎似稀膏,又以浆水半合浸硼砂,化尽,去夹石,入前药中,更以慢火煎如稠膏,刮取摊于瓷盒中后,以新砖1口,上安艾如鸡子大,烧之,以药盒覆盖,勿令烟出熏之,以艾尽为度,后研令匀。

53 功能主治

眼远年风赤。

5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以铜箸取如绿豆大,点之。

5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6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吴氏集验方》:黄连煎

61 处方

黄连。

62 制法

净洗,阴干,细研为末,水澄取细者,于汤瓶头煎干,冷。

63 功能主治

赤眼。

6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用点眼。

65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吴氏集验方》

7 《圣惠》卷八十九:黄连煎

71 黄连煎的别名

黄连膏

72 处方

黄连1两(去须),芦荟1分,龙脑1分(别研)。

73 制法

先将黄连、芦荟捣罗为末,以新绵裹,用水1大盏,于银器中以重汤内煮,候药汁3分减2,即去药绵,入龙脑,以瓷瓶子内收。

74 功能主治

小儿眼胎风赤烂,不以年月发歇频频,视物泪出,涩痛不可忍。

75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黄连膏(《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76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8 《金鉴》卷四十七:黄连煎

81 处方

黄连。

82 功能主治

孕妇腹内有钟声,或婴儿在内啼哭。

83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上1味煎汤,调空房中鼠穴内土服。

84 摘录

《金鉴》卷四十七

9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91 方名

黄连煎

92 组成

好黄连2两。

93 主治

小儿冷热痢,经时不止,休羸不堪,治愈而又发。

9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蜜8合,煎取1升3合,绞去滓,每服百日儿半合,200日,1岁1合。

10 《圣济总录》卷一○三 101 方名

黄连煎

102 组成

黄连(去须,捣末)半分,大枣3枚(擘破),灯心(擘碎)1握。

103 主治

目赤痛。

10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用铜箸点少许目眦头,1日35次,临卧再点。

105 制备方法

上以水1盏半,银石器内煎至5分,以新绵滤去滓,细瓷盒中。

11 《圣济总录》卷—一一 111 方名

黄连煎

112 组成

黄连(去须)1两,曾青(研如粉)1两,地骨白皮1两,颗盐1分,古钱10文,蜜1升。

113 主治

积年风眼,胎赤眼,障膜侵黑睛不见物。

11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以铜箸取少许,点目中,1日35度。

115 制备方法

上捣碎,以蜜渍,安新瓷瓶中,以重汤煮1复时后取出,以绵滤去滓,纳于瓶子中,着地上露2宿后。

12 《鸡峰》卷十九 121 方名

黄连煎

122 组成

黄连末(以新瓜蒌根汁和作饼子,焙干)。

123 主治

酒毒、水毒、渴不止。

124 黄连煎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6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黄连丸”。

古籍中的黄连煎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黄连

,立止。(李楼《奇方》)口舌生疮∶《肘后》∶用黄连煎酒,时含呷之。赴筵散∶用黄连、干姜等分,为末掺

《妇科心法要诀》:[卷三胎前诸证门]子啼腹内钟鸣证治

黄连煎腹中钟鸣与儿哭,子啼之证出偶然。空房鼠穴土能治,黄连煎汤亦可捐。注孕妇腹内有钟声,或婴儿

《医宗金鉴》:[卷四胎前诸证门]子啼腹内钟鸣证治

黄连煎29腹内钟鸣与儿哭,子啼之证出偶然,空房鼠穴土能治,黄连煎汤亦可捐注孕妇腹内有钟声,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眼目

去虫。)五味子(同蔓荆子煎,洗烂弦。)艾叶(同黄连煎水,洗赤目。)附子(暴赤肿痛,纳粟许入目。)高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二]治眼赤诸方

目录 1 拼音 2 《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黄连阿胶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万氏女科》卷二:黄连阿胶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黄连阿胶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镐京直指》卷二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阿胶汤 1 拼音

huáng lián ā jiāo tāng

2 《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21 处方

黄连12克 黄芩6克 芍药6克 鸡子黄2枚 阿胶9克

22 功能主治

养阴泻火,益肾宁心。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23 黄连阿胶汤的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1.2升,先煎三物,取60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尽,稍冷,入鸡子黄,搅匀,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24 备注

方中黄连泻心火,阿胶益肾水,黄芩佐黄连,则清火力大;芍药佐阿胶,则益水力强。妙在鸡子黄,乃滋肾阴,养心血而安神,数药合用,则肾水可旺,心火可清,心肾交通,水火既济,诸证悉平。

25 摘录

《伤寒论》

3 《万氏女科》卷二:黄连阿胶汤

31 处方

黄连1钱(炒),阿胶(炒)1钱,木香7分,干姜(炒)5分,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炙草5分,乌梅3个。

32 功能主治

清热和胎。主妊娠痢久不止。

33 黄连阿胶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34 摘录

《万氏女科》卷二

4 《镐京直指》卷二 41 方名

黄连阿胶汤

42 组成

川连1钱,中生地5钱,炙甘草8分,炒地榆3钱,阿胶珠3钱,炒黄芩2钱,当归6钱,生白芍5钱。

43 主治

春温内陷,赤痢伤阴。

古籍中的黄连阿胶汤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之可兼察乎?以是知必有挟饮于内耳。沈明宗曰∶黄连阿胶汤之心烦不得眠,较此条颇同而治异,何也?盖此条

《伤寒论辑义》:[卷五]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愚以还宜芍药地黄汤。柯氏云。轻则猪苓汤。重则黄连阿胶汤。盖柯说为的对矣。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87.论鼠疫之原因及治法

来,则为热证。执斯说也,何以阴病两三日即有用黄连阿胶汤及大承气汤者?盖寒气侵人之重者,若当时窜入阴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36.少阴病黄连阿胶汤证

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二、三日以上,即一日也,合一二三日而浑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或狭叶十大功劳的根及茎·木黄连 31 木黄连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木黄连的药理作用 4 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劳的根及茎·木黄连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木黄连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性状 47 性味 48 归经 49 功能主治 410 木黄连的用法用量 411 注意 412 备注 413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木黄连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木黄连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木黄连 1 拼音

mù huáng lián

2 英文参考

shen mahonia root and ste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或狭叶十大功劳的根及茎·木黄连

木黄连为中药名,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十大功劳之别名[1]。

31 木黄连的别名

木黄连、刺黄芩、土黄柏[2]

32 来源及产地

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Fort) Carr或狭叶十大功劳M fortunei (Lindl) Fedde的根及茎。前者分布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后者分布浙江、湖北、四川等地。[2]

33 性味

苦,寒[2]。

34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2]。

1治湿热泻痢,湿热淋浊,风湿痹痛,急性黄疽型传染性肝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牙痛。煎服:9~15g。[2]

2治目赤肿痛,制成眼药水点眼;痈肿疮毒,研末蜜调敷[2]。

35 化学成分

阔叶十大功劳主含小檗堿。狭叶十大功劳含小檗堿、掌叶防己堿、小檗胺堿、木兰花堿、药根堿等,茎还含尖刺堿、小檗胺[2]。

36 药理作用

小檗堿有轻度利胆、降血清胆甾醇、消炎等作用;还报告有解热、抗利尿、局部麻醉、镇静、镇痛及轻度抗癌、抗放射等作用[3]。黄连煎剂和小檗堿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3]。对脑损伤亦有一定保护作用[3]。口服后血浓度不易维持[3]。毒性很轻[3]。

4 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劳的根及茎·木黄连 41 出处

《广西中药志》

42 拼音名

Mù Huánɡ Lián

43 木黄连的别名

土黄连(《广西中药志》)。

44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劳的根及茎。全年可采,除去枝叶,洗净,晒干。

45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1~2米或更高,全体光滑无毛。茎粗壮,表面暗棕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0~30厘米,总叶柄基部扁阔,腹面具浅槽,节明显;小叶革质,5~7枚,椭圆形,长65~7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具锋利的芒尖,往往于叶尖的两侧有1~2个锐齿,基部楔形,下面一对小叶往往基部不等。总状花序丛生于枝的顶端,长10~20厘米,花众多,**;苞片1枚,三角形,棕色,长约15毫米;萼片9,**,花瓣状,分3轮排列,每轮3片;花瓣6,较内轮萼片为小,矩圆形;雄蕊6枚,花丝短棒状;子房上位,柱头头状,扁平。浆果蓝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46 性状

茎呈圆柱形,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浅纵沟和横向裂纹,幼茎较平滑,往往有突起的叶痕及叶柄残基,栓皮质松,脱落处可见**木部;质坚脆,折断面呈破裂状,淡**;横切面近圆形,髓部淡**,木部**,射线清晰。根呈圆柱状,略扭曲,表面棕**,有纵沟纹及支根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

47 性味

味苦,性寒,无毒。

48 归经

入心、肝二经。

49 功能主治

清心胃火,解毒。治阳黄、热痢、赤眼;外治刀伤,火烫伤。(性味以下出《广西中药志》)

410 木黄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

411 注意

《广西中药志》:"虚寒体弱者忌用。"

412 备注

同属植物苏氏十大功劳、半覆瓦十大功劳、独龙十大功劳等的根,在广西民间亦称木黄连或土黄连,并与本品同等使用。

413 摘录

黄连香薷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卷一:黄连香薷饮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