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山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分别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三彩载乐驼、皇后之玺、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青釉提梁倒灌壶、鹦鹉纹提梁银罐、黑釉油滴碗、彩绘雁鱼铜灯。
1、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历博唯有两件文物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一件就是这个。银壶上的马为舞马,它是一种经过专门训练,表演马舞的马。
2、鸳鸯莲瓣纹金碗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一件唐代鸳鸯莲瓣纹刻花金碗,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内出土,共出两件,代表了盛唐时期我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高度成就。
3、镶金兽首玛瑙杯
是陕历博不能出境展出的珍贵文物之一。杯形呈角状兽首兽似牛,却生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装饰奇特。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
4、唐三彩载乐驼
这组舞乐俑,从其形态、风格分析,可以确定是盛唐时的作品,乐俑所用的乐器基本上都是胡乐,而舞乐者均是穿着汉人衣冠的汉族。
5、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理论上比皇帝之玺下一等,但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很牛的女人,汉吕后,唐武后,清西太后,与她们的相关的文物显然价值连城。
6、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这件帝王的礼物在陕西兴平县茂陵出土,虽然经历千年但仍然熠熠生辉。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件,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镇馆之宝。
7、青釉提梁倒灌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五代青釉提梁倒灌壶,更是耀瓷中至精至美的瑰宝,它集“三王”的灵气、霸气、美艳于一身,可谓巧夺天工,很可能是宫廷贡品。
8、鹦鹉纹提梁银罐
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形,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
9、黑釉油滴碗
油滴,是宋代黑釉瓷的特殊品种之一,特点是在乌黑的釉面上呈现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状如夜空的星辰,又似一滴滴晶莹的油珠,十分美丽。
10、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整个灯为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形状。灯盘灯罩能够转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方向。
以上内容参考-山西博物馆
春秋时的书,北魏时的木漆画,隋朝时的郭。
景点介绍:
“以五千年历史看山西”,位于太原市滨河西路的山西博物馆,汇聚了山西文物的精华。山西博物馆由正殿和四角辅楼组成,其中正殿形似水桶和三脚架,是游客参观馆内藏品的主要场所。
主馆共四层,一层设有接待处,二、三层设有历史文化专题展览,四层设有艺术专题展览,构成了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步入一楼大厅后,顺着楼梯上二楼,从这里开始以“晋魂”为主题的历史之旅。
历史特展,从远古人类的遗迹,到明清晋商近500年的沉浮,通过众多文物展示山西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的亮点。旅游期间,几处精品文物一定不能错过。
鸟尊,西周青铜器,晋侯庙礼器。鸟尊的造型极为精致,以凤鸟为主要造型,凤鸟肚子上的一只鸟作为鸟尊封面上的捕捉器。在凤凰的尾巴上,有一头大象。它的长鼻子与凤凰的脚形成三足鼎立,保证了鸟像的稳定性。这套藏品是庭院青铜器的代表作。
此外,还可以看到:侯马的盟书,春秋时期晋国清医所签的协议书;木漆画,北魏漆画屏风,绘有《列女传》年的五彩故事;白玉碗是隋代的文物。墓主人是当时中亚的鱼人。石碗内外都刻有花纹。图案中的人物眼睛深,鼻子高,头发黑,属于地中海高加索人种。在文化展览中,你还可以了解佛教和传统戏曲在山西的起源或发展。
在主馆的第四层,有一个艺术展览区。其中《土木华章》 ——古建筑艺术特展体现了山西作为文物古建筑大省的一面。山西有“中国古建筑宝库”的美誉,地面古建筑占全国一半以上,门类齐全,尤其是宗教建筑数量众多。如果你是古建筑爱好者,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临时展览。在一楼服务台,博物馆提供聘请讲解员(中英文)和租用讲解员的服务。讲解员费用:100元(10人以下,1小时)。在博物馆的大厅里,有供游客使用的餐馆和茶馆。
山西博物馆十大藏品: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新石器时代陶鹰鼎、商后母戊鼎、西周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盘、九龙九凤冠、四羊方罐、鸟尊。
山西,一个历史尤其悠久的地方,被誉为“ 华夏文明摇篮”,素有“ 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最早可以追溯到“女娲补天”的传说,女娲补天正是发生在山西这块中原之地上;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山西则是黄帝、炎帝两者活动的主要地区,毫无意外的是尧、舜、禹也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大唐王朝时期,唐太宗认为山西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 北京”,没错就是“北京”。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据统计,山西共有国宝级文物12件(组),其中10件(组)藏于山西博物院。
藏品鸟尊:
高39,长305厘米。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尊”即为其一。尊作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参观山西博物馆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列举几点:
1 山西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元素,具有浓郁的山西文化特色。
2 山西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这些珍贵的文物藏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3 通过参观山西博物馆,可以深入了解山西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中华文明的源流和发展历程。
4 山西博物馆是一个集知识、艺术和文化于一体的场所,也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总之,参观山西博物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作为国内地上历史保存最为完整的省份之一,从古人类文化遗址到帝都古城,从宝刹禅院到石窟碑碣,山西有兼备古今、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如果想一日之内看遍华夏五千年,一定要去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博物院的主体是一个方正的建筑,如斗似鼎,广场两旁立着硕大的石柱,气势磅礴。内部共有4层,以“晋魂”为主题进行陈列,分为7个历史文化主题和5个艺术主题展厅。
四个楼层的展出内容如下图所示,虽然最方便的游览方式是坐直梯直接去四楼,然后一层一层走下来,但我还是建议大家从一楼慢慢地往上走,会有一种追寻历史的感觉。
每楼的展出内容都很丰富,看的时候完全不会出神,挑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楼主要是临时展厅和文创店,不同时间临时展厅会展出不同的内容,最近一次展出的是“香魂—中国古代香文化展”。展会精选了160件/组香文化相关的展品和艺术品,分了四个单元,从香材、香器到香事、香趣讲述了我国的香文化。
在展示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风韵的物件前,想到自己平时买的香薰香烛,突然就觉得俗了。
二楼的晋国霸业展厅,墙壁正中的四个大字像刀削过一样锋利,墙壁上青黑的晋国印记在现代耀眼灯光的照耀下,震撼人心。
呆站了几秒后,让我想起了以前上课时,我们老师讲到文公称霸,逐鹿中原、傲视群雄时激情澎湃的样子。
在这一层,也不要错过镇院之宝鸟尊,门票右上角印的那个文物就是鸟尊,我去的时候没看到,官方说是去参加会盟了,5月下旬应该就能回馆。
鸟尊出土于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地,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
之前偶然看到过关于鸟尊的分享,说鸟尊的形制准确来说应该是回首鸟尊,特点就是尾巴内敛。鸟在回首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警戒状态,这种状态下,尾巴一般都是内卷的。
鸟尊的两只鸟状态不一,大鸟回首尾巴内卷,小鸟昂首尾巴外翻。好像在表示因为有大鸟西周在尽心保护,小鸟晋国才能如自信放松。
如果有了解到相应背景,对看文物相当有帮助,也会有意思得多。
另一个知名文物界小网红鸮卣(xiāoyǒu)和愤怒的小鸟非常相似,憨态可掬。翻看资料的时候才知道,秦汉之后,这个长得如此憨萌的小动物居然成为了恶鸟,到了清代,它还背上了“食母”的罪名。
三楼明清晋商这个展厅还原了晋商从光辉到没落的过程,也能了解到明清时期的山西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缓解了我没能去看晋商博物馆的遗憾。
马车、钱庄、票号、账本等元素有序地铺陈开来,还有很多晋商大院的模型。看到乔家大院那个模型时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看《乔家大院》的儿童时期,形成一种奇妙的连接。
和佛风遗韵展厅,展出了很多北朝和盛唐时期的佛教文物,也很有值得细看。各种石制、鎏金的佛像虽然样态不一,且有时光斑驳的痕迹,但都能给人一种宁静的力量。
如果爱瓷器、建筑这类的,四楼就是宝藏基地了。榫卯、斗拱、飞檐、琉璃、壁画、玉器、礼器、配饰、钱币等一应俱全,看得人眼花缭乱,还能增涨不少知识。
另外,一楼和四楼的文创店可以盖章,搜集全的话能盖47个,部分需要消费才可以盖。这些章都精巧可爱,细心的话还能在馆内找到相应的展品,如果找不到的,可能就在分馆了。
带着小本子去的话,不妨搜集一下博物院内的印章呀。
山西博物院还有一个分馆叫山西青铜博物馆(地址:太原市晋源区广经路13号)它是我国首家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展出文物超2000件。
除了上面说到的两个博物院、博物馆,太原市内还有很多个不错的博物馆、美术馆值得一逛,列出几个推荐大家去看。
太原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太原晋商博物馆和太原老车文化博物馆。
预约官方流程如下:
1、关注“山西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2、点击公众号菜单中的“参观服务”选项。
3、在参观服务页面中,选择“预约门票”功能。
4、在预约门票页面中,提前3天(含当天)选择所需参观日期,并填写预约人员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等。注意,每个预约单最多可预约3人,并且每张身份证每天限约1次。
5、完成填写后,系统会生成一张预约凭证,请务必保存好凭证。当到达预约参观的日期时,请携带预约凭证到山西博物院参观。
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本文2023-10-28 05:46: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