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非常实用的四款冷兵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我国古代非常实用的四款冷兵器,第1张

我国古代非常实用的四款冷兵器

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战争也是层出不穷,在每个朝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冷兵器存在,它们或许被大量士兵们使用,或许只有高手与高手之间才会灵活运用,亦或是只有奇人异士才能够掌握。无论是何种武器,它们问世都代表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经历了几千年之后,它们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也成为了重点的文物保护对象。

第一款吊人矛

这个冷兵器的名字听起来倒是很诡异,其实他的构造设计同普通的长毛差不了多少,但是却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枪头的两边都被铁链给链住了,其铁链还挂着一个小人,显得非常具有神秘感。这种武器不但神秘感十足,战斗力也是非常不错的,虽然是长矛但是由于大部分是采用坚韧的木材而制,其重量很轻,使用起来也是非常灵敏的一款长矛武器,很适合女兵来使用。

第二款双手刀

双手刀并不是两把刀器,而是一柄长长的刀器,它的全身长度为两米,而刀身就有一米之长,使用两只手同时握住才能挥舞的兵器。它的实用性非常强,因为它的握把分为两段,既可以用较远的握把来进行长距离的刺杀,也可以使用较近的握把进行正面的搏斗,即便是在狭小的巷内进行战斗,这款双手刀也丝毫不落下风。

第三款陌刀

陌刀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一款武器,从第一次问世到后来的出名其中经过了多次的改造,形状以及大小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最后成形的陌刀全长有两米左右,重量只有十公斤。

再加上些许部分是采用木质的结构,使用起来也不会显得笨重,此外,古代工匠还把陌刀的刀身做得非常窄,这样一来在战斗中的杀伤力就更强大了,不仅可以当作砍刀使用,还能发挥长毛一样的刺杀能力,战斗力十足。

第四款判官笔

一听这个名字可能在一些影视剧中看见过它的身影,其实呢它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而且是比较常见的兵器。由于外观非常像一只笔所以取名为判官笔。虽然是笔的造型,但是笔尖可是异常的锋利。而且判官笔由于小巧轻便被很多古代高手用作是暗器来使用,非常实用一款冷兵器。

中国十大名枪冷兵器

《六韬》虎韬·军用第一篇,曰:“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戟橹二千、矛楯二千,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首先,冷兵器时代的兵器之王是强弓和硬弩;长枪、戟、矛作为长柄刺兵器,无疑是肉搏战中最高效的武器。但另外,古代冷战是军队之间的对抗,而不是个人之间的较量。

万人列阵作战,先弓后弩,再枪矛刺,再刀盾锤斧肉搏战;从远到近,从长到短。我们讲究的是长度和长度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剑、盾、锤斧在战斗中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一句话形容古代军队队形的战斗力:枪矛如林,白刃如霜雪,长枪是最重要的战斗武器,因为它有两个优点:速度和距离,很快,举手就很犀利,没有多余的动作。

距离长是因为枪杆的长度足够长,叫做:一寸长,一寸长。速度和距离是格斗的两大制胜因素,长枪两者兼备,所以是冷战中的“百兵之王”,冷兵器打起来,重甲长矛推过去就扁了,无敌了。将唐肃方鼎破西突厥之战,一万唐军步兵将在地上摆开阵势,持矛抗马刺,硬生生击退了十万突厥骑兵的三次进攻。但是,组成军阵,只有长枪短炮是远远不够的!

刀盾。谢尔德是古代军队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明朝将军戚继光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古代的战斗:“两军交战,敌用一簇炮戳,我用一簇炮戳。”这是关于敌我双方接触之初所使用的战术。双方各持一矛,互刺,尽可能地杀死对方,摧毁对方的战斗意志。有单刀和短剑盾牌的刀盾兵,在双方枪矛同时刺出的同时,要同步上场战斗。

刀盾近在咫尺!不像矛兵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能投入战斗,那些能拿着刀和盾近距离接触的人必须积累老年。盾兵作战时,用盾牌包裹自己。不管敌人的枪矛箭雨点般密集,他就是拿着盾牌冲上去抢。他用盾牌猛烈地击打敌人,使其失去平衡,然后拔出刀来杀死他,在冷战中,刀盾除了配合枪矛之外,还可以先击败敌人。

《纪效舒心》记载了明军刀盾手的一个实战训练科目:与时俱进。每个剑盾手都装备有两把标枪和一面单盾。战斗中左手持盾,单刀裹盾,右手持标枪。当敌人在十步之内时,向敌人投掷标枪。不管标枪能不能扔,敌人都会在本能反应下举起武器挡住标枪;此时刀盾手拔出单刀,举盾冲刺击敌,用盾击倒敌人,然后挥刀斩刺。

这个方法的关键点是,投标枪、拔刀、持盾、冲必须反复练习,练习一气呵成,战斗的方法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粗暴,没有任何花哨。盔甲和锤斧棍。在冷兵时代,盔甲是基本装备,也是最贵的装备。在古代,刀剑、弓箭、矛枪是不可避免的,但禁止官民私自藏甲,因为人们穿着坚固的盔甲,胆子大,不怕箭和刀枪。所以,只有忠臣才能有铠甲。

有几种盔甲:一件普通士兵的盔甲,只有基本的防护,有利于批量生产装备。将军的盔甲坚固、精良、昂贵,对于前三名的选拔,从一万人中选拔出几百人,或者一千多名骁勇善战的士兵,称为选拔尖子。选择正面作战时,会先困住,或者在战斗关键时,出其不意地摧毁。人穿双层重甲,普通弓箭刀枪矛很难伤到。

锤斧棍是用来击碎敌人重甲武士的粉碎武器。《六韬》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每万大军要配备以下三种锤斧棍:1、一千二百根方形铁棒,重十二磅,长五英尺。2、一把重八斤的方锤,柄长五尺,有一千二百个柄。3、大柯斧一千二百把,刃八寸,重八斤,柄五尺。除此之外,再比如唐骏的陌刀,宋朝的斩马刀等都是专门为敌人骑着重甲的精锐士兵准备的大餐。

一个身披双甲的陷阱战士,可以不怕流矢刀砍剑矛,却挡不住铁棒锤斧的击打。即使盔甲再好,人体内脏也受不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之前,中原王朝的军队就已经具备了用大棒、锤子、斧头克敌制胜的水准。这绝不是某些人所说的女真和蒙古战士的专利。

总结:古代冷兵器战争,用弩进行远距离射击,用长枪、刀盾、锤、斧、棍等长短兵器进行近距离格斗都有自己的长处,它们的存在一定有它的意义,缺一不可!

中国古代五大冷兵器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家之一。在如此悠久的历史岁月中,诞生了许多厉害的兵器,你知道有哪些吗?

1唐朝陌刀。冷兵器之王,天下第一刀。你们接受吗?这,是中国古代最血腥的兵器,长柄大刀,为两面刃刀,通长一丈,有重至十五斤者。在唐代还专门设立了陌刀队和陌刀将,传闻在一挥之间就能将战马和骑兵同时斩断。由于陌刀不允许陪葬,所以当今没有实物参考,网上的陌刀均为后人猜想。

2铁骨朵。它其实就是我们所知的狼牙棒,实际就是铁锤与铁骨朵,锤头并不大,蒜头形状,拳头大小而已。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玩意,号称破甲之王,是古代最凶狠的冷兵器,曾经横扫欧洲。在古代冷兵器排行榜上,一直有着钝形兵器的身影。《魏书》曾记载:人马逼战,刀不入棒。就是说一旦近身,木棒之类的钝形兵器就是王者。一旦击中,马上就会丧失战斗力。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在禁卫军中就专门成立了一支使用“狼牙棒”的队伍,这支部队名称叫:御前执骨朵直。

3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是一种重力很大的兵器,如果不是力气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使用它,并且它的杀伤力也非常出色。特别是四棱锏。大家所知道的门神秦琼用的就是锏这款武器,后世所称的杀手锏,其实就是秦琼的家传武技,撒手锏。在古代的战争中,为了更大程度地保护士兵的战斗力,盔甲一直都是士兵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精锐之师中的重甲部队,而锏这类的钝形武器就应运而生,经常隔着盔甲就能将敌人砸死。

4青龙偃月刀。武圣关羽的专属武器。青龙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种,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三国演义中,关羽用它斩杀了许多武将,后世也称其为关刀,具有象征意义。在传说中,天下第一铁匠只选月圆之夜打造青龙偃月刀。快完工时,骤然之间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1780滴鲜血。当地术士分析,那是青龙的血。所以,有了“青龙偃月刀”之名,青龙偃月刀要杀1780人之说。

5丈八蛇矛。又名丈八点钢矛,与青龙偃月刀齐名,全用镔铁点钢打造,矛杆长一丈,矛尖长八寸,刃开双锋,作游蛇形状。古代名人张飞,林冲等都使用过。有人说它全长2米多,但是经过各种文献参考,丈八蛇矛全长四米多。想象一下,如此长的武器挥舞起来该是多么的霸气,难怪猛将张飞这么喜欢。

中国古代冷兵器——判官笔

判官笔,武术杂兵械之一,属暗器类。又称状元笔。器形似笔,笔头尖细,笔把粗圆,也有两端均为笔头的,笔身中间有一圆环,形状比较接近峨眉刺,环套在手指笔可以旋转,还有的只是一端有笔头在笔的尾部有环也是可以让笔旋转的。

笔长约 20厘米——30厘米,前端稍重于后端,多以硬木或金属制成。主要用法有穿、点、挑、刺、戳等。动作招势有穿喉、仙女引针、白猿献果、叶底偷桃,双蝶舞花等。判官笔主要用于取穴打位。对于判官点穴笔,武学有云:“一寸短,一寸险!”普通的判官笔二尺八寸。

唐朝大内三大高手之一的宇文通(安禄山门下武士)所用的判官笔只有七寸长,实是短得不可再短,因此每一招都是欺身进搏,凶险万分。而更绝的是他这对判官笔在对敌时能陡然暴长七寸,原来他的判官笔共有四节,每一节长度七寸,一按机关,便可以一节一节的伸出来,全长仍是与普通的判官笔一样。

但他这判官笔能瞬间暴长,威胁极大,不是武艺惊人之士难以躲避。(见梁羽生《大唐游侠传》)

武当七侠中的张翠山也曾使一柄镔铁判官笔,使对手闻风丧胆。他使判官笔在石壁上使倚天屠龙功刻出“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二十四个大字,令武功盖世的金毛狮王谢逊也不得不甘拜下风。(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中国古代冷兵器,马槊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分册》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著述。

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是争霸天下的决定性力量,重装骑兵对决促进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这个环境造就了中国甲骑具装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高峰。

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马槊正是为了适应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马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之下,一击而破。

正如在中亚地区重型骑枪的流行,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马槊同样也是双方具状骑兵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尤其是这一时期马镫的出现,让骑兵们操作战马变的更加便利,因此具状骑兵的铠甲也可以变的更加厚重。马槊的发展也极大的反映出这一历史环境。

1、首先是骑兵对决的战争,南北朝时期有游牧政权先后决战于中原地区,骑兵是争霸天下的决定性力量。

尤其在北朝,汉、鲜卑、匈奴等各拥有大量骑兵的势力决胜于中国大平原,重装骑兵兴起,从魏晋到南北朝到隋唐是骑兵对决的时代,这个环境造就了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

2、自汉末以来至隋唐,强大的世家门阀执政与领兵时期,唐朝的很多门阀,血统十分久远,可追溯至汉,例如荥阳郑氏门阀就是源自东汉郑玄,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太原王氏等中原门阀世家无不源远流长。

陇西李阀甚至可追溯到西汉武帝时代。因此槊这种威力强大但造价昂贵的武器,往往只能少数世家子弟装配,而一般文人贵族、官僚,佩华丽的剑足以彰显身份。只有需要领兵作战的门阀贵族,才需要具有实战性的骑兵武器,因此,槊与世家贵族出身的将领结合,成为其标志。

3、拥有精锐的重装骑兵部队,《南齐书·列传·卷五十七》宏自率众至寿阳,军中有黑毡行殿,容二十人坐,辇边皆三郎曷刺真,槊多白真毦,铁骑为群,前后相接。

南朝的梁简文帝,风流潇洒、文采斐然,把制槊当做一种艺术,做《马槊谱序》:“马槊为用,虽非古法,近代相传,稍以成艺。”南朝名将,世家贵族羊侃极为豪奢,却以制槊为荣耀:《梁书·羊侃传》“侃执矟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

宋朝,西北与幽燕的战马产地尽皆失去,缺乏强大的骑兵部队。槊的成本昂贵,费时而且繁复,失败几率高,耗费大,一杆槊使用以及废弃的木材,可以造十架强弓。

宋朝之后,以文制武,太监监军、文人领兵,世家门阀逐不再掌军。制式武器伴随大集团步兵的强大的发展,宋之后,对付强大骑兵军团的方法已经不是骑兵的对决,而是“以步制骑”。

结构特点:

1、首先外形与枪矛一致,不过由考古可以看出,槊锋非常长,远非枪矛的头可以比。

2、有时会装备“留情结”,防止冲锋时贯穿敌人无法拔出。

3、马槊杆为通常使用柘木,是细柘杆浸泡油晾干后,用鱼泡胶黏合而成。

4、横向缠绕麻绳,勒入槊杆,使横向受力。

5、再涂生漆,裹以葛布,成为一个整体槊杆上等马槊,往往使用柘木。

神臂弩的木材,最重要的就是弯折回弹、瞬间复位、刚柔并济的能力,因此可以侧面论证柘木是冷兵器军械中最好的造槊材料之一。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枪、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

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

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

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

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中国古代的一些另类冷兵器

铜铍

铍(皮),金属元素,符号Be,灰白色,质硬而轻,用於原子能工业中,铍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火箭等;铍(批),做长针、长矛讲,属於矛的一种变形兵器,也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

铜铍,首为尖锋,平脊两刃,通常长30CM左右,形制极象短剑;後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一般在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它和矛的区别,除头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中,而铍是铍茎插入木柄中,外用绳等捆绑。秦俑坑中的铜铍,其首和短剑相同,长约30厘米,後装长约35米的木柄,柄末端装有铜樽,还有保护刃部的鞘。西汉时改为铁制,西汉中期以後逐渐消失。

铍是古代长兵器之一,秦俑坑中出土的这件铜铍铸造工艺极为精致,铍身柄同模合铸,铍格分铸,格含於铍身,并有刻铭。

此种兵器似乎当时的中下级军官颇爱使用。

吴钩

铜制,长约65CM左右,宽22-25CM。其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边有刃,是一种推、钩两用的兵器。因出现在“吴国”,故称之为“吴钩”。以前笔者一直以为吴钩是一种宝剑的别称,现在看来应该两种意思兼有。此种兵器笔者推测似乎在攻城时作用比较大,可以很方便地钩伤城头守军。

钩镶

是一种汉代常见的、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上下有钩,上钩约长25CM,下钩约长15CM,中为後有把手的小型铁盾;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钩为圆柱形的长铁铤,均稍向後弯;上钩顶端为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後的把手;盾用以推挡,钩用以钩束。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战斗时一般用左手的钩镶将敌方长兵器钩住(对戟头横出的小枝特别有效),同时右手环首刀挥向敌面门。有的武侠小说中将它描述为护手钩类的兵器,则纯属无稽之谈了。

俗称小斧子,属於体形比较窄小的钺;其体窄长,钺刃略成弧形,後有方形的内,比钺体略窄,在钺体与钺内之间有微凸的阑(横挡),因其刃较长而常用於做斩首的刑具,有时做仪仗用,但它在格斗中的效果不如戈、矛(实战中的钺通常称做斧)。戚还用作乐舞时的道具,《礼记·文王世子》中说:“大乐正舞干戚”,又《祭统》:“朱干玉戚以舞”(干指盾)。

钺戟

河南考古出土了汉代一些顶上带刺的铁钺,形制和西方斧矛一体的“戟”非常相似,但古文献中从无记载,故专家暂定名为“钺戟”。现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铍与钺结合的铁兵器,属於戟类;它刺长25CM、钺宽10CM、钺长15CM左右,可劈可刺,而以劈砍为主要功能。

属於戈类兵器,主要流行於先秦时期的西南地区,仅具有啄击功能,晋代未见记载,但唐代又成为骑兵的制式兵器之一。先秦时期为青铜质地,用銎孔装柄,啄体较戈援窄,长约25CM。

音“蝉”,形似小型矛,铁柄,属於矛类兵器,《埤苍》云“鋋,小矛铁矜(音“秦”)”。其形制较一般矛头稍微细长,,其身扁平,两侧有刃,下有铁柄,柄下再接积竹矜,流行於西汉,刃长25~30CM,柄长120~180CM,笔者窃以为其战斗作用应如标枪。

属於戈类兵器,具有钩割功能,镰身微曲,平顶、双刃,长约40CM、宽约3CM,下有椭圆形的銎孔用来装柄。战国及唐时称为“长镰”,主要用於守城战,钩击攀登城头的敌人,似乎与吴钩的作用相反。

癸+戈

音“葵”,(这个字打不出来)属於戈的一种变形兵器,商周时期主要流行於四川等西部地区,青铜制,也称为戳,援部较宽,呈等腰三角形。

中国十大冷兵器之矛

有古书上也说矛等同于枪,但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体恐怕是不对的。最长的矛据说长达4米,主要用于古代的车战,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枪(投矛)叫枞。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历史发展:

车战时代,两阵相对极远,非长兵不能及;故利用枪矛以为进攻之具,而佐之箭弩,矛之所以长丈八者,亦由于是。至马战时代,矛已觉其太长,故用矛者已不若用枪者之多矣。

以迄近代,火器盛行,古兵刃淘汰殆尽,即习武者亦类多不知矛之使法,不若刀枪等法,尚未绝传也。曾有研究者在旧书摊上得抄本一,题曰《长矛八法》,或系古之有心人,图绘以示后人者;考其使用之法,与长枪略同,枪中有八母枪,盖即脱胎于此,枪出于矛,其信然也。

矛的出现在枪之前,和戈一样年代久远,是战车士兵的主要装备。用法和戈类似,也比较单一,所以,在战车没落以后,把锋尖部份改为铁,用来装备步兵和骑兵。

后来,由于刺杀力更强的枪这种兵器的出现,矛也逐渐不时兴了。但是,至明代还能看到一种改良型的蛇矛仍在继续使用。在原始社会,人们把长木棒的尖端削磨成尖锐的“锋”,用来扎刺鱼、兽,这大概就是矛的前身。

后来,人们开始用石头制成石矛头,用兽骨磨制成骨矛头,绑缚在长木柄上,这就大大提高了矛的刺杀效果。早在商代已出现了青铜矛头,并且大量地用于战争。曾在殷墟侯家庄出土了一层成捆的青铜矛,每捆10支,共700余支,可见那时青铜矛的制造量已经很大了。

殷王的禁卫兵多装备这种铜矛。商代的青铜矛不仅量多而且制作工艺已有相当水平,形体宽大,双面有刃,且雕镂精致,式样美观,不仅是实战的兵器,也堪称艺术珍品。周代的矛,刃部加长,锋部更为厚实,銎部减短,两侧的环取消,形式更加简化,实战性增强。

那时兵车上使用的兵器最长的便是长矛,足有两丈四尺(周尺),称为夷矛。步兵使用的矛长两丈,叫尊矛。若论长度,矛可列“五兵”之一。

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矛。铁矛头比铜矛头体长,而且十分锋利。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那时南阳一带出产的铁矛,质地优良,刺在人身上,就像黄蜂一样凶,蝎子一般狠。此后铁矛头竟长达84厘米。

西汉时骑兵是军队的主要兵种之一,专供骑兵使用的长矛,全长一丈八尺,称为“矟”。这种长矛矟一直到唐代仍被看作重要兵器,不许民间持有。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镞、矛、戈、钺、吴钩等。就是两千两百年前,秦代军队武器装备的再现。戈、矛、戟这三种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长木柄,下端装有铜,有的矛柄长达63公尺。

中国古代兵器多达成千上百种,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具有刺、砍、切、划、砸、击和抓等功能,在功夫高手的手中它们都是致命的武器。

刀和剑——是两种最可怕的功夫兵器,剑有薄而直的刃,在中国被称为百刃之君。比剑更重的刀,有个更伟大的封号——刀被称为百兵之帅。因为它是杀伤力最强的。剑像飞凤般轻灵,它的主要攻击招式是刺。刀像猛虎般凶狠,它的攻击招式是劈、砍和斩。剑有薄刃和锋利的双锋,因为剑是双锋的,使用起来更需要练习和技巧。刀较大较重,而且只有单锋因此俗话说“刀刚猛,以力取胜” 、“剑轻柔,以技取胜”。

在中国,剑不只是武器!在古代,带剑的并不只有士兵,学者、哲学家甚至诗人都会佩剑,插在腰带的剑是荣誉的象征。它代表佩剑者是一位剑术高手。

大规模的战争,箭是必不可少的。可一旦短兵相接了,还是要看握式长兵器的。握柄很长的是长棍型兵器,是步兵防御战车和骑兵的最佳武器。长棍型兵器可以打落马和战车上的士兵。中国的矛很像欧洲数千年后的长枪,但青铜制的戈才是中国特有的兵器。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后,戈就成了标准的兵器。

在东周时代,军队的标准兵器。功能就像现在的步枪。最早的长兵器就是戈,它是一项古中国特有的长棍型兵器。戈是在木棍或竹杆上绑上直角的刃,戈的上端平刃,约有20公分长,下方的直刃约有15公分。在古代战争中,戈和矛是标准的军事装备,钩形的戈能拉下骑兵。主要的攻击招式是勾和刺,攻击目标是敌人的头或心脏。

鞭——在中国被称为软兵器,但它们一点也不软。中国铁鞭的材料不是皮革,而是金属环。铁鞭末端有个能碎骨破头的实心鞭头。铁鞭之类的软兵器,在战场上常被当成次要兵器。它是剑或矛等主要武器不见时的替代品,软兵器能弯曲,因此很容易隐藏。

功夫高手能利用软兵器展现出让人惊叹的技巧和协调性,以铁链相连的九节鞭能弯曲自如,末端尖锐的金属鞭头具有强大的撞击力。但软兵器最难学难精,九节鞭更加很难练,它能以曲线攻击,挥舞起来能让敌人眼花撩乱。铁鞭是民间杀手最爱用的兵器之一。尖锐的鞭头能出其不意地打碎敌人的头骨,甚至能从背后攻击,但它也有个缺点——习武者练习铁鞭受伤的机率,远高于练习其它兵器受伤的机率。中国武术界有句话说,“宁练刀剑,不练勾鞭”。这是因为练鞭很容易伤到自己。

功夫兵器有各种大小和形状,其中包括剑或矛等风行全球的兵器,也有长柄刀、峨嵋刺、鸳鸯銊和判官笔等,是中国特有的兵器。但不管它们的外形多么古怪,名称多么浪漫,它们都是杀人利器。

我国古代非常实用的四款冷兵器

我国古代非常实用的四款冷兵器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战争也是层出不穷,在每个朝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冷兵器存在,它们或许被大量士兵们使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