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内气外放的古籍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5收藏

有内气外放的古籍吗,第1张

真正的气功功法是能够炼出“内气”并能发放“外气”的。自古到今,“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是因为修炼者未遇明师,未得正法或用心不精。“明白人”皆知:“万法归宗”。“宗”是什么呢?“宗”就是“精”“气”“神”“虚”“道”——

“精”:是普遍存在宇宙空间和人、事、物内部的一种微粒。

“气”:“精”聚集在人、事、物内部或外部就成了“内气”和“外气”。“内气”外放成为“外气”;“外气”内修成为“内气”。

“神”:一般分“识神”和“元神”,这是古人的叫法。现代人叫“意识”和“下意识”。“炼气化神”中的“神”就是指练功者比较深度入静时的那种“下意识”状态。“虚”:当练功者体内“气”满全身,体外也有较强“气场”时,自我感觉身体融化在“气场”中的那种状态。道”:这也是古人的叫法。“道”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宇宙统一场”。它包容了宇宙的一切。那么,该如何修炼呢?方法是:“性命双修”。修“性”是指修养品德;修“命”是指修炼“内气”和“外场”。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

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

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轩辕本纪》有神兽白泽的故事:“(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出生于东海流破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夔是一种恶兽,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

凤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个国家,分别由十二个王来统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绩来评选,而是由天命来决定。麒麟就是传达天命,为自己的国家选出王者的神兽。

梼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重明鸟

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现在,都刻木像、造铜像或画图像,故现在画鸡于门上。

华方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华方。《海外南经》:「华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华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华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吧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称**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山海经·大荒南经·巫山黄鸟》: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另注:帝即天帝,药指神仙药,即长生不死药。

水麒麟 ——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王者的神兽。

《神魔志异'灵兽篇》水麒麟 ∶蛮荒万载寒潭所出,性喜吞噬妖物,能御万水,震慑群妖。后传为异

人收服,为灵山守护。

赤焰兽——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农氏后裔,在一次大战中,骑火龙的祝融大获全胜,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河水倾泻人间,为平衡水火之力,祝融派火龙游走于地下,这火龙后裔的一支便是赤焰兽。由于泛滥四野的洪水是凡水,祝融收走火龙身上的三昧真火,作为其后裔的赤焰兽,便不再身具神火。即使如此,钢筋铁骨周身烈火的赤焰兽仍不是凡人所能打败的。

《神魔志异'灵兽篇》赤焰兽 ∶万火之精玄火鉴之守护异兽,周身赤焰,火毒汹涌,中人立死。传闻

有异教密法,上古凶神,以赤焰魔兽催持八凶法阵,至为诡异。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麒麟是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个国家,分别由十二个王来统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绩来评选,而是由天命来决定。麒麟就是传达天命,为自己的国家选出王者的神兽。

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筑基的原理与方法

(一)、筑基的内容

修持有两个要紧的险处:修炼至六根震动,尤其是走意根的时候,容易起内魔、着外魔,有危险;炼到元神出关,有生死之忧,主要是那时不容易把持自己身体的变化,因为气脉通了,气足了,会对心神有一定冲击,使心神产生变化,象做梦一样,很难把握自己。如果平常意识不端正,这时,气也就随之而散了。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础,处处严一些好,态度端正些。心中坦然安静,就清静了,如果心里还有障碍,还有“结”的话,闯关时就会出现麻烦。六根震动很难闯,以后的路也很难走。

有人说道家修炼讲究先炼命法,炼到一定程度时再炼化心性,而在实际上不是这样,从修炼一开始就应该做到性命双修。一般讲,佛家强调化性,化到身体内外皆空、出金光以后再开始炼命法温养,面壁还虚。而道家讲究精气神,这三者哪一个都不丢下,都需同时炼。在炼精的时候,注重小腹;炼气的时候,一般都是河车搬运、周天运行;炼神的时候则内含化性。在筑基阶段也有化性的内容,虽然只能起到调节性情而养心神的作用,但为了以后的还虚炼神修炼,历代修炼大家还是把它提前至修炼之初时即已经训练了。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善行为本,少为恶行,持之以恒等修炼所必有的信念,也成为修炼的内容,这也即是基础阶段的炼己内容。

炼己就是化心性。好的念头继续努力,坏的念头去掉。一般是先要明理,修炼之理明白之后,知道该怎么去走,就顺理成章,不明白的话,就容易闹乱子。

1、应先了解什么是修持

欲使个体的生命完善,想炼好个体,就要首先明白怎么才能炼好个体,知道个体都存在些什么,知道修持的内容。还要讲究人天观。

对修持而言,只知道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炼气,气的转化需要外界的参予,就象人为了生存需要吃粮食、喝水,为了让身体长得结实一点,需要外界的营养,人的生长过程就是从大自然吸收能量、交换能量的过程。如果在道理上还认识不到人与外界有能量沟通的话,就无法吸取大自然的气,无法主动地去采,那就不属于自炼了。只靠本能地吸收,那样太少。这些基本的人天关系事先都应该知道。根据自己对修持的认识,再去修炼、去体验,体会到了,用身体证实了,便会确认这个原理,接受这个原理,才能踏踏实实地去炼。当身体出现新的状态,就会认识另外的思想观念,再用它指导自己下一步修炼,用思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1)、修持的缘由:提高生命质量

筑基的内容包括什么咱们讲修持,首先要了解修持包括什么内容,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而修持下面就讲述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都要吃喝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献身国家,发展事业;每天靠吃一些物质方面的东西来充实身体,靠休息来温养自己,靠工作来实现自己的责任。但是久了之后,会发现生命中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说除了靠休息、吃药来调整身体以外,还有其它锻炼方法。想报效国家,凭现有的学问、体力、智慧,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增长一些,就会做得更好一些,更大一些。修持能从根本上完善一个人,如果自己对现实个人情况不完全满意,希望能变得更有能力一些,那就应该修持。一般讲修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结果都是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首先要身体健康,之后心情平和,进一步是行为方面比较合理,人生比较幸福,修持可以是这个目的。还希望如古人所说能长生不老,希望不会在哪一天因无奈而死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持。把持生死是很难的事,虽然古时传说中的神仙家们都说长生不老,但以秦始皇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求到,原因是秦始皇去外边求了,希望吃长生药,却忘记内养自炼之道才是生命完善的根本。所以修持者对生死之事,希望能成仙,达到身心健康的真人境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种种原因,导致人们希望去修行,通过修行,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完善人生。

(2)、修持的过程:以丹道言之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三者构成人的生命现象,构成一个活的人体。既然人由精气神这三种材料构成,那么就应该炼精、炼气、炼神,炼得越多越好、越纯越好,使人的生命元能够有一个再造的过程。父母生养是靠别人塑造我的生命,现在希望自己努力达到再造,使生命质量能够提高与完善。道家是这样认识生命的,所以修持方面就围绕此三者,通过炼精、炼气、炼神,来达到目的。

其修炼的大致途径,第一阶段筑基,第二阶段炼精化气,第三阶段炼气还神,第四阶段炼神返虚,第五阶段炼虚合道,第六阶段就是行道了,有个渐进的过程。只是从理念上认识人体有精气神,但到底精是什么气是什么神是什么要炼它,先要了解它,那就必须从身体气血上入手,从一、二、三入手,往前去走,走到最高位置。中国道家的修持之法很实在,是循序渐进的,中间不留空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修至炼虚合道,也就达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质量、外在行为都很完美,真正顶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因为道家修炼的法门很多,是意守上丹田,还是中丹田,还是下丹田;是直接坎离相交,还是河车搬运;是入手就温养命胎,还是从炼精、炼气开始;是从形体还是从意念着手;是以动功为主,还是以静功为主等等,各自不同,但总的原则大致是一样的,不管走哪条脉络,身体大致的变化大体都如上面所提到的。这是道家的认识。

(3)、修持的结果:生命完善

一般修持能达到什么结果人只要踏踏实实每天去锻炼,涵养自己的身体,至少能比不照顾它更健康、更少些无奈的事,少一些疾苦;能使生命活得更长,就是长寿;当然还能使人生价值体现得更好。还有就是真人境界,古人认为修持好了,就能成神仙、成菩萨。神仙和菩萨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回归自己的本来。不是讲炼精气神吗,神仙就是把神炼圆满了,人炼完美了。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因、行、果。应该经常想一想,要确认修持到底有哪些内容,是否认可它。一个修持者如果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必须首先确认什么是精气神。佛家一般把人划分为,第一有人的本性,这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第二就是肉身。佛家把肉身看作是可以“四大皆空”的东西,是载体,可有可无,只要把持住本性,就能使生命的质量提高。

总的说来,认识方法不同,修炼时着手之处就不同。一般人认为,人就是由肉体和精神构成,这样一来,对身体的照顾,只能靠体育运动和吃饭等,精神方面,只能用品格、道德修养等来安慰自己一下。这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便会导致人的所作所为不一样,当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2、修持者应该研究什么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

(1)、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们个体。但人却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气、神到底都是些什么,气血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触类旁通,应该知道外面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同样也适用于修炼这方面。通过日的升落、月的盈亏等外面世界的变化,找出规律,从而印证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这样才能修炼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么是天地。

天是什么苍穹。地是什么水土。能够构成苍穹和水土的是什么中国古人讲究太极,它构成一切,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这些就是由阴阳两种材料或者元素构成;古人讲究阴阳,认为天地是由阴阳构成的,“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以阴阳升降来表示天地之变化,表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字蕴含着升降开阖的规则。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后世的道人尊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的。《道德经》认为宇宙就是一个道,或者说宇宙的存在是由于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当中的变化、人的变化也是因道的变化而变化。道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构成的,包括阴阳也是道,这是道论。用道这一个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么老子设立了这样一个最大的概念,它必须是无形无质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须有内容贯穿其中。所以古人设立第二个概念就讲气,宇宙由气构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气构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气,包括人、生命,还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气的不同形态,或者是另外一种概念而已。把气分成诸多方面,也只是为了把事物表达得更清楚罢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是气的不同组合、不同变化而构成的不同存在态,大千世界皆为气。修炼要是不知道气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炼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为道,即为气。在道教的庙观大门两边都写着“道气长存”,这便是道家思想很实在的体现。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万物万事也好,它只是由气的不同组合而构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么样的或者说宇宙的模式是什么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与变化的根本,《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无质的,“一”是无形有质,“二”是有形无质,“三”是有形有质。“道”没有形状,也没有质量,只有一份万物之本的内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过程,“三”就是有形有质,成为物体了。

其实道也可以看作是“O”,一切都是无形无象的。由无生成有,有无之间交替变化,构成生命物质的存在与消亡。活着的不能永远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陈代谢,所以道就是无。老子讲有、无论,讲有生于无。一、二、三、万物这都为有,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过程。

(2)、明生命

天地是一个大整体,个体生命是一个小整体。人之所以区别于石头、木头,是因为后者为精与气构成,而人体内还有神的存在。其他动物、植物、一切活的东西,都有神存在。当精气神三者聚在一起时,才能构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说由道而为气,气化为三,为精、气、神;或者说道分阴、阳,阴阳分三才,人之三才为精、气、神。

既然讲人天合一之理,万物都是相通的,那么,道是怎么跟万物、跟人相通的呢《道德经》的宇宙模式图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我们可以把生命模式图写为:心--神--气--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两部分,当然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个概念,它也无形无象,但人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气,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万物的生成变化过程,具体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为,心能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精变化出人的身体及其行为,这是大致的脉络。

(3)、明修行

我们从宇宙模式图和生命模式图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条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讲返朴归真,讲无为之静,我们修道呢可以象树叶之精华往树根去走一样,回归它本来的地方。归根才能达到复命,回到生命的本来,能够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归根复命。老子的书起名叫《道德经》,可见把道看得是多么的重要,认为宇宙因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变得混浊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变得神魂颠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炼也不会失去道。

一个生命产生后,经成年到老年、最终趋向于死亡,人们希望能象天地一样长久,这就需要往回返。顺则凡,逆则仙,这是修持界的话。为了成仙,就要回归婴儿的位置。由万物到三、到二、到一,归于道,修行也是往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经》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如人得一就成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过“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师长,通过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养浩然正气,得大智慧,通晓一切,也是通过肉体往回走。佛家通过放弃心外之物,不执着,直接温养本性,心神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炼精为了化气,为了还虚,为了回归本来,为了生命之胎的圆满。

以上所言,仅是大致内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点,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行为就更完善一步。具体说来,修行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为修行是建立在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观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论。经书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自然就是“随之”,如河流奔腾而下,是谓“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无为思想。讲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后,用什么态度去修去实行呢《道德经》讲无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执着,放弃一切外缘,回归本来。道家通过化精、化气、化神,达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气也好,炼神也好,人都得放弃平时的不良习惯,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烟,就不可能很好地温养命胎了。要求能放下,这就是一种无为思想。无为思想,就是无欲之为。物欲方面要淡化,这样,复杂而繁琐的社会生活行为就变得淡了。这个“淡”字的结构,右边两个火上之火字构成“炎”,给它浇点水,让它清凉一些,不就淡了吗淡了之后就能安静下来。所以由无欲而能返朴,而归于静,静下来了,就能回复于道。一切都受道的影响,能够自然变化,所以《道德经》还有一句话,“万物将自化”,万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转化,精气神就得以培养,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气融合。道家讲究炼金丹。用什么才能炼金丹用气。又怎么培养元炁呢通过炼精化气,即化为后天气,后天气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炼。所炼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么烹炼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话叫神气融合。内丹修炼之法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神气融合。筑基阶段也要求神气融合,虽然融合得不够好;到炼元神的时候,也是神气融合。

所以讲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第二是行为态度,要做到无欲无碍,达到清静,这样“万物将自化”;第三,实际内容就是为了神气融合,融合之后自我就能转化了,就能达到生命的圆满。

“练精化气的原理与方法”。

人正常所用的,是以心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由精产生身体的变化,来构成完整的生命活动。修炼都是往回走,逆反而上,从精到气到神到心。通过炼神达到元神,通过炼气到达元炁,通过炼精到达元精。一般都是先练型,通过对身体的自我调整实现整体平衡,让心神与肉体的结合也达到平衡,这是当初阶段的炼精之法。所以修炼时要求身体端正,使中脉竖直。

人在心理上端正、清静与安详,并使练形达到平衡,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就可以炼精。此精指的是筋脉皮骨等肉体的一切,也包括生殖之精。其基本过程是通过炼精化成后天之气,通过炼气达到元炁,通过元炁炼元神。要注意的是,气没有炼到元炁的层次不能养元神,所以有炼气而还神之说。元炁跟神相合,才能达到元神的位置,之后才进入命胎阶段。也只有达到命胎阶段时,才能涉及到生命本身进行修持,方能进入修持阶段。在元炁以前都是修炼点年,练精化气时期只能称为养生阶段。做到心理安静,神态安详,从身体到心理都比较健康,这是养生的内容,即能够养护与照顾自己的生命。

有内气外放的古籍吗

真正的气功功法是能够炼出“内气”并能发放“外气”的。自古到今,“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是因为修炼者未遇明师,未得正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