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有几种品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娃娃鱼有几种品种?,第1张

娃娃鱼

  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分类学中属脊索动物门,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Vrodtl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隐鳃鲵科包括2属3种:大鲵属(Andrias)和隐腮鲵属(Cryptobranchus),大鲵属在日本有日本大鲵(Andrias japonicas,又名大山椒鱼),中国有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而隐鳃鲵属则分布于北美的美国隐鳃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niesis),俗称Hellbender。

  一、中国娃娃鱼

  我国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重庆等省市居多。3种大鲵的个体属中国娃娃鱼最大,体长可达18米,重100千克之上;娃娃鱼起源于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素有“活化石”之称,是目前所知两栖类种个体最大的动物,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营养、食用及药用等价值。

  二、日本娃娃鱼

  日本娃娃鱼主要分布在本州到岐阜西部,四国和九州的局部地区的山区河流中。体型大,全长一般为60厘米左右,体长可达15米,重45千克;身体的北面通常为灰褐色,大都有花斑,眼很小;口裂大;背面有很多疣粒、躯干部长筒形,两侧又很厚的皮肤褶;四肢肥厚而短,扁平状;尾部短。生活在河流的上游及水质清澈的山溪中。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下旬为产卵季节,一般一尾成熟的日本雌鲵产卵有400~500粒。卵呈**,直径在5毫米。据报道,日本已经取得了日本大鲵人工繁殖和仿生态繁殖的成功。

  三、美国娃娃鱼

  美国娃娃鱼主要分布于美国东部在纽约到密西西比一带,往西抵达密苏里州、阿帕拉契山脉以及欧扎克山脉的溪流中。美国娃娃鱼个体最小,体长最大为074米,重18~23千克。构造与日本娃娃鱼、中国娃娃鱼相似,外形主要区别在于它有一对或者左侧有一个鳃裂,身体背面为褐色或灰色,其上有许多暗色斑纹,腹面颜色较浅,头部大而扁平。摄食河蟹、鱼类等动物性饵料,产卵季节为9月份左右,一般一尾成熟的雌娃娃鱼产卵有300粒左右。目前没有关于美国娃娃鱼人工繁殖的报道。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两栖脊索动物,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 大鲵

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最近科学家研究:大鲵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英文:a giant salamander。

生活习性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大鲵(6张)

分布范围

  中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 大鲵

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中国大鲵原产地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五大区域:一是湖南张家界、江永、岳阳和湘西自治州;二是湖北房县、神农架;三是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四是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兴文等地;五是江西靖安。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鹤峰、恩施,广西柳州、玉林,甘肃文县,河南卢氏县、蒿县,山西垣曲县,贵州黔东南,在潮州凤凰山天池, 其中靖安县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全国第一个发布公告保护大鲵,到设立全国第一个大鲵自然保护区,建立全国第一个县娃娃鱼研究所,2001年,将大鲵定为县吉祥物。靖安县大鲵人工繁养技术成果全国领先,通过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鉴定,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大鲵的技术条件。2005年8月,被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娃娃鱼之乡”称号。 据统计,大鲵自然资源蕴藏量约为9万尾,以丘陵山区资源量为多,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污染的加剧,资源更显不足。[1]

养殖技术

养殖池设计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111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 大鲵

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大鲵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两栖纲 亚纲:滑体亚纲目:有尾目亚目:隐鳃鲵亚目科:隐鳃鲵科 属:大鲵属 种:大鲵 图中的大鲵只是颜色变了而已,但是种类还是一样的。

如图,图中的大鲵的颜色是赤红色的

完全不一样。大鲵是两栖动物,是濒临灭绝动物,一般生活在山溪中,因叫声似娃娃哭声,所以俗称娃娃鱼。而中华鲟是鱼类,生活在长江中。也是濒临灭绝动物,所以很珍贵。现在已经成功进行人工繁育。附娃娃鱼,请鉴赏鉴赏;

娃娃鱼学名大鲵,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它实际上并不是鱼,它名之曰鱼而非鱼,是我国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它的外形有点象壁虎,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公斤,最大的达50公斤。它的头宽大而扁平,表面有明显的疣状粒。眼小,位于头背,无眼睑,这是长期适应水下生活而退化的结果。弧形的口裂十分宽大,上下颌具多数大小相似的细齿,有利于取食。体躯宽扁而壮实。侧扁的尾部很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尾的上下有鳍状物。四肢肥短,很像婴儿的手臂,据说也是把它叫做娃娃鱼的又一个原因。前肢具4指,后肢具5趾,指(趾)间有微蹼,无爪。体表皮肤较为光滑,散布有小疣粒,受刺激时能分泌出似花椒味的白浆状粘液。沿体侧腋胯间有纵行皮肤褶。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它可以用肺呼吸,但由于肺的发育不完善,因而也象青蛙一样,需要借助湿润的皮肤来进行气体交换,作为辅助呼吸,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水域的附近。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它是从水中生活的鱼类向真正的陆栖动物演化的一个过渡类型。

娃娃鱼平时喜栖于山谷清澈的溪流岩石底下,一遇大雨或山洪暴发,又常常离开水面,有时还会攀缘上树。专以鱼、蟹、虾、蛙等为食料,是山里水中的“恶霸”。有时威吓行人,乃至伤人。因此,井冈山人又称它为狗鱼。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茅坪八角 楼曾以群众送给他的大鲵,启发、教育人民起来革命打倒土豪劣绅。井冈山溪涧纵横,洞泉密布,水清凉爽,是娃娃鱼生活的乐园。它白天常常潜息在清水的洞穴内,夜间游出洞穴,张口对着流水。让鱼、虾、虫、蛙等食物囫囵流入壮里,以此为寻食方式。《山海经、北山经》中曾写到:“泱泱之木……,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大鲵的分布很广泛,黄河、长江及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都有它的踪迹,遍及北京怀柔、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在我国古书中多有“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以足行,声如小儿啼,大者长八,九尺……”等记载,《本草纲目》中也说:“鲵鱼,在山溪中,似鲶有四脚,长尾,能上树,声如小孩啼,故曰鲵鱼,一名人鱼”。可见大鲵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知,娃娃鱼的名字也一直传到现在。

在两栖动物中,大鲵的生活环境较为独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洞的深浅不一,洞口比其身体稍大,洞内宽敞,有容其回旋的足够空间,洞底较为平坦或有细沙。白天常藏匿于洞穴内,头多向外,便于随时行动,捕食和避敌,遇惊扰则迅速离洞向深水中游去。傍晚和夜间出来活动和捕食,游泳时四肢紧贴腹部,靠摆动尾部和躯体拍水前进。它在捕食的时候很凶猛,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突然张开大嘴囫囵吞下,再送到胃里慢慢消化,所以有些地方的歇后语说:“娃娃鱼坐滩口,喜吃自来食”即指此而言。成体的食量很大,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有时还吃小鸟和鼠类。有趣的是,它还善于“用计”捕捉一种隐藏在溪中石缝里的石蟹,利用石蟹两只大螯钳住东西便不轻易松开的特点,将自己带有腥味分泌物的尾巴尖伸到石缝之中,诱使石蟹用螯来钳。一旦发现石蟹“中计”,便立即将其顺势拉出。

由于新陈代谢缓慢,食物缺少时其耐饥能力很强,有时甚至2—3年不进食都不会饿死。9—10月活动逐渐减少,冬季则深居于洞穴或深水中的大石块下冬眠,一般长达6个月,直到翌年3月开始活动。不过它入眠不深,受惊时仍能爬动。

大鲵每年5—8月繁殖,它的雄性和雌性在外形上很难区分,只有在繁殖期通过泄殖孔的不同来辩认,雄性泄殖孔的内周有一圈突出的白色乳点,孔的周围充血红肿,桔瓣状的肌肉隆起,雌性泄殖孔的肌肉则是松弛的。大鲵的繁殖以体内受精为主,雄性不会鸣叫,两性也没有“抱对”和交配行为发生,但雄性的求偶表现也很引人注目。雄性先是不断围绕着雌性游动,时而前行,把尾巴向前弯曲并急速抖动;时而后游,用吻端去触摸雌性的泄殖腔孔。雄性的这种求偶游戏,竟长达数小时之久,雌性在雄性的刺激下,终于尾随在雄性之后,缓缓游动。雄性乘机排出乳白色的精包,徐徐沉落水底,雌性则以泄殖腔的边唇扣住精包,随之将精子吸入体内,储于输卵管中,等待着与卵子会合而受精,而精包的胶质包膜则被遗弃到体外。

产卵前通常首先由雄性用头、足和尾部把洞穴做的“产房”清扫干净后,雌性才住进去。产卵多在夜间进行,雌性一次可产卵400—1500枚,卵为乳**,直径5—8毫米,并形成长达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的念珠状卵带,飘浮在水中,有时也成块粘贴在石壁上。雄性随即排精,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雌性产完卵后即离开洞穴,卵靠自然温度孵化。雄性则留在洞穴中负责监护,在卵周围回游和爬动,还常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将卵围住,或把卵带缠绕在身上,以防被水冲走和天敌的侵袭。孵化期为30—40天,最多也有长达80天的,随水温的不同而变化。孵出的幼体形状似蝌蚪,体长为28—3厘米,体重028—03克,体表的背面为浅棕红色,腹面为浅**,全身密布黑色素细胞小点,头稍向腹面低弯,头前的上颚吻端有一对外鼻孔,头前方背侧有一对深黑色的小眼睛,靠近前肢前面的颈部左右两边各有三根树枝状的外鳃,为呼吸器官,每根鳃枝上长着似绒毛的桃红色须状物14—15束,外鳃要待肺形成后才逐渐消失。腹部由于卵黄囊较大,腹腔呈长椭圆形的袋状,囊内积存的卵黄物质是其出生后的营养来源。作为运动器官的前后肢都尚未完整,所以在水中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不活动时就侧卧在水底。但尾比较发达,可以依靠尾的摆动进行不规则的运动。幼体生长缓慢,2岁以内以植物为食。大鲵的寿命较长,可达50—60岁。

参考资料:

北京科普之窗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大鲵极为相似,区别它们最主要的是比较其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 1、尾巴:大鲵尾巴只有全身长的1/3;小鲵尾巴却占全身长的1/2;蝾螈尾巴也只有全身长的1/3。

  2、眼: 大鲵眼从头部看,并不突出;小鲵眼从头部看,十分突出(凸出明显)。

  3、行动:大鲵行动迟缓;小鲵行动较快。

  4、颜色:大鲵全身颜色相同,腹部没有红色斑纹;蝾螈腹部有红色斑纹;小鲵全身颜色也相同,但尾巴占全身长1/2。

  5、四肢:大鲵四肢短小,小鲵、蝾螈四肢较长。 6、大鲵:躯干粗壮而扁;尾侧扁;四肢甚短;前肢四指,后肢五趾;趾间有微蹼。小鲵、蝾螈、前肢五指,后肢五趾。

如何识别蝾螈、大鲵、小鲵等两栖动物随着我区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段增加,近年来区渔政管理站接到了多起群众举报,发现比较少见的四脚动物,类似娃娃鱼(学名大鲵)。通过现场的调查,并查阅了相关资料,确认目前发现的该类动物均为蝾螈,既非娃娃鱼,也不在国家重点保护的几个蝾螈品种之内。为了让大家对娃娃鱼、蝾螈等外形相似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在这里对它们的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一、分类蝾螈、大鲵等都是两栖动物,属于两栖纲。两栖纲分有尾目、无尾目和蚓螈目,有尾目又分小鲵科、隐鳃鲵科、蝾螈科。而蝾螈科分蝾螈属、棘螈属、肥螈属、瘰螈属、疣螈属;隐鳃鲵科分大鲵属;小鲵科分山溪鲵属、小鲵属、巴鲵属、爪鲵属、肥鲵属、北鲵属、极北鲵属。二、概况1、蝾螈科。我们常说的蝾螈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其中的蝾螈科,蝾螈简单的说就是有尾巴的青蛙,生活习惯与栖息环境乃至于生理构造都大同小异,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蝾螈主要食昆虫,蠕虫、蜗牛和一些小动物,包括它们的同类。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它们养靠皮肤来吸收不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大多数成年的蝾螈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觅食。有些则在繁殖季节才从地底下出来,或者是到温度和湿度适合于它们生存的时候中,才会露面。有些种类的蝾螈,特别是性于无肺螈科的蝾螈完全是陆栖动物,它们远离河流和池塘的日子。蝾螈大约有400多种左右,绝大多数具有毒囊,都会分泌毒液自卫,接触到并不会中毒,但若不小心进入口中,轻则上吐下泻,重则休克致命,所以接触过蝾螈一定要洗手,不过一般蝾螈分泌毒液的情形十分罕见。2、小鲵科。我们有可能见到的“中国小鲵”、“安吉小鲵”属有尾目小鲵科的小鲵属。“中国小鲵” 又名“义乌小鲵”,因其尾部短于头部又名“短尾鲵”。栖息于海拔100米以上植被较茂盛的丘陵山区。其分布主要在我省义乌、镇海、萧山、温岭、舟山等地,以义乌、兰溪、浦江交界处最多。1889年,一位外国人最早在湖北宜昌发现两尾这类小动物,定名为“中国小鲵”。后来,我国学者曾多次去产地采集,现已过去100多年了,在湖北没有再次发现其踪迹。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又有人在福建崇安和浙江温岭、萧山、义乌等地发现中国小鲵,尔后似乎就销声匿迹了。科学家考证,中国小鲵是与恐龙处于同一个发展年代、距今3亿年前的古珍稀动物,可称得上“活化石”,现存数目极为稀少,已处于绝灭的边缘。因此,1986年它被列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国小鲵的体态特征。它的体长约9—16厘米,体重约80—150克。背部深黑色、腹部浅褐色,全身有银白色斑点。口裂宽,有细齿两行。眼小,有眼睑。躯干浑圆,背脊线下凹。四肢,趾间有蹼。尾短而侧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头部有点像狗头,所以也叫它“狗头娃娃鱼”。其幼体状如蝌蚪。与大鲵——娃娃鱼相比,小鲵体形小,最大的体重也不过150克,如成人大拇指一般大小,性格也比较温顺,不能像大鲵那样发出婴儿一般的啼哭声。“安吉小鲵” 体型较大,全长153~166 mm,尾长占头体长的90%以上。体表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暗褐或棕褐色,腹面灰褐色。头平扁,卵圆形,吻宽圆;鼻孔近吻端,鼻间距等于或小于眼间距;眼背侧位,突出呈球状,瞳孔圆形;无唇褶,颈褶明显;上下颌具细齿;犁骨齿列"V"形,外枝长度不及内枝之半,内枝后端达眼球后缘,内外枝交角略超出内鼻孔前缘,左右两内枝后端彼此靠近而不相接。舌大,椭圆形,几占满口腔底部。躯干粗壮,背中央脊线明显下凹,腹部略平扁,泄殖肛孔纵裂;体侧肋沟13。前肢4指,指序2-3-4-1,后肢5趾,趾序2-3-4-5-1;指趾无角质鞘,无蹼,掌跖突显著,前后肢贴体相向指趾超越2-3肋沟。 是我国特有品种。目前仅见于模式标本产地浙江省安吉县龙王山自然保护区。3、隐鳃鲵科。我们经常说的“娃娃鱼”又名大鲵,属隐鳃鲵科的大鲵属。山间盛夏的夜晚,伴随着泉水叮咚的琴声,常听到婴儿般的啼哭,这就是大鲵那凄惨的叫声。人们因此而称其为“娃娃鱼”。 娃娃鱼头宽而扁圆,上嵌一对小眼睛,尾部侧扁,四肢短小,形状十分怪异。体色有棕色、红棕色,还有黑棕色的。娃娃鱼是现存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一种,在有的地方,身长可达18 米。大鲵一般生活在岩石磊磊的清澈的山涧,洞穴位于水面以下。白天,它在自己舒适的家中酣睡,夜幕降临时,它才静静地隐蔽在滩口乱石中,一俟猎物走过,便吞而食之,真真是“娃娃鱼坐滩头,自有自来食”。由于很少活动,新陈代谢十分缓慢,偌大的娃娃鱼,每天只需吃200—300克食物就行,而且还不用天天都吃。 每年5—8月,是大鲵的繁殖季节。雌鲵产卵后,“任务”即告结束。雄鲵从此就要担当所有的孵卵任务,直至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为止。娃娃鱼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在 2亿多年前曾繁盛一时,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下来的很少,应极力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蝾螈是所有有尾两栖动物的统称,娃娃鱼(大鲵)是其中个体较大的一类,二者很相象!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蝾螈不是保护动物,可以作为宠物饲养。 

蝾螈:脊椎动物,两栖纲,蝾螈科,也称东方蝾螈。长约7厘米,背部和体侧都呈黑色,有蜡光;腹面朱红色,有不规则的黑斑。头扁平,躯干部背面中央有不显著的脊沟,尾侧扁。四肢细长,前肢4指,后肢5趾,均无蹼。卵生,数较少,多分离。生活于清冷的静水池沼内,也见于湿地草丛中。我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福建等地多有分布,可作实验动物用。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

娃娃鱼有几种品种?

娃娃鱼   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分类学中属脊索动物门,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Vrodtl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