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写习惯为什么是从右往左竖着写的?这种习惯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
几千年来,中国人习惯于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地书写,只是在几十年前,中国古代的书写方式才从左到右地改变。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垂直向左书写?又是什么时候正式改成横写右写的呢?中国书写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其载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代人使用的主要书写载体是竹简。用绳子把一块块竹简连接起来,在上面写上字,然后一卷,就成了 "书"。写字时,竹简通常从右边展开到左边。阅读时,它们是用左手展开,用右手折叠。
你能想象用竹简 "从右到左 "书写是否最舒服吗?如果展开的部分总是在手臂下从左到右,那么书写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左撇子除外)。竹简用一根绳子连接,在上面写字,然后卷起来,就成了一本 "书"。写字时,竹简通常从右边展开到左边。阅读时,它们是用左手展开,右手折叠。你能想象用竹简 "从右到左 "书写是否最舒服吗?如果展开的部分总是从左到右放在手臂下,那么书写就变得非常困难(左撇子除外)。
宋代以后,纸张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而人们仍然习惯于用以前的方式书写: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可能是因为古书的阅读和书写习惯可以比较一致,即使没有外界的刺激,也可以改变。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而文字就是我们记录历史以及文明的工具。
大部分人觉得是阅读习惯。可是不应该先有书写载体,才能形成阅读习惯吗?中国古代汉字之所以从右到左书写,主要是因为古人所用的书写载体是竹简,将竹简用线串连起来,然后在上面写字,再卷起来成为“一卷书”。
中国讲究顺势,在竹简上写字肯定也是按照竹简的纹路,按照竹简串连的方式书写,于是古代人是竖着写字。至于为什么从右向左写,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从右向右左书写,而是从左向右,由于是右手写字,那岂不是写字的时候,右手会一直压着还没卷开的部分,写字变得不方便。
竹简在中国使用了一千多年,从春秋战国到魏晋,隋唐虽然有纸张和绢帛,但是属于过渡期,直到宋以后,纸张才成为主流,作为一千多年的文化载体,竹简及所形成的书写方式、阅读方式早已融入到一个民族的基因里面。即使当纸张成为文字载体后,人们还是按照之前方式书写和阅读:从右向左,竖着阅读。
鸦片战争把中国国门打开,西方文明冲击到中国古老文明的方方面面。具体到语言文字,在经历了白话文、简化字之后,古代文言文的书写方式也逐渐在改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郭沫若等人提议,将汉字竖写左行改为横写右行才正式定调。
之后1955年,教育部和文改会联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全国印刷品从此采用横写印刷。之后,各类报纸书籍都相继改为横排右行,传统的竖写左到右排得到改变。现在竖写左行的书籍基本都是古书的翻印,或者是当作书籍设计的一个创意。
竖着写的字的读法是自右向左,自上而下。
古人要竖着读写文字的原因
自从仓颉创造中华文字开始,就一直沿用从右至左竖着自上而下书写和阅读的习惯,直到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白话文出现之后,才开始改为横着从左至右读写的习惯。现在每当我们打开古籍都还是只能从右至左竖着读。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竖着读写文字呢?
首先,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只能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其次,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因为是右手写字,左手执册,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第三,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为夫;下为臣,为子女,为妻。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不存在书写之前展开的问题,倒是有书写之后(竹简顺序)排列的问题。一般是左手持简,右手写字,写好后自然由左手放下,既然是由左手排列的,向左排开大概比较顺。
古代的书写习惯为什么是从右往左竖着写的?这种习惯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
本文2023-10-28 08:41: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