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下注如何治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5收藏

湿热下注如何治疗,第1张

病情分析:

湿热下注妇女白带黄稠且多,有异味。

指导意见:

中医上为带下病,白带量多,有臭味应该属于湿热下注型,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止带。可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用中药洗剂肤阴洁清洗外阴和冲洗阴道。

看中医时,我们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它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汤、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下焦湿热的穴位 2 治疗下焦湿热的方剂 3 治疗下焦湿热的中成药 4 下焦湿热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下焦湿热 1 拼音

xià jiāo shī rè

2 英文参考

dampheat in lowerJIAO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ampnessheat in lower jia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下焦湿热为病机[1] ,即湿热下注[2][3]。指湿热流注于下焦肠腑、膀胱,湿聚热蕴,气机受阻,气化失司,腑气不利的病理变化[4] 。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胃纳不佳等[1]。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1]。治宜清热利湿[1]。

4

湿热下注如何治疗

病情分析:湿热下注妇女白带黄稠且多,有异味。指导意见:中医上为带下病,白带量多,有臭味应该属于湿热下注型,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止带。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