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都推荐的《了凡四训》:曾让曾国藩中年改命,逆风翻盘的一本
给大家介绍3本书,希望你们在孤独时,励志自己,不要放过对人生的思考。
了凡四训
它是一本修德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经典,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印证了“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的人生真相。他还是生命的智慧和境界,也是改变命运的心法,一般人学到了,用好了,也有收获,也能够传家。传家传什么?传家训,这是对祖宗和儿孙的责任。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也许阅读过程中你会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不爽过后,抬头看窗外,满目清凉,世界会美好很多。它是一部振奋人心又好读易懂的心灵作品,看完之后,你绝对可以为你无意义的人生增添美丽色彩的意义。学习高手
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学习的书,是一本写给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培养高效学习能力的方法工具书。作者作为哈佛、耶鲁高分毕业生,结合先进的理论知识、经典的学习经验,系统分享了超实用的学习法。全书分为5大模块、30节大课、100+方法,帮助你提高学习成绩,打开人生格局。了凡四训经典语录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袁了凡《了凡四训》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了凡四训》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
——袁了凡《了凡四训》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
第一、与人为善;
第二、爱敬存心;
第三、成人之美;
第四、劝人为善;
第五、救人危急;
第六、兴建大利;
第七、舍财作福;
第八、护持正法;
第九、敬重尊长;
第十、爱惜物命。
——袁了凡《了凡四训》
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汝之命未知若何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
即眼前足食,常作贫 窭 想;
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
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袁了凡《了凡四训》
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袁了凡《了凡四训》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袁了凡《了凡四训》
过去种种 譬如昨日死 将来种种 譬如今日生
——袁了凡《了凡四训》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袁了凡《了凡四训》
与人为善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袁了凡《了凡四训》
劝人为善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韩愈《了凡四训》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袁了凡《了凡四训》
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袁了凡《了凡四训》
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袁了凡《了凡四训》
救人危急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崔子《了凡四训》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
即眼前足食,常作贫 窭 想;
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
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袁了凡《了凡四训》
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袁了凡《了凡四训》
善有真、有假;
有端、有曲;
有阴、有阳;
有是、有非;
有偏、有正;
有半、有满;
有大、有小;
有难、有易;
皆当深辨。
——袁了凡《了凡四训》 ;
大家好!我用一个月时间读完了《了凡四训》的前三篇内容,今天继续学习本书的第四篇内容《谦德之效》,闲言少叙,请看正文。
满招损,谦受益
原文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注释
爻(yao):《易经》之中卦的基本符号,有交错和交易的意思。
译文
《易经》上说:“天的道理是骄傲就会亏损而谦虚就会获益,地的道理是骄傲就要改变而谦虚就更加的充满,鬼神的道理是骄傲就要受害而谦虚就能得到福泽,人则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喜欢谦虚的人”。因世,在谦这一卦中,六爻都是吉利的。《尚书》中说:“骄傲自满就会受到损害,谦虚谨慎就会获得益处”。我多次和同乡一起考试,每次看到那些将要发达的寒门士子,都是一脸谦和的光彩,仿佛可以用手捧起来。
解读
所谓的谦德之效就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保持美好的思想品德,德行所带来的好处,其实在道理上来说,和行善积德是一样的,只是做法不同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是最后都会获得很大的好处。
在这段中,了凡先生主要是引用了古代经典书籍中的语句来说明谦虚品德的重要性。
光讲出一些道理是不能够让人信服的,了凡先生还举出了几个他自己所见所闻的例子。来说明谦虚,能给人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请往下看:
丁宾谦逊得高中
原文
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为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
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费曰:“何以见之”,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及开榜,丁果中式。
注释
计偕:举人们进京赶考。
恂恂款款:谦虚谨慎诚恳忠实的样子。
先人:先于别人行动。
中式:即科举考试被录取。
译文
辛未年进京赶考,嘉善有我和同乡朋友一共十个人。有一个人叫丁宾,字敬宇,他的年龄最小,但是却非常谦虚。
我对同行的费锦坡说:“这个兄弟今年一定能够考上”。费锦坡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说:“只有谦虚的人才能获得福报,你看这十个人当中,哪个人像丁宾谦虚谨慎,诚恳忠实,又不先于别人行动,又有哪个人像丁宾一样顺从、承受、谦虚、小心谨慎?有像丁宾一样受到侮辱不在意,受到诽谤也不辩解的嘛?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天地鬼神都会保佑他的,怎么能不发达?”
等到发榜,丁宾果断高中。
解读
这段文字,了凡先生举了他和同乡十人一起进京赶考路上,发现了十人中年龄最小的丁宾,他谦虚谨慎,诚实厚道,所以了凡先生就认定了,他一定会前途无量。果然丁宾一鸣惊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抱怨上天的不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既然有这样的时间,为什么不去深挖深层次的原因呢?当你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出色,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的时候,却不知人家正在十分谦虚的继续努力的充实自己,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冯开之自谦得福报
原文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而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兼,天必相之。兄今天决第矣”。已而果然。
译文
丁丑年在京城,和冯开之先生在一起,只见他谦虚谨慎并且一副很严肃的样子,大大改变了童年时的习惯,他的好友李霁岩正值诚信,经常指出他的过失和错误,但是他都是平心静气的接受,没有反驳一句,我对他说,“福气有福气的根源,灾祸有灾祸的前兆,你这么谦虚老天一定会帮助你的,你今年一定会在科举中高中的〞,后来,冯开之果然高中了。
解读
这段还是了凡先生为了说明谦虚的品德能够带来福报所举出的例子。
了凡先生接着又说了下一个故事:
赵裕峰改过后及第
原文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注释
三尹: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员。
译文
赵裕峰,名光远,是山东冠县人,不满20岁就成了乡里的举人,但是多次赶考都没中进士。他的父亲调任嘉善的三尹,他也和他父亲一起赴任了,他很仰慕钱明吾这个人,于是去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见,钱明吾把他的文章全部否定,赵裕峰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心服口服的迅速改正,第二年他就考中了进士。
解读
这段还是了凡先生为了说明谦虚能够得到福报而举出的例子。故事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却颇深。
通过了凡先生的介绍,赵裕峰这个人不简单,不满二十岁就考中举人,在古代有好多人一辈子都考不中举人,像范进考中举人之后就发疯了,可见赵年纪轻轻考中举人实属不易。
正当他幻想着自己可以顺利地走进官场的时候,却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久考不中。
……
就在赵光远见过钱明吾之后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进士。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中进士,是因为他多年努力学习的结果,这点不可否认,但是这绝对离不开他谦虚的性格,因为他如果不谦虚,那么在多次都考不中进士的情况下他只会产生怨恨,是绝对不会静下心来努力继续学习的,因此,谦虚的品德才是他最终能考中进士的法宝。
其实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名人都是十分谦虚的,都是能听进去别人所说的话的,也都敢于直接面对自己的错误。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说过这样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再有像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每次在做了一首新诗之后都会先念给那些年长的老妇人听,然后认真的听取她们的意见并修改,直到她们能够听懂为止。
今天了凡先生为我们讲了三个谦虚谨慎的人,最终都得到了好的回报。有关谦虚的故事还有很多,明天接着说。
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阅读,明天见。
《了凡四训》:本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注重家训家教,教导我们与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目标清楚主动去创造。
了凡明代嘉靖年间出生,终年74岁。了凡原名袁黄,号学海,后来在参悟了立命的学问后,改名了凡。了凡,了就是结束。凡就是庸庸碌碌的凡夫,要向圣贤学习。曾国藩读后,对袁皇推崇备至,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建议学医。
有天遇见一孔老先生,给他测算了一生所得功名,及终年几何。几次都一一应验,慢慢心如死灰。认为命已注定,心态非常消沉。
后来在栖霞寺拜见得一高僧云谷禅师。经过点拨,让他真正认识到。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按照云谷禅师的指点,心地与行为都发生了改变。原先算定的没有子孙等都完全发生了变化。
本书凡以个人经历现身说法,劝人从善,训示子孙的家训。书中内容有立德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孝四部分内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善书和励志奇书。
在立命学中了凡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这是一种自律方法。
了凡是位明代注重乡贤的思想家,在做宝坻县令时,注注民生,爱民如子。提出了10种行善方法。他立志做善事,每做一事都是为了利益天下百姓。并且要求同僚各当砥砺名节,廉洁自逝,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
了凡出行都是轻车简从,为当地百姓减少了赋税劳役。给牢狱犯人,谆谆教导,犯人听后感动的泪流满面,让犯人得再生者不下10人。出资将无主尸骨掩埋。
了凡用水稻养殖,让百姓过上了温饱的日子,造福一方百姓,备受爱戴。在当地有一首民歌,歌词为:话说明代万历年,宝坻来了个好县官,教育孩子写下四训,备受推崇直到今天。
了凡在治心篇中提出:改过自新、积德等修身法。对所做之事,加以反省,对的记住,错的加以改正。要在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
做为官攻过格,每行一善记录一格,每行一过,退除一格,计算功德总数。从而达到修缮自我,完善自己的过程。
《哪咤》:命运在我不在天。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多行善事,广积德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为自己与后人,求得福报。过去的让它过去。
原来的所有,就像昨天,已经过了,以后的所有,就如今天,刚出现。做到如此,就相当于你又重生了一次,拥有了仁义道德的新生命。
文/石墨杨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
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
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于个人品德修养与世道人心改善或许不无小补。
书成憾山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听过讲《了凡四训》开始关注这本书。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黄了凡用自己的真知灼见证明了命运多舛如何改命。
想起最火动漫**《哪吒》中经典语录,我命由我定,不由天。
《了凡四训》是一本奇书,常读常新。很多人遇到挫折就信天由命,不再努力,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可是作为一个人区别于动物最本质的是,人是会思考的。思考改变人的认知,不断学习广博的知识。
黄了凡人生命途多舛,一心向善,终得善果。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佛乱其所为……
《了凡四训》值得学习,研读。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赞美袁了凡以“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称此书是创造幸福的宝典。
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袁了凡《了凡四训》经典语录
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袁了凡《了凡四训》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了凡四训》
3、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袁了凡《了凡四训》
4、劝人为善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韩愈《了凡四训》
5、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袁了凡《了凡四训》
6、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袁了凡《了凡四训》
7、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袁了凡《了凡四训》
8、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袁了凡《了凡四训》
9、"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袁了凡《了凡四训》"
10、救人危急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崔子《了凡四训》
11、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袁了凡《了凡四训》
12、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袁了凡《了凡四训》
13、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袁了凡《了凡四训》
14、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将来种种譬如今日生——袁了凡《了凡四训》
15、与人为善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袁了凡《了凡四训》
16、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袁了凡《了凡四训》
17、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袁了凡《了凡四训》
18、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袁了凡《了凡四训》
19、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袁了凡《了凡四训》
20、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袁了凡《了凡四训》
21、虚心屈己,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了凡四训》
22、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袁了凡《了凡四训》
23、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了凡四训》
央视都推荐的《了凡四训》:曾让曾国藩中年改命,逆风翻盘的一本
本文2023-10-28 10:00: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