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叶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4收藏

楮叶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楮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楮叶的别名 24 来源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楮叶的用法用量 29 附方 210 楮叶的临床应用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楮叶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楮叶 1 拼音

chǔ yè

2 《辞典》:楮叶

21 出处

《别录》

22 拼音名

Chǔ Yè

23 楮叶的别名

构叶(《子母秘录》),谷树叶(《简便单方》),酱黄叶(《生草药性备要》)。

24 来源

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叶。

25 化学成份

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鞣质。

26 性味

甘,凉。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劫,性温。"

27 功能主治

凉血,利水。治吐血,衄血,血崩,外伤出血,水肿,疝气,痢疾,癣疮。

①《别录》:"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习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

②《药性论》:"炒末搜面作饦食之,主水痢。"

③《日华子本草》:"治刺风身痒。"

④《本草用经》:"叶主鼻洪。嫩芽以当菜茹,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

⑤《纲目》:"利小便,去风湿肿胀,白浊,疝气,癣疮。"

⑥《本草汇言》:"凉血,祛风,利水。"

⑦《本草求原》:"叶及根皮,和营卫,治水湿,止崩下。"

⑧《岭南采药录》:"出癍痧。"

⑨《现代实用中药》:"打汁涂虫毒及皮肤病。"

28 楮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29 附方

①治吐血,衄血,积日不止:楮叶捣绞取汁,不计时候,服一小盏。(《圣惠方》)

②治鼻衄数升不断者:楮叶捣取汁坎三升,不止再三饮。久衄亦瘥。(《小品方》)

③治通身水肿:楮枝叶煎汁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服。(《圣惠方》)

④治疝气入囊:五月采谷树叶,阴干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温洒下。(《简便单方》)

⑤治小儿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呕逆:炙构叶令香黄,以饮浆半升漫构叶,使水绿色,然后去叶,以木瓜一个,切,纳叶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细细服,渴停。(《子母秘录》)

⑥治癣湿痒不可忍:楮叶半斤,细切捣令极烂,敷于癣上。(《圣惠方》)

⑦治小便白浊:构叶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经验良方》)

⑧治一切眼翳:三月收谷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以黍米大注眦内。(《圣惠方》)

⑨治鱼骨哽咽:楮叶捣汁嚷之。(《十便良方》)

⑩治痔瘘肿痛:楮叶半斤,捣烂封之。(《濒湖集简方》)

⑾治蝮蛇毒:生麻、楮叶合捣,以水绞去滓渍之。(《千金方》)

⑿治坐骨神经痛:谷树叶四两,艾叶二两。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痈疖初起:鲜谷树叶和红糟捣烂外敷;成脓者和冷饭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⒁治外伤出血:鲜构叶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210 楮叶的临床应用

治疗痈疖:取构树叶研粉,加米汤、白糖调敷。治疗初起的痈、蜂窝织炎22例,均获消肿效果。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楮叶的方剂 半星丸

4两。制法上为末,烂姜半斤研捣,锉半、星为丸,以楮叶裹缚却,于草中罨之,曲法候干,入去皮香附子4两为

楮叶丸

拼音:chǔyèwán处方:干楮叶(炒)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楮叶汤

拼音:chǔyètāng《圣惠》卷九十三:楮叶汤:处方:楮树叶20片(微炙),木瓜半两(切),人参1

透红丹

者,干姜汤送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送下;五色痢,楮叶、艾叶、丁香煎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黄蜡溶为

四魔粉

:麻风。用法用量:凡风症高肿,紫黑成块坚顽者,将楮叶擦损苦皮,以药擦上,贴膏即烂去。制备方法:上为细

更多用到中药楮叶的方剂

古籍中的楮叶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楮

下痢∶见果部橡实下。老少瘴痢,日夜百余度者∶取干楮叶三两(熬),捣为末。每服方寸匕,乌梅汤下,日再服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四灌木部]楮实

楮枝叶煎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鼻衄。小劳辄出。楮叶取汁。饮三升良。一切目翳。三月收谷木软叶。晒干为

《证类本草》:[卷第十二]楮实

劳,助腰膝,益颜色,皮斑者是楮,皮白者是谷。又云楮叶,凉,无毒。治刺风身痒,此是斑谷树。又云谷树汁,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八消渴门]消渴

,陈粟米饮调下,不计时候。治消渴减食,饮水不休。楮叶丸方干楮叶(炒)桑根白皮(锉炒)人参白茯苓(去黑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曲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白藤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白藤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白藤的用法用量 210 注意 211 附方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白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藤 1 拼音

bái téng

2 《辞典》:白藤

21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22 拼音名

Bái Ténɡ

23 白藤的别名

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

24 来源

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25 原形态

攀援状落叶藤本,长达10米。小枝密生短茸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长约30厘米。小叶11~13片,卵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幼时两面密生丝状茸毛,老时近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长5~9厘米,花淡紫色或绿色,长约25厘米,花冠蝶形,绿色;雄蕊成二组。荚果线形,长约10厘米,有**茸毛,长10~11厘米。

26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河边阴湿地。分布云南等地。

27 性味

①《云南中草药选》:"淡辛,温,有毒。"

②《云南中草药》:"苦微咸,热,有毒。"

28 功能主治

发汗,祛风,活血,止血。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①《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29 白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2分;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210 注意

孕妇忌服。

211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闭经,感冒风寒:大发汗根一至二分,水煎服或研末每服五匣。

②治类风湿关节炎:大发汗根二钱,配伍泡酒,每次服五毫升。

③治外伤出血:大发汗叶捣烂外敷。(宜忌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白藤的方剂 七白挺子膏

gāo《医方类聚》卷八十引《千金月令》:方名:七白挺子膏别名:七白膏组成:白芷1分,白蔹1分,白术

大玉容丹

拼音:dàyùróngdān处方:白僵蚕3钱,白丁香1钱5分,白附子3钱,白芷3钱,三柰3钱,滑石

夜容膏

èrónggāo《便览》卷四:方名:夜容膏组成:白芷、白牵牛、黑牵牛(俱用头末)、玉女粉、雁条、白

七白散

báisǎn《永类钤方》卷二:方名:七白散组成:白蔹、白术、白牵牛、白附子、白芷、白芍药、白僵蚕。

白矾汤

拼音:báifántāng英文:概述:白矾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辨证录》卷十方之白矾汤

更多用到中药白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白藤的中成药 白带丸

首。白带丸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为黄柏(酒炒)、椿皮、白芍、当归、香附(醋制)。具有清热,除湿,止带的功

白花蛇舌草注射剂

拼音:báihuāshéshécǎozhùshèjì英文:白花蛇舌草注射剂说明书:药品名称:白花蛇舌

艾姜丸

ijiāngwán处方干艾叶4两(炒焦存性),川白姜1分(炮)。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艾叶鸡蛋汤

àiyèjīdàntāng处方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制法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

灵宝如意丸

Wan标准编号:WS3B290998处方:白粉霜120g天麻120g血竭120g雄黄120g

更多用到中药白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白藤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五]治小儿慢惊风诸方

细研)犀角屑(半两)芎(一分)人参(一分去芦头)白藤(一分)龙上件药。捣罗为末。用水蜜和丸。如绿豆大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一]药所出州土一首

乌喙天雄附子)柘州(黄进)岭南道广州(石斛决明子白藤花甘蕉根丁根)恩州(蚺蛇胆)贺州梧州象州(并出蚺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出州土第三]岭南道

广州∶石斛、白藤花、丁根、决明子、甘椒根。韶州∶石斛、牡桂、钟乳。贺州、梧州、象州∶并出蚺蛇胆。春州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煎熟入麝少许。八味顺气散即四君子汤加青皮、陈皮、白芷、乌药各等分,姜煎服,仍以酒化苏合香丸兼服妙。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小 编 导 读

岭南,指南岭之南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及海南。岭南多山多水,其地理环境特别适合植物生长,这其中就有不少大家都没听说过的草药,但它们的治疗效果可不差。周福生教授在治病用药时十分擅长运用岭南中草药,想不想知道周教授常用的药里有哪些你没听说过的?

周教授治疗脾胃病用药有一个特色,就是喜用广东本地药材,而且善于运用本地药材,这些药物是我们在大学时没有学过的,更谈不上运用,周教授在临床中将岭南中草药运用得十分广泛,疗效显著,现将其常用的岭南中药材临证用药经验用经验总结如下。

(一)用药概述

从古至今,岭南的许多医家和民间医生在治疗疾病方面,善于运用生长于岭南本地的草药或药材,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用药经验,为保障岭南人民的 健康 作出了贡献。从已有记载进行分析,岭南本地草药多属植物性草药,而且多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性味多苦寒,大多具有清热利湿或祛湿的功效。 常用的岭南中草药有布渣叶、鸡蛋花、两头尖、白背根木、芒果核、木棉花、火炭母、崩大碗、鬼针草、鹿衔草、毛冬青等。

(二)常用药物或药对用药经验

01、 清肠道湿热药

清肠道湿热多运用黄连、败酱草等药,然而周教授临床往往喜用 布渣叶、土茯苓、木棉花、鸡蛋花等, 用于治疗 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腹痛等。周教授认为,此类药物多微寒微苦,较为轻灵,清湿热而不伤脾胃;广东人体质多脾虚夹湿热,苦寒则伤脾,湿热未清而岀现脾虚加重,较为棘手,用此类药物则较为适宜。 临床中见舌淡嫩,舌体胖大而苔薄黄者,往往以此类药加减,特别是平时体虚,脉细弱者,忌用苦寒伤胃之品。患者虽有舌苔偏黄或口苦等表现,也不可猛攻,应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酌加布渣叶、鸡蛋花等岭南中草药。

02、 清热解毒药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 土牛膝、岗梅根、火炭母、十大功劳叶。 土牛膝苦甘,性寒,功效清热利咽,泻火解毒,对湿热内滞证或便秘而均有咽痛者较为适宜。火炭母微苦、微酸,性寒,功效清肺利咽,清热利湿,对肠道湿热内滞引起的痢疾及腹痛有效,周教授常用火炭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胃肠炎。岗梅根味苦甘,性寒,归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对于肺咳嗽,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咳嗽、咽痛或咽部异物感,周教授在临床常用。

03、 消食导滞药

常用的消食导滞药有 鸡矢藤、独脚金 。特别是独脚金,性味甘淡,微寒,功效清热消疳,善清肝热以消疳积。对小儿因食滞而引起的腹痛、纳呆、疳积疗效较佳。周教授临床中常让患者以此药煲汤,药食同源,可取得不错的疗效。鸡矢藤则清热祛湿消滞,也有止痛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食滞夹湿热者。

04、 止痛药

常用的止痛药有两面针、救必应。两面针又名入地金牛,味辛苦,性平,功效为行气止痛、祛风湿,常与救必应、鸡骨香同用,治疗胃溃疡及胃炎等,对牙痛及胃痛因于热者用之疗效突出。周教授常将救必应用于湿热胃痛,肠道湿热则用火炭母。

05、 肝病用药

常用的肝病用药有 田基黄、白背叶、叶下珠、广东金钱草、溪黄草 。其中,叶下珠微苦甘,微寒,清热利尿,清肝明目,清肝经湿热。白背叶也是周教授治疗肝病的常用药物之一,白背叶微苦涩,性平,有疏肝活血、清热祛湿之功,用于肝瘀血滞所致的胁肋疼痛、肝脾肿大,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有降酶及缩小肝脾的作用。

06、 消化道肿瘤用药

常用消化道肿瘤用药有 八月札、急性子、石见穿 等。周教授尤其喜用八月札,其味苦,性寒,归肝、脾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临床常用于肝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以及肺癌、乳腺癌等;还能治疗癌性疼痛及肝胃气痛。急性子微苦而温,祛瘀散结,临床用于治疗食道癌,可配伍石见穿、半枝莲、瓜蒌等。

07、 总结

岭南中草药是岭南地区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武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适合于岭南气候及岭南地区人们的体质,很多药物的使用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及学习。

拿出小本本记下来,周教授的这些用药经验的确让人受益匪浅。

周福生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想要了解的脾胃病的读者朋友们看过来,这本《周福生脾胃病临证经验》也许正是你需要的。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过山香的别名 4 来源及产地 5 性味归经 6 功能主治 7 化学成分 8 过山香的药理作用 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过山香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过山香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过山香 1 拼音

guò shān xiāng

2 概述

过山香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九里香之别名[1]。

3 过山香的别名

千里香、过山香、石辣椒、九秋香、千只眼、月橘[2]。

4 来源及产地

芸香科植物九里香 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 的根及茎叶[2]。分布我国南部至西南部[2]。

5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有小毒,入肝、胃经[2]。

6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止痛,解毒[2]。

①胃脘疼痛,风湿痹痛,骨节烦痛[2]。煎汤,10~15g[2]。

②跌打瘀肿,牙痛,皮肤湿疹,蛇虫咬伤,捣敷、研末敷或煎水洗患处[2]。

7 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油内含丁香油酚、荜澄茄烯、甜没药烯等,另含月橘素(Exoticin)、8去甲氧基月橘素等黄酮类和九里香香豆精(Paniculatin)、月橘香豆精(Coumurrayin)、脱水长叶九里香内酯(Phebalosin)等香豆素类[2]。茎皮含迈月橘素(Mexoticin)、月橘香豆素、8去甲氧基月橘素等[2]。根含九里香堿、月橘堿等生物堿[2]。

8 药理作用

楮叶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楮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楮叶的别名 24 来源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