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古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中国经典古籍有哪些?,第1张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中庸》: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3、《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4、《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伏羲:1、《帝王世纪》:“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花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2、《补三皇本纪》:“大曍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花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身人首。”3、《路史·后纪》:“大曍伏羲氏,母花胥,居住于花胥之渚,尝暨叔嫟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花胥决履以跧之,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孕,十有二岁,以十月四日降神。”

少昊:《河图握矩记》:“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朱宣。”颛顼:1、王嘉《拾遗记》:“帝颛顼髙阳氏,黄帝孙,昌意之子,昌意出河濵,遇黑龙负玄玉图,时有一老叟,谓昌意云:‘生子必叶水德而王。’至十年,颛顼生,手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象。其夜,昌意仰视天,北辰下化为老叟。”2、《吕氏春秋·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山海经》:“昌意降居若水,生韩流。”

尧:《春秋合诚图》:“尧母庆都,……年二十寄伊长孺家,无夫,出观三河之首,奄然阴雨,赤龙雨庆都合,有娠,而生尧。”

大禹:《遁甲开山图》:“女狄暮汲水于石纽山下,大祠前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食之,不觉而吞,遂有身,十四月而生夏禹。”

契:《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后稷:《诗经·生民》篇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一语见于汉代 班固《后汉书 李固传》,是李固说的话。

原文:

昔昌邑之立,昏乱日滋,霍光忧愧发愤,悔之折骨。自非博陆忠勇,延年奋发,大汉之祀,几将倾矣。至忧至重,可不熟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

意思:从前霍光迎立了武帝的孙子昌邑王贺,国家黑暗混乱不断滋生,霍光忧虑而且羞愧,后悔至极,只一百天,就把昌邑王贺废掉了。

如果不是霍光忠心勇义,再迎立戾太子的孙子病已即宣帝,大汉恐怕早就岌岌可危了。最为忧虑与重要的事(指立太子),怎么可以不深思熟虑!这么多的事,只有这件事是最大的。国家的兴衰,全都在此一举。

扩展资料:

霍光废昌邑王贺立宣帝:

汉昭帝死,无子,此时武帝的儿子只有广陵王胥在。霍光说广陵王曾经犯罪给先帝废掉的,不可立。迎立了武帝的孙子昌邑王贺,一百天,把他废掉了。再迎立戾太子的孙子病已,改名为询,这个便是宣帝。宣帝立,大权还在霍光之手。

宣帝年少时,因戾太子之故,系掖庭诏狱,几乎丧命。幸而掖庭令丙吉保全他,后来替他娶了个许广汉的女儿。宣帝在民间,就依靠他的外家史氏和丈母家许氏。即位之后,把许氏立为皇后。霍光的夫人名显,想把自己的女儿立做皇后,听得大怒。

趁许皇后生了太子,就是元帝。教一个女医生,进毒药把她药死,霍光的女儿就立做皇后。霍光死后,宣帝渐夺霍氏之权。霍光的儿子禹,侄孙云、山,相对而泣,霍光的夫人也急了。就把当初谋弑许皇后的事情告诉他们,他们大惊道:这是灭族的事,如何使得。

于是就有反谋。事情发觉,都给宣帝杀掉。霍皇后也废掉。按霍光的废立,向来读史的人都说他大公无私。把他和伊尹并称,谓之“伊霍”。

-李固

-霍光

《东床坦腹》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

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

翻译

郗太傅在京口,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你到东厢房去任意挑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赶回郄府,对太傅说:“王丞相的各个儿子都值得夸奖。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故作姿态,以示不凡,只有一个年轻人,露出腹部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郄太傅说:“就是这个公子最好。”太傅郄鉴询问调查他,原来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

注释

  郗(xī)太傅:郗鉴太尉是掌管军政大权的官名。太傅:官名。“太傅”系“太尉”之误。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附近。门生:这里指门客。王丞相:晋朝的王导,做过丞相。

  往东厢:到,去东厢房。可嘉:值得夸奖,值得赞许。矜持:故作姿态,以示不凡,不自然的样子。

----------------------------------------------

赏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度,一代人的文章。这则小品生动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心仪神驰的“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篇大文章,但《东厢坦腹》不是以大写大而是以小托大借助我们通常所说的“招女婿”这件事,突现了魏晋文人士大夫的风度。太傅都鉴“求女婿”,是起点,这一点妙在都鉴儿女婚姻大事自己不身体力行,却差门人送信找王丞相。王丞相也随便得很,让送信人自己到东厢房去“任意”挑选。怎么挑选,文章故意留出一片空白,写门生回来汇报情况,以诸郎矜持作背景,突出“一郎”之奇,明明“闻来觅婿”却“如不闻”,光着肚皮躺在床上,竟当作无事一般。奇在有其婿必有其翁,郄太傅竟又不加思索作出抉择:“此正好”。鲁迅先生说的魏晋人的“通脱”,“即随便之意”,在翁婿两人身上被描写得相当生动。象郡鉴和王羲之这样通脱随便而自由的生活,在斤斤计较于物质生活的现代人这儿是不见了。现代人一潇洒一自由就变成了不三不四的嬉皮彭克。

这则小品从文风来讲也相当入微地散发着魏晋通脱、清峻、平和的风格。寥寥百来字,著墨不多,完全是信手拈来,便又字字传神于阿堵,因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实在是即事见人的文章高手。这则小品实则上写活了郄鉴太傅、王导丞相和王家诸郎、王羲之。关键在于完全通过门人的视角发散出去再收敛起来,因而文字特别简约清峻。一层写送书暗中选人,一层写汇报明里交代选人经过,最后写太傅访之的结局,“所以把女儿嫁给这个人了”。写人物动作是“床上坦腹卧”,写都公对话是“正此好”,三个字活龙活现地凸现了王羲之与他择婿理想模式吻合后的意外喜悦之情。读了这则小品;,才能理解为什么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会出自王羲之之手。试想没有这样超拔脱俗的人品哪来这潇洒飘逸的书品呢

----------------------------------

 启示

  世人称女婿为“东床”,便是由这个典故而来。

  选女婿是要看人才,看品性。有才华的人多狂傲不羁,所以羲之坦腹迎客;有气质的人多真实稳重,所以羲之“如不闻”。郗太傅可谓慧眼认人。其实不只是选女婿,其他选拔人才也大多如此。然而现在却有许多人选择“绣花枕头”,喜欢衣冠楚楚的矜持的人,而对有个性的视而不见。不知是时代进步了,还是眼光落后了。

------------------------------------------------

作者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刘义庆“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1、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继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元平元年(前74年),刘弗陵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2、光绪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3、

中国经典古籍有哪些?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