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怎样评判南京保卫战中的唐将军
唐生智当时弃城逃跑,那不叫“失败”,叫“临阵脱逃”,一件比“失败”可耻一百倍的事情。
在南京保卫战上,唐生智有如下错误:
一、战略上错误:在国军上海战败兵败如山倒、日军气焰嚣张的情况下,提出死守南京;
二、指挥系统上的错误:他一个湖南军阀,脱离军队十年多,在南京守军中没有任何根系,根本指挥不动军队;
三、战与和策略上的错误:南京保卫战第一线、第二线都失守的情况下,日军于1937年12月10日在南京撒传单,要求守军投降;在南京明明守不住、国军丧失基本战斗力和斗志的情况下,他要么考虑率兵投降,要么弃城离去,让南京变成不设防的城市;
四、仓惶出逃的错误:草草开个会,就决定撤退,没有具体落实如何撤退、谁断后,没有确定下属各部队都接到命令、没有对留下的平民如何保护,就仓惶出逃。
据记载,参加卫戍区司令部撤退会议的有些国军将领,开完会就直接逃出城了,留下下属部队死守城门,造成大量无辜死亡。如果真的为了弟兄们的安全,唐生智可以决定投降、或有组织撤退。即便投降,也不会妨碍唐生智杀身成仁:他可以与日军谈判,安顿好降军,然后自杀。其实,日军攻进南京后,国军将士照样被俘数万人,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的投降程序,战俘得不到保护,被日军残暴杀戮无数。当然,南京死难者的罪责应当算在日军头上。唐生智无论如何还是抗日的。但是,作为南京保卫战总指挥的唐生智,的确应当承担相当的责任。
这个唐生智,是个常败将军,解放后居然当上了政协委员。不过,晚年他至少作了两件好事:一是1949年5月唐生智领衔发表湖南各界人士一百零四人响应起义的通电,吁请西南、西北迅速采取一致行动,促使和平解放,使人民免受战祸。二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逼他检举刘少奇、贺龙的所谓罪恶,唐生智坚决抵制,因而受到严重的摧残,于1970年4月6日癌症复发,不治而逝。
抗战期间,唐生智以“左”的面目出现,高唱爱国高调,别人不敢反对他,否则就是“汉奸”。他主张南京保卫战,却有没有胜利的本钱,随后又逃跑,让几十万军民惨遭杀戮。所以,我认为,在历史的关键时候,有时空喊爱国口号、盲目抵抗的人,比起求和退让的人,对国家对民族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值此南京大屠杀六十七周年之际,发表这篇经修改的旧文,以此铭记往事。
1、南京保卫战
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2、、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3、台儿庄大捷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4、长沙会战
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 ,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5、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长沙市于1944年6月19日沦陷。
整个湖南省(684%沦陷)
湖南省全省共辖75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204771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50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26个县没有沦陷。这26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酃县、临沣县、汝城县、桂东县、芷江县、凤凰县、沅陵县、沪溪县、辰溪县、溆浦县、黔阳县、麻阳县、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桑植县、古丈县、靖县、绥宁县、合同县、通道县、乾城县、永绥县、晃县、大庸县和怀化县。全省沦陷面积为14006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84%。湖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临湘县(1938年11月9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资兴县(1945年6月27日沦陷)。
如果你觉得这个答案适合你,请你采纳!有什么不懂得可以追问!
取得的胜利主要战役有:台儿庄战役、 平型关大捷、滇西作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鄂西会战等
会战先后顺序: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到11月11日),
2、南京会战(1937年12月),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到11月),
4、徐州会战(1938年3月到5月),
5、兰封会战(1938年),
6、武汉会战(1938年8月到10月),
7、随枣会战(1939年5月),
8、长沙会战(1939年9月到10月),
9、桂南会战(1939年11月到1940年11月),
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到6月),
11、豫南会战(1940年1月到2月),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到4月),
13、晋南会战(1941年5月),
14、长沙会战(1941年9月到10月),
15、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
16、浙赣会战(1942年5月到8月),
17、鄂西会战( 1943年5月到6月),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到12月),
19、一号作战( 豫中会战 、长沙衡阳会战及桂林柳州会战三个会战之总称1944年4月到12月),
20、湘西会战( 1945年4月到6月)。
一、主要几大会战介绍: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
当时的国民 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
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2、南京保卫战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中支那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详细部署则命令按“参谋总长指示”办。
于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
11月8日,日军分路直逼南京,11月30日,广德失守,日军逆向南京右侧背迂回,形成对南京东南至西南面的包围。
3、太原会战
1937年夏末;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指挥下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在多伦设立指挥部,以四个旅团附有伪蒙军九个骑兵师由察哈尔(分内蒙古东南部)沿平绥路进犯蒙疆。
平汉路之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由怀来经蔚县、涞源向保定策应作战。
4、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毙伤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
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5、徐州会战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
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约24万人,
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
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 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二、取得的胜利主要战役:
1、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
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
2、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3、滇西作战
缅北滇西战役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
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4、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常德地区进行的会战。
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5、鄂西会战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 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各一部,在湖北省西部地区对 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十一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日本机动利用兵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重创中国军队第六战区的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将掠获的大批船只下行。
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 。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的计划失败,鄂西会战以中国胜利告终。
抗战期间,没有什么“长安保卫战”,只有长沙保卫战。
长沙保卫战先后进行了四次:
第一次 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3日;
第二次 1941年9月初至10月11日;
第三次 1941年12月23日至1942年1月15日
第四次 1944年5月27日到6月19日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胜败,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目标,可作胜仗。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不仅阻止了敌人的目标,而且对敌军造成相当的打击。但最后那次的“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属于“长(沙)衡(阳)会战的一部分”),则因骄傲松懈,准备不足而失利(1944年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军攻陷长沙。同年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
没有
石牌保卫战,是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并且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保卫战的意义极其重大,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甚至可以说,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结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确立为世界军事史上中华民族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扩展资料:
战斗背景
石牌位置在宜昌县(今宜昌市夷陵区)境内,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右岸,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石牌很美,从石牌望出去,仿佛此处就是“江山如画”一词的诞生地。长江西陵峡中的石牌,因峡江南象鼻山中一类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它高40米,顶宽12米,厚4米,重达4300余吨。
长江因它在这里突然右拐110度,构成天然战争天堑,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挡在长江这个急弯的尖上,距西陵峡的东口大约有二十多公里,所有的船都要在石牌的脚下转弯。正因为这个弯和两岸兀立的石壁,自古以来,它就是据守长江的天险。
石牌方圆70里,上有三斗坪,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六战区前进指挥部、江防军总部等均设于此。下有平善坝,与之相距仅咫尺之遥,是石牌的前哨,亦为我军河西的补给枢纽。1937年,中国军队淞沪抗战失败,12月南京失守。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中央被迫迁都重庆,险峻的长江三峡成为陪都的天然屏障。石牌下距宜昌城约20公里,自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当时,从湖北到四川还没有一条可以走车的路,少有的羊肠小道也是险峻万分,高山大岭终于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而攻不到重庆则就断断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就这样,石牌这个当时不足百户的小村,成为了广阔的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
为防止日军由长江三峡西侵和拱卫陪都,中国海军于1938年冬就在石牌设置了第一炮台,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台,安装大炮共10尊,为长江三峡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线。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川江漂雷队、烟幕队等。驻守石牌的海军官兵共有100多人。
由于石牌与宜昌几乎处于一条线上,要塞炮台的炮火可以封锁南津关以上的长江江面,极具威慑力,令敌望而生畏。为保卫石牌要塞,军委会派重兵防守。
日军对石牌要塞早有觊觎之心。1941年3月上旬,敌曾以重兵从宜昌对岸进攻过石牌正面的平善坝,并以另一路进攻石牌侧翼之曹家畈。两路日军当时都遭到我守军的严重打击,惨败而归。因此,日军这次不敢贸然从正面夺取石牌要塞,而是采取大兵团迂回石牌背后企图攻而取之。
石牌要塞保卫战是这次会战的关键。石牌为我军全线扇形阵地的旋转轴,正如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坚守旋转轴,顶住敌军的正面进攻,伺机侧击敌军。
因此,蒋介石对石牌要塞的安危极为关注,他不止一次地给六战区陈诚、江防军吴奇伟拍来电报,强调确保石牌要塞。5月22日,蒋介石又发来电令:“石牌要塞应指定一师死守。”如此重任即落在十八军第十一师身上。
-石牌保卫战
历史怎样评判南京保卫战中的唐将军
本文2023-10-28 10:44: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