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六经”指的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1收藏

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六经”指的是?,第1张

  “六经”是《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乐经》。这六部古代借用不是孔子做的,而是孔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孔子只是做了整理它们的工作。其中《礼》已经失传,因此通常被称为“五经”。《大礼》指向《小礼》 《礼记》,丢了其中一个,更名为《周易》。

    《诗》,即《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丛书,收集了从徐州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诗305篇。因为其中的作品都可以称为乐器伴奏,所以《诗经》也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乐师丛书。《诗经》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王室派“路人”给民间的“市菜市”,二个是国政医生给朱天子的“献市”。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市,最终都是由州王室设置在自家墓地的“收藏室”(即国立图书馆)统一的。春秋时代,诸侯宴、会盟、不作诗,可见《诗》已经普遍流传。《诗经》最初在先秦被称为“诗”或“诗300”。此后,孔子非常重视它,所以在培养政治人才时,非常重视诗教,把诗教放在了非常突出的地位。所以到了汉代,一些学者把它奉为经典,称为《诗经》。《诗》分风,雅,松三部分。风包括15国风,《周南》,《召南》,《王风》是洛阳一带的民居。南宋是王室的诸歌和颂歌,表现手法有赋、雨、兴。它的基本风格淳朴自然,大胆描写现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书》,又名《尚书》,是主王室外史收藏的政治文献。《尚书》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祭祀类和战争类,即所谓的“古代大师,只有祭祀和戎”。文体形式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上行胜和下行令。《尚书》的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命题母题非常讲究,很多篇章文采飞扬。但是时代久了,语言波动,郭很难理解。

    《书》,又名《尚书》,是主王室外史收藏的政治文献。《尚书》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祭祀类和战争类,即所谓的“古代大师,只有祭祀和戎”。文体形式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上行胜和下行令。《尚书》的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命题母题非常讲究,很多篇章文采飞扬。但是时代久了,语言波动,郭很难理解。

《书》,又名《尚书》,是主王室外史收藏的政治文献。《尚书》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祭祀类和战争类,即所谓的“古代大师,只有祭祀和戎”。文体形式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上行胜和下行令。《尚书》的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命题母题非常讲究,很多篇章文采飞扬。但是时代久了,语言波动,郭很难理解。

  《礼》也称为《周礼》、《周官》、《周礼》,是由州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先例制度。周公在乐邑祭典中享受,奠定了周礼的基础。叶兰天子、诸侯、医生必须遵循的严格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建后委、宗法制、封侯、五克隆。爵位,施法,管制,道路,凶恶等意识。《周礼》被秦始皇完全烧毁。西汉末年,乳香自称发现并记载了古籍,这就是今天的0103010。

  《易》源自河图,河大被称为《连山》,对手被称为《归藏》,到朱大被称为《周易》。“易”有三个意思。一个是“变化”,即世界上所有事情的无限变化。第二个是“简单”。也就是说,简单地解释复杂,“6 ~穷尽的变化”。第三,“不容易”,即永远不变。“易”在夏天、上、星期三由王室副官管理。《易经》还有“人更圣洁,更有势力”的说法。那本书经历了上古、中古、华夏三个时代,即《三高》。书籍内容由福喜、文王、孔子的三名成年人,即“三星”完成。特别是孔子对《易经》进行解说后,这本书一般用于占卜,升华为博大精深的哲学经典。

  有句话说,《乐》是属于主皇室阁楼的音乐作品,《诗》和《乐》实际上是一体的。《诗》比恶歌、“诗”歌词、“音乐”恶。《乐》年夏天,上二大音乐精华的大成由朱公在乐邑整理而成,由朱王室历代恶官修改。目前《乐》已经失传,不知道其本来面目。

  《春秋》的名字是秦朝人对史书的通称,除了周王野外,各国也设有史馆。秦烧了这本书后,各国的国事都死了。书信时,学者们通过口碑整理成《左传》,《公羊传》等,韩愈认为上述各书解释了孔子制作的《春秋》。

孔子六经分别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保重。

孔子晚年修订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编纂六经的原因之一是他视文献存亡继绝为己任,原因之二是他要以六经做教材。

孔子认识到文献对于了解过去、鉴往知来以及垂训鉴戒的作用,因而重视文献。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注:《论语·八佾》)又说:“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注:《论语·卫灵公》)还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注:《论语·述而》)孔子所说的“文”、“文献”,就是文书档案、历史资料。他认为文献的足或不足,是能否正确了解过去的关键。“信而好古”的孔子在研究夏商周时,深感文献不足,所见现存文献缺遗或“不知而作”之处又不少。这表明孔子对文献不足及文献缺佚与穿凿妄作现象的深切忧虑。他还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注:《论语·为政》)孔子所说的“礼”包含了文献,说明文献能起鉴往知来的作用。他曾评论晋太史董狐书“赵盾弑其君”且“示于朝”一事,赞扬“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充分肯定董狐的记载所起的垂训鉴戒作用。据《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式负版者”。说的是孔子乘车在外,遇到手持邦国图籍(地图户籍)的人,必俯身表示深深敬意。这些足以说明孔子对文献的高度重视。但是,孔子适逢诸侯争霸、东周之“季世”(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天子式微,公室卑弱,大夫兼并,礼乐废,《诗》、《书》缺;再者,史官职位并不稳定,有的失守,有的“不知而作”,甚至抱典载籍,流亡他国。

因此,博学多闻的孔子不无自豪而又自信地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注:《论语·子罕》)面对各国文献有散佚、妄作之虞,他不得不把文献存亡继绝的历史重任担当起来,因而编《诗》、《书》,定《礼》、正《乐》,赞《周易》,作《春秋》。

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周时称“诗”或“诗三百”,成书于东周时期。《诗经》中诗歌的来源一部分来源于搜集的民间诗歌,一部分来源于公卿献诗。

2、《尚书》是儒家主要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对研究上古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就文学成就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3、《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4、《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

5、《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主要分为《经》与《传》两部分,《经》部原名为《周易》,《传》部为《经》部的注释、原理与用途的介绍。《周易》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著,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其出现至成熟当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6、《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记》在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礼指《大礼》和《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六经的演变

六艺与六经是中国教育史和中国儒学史上的两个重要名词,六艺有礼、乐、射、御、书、数和诗、书、礼、乐、易、春秋两种不同的说法,后者又可称作六经,这是稍有文史修养的人都会知道的常识。除了培养武士的六艺课程之外,周代还有一种以培养高级政治人才为目标的、以各种历史文献为教材的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在不同诸侯国可能并不一致,即使在同一国家也可能并不固定。不过,关于这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及其教学目的。从《左传》和《国语》等文献来看,申叔时的这一课目表在当时贵族教育中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在当时贵族精英的内政外交活动中,这些内容是经常会提到的。

—六经

问题一:六经指的是什么? 那是四书五经

激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古代一系列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问题二:“六艺”是什么“六经”是什么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还有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六经

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曰:《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问题三:什么是六经四书? 累积式教育法创始人,育心经典赖国全老师认为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文化之源,群经之首,生命宝藏,智慧之海)。

经就是六经,典就是四书,先经后典,才叫经典。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与传统的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乐经》,有所不同(传统六经中的《乐经》一般认为已经失传,所以一般称“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

传统的四书五经,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赖国全老师认为,经典有一定的次第,经先典后,是基本的次序,如同父子、母女、师生关系,这样的次第,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其意义在于以下两点:

一、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现在学习国学,学习中国文化,那么中国文化的代表著作,我们要很清楚。如果说我们学孔子,学老子,同样,我们也要清楚,孔子,老子,到底学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学习孔子,老子,却不思考去学习孔子,老子学的经典反而去学孔子的弟子,老子的弟子,甚至连弟子都不是的弟子的弟子的弟子……写的东西,这样我们能够学到孔子真正的东西吗,这是一点思考。

其二,经典的顺序是非常有讲究的,关系无数读经孩子的成才!

我们非常清楚,儿童学经典,没有难易,那么为什么不从我们成人认为最难的经典开始呢?让孩子一步就达到最高峰,接着学其他经典的时候,就会一览众山小。而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不懂,所以非要学最简单的经典,等于一开始就让孩子在山脚。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去读更难的经典,因此越爬越难。我们先读易经一,二年时间,再读三字经,这是一种选择,或者我们先读三字经一,二年时间,再读易经,这样也是一种选择。难易自现,大道自现。

问题四:六经指的是什么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问题五:“六艺”是什么“六经”是什么 六艺: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具体的解释:baikebaidu/IysAkq

问题六:四书五经还是六经? 四书五经分为四书和五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为六经,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但其中《乐经》后来失传了,就只剩下了五经。称为四书五经,儒家的经典书目。

问题七:六经到底是哪六本书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至于您提问的关于《周礼》,它与《仪礼》、《礼记》并列为《三礼》,不算在六经之列

问题八:六经指的是什么? 那是四书五经

激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古代一系列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问题九:什么是六经四书? 累积式教育法创始人,育心经典赖国全老师认为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文化之源,群经之首,生命宝藏,智慧之海)。

经就是六经,典就是四书,先经后典,才叫经典。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与传统的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乐经》,有所不同(传统六经中的《乐经》一般认为已经失传,所以一般称“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

传统的四书五经,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赖国全老师认为,经典有一定的次第,经先典后,是基本的次序,如同父子、母女、师生关系,这样的次第,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其意义在于以下两点:

一、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现在学习国学,学习中国文化,那么中国文化的代表著作,我们要很清楚。如果说我们学孔子,学老子,同样,我们也要清楚,孔子,老子,到底学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学习孔子,老子,却不思考去学习孔子,老子学的经典反而去学孔子的弟子,老子的弟子,甚至连弟子都不是的弟子的弟子的弟子……写的东西,这样我们能够学到孔子真正的东西吗,这是一点思考。

其二,经典的顺序是非常有讲究的,关系无数读经孩子的成才!

我们非常清楚,儿童学经典,没有难易,那么为什么不从我们成人认为最难的经典开始呢?让孩子一步就达到最高峰,接着学其他经典的时候,就会一览众山小。而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不懂,所以非要学最简单的经典,等于一开始就让孩子在山脚。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去读更难的经典,因此越爬越难。我们先读易经一,二年时间,再读三字经,这是一种选择,或者我们先读三字经一,二年时间,再读易经,这样也是一种选择。难易自现,大道自现。

问题十:六经指的是什么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孔子的“六经”,是指经过孔子修订而成的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六经”的说法始见于《庄子·天运》篇。由于《乐经》或因秦焚书而不存,或因“乐”包括在《诗》《礼》之中,因此,到汉武帝的时候,就有了“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教科书。由此可见,“五经”与“六经”的区别,就在于“乐经”,有了“乐经”就是“六经”,没有“乐经”就是“五经”。由于“乐经”事实上已经不存在,所以,后来流传的都是“五经”。

相传,“六经”是经过孔子修订和编纂而成的,战国时期的庄周就在《庄子》中称为“六经”,由于“乐经”不存在,到汉代的汉武帝时,就只称为“五经了”。到了宋代,朱熹又加上四部儒家经典,称为“四书五经”,此外,到了宋代还出现了“十三经”。

一、“五经”“六经”包括哪些经典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是指《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时期称为《诗》。 《书》是指《尚书》。先秦时期称为《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一直被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

《礼》是指《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编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 《易》是指《周易》。 《周易》原称《易》,相传由西周文王所作,但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春秋》是鲁国史书,孔子加以修改,于记载文字中暗寓褒贬。《春秋》按年月次序作简单的记载,是后世编年史的开端。所叙事实,起于鲁隐公,终于哀公,经过十二君,凡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作传的有左丘明、公羊高、榖梁赤三人。《左传》记载史事详明,现在通行“五经”本的《春秋》,就只附有《左传》。

六经是指五经之外,再加上“乐”,即“乐经”。但“乐经”已经失传,今已不存在了,所以现在只有“五经”。

二、什么是“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进行整理、合并命名的。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非常欣赏这一篇,认为《大学》作为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著作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他在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提并论。《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此书记述了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谈论,既是一部研究孔子思想及其儒家学说的重要资料,又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全书共七篇。

三、什么是“十三经”

“十三经”是指儒家的十三部经典。汉代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于是就有了“十三经”之称。

按照宋刻《十三经注疏》的排列顺序,“十三经”是指《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都有朝廷认定的权威注释,南宋时已经汇编成一部丛书,号称《十三经注疏》。

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六经”指的是?

  “六经”是《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乐经》。这六部古代借用不是孔子做的,而是孔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