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么多朝代, 到底哪个朝代最有魅力呢?
历史上中国有很多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例如,一统天下开创了千古伟业的秦朝,以强大的军事力量驱逐匈奴,威震西域各国的汉朝,以及一直为人所仰慕的大唐盛世。这几个王朝,各有特色。如此多的朝代,究竟哪一个朝代最具魅力?
秦朝军事强但是存在时间段怎样评价一个朝代最具魅力,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朝代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方面简单谈一谈。秦军虽然强大,可以单独消灭六国,但由于秦朝存在的时间较短,所以对此不多说了。
西汉强盛之处接下来我们再来谈一下西汉,在历史上,西汉的军力是很强的,因为西汉有两位名将,一位是卫青,另一位是霍去病。侄子二人撑起了西汉边境几百年的和平,从那以后西汉就不受匈奴的骚扰。在这个意义上,西汉仍然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军事强国。
从东汉以后,一直到隋朝建立,天下实际上一直处于战乱之中,虽然中间也出现过晋朝这样的统一朝代,但各派系之间的隔阂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时代无疑是最令人兴奋的,因为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谋臣勇将大显神通,千年之后,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隋朝强盛于唐朝在西方史家看来,隋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其地位甚至高于唐朝。隋王朝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封建史的巅峰时期,即使在隋朝灭亡后的几十年里,唐王朝仍然享用着隋朝遗留下来的粮食。为何隋朝经济实力如此雄厚?许多历史学家在今天仍然感到困惑。但是,隋朝和秦朝一样,也充分说明了什么叫“盛极而衰”,两个朝代都是“二世而亡”。
唐朝兴盛 之处下一步就是唐朝了,许多人对唐朝充满了憧憬,因为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到东方来,所以在长安和洛阳可以感受到各种文化的魅力。唐代的风气特别开放,经济、文化、军事都处在历史的顶峰,住在这样的朝代,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难怪现在很多穿越小说,目的地都设在唐朝。看起来,梦回大唐真是诱人啊。
宋朝唐以后,天下又经历了一次相对短暂的乱世,紧接而来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坐上龙庭,天下又一次迎来盛世。宋代经济也很发达,历史上应该排在隋朝之后。宋代铸的铜钱,当时在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属于硬通货。因此宋朝每年都有大量的铜钱出口到国外,到了明朝,用来铸钱的铜矿就不够用了,朝廷主要靠实物支付官员的工资。
元朝元朝的国号起得非常的有水平,出自中国经典《易经》当中的大哉乾元,它的前身是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自打成吉思汗就开始,历经数代人励精图治且军事能力极为突出,在忽必烈继承这个蒙古帝国之前,蒙古帝国已然建成一个横跨亚欧大陆超级大国了。忽必烈在蒙古帝国公认的大汗蒙哥死后,他击败了阿里不哥,完成了继承蒙古帝国正统的准备。
忽必烈这个人很注重重用汉人和注重汉化。在他统治蒙古帝国时期,他对中原作战,也就是对南宋作战非常的有效果。
忽必烈大量的采用汉人世侯,有效的挤压了南宋的生存空间,并且由于后来整个蒙古帝国已经完成整个欧亚大陆的整合之后,南宋与蒙古帝国的作战越来越像是一场不平衡的猎杀——缺乏地理优势和战略纵深的南宋相当于与几乎拥有当时已知的全世界全部力量相对抗在这种情况下南宋的灭亡变得非常在情理之中。
那么这个元朝完全稳定下来之后,它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呢?我们都知道在中学教科书上都给我们讲解了关于元朝地方上的特别的行政制度。课本上或者说教科书上都管这种特别的地方行政制度叫做行省制度。其实关于这个行省制度,它的全名是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制度而已。
明朝是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王朝好了,最后再看一下明朝。明代在世已有276年,有16个皇帝。明王朝为何如此短命?那也许和当时的气候有关,明初的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尤其是明中后期,气候变化非常剧烈。一连串较大的旱灾和水灾,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尽管明王朝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但小编认为,明王朝是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王朝。明代天子之气,实在是令人折服。更重要的是,万历年间曾惨败
明朝强大之处一是明初对北方蒙古人进行了最沉重的打击开国皇帝朱元璋进行了八次北伐,继任皇帝朱棣进行了五次北伐。如此密集的北伐行动,给予了北方的蒙古人最沉重的打击。最终,元朝变成了北元,北元又分裂成了瓦剌、鞑靼、兀良哈等很多部落,同时这些部落又不断衰落,以至于根本没办法对明朝构成任何威胁。
明朝的北伐行动,可以说是继汉武帝攻打匈奴之后,中原国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最沉重的打击,其意义是非凡的。这是明朝最有骨气的例证之一。
二是明朝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藩属体系一直是中原国家在处理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时候,一种比较普遍的体系。在处理这种体系的时候,历史上的王朝国家也会做出一妥协性的事情,比如尽量满足少数民族对于钱粮的索求,把皇室的公主嫁出去进行和亲等等。
不过明朝和其他朝代都不一样,明朝没有任何把公主嫁出去和亲的情况。而且在没有任何嫁出去和亲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与明朝建立了藩属体系。这就明确地体现了明朝在外交上的强势,是明朝最有骨气的例证之二。
三是作为中原国家的明朝把都城建立在边关的北京(燕京)虽然北京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当了都城,但是毕竟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北边几乎是没有任何威胁的。而明朝建国以后,北边就是蒙古人,也就是直接的威胁。
这个威胁,在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还因此显现了出来。当蒙古人打败了明朝军队以后,立刻南下,包围了北京。可见,明朝在北京建都,所受到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就算在北京建都会受到直接的威胁,明朝依然要在这里建都,这是明朝最有骨气的例证之三。
三大古籍是什么?一起见证中国文化的魅力!以下为大家详细的文章介绍。
中国的文化从古代甚至更早就开始传播。虽然几次面临灭绝的危险,但还是挺过来了。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事情。在此,精选三部来自古代文化的精彩书籍,见证中国文化的魅力。
《山海经》。全书分为《山经》和《海经》,其中《海经》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荒四经》,另一类是《海内经》和《海外四经》。总的来说,《海内四经》记载了古代中国腹地的山川宝藏,保存了大量神话素材和珍奇动物,对后世影响很大。遗憾的是,《山海经》这本书写的时候,图文并茂,里面各种动物神仙的是全书的重点,文字只是补充说明。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丢失,只留下文字记录。但是因为里面记载的东西太过神秘,专家说《山海经》是一本伪书,里面的内容根本不可信。
《山海经》。中国古代有三部影响很大的名著叫《经》。第一个是《黄帝内经》,第二个是《易经》,第三个是《道德经》,也叫《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理论的早期经典,可以用三个第一来概括:《内经》。首先,它是中医理论的第一部经典;再者,也是养生宝典;最后是一本关于生活的百科全书。所记载的知识是一套全新的独立于西医的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学者学习中医的必读经典,受到了众多西医学者的推崇。
《内经》。相传古代有三部预言未来的奇书,《黄帝内经》、《易经》、《连山》,合称“三变”。都是用“卦”的形式来揭示宇宙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后来《归藏》和《周易》都丢了,只剩下《连山》,也就是《归藏》,是周文王的姬昌做的。主要分为《周易》和《易经》。就是这么神奇的一本书,秦汉以来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不过,《经》既然能写成书,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们没能解读出来,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反思的问题。
以上三本合称为三大古籍。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对它们感兴趣,因为它们缺乏实用性。虽然以今天的手段,这三部奇书不会失传,但它们都尘封在网络和书籍中,并没有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和他们已经丢失的事实有什么区别?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内心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向往是不能磨灭的也是,不管历经多长时间,都存在于我们经验里的本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国文化是我们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国家的有关部门也在一直提倡我们做到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我们一直以来就具有的特性。但是在近代很多事情的发展,导致我们对中国优秀古典文化丧失了这份自信。而《典籍里的中国》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古典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最大表现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化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不管是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不管是人民的生活,处在何种水平,每个时代的人民对中国的古典文化,尤其是典籍里的名言警句都有或多或少的理解,我们平常用的一些非常常见的词语其实就存在于典籍当中。不得不说就是由于这样的普适性,中国的古典文化才能够技能,处在庙堂之高,又能处在江湖之远。所以提倡中国的文化自信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我们一直要复兴的一个重要目标。
综艺应该与文化相结合现在非常多的年轻人喜欢看综艺,不仅仅是为了综艺带给他们的欢乐,同时也是为了放松自己的心情。但是这样没有营养也没有价值的综艺,对于非常多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和认识世界的。所以怎样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综艺当中一直是很多影视人的难题。而《典籍里的中国》,就非常巧妙的把这一点融入进去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不仅仅存在于点击率更是存在于这些点击酝酿出的中国人的社会里。
如何看待现在的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文化节目,它能够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并不是所有的。终于全部都能够做到。并不是所有的综艺节目都能够做到这个效果。所以市场对于综艺节目的监管,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优秀文化带来的重要影响。而不是发展越来越多的快餐娱乐这样的娱乐活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污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永久魅力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
1、文学性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态是书面文学。自文本出现之始,就被赋予了各种内容和形式的规定性,从而与人们的生活语言有了明显的差异。文学就在这差异性中萌生、滋长。中国古代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传说等,历史更为悠久,内容也非常丰富,它们很早并一直受到官方或文人的关注,被载录而成为书面文学的一部分。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我们很难清晰地划定文学的疆域,差不多所有的文本都有着人文和精神的内涵,也都追求形式的美感。我们可以认定一首诗是文学的,但它同样也可能是政治的或教化的;而一篇奏折或家书,也许有着更多的文学性。所以,谈到古代文学,人们往往关注各类文本的文学性,而非仅限于当代文体学意义上的纯文学文本。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2、经典性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一般都是经过历史汰择而被普遍认为是文学经典的作品。经典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作者所赋予的有意味的内涵和有美感的形式,另一方面也有赖读者的选择、传播和再创造。中国古代文学,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也经受了多番的选择,可以说,那些至今仍然广为传播的古典名著是真正的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哪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哪,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叫文化,中国文化这个词最早出现的中国古籍是刘向作品中,刘向的《说苑》中这样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这个词在我们现在是一个名词,但是文化在古代它是动词,文化的化主要强调的是潜移默化,因为华夏文化水平高所以慢慢的潜移默化向外影响,我们的先者认为,文化的力量可以“怀柔远仁,能够征服蛮荒”。所以古代的文化是指文化对人们思想文化教育的形成,也就是教化。
国学,外国人称之为汉学,狭义的讲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器学科主要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儒学,伦理学等等,说到思想文化,最出名的就是先秦的诸子,老子,孔子等等,儒道佛三家,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直被继承发扬,从未被超越。,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古诗词,大家都知道古文是现代汉语的根基,而诗词则是古文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很多堪称大师的学者,作家都对古文诗词推崇有加,,而他们的文学功底也能从诗词作品的体现出来。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就非常喜欢在小说中运用古代诗词。
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都可以看到,在人文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古代诗词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就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最优美的语言。我们打小就开始学古诗词,大家应该都知道古诗词里对中国文字的考究程度是非常严格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有义务让它美让它考究。现今的我们恰恰应该大力去加强对古典文化的教育。
你知道古代文化的三大名著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文化的宝藏!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编辑一起看。
中国的文化从古代甚至更早就开始传播了。虽然几次面临灭绝的危险,但还是挺过来了。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在这里,我想挑出三部古代文化的伟大作品,来见证中国文化的魅力。
《山海经》。本书分为《山经》和《海经》。其中《海经》有两个分类,一个是《大漠四经》,另一个是《海四经》和《海外四经》。总的来说,《海四经》记载了中国古代腹地的山川宝藏,保存了大量神话素材和珍稀动物,对后世影响很大。可悲的是,《山海经》写的时候,和文字并存。这本书侧重于各种动物和神的。这段文字只是补充说明。在传递过程中,丢失,只留下文字记录。但由于内容过于神秘,专家称《山海经》是伪书,内容根本不可信。
《山海经》。中国古代有三部有影响的书,命名为《黄帝内经》。第一个是《经》,第二个是《易经》,第三个是《道德经》,也叫《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理论的早期经典。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它是中医理论的第一部经典;此外,它还是养生的宝库。最后,它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记载的知识是独立于西医的全新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学者学习中医的必读经典,被众多西方医学学者所推崇。
《内经》。预言未来的三大古籍是《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变”。都是用“卦”的形式来揭示宇宙万物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后来《黄帝内经》和《易经》都丢失了,只剩下《连山》,也就是《归藏》,是周文王吉昌写的,主要分为《易经》和《易经》。就是这么神奇的一本书,秦汉以来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不过《经》既然能写成一本书,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无法解释这是一个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以上三部书统称为三部古籍。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对它们感兴趣,因为它们不实用。这三本珍贵的书虽然不会因为今天的方式而失传,但它们在网络和书籍上尘封已久,并没有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和那些已经输了的人有什么区别?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中国古典诗词是有魅力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千百年来,古典诗词所带给我们的语感、美感以及情感都是巨大的,更是深入人心、沁入心脾的,这也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当我们登上泰山南天门,眺望蓬勃的日出景象,会禁不住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恐怕只有这样的诗句才能表达我们激动万分的心情;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远离家乡,逢年过节会暗自低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语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禁不住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宽慰自己;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当我们在中秋的月夜思念家乡的亲人时,禁不住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与朋友远隔万里,音讯不通,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宽慰自己失落的心情。在这一刻,传统的古典诗词占据着我们的心灵,甚至替换了我们当下所用的现代语汇系统;在这一刻,这些诗句变成了发自我们内心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语言;在这一刻,也只有这样的诗句才能充分表达我们激动万分的心情。毫无疑问,这些优美而略带惆怅的诗句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情感的经典语句,不管走到哪里,看到什么风景,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诗句,并运用这些诗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因为这些诗篇早已进入了我们的血液当中,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中国古典诗词,它有一些基本的特点:
第一,从语言上来看,无论是诗还是词,它都有自身的格律,尤其是律诗,讲究平仄、粘对,讲究对称、对仗,也讲究声律和音律,由此,不仅突出了诗词的结构和节奏,还突出了诗词的韵律。这就使诗词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有平仄又有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再如杜甫的《登高》中最有名的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平仄匀整、对仗工整,充满节奏感。
这种严格的要求是诗人们经过近千百年的不断探索总结而来,并逐渐成为一种创作的规律。遵循了这种规律,创作的诗歌就会具有一种音韵之美、格律之美。当然,这种规律也是为表达诗词的情感服务的,诗词的第一要义就是传达情感,否则就会本末倒置。
第二,中国古典诗词注重利用形象来表达感情。鉴赏诗词时有一种说法是“托物言志”,那么诗词的这种形象一方面在于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在于利用形象化的事物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表达感情。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寥寥数字,形象地写出了游子思归的心情。再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仅描写了一个风流儒雅的周瑜,更是借对周瑜的仰慕,衬托出自己的年老无为,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第三,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注重利用意象营造意境,使景与情相交融,达到抒情的效果。无论古今,诗词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抒情达意”。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运用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使景物一静一动、一明一暗,营造了一种清幽寂远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落寞、怅惘的心情与心境。还有柳宗元著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以想象一下,自然界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只有一叶小舟在江水上静静地漂泊着,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老人披着蓑衣在江上独钓。有人说它是一首山水诗,诗中有山、有小船、有渔夫,还有江水;还有人说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抒发的是一种悠然自得而又孤芳自赏的情趣。不管它是山水诗还是抒情诗,但我们能感觉到,诗人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冷清的画面,其实抒发了一种极度失落、极度绝望的人生感喟。类似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它们用词凝练,意境含蓄悠远,诗画合一,形象生动。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么多朝代, 到底哪个朝代最有魅力呢?
本文2023-10-28 11:39: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