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部·卷十原文_翻译及赏析
道部·卷十
李昉
○养生
《太平经》曰:养生之道,安薯养气,不欲喜怒也。人无忧,故自寿也。
又曰:一者,数之始也,生之道也,元气所起也,天之大纲也,故守而思一也。子欲养老守一最寿,平气徐卧,与一相守,气若泉源,其身何咎。是谓真宝,老衰自去。
又曰:古者三皇之时,人皆气清,深知天地之至情,故悉学真道,乃复得天地之公。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神己明,与道为一,开蒙洞白,类如昼日。不学其道,若处闇室而迷方也。故圣贤遑骇。
《太上经》曰:守一则谛定心源,守静则存神忘形,定气通无,道成真降。
《三元真一经》曰:体百神者,耳为帝君之窗门,目者太一之日月,鼻者三元之丘山,口者绛宫之朱渊,眉者白元之华盖,发者明堂之林精,舌者元英之龙辕,齿者胃宫之威力,手者胆神之外援,足者肾元之灵关,阴极者洞房之真机也。
又曰:涓子授苏林守三真一之道,后林复诣涓子寝静之室,无复之矣。留一纸书置卧内,以与林也。其文曰:"五斗三一,大帝所秘,精思十二年,三一见相,授子书矣。但有三一,长生不灭,况复守之乎?能守三一,名刊玉札,况与三一相见乎?加存洞房,为一清公;加知三元,为五帝君后,金阙帝君,所以乘景迅云,周行十天者,实由洞房,三元真一之道也。世之学者,皆尊守一,当令心朴神凝,体专诚感,所以百念不生,精意不散,但有三月,内视注心,一神系念,不散专气,致和由朴之至也,得之速也,自朴散真离,华伪互起,争竞乱生,故一不卒感,神不即应,非不欲往存之者。不专思之者不审,故起积年之功,绝有仿佛耳。三一之法,上清真书之首篇,高上之玉道,神仙之津途,众真之妙诀。子能守一,一亦守子;子能见一,一亦见子。一须身而立,身须一而生。守一之戒,戒于不专,专复不久,久不能精,精不能固,固而不恒,则三一去矣,身为空宅。
《五符经》曰:知一者,尾筳不知也;不知一者,尾筳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必欲长生,三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一能成阴生阳,推行寒暑。其大不可以六合隐,其小不可以毫芒兆。能暇能豫,一乃不去。存一至勤,一能通神。少饮约食,一乃留息。知一不难,难在于终。知真不为,与不知同,求之不己,登彼玉清。
又曰:养其气,所以全其身。
又曰:食气者,常有少容。
《老子》曰:道言微深,子未能别。撮其枢略,慎戒勿失。先损诸欲,莫令意逸。闲居静处,精细斋室。丹书万卷,不如守一。当制念以定志,静薯以安蜀,宝气以存血,思虑兼忘,宜想内视,则身神并一;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道。
又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太上真经》曰:一乃无象,求之难得,守之易失。易失由识劣,贪欲滞心,廓然无为,惟在守一。积而未极,皆由渐升,当在三元谛识神气,状貌名字,出入有无,生镇三宫,尸毒自去,圣真仙经,随因授之。
《八素经》曰:凡学至道,谛定其心,除患清身,知变革虑正。身清然后心定,心定则道成,道成则真降。凡存一守神,要在正化。正化由定心,心定则识清,识清则会于道。
又太极真人曰:古人为道也,玄寂静蜀,念真存元,示渐引未,归识源神,知而能见,见而能从,从而能习,习而能坚,坚而能成,成而不居。善人在于天下如橐籥乎?非与万物交争,其德常归焉。以其谦虚无欲也。欲者凶害之根也,无者天地之元也。莫知其根,莫知其源。圣人者,去欲入无,以辅其身也。
《太一洞真经》曰:两耳名为六合之高窗也。
又云:齐中名曰授命之宫也。
又曰:养生之道,耳目为主。杂视则目暗,广听则耳闭。
《裴君内传》曰:夫求道者,要先令目清耳聪为主也。且耳目是寻真之梯级,综灵之门户,得失系之。《仙经》曰:养生以不伤为本,此要言也。
《太清真经》曰:一切含气,莫不贵生。生为天地之大德,德莫过于长生。长生者,必其外身也,不以身害物,非惟不害而己。乃济物忘其身,忘其身而身不忘,是为善摄生者也。真道养神,神能飞化。
《太上三元经》曰:养生之道,必爱气存神,不可剧语大呼,使神劳气损。是以真人道士,常吐纳以和六液。
《玄示经》曰:夫形体者,特生之具也,非所以生生也。生生乃以素朴为体,以气为元,以神为形,此乃生之宫庭也。以无为育其神,舒释玄妙之门,往来无形之间,休息于无邻,此所谓得玄明之生源。又云:外想宜绝,内注玄真,然后长生可罚。
《妙真经》曰:道人谋生,不谋于名。胸中绝白,意无所倾。志若流水,居若空城,积守无为,乃能长生。
《众真戒》曰:性躁暴者,一身之剧贼,求道之散梯也。用之者真去,改之者道来。每事触类,皆当柔迟而尽精洁之理。如此几乎道也。神者天地之所驰也,颐神养性,行生道气,以度难也,此乃上圣真人达识也。夫为道者当行此,以载其身。
《太一帝君经》曰:若能常行九晨照洞房泥丸之法者,检魂魄,制万邪,清净行之,以致灵仙之气降于寝室,所谓引三光九星,以照百神者也。
《上清列纪》曰:胎闭静息,内保百神,吞景咽液,饮食自然,身必寿考,可得陆仙矣。
《太上真却守要》曰:夫气者,神明之器,清浊之宗,处玄则天清,在人则身存。夫生死亏盈,盖顺乎摄御之间也。
《太洞玉经》曰:食玄根之气者,使人体中清朗,神明八聪,身有日映,面有玉泽,服饵朝液,悬粮绝粒,道要于金醴,事妙于水玉,所谓吐纳自然之太和,御九精之灵气者也。
《抱朴子》曰:长生之要,在乎还年之道也,延年除病其次焉。有不以自伐,若年尚少壮,而知还年阴丹以补脑,彩七益于长谷者,不服饵药,亦不失一二百岁。凡仕之道有首苌:才所不达而困思之,力所不胜而张举之,深忧重怨,悲哀喜乐,汲汲所欲,戚戚所患,寝息失时,沉醉吐呕,饱食即卧,跳走喘息,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积伤至尽,乖养性之方。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不欲甚劳,不欲多汗及多唾;奔车走马,极目远望,多食生冷;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大寒大热,大风大雾,不欲冒之;五味不可偏多。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久则损寿耳。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制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冲营胃,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然后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后服金丹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于此矣。若有欲决意任怀,自谓达识知命,不泥异端极情,不营久生者,安可告养生之言哉。
《登真隐诀》曰:方诸青童云:人学道亦苦,不学亦苦。二苦之始乃同,为苦之终则异,为道者缘苦得乐,不为道者,从辛苦而己矣。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获身至死,其苦甚矣。心脑积罪,生死不绝,其苦难说,况复不终其天之年老哉?此不为道之苦也。为道亦苦者,清净存真,守玄思灵,寻师劳苦,历试数百,用志不堕,亦苦之至也。此为道之苦,数十年中,为苦之理乃有甚于彼。得道之日,乃顿忘此苦,犹百日之饥一朝而饱,岂复觉向者之馁乏耶?非道则不可。
右英真人曰:夫内接家业以自羁,外综王事以杂役,此亦道之不专也。夫抱道不行,犹无道也,握宝不用,犹无宝也。
紫微元君曰:疾之所生,生乎念多;邪之所兆,兆于心散。念多则事广,事广则累繁,浮泛莫捡,纷竟不息,内煎万虑,外劳百役,形神弊矣,众病安得不兴?高墉重关,犹恐寇至,况辟扉去防,自我致寇也?智以无涯伤性,心以为恶荡真。形来宰邵,声发入听,其为关意属想,实有增羡。魂者正神,神贵明信;魄者邪鬼,鬼尚狂悖。飞仙之想触见,必念慈护之情,遇物斯极,以此为心,心即道矣。
《九华经》曰: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视多则镜昏,听众则牖闭。磨镜决牖,则能耻鞔万灵,眇察绝响。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则面焦,脑减则发素,所以精气内丧,丹津损竭。精者体之神,明者身之宝。劳多则精散,营竟则明消,所以老随气落,耄己及之。
《真诰》曰:富贵者,破骨之斧锯,载罪之舟车,适足诲愆要辱,为伐命之兵,非佳事也。是故古之高人览罪咎之难豫,知富贵之不可享也。遂肥遁长林,栖景名山,欲远此迹,自求多福,保全至素者也。斐君曰:三关常调,是长生之道也:口为天关,手为人关,足为地关。调则五藏安,安则无病。又存五神于体,谓两手、两足、头也。头相恒青,两手俱亦,二足常白者,则去仙近矣。昔徐季道学仙于鹄鸣山中,亦时时出市道间,忽见一人著皮袴褶,柱桃杖。季道乃拜之,因语季道曰:"欲学道者,当巾天青,咏大历,踏双白,回二赤。"此五神之事,其语隐也,大历三皇文也。此即大素五神事,别有经品。
《黄老经》曰:士能遗物,乃可议生。生本无邪,为物所婴,久久易志。志欲外,无能守,以道为贵生。
《太上太真科》曰:一在人身,镇定三处。能守三一,动止不忘。三尸自去,九虫自消,不假药饵,不须禁防。久视之要,守一为先,次行师教。授职随才,依功进位,积善居尊,宣扬妙气,开导后生。
《三皇经》曰:天能守一,覆而不举;地能守一,静而能处;岳能守一,不避寒暑;海能守一,流而不还;人能守一,必得真仙。
《升玄经》曰:道有大法,得之立得,是谓三一之道,当有将军吏兵,断绝恶道。
《上清玉皇》曰:三真者,兆一身之帝君,百神之元始,变化离合,与真洞灵。微哉难言。非仙不传。
《太上素灵经》曰:三一者,一身之灵,宗百神之命根;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是以胃池体方而授物,脑宫圆灵而适真。太上曰:真人所以贵一为真者,一而己。一之所契,元气造化。一之变通,天地冥合。是以上一为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皇,下一为黄庭之元主。而三之一真,并统身内二十四气以授生,生立一于身。上应太微二十四气真,真气徊和,品物流形,玄神浑分,紫房杳冥。上一贞,帝之极也;中一真,皇之主也;下一真,王之妙也。天皇得极,故上成皇极;地皇得主,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故上成众妙。三皇体真而守一,其真极也,得一而己。
《集仙录》曰:凡动作视息,饮食语言,好恶是非,人各有岁月日时,随其所属,以定其分,此物理之常数也。身有应败之患,神有应散之期,命有必尽之势。夫神在则人,神去则尸,盖由嗜欲乱心,不能忘色味之适。夫修其道者,在适而无累,和而常通,善恶各报报应之理,毫厘无失。长生之本,惟善为基,人生天地间,各成其性。夫气清者聪明贤达,气浊者凶虐痴憨,气刚者高严壮烈,气柔者慈仁淳笃。夫明者伏其性以延命,闇者恣其欲而伤性。性者命之原,命者生之根,勉而修之,所以营生以养其性,守神以养其命。人之生也,皆由于神,神镇则生,神断则死。所以积气为精,积精为神。故仙者内求,内密则道来;真者修寂,修静则合真。神者须积感则灵通,常能守一,则仙近矣,则与天地共寄于太无中矣。又能洞灵体无,则太无共寄于寂寥中矣。能洞寂则听视不闻见,与道冥矣。道者灵通之至真也,术丈变化之伎玄也。道无形,因术以济人;人之有灵,因修而契道。道之要者,在深简易之功。术之秘者,惟药与气也。上士服之,升为仙官;中士服之,栖集昆仑;下士服之,长生人间。于是太一元君述还丹金液之要,行于世。
又曰:木公金母者,二气之祖宗,阴阳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元先。凝气成真,与道合体,且气之弥纶天地,经营动植,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发大蕴,散无穷。性发乎天而命成乎人。立之者天,行之者道。玄老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将自复,复谓归于道而常存也。长久之要者,天保其玄,地守其物,人养其气。
又曰:商王闻彭祖有道,拜为大夫。每称疾闲居,不预政事。服云母粉麋鹿角水挂。常有少容,性深静,不自言有道。王诣问,莫之告。王于掖庭立华屋紫合,使祖居之。问延年益寿之道,答曰:"欲登天上补仙官者,当服元君太一金丹。此道至大,其次当爱精养神,服食草药,可以长生;其次阴阳运气,导养屈伸,使百节气行,关机无滞,此可以无使病所侵。思神念真,坐忌炼液,皆可以令人长寿。若溯流补脑之要,此甚难行。有怀棘履刃之危,又非王之所为也。吾所闻浅薄,道止于此,不足宣传,人生于世,但养之得宜,可至百余岁。不反此者,是皆伤之也。大醉、大喜、大怒、大温、大寒、大劳、大极,皆伤也。至乐至忧,至畏至怖,至挠至躁,至奢至*,皆伤也;甚饥甚渴,甚思甚虑,皆伤也;久坐、久立、久卧、久行,皆伤也。寒温得节,饥饱适宜,无思无为,惟清惟静,此可与言修身耳。己得其寿,复养之得宜,则宜长寿,但要莫伤也。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者,所以适身也。美色曼态,不至思欲之感者,所以通神也。车服威仪,知足不求者,所以一其志也。八音五色,不至耽溺者,所以导心也。凡此之物,本以养人,人之不能斟酌得中,反以为患。故圣贤垂戒,惧下才者溺之流遁忘返,用之失所。故修道之士,皆令禁之,欲以检制之易也,亦由水火,用之过当反为害耳。人不知经脉损,血气不足,内理空疏,髓脑不实,体己先病,故为外物所犯,因风寒酒欲以发之。若本充实,岂有病邪?凡远思羡愿伤人也,忧恚悲哀,人情过乐,忿怒不解,汲汲所爱,戚戚所患,寒温失节,阴阳不交,皆所伤也。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所以导养神气,使人不失其和。天地昼离而夜合,一岁三百六十交,故四时均而万物生,生成不知穷极,所以天不失其动,地不失其和,物不失其生,而能长久也。人不能法天地而有常,减衣绝食,自取死病,愚之甚也。去此修摄节宣之外,则有服元和之气,得其道则邪不能入,此理身之本也。其余含景思神,历藏导引,吞饵服御之事千七百余条。及四时首月,责己谢过,卧起早晏之法,可以教初学之士,引进向善之门,渐正其心而徐息其罪咎,非便能致人得道也。若血脉枯竭,神气凋败,岂鬼神念真而能守之,固未知其益矣。此由凡人为道而求其末,不务其本也。"
又曰:内不养神,外劳其形,元精渐虚,神气困竭。而昼夜服勤,读诵经诀,此亦尾嫳也。诸经万三千首,皆示以始涉之门庭耳。商王具授诸要,行彭祖之亦寿,但不能戒其*欲耳。
《集仙录》曰:女凡者,陈市上酒妇也。作酒美,有仙人过其家饮酒,即以素书五卷贳酒。凡开视之,乃仙方养性长生之术也。凡私写其要诀,依而修之三年,颜色更少。数岁,贳酒仙人复来,笑谓之曰:"盗道无师,有翅不飞。"女凡随仙人去,不知所之。
又曰:太阳女朱翼得吐纳之道,事绝洞子李修。修著书四十篇,名曰《道源》。常行之道,以柔胜刚,弱制强,如临深履危,御奔乘朽,差之毫厘,丧尔之策,勤而行之,可以长寿。
又曰:太阴女卢金学道未成,当道沽酒,密访其师。会客过,使问客土数为岁,但南三北五东九西北中耳。一还报曰:"客大贤者,至得道人也。我始问一知五矣。"遂问长生之道,得补导之要,蒸丹之方。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黄庭经原文和译文如下:
上部经第一
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
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
关元茂龠阖两靡,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
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
神庐之中当修治,玄府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绎,
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或无惹,呼吸庐间以自偿,
子保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心结幽厥流下竞,
养子玉树令可壮,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
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
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绎官重楼十二环,琼室之中五色集,
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欲专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
常存玉房神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渴,闭子精门可长活,
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
虚无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
寂寞郭然口不言,修和独立真人官,恬淡无欲游德园,清净香洁玉女前,
修德明达神之门。
中部经第二
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疏,
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蒂,三五合气其本一,谁与共之斗日月,
抱玉怀珠和子室,子能守一万事毕,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入金室,
出日大月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
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基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七口之五回相合,
昆仑之上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官舟城楼,
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昭昭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庶几结珠固灵根玉,匙金钥身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舟,前仰后卑列其门,选以还丹与玄泉,
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扶叶实是根,
昼夜忌之可长存,仙人造士非异有,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
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试说五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脏王,
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将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可得浆饥自饱,
经历六府藏卯酉,通我精华调阴阳,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耳不老,
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脏主三光,上合三焦下玉浆,我神玖魄在中央,
精液流泉去鼻香,立于玄膺含明堂,雷电霹雳往相闻,右酉左卯是吾室。
下部经第三
伏于志门侯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开分理,
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侯阴阳,下于喉咙神明通,
过华盖下清且凉,大清灵渊见吾形,期成还年可长生,还过华池动肾精,
立于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
肝气周还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上座天门侯故道,津液醴泉通六府,
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
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大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观通庐,
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致于胃管通虚无,
藏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年有余,脾中之神主中官,
朝会五脏列三光,上合天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
通利止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不祥,二神相待化玉英,上禀天气命益长,
日月列布张阴阳,五脏之主肾最精,伏于太阴成吾形,出入二窍合黄庭,
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青灵,坐于庐下几小童,
内息思存神明光,出于天门大无闲,恬淡无欲养华茎,服食玄气可遂生,
还返七门饮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坐于膺间见小童,问于仙迂与奇方,
服食芝草紫华英,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
五味皆至善气还,披发行之可长存,大道荡荡心勿烦,吾言毕矣勿妄传。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
三清之境,有太清、上清、玉清,此三清之中,一切大圣之所居也。虚皇者,紫清太素高虚洞曜三元道君内号也,即大道之域,包罗三清。又《玄都十号》云:太灵虚皇天尊也,即元始之本号也。道君欲明七言之所始乎紫霞之宫故也,亦名紫琼宫、赤白紫宸宫也。
太上大道玉宸君,
太上即高圣太真玉晨玄皇大道君也。太上之尊也,按《本行经》云,有元始五老之君号也。玉晨君即黄老君之号也。
闲居蕊珠作七言,
蕊珠,上清境宫阙名也。道君在中而说经,述作此经,皆以七言为句也,人身备有之故也。
散化五形变万神,
谓能变化,出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道,先本后迹,故假神托用。神者,随应也。散有五形变万神。
是为黄庭曰内篇。
因中而得名也。
琴心三叠舞胎仙,
琴,和也。三叠,三丹田,谓与诸宫重叠也。胎仙即胎灵大神,亦曰胎真,居明堂中,所谓三老君为黄庭之主,以其心和则神悦,故_胎仙也。
九气映明出霄间,
三田之中有九气,炳唤而无不烛。《大洞经》云:三丹田、三元及三洞房,合为九宫,宫中有天皇九魄,变为九气,化为九神也。入于人鼻,周流脑宫,映明上达,故曰出霄间。
神盖童子生紫烟;
神盖,眉也。明珠,目瞳也。紫烟,紫烟即目光气也。
是曰《玉书》可精研,
文因迹始,专则之通。
咏之万遍升三天,
精备神充,名上三清。
千灾以消百病痊,
精神俱,故也。
不惮虎狼之凶残,
无余伤也。
亦以却老年永延。
唯此一章,都说黄庭之道也。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
魂灵,魂魄也。日间在双目,夜间魂在肝,魄在肺。关元,脐也。脐为受命之宫,则魂魄在上,关元居下。上魂灵,天分也;下关元,地分也。魂灵无形,关元有质,人法天地形象。
左为少阳右太阴,
少阳,左目也。太阴,右目也。
后有密户前生门。
密户,后腰双肾之间,双肾入口,犹如肾之门户也。肾为藏精宫,当密守之,使不躁泄。生门,脐也,未生时,出生时,性命交割之门。
出日入月呼吸存,
日月者,阴阳之精也。呼吸为阴阳之气,法象天地之气。呼气为出,为阳,吸气为入,属阴,呼吸之间,心当存之,正在一个虚空中字。
四气所合列宿分,(又作元气所合列宿分,此处采用道藏所载四气之说)
四气,四时灵气也。列宿,三景也。谓常存元气合于身,兼存日月星辰,灵光照耀,罗列一身,分明与天合,久则通灵,使心与道合。
紫烟上下三素云,
紫烟,目精之气也。云:目光有紫素、白素、黄素,为三素云。分别下降吾身,灌溉灵苗。 紫气应上,黄气应中,白气应下。
灌溉五华植灵根,
素云之气,在口为玉液,存咽之以灌。五华者,五脏之英华之_。灵根,舌本也。谓漱咽津液,兼吸引五气而服之,则灵根永存,神府清畅。
七液洞流冲卢间。
七液,指人的心液、肝液、脾液、肺液、肾液、气液、血液。四时之灵气和上中下三丹田之妙气化成,胪间,两眉间,谓额也。七液上行于两眉间,灌溉于五脏,生成精化而养人体灵根。。
回紫抱黄入丹田,
内象喻也。紫黄乃身内精气三素,目光所视,乃紫、黄之光色,回入丹田。按《大洞经》云: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左明童君,右明女君,中明镜神君;眉间却入二寸为洞房,左无英君,右白元君,中黄老君,眉间却入三寸为丹田,亦名泥丸宫。左有上元赤子君,右有帝卿君;又却入四寸为流珠宫,有流珠真君居之;又却入五寸为玉帝宫,玉清真母居之;又当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上清真女居之;又洞房直上一寸为极真宫,太极帝君居之;又丹田直上一寸为丹玄宫,有中黄太乙君居之;又流珠直上二寸为太黄宫,太上君居之。男为雄一,女为雌一,男女并可修之。
幽室内明照阳门。
幽室,喻回黄抱紫后突觉眼前光明,犹如黑房子突然开灯。阳门,命门也。专气保精,无使泄散;朗照内外,兼守命门也。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宫,
口中液水为玉津,一名醴泉,亦名玉浆,伫水为池也。百节调柔,五脏和适,皆以口为宫主也。(《大洞经》云:心存胃口,有一女子,婴儿形,无衣服,正立胃管,张口承注魂液,仰吸五气,当即藏满口中,内外津液,满口咽之,遣直入玄女口中。五过毕,叩齿三通,微咒曰:玉清高上,九天九灵,化为神女,下入胃清。金和玉映,心闲神明,服食日精,金华充盈。 )
漱咽灵液灾不干,
灵液真气,邪不忤正。
体生光华气香兰,
不食五谷,体无滓秽。
却灭百邪玉炼颜。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审能修之登广寒,
广寒,月亮,北方仙宫之名。时所谓身内虚空处出现玉轮明月,内观所见。冬至之日,月伏广寒之宫。其时育养月魂于广寒之地,天人采精华之彩,以辩日月之光。
昼夜不寐乃成真,
勤修静定,昼夜修持,则为真人。
雷鸣电激神泯泯。
调神理气,精魄恬愉,虽震雷而不惊惧。雷鸣电激为修行时出现景象,耳边雷鸣或身感电击,此时用神昏昏默默,不为之所惊。又曰:雷为电激,为叩齿存思,乃是神用,不得言泯泯也。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
黄庭之内人穿着锦衣,锦衣具五色也。即谓五脏之真气也,三庭之中备有之故也。
紫霞飞裙云气罗,
《十方经》云:高上玉皇衣文明飞云之裙,即神仙之服也。
丹青绿条翠灵柯,
五色杂气,共生枝条仙衣之所。
七蕤玉_闭两扉,
外象喻也。蕤,下垂。_,管道。七窍闭合,反观内视。闭目,曰闭两扉。
重掩金关密枢机,
金取坚刚也。老子经云: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言养生善守,精神不妄泄。则体内枢机自动。
玄泉幽阙高崔嵬。
口中之液,一曰玉浆,一名玉液,一名玉泉,两肾间为幽关,两目间为阙庭,舌下玉液产自双肾,肾水上朝,化为玄泉。
三田之中精气微,
内指事也。玄泉浇灌三田,丹田之中,神气变化,感应从心,非有非无,不可为也。象粗入妙,必基有条,故以气细微则用心细微为主。象可至静至微。
娇女窈窕翳霄晖,
《真诰》云:娇女,耳神名也。翳(yi),遮盖。霄晖,天光。言耳不外闻诸物,文静内贤,双目不外驰,守定天光。
重堂焕焕扬八威,
重堂,喉咙名也。一曰重楼,亦名重环。《本经》云:绛宫重楼十二级。绛宫,心也,或曰心下肾上之间。喉咙在心上,故曰重堂。喉咙者,津液之路也。流通上下,重楼生光,焕明八方,八方之神曰八威也。 (太古之世,群龙兴洪水为灾,元始天尊以八威之策制伏龙王。所谓八威即"威神、威鬼、威俗、威伪、威毒、威狩、威非、威物"。用此八威神策召制龙王,故书名《八威召龙经》。)
天庭地关列斧斤,
两眉间为天庭,紫微夫人咒曰:开通天庭,使我长生。斧斤,金木相聚也。乾坤之间,金木相聚,灵台永固。
灵台盘固永不衰。
心为灵台,言有神灵居之;静则守一,动则存神;神具体安,不衰竭也。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
膻中气海为中池。(或据所言服饰,包括心至下腹关元的距离而言,中池是包括中丹田至下丹田之间的位置)。言中池之神上服赤珠之衣。
丹锦云袍带虎符,
丹锦云袍,心肺之色也。虎符,兵符也,谓中池之神,可调遣兵马之用。
横津三寸灵所居,
内指事也。脐在胞上,故曰横津。脐下三寸为丹田,真人赤子所居也。
隐芝翳郁自相扶。
按《内外神芝记》诀云:五脏之液为芝,即隐芝也,又名内芝。翳郁,浓密。谓五脏之液聚集相盘结。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
天中之岳为鼻也,一名天台。所谓灌溉中岳,名书帝录也。
灵宅既清玉帝游,
面为灵宅,一名天宅,以眉目口之所居,故为宅。修之精通,则神游矣。《大洞经》云:面为尺宅,又或云赤泽。
通利道路无终休,
通利耳目口之气脉周流不息。
眉号华盖覆明珠,
明珠,目也。
九幽日月洞虚无,
当存目童如日月明也,照于鼻前,即如洞中九幽之地有日月朗照。
宅中有真常衣丹,
存见真人,常在目前,与心应而象心气色也。
审能见之无疾患。
元阳子曰:常存其神,则无病也。
赤珠灵裙华茜粲,
心神之服色,外喻也。
舌下玄膺生死岸,
内指事也。玄膺是舌下舌系带中间的穴位,它位于舌下玉液、金津的两个穴位中间,通津液之岸也。《本经》云:玄膺气管受精符也焉。
出青入玄二气焕,
谓吐纳阴阳二气,焕然普明。
子若遇之升天汉。
人能善遇吐纳之理,则成天仙矣。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诀存真,
大道至简,要诀在于存真。
泥丸百节皆有神。
泥丸及身体百节皆相通,其间具有神真相对应,神者妙万物,而因象立名。
发神苍华字太元,
白与黑谓之苍,最居首上,故曰:太元也。
脑神精根字泥丸,
丹田之宫,黄庭之舍,洞房之主,阴阳之根,泥丸脑之象也。
眼神明上字英玄,
目喻日月,在首上之,故曰明上。英玄,童子精色也,内指事。
鼻神玉陇字灵坚,
隆陇之骨,象如玉也。神气通天,出入不竭,故曰灵坚也。
耳神空闲字幽田,
空闲幽静,听物则审,神之所居,故曰幽田。
舌神通命字正伦,
咽液以舌,性命得通,正其五味,各有伦理。
齿神_峰字罗千,
牙齿坚利,如_刃锋,摧罗众物而食之。
一面之神宗泥丸。
脑神丹田,百神之主,一面众神皆朝泥丸。
泥丸九真皆有房,
《大洞经》云:三元隐化则成三宫,三三如九,故曰三丹田。又有三洞房,合上三元,为九宫,中有九真神,三九二十七神,气和人当存之,亦谓九皇、九魂,变九气以为九神,各居一洞房也。
方圆一寸处此中,
房有一寸,脑有九瓣。
同服紫衣飞罗裳。
九真之服,皆象气色,飞犹轻故也。
但思一部寿无穷,
存思泥丸九真,不死之道
非各别住居脑中,
泥丸众神皆居脑中。
列位次坐向外方,
神统丹田而外其面,以捍不祥。《八素经》云:真有九品,向外列位,则当上真。上向高真,南向太真,东向神真,西向玄真,北向仙真,东北向天真,东南向虚真,西南向至真,西北向天真者,不视而明,不听而听,不言而正,不行而从也。
所存在心自相当。
心存玄真,内外相应。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
内象喻也。心为脏腑之元,南方火之色,栖神之宅,丹之灵元。故曰守灵。
肺神皓华字虚成,
栖为心之华盖,皓白也。西方金之色,肺色白,其质轻虚,故曰虚成也。
肝神龙烟字含明,
肝位木行,东方青龙之色也,于脏主目。日出东方,故曰含明也。
翳郁道烟主浊清,
翳郁木象,得火而烟生,得阳而气清;清即目明,浊即目暗。
肾神玄冥字育婴,
肾属水,居北冥,故曰玄冥。肾精为子。故曰育婴。
脾神常在字魂停,
脾中央土位也,故曰常在。即黄庭之宫也。魂不下于脾土之界,故曰魂停也。
胆神龙曜字威明。
胆色青光,故曰龙曜;主于勇悍,故曰威明。外取东方青龙雷震之象。
六腑五脏神体精,
资保一身,废一不可,故曰神体精。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为六腑。所言腑者,犹府邑之府,取受物之义,故曰府也。脏者,各具一质,而共藏于身,故为脏也。言三焦者多矣,而未的其真,盖心肝腑三脏之上,而系管之中为三焦。《中黄经》云:心肝肺三焦,当指其所也。又据五方之色,脾为五脏之主。而今其以心为主,何也?答曰:心居五脏中,其质虚受,是神识之体,运用之源,故偏方而得其主,动用而获其神,不可以象数言,不可以物悉取,皆自然之理也。
皆在心内运天经,
以五脏六腑各有所司,皆法象同天地,顺阴阳,自然应摄之道,故曰运天经也。
昼夜存之自长生。
依此五神服色,思存不舍,不死之道。仙经存五脏之气,变为五色云,当顶上覆映一身,日居于前,月居于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去邪长生之道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宫似华盖,
金宫也,肺在五脏之上,曰:双肺叶如华盖也。
下有童子坐玉阙,
童子名皓华。肺形如盖,故以下言之。玉阙者,肾中白气与上肺连之也。
七元之子主调气,
元阳子曰:七元之君,负甲持符,辟除凶邪而布气七窍,主耳目聪明。七元,七窍之元气根本来源也。饮食营养液、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精液等七种为基础七元,而从这基础七元又清浊分泌而生化出的津液称为正津。七液,指人的心液、肝液、脾液、肺液、肾液、气液、血液。
外应中岳鼻齐位,
中岳者,鼻也。又为齐,齐为昆仑。鼻为七窍之门户,位犹主也。
素锦衣裳黄云带,
素,肺膜之色也。黄膜蔓延罗绪,有象云气也。
喘息呼吸体不快,
喘息为巽风过猛,体有不快。
急存白元和六气,
白元君主肺宫也。《大洞经》云:白元君居洞房之右是也。风、寒、暑、湿、燥、火,此内经所谓六气也。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五行之气也,水气寒,火气热,金气凉,木气温,土气非寒非热,不温不凉,遇火则燥,遇水则湿。寒、热、温、凉、湿、燥,是为六气。风乃六气往来之动象,可寒可热,可温可凉,可湿可燥,乃六气之动,非气本身也。
神仙久视无灾害。
六气均衡,邪不干正。
用之不已形不滞。
常存此道,形气荣华,至诚修炼之所及也。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叶,
火宫也。心脏之质,象莲花之未开也。
下有童子丹元家。
心神丹元也。
主适寒热荣卫和,
寒热,阴阳静燥之义也。人常和适,以荣卫其身。气分阴阳,阳者为卫气,阴者为阴精;血分阴阳,阳者为荣气,阴者为阴血。气行于经,则卫行于经;血行于脉,则荣行于脉。是故,“卫行脉外,荣行脉中”也。心主荣,肺主卫;脾主阴血,肾主阴精;脾与肾之主精血,皆缘于肝脑之元阴元阳生发与节制。人体一气分气血,气血再分为荣、为卫、为阴血、为阴精。此荣卫气血之总论也。
丹锦衣裳披玉罗。
心象离火。丹锦衣裳,外阳也。披玉罗,内阴也。所谓离中空是也。
金铃朱带坐婆裟。
金铃,心之象也。朱带,心上血脉之象也。坐婆裟者,言神安静也。
调血理命心不枯。
心安体和,则无病矣。
外应口舌吐五华,
心主口舌,吐纳五脏之津,识五行之味,故言外应五味也。
临绝呼之亦登苏。
人有病厄,当存丹元童子,朱衣赤冠,以救护也。
久久行之飞太霞。
常修此道,能获飞仙。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宫翠重里,
木宫也。肝色苍翠,大小相重之象也。
下有青童神公子,
肝,东方木位,主青,故曰青童。
主诸关镜聪明始。
肝主春三月,阳之本始。窍主目,五行之关镜,故曰聪明始也。
青锦披裳佩玉铃,
青锦,肝之色。玉铃,白脉垂象也。
和制魂魄津液平,
内指事也。东春和煦,万物生也。
外应眼目日月精,
肝外主眼,左日右月也。
百疴所钟存无英,
诸疾荐之,但存肝神无英公子。
同用七日自充盈。
五脏兼存,故言同用。凡七日为一竟者,一游也。
垂绝念神死复生,
垂死,存念肝神,还得活愈。
摄魂还魄永无倾。
《太微灵书》云:每月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夕,三魂弃身游外。摄之者,常仰眠、去枕、伸足、交手心上,瞑目闭气三息,叩齿三通毕,存心中有赤气,如鸡子从内出于咽中,赤气转大,覆身,变成火,以烧身,使匝,觉体少热,呼三魂名曰"爽灵、胎光、幽精"。即微咒曰:"太微玄宫,中黄始青,内炼三魂,胎光安宁,神宝玉室,与我俱生。不得妄动,鉴者太灵。若欲飞行,唯诣上清;若有饥渴,得饮玄水玉精。"又每月朔望晦光魄盛总交通,存思精炼反还之法。当此,乃仰眠伸足,掌心掩两耳,令指根绕于项上,闭息七遍,叩齿七通;心存鼻端白气,如小豆大,须臾渐大,冠身上下九重气,忽变成两青龙,在两目中,白虎在两鼻孔中,朱雀在心上,苍龟在左足下,_蛇在右足下,两玉女著锦衣,手把火光当两耳门。毕,咽液七过,呼七魄名"尸狗、伏矢、雀阴、天贼、毒秽、臭肺"。即咒曰:素气九还,制魂邪奸,天狩守门,娇女执关,炼魄和柔,与我相安。不得妄动,看察形源,若有饥渴,听饮月黄日丹。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阙圆,
水宫也,玄阙圆者,两肾相望之形状也。玄,水色,内象喻之也。
中有童子冥上玄,
肾为下玄,心为上玄,肾神玄冥,字育婴,气与心连。故言冥上玄。
主诸六府九液源,
九液交连,百脉流通,废一不可。五脏六腑,乃九窍之津液也。
外应两耳百液津。
肾宫主耳,气衰则聋。阴阳和合,则百脉津液流通也。
苍锦云衣舞龙蟠,
苍锦,肾色之象也。云衣,肾膜之象也。龙蟠,肾脉之象也。
上致明霞日月烟,
肾气充之,上注于目,外象喻也。
百病千灾急当存,
存想见之,永无患故也。
两部水王对生门,
肾藏双对,故曰两部。肾宫水旺,则化为赤子,故曰对生门。
使人长生升九天。
赤子化为真人,而升九天。九天常谓九气青天,其气主生也。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己,
土宫也,戊己属土,据中央辰。
中有明童黄裳里,
明童谓魂停,黄裳土之色。
消谷散气摄牙齿,
脾为五脏之枢也。脾磨食消,生气,乃至齿为罗千,故摄牙齿。
是为太仓两明童,
太仓,脾府。此明童谓脾神,名混康也。
坐在金台城九重,
坐于九重之城的金台上。
方圆一寸命门中,
即黄庭之中,丹田之所也。
主调百谷五味香,
口中滋味,脾磨食之所致。
辟却虚羸无病伤,
内指事也。
太阴星君,中国道教神话中的月神,俗称太阴娘娘、月姑等。全称为“上清月府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皇君”(见《道法会元》)、“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见《道门定制》),或称“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净明黄素天尊”(见《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
汉族人民对月亮的崇拜习俗[3],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宗,地宗合为六宗。其实汉族人民祭祀月亮时,往往是辅助于太阳而行的。且祭日于 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足以见古代“祭日为主,祭月为辅”的现象。[3]
中文名
太阴星君
别名
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月神
神话体系
中国神话体系
居所
月宫
司掌
月亮
相关视频
223万播放|03:04
猪八戒调戏的嫦娥是不是月宫之主?错了,真正的主人孙悟空也怕!
六石映像
13万播放|01:11
今日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太阴星君和月下老人
和合术一方道长
31万播放|01:13
难怪与嫦娥关系很深的不是猪八戒而是沙僧,你看他手里拿的是啥?
六石映像
历史文化文献记载祭祀传统TA说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
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文中说帝俊之妻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其实更多的则是关于嫦娥(恒娥)、蟾蜍、白兔、吴刚、桂树的传说。《归藏》曰:昔恒我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太阴星君
《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据《拟天问》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月中月兔已为当时人们达成共识。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就曾吟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说妲娥与玉兔共栖于月中。
到了唐代,又有吴刚伐桂之说。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于是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为神仙境界,中有雄伟的月宫,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白兔,高大的桂树,砍树的吴刚 。后来道教吸收了这些信仰,另创造出一位月神,将月亮与太阳、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太曜星君”。称其号为“月府素曜太阴皇君”,俗称“太阴星君”。
太阴星君
崇拜太阴星君,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也因为这个缘故,八月十五日的太阴星君诞辰祭,都在入夜以后,面对当空的皓月家家户外围院,排设香案点上一对红烛,供上四色鲜果,焚香膜拜,气氛十分虔诚,而又带有几分闲情逸致之感。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
中国民间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服药后升天而去,住于广寒宫,就成了月宫中的一位女神。《归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此后,太阴星君就较普遍地为中国民间供奉。中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拜月亭》。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太阴星君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怀。清人丁耀亢所著的《续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一对痴男怨女郑玉卿和银瓶私尝禁果后,推开窗户,双双跪倒,对着月亮说:“就两人有一人负心的,就死于千刀万剑之下。”有趣的是,有些单相思的男女也要请太阴星君评理,或诉衷肠。
文献记载
太阴皇君诰
至心皈命礼。大罗天上,七宝苑中。秉金水之精华,姿容绰约;本坤仪之柔顺,瑞相端严。开玉烛之神光,家沾清泽;鍊紫房之灵药,人锡长年。虽朓朒而真体罔亏,任满盈而明辉不溢。考核诸仙之升降,秉正无私;主持司禄之权衡,锡恩靡忒。命玉妃而滋甘露,催开万谷春容;咨青女而降玄霜,收敛千仓秋实。恩敷三界,化被天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月府太阴,结璘皇君,宝光幽照如来,妙果素月天尊。
至心皈命礼。广寒至圣,紫光上真。主北极之阴阙,掌人生之魄体。明分长短,致吉凶有缺有圆;显示灾祥,降祸福无差无忒。巡游不住,玉兔周游于九道;辉照无穷,素魄全击于行方。凡承运照,实荷生成。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月府素曜太阴皇君,慧光朗照天尊。
三光照耀万物生,天和地合得安宁。敬畏长存心恭敬,涤荡乾坤日月明。
至心称念妙果素月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
太阴真君,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如世人运炁逢遇,多有惨惨之忧,宜弘善以迎之。其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素纱之衣,手执玉简,悬七星金剑,垂白玉环佩。宜图形供养,以异花珍果,浄水名香,灯烛清醴,虔心瞻敬,至心而咒曰:
太阴真君,常弘正道。阴德不愆,福我亿兆。
《洞渊集卷七》
编辑
传视频
TA说
6
目录
在
十二经脉为经络分类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十二经脉是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十二正经。《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十二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每一经脉,内部属络于一定的脏腑(属于脏的络于腑,属于腑的络于脏),外部则分布于四肢、躯干和头面。
十二经脉按阴阳属性分布于人体,四肢部阳经在外侧,阴经在内侧;太阴、阳明在前(外),少阴、太阳在后(内),厥阴、少阳在中。手足三阳经脉皆会于头部,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胸腹部分布着手足三阴经脉及足阳明经,腰背部为足太阳所过,侧胸腹为足少阳所过。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并按五行属性互为表里,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其走向互相连接。
各经脉有五行属性,且有气血多少的不同。
详见百科词条:十二正经 [ 最后修订于2016/4/17 23:18:35 共655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太阴星君是月神。
太阴星君,是中国道教神话中的月神,俗称太阴娘娘、月姑等,全称为上清月府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皇君、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着称为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净明黄素天尊。
汉族人民对月亮的崇拜习俗,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宗,地宗合为六宗。其实汉族人民祭祀月亮时,往往是辅助于太阳而行的。且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足以见古代祭日为主,祭月为辅的现象。
祭祀传统
日期:在中国民间,至今仍保存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贡品:一般以月饼、瓜果、豆腐作为供品,一些地方在祭拜的时候,还要念《太阴经》和《太阳经》,以祈祷月神保佑全家兴旺平安。明代有一首《桂枝儿》云:闷来时独自在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神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太阴星君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方式:太阴娘娘是中国的月亮之神,其地位有如西洋希腊神话的塞勒涅。既然中秋祭月,自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了。以苗栗头份的太阳宫为例,每年中秋,为太阴娘娘祝寿的活动包括奏表祭拜,念经祝寿,举行月光晚会,颂血盆经等等。
—太阴星君
天帝鼎:叶凡在自己轮海中以玄黄母气炼制的重器,后化为仙器
荒塔:东荒人族至宝,传为真正的仙组建仙庭时所遗,现与东荒同在,九重塔身镇压一切,在妖帝坟冢中用于定住阴坟,青帝打入仙路后被留给叶凡
绿鼎:又称成仙鼎,上古天庭的秘器,为帝尊所造,依靠昆仑为核心的诸祖脉降临于多颗古星而孕养,与成仙契机有关,同荒塔、仙钟齐名。天庭崩溃后曾为不死天皇等人所掌,但却破损于神战,被羽化神朝送往地球修复,但尚有碎片在北斗。曾被叶凡、神组织分别集齐三分之一,仙路黑暗动乱后重新散落在宇宙当中。于飞仙星仙路开启时借助寂灭天尊、化蛇、史前生物之死而重聚,化为神娃的神祇也在此时回归,但神祇欲求解脱,助叶凡大战四大至尊,仙鼎再次崩碎,部分碎块被叶凡所得
仙钟:与荒塔、绿鼎齐名,一同记载在帝尊留下的仙珍图上的近仙之器。诞于昆仑,是仙山孕育出的第一件珍宝,蕴含了诸天万秘,帝尊攻打古昆仑时飞走,上古神战中镇压荧惑魔海眼
龙纹鼎:摇光的极道武器,摇光圣地的二十八位圣贤以及无数圣主与太上长老,历经五万载岁月,祭炼圣物龙纹黑金铸就而成,实为狠人铸就。破碎于仙路黑暗动乱
太阳神炉:姜家的极道武器,恒宇大帝于堕日岭所铸,故又称恒宇炉。破碎于仙路黑暗动乱,后被大力牛魔族提供消息,由叶凡寻到修复
吞天魔罐:狠人大帝用自己旧身炼制的极道武器,后为涂天所得,但因缺少罐盖威力有所减弱,罐盖则在段德手中。仙域之战前破碎,精气被狠人大帝吸收
无始钟:无始大帝的极道武器,镇在古皇山中。成仙路崩后填混沌洞
虚空镜:姬家的极道武器,在仙路黑暗动乱中半崩流落宇宙,被张清扬、龙宇轩、张文昌得到,还给姬家,后被叶凡修复
西皇塔:瑶池的极道武器,西皇母以仙泪绿金所铸,所以又名仙泪塔。在仙路黑暗动乱的大战中被打得残缺
大雷音铜匾:庞博从火星大雷音寺中取得的匾额,曾用于大战神鳄,庞博赠与叶凡。
舍利念珠:柳依依从大雷音寺取得的以六颗舍利组成的念珠,舍利中各有人形图案。后被其送给叶凡。
离火神炉:离火教镇教杀器,可发出“火凰出世”攻击,系姜家多年前丢失的至宝,恒宇大帝早年所用的兵器。被其太上掌教用于攻击封困叶凡,为叶凡所夺,在姜太虚回归后归还给姜家。
青木宝印:韩长老赐予韩飞羽的法宝。
拙弓:太玄派拙峰镇山古弓,配备九支箭羽。挽弓时峰上九只老鸦会飞入箭羽中。失踪多年后被李若愚重新寻到,用于开启拙峰传承。
云链:陈风的法宝,以玉髓祭炼而成,洁白若云。被叶凡击毁。
星盾:陈风的法宝,刻有漫天星辰。被叶凡击毁。
月刃:陈风的法宝,宛若月牙,银辉灿烂。被叶凡击毁。
玉净瓶:在荒古禁地徐道凌交给叶凡用以盛装神泉的宝物,号称可以装山。在荒古禁地根本被伤。
大罗天网:姬惠赐予姬仁之宝,布下后包罗天地,被叶凡夺得,在晋国西端火域第六重紫气东来中焚毁。
月宫:姚曦的秘宝,定在眉心以温养神识,并能神识入主以攻击。
水蓝珠:燕云门宝物,可放出水幕保护使用者,为司徒风持有,被叶凡击碎。
冥血妖盒:一位妖王留下的妖器,可污人金身,被某人族大能临死时打碎。某曲州修士持其边角攻击叶凡,宝毁人亡。
大荒戟:鹏王杀伐一生的魔兵,被封印后传给金翅小鹏王。
黄金神铃:黑皇的武器,存放在识海中,因不明原因遭受意外被封印,对战夺舍庞博的老妖时被解放出来,并将其镇压。
凤羽扇:凤翔老祖以自己蜕下的妖羽祭炼成的宝扇,现为凤翔斋镇店之宝。
打神鞭:1原属姜子牙的神鞭,以帝尊不死神树的一段枝干炼制,攻击神识极强,并能掩藏使用者气息。出现在神漠,为叶凡所得。在不死山交给庞博收集悟道茶,被庞博带到中州,在两人重会时为庞博还给叶凡,后被叶凡留在天之村2道劫黄金所铸,状若神剑,共有二十八节,是来自第七生命禁区葬天岛的金翅大鹏皇之帝兵,于神话战场被叶凡所毁。
金刚琢:老子西出函谷所铸至宝。其九天白玉璧所铸的仿品为尹天志用于攻击叶凡,被夺,天之村分宝时被叶凡赠出;摇光圣地亦有一把仿品,以大罗银精铸成,在龙纹鼎中锤炼而出,赐给杨毅,被叶凡夺得,后为王冲的古战车撞碎;永恒国度有一种可化为金刚琢形态的圣甲;星空中的大力牛魔族族长亦有一枚仿品,为老子亲自打造,消耗其举族宝库中所有顶级神料,品级为大圣级别,在神话古路彼岸神域被诛仙阵图击毁。
圣灵剑:叶凡从九窍石人中切出的龙纹黑金小剑,由天地所生,孕育石中,已交织出部分道与理。后被其赠给姜婷婷。
山河图:紫府圣地重器,为紫霞所掌。
阴阳镜:阴阳教神物,由古之圣贤祭炼而出。
阴阳剑:阴阳教历代圣子专属战兵,阴阳圣子欲为圣女报仇,以此攻击叶凡,被叶凡杀之夺取。对决万初圣子时被天妖血盒所毁。
封神榜:无始大帝炼制的古榜,封于圣崖,有相当于大帝只手的封印之力,后卷着不死道人献祭成仙路混沌洞。无始大帝炼制时见过另一幅鸡肋的封神榜,与先秦炼气士的封神榜同名。
天妖血盒:一位天妖以血为后人祭炼的宝物,可收人炼化形神。落入万初圣子手中,后为叶凡所夺,天之村分宝时赠出。
破空神船:李东来得到的秘宝,在火魔岭被叶凡打碎
定风珠:风族的一种秘宝,可定地火风水。风凰某堂兄持一枚定风珠在火魔岭攻击叶凡,被叶凡引动的雷劫劈碎,此人也被劈死
杀手权杖:杀手神朝天庭的无上权杖,除了是兵器还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天庭被灭后,天庭之主带其逃到圣崖,伤重而死。十数万年后叶凡来此将其取走,后留在天之村
万殇弓:在仙府世界中袭击姬家兄妹的人马所持的碧绿色硬弓,圣主级兵器,可以锁定气机。被叶凡所夺,天之村分宝时赠出
九神兵:一万五千年前的羽化王的兵器,有碧玉刀、紫玉剑、赤玉矛、墨玉戟、白玉盾等九种。在其死后被段德盗墓所得,又被东方野打劫时捞出,分给叶凡,后被其送给庞博
天妖灯:三万多年前的东荒天妖遗物,为段德所得,后被东方野打劫走
星河:星河道人生前留下的唯一法宝,被段德盗墓所得
中皇印:中州重宝
南妖钟:南岭妖族重器
翻天印:中州重宝,准帝兵器,号称可粉碎日月,红柳有仿品一件,被叶凡所毁。叶凡以苍炎洞府找到的混沌石炼成一件更强仿品赐予九尾鳄龙
天魔伞:蓝枫的圣器,内有前辈祖圣封印的天魔虚影,可形成了天魔场域。被叶凡所毁
中皇鼎:中州重宝
日月:南岭妖族的圣人兵器,由日轮月轮组成,已传承十五万年
太皇剑:大夏皇朝的极道武器,在仙路黑暗动乱的大战中折断
九黎图:九黎皇朝的极道武器,内蕴三千大世界,号称熔炼一切,在仙路黑暗动乱的大战中崩裂
天帝剑:和王腾一起渡过天劫的神兵,叶凡斩杀王腾后将其夺走。后留在天之村
离火剑:圣主级兵器,在西坝城九黎天阙拍卖被一名奇士府弟子拍走
碧落钟:王级兵器,以九天碧落神玉打造。原属于碧落王,碧落王死于某血窟后遭到污染,在西坝城九黎天阙被金赤霄拍下后送往北原清洗,后被叶凡夺下赠给小雀儿
魔云锁山图:与金赤霄一同攻击叶凡的某青年修士的法宝,可发出九岳齐压攻击,被叶凡震裂
大罗星盘:青蛟王小世界内妖族的宝物
混沌青莲:青帝的极道武器,以其本体炼成
两仪神剑:阴阳教某半步大能的法宝,被叶凡击毁
先天五行蜈蚣索:阴阳教某半步大能的法宝,被叶凡击毁
黑葫芦:叶凡夺自紫府圣子的葫芦,疑似斩仙葫芦,在上古大战中已毁坏。内原有天阴绝水,后在火域第九层九色圣焰中被烧干。于紫微星域被叶凡交给老疯子
金乌大旗:八十一杆金色大旗,陆鸦之宝,可布金乌神阵,曾同时困杀五名巅峰圣主。被其交给金乌族九太子,九太子被叶凡杀死后为陆鸦取回,又为叶凡杀陆鸦分身夺取,对决端木明时被九棵冥竹击碎
八德宝轮:广寒宫镇教之宝,内蕴八个神祇,原为圣兵,但曾被打碎而威力减弱。现为伊轻舞所掌
神女炉:恒宇大帝证道后从北斗归来时为人欲道开教鼻祖所炼神炉,其中小祭台能调动人欲大道之力,发动六欲神劫。曾为一名人欲道弃徒抢走,收尽天下美女,故恶名昭著。在对决神庭时崩毁,但露出准帝器级别的内炉
广寒阙:广寒宫的两大圣兵之一,为伊轻舞所掌
广寒宫:广寒宫另外一座圣兵,更强于广寒阙
乌翅鎏金镋:金乌一族圣兵,为陆鸦所掌,陆鸦死后被金乌王取回
长生戟:长生道观的传世圣兵
王者丧钟:端木明的王级兵器,一座魔钟,被叶凡以金刚琢击碎
太阴大旗:端木明的兵器,被叶凡以玄磁山击毁
苍龙刀:蛮族圣兵,为守护兽苍龙所掌,已破损
龙皮鼓:紫天都的法宝,以一位太古祖王的兵器为原型模仿炼成,善于攻击元神,被叶凡击毁
时间之书:天庭一位采食过不死药的准帝祖师以自己人皮祭炼成的宝物,上有天庭半卷传承。叶凡得自不死山,后留在天之村
禁魔瓶:能禁锢空间,让一切阵纹失效,瓦解一切法则之力的一种魔瓶
炼狱剑:地狱一位王者的残缺圣兵,被段德以吞天罐盖收取后为叶凡所得,后交给庞博
八部魔碑:不死天皇为麾下战死的八部众安魂而祭炼的魔碑。仿品于天断山脉被用于袭击叶凡,为神女炉毁掉
地狱镇魂塔:地狱传世圣兵,以五位杀圣化道之骨铸成,被叶凡以天庭权杖夺取,后留在天之村
九龙圣铜印:王者兵器,可自主发威攻击。在茅山被原始龙洞护道者用于伏击叶凡,被叶凡打碎
大羿射日箭:地球上古强者大羿的神箭。当时铸造圣箭的余料被人铸成两支仿品,为原始龙洞护道者用于攻击叶凡,被夺
神之约
道部·卷十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本文2023-10-28 14:31: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