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治本伤寒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5收藏

康治本伤寒论,第1张

康治本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6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葛根四两

以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7太阳病,发口,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8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自身,温服一升。

9服桂枝汤,或下之后,仍头项强痛,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口,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主之。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白术三两,茯苓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0服桂枝汤,不汗出候,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人蓡汤主之。

1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服桂枝汤。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

若厥愈者,与芍药甘草汤,以其脚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四逆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干姜三两

上二位,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上二位,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12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3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14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七十个去尖皮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16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青龙汤主之。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7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青龙汤发之。

18发汗,若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温服,再服。

19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主之。

麻黄四两去节,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20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者,茯口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烂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1发汗,若下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术汤主之。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2发汗,若下之后,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23发汗,若下之后,反恶寒者,虚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但热者,实也,与调胃承气汤。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24大黄四两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煮两沸,顿服。

25发汗,若下之后,虚烦不得眠。若实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棉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

栀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香豉四合棉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

26太阳病发汗,汗出后,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脉沉紧者,真武汤主之。

27伤寒中风,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鞭,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去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8伤寒,身热恶寒,颈项强,肋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29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于建中汤。不愈者,小柴胡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尽,温服一升。

29伤寒,心中悸而烦者,建中汤主之。

30太阳病,烦二三下之,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大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1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但少腹急结者,与桃仁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二合,桂枝二两去皮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温服五合。

32伤寒,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陷胸汤主之。

大黄六两酒洗,芒硝一升,甘遂一两末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温服一升。

33太阳病,发汗而复下之后,舌上燥,渴,日晡所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鞭满痛,不可近者,陷胸汤主之。

34伤寒,发汗而复下之后,胸肋满 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栝蒌根三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在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5太阳病,发汗而复下之后,心下满鞭痛者,为结胸。但满而不痛者,为痞,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半升洗,黄连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6太阳中风,夏利呕逆,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肋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大枣十枚擘,芫花熬末,甘遂末,大戟末

上四味,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取一升,去滓,内诸药末,等分一两,温服之。

3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切,黄连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8伤寒中风,烦二三下之后,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黄连三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9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40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主之;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 洗,生姜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41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42伤寒下后,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但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

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43伤寒无大热,口烦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生汤主之。

44阳明之为病,胃实也。45阳明病,发热汗出,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厚朴、枳实,取五升,内大黄,更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46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渴,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个擘,大黄二两酒洗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蒿,减二升,内栀子、大黄,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47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遗尿,发汗谵语,下之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汗自出者,白虎汤主之。

48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49太阴只为病,腹满而吐,自利也。

50太阳病,腹满而吐,是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二两酒洗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5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52少阴病,心中烦,不得眠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53少阴病,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白术三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54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55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赤石膏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熟成汤成,去滓,内赤石脂末,温服七合,日三服

56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一升,人生二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六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57少阴病,咽痛者,甘草汤主之

甘草二两

上一位,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58少阴病,下利者,白通汤主之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59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呕者,真武汤主之。

白术三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60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厥,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61少阴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一两,泽泻一两,茯苓一两,阿胶一两,滑石一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62少阴病,脉沉者,宜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63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痛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

64发汗,若下之,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65伤寒,脉滑,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称)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大枣十二枚(掰) 半夏半斤(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刘渡舟 

这一条仍然论述二阳合病,表邪不解导致里气不和,不下利但是呕吐。表邪不解,两经阳气抗邪于表,造成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有时可见下利,有时可见呕吐,有时吐利并现。

临床上表邪影响里气不和情况很多,比如桂枝汤证中有干呕,麻黄汤证有呕逆。有人一感受外邪就吐利,现在称为肠胃性感冒,对于这类病,解表是第一位的。

胡希恕

太阳阳明合病必定要自下利采用葛根汤,同时葛根汤还可以加味,如果不下利,而是呕吐,就在葛根汤里加入半夏,半夏止呕。

太阳阳明合病,下利同时也呕吐,那么葛根加半夏汤也可用。葛根是甘寒,要和麻黄同时煎煮去沫。

刘志杰

这一条对照上面说的,如果不下利但是呕吐,还是阳明胃家不和,湿热上涌。半夏有降逆止呕,和胃气的作用,同时可以辛散湿邪。

阳明和太阴都是主里,如果虚寒就是太阴,阳性就是阳明,阴性就是太阴。胃阴虚的虚寒在太阴病,用理中汤就可以。很多阴虚证,也需要补气温阳化津液,乱用滋阴药会出问题。

葛根类方

东子:葛根治腰椎以上后半身肌肉酸痛强直不适,治头面肌肉不适,治眉痛,颞下颌关节炎亦可治。颞下颌关节炎(颞颌关节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该关节的疼痛。可以引起头痛、颈痛、面部疼痛、耳部疼痛、颞下颌关节交锁、咬合困难或颞下颌关节弹响。

wonkey:一女,48岁,现出现更年期症状。5年前出现失眠,常常1周都无法合眼。这几年看过无法中医,始终无法改善。半月前来此碰碰运气。述说晚上每当要想入睡时,总觉得右颈项部有一硬物堵住,睡意无法上送到头部,导致夜夜清醒。我按压其颈部,有一条索状在天柱穴处。询问其可知有颈椎病否?其点头应曰:针灸和各种颈椎药物和活血药物都已经吃过,但是越吃越大脑兴奋。低头细思:葛根能治疗颈椎僵直,又能增强女性荷尔蒙,姑且一试吧。于是给予病人葛根单味药颗粒1周,每天5克热水当茶饮。1周后病人告知感觉颈部没有再受阻,晚上能睡5-6个小时。记忆力增强很多。只是大便有点硬但还能排出。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伤寒论》(14)

太阳病,项背几几而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着,可不慎欤!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着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桂本伤寒杂病论·六气直中五脏论治》

原方:原方找不到,应该就是桂枝汤加葛根四两。

注:桂枝体质,颈椎病,甚者颈项强直头晕头痛,腰椎病,甚者腰背痛拘急无力,患处肌肉僵硬,颈背久受寒者,易患。又治,颞颌关节炎,嘴张即痛。又治,落枕,头不敢转。黄煌经验方,皮肤松驰而下肢浮肿者,可去甘草,可加黄芪30克,肤色黄暗,皮肤粗黑者,可加麻黄5克,头痛头晕,可加川芎15克。服药后,头面部供血改善,或有特殊反应,如牙痛、虚弱感、饥饿感、头面部发热感,减量即可。更多证治,见葛根药证。

赵杰:白瘦的人是属于桂枝体质。白瘦的人,从脖子到骶椎的病,皮肤,肌肉以及椎体的病变,只要从颈部到骶部的病都可以,无论是疱疹,皮肤过敏,还是肌肉扭伤,闪腰,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只要是白瘦体质,都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以上诸病不是白瘦体质的用桂枝加葛根汤效果就比较差,另外白瘦体质颈椎病,金匮要略上也有一个方子,瓜蒌桂枝汤,也可以应用。

医案:

xujunxiangzi:Y小妹,来我家做客,闲聊其久久不愈的张嘴时的疼痛,给我的印象大概是颞颌关节炎的问题吧,问我有没有什么招,我按压其下关穴痛感明显,再观其人体瘦面白,皮肤细腻,有点林妹妹的弱不禁风的感觉,桂枝体质也。处桂枝加葛根汤加川芎,两剂。后越几月,其父母来我处因他疾就诊,闲谈时说起其女儿上次的张嘴疼痛说,服药后已愈。

葛根汤

原文: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伤寒论》(31)

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3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痓(一作痉),葛根汤主之。《金匮要略·痓(一作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原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 六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注:

黄煌:葛根汤的主治非常简单:“项背强几几”。不要以为“项背强几几”就是大椎穴那里不舒服,我们要把“项背”延伸,头项、腰背都在这个范围。从后头部一直到腰骶部,后背部的拘急感、疼痛感、倦怠感,都可以看做是“项背强几几”。我发现临床上用葛根汤的人,有的主诉“头项强痛”,有的主诉是“肩颈酸重”,有的主诉是“腰背酸痛”,有的主诉是“头昏、头重、头晕”,甚至有的就感觉到是疲劳,说自己拖不动,说自己全身困重。要注意这可能就是葛根汤证!

但还要看体质。如果来位病人是个才20多岁的姑娘,人瘦瘦的,说是颈椎病,你马上就用葛根汤,恐怕就容易出问题:晚上睡不好觉了,心慌了,头更不舒服了。

辨别葛根汤证,最简单的就是看看他是不是熊腰虎背,背特别厚实,这叫“葛根汤背”!我看痤疮,发现葛根汤有效的,背上的痤疮最严重最多。所以,背,这是一个葛根汤所主的部位。另外,葛根汤治疗的疾病以头面部的、五官的病症为主。有很多的腰痛我们也用葛根汤的,有效!

我用葛根汤一般要问大便,大便一般都是次数多或者不成形,甚至有的是腹泻。为什么?因为张仲景用葛根汤专门讲到“自下利”。说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自下利,就是没有用过泻药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者稀薄。张仲景用葛根,是看大便的性状来决定用量多少的。

葛根汤用葛根四两,治疗自下利;葛根芩连汤用葛根八两,就是治疗“利遂不止”,那比自下利程度重得多。所以,大便很干结的时候一般不用葛根,要用的话也要和大黄一起用。

葛根汤治疗痤疮效果比较好。我用葛根汤用得比较多的,大多是那些体格比较壮实,脸色黝黑,很粗壮,脸上的痘痘有丘疹,有结节,有脓疱,甚至有窦道,脸上就像菠萝一样啊。这种痤疮清热泻火药往往是没有效的,必须吃葛根汤。

用葛根汤以后,肤色能够变白些,慢慢那些硬结能够变软,痤疮能够慢慢消失。我经常葛根汤合用桂枝茯苓丸或者葛根汤加大黄、川芎来治疗这些壮实青年的面部痤疮,男的可以用女的也可以用。女性如伴有多毛、闭经,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也是这么用。

多囊卵巢综合症现在多啊,西医认为是一种体质状态,没有什么好办法。我们会考虑用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合当归芍药散,能够催月经。葛根汤能够催月经,这不仅仅是因为葛根里面含有雌激素的作用,麻黄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腺体功能都处在一种闭塞的状态,汗腺不活跃,不容易出汗;脑子也不行,老是忘事,反应迟钝;然后卵巢功能不行,卵子在里头老是出不来。葛根汤就是把门打开,让他出汗,让他兴奋,让她月经也来。

有报道,葛根汤可以用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这个大冢敬节先生有经验。他是根据《金匮要略》上“口噤不得语”,用葛根汤。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就是嘴巴张不开啊,吧嗒吧嗒响啊。

子虚戒空:可以多翻翻《经传释词》,把虚词搞熟了,文言文基本上就解决问题。其实个别词没有理解到,也问题不大。比如胡师的伤寒杂病论讲稿,讲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就把必自下利认为是倒装,认为该条应该为“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但这样仍然没解释清楚(后来在《越辩越明伤寒论》里面就取消了这个说法,但仍然没有解释出来),其实“必”字不一定就是定然之谓,也可以是或然之词,比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必就解为倘若、如果。但即便对这个字没有解释出来,仍然不影响胡老对这一条的理解。所以文言文功底梢差,也可以通过多读,前后贯通来解决。

医案:

xxylxr:8月2日,还是三伏天,遇一患者,男,65岁,发热39度,恶寒,头痛,全身疼痛,脉浮数,苔薄白,口不渴,原有颈椎病,服西药已两天,考虑再三,与葛根汤一剂,第二天来告,服药后出了一身汗,现在已经全好了。以前有冬不用石膏,夏不用麻黄之说,遇到发热病人总是拘泥于清热解毒,读了伤寒论才知道经方的魅力,经方用之得当真是效如桴鼓呀。

论坛“医心一意”医案:由于上班家离单位较远,这几天有特别的冷,每天骑车上下班,零下14度,昨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后头部疼痛,伴身上感觉发冷,本来想着一般感冒抗过去呢,下午不行了,后头疼的难受,伴有轻微的咳嗽,想到了葛根汤,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由于自己在医院还没有获得处方权,于是开好处方去门诊找别的医生去开方,门诊医生看处方后说这方子能管用?我说试试吧,他给开了,开的是免煎颗粒剂。三副药花了20元。晚上吃了一袋,躺被窝也没觉得出汗,就觉得身上有热感,今天早上起来,大有好转,最好的是头不疼了,还可舒服,就嗓子还有轻微的发痒感觉。也许自己是误打误撞的吃药好了,总之,今天感觉很舒服!本人是刚刚毕业的,写出来让各位老师指点指点!

论坛“xbxb”医案:本人亲戚,男,40来岁,2014年元月20日上午,上班时见他脸有病容,手按肚子,就问怎么会事,说拉肚子、怕冷。细问一下,便是水样便。因为平时有病都是我帮他治的,平时怕冷发热一付桂枝汤、有咽红时桂枝加连翘汤一付就解决问题。所以不多想就认为是桂枝人参汤证,开方:桂枝12 党参15 白术10 炙草8 干姜6。当晚8时电话问一下说:不拉了,但觉得很累,服药后不见汗出,还有点怕冷。就嘱再服一贴。21日下午上班时又问了一下,说:早上还拉过一次还是水样便,还有点怕冷,腰痛。我突然觉得是我开始时辨证有误了。急忙开了一付葛根汤:葛根15 麻黄3 桂枝12 白芍12 炙草6 干姜8(因说家里无生姜)大枣12枚。22日早上上班时问他情况如何?就一句话:好了!细问一下才知道前两天在外面玩觉得有点累就躺在一张竹床上,刚躺下时觉得背凉,但一会就热了,回家后就出现怕冷拉稀了,问昨天吃药后有汗出吗?说出了不少汗,汗出就好了。

经方论坛“王成果”医案:患者马某某,女,36岁,初诊日期:2013年1月6日。患者因唇部干裂脱皮2年来诊,病人自2年前开始,出现嘴唇干裂,夏天轻冬天重,西医治疗无明显疗效,他医以泻黄散及养血祛风治疗亦无效。病人肩宽背厚,皮肤干燥,极少出汗,皮肤容易过敏,舌淡红,苔白微腻,寸脉浮紧,大便正常,睡眠正常。目前在哺乳期。处方:葛根40,桂枝6,肉桂6,白芍12,炙甘草9,生姜12,大枣6,生麻黄12,3付。2013年1月13日复诊,不仅唇部干裂脱皮大减,乳汁分泌也大增,仍予原方继服。

葛根加半夏汤

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伤寒论》(33)

原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 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注:《千金翼》、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赵开美版影印本中的葛根加半夏汤, 生姜均是三两。

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成药为,葛根芩连片(口服液)。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伤寒论》(34)

原方: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 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医案:

经方论坛“木子长大”医案:患者是一个两岁女孩儿,发热咳嗽数天,经肌注消炎退热药物(具体药物不详)、口服七珍丹后症状不减(家长说不轻反重)。来诊时观患儿精神活泼,时有咳嗽,咳声粗浊,肺部听诊有局限痰鸣音,触摸头上微汗,双手温暖潮湿,频繁下利,粘液多粪质少,体温375度,家长说喂退烧药也是这样,就是不降。患儿肤白体瘦,两颧发红。整个表现和伤寒论34条高度吻合,开方如下:葛根30黄芩5黄连3甘草5(非原方比例)一剂,煎好后每次10毫升,两小时一次。据患者家长描述,喂药一次后不到两小时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第二日复诊时下利已止,咳嗽已微,肺部听诊痰鸣音消失。

经方论坛“wangqixian”医案:昨天晚上我吃了个梨,该梨是用纸包着的那种,据说是经过药物处理的吃完后立即感觉胃部不舒服,胀满上吐下泻,我立刻开方剂 葛根60黄连10黄芩15甘草10煮汤服用真是病情急啊,有种起死回生的感觉,早上口苦咽干,服用小柴胡颗粒2袋,感觉舒服多了葛根芩连汤在食物中毒中我用过3次,每次都有好的效果,病人服用后感觉体力恢复,怕冷感消失。

款冬紫苑:袁阿姨二伏时带她的孙子来贴三伏贴的时候跟我说肚子着凉了,天天只能吃面汤,粥,别的任何东西像蔬菜,肉什么的都不能吃,一吃就肚子疼,就得上厕所。原来一周前,下了两三天的大雨,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起来,晚上袁阿姨吃的凉面条,夜里12点的时候 就肚子疼,腹泻5,6次,一宿也没怎么睡。之后的这几天,倒是不泄了,就出现了刚开始的症状。袁阿姨说我都喝了一周的面汤了。就这些症状,我只能判断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冷,又吃的凉面条,寒邪入里了。我想到葛根芩连汤,我赶紧问大便的性状和味道,阿姨说特别臭,挺难闻的,还热乎乎的。我的脑子闪现出一个词,“协热利”。好的,就它了。我开了三付葛根芩连汤。葛根30克,黄芩10 克,黄连10 克,甘草10克。袁阿姨把三付药喝完了,吃饭完全没问题了,什么都能吃,肚子也不疼了。

梦回杏林:大便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基本上可以反应脾胃有寒还是有热,比如说,偏黄褐色是有热;偏青灰色是有寒。再结合清浊(腐臭)程度,臭是偏热、清是偏寒。而“干和稀”不是判断寒热的关键,干稀主要表明湿气重与不重。

zlxczxh:其实道理很简单垃圾桶夏天臭的,因为热发酵了,冬天不会太臭。

奔豚汤

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原方:甘草  芎藭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 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注:

东子:奔豚汤治已发奔豚,桂枝加桂汤治必发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欲作奔豚。

zyd0114:奔豚汤是用于治疗肝郁血虚的《金匮要略》杂病之奔豚病的专病专方,而桂枝加桂汤及苓桂草枣汤是用于治疗具有奔豚病样冲气上逆症状的方剂,并非是用于治疗奔豚病其他证型的方剂。

 4 从现代疾病的角度而言

    奔豚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自觉症状明显,患者常有逼真的症状描述,如有一股气从少腹或小腹上冲至胸部或咽喉,发作时有濒死感,窒息感,一段时间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其后可再次发作,病程上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病史方面多与惊恐等的情绪刺激有关。在现代疾病中,充分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脱垂等能够导致相类似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后,该证候群与精神系统多种疾病相似,其中常见的有惊恐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本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病,有多种植物神经症状,尤以心悸、气紧,头晕、出汗最为突出,在短时间内症状可急剧发展到高峰,伴有强烈恐惧,持续时间很短便自行缓解,间歇期除有预期焦虑,担心再次发病外,可无任何不适症状,常反复发作,间歇期可长可短。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这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明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类型多种表现,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4]。

    目前在神经生化及临床实验室检测已经证实焦虑症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而日本研究者对奔豚病患者进行的血清中几种儿茶酚胺水平及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浓度与应激反应增加有关[5],这与已证实的焦虑症患者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高浓度对焦虑发作有重要作用的结论不谋而合。

 5 小结

    笔者认为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金匮要略》的奔豚病概念、诊疗方案即:病因为“皆从惊恐得之”,病机为肝郁血虚,临床表现为“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治疗该病此种证型的方药为奔豚汤,而桂枝加桂汤及苓桂草枣汤均为他证出现奔豚病样症状,而非奔豚病其他证型的证治,至于是否存在奔豚病的其他证型,首先应当在符合中医杂病之奔豚病的诊断后,根据临床实践不断补充。另外对于临床所见的惊恐障碍或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中医辨病可以考虑奔豚病的诊断,辨证可以考虑肝郁血虚,选方可以考虑奔豚汤。

医案:

经方中:詹XX,女,58岁2004,3,6感觉有一股气从腰部向胸胁,咽,头部上冲已2月余反作时痛苦难以形容,气串到那里就那里难忍,得之于家庭纠纷并伴有食欲不佳,食后胃脘胀满,失眠多梦,恶心舌苔白脉弦

此金匮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黄芩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当归10克,甘草6克,半夏12克,桑白皮15克,葛根15克,生姜4片三剂药后缓解

中西医生:林姓女患、71岁、住深圳福田区华强南。2013年12月21日在深圳罗湖区假日会所某健康公司诊疗。诉:大约一月前,因颈腰椎问题做针灸,之后出现:每日上午11时定时颜面充血发红、发热,旁人或自己对着镜子都能看到面红明显,感到紧张心慌,历时约一小时消退。细问面红发作之前先兆,言:自觉气血从腹部往上冲到头面。平素偏怕热、口微苦、脚麻。余无所苦。查:体瘦、面色一般(诊疗在下午)、情绪平和,舌淡、苔薄微黄,脉略弦。处于奔豚汤原方原量:桑白皮12、葛根15、黄芩6、白芍6、川芎6、当归6、半夏12、甘草6、生姜12 。三剂,共约30多元(不知患者在何处抓药,感到药价明显偏高了)。昨日下午(2014-1-4),又在该健康公司出诊,负责本患者的员工反馈:服药三剂显效,面红程度减轻、时间缩短至30分钟左右。后来患者又补抓药,共吃了8、9服药,已经“好很多了”。

愉快的老头:某女,69岁,以发作性热气上冲3天来诊。3天来时有自觉有一股热气从右胁肋部一拱一拱地上冲至咽喉部,非常痛苦,做多种辅助检查未有阳性结果,西医诊断发作性神经官能症,当时该患者呈柴胡体质,口苦,一脸焦虑,脉弦滑,舌苔干黄,考虑为不典型奔豚,治奔豚汤,桑白皮12赤芍10姜半夏10葛根10当归6川芎6黄芩10甘草6,3剂,1日2服,3天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原方再服1周后告愈。

大枣+桂枝, 共35个方剂使用:

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青龙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药汤,黄连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栝蒌桂枝汤,桂枝汤,厚朴七物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救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薯蓣丸,竹叶汤

1柴胡桂枝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3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4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5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6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第4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7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8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9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10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皮)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11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23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2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4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2)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第3条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1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17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8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9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0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2条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2)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第12条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22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促,一作纵。)

23黄连汤: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24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4)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22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5)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8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25炙甘草汤: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26栝蒌桂枝汤: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1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27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9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9)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1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1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1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1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1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4条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1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1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19)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2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2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2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5)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0条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6)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28)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29)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36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0)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1条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28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1)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第9条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29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第29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2)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16条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30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于一枚(炮)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第31条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32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三两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并主之。

34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35竹叶汤:竹叶一把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1)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第9条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葛根解表汤的用法用量 5 注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葛根解表汤 1 拼音

gě gēn jiě biǎo tāng

2 处方

干葛、防风、柴胡、半夏、人参、黄芩、前胡、秦艽、茯苓、甘草。

3 功能主治

散寒取汗。主酒伤气血,骨瘦如柴,面发黄黑,贪睡倦怠,胸膈胀塞。

4 葛根解表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5 注意

忌荤油1日。

6 摘录

《点点经》卷三

古籍中的葛根解表汤 《伤寒大白》:[卷四]夹食

荡之。若丸以缓之,则胸前愈加填满。升阳解表汤升麻葛根羌活防风柴胡枳壳浓朴广皮甘草半夏此方升发胃气,敷

《伤寒大白》:[卷四]足冷

故余特补著。然治足冷,互参发、夹食治法,故升麻解表汤,家秘通用者。独活汤独活防风柴胡葛根广皮甘草身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二]伤寒时气

顿服,浓衣盖覆取汗。治初得伤寒时气,壮热头痛。解表汤方甘草(炙锉二两)生姜(二两半)黑豆(二合)上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六伤寒门]伤寒头痛(附论)

枣二枚。同煎七分。去滓。温服。并三服。取汗瘥。解表汤治初得伤寒时气。壮热头痛。甘草〔炙锉一(二)两

《儿科要略》:[第四章·痧痘论治]第一节·痧疹概要

康治本伤寒论

康治本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