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泌阳河南村余氏宗祠的感悟
2021年11月24日上午,有马谷田河南村村书记余永立陪同我参观了“余氏宗祠”。这是他花了很多心血建成的。有人可能说作为村书记为自家祖宗树碑立传,有损于***员的形象。但我却认为他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道文化。
走至祠堂的正门,“余氏祠堂”四个醒目的大字跃入眼帘。左侧是:“捧一瓣心香圣地今朝同祭祖” ,右侧是:“看万般春色大槐何处不生根”。
拾阶而上走至四合院 正堂,有一处屋宇,眉批是:仁义礼智信,左联是:祭典通似海树荫万里,右联是:祖德蔽九州谱归一堂。正堂里面供奉的是余家祖宗牌位,分为几支,井然有序。
出门右转,左手边有一处屋宇,眉批是:生群屁荫,左联是:千古熏风赤子魂,右联是:一江秋月愧园梦。
出了左偏堂,径直走到右偏堂,屋宇眉批是:患捍灾御,左联是:根深叶茂叶归根,右联是:海宴河清河入海。
我耳畔似乎响起一首“中华孝道”歌,歌词是:
天地恩情永难忘心中扎下根
血脉流不断 山河岁岁新
中华孝道是美德传给后来人
祖先留下传家宝名字叫孝顺
多少年多少代温暖过冬与春
它沿着岁月走 烙下中国印
风风雨雨五千年从古传到今
祖先留下一句话讲的是孝顺
多少情多少爱交给了儿和孙
它顺着血脉流 滚烫赤子心
枝繁叶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为先 孝敬是根本
我对余永立书记不禁肃然起敬。他有感恩之心,“树高千丈总也忘不了根。”他为余氏家族立了大功,积了大德。是余家孝道的传承人。
孝,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根本价值观念,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我们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视人伦关系的观念,以家庭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以壮大家族、光宗耀祖为价值追求,孝可以说是这一系列关系和秩序的规范的总称。
我不禁想起前不久看到的发生在某城的一个故事:
有位独居老人曾是知青,妻子早年去世,子女旅居海外,他死后,子女把他的房子遥控出售。房间里留下的有相册、日记、奖品、奖章、书籍等遗物。买者想让其子女处理死者的遗物,子女说,你把它扔了吧。遗留物都是老人一生的记载,保存得非常好。有三本相册,相册里有老人一生的记录。……放在最前面的是十多年前大家庭的全家福,有子女们的结婚照……五本陈旧的牛皮纸日记本,里边记录了老人从十五岁到七十多岁间的琐事和感悟。有对同班女同学的暗恋,有下乡后的心路历程,还有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人和事,有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有孩子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初为人父的欣喜,也有下岗之后为了给孩子买一辆自行车四处借钱的辛酸。一个人一无所有到处打工的忙碌和孤独。……他们把子女培养成才,送出国外……最后儿女们都成家了,老伴儿走了,一个人孤独地度过了六年。身为一个买房者,一个局外人,他翻开了这些遗物,一直到半夜唏嘘无语,沉默无言,这些物件承载了老人一生的美好记忆。可是,他旅居海外的孩子却弃之如垃圾……
两者比之,大相径庭。是非功过一目了然。可敬可鄙,自有世人评说。
1、泌阳拼音:[bìyáng]。
2、泌阳县,隶属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位于驻马店市西南部,东西距驻马店、南阳两市均为97千米,总面积2335平方千米。
3、泌阳县历史悠久,古称比阳,春秋属楚,战国归韩。经西汉,历南北朝,止唐代,先后7次置州,8次设郡,15次立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定名泌阳至今。境内人文及自然景观众多,有铜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AAA级铜山风景区、盘古山和鄂豫边省委旧址焦竹园。
白云山,又叫白茅堵,位于驻马店市泌阳县,海拔983米,为驻马店市山峰之最。据《泌阳县志》载:“白茅堵,山势雄伟,俯环群山,天阴雨必有云雾,山后有龙潭。相传山上有白茅大仙,每逢岁旱,乡人无论远近皆往祈雨,有求辄应,屡著之异,又名白云山。”据这一带老年人说,遇旱稼枯,方圆数十里善男信女皆往此山,烧香祈祷。解放前附近的群众在山上采石筑庙三间,曾有僧侣数人,后因长期失修,人去室空。
盘古山,地处桐柏山脉北陲;河南省泌阳县盘古乡境域。主峰海拔459米,周围山峦丘陵环峙,如同众星拱月。据泌阳古《县志》载:“盘古山,县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盘瓠,后演为盘古,因立盘古庙于上”。
据考证,山巅原有建于五代时期的盘古庙一座,及历代石碑数通。于“文革”时统被损毁。近年来,民众集资又在旧址新建大庙一幢,仍为坐北朝南格局。又新添出门一道,气势恢弘庄严。山门内过道两侧,有四大天王塑像分立,魁梧雄健,威风凛凛。院内大殿高耸宽敞、黄瓦飞檐、红柱画栋、颇有古朴轩昂之势。殿内有丈余披发身着槲叶的盘古彩塑一尊,目光炯炯,气度和善,令人肃然起敬。东西厢房也为黄瓦红墙,建造亦显质朴典雅,其内供奉道教诸神。院中设有大型祭坛,不时有朝拜者燃起袅袅香烟,钟钵之悠扬声在庙内回荡。
铜山,原名大复山,汉代名将邓通在此铸钱而得名。它以“险似华山,秀似黄山”被冠以“小武当”之称,“南朝金顶(湖北武当),北谒铜峰”的美谈流传至今。
自东汉以业,佛道两家的释子道徒,在铜山修身养性,弘扬拂法,形成了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一天桥”、“二古庙”、“三宫观”、“四道天门”、“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观”、“九大奇石”、“十座名峰”等景点,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山上,云雾缭绕,危崖耸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周围群山之上怪石嶙峋,酷似猴、熊、蛇、鹰等八十种动物,鬼斧神工奇妙无究。山泉、飞瀑、红叶、怪石、河湖、寺庙、相互交映,可谓人间的仙境,历史上留传的农历六月十五日的传统庙会来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达数十万人之多,物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
铜山脚下便是南宫寺,踏入山门,穿过竹林小道便来到千年佛教、道教圣地——滴水崖,寺院南侧有一滴水石洞,常年滴水不断,泉水甘甜清例,沁人心脾。西侧有一神仙洞,传说是祖师爷修仙之地。寺院佛道合一,常年香客不断,从滴水崖拾阶而上经“好汉坡”、“回心崖”、“焦阁老碑”、“百丈崖”、“一线天”、“铜山云梯”、“得道石”、“天桥”过四道天门可到达顶峰,立在铜峰之顶鸟瞰群山,满目葱笼,花枝烂漫,山峦起伏似巨龙飞舞,河流交错如飘带萦回,景区100多个著名景点尽收眼底,千里云海,河湖一线,水天一色,气象万千,使人心旷神怡,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登山完毕,便可泛舟铜山湖,碧波荡漾,岛绿景秀,岸上松涛阵阵,鸟语花香,宾馆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水怪”的传说,更为铜山湖增添了一分美丽和神秘。铜山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山水为主体,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是求知、求新、求奇、求险、求佛、探胜的旅游胜地,是中原大地一颗璀灿的明珠。
铜山以独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历代游客。相传,王莽赶刘秀曾在铜山激战;南北朝时期,以《水经注》闻名于世的郦道元曾数次登临铜山详考沘水之源;唐代的尉迟敬德登山游览,立碑纪念;唐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登山后咏诗激励斗志;明朝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曾“相从贤士大夫数辈而来”登山游历,并亲自撰写《重修铜山清凉禅寺碑记》清代顺治皇帝削发为僧到铜山清凉寺隐居。清代历任知县登峰观景,并留下很多赞美铜峰的诗篇。
整个景区由“十大名峰”、“五大石崖”、“八大景观”构成,其中“铜峰积翠”、“熊石朝天”、“石婆峰”、“天桥石”、“滴水崖”、“四天门”、“一线天”、“云梯”等绮丽雄奇的景观令人叫绝。周围群山之上,形若猴、狮、虎、羊、龟、鹰、蛙等多种动物的怪石,其鬼节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该景区已于1994年5月13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区,它是以山水为依托,以丰富的宗教人文和革命文化为内涵的风景胜地。
本文2023-08-05 04:35: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