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公主长相怎么样,历史上真有高丽恭愍王和鲁国公主这两个人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鲁国公主长相怎么样,历史上真有高丽恭愍王和鲁国公主这两个人吗,第1张

历史上真有高丽恭愍王和鲁国公主这两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高丽恭愍王,而鲁国公主作为一个封号在宋元时期有很多位。

高丽恭愍王(1330年-1374年),是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1年—1374年在位),讳王颛,原名王祺,蒙古名伯颜帖木儿。高丽忠肃王次子,高丽忠惠王之弟。谥号恭愍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鲁国公主可以指:

鲁国大长公主,宋太祖女

扬国大长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太宗女

升国大长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真宗女

衮国大长公主,宋仁宗女

秦国鲁国大长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仁宗女

鲁国公主 (宋仁宗),宋仁宗女

潭国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神宗女

保淑帝姬,曾封鲁国公主,宋徽宗女

鲁国大长公主 (金世宗),金世宗女

唆儿哈罕,鲁国公主,元太宗女

也速不花,鲁国公主,元睿宗女

薛只干,鲁国公主,元太祖孙女

完泽 (鲁国长公主),鲁国长公主,元世祖女

囊家真,鲁国大长公主,元世祖女

阿南不剌,鲁国公主,元裕宗女

普纳公主,鲁国公主,元成宗女

祥哥吉剌,鲁国公主,元顺宗女

阔阔伦公主,鲁国公主,元仁宗女

宝塔失里,鲁国大长公主,魏王女

古代人的寿命都比较短,那么鲁国公主活了85岁是有什么诀窍吗?

靖康之难,对于北宋赵室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上至徽钦二帝,下到亲王大臣、嫔妃公主,几乎无一幸免,都被抓去了北国的冰天雪地,踏上了备受屈辱的不归路。

不过,有一位北宋的公主却幸免于难,没有被金兵抓去,就是鲁国公主。

首先,这位鲁国公主是宋仁宗之女,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六位北宋皇帝,而且,南宋建立以后,她又以“秦鲁国大长公主”的身份生活了多年。好家伙,简直就是北宋行走的活化石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仁宗共生有三男十三女,鲁国公主在其中排行第十,说出来您可能不信,其中十二位皇子公主的寿命全加起来,才刚刚超过鲁国公主一个人的寿命。

当然了,并非说鲁国公主活了几百岁,而是其中的三位皇子悉数早夭,九个公主也是早亡,而鲁国公主却几乎活了一个世纪,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等到靖康二年,金人杀入汴京城之际,所有皇室女子都被抓去,唯独已经古稀之龄的鲁国公主幸免于难。或许是因为她早已外嫁多年,宫廷中已无人记得还有这号人物,又或许是因为她年纪太大,金人看不上她这老太婆,总之,鲁国公主成了少数几个幸免于难的宗室人物,可能这就叫命吧。

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和恭愍王什么关系

鲁国公主生平

姓名:鲁国公主 别称:庆寿公主 出生地:东京潜龙宫 出生时间:1059 去世时间:1144 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公主,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原封庆寿公主进惠国公主进许国大长公主 改韩、周燕国 进秦、魏两国 令德景行大长帝姬 改封秦鲁国大长公主鲁国公主一生逃灾免祸,高寿善终。在史书上记载的公主多事命运坎坷。 宋高宗为什么要给鲁国公主开后门

鲁国公主也称庆寿公主、令德景行大长帝姬,她是宋仁宗的第十个女儿,母亲为昭淑贵妃周氏。鲁国公主活了八十六岁,在公主们当中算是特别高寿的了,她这一生中,历经七位皇帝,每一任皇帝对她都格外敬重,尤其是宋高宗赵构。

当年的靖康之难中,金兵打败了宋朝军队,金人闯进皇宫,取到了皇族宗室的册子,按照册子上记载的人物关系,把京城里那些跟皇帝有点关系的女眷都掳走了,皇帝的妃子、皇后、女儿,以及王公贵族的女眷统统被金人抓走,连一岁多的女婴也没有放过。至于被抓去干嘛,不言而喻。可就是在这么严密的搜捕下,鲁国公主竟然躲过了!

金兵难道不知道鲁国公主吗?这不可能吧,他们可是拿着册子寻人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故意放过了鲁国公主。可是为什么呢?

鲁国公主于1060年被封为庆寿公主,1067年就嫁给了钱景臻,靖康之难发生在1126——1127年之间,这样算起来,鲁国公主起码有六十六岁,这放在现代都到了退休年龄了好吧,金人下得去手吗?估计下不去吧。宋仁宗的儿女当中,除了鲁国公主,其余的帝姬大多都老死或者病死了,鲁国公主是长寿体质,才活到了现在。因为对鲁国公主没有兴趣,所以他们故意漏抓了鲁国公主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金人离开以后,鲁国公主恢复了公主称号,改为秦鲁两国大长公主。后来宋高宗赵构在位时期,鲁国公主已经算是宋高宗曾祖辈的人了,高宗自然无比敬重她,每次见到鲁国公主,身为皇帝的高宗也还是要作揖行礼。为了让鲁国公主颐养天年,高宗还赏赐了一座临海行宅给她,对她的各种要求也是有求必应。

鲁国公主的丈夫是钱景臻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鏐的后人,高宗建立南宋以后,钱家还捐钱当军费呢!鲁国公主与钱景臻有两个儿子,长子钱忱、次子钱愕,由于鲁国公主算是皇族中最年长的长辈,所以高宗特意给鲁国公主的儿子开后门,让他们挂着闲差白拿俸禄。

后来,钱愕在南渡之时被强盗张遇害死,鲁国公主就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独儿子钱忱身上,把钱忱宠上了天。可是呢,孩子越宠就越没出息,钱忱见有鲁国公主这个母亲在,他就能白白获得官职和钱财,于是多次怂恿鲁国公主向高宗求爵求禄。鲁国公主每次都拄着根拐杖,颤颤巍巍的进宫求见高宗。

高宗在朝时极力打压外戚权臣,可他却多次给钱忱加官进爵,这一次次的例外都是看在鲁国公主的面子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享受到这种待遇。可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鲁国公主老得都快走不动了,还隔三差五往皇宫跑,弄得高宗很是烦闷。你说什么事情也有个度对不对,就算鲁国公主是长辈,那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吧!

于是,八十多岁的鲁国公主某一天又来向高宗求爵的时候,高宗就狠狠批评了她,说她活了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福气,消磨他对她的耐心和宽容等等。鲁国公主老脸一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进宫替儿子求官了。实际上,钱忱的头衔已经很多了,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荣国公,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

靖康之难幸存的秦鲁国公主,历经7个帝王,其子有8个官衔,为何不满足?

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秦鲁国公主这个人在后面的时候太贪心了,面对当时的情况还不能满足,认为自己还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而当年靖康之难的时候,金兵也是将当时在京城的所有帝姬、宗姬、族姬几乎都给都掳走了,就连一岁的也是没有放过,但是就是唯独遗漏了这个鲁国公主。

而在金兵走了之后,鲁国公主也是就留在了汴京,恢复公主封号之后,也就成为了秦鲁两国大长公主。而金兵也是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个帝姬,宋仁宗的儿女除了这个鲁国公主,其他的也是几乎都死了,所以金兵以为她也是死了,而就算不死,也老得让金兵丧失了兴趣抓她了,所以也就对这个前朝的公主没太注意,不过也确实是,这个鲁国公主已经比较老了。

对于这个鲁国公主,后来的南宋君王赵构也是对她比较敬重的,以为她的辈分比较老,还有就是年纪比较大。可以说是鲁国公主就是这个赵构的老祖宗。

赵构曾经下过命令,让外戚不能担任任何朝廷命官,但是这个鲁国公主为了自己的儿子,也是向赵构求过情,赵构看在她的面子上也是没有处理她的儿子,让她的儿子继续当官。这个鲁国公主一看自己的面子好使,过几年又去找赵构,让他给自己一些银子。

赵构虽然不高兴,但是也还是给了。鲁国公主看着这样还行,就开始对自己儿子现在的这个官不满意了,又一次的向赵构开口了,但这一次赵构却没有大答应她了。

南宋公主

多福多寿——鲁国公主

鲁国公主一生逃灾免祸,高寿善终。 这样的公主是多数,只是她们的人生平淡,无甚坎坷无甚功德无甚作为,史书略记。记下的公主都事迹复杂,命运与政治纠葛太多,让人误以为“生于帝王家”是公主共同的人生遗憾和人生悲剧。 当年“靖康之难”,金兵把在京的所有公主都虏走,连一岁多的都没放过。这个鲁国公主被漏掉了,金兵一走,她就赶忙逃出了汴京。其实金兵是知道有这个公主的,大约是看花名册的时候,看到她是宋仁宗的女儿,是隔了好几个皇帝的公主,此时宋仁宗的儿女除了这个鲁国公主,有的早死,有的半老而死,金兵就以为她也是死了的——就算不死,也老得让金兵丧失了兴趣,所以就对前朝公主放了一马。 鲁国公主其实不老,南宋建立后,就嫁给五代时钱塘王钱俶的曾孙,叫钱景臻。钱家很有钱,世代居住杭州一带,在官宦商贾阶层根基颇深,在老百姓中也颇有基础。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定都杭州,建立南宋,钱家曾经捐出家财当军费。因此宋高宗对过去的钱塘王家族十分客气,赐给鲁国公主宅第。每次鲁国公主来拜见,皇上都恭恭敬敬地迎接。 鲁国公主有四个儿子,都挂着闲差拿俸禄(宋代抑制外戚权利,常常只给封号不给实权)。其中长子钱忱是亲生的。钱忱不断长大,公主就不断地为钱忱求爵求禄,她写奏章说: “妾虽近于饥窘(我家穷啊,饿肚子啊,不知她有多穷?这样还叫穷啊?),不敢妄有干求(明明就是有所求嘛,还说不敢有所求)。但以年老多病,瘴疠之余,得一望清光,虽死不恨(‘一望清光’,就是请皇上赏脸,再加点封赏吧)。” 宋高宗看在她的老面皮上,对她每求必应。 每次给钱忱加了官爵俸禄,宋高宗总要对大臣外戚声明:“这是特例哦!别人想都不要想哦!”(上以忱为沪川节度使,仍诏戚里不得援例) 于是,钱忱的头衔很多: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荣国公,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 老公主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去找宋高宗,给自己已经够老的儿子要封赏。摊上哪位皇帝,都得暗自嘀咕:“我的老祖宗唉(鲁国公主历经了七代皇帝,算宋高宗的曾曾祖辈的),您就省省吧,您享的福还不够多吗?” 这时,宋高宗也有些不耐烦了,不得不驳这老祖宗的脸面,狠狠地说了老太太一顿: “长公主您能活这么大岁数,是多大的福分哪!怎么不想想您早死的姐妹们,仁宗皇帝当政四十二年,十多个子女只有您一个人是长寿的,可见深仁厚泽都集于你一身了。人要知足撒,您怎么不知足哩?……” 说得老太太挺惭愧,再也不好老着脸去见皇上了。 鲁国大长公主活到八十六岁去世,皇上去祭奠的时候,大概是想让正在缓缓升天的老公主高兴一点,再一次满足她的愿望,给她的儿孙们全部加官一等。驸马钱景臻生平不祥(史书上生平不祥,对其个人命运来说,反而是好事,说明一生平顺),活到八十四岁。儿子钱忱也活了八十多岁。鲁国大长公主的母亲周贵妃更是高寿,她一生吃斋念佛,活到九十三岁。 时主有三子,愐、恺非己所出,故独厚于忱。上戒之曰:“长主寿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泽,是以钟庆于长主。长主待遇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主感服。薨,年八十六。上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诏子孙皆进官一等。 ——《宋史·列传第七公主》 # posted by 小红小翠 @ 2005-06-02 09:48 评论(0) 2005-6-2 星期四(Thursday) 晴 66状元配——瑞国公主 66状元配——瑞国公主 宋理宗在位近四十年,没有儿子。他最宠爱的贾贵妃,为宋理宗管理下的南宋生了唯一的小公主。她享受现代“独生子女”的称号,也享受皇家独生子女的待遇。公主起初被封为瑞国公主,随着她长大,又不断加封。先后又封为升国公主、周国公主、汉国公主——你称呼她任何一个都是可以的。听上去好像公主有很多姐妹似的,红红绿绿地很热闹。这些称呼上,宋理宗大概可以幻想出一群绕膝的活泼的小儿女来。预备好的加封,因为公主王子们的那个“们”实际不存在,就只好都累积到瑞国公主一人身上。每加封一次,都制造出一些虚无的富贵兴旺来,同时又是一次欢乐后的悲凉,因为得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封号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陆续发放了吧。 从贾贵妃的姿色来推断,瑞国公主是不会丑的。宋理宗年轻的时候,有两个老婆候选人——一个是已故谢丞相的侄孙女,叫谢道清;一个是县级小官僚贾涉的女儿——让他挑其中一个做皇后。他当然一眼就挑中了贾家的女儿,极漂亮的江南美女。而谢道清,瞎了一只眼睛,面目黎黑。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像灰姑娘一样洒扫做饭。家里兄弟也很犯愁,觉得此女是嫁不出去的,就算勉强嫁了,还得预备很厚的嫁妆,人家才不会嫌弃,何况家道败落了,也筹不出嫁妆来。不如将她送进宫里,白送给皇帝,兴许皇帝不在乎——但是皇帝的审美观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宋理宗还是中意贾家美女。 不久谢道清生了个怪病,面色转白,越来越白,白得耀眼,白得奇异。这事传到杨太后的耳朵里——这个杨太后,后面还要提到,这种身份的老太婆,对儿孙的婚事,是最为热衷的。迷信的杨太后,认为相貌奇异的人,载有上天的诡异暗示,必须册立为皇后——按现在的医学常识来看,有人推断谢道清可能是得了白化病之类的皮肤病。 宋理宗拗不过太后,于是,谢女就成为皇后,而贾女成为贵妃。民间和宫人们私下里议论,说贾女没有做成皇后,是因为姓的原因。贾皇后,假皇后;贾贵妃,假贵妃;假贵妃,真皇后——贾贵妃是名义上的贵妃,实际上的皇后,她很受皇帝宠爱,她的爱玩蟋蟀的无赖弟弟贾似道,也在皇帝的“亲切关怀”下,成为南宋著名的奸臣宰相。而患了皮肤病的谢皇后,皇帝十分尊敬和冷落她,到底没有跟她生过一男半女。 贾贵妃的独生女瑞国公主在百般娇宠中,长到十五岁的法定出嫁年龄,是南宋一枝独秀的娇贵鲜花,真是不晓得要插在哪堆牛粪上才好。 宋理宗为公主选婿的事,专门召集大臣开会。在会上,一个叫丁大全的人,提出了一个新颖建议:搞一次全国性的选拔比赛,既是科举,又是选美,把品貌才学第一的新科状元配给公主。古装剧看多了的人,以为状元配公主,是皇家惯例,这是误会。公主通常是配给世袭贵族子弟的,民间男子哪里有份?在史书记载上,“金枝玉叶and新科状元”,这是唯一的一次。 丁大全的方案被获准之后,就去着手选才兼选美了。这位丁大全,显然没听说过“上帝是公平的”这句俗谚。尺短寸长,人人都有缺陷,不可能如他的名字一样“大全”。品行、文章、相貌,三样凑齐且都是全国第一的人,即便有,多少年才能出现一个?丁大全的完美设想,实在难以完美实现。不过他不缺少私心和诡诈,当初提这个方案,就是因为他是当年的主考官,可以通过选婿来扩展自己的朝廷势力。 丁大全在考场上四处转悠,考生们都十分纳闷和不自在,因为考官像个好色的变态女人一样,见到略有些英俊的男子就反复打量。丁大全打算以貌美为首选标准,因为批改文章嘛,是可以作弊的啦! 丁大全认为的最帅考生,是来自安徽当涂的男子叫周震炎。周帅哥唯一的缺憾就是年龄有点大,三十岁了——英俊的三十岁男子,在古代早该讨老婆了吧?孩子八成都有两个了。不过妻是可以休的。只有相貌是不可更改的。反正丁大全的标准只有一个:要帅!帅!帅!务必要帅到让公主一见钟情。 丁大全看好人选之后,就私下给周震炎透题。判卷时,将周震炎判为状元。又根据周的籍贯太平郡,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太平状元”,把他装扮拾掇干净,一溜烟地送进宫里,参加答谢典礼去了,其实是让皇帝过目——主要是让公主过目。公主像古装剧中标准的闺秀一样,躲在屏风后面看。 公主看过,闷闷不乐。说:“太老了啦!这位周大哥,周叔叔,周伯伯!” 也是哦,周震炎比公主整整大了一圈。十五岁的少女,初恋幻想里,出来进去的都是各种翩翩美少年,任何一个形象,都跟眼前这个老气横秋谨小慎微的人,对不起号来。 身边的人,少不了来劝:“年龄大,稳重啊,何况他那么帅!” 公主说:“哪里帅哪里帅?我怎么看不出来?” 身边的人,又少不了向她分析周大哥的帅帅处,公主终于感觉出一点帅来,但是她依然不乐意:“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啦!” 这倒是丁大全没有意料到的。他始终是按照自己的审美喜好选的,以为自己这个老头子觉得美的,小丫头也一定觉得美。对审美心理缺乏了解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事先研究一下公主喜欢哪一型的美男。 皇帝知道公主不喜欢周大哥,状元驸马的事,就搁在一边,暂且不议了。 此事过后不到一年,丁大全因为隐瞒军情被弹劾罢官。选驸马舞弊的事,也被揭发出来。周震炎受到牵连,状元的名号被夺,降为最末一名。贬官途中,忽然死去。相信是给活活气死了。要么就是被公主的舅舅——恶毒的当权者贾似道给弄死了,谁让你攀摘金枝玉叶,差点成为公主的前夫呢? 周帅哥本来只是老老实实地苦读,老老实实地考试,结果莫名其妙地被当成美男,宝贝一样地献给皇室;又因为公主那决定命运的一瞄,转眼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鬼。这样的水火两重天,命运大逆转,即使不死,也得半疯,周帅哥无辜得很哪! 周帅哥从世界上消失了之后,为公主择婿之事,更加慎重。考察驸马的权利,上交给老太婆杨太后,视线范围重新回到世袭贵族的子弟身上。到公主十八岁的时候,杨太后选了自己的侄子,一个叫孙镇的年轻人。由于从民间选亲失败,教训多多,皇帝也不敢擅自做主,杨太后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宋理宗对太后一向不敢违逆,杨太后其实不是皇帝的亲娘,太后无子,收了两个养子。后来拥立了其中一个养子宋理宗,废掉本来的养太子。太后拥立皇帝有功,在朝廷的势力蛮大的。 驸马孙镇是个武官。人品怎样史无记载,官倒是一直升的。可见皇帝很器重他。宋理宗在历史评价中是昏庸的皇帝——他其实没那么糟糕。不过是性格温和,不喜生事,只求安妥,是个甩手掌柜,凡事交给大臣处理,手下出了一大批奸臣。他对独生女儿瑞国公主,疼爱得不得了。公主虽说嫁出去了,但其实没有“出去”,皇帝在皇宫附近给公主另起了一座府第,为的是父女走动方便。公主府建筑装修豪华,比宫苑还要气派。皇帝想见公主,就带几个宫人,乘坐布顶小轿,从后门进出。不用劳师动众,很家常地。 公主出嫁三年后,生病了。有一天,飞来一只巨大的像簸箕一样的黑鸟,停在公主家的捣衣石上。佣人们不知道是什么征兆,很害怕。到了年末,公主竟病死了。没有生育,死时不到二十二岁。 宋理宗快六十岁了,唯一的孩子还是死掉,哭得十分伤心,不到三年,也病死了。由谢道清皇后收了个养子,将南宋继续撑了几年。驸马孙镇倒没什么事,公主死后,他的官还一直升着。 开庆初,公主年及笄,诏议选尚。宰臣请用唐太宗降士人故事,欲以进士第一人尚主,遂取周震炎,廷谢日,公主适从屏内窥见,意颇不怿,帝微知之。 ——《宋史·列传第七公主》 靖康之难幸存公主,历经7个皇帝,其子有8个官衔,为何不满足?

主要是为了儿子,在加上赵构容人之心。南宋建立后,为防止同宗亲属干涉朝政,赵构颁布诏令,所有同宗亲属不得担任朝廷官员。鲁国公主之子钱忱在接到赵构的诏书后,也在名单上。鲁国公主马上就去找赵构,要求他不要夺走儿子的官职,而要给他一个官职。赵构因为顾念。鲁国公主是长辈也说不出什么,破例让钱忱当上了上海四川省特使。

过了几年,秦国公主又去找赵构,要他多给她儿子一点钱。赵构当时就不太高兴,简直就是得寸进尺但是也忍了,就答应了,给她儿子升官了设有三个部门。可见,赵构对鲁国公主照顾得很好。鲁国公主有过两次成功经历,相信赵构会答应她第三次的请求。因此,鲁国公主对儿子的赏赐不满意事实上,继续对赵构要求升官。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面,钱忱获得了许多官衔,在各地级团演习中的防务使、泸州第二军观察使、右晋卫将军、、小督察师、荣公、汉王,汉虞公,多达八个。与其它公主相比没有鲁国公主的儿子受到的待遇好。1131年,钱枕退休后,带着母亲到台州养老。根据理论,鲁国公主应该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满意。她儿子光荣地退休了。而且,她仍然可以和他安详地共度晚年。然而,这并没有发生。

过了几年,鲁国公主又去临安找赵构,要赵构再赏赐她一次。根据记载记载。鲁国公主写了一封信给赵构,告诉他她悲惨的生活,说她是年老多病,也得了恶疾,希望赵构也得给点奖励。尽管赵构拒绝了秦鲁公主的请求,但作为先祖,他仍然想帮忙。1137年,赵构在台州给鲁国公主一个住处。赵构考虑周全,为了突出公主的身份和抚养儿子的困难,她甚至写了一块“美德坊”的匾额挂在官邸里。

真有(14)这两个(5)

  中国古代的諡法与諡号

  大臣死后,后人依其生前功过所赋予的称号;给諡的相关规定即为諡法。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终极目标的传统社会中,个人对於自己身后的评价自然是极为重视的。然而,在严格的諡法规定下,还是有许多名实不尽相副的情形发生,使得痴呆无能、祸国殃民之辈享有美諡;而刚直不阿之士死后却身负恶名。

  为什麼要给死者一个諡号?

  原因有三

  一、 是为了避讳,而用諡号代替死者的姓名,避免直 呼其名,以表示敬重之意。

  二、 是为了区别生死,活人称名,死者称諡。 正如宋人郑樵所论:「生有名,死有諡;名乃生者之辨,諡乃死者之辨。」

  三、 是为了对死者的一生作出简明的评价,褒善贬恶以立后人作为鉴戒。

  什麼样的人配享諡号呢?

  一般说来配享諡号的,仅限於帝王和高官贵爵,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个资格的,而帝王将相们生前荣华富贵,对自己死后能得到一个怎样的諡号,也极为关注。

  帝王与群臣之諡的区别

  帝王与群臣之间有严格区别,帝王的諡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諡惠帝、刘恒諡文帝、刘启諡景帝,东汉的皇帝刘秀諡光武帝等即是。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諡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諡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后各代皇帝的諡号,一般都偏长,其中称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諡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弘文定业高皇帝,将美言懿语如此推积。

  命諡的用字,有特定的规范,不可随意用字,也不可对立諡之字任意解释

  从最早的经典文献逸周书,諡法解开始历朝历代的諡法著述在百种以上,载录諡字约四百个,每个字都有特殊限定的意义。

  例如:尊贤敬让曰恭 纯行不二曰定

  谏争不威曰德 甲胄有劳曰襄

  安民立政曰成 布德执义曰穆以上是字均含表彰之意

  名与实爽曰谬 不诲前过曰戾

  沽威肆行曰丑 华言无实曰夸

  好内怠政曰扬 逆天虐民曰抗以上字均是含贬赤之义

  安心好静约夷 宽乐令终曰静

  弥年寿考曰胡 丰年好乐曰康

  慈人短折曰怀 在国逢难曰愍

  蚤辜短折曰哀 恐惧从处曰悼

  以上字不含褒贬仅表境遇

  一般来讲每一諡字都有若干条释义并不限於一字一义

  群臣的諡号

  与皇帝相比,臣属的諡号要简明一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字,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明清两朝群臣諡号定为二字,且有严格规范,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諡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与此同例,与武字搭配组成二字諡号的用字依次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与忠字搭配组成二字諡号的用字,依次为文、武、定、烈、简、肃、毅、敬------- 这样一来,諡号不仅具有特定的涵义,而且具有特定的等次,在众多的諡号之中,文正居於首位,难怪明清时代的朝臣诸公要为谋取这一荣誉大动心思。例晚清重臣张之洞,自恃功冠群僚,当他得之曾国藩死后获諡文正大感不平,愤愤然道:「如涤生(曾国藩字涤生)者,也能諡文正,那我又该得諡如何?」可怜他那料得到自己身后,竟然仅得諡文襄,不但远比不上曾国藩的文正,而且比李鸿章的文忠还低了十多级。

  给諡的资格与程序

  对得諡者的资格,历代均有相当严格限制,位居帝王自然可得諡,但对百官来说得諡的资格却是一大问题,仪礼,士官礼强调「生无爵,死无諡」,条件显然十分苛刻,唐、宋、元各朝都规定凡王公及正三品以上职官,死后才可给予諡号。明清时代获諡资格限制更严格,明代二品官员「如行业平常,即官品虽崇,不得概予。」明史礼志十四,三品就更不用说了,清乾隆四十年正式规定,非一品不得给諡,而在实际执行中,即使一品大员,也有不少人未能得諡,从清初直到道光的二百年间得諡者仅四百余人,平均每年二人,由此足见,得諡之不易

  帝王给諡,一般有百官议諡,南郊请諡,奉諡册於灵柩等程序,以宋代为例,皇帝死后先由太常寺,依据諡法提出初步建议交尚书省,再召集台谏省官,监察御史等高级官员研究评议,议定后报继位皇帝定夺,然后百官齐集京都南郊,肃立圜丘之下,太尉登坛向昊天上帝神位献奠祭,太祝诵祝文,太尉奉尊諡议於神位之前,百官再拜,至此请諡完毕。

  百官给諡的程序,各朝大同小异,多分请諡议、諡定、赐諡几个步骤。请諡,是由死者的家人、部属或生前友好,向朝廷正式提出要求,同时呈上死者的行状,即其生平事迹的报告,为防止溢美不实,朝廷要责成专人查核。议諡,是由礼官根据死者的生平功过,依照諡法提出给諡的初步意见,并写出諡议,说明理由。定諡,即由皇帝作最后决定,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会批准议諡的结果,推翻重来的例证较少。赐諡,是最后的礼仪程序,皇帝以诏书形式确定给死者某一諡号,并派专使,在吊唁丧葬仪式时宣布。

  西方人希望死后,在天堂占个好位置;中国人却希望死后,在人间留个好名声。不过死者的名声如何?却由不得己,而只能由活著的人来评说,这种由活人来评价死人的称号,便是諡号諡。

  諡号,带有盖官论定的性质,所以流传很广,人们熟之的周文王、汉高祖、隋炀帝、岳武穆便分别是 昌、 发、刘邦、杨广、岳飞的諡号,这里要特别强调,諡号是死后才有的,如果误以为刘邦、岳飞在世之时便被称作高祖、武穆,那就会大错特错了。

  同学们经过以上解释说明,是否对古代古人的諡号发生兴趣?赶快回家,翻开国文课本研究研究古代作家的諡号,会有意想不到的兴趣呢!

  --------------- -------------- -------------

  补充:

  諡 法 二 划

  ------------

  述义不克曰丁

  ~ ※ ~

  諡 法 四 划

  ------------

  中兴元功曰元

  能思辩众曰元

  茂德丕绩曰元

  始建国都曰元

  行义说民曰元

  主义行德曰元

  ------------

  仁义所往曰王

  ------------

  立志及众曰公

  ------------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

  ------------

  择善而从曰比

  ~ ※ ~

  諡 法 五 划

  ------------

  治而无眚曰平

  执事有制曰平

  布纲治纪曰平

  ------------

  外内贞复曰白

  ------------

  内处宾服曰正

  ~ ※ ~

  諡 法 六 划

  ------------

  克杀秉政曰夷

  安心好静曰夷

  ------------

  好和不争曰安

  ------------

  安民立政曰成

  ------------

  能绍前业曰光

  ~ ※ ~

  諡 法 七 划

  ------------

  幼小在位曰冲

  ------------

  华言无实曰夸

  ------------

  逆天虐民曰抗

  ------------

  温良好乐曰良

  ------------

  治典不杀曰祁

  ------------

  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曰孝

  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

  ------------

  大虑静民曰定

  纯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

  安民法古曰定

  ------------

  大虑行节曰考

  ------------

  不悔前过曰戾

  ------------

  贞心大度曰匡

  ------------

  赏庆刑威曰君

  从之成群曰君

  ~ ※ ~

  諡 法 八 划

  ------------

  照临四方曰明

  思虑果远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

  刚强直理曰武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

  ------------

  官人应实曰知

  ------------

  不刚不柔曰和

  ------------

  危身奉上曰忠

  ------------

  教诲不倦曰长

  ------------

  肇敏行成曰直

  ------------

  好更改旧曰易

  ------------

  心能制义曰度

  ------------

  不思忘爱曰刺

  愎很遂过曰刺

  ------------

  治民克尽曰使

  ~ ※ ~

  諡 法 九 划

  ------------

  直道不桡曰贞

  清白守节曰贞

  大虑克服曰贞

  不隐无屈曰贞

  ------------

  追悔前过曰思

  道德纯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

  外内思索曰思

  谋虑不愆曰思

  ------------

  民无能名曰神

  ------------

  靖民则法曰皇

  ------------

  德象天地曰帝

  ------------

  执应八方曰侯

  ------------

  容仪恭美曰昭

  昭德有劳曰昭

  圣闻周达曰昭

  ------------

  圣善周闻曰宣

  ------------

  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

  ------------

  猛以刚果曰威

  猛以强果曰威

  强义执政曰威

  ------------

  早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

  壅遏不通曰幽

  早孤铺位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

  思虑不爽曰厚

  ------------

  残义损善曰纣

  ~ ※ ~

  諡 法 十 划

  ------------

  能补前过曰刚

  ------------

  辟土服远曰桓

  克敬动民曰桓

  辟土兼国曰桓

  ------------

  凶年无谷曰荒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

  敬事供上曰恭

  尊贤贵义曰恭

  尊贤敬让曰恭

  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

  爱表长弟曰恭

  执礼御宾曰恭

  芘亲之阙曰恭

  尊贤让善曰恭

  ------------

  有功安民曰烈

  秉德尊业曰烈

  ------------

  功业最高曰高

  ~ ※ ~

  諡 法 十 一 划

  ------------

  温柔好乐曰康

  渊源流通曰康

  合民安乐曰康

  安乐抚民曰康

  ------------

  兵甲亟作曰庄

  睿圉克服曰庄

  胜敌志强曰庄

  死於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

  武而不遂曰庄

  ------------

  肆行劳祀曰悼

  年中早夭曰悼

  恐惧从处曰悼

  ------------

  德正应和曰莫

  ------------

  疏远继位曰绍

  ------------

  甄心动惧曰顷

  敏以敬慎曰顷

  ------------

  威德刚武曰圉

  ------------

  昭功宁民曰商

  ------------

  温克令仪曰章

  ~ ※ ~

  諡 法 十 二 划

  ------------

  慈和遍服曰顺

  ------------

  由义而济曰景

  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

  ------------

  柔质慈民曰惠

  爱民好与曰惠

  ------------

  刚德克就曰肃

  执心决断曰肃

  ------------

  威仪悉备曰钦

  ------------

  满志多穷曰惑

  ------------

  彰义揜过曰坚

  ~ ※ ~

  諡 法 十 三 划

  ------------

  刚德克就曰肃

  刚克为伐曰肃

  执心决断曰肃

  ------------

  柔德安众曰靖

  恭己鲜言曰靖

  宽乐令终曰靖

  ------------

  敬宾厚礼曰圣

  扬善赋简曰圣

  ------------

  夙夜警戒曰敬

  合善典法曰敬

  ------------

  未家短折曰伤

  ------------

  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艰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

  ------------

  啬於赐舆曰爱

  ------------

  好廉自克曰节

  ------------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

  ~ ※ ~

  諡 法 十 四 划

  ------------

  俭啬无德曰褊

  心隘政急曰褊

  ------------

  小心畏忌曰僖

  ------------

  执心克庄曰齐

  资辅共就曰齐

  ------------

  行见中外曰悫

  ------------

  杀戮无辜曰厉

  ~ ※ ~

  諡 法 十 五 划

  ------------

  绥柔士民曰德

  谏争不威曰德

  ------------

  短折不成曰殇

  ------------

  柔质受谏曰慧

  ------------

  名实不爽曰质

  忠正无邪曰质

  ~ ※ ~

  諡 法 十 六 划

  ------------

  怙威肆行曰丑

  ------------

  博闻多能曰宪

  ~ ※ ~

  諡 法 十 七 划

  ------------

  布德执义曰穆

  中情见貌曰穆

  ------------

  不生其国曰声

  ------------

  爱民好治曰戴

  典礼不愆曰戴

  ------------

  隐佛不成曰隐

  不显尸国曰隐

  见美坚长曰隐

  ------------

  克威捷行曰魏

  克威惠礼曰魏

  ------------

  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

  ------------

  刚克为伐曰翼

  思虑深远曰翼

  ------------

  名与实爽曰缪

  ~ ※ ~

  諡 法 十 八 划

  ------------

  一德不懈曰简

  平易不訾曰简

  恭敬行善曰简

  ------------

  质渊受谏曰厘

  有罚而还曰厘

  ~ ※ ~

  諡 法 十 九 划

  ------------

  施勤无私曰类

  ------------

  执义扬善曰怀

  慈仁短折曰怀

  ~ ※ ~

  諡 法 二 十 划

  ------------

  聪明睿知曰献

  知质有圣曰献

  ------------

  好变动民曰躁

  ~ ※ ~

  諡 法 二 十 一 划

  ------------

  状古述今曰誉

  ~ ※ ~

  諡 法 二 十 二 划

  ------------

  温和圣善曰懿

  温柔贤善曰懿

  ~ ※ ~

  諡 法 二 十 四 划

  ------------

  不勤戌名曰灵

  死而志成曰灵

  死见神能曰灵

  乱而不损曰灵

  好祭神怪曰灵

  极知鬼神曰灵

关于于谦的后裔,权威的文献资料就是于谦儿子于冕撰写的《先肃愍公行状》以及于谦神道碑文。于冕在行状中言:“生子一即冕,女一适锦衣卫千户朱骥”,神道碑文中说:“(于谦)配董氏,累赠一品夫人,翰林庶吉士永丰知县董镛之女,柔惠静专,克谨内助,先公十一年卒,公年未五十,遂不娶亦无媵侍,人皆义之。生子一,即冕。自副千户改受兵部员外郎,进礼部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应天府尹,文学政事无忝家法。女一,适锦衣卫千户朱骥,坐公累,戍边比宥,还,累官都指挥使、掌锦衣卫事。孙女六,吏科给事中张晟、工部员外郎倪阜、葢都知县孙武卿、德清县学生徐九万、杭州府学生沈继荣,其婿也。”王直为于谦的父亲于仁撰写的墓表中称:“公子二,长即谦,今为大理寺少卿,次泰,女一,嫁钱塘朱济。孙男一即冕,孙女一。”

由此可以看出,于谦兄弟两个只有一个子嗣,那就是于冕。

明史中这样记载于冕:“于冕,字景瞻,荫授副千户,坐戍龙门。谦冤既雪,并复冕官。自陈不愿武职,改兵部员外郎。居官有干局,累迁至应天府尹(相当于今南京市市长)。致仕卒。”而于冕只有六个女儿,却没有子嗣,于是,他上奏朝廷“缘臣父止生臣一子,先年蒙念臣父微劳,授府军前卫世袭副千户职事。后臣乞恩改武就文,历升今职致仕。今年七十四岁,既无同胞兄弟,又乏嫡庶子,息恂恂老独,四顾无依……思有宗弟于明,任直隶新安卫千户致仕,生有五子,已尝遵例告官行文该卫择取其次子允忠为嗣祠堂坟墓日后皆付托于允忠。(《为于允忠继嗣疏》)”

朝廷准奏,颁旨命于允忠为于谦嗣孙,并封其为世系杭州卫副千户,奉祠。而于允忠,就是当时的南直隶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于冕在天下如此多的于氏后裔中,独独选择丰县于氏来奉祀于谦以及他的钱塘列祖,绝不是偶然。因为,于允忠一支祖上,世代忠烈,望重当时。

让我们来看看明代丰县于氏,丰县于氏肇兴之人叫于海,丰县永安里(丰县东北)人,元末加入朱元璋义军中的羽林军,洪武元年(1368,)置新安卫于徽州府。于海以为羽林军出戍新安,战死。于海的儿子于兴服役,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随军征交趾(今越南),因功升百户,永乐七年再次随军征交趾,战死于柳州。余兴战死时,儿子于聪才九岁,成年后,因余兴为国战死,封他为新安卫世系副千户。洪熙年间带领本卫士兵开荒造田、蓄水灌田。宣德中,领兵督运军储,为诸官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正统癸亥(公元1443年)特授武略将军衔。兵部尚书周忱知道于聪有才干,屡以重任委之。致仕后,善治生产,累积巨万之资。经常周济生活贫困的人,部卒没有家室的,他主持婚娶的就有数百人。他喜延宾客,尤其敬重名士,刑部主事李太左迁官本卫经历,死后,于聪出资为其厚备衣棺,并送葬其家乡。徽州府歙县庠生江左与儿子于明友善,左死而贫,于聪就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江左的儿子,并抚养其后代成人。

于聪“年八十二卒,卒之日,远近吊着几三千人《光绪丰县志》”。

于聪的儿子就是于明,县志说他青少年时期,父亲于聪就遍访名儒,并让于明就师,因此,于明问学精纯,韬略谙练,这在当时的千户中,屈指可数,其文武之才声明远播,四方来门求学的络绎不绝,门下科第出身者甚众。于冕就是在南京任上,结识了时任新安卫千户的于明,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于冕才会决定由于明五个儿子中的次子于宽恕字允忠来承袭少保衣钵。

关于于明,明代著名的学者、曾官居礼部右侍郎的程敏政曾这样评说:“予不曾识公,识公之子明于吾少保于肃愍公家耳。其言亮哉。真有俎豆之习而非橐兼者也。岂公之教然耶!”

于允忠作为于谦的嗣孙,因而被封为世系杭州卫副千户,春秋奉祀于谦墓祠,因家于钱塘,他后来把于谦的遗稿编辑刊刻,并名为《忠肃集》。

于允忠生子一,名一芳,袭授杭州卫副千户,二子,长子于岳雅有志操,应袭为武生,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犯境,于岳手持大刀数刃敌,后援不继,死于阵。赠指挥佥事,世系指挥同知。于一芳因此升指挥同知,后升任广东指挥佥事,次子于嵩袭杭州卫指挥同知,后升任总兵。于是,来自于丰县的这支于氏,成为了于谦的后嗣后,在杭州三台山一带繁衍开来。

综上所述,你说的云南肃愍公后人存在有几种情况,一种可能是嫡系的后代,一种可能是攀附的后人,还可能是旁系的支流。在杭州有于氏直系的宗亲交流会,你可以带着云南于氏的家谱去和直系那边核对,对上了就知道云南于氏是怎么来的,对不上可以申请复旦那边研究基因的帮忙。

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华夏大地现在存在多支于氏后人,皆以直系自称,其实有确定史料的也就杭州于氏。其它的都没有铁证。但是怎么说呢,攀附个像肃愍公这样的民族英雄做祖先也不是什么坏事。

历史上真有高丽恭愍王和鲁国公主这两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高丽恭愍王,而鲁国公主作为一个封号在宋元时期有很多位。

高丽恭愍王(1330年-1374年),是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1年—1374年在位),讳王颛,原名王祺,蒙古名伯颜帖木儿。高丽忠肃王次子,高丽忠惠王之弟。谥号恭愍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鲁国公主可以指:

鲁国大长公主,宋太祖女

扬国大长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太宗女

升国大长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真宗女

衮国大长公主,宋仁宗女

秦国鲁国大长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仁宗女

鲁国公主 (宋仁宗),宋仁宗女

潭国公主,曾封鲁国公主,宋神宗女

保淑帝姬,曾封鲁国公主,宋徽宗女

鲁国大长公主 (金世宗),金世宗女

唆儿哈罕,鲁国公主,元太宗女

也速不花,鲁国公主,元睿宗女

薛只干,鲁国公主,元太祖孙女

完泽 (鲁国长公主),鲁国长公主,元世祖女

囊家真,鲁国大长公主,元世祖女

阿南不剌,鲁国公主,元裕宗女

普纳公主,鲁国公主,元成宗女

祥哥吉剌,鲁国公主,元顺宗女

阔阔伦公主,鲁国公主,元仁宗女

宝塔失里,鲁国大长公主,魏王女

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和恭愍王什么关系

鲁国公主生平

姓名:鲁国公主 别称:庆寿公主 出生地:东京潜龙宫 出生时间:1059 去世时间:1144 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公主,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原封庆寿公主进惠国公主进许国大长公主 改韩、周燕国 进秦、魏两国 令德景行大长帝姬 改封秦鲁国大长公主鲁国公主一生逃灾免祸,高寿善终。在史书上记载的公主多事命运坎坷。 宋高宗为什么要给鲁国公主开后门

鲁国公主也称庆寿公主、令德景行大长帝姬,她是宋仁宗的第十个女儿,母亲为昭淑贵妃周氏。鲁国公主活了八十六岁,在公主们当中算是特别高寿的了,她这一生中,历经七位皇帝,每一任皇帝对她都格外敬重,尤其是宋高宗赵构。

当年的靖康之难中,金兵打败了宋朝军队,金人闯进皇宫,取到了皇族宗室的册子,按照册子上记载的人物关系,把京城里那些跟皇帝有点关系的女眷都掳走了,皇帝的妃子、皇后、女儿,以及王公贵族的女眷统统被金人抓走,连一岁多的女婴也没有放过。至于被抓去干嘛,不言而喻。可就是在这么严密的搜捕下,鲁国公主竟然躲过了!

金兵难道不知道鲁国公主吗?这不可能吧,他们可是拿着册子寻人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故意放过了鲁国公主。可是为什么呢?

鲁国公主于1060年被封为庆寿公主,1067年就嫁给了钱景臻,靖康之难发生在1126——1127年之间,这样算起来,鲁国公主起码有六十六岁,这放在现代都到了退休年龄了好吧,金人下得去手吗?估计下不去吧。宋仁宗的儿女当中,除了鲁国公主,其余的帝姬大多都老死或者病死了,鲁国公主是长寿体质,才活到了现在。因为对鲁国公主没有兴趣,所以他们故意漏抓了鲁国公主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金人离开以后,鲁国公主恢复了公主称号,改为秦鲁两国大长公主。后来宋高宗赵构在位时期,鲁国公主已经算是宋高宗曾祖辈的人了,高宗自然无比敬重她,每次见到鲁国公主,身为皇帝的高宗也还是要作揖行礼。为了让鲁国公主颐养天年,高宗还赏赐了一座临海行宅给她,对她的各种要求也是有求必应。

鲁国公主的丈夫是钱景臻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鏐的后人,高宗建立南宋以后,钱家还捐钱当军费呢!鲁国公主与钱景臻有两个儿子,长子钱忱、次子钱愕,由于鲁国公主算是皇族中最年长的长辈,所以高宗特意给鲁国公主的儿子开后门,让他们挂着闲差白拿俸禄。

后来,钱愕在南渡之时被强盗张遇害死,鲁国公主就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独儿子钱忱身上,把钱忱宠上了天。可是呢,孩子越宠就越没出息,钱忱见有鲁国公主这个母亲在,他就能白白获得官职和钱财,于是多次怂恿鲁国公主向高宗求爵求禄。鲁国公主每次都拄着根拐杖,颤颤巍巍的进宫求见高宗。

高宗在朝时极力打压外戚权臣,可他却多次给钱忱加官进爵,这一次次的例外都是看在鲁国公主的面子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享受到这种待遇。可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鲁国公主老得都快走不动了,还隔三差五往皇宫跑,弄得高宗很是烦闷。你说什么事情也有个度对不对,就算鲁国公主是长辈,那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吧!

于是,八十多岁的鲁国公主某一天又来向高宗求爵的时候,高宗就狠狠批评了她,说她活了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福气,消磨他对她的耐心和宽容等等。鲁国公主老脸一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进宫替儿子求官了。实际上,钱忱的头衔已经很多了,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荣国公,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

靖康之难幸存的秦鲁国公主,历经7个帝王,其子有8个官衔,为何不满足?

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秦鲁国公主这个人在后面的时候太贪心了,面对当时的情况还不能满足,认为自己还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而当年靖康之难的时候,金兵也是将当时在京城的所有帝姬、宗姬、族姬几乎都给都掳走了,就连一岁的也是没有放过,但是就是唯独遗漏了这个鲁国公主。

而在金兵走了之后,鲁国公主也是就留在了汴京,恢复公主封号之后,也就成为了秦鲁两国大长公主。而金兵也是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个帝姬,宋仁宗的儿女除了这个鲁国公主,其他的也是几乎都死了,所以金兵以为她也是死了,而就算不死,也老得让金兵丧失了兴趣抓她了,所以也就对这个前朝的公主没太注意,不过也确实是,这个鲁国公主已经比较老了。

对于这个鲁国公主,后来的南宋君王赵构也是对她比较敬重的,以为她的辈分比较老,还有就是年纪比较大。可以说是鲁国公主就是这个赵构的老祖宗。

赵构曾经下过命令,让外戚不能担任任何朝廷命官,但是这个鲁国公主为了自己的儿子,也是向赵构求过情,赵构看在她的面子上也是没有处理她的儿子,让她的儿子继续当官。这个鲁国公主一看自己的面子好使,过几年又去找赵构,让他给自己一些银子。

赵构虽然不高兴,但是也还是给了。鲁国公主看着这样还行,就开始对自己儿子现在的这个官不满意了,又一次的向赵构开口了,但这一次赵构却没有大答应她了。

南宋公主

多福多寿——鲁国公主

鲁国公主一生逃灾免祸,高寿善终。 这样的公主是多数,只是她们的人生平淡,无甚坎坷无甚功德无甚作为,史书略记。记下的公主都事迹复杂,命运与政治纠葛太多,让人误以为“生于帝王家”是公主共同的人生遗憾和人生悲剧。 当年“靖康之难”,金兵把在京的所有公主都虏走,连一岁多的都没放过。这个鲁国公主被漏掉了,金兵一走,她就赶忙逃出了汴京。其实金兵是知道有这个公主的,大约是看花名册的时候,看到她是宋仁宗的女儿,是隔了好几个皇帝的公主,此时宋仁宗的儿女除了这个鲁国公主,有的早死,有的半老而死,金兵就以为她也是死了的——就算不死,也老得让金兵丧失了兴趣,所以就对前朝公主放了一马。 鲁国公主其实不老,南宋建立后,就嫁给五代时钱塘王钱俶的曾孙,叫钱景臻。钱家很有钱,世代居住杭州一带,在官宦商贾阶层根基颇深,在老百姓中也颇有基础。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定都杭州,建立南宋,钱家曾经捐出家财当军费。因此宋高宗对过去的钱塘王家族十分客气,赐给鲁国公主宅第。每次鲁国公主来拜见,皇上都恭恭敬敬地迎接。 鲁国公主有四个儿子,都挂着闲差拿俸禄(宋代抑制外戚权利,常常只给封号不给实权)。其中长子钱忱是亲生的。钱忱不断长大,公主就不断地为钱忱求爵求禄,她写奏章说: “妾虽近于饥窘(我家穷啊,饿肚子啊,不知她有多穷?这样还叫穷啊?),不敢妄有干求(明明就是有所求嘛,还说不敢有所求)。但以年老多病,瘴疠之余,得一望清光,虽死不恨(‘一望清光’,就是请皇上赏脸,再加点封赏吧)。” 宋高宗看在她的老面皮上,对她每求必应。 每次给钱忱加了官爵俸禄,宋高宗总要对大臣外戚声明:“这是特例哦!别人想都不要想哦!”(上以忱为沪川节度使,仍诏戚里不得援例) 于是,钱忱的头衔很多: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荣国公,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 老公主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去找宋高宗,给自己已经够老的儿子要封赏。摊上哪位皇帝,都得暗自嘀咕:“我的老祖宗唉(鲁国公主历经了七代皇帝,算宋高宗的曾曾祖辈的),您就省省吧,您享的福还不够多吗?” 这时,宋高宗也有些不耐烦了,不得不驳这老祖宗的脸面,狠狠地说了老太太一顿: “长公主您能活这么大岁数,是多大的福分哪!怎么不想想您早死的姐妹们,仁宗皇帝当政四十二年,十多个子女只有您一个人是长寿的,可见深仁厚泽都集于你一身了。人要知足撒,您怎么不知足哩?……” 说得老太太挺惭愧,再也不好老着脸去见皇上了。 鲁国大长公主活到八十六岁去世,皇上去祭奠的时候,大概是想让正在缓缓升天的老公主高兴一点,再一次满足她的愿望,给她的儿孙们全部加官一等。驸马钱景臻生平不祥(史书上生平不祥,对其个人命运来说,反而是好事,说明一生平顺),活到八十四岁。儿子钱忱也活了八十多岁。鲁国大长公主的母亲周贵妃更是高寿,她一生吃斋念佛,活到九十三岁。 时主有三子,愐、恺非己所出,故独厚于忱。上戒之曰:“长主寿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泽,是以钟庆于长主。长主待遇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主感服。薨,年八十六。上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诏子孙皆进官一等。 ——《宋史·列传第七公主》 # posted by 小红小翠 @ 2005-06-02 09:48 评论(0) 2005-6-2 星期四(Thursday) 晴 66状元配——瑞国公主 66状元配——瑞国公主 宋理宗在位近四十年,没有儿子。他最宠爱的贾贵妃,为宋理宗管理下的南宋生了唯一的小公主。她享受现代“独生子女”的称号,也享受皇家独生子女的待遇。公主起初被封为瑞国公主,随着她长大,又不断加封。先后又封为升国公主、周国公主、汉国公主——你称呼她任何一个都是可以的。听上去好像公主有很多姐妹似的,红红绿绿地很热闹。这些称呼上,宋理宗大概可以幻想出一群绕膝的活泼的小儿女来。预备好的加封,因为公主王子们的那个“们”实际不存在,就只好都累积到瑞国公主一人身上。每加封一次,都制造出一些虚无的富贵兴旺来,同时又是一次欢乐后的悲凉,因为得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封号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陆续发放了吧。 从贾贵妃的姿色来推断,瑞国公主是不会丑的。宋理宗年轻的时候,有两个老婆候选人——一个是已故谢丞相的侄孙女,叫谢道清;一个是县级小官僚贾涉的女儿——让他挑其中一个做皇后。他当然一眼就挑中了贾家的女儿,极漂亮的江南美女。而谢道清,瞎了一只眼睛,面目黎黑。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像灰姑娘一样洒扫做饭。家里兄弟也很犯愁,觉得此女是嫁不出去的,就算勉强嫁了,还得预备很厚的嫁妆,人家才不会嫌弃,何况家道败落了,也筹不出嫁妆来。不如将她送进宫里,白送给皇帝,兴许皇帝不在乎——但是皇帝的审美观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宋理宗还是中意贾家美女。 不久谢道清生了个怪病,面色转白,越来越白,白得耀眼,白得奇异。这事传到杨太后的耳朵里——这个杨太后,后面还要提到,这种身份的老太婆,对儿孙的婚事,是最为热衷的。迷信的杨太后,认为相貌奇异的人,载有上天的诡异暗示,必须册立为皇后——按现在的医学常识来看,有人推断谢道清可能是得了白化病之类的皮肤病。 宋理宗拗不过太后,于是,谢女就成为皇后,而贾女成为贵妃。民间和宫人们私下里议论,说贾女没有做成皇后,是因为姓的原因。贾皇后,假皇后;贾贵妃,假贵妃;假贵妃,真皇后——贾贵妃是名义上的贵妃,实际上的皇后,她很受皇帝宠爱,她的爱玩蟋蟀的无赖弟弟贾似道,也在皇帝的“亲切关怀”下,成为南宋著名的奸臣宰相。而患了皮肤病的谢皇后,皇帝十分尊敬和冷落她,到底没有跟她生过一男半女。 贾贵妃的独生女瑞国公主在百般娇宠中,长到十五岁的法定出嫁年龄,是南宋一枝独秀的娇贵鲜花,真是不晓得要插在哪堆牛粪上才好。 宋理宗为公主选婿的事,专门召集大臣开会。在会上,一个叫丁大全的人,提出了一个新颖建议:搞一次全国性的选拔比赛,既是科举,又是选美,把品貌才学第一的新科状元配给公主。古装剧看多了的人,以为状元配公主,是皇家惯例,这是误会。公主通常是配给世袭贵族子弟的,民间男子哪里有份?在史书记载上,“金枝玉叶and新科状元”,这是唯一的一次。 丁大全的方案被获准之后,就去着手选才兼选美了。这位丁大全,显然没听说过“上帝是公平的”这句俗谚。尺短寸长,人人都有缺陷,不可能如他的名字一样“大全”。品行、文章、相貌,三样凑齐且都是全国第一的人,即便有,多少年才能出现一个?丁大全的完美设想,实在难以完美实现。不过他不缺少私心和诡诈,当初提这个方案,就是因为他是当年的主考官,可以通过选婿来扩展自己的朝廷势力。 丁大全在考场上四处转悠,考生们都十分纳闷和不自在,因为考官像个好色的变态女人一样,见到略有些英俊的男子就反复打量。丁大全打算以貌美为首选标准,因为批改文章嘛,是可以作弊的啦! 丁大全认为的最帅考生,是来自安徽当涂的男子叫周震炎。周帅哥唯一的缺憾就是年龄有点大,三十岁了——英俊的三十岁男子,在古代早该讨老婆了吧?孩子八成都有两个了。不过妻是可以休的。只有相貌是不可更改的。反正丁大全的标准只有一个:要帅!帅!帅!务必要帅到让公主一见钟情。 丁大全看好人选之后,就私下给周震炎透题。判卷时,将周震炎判为状元。又根据周的籍贯太平郡,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太平状元”,把他装扮拾掇干净,一溜烟地送进宫里,参加答谢典礼去了,其实是让皇帝过目——主要是让公主过目。公主像古装剧中标准的闺秀一样,躲在屏风后面看。 公主看过,闷闷不乐。说:“太老了啦!这位周大哥,周叔叔,周伯伯!” 也是哦,周震炎比公主整整大了一圈。十五岁的少女,初恋幻想里,出来进去的都是各种翩翩美少年,任何一个形象,都跟眼前这个老气横秋谨小慎微的人,对不起号来。 身边的人,少不了来劝:“年龄大,稳重啊,何况他那么帅!” 公主说:“哪里帅哪里帅?我怎么看不出来?” 身边的人,又少不了向她分析周大哥的帅帅处,公主终于感觉出一点帅来,但是她依然不乐意:“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啦!” 这倒是丁大全没有意料到的。他始终是按照自己的审美喜好选的,以为自己这个老头子觉得美的,小丫头也一定觉得美。对审美心理缺乏了解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事先研究一下公主喜欢哪一型的美男。 皇帝知道公主不喜欢周大哥,状元驸马的事,就搁在一边,暂且不议了。 此事过后不到一年,丁大全因为隐瞒军情被弹劾罢官。选驸马舞弊的事,也被揭发出来。周震炎受到牵连,状元的名号被夺,降为最末一名。贬官途中,忽然死去。相信是给活活气死了。要么就是被公主的舅舅——恶毒的当权者贾似道给弄死了,谁让你攀摘金枝玉叶,差点成为公主的前夫呢? 周帅哥本来只是老老实实地苦读,老老实实地考试,结果莫名其妙地被当成美男,宝贝一样地献给皇室;又因为公主那决定命运的一瞄,转眼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鬼。这样的水火两重

鲁国公主长相怎么样,历史上真有高丽恭愍王和鲁国公主这两个人吗

历史上真有高丽恭愍王和鲁国公主这两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高丽恭愍王,而鲁国公主作为一个封号在宋元时期有很多位。 高丽恭愍王(1330...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