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概念和符号解释
阴阳 原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甚至更晚,是中国哲学和中医的基本原理。阴阳是平衡对立的象征,阴阳是暗与明、老与少等不可分割的矛盾体。汉语中的“阳”是指山向阳的一面,“阴”是指阴暗的一面。阴阳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可以用来形容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正如阴阳符号中的两个小点所象征的那样,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的对立面。
阴阳之象表示两边相等,各占一点,没有优劣,一增一减。为了达到和谐,双方必须正确平衡。人们认为,如果阴阳失调过大,就会发生干旱、洪水和瘟疫等自然灾害。在中医中也可以看到阴阳平衡的愿望,认为阴或阳能量不足或过多会导致健康问题,而平衡它们就是补救措施。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阴 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
阳 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
意见建议: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应,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
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和谁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生物得以发育成长在人类,男女构精,新的生命个体得以诞生,代代相传,人类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阴阳地球上,阴阳的显著表现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地球自身运动表现为与太阳的相对运动和与月亮的相对运动两种运动,两种运动关系统一存在地球运动之上,形成阴阳对研究对象不可分割的综合影响。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古人与后人都对其领悟,拥有不同的见解,因其万物存于阴阳之道,所以古今在各个学术中都有其影。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而逐渐总结出关于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意识。所以我国的传统文化分支是非常广泛的,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非物质文化。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当中存在一个关于阴阳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说,阴阳最常见的解释就是太极。另一方面阴阳也是一个相反的概念词,例如我们所说的白天就是阳,黑夜就是阴。不会出现白天跟黑夜一起出现的现象。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并且与阴阳有关的文字都是古籍,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也有很多人对于阴阳而望而却步。阴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其本质就是我国古代的人民对大自然的规律,以及产生这个规律背后的原因推动力的描述。所以阴阳也是支撑一切事物的孕育发展直到衰退的推动力。阴阳的哲学观念有三个特点,分别是统一性,对立性和固化性,蕴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阴阳的哲学阴阳的概念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因为哲学家们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事物既是相互统一又是相互对立的。而在这两面性当中就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而且阴阳的概念属于绝对性,没有中性的出现。例如我们不可能看到白天跟黑夜同时出现,这就是因为阴阳具有独立性。而且阴阳的变化是具有动态的,例如一天中从白天过渡到黑夜的时候并不是一瞬间就完成的,而是经过时间的流逝。所以阴阳的概念很符合哲学的思想。
三、阴阳的意义阴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哲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思想,是我们人类对于自然不断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历朝历代很多思想家所创立的学派都有借鉴阴阳学说的观念,所以阴阳学派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阴阳》
一、阴阳的内涵
阴阳,指统一、互对及排异的两道体(指一切存在的统称,亦可特指某一具体的存在)。当然,其亦可为阴阳之理的简称,但此定义运用较少。
统一,指阴阳归属于同一道体(即合体)。
互对,指阴阳因具备相反的性质而互相对应。特定的阴,有且仅有唯一的阳与之对应;特定的阳,有且仅有唯一的阴与之对应。
排异,指阴阳依据特定的性质拆分于同一道体,在该性质上,除此阴与阳外,此道体不具备其它的道体——简而言之,合体非阴即阳,非阳即阴。
二、阴阳(一)
能量与道律(指能量所遵循的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相当于“精神”),是最为基础且广泛的阴阳;两者的合体,是为道能。
对道能而言,能量为阳,道律为阴。同根,指阴阳同属于能量或道律或道能;异根,指阴阳分属于能量与道律。
阴阳同根,则可互化(指阴阳相互转化);阴阳异根,则不能互化。阴阳同属于道能,则可进分(指阴或阳可被完整地拆分为一对阴阳);反之,则不可进分。
同衍,指阴阳同步衍化(同生、同长、同衰、同亡);反衍,指阴阳反向衍化(彼长此衰)。
通常而言:阴阳异根,则同衍;阴阳同根,则反衍。在整个衍程中:始终同衍的阴阳,是为同衍阴阳;始终反衍的阴阳,是为反衍阴阳;并非始终同衍或反衍的阴阳,是为杂衍阴阳。
须知杂衍阴阳,在衍程中的特定阶段,可为同衍阴阳或反衍阴阳。故其性质,较为复杂。而为便于阐述,下文中的“阴阳”,通常并不包含杂衍阴阳。
三、阴阳(二)
同性,指阴阳的本质,为同一道体的同一性质;异性,指阴阳的本质,为同一道体的不同性质。
阴阳同性,则从本质上说,彼此只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异,譬如多少、大小;阴阳异性,则相互间存在质的差异,譬如能量与道律、男女。
阴阳同衍,必异性而不可互化;阴阳反衍,必同性而可互化。且阴阳同性,必反衍而可互化;阴阳异性,必同衍而不可互化。
宇宙和阴沌的同衍,须加以阐述:宇宙的性质为“有”,阴沌的性质为“无”;道能从宇宙中归终于阴沌,则宇宙的“有”将减小,而阴沌的“无”,亦将降低。故知两者同步衍化。
四、阴阳的特征
同源,指阴阳衍生于同一道体。
共衍,指阴阳随对方的衍化而衍化,包含同衍与反衍。
互存,指阴阳互相依赖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无阴亦无所谓阳,无阳亦无所谓阴。虽说反衍阴阳,可能彼盛此亡,但所亡者,依旧存在(主观存在)。
对立,指阴阳互不相容,互相矛盾。对立的根源,便在于阴阳同性;若阴阳异性,则不会对立。
相克,指反衍阴阳因对立,而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相消,指反衍阴阳由于相克,而所具备的效应互相抵消。
但凡阴阳,都具备如下特征:统一,互对,排异,同源,互存。
同衍阴阳,则具备如下特征:同衍,异性。
反衍阴阳,则具备如下特征:反衍,同性,对立,互化,相克,相消。
五、阴阳划分
对于阴阳:能量强度大者为阳,小者为阴;道律强度高者为阳,低者为阴。
由于能量为阳,道律为阴,且道律的强度,取决于能量的强度——所以,凡是蕴含能量的阴阳,能量强度大者,必为阳,小者必为阴。
若是仅蕴含道律的阴阳,则道律强度高者为阳,低者为阴。
显然,阳与阴的划分,首先依据于能量强度的大小,其次方为道律强度的高低。
对于可互化的阴阳:一旦阴的能量大于阳,或道律高于阳,则其转化为阳,同时阳转化为阴。若阴阳所蕴含的能量或(和)道律完全相等,则两者互为阴阳。
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表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易经》中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描述,太极是指天地未开、未分阴阳之前的混沌状态,而两仪就是指阴和阳,四象即是将阴阳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人的自然观,古人将观察到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一概念。
传统哲学认为宇宙世界万事万物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的,阴阳二气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宇宙中任何事物,不论是人、动物、植物等等都具有阴阳属性。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
问题一:阴阳指的是什么意思?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1]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问题二:阴阳是什么意思?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1]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阴 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
阳 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这些就是阴阳真正的含意,也是据此所画出的太极图的根本意思所在。国学(医、天文、地理、数术、哲学乃至各家经典)无不以此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五行和太极参照相应词条)
阴阳的现代定义
定义3 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全集U)”下的两个种概念“阴(集)和阳(集Y)”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变集)”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变集Y)”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Y=0),又相互互补(∪Y=U=1,1-Y=),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阳外延的和或并(+Y=∪Y=U)。
(1998年,1999年数理阴阳与实质,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总而言之,阴阳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问题三:关于人的阴阳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凡是事物或现象,具有火的炎热、干燥、升发、蒸腾、运动等特点的,皆属于阳,如温热的、明亮的、上升的、活动的、外在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等等,统属于阳;相反,具有水的寒冷、湿润、沉降、凝聚、宁静等特点的,皆属于阴,如寒凉的、晦暗的、下降的、沉静的、内在的、物质的、机能衰退的等等统属于阴。
中医的阴阳,指人体对立统一两个方面,大致上说,阴代表人体物质基础,阳代表功能。
1、从部位来说,隐蔽部位属阴,暴露部位属阳。2、从生理来说,阴代表物质基础、组织结构。阳代表功能活动。血、津液、五脏属阴。气、六腑属阳。另外,五脏本身功能也可用阴阳来说明。3、从病理上来说,症状表现慢性的、虚寒的、功能低下的等等都属阴。急性的、躁热的、功能亢进的等等都属阳。4、从脉象来说,沉、迟、虚属阴,浮、数、实属阳。5、舌色淡白属阴,舌色红绛属阳。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所至。只要调理阴阳平衡,就能恢复人体正常功能。
问题四:道教里的阴阳是什么意思 古代对世界本元的解释是万物始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二”就是阴和阳,是世界的正反两个方面。比如白天和黑夜、男人和女人、成功和失败等等
问题五:阴阳五行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阴阳五行 大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 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耽,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问题六:求索阴阳是什么意思 求:追求;探求;寻求。索:搜寻;寻找。阴阳:简言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哲学。如占卜(算卦)、看穴地……
求索阴阳:(费劲心力)搜寻、探求、钻研阴阳学方面的知识。
问题七:阴阳不交伤是什么意思? 阴阳不交伤,是养生的一种失衡状态,想说明这个问题,先要知道啥是阴阳,《黄帝内经》说得明白: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些都是说我们人体自身,有阴阳二气,而只有阴阳二气的平衡,才能让人不生病。阴阳是一对包含广泛的概念,对人体来说,气为阳,血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身后为阳,体前为阴。对天体而言,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阴阳相交,就是要保持阴阳平衡,体内阴阳两种气要平衡,气和血要平衡,这样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而阴阳不交,就是阴阳二气失去了平衡状态,自然就会生病。比如,阳气过旺就会形成热性,需要阴气来进行适度的调和,这样就不会过热,如果阳气过胜,而阴气不足,这就是阳盛阴虚,自然会出现一系列以上火为主的病症,诸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失眠盗汗等等;而阴气过胜就会出现冷性,需要阳气来进行合适的调和,这样就不会过冷,如果阴气过胜,而阳气不足,这就是阴盛阳虚,自然会出现一系列以怕冷为主的病症,诸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脾胃虚寒、腹痛腹泻等等。
合理的生活起居,是最基本的保持身体阴阳平衡的方法,还有就是合理的体育锻炼,合理的膳食调理,这些都可以促进人体阴阳的平衡。由于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每个人都可能表现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体质,所以对于养生方法的选择,也就要最适合自己为好,不适合自己,那就不是养生了。
问题八:说一个男人阴阳什么意思 玻璃,就是二姨子。不男不女
阴阳的基本概念如下: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古人与后人都对其领悟,拥有不同的见解,因其万物存于阴阳之道,所以古今在各个学术中都有其影。
阴阳一词,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简单笼统分为:阴阳对立,阴阳相冲,阴阳转换。
一、阴阳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在地球上,阴阳的显著表现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这是因为地球自身运动表现为与太阳的相对运动和与月亮的相对运动两种运动,两种运动关系统一存在地球运动之上,形成阴阳对研究对象不可分割的综合影响。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无法分割。
阴阳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之图——河图、洛书、《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理论基础。简单说来,从起源上讲,中华文明就是从阴阳这一基本要素出发并逐步建立和发展的,经过长期对阴阳的不断深入认识,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论,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引申出一系列涵盖诸领域的阴阳知识,包括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精神科学等各种范畴。
物物皆有阴阳,不可割裂,阴阳必相互依存,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
二、阴阳关系
八卦中具有的阴阳关系有这样几组,乾坤之阴阳,艮兑之阴阳,震巽之阴阳,坎离之阴阳。这些虽同属阴阳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不可一概而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部分:
乾坤之阴阳互体关系,这里的互体是指:双方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通俗地讲就是有了地的概念才相对有了地之上的天的概念。反过来,天是指地上的天,没有了这个天也就没有了与之对应的地。天是因为地的存在而存在,地是因为天的存在而存在。
震巽之阴阳同根关系,这里的同根是指:同一起源,就是震巽两卦都起源于震卦的意思。
坎离之阴阳对立关系,这里的对立是指:完全相反的两种作用。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在外部对对方产生影响与进入到对方内部所产生的影响,在表现上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八卦中的阴阳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不能一讲到阴阳,就只有阴阳对立的片面观念,还要注意区别对待,遵从共性,明辨差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阴阳的概念和符号解释
本文2023-10-28 16:44: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