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元素”的读音都有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常见的“元素”的读音都有什么?,第1张

1、第一周期元素:

氢(qīng)

氦(hài)

2、第二周期元素:

锂(lǐ) 4

铍(pí) 

硼(péng)

碳(tàn)

氮(dàn)

氧(yǎng)

氟(fú)

氖(nǎi)

3、第三周期元素:

钠(nà)

镁(měi)

铝(lǚ)

硅(guī)

磷(lín)

硫(liú)

氯(lǜ)

氩(yà)

4、第四周期元素:

钾(jiǎ)

钙(gài)

钪(kàng)

钛(tài)

钒(fán)

铬(gè)

锰(měng)

铁(tiě)

钴(gǔ)

镍(niè)

铜(tóng)

锌(xīn)

镓(jiā)

锗(zhě)

砷(shēn)

硒(xī)

溴(xiù)

氪(kè) 

5、第五周期元素:

铷(rú)

锶(sī)

钇(yǐ)

锆(gào)

铌(ní)

钼(mù)

锝(dé)

钌(liǎo)

铑(lǎo)

钯(bǎ)

银(yín)

镉(gé)

铟(yīn)

锡(xī)

元素周期表是与化学相关的学科里面会用到的一种基础知识,就如同语文里的文字,数学中的各种数字和符号,英语里的英文字母一样。而且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来的。但是有不少人发现,明朝时期的皇子们,他们的名字里面的字,居然和元素周期表里的各种元素高度吻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两者之间难道有什么关联吗

  1明朝皇子的名字

  在封建时代,皇族成员的命名虽然很讲究、很典雅,但是也和大部分中国普通人遵循的基本规则一样:姓氏+辈分+单名。

  对于大明王朝来讲,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是喜欢臭显摆、立规矩,他给后代起名制定了一套法则,简单说就是:

  1给每支皇族一套辈份表,20个字,比如燕王这一支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里面有很多咱熟悉的,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万历皇帝朱翊钧、崇祯皇帝朱由检等等。老朱有20多个儿子,每个儿子都20个字,还不重样,真够他(或者大臣们)想的。

  2每个皇子皇孙的单名都要与金木水火土有关,而且要按照五行相生来排序,比如嘉靖皇帝叫朱厚熜,五行为火(熜是火字旁),他的儿子的名字就得和土有关(火生土),也就是隆庆皇帝朱载垕;隆庆的儿子呢,土生金,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了。

  朱元璋老先生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朱家后代的繁殖能力,子孙后代每一代人口都会呈几何增长,一开始还能用通用常见的字,可是很快,悲剧了,朱家子孙发现字都不够用了。

  怎么办只能翻找各种古籍,什么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都搜罗了个遍,还不行,就只有造字了。这之后,就有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如镭、钠、镁、钴、铈、烷、烯等等。

  永和王——朱慎镭;封丘王——朱同铬;

  鲁阳王——朱同铌;瑞金王——朱在钠;

  宣宁王——朱成钴;怀仁王——朱成钯;

  沅陵王——朱恩铈;钾庆王——朱帅锌;

  韩 王——朱徵钋;稷山王——朱效钛;

  新野王——朱弥镉;楚 王——朱孟烷……

  2和元素周期表什么关系

  直到1896年,徐寿将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引进了中国,当时并没有能对应的汉字,怎么把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译成中文呢

  为了能翻译好这些元素,达到形声兼备,这个老哥花大力气翻看了各种古籍寻找灵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明朝皇族的家谱,这可不得了!这不再合适不过了吗金属旁、火字旁等等再加上个音译的汉字呗!比如Na(Natrium),就可以用瑞金王朱在钠的名字。于是,徐寿就用明朝家谱命名了今天的化学元素中文名称。

  只能说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孙发明和创造了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汉字在前,后人借鉴和抄袭了他们的名字在后,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种巧合。

  世界太奇妙,龙子龙孙们的名字居然给科学帮了个大忙,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真是中国的门捷列夫!堪称“元素周期表之父”!。

  孩子们学化学的时候,起码得稍稍对朱元璋老先生表示一下感谢,否则,他们很可能不是背诵氢锂钠钾等等,而是要背Hydrogeium,Lithium,Natrium,Kalium。

  3徐寿

  最后再来科普一下清末化学先驱徐寿先生。徐寿出生在江苏无锡,19世纪60年代因精通技术,开始在安庆内军械所为洋务派造船,设计和制造了中国第一艘完全自制的蒸汽船“黄鹄号”。1868年,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他又去做翻译,一生翻译了13部科学著作。当时翻译和现在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都是有外国人口述,然后中国人整理成书,比现在翻译难度大多了。《化学鉴原》等中国最早的化学著作就是这么产生的。这部书是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进行口译。

  徐寿先生还发表过一篇关于声学的论文《考证律吕说》,由傅兰雅翻译成英文发表在1881年3月的《Nature》上。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Nature》发表论文!这篇论文通过实验推翻了著名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在《声学》中的定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被编辑赞美为“来自中国的声音”。

  徐寿先生在翻译化学元素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个标准,当然有人也对这种标准有意见,可是又拿不出更好的方案,所以沿用至今,不过我觉得蛮好~

1氢(qīng)、2氦(hài)、3锂(lǐ)、铍(pí)、5硼(péng)、6碳(tàn)、7氮(dàn)、8氧(yǎng)、9氟(fú)、10 氖(nǎi)。

11钠(nà)、12镁(měi)、13铝(lǚ)、14 硅(guī)、15磷(lín)、16硫(liú)、17氯(lǜ)、18氩(yà)、19钾(jiǎ)、20钙(gài)。

21钪(kàng)、22钛(tài)、23 钒(fán)、24铬(gè)、25锰(měng) 、26铁(tiě) 、27钴(gǔ)、28镍(niè)、29铜(tóng)、30锌(xīn)。

31镓(jiā)、32锗(zhě)、33砷(shēn)、34硒(xī)、35溴(xiù)、36氪(kè)、37铷(rú) 、38锶(sī) 、39钇(yǐ)、40锆(gào) 。

41铌(ní)、42钼(mù)、 43锝(dé) 、44钌(liǎo)、45铑(lǎo)、 46钯(bǎ)、 47银(yín) 、48镉(gé)、49铟(yīn)、50锡(xī)。

51锑(tī) 52碲(dì)53 碘(diǎn) 54氙(xiān)55铯(sè) 56钡(bèi) 57镧(lán) 58铈(shì) 59镨(pǔ)60 钕(nǚ)。

61钷(pǒ)、62钐(shān)、63铕(yǒu)、64钆(gá)、65铽(tè)、66镝(dī)、67钬(huǒ)、68铒(ěr)、69铥(diū)、70镱(yì)。

71镥(lǔ) 、72铪(hā)、73钽(tǎn)、74钨(wū)、75铼(lái)、76锇(é)、77铱(yī)、78铂(bó)、79金(jīn)、 80汞(gǒng)。

81铊(tā)、82铅(qiān)、83铋(bì)、84钋(pō)、85砹(ài)、86氡(dōng)、87钫(fāng)、 88镭(léi)、89锕(ā)、90钍(tǔ)。

91镤(pú)、92铀(yóu)、93镎(ná)、94钚(bù)、95镅(méi)、96锔(jú)、97锫(péi)、98锎(kāi)、 99锿(āi)、100镄(fèi)、101钔(mén)、102锘(nuò)、103铹(láo)。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等。

一、以地名命名

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

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如:

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

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

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提安”,为苏格兰地名。

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

铪—拉丁文意是“哈夫尼亚”,为哥本哈根古称。

铼—拉丁文意是“莱茵”,欧洲著名的河流。

镅—拉丁文意是“美洲”。

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87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

二、以人名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

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

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

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

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

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

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时发明人。

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

三、以神名命名

谐声造字如:

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钷—拉丁文意是“普罗米修斯”,即希腊神话中那位偷火种的英谁。

钍—拉丁文意是“杜尔”,北欧传说中的雷神。

钽—拉丁文意是“旦塔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铌—拉丁文意是“

尼奥婢”

,即旦塔勒斯的女儿。

说来有趣的是钽、铌二种元素性质相似,在自然界是往往共生在一起,而铌元素也正是从含钽的矿石中被分离发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别用父、女的名字来命名它们,确是很合适的。

借用古字的如:

钯—拉丁文意是“巴拉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此字在古汉语中指兵车或箭镞,其古义现已不用。

四、以星宿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均是谐声造字的新字。

碲—拉丁文意是“地球”

硒—拉丁文意是“月亮”

氦—拉丁文意是“太阳”

铈—拉丁文意是“谷神星”

铀—拉丁文意是“天王星”

镎—拉丁文意是“海王星”

钚—拉丁文意是“冥王星”

其中的铀、镎、钚分别是92、93、9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紧挨在一起。铀最先于1781年发现,因其时天王星新发现不久,故用具命名。到镎、钚分

别于1934年和1940年发现时,也就顺理成章地用太阳系中紧挨着天王星的海王星、冥王星来命名了。

五、以元素特性命名

这是最多的一类,命名时,或是根据元素的外观特性)或是侦据元素的光谱谱线颜色;或是根据元素某一化合物的性质。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命名除采用根据音译的谐声造字外,还有其它多种做法。

1.沿用古代已有名称

有许多元素,我国古代早已发现并应用,这些元素的名称这屡见于古藉之中。在命名时,就不再造字,而沿用其古名,如:

金—拉丁文意是“灿烂”

银—拉丁文意是“明亮”

锡—拉丁文意是“坚硬”

硫—拉丁文意是“鲜**”

硼—拉丁文意是“焊剂”

2.借用古字

如:

镤—拉丁文意是“最初的锕”。而镤在古汉语中指未经炼制的铜铁

铍—拉丁文意是“甜”。而铍在古汉语中指两刃小刀或长矛

铬—拉丁文意是“颜色”。而铬在古汉语中指兵器或剃发

钴—拉丁文意是“妖魔”。而“钴”在古汉语中指熨斗

镉—拉丁文意是一种含镉矿物的名称。而镉在古汉语中指一种圆口三足的炊器

铋—拉丁文意是“白色物质”,而铋在古汉语中指矛柄

借用这些字是因为这些字的发音与其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音节的发音相同接近

另有一个元素“磷”,拉丁文意是“发光物”。此元素我国古称“”,现因规定固体非金属须有“石”旁,遂用“磷”。而磷在古汉语中则是用来形容玉石色泽的。

当然,以上这类字的古义现在都是基本不用的

3.谐声造字

如:

铷—拉丁文意是“暗红”,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

铯—拉丁文意是“天兰”,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

锌—拉丁文意是“白色薄层”

镭—拉丁文意是“射线”

氩—拉丁文意是“不活泼”

碘—拉丁文意是“紫色”

4.会意造字

我国化学新字的造字原则是“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这类字数比起谐声一类来要少得多。如:

氮—拉丁文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我国曾译作“淡气”,意为冲淡空气。后以“炎”入“气”成“氮”。

氯—拉丁文意是“绿色”。我国曾译作“绿气”,意谓“绿色的气体”。后以“录”入“气”成“氯”。

氢—拉丁文意是“水之源”。我国曾译作“轻气”,喻其密度很小。后以“”入“气”成“氢”。

氧—拉丁文意是“酸之源”。我国曾译作“养气”,意谓可以养人。也曾以“养”入“气”成“”,再由“”谐声,造为“氧”,但仍读“养”音。

钾—拉丁文意指海草灰中的一种碱性物质。我国应其在当时已经发现的金属中性质最为活泼,故以“甲”旁“金”而成“钾”。

钨—拉丁文意是“狼沫”。我国应其矿石呈乌黑色,遂以“乌”合“金”而成“钨”。

碳—拉丁文意是“煤”。因我国古时称煤为“炭”,遂造为“碳”。

也有些元素开始曾用谐声造字,后又转为会意造字的。如:

如:

硅—拉丁文意是“石头”。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从拉丁文音译,谐声造为“矽”。后因“矽”与“锡”同音,多有不便,遂改为“硅”,取“圭”音。因古时,圭指玉石,即是硅的化合物。不过,至今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在物理学教材中)还有用“矽”了的。

要说明的是,我国对元素符号的拉丁字母读音习惯上是按英文字母发音。而新造汉字读音,一般是读半边音,如氪(克)、镁(美)、碘(典)。但并非完全如此,如氙(仙)、钽(坦)等,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代表汉服的元素素材有牡丹、仙鹤、龙凤元素。

相关信息

1、汉服的风格比较端庄古典,汉服上的装饰都是风格比较传统的图案,比如龙纹,凤凰,牡丹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牡丹都是华贵端庄的代表。古代就常以牡丹比喻国色天香。

2、仙鹤也是经常出现在汉服上的图案。在古代鹤就是祥瑞的代表。鹤属于鸟类,绣在衣服上可以让汉服看起来更加仙气。仙鹤在老一辈的眼中代表了吉祥和长寿的意义。古代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养白鹤,他们认为白鹤代表着长寿和健康。

3、龙和凤凰两种图案自古以来都是权利的象征。普通人是不能轻易使用的,只有贵族才可以在衣服上绣龙纹或是凤凰纹样。古代的衣冠制度是非常的严谨的。什么人穿什么衣服都是规定好的。

4、汉服的六大基本元素完美地谱写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以俭养德、中和之美等的形制内涵。汉服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服饰体系。有六大基本元素平面结构、五行五色、交领右衽、绳带系结、上衣下裳和宽袍大袖。

元素的种类:共有100余种。

按质量计,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是氧、硅、铝、铁。

按照性质分类: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碳、氢、氧等为非金属元素,铁、铜、铝为金属元素。

1、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氕、氘、氚三种原子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是0、1、2,这三种原子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再如: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和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由于两种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都是碳元素。 

2、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

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因此,根据“偏旁”可以判断它们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时,一般用“某某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来描述,其中只涉及类别,而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某某物质的分子是由多少原子构成的”。 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描述为“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水”、“铁”、“元素”、“组成”等都是宏观概念;“分子”、“原子”、“构成”等都是微观概念。在描述时,注意宏观概念对应宏观概念,微观概念对应微观概念。

01 伞

近些年来汉服开始流行起来,每当看见身穿汉服的**姐手上免不了携带一把玲珑轻巧的油纸伞。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在古代,油纸伞除了遮风挡雨之外,也是嫁娶婚俗必不可少之物。媒婆会选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驱邪。

在一些古装剧中,我们也常能看到油纸伞的身影,它能够很好的为整个画面增加层次感,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典气息。

当汉服遇见油纸伞时,尽显如诗如画,为人物增添气质。

02 琴

古琴的传承,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更是从几千年前一直传承到现在。女子弹琴,优雅沉静;男子弹琴,气宇不凡。

​03 扇

古代女子常居于家,学琴棋书画,女工刺绣等,圆形团扇是古代女子最常用之物。

娇羞的古代女子常爱手执一柄团扇,半遮素面。这样一把简单团扇,将东方女子的含蓄之美藏了几千年。

​男子爱笔墨纸砚常用折扇,用毛笔作诗覆于扇面,作为文人雅士必备,也代表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04 窗

窗里的人看窗外,景色被框在窗户里,窗外的人看窗里,里面的人也在框内。窗户更像是一种画框,能够把人物、景色,都呈现在这画面之中。

凭栏而伫,倚窗而立,是文人最爱的姿态之一,大多源于多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都是靠窗时的即兴发挥。

​05 灯笼

灯笼代表团圆喜庆的氛围,古代男女约会多在元宵中元节, 朦胧的月色下,提灯的美人更显优雅姿态。

​06 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卷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在古风元素之中当属必不可少。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古代少女低头看书时无论从外表还是精神上,都能够感受到一股淡雅,宁静的气息。

常见的“元素”的读音都有什么?

1、第一周期元素:氢(qīng)氦(hài)2、第二周期元素:锂(lǐ) 4铍(pí) 硼(péng)碳(tàn)氮(dàn)氧(yǎng)氟(fú)氖(nǎi)3、第三周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