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8收藏

在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的对联,是什么意思?,第1张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1]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和家乐乐;

喜气洋洋。

祥光满眼;

红运当头。

和风送暖;

谐雨流金。

城乡共富;

天地同春。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盛世千家乐;

新春万户欢。

春满三江四海;

喜盈万户千家。

春满勤劳门第;

喜融幸福人家。

日丽风调雨顺;

家和人寿年丰。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四海皆春春不老;

九州同乐乐无穷。

春潮滚滚迎新岁;

喜气洋洋过大年。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福禄祥兆天天有;

财源喜气年年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称心步步高。

国泰民安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时五福六合春。

廿四字箴言圆好梦;

五千年浩气卷长云。

喜洋洋,满盘饺子千家福;

花灿灿,几响钟声万里春。

在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